❶ 知行法學 歸源法學 考試通三個哪個好一些
各有各的好吧,都有自己的優勢。
考試通電腦版 (學生版) 是一款專門為支撐考試打造的學習工具,軟體涵蓋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證、會計、金融、醫療等各種職稱考試,考試通電腦版資源豐富,視頻直播課程、題庫、資料庫、全面又權威,是各位備考生的必備武器。
❷ 法學專業的計算機課程需要學C語言嗎
應該不需要吧,法學應該只學最基本的計算機使用,C語言那個是做程序員才學的,比如開發單片機、開發軟體
❸ 學法律專業在大學用蘋果筆記本合適么
法學專業,沒有電腦也是可以的。電腦隨便就好,有錢的就買好一點的吧
❹ 我想買一台筆記本電腦,大一學生,法學的,四五千的,請問什麼配置比較適合呢有沒推薦的
別盲目追求配置啊,如果要配置還是去買台式機,筆記本還是主要注重便攜,最近AMD APU的筆記本很火,在國外很多媒體十分認可,估計很快國內有上市,ThinkPad X120e
IdeaPad S205、惠普Pavilion dm1-3020us 索尼 VAIO VPCYB15、宏基的Aspire 4253
Aspire 5253好像都搭載AMD APU的筆記本,你可以去中關村在線看看
❺ 學法學專業有必要考計算機二級嗎
法學專業還是有必要考計算機二級,計算機二級Office算是基礎。
計算機二級考試包含:程序設計/辦公軟體高級應用,考核內容包括計算機語言與基礎程序設計能力,要求參試者掌握一門計算機語言,可選類別有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類、資料庫程序設計類等。
辦公軟體高級應用能力,要求參試者具有計算機應用知識及MS Office辦公軟體或WPS Office的高級應用能力,能夠在實際辦公環境中開展具體應用。
考生不受年齡、職業、學歷等背景的限制,任何人均可根據自己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實際情況報考。每次考試報名的具體時間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承辦機構規定。考生按照有關規定到就近考點報名。
考試模式:
報考二級科目考試的新生,全部採用無紙化考試(即全部上機考試),取代傳統的考試模式(筆試加上機)。無紙化考試中,傳統考試的筆試部分被移植到計算機上完成,考核內容和要求不變。
無紙化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100分,總分達到60分可以獲得合格證書。沒有獲得合格證書的考生,無補考,下一次需重新以新考生身份報名參加考試。
❻ 有哪些適合法學新生用的筆記本值得推薦
真的沒有什麼特殊要求,不需要各種的繪圖軟體,不用跑各種程序,只要不打游戲,三千多的筆記本也可以用的很開心(不介意略微小卡),畢竟用的地方就是Office全家桶和看看視頻。所以在配置方面不用太多的考慮,更多應該注意的是外觀、便攜性和將來用起來的方便程度上。surface系列是很好的選擇,主要是和相同價位的MacBook相比是Windows系統。我承認蘋果的品控啊,系統啊都是一流。但是真正在大學用起來就知道會要你老命了,沒有辦法用銀聯網購,剛排版好的文檔一換機子就面目全非,這些問題都可以克服,然而何必費勁呢。
❼ 法學專業的在學習方面要不要經常用到電腦
不用的,我個人覺得只是在考司法考試時用的到,平時電腦只是玩玩游戲
❽ 有沒有學習法律可用的APP
點睛網app。
產品支持:蘋果12,ios14。
在中國傳統中,「法」通常指國家制定的規則條文,具有明顯的實證主義和工具主義色彩,在價值層面,作為具體規則的「法」需要在實踐中與德禮經義等價值原則相結合,因此具有相當的開放性。
通過制度形成之初中西早期帝國法律人群體的比較,特別是從社會權力階層結構的角度,可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以上特色的形成原因。
百餘年前,嚴復在譯介西方法學文獻時,敏銳地意識到中西方語言中「法」概念上存在的重大差異:「西文『法』字,於中文有理、禮、法、制四者之異譯,學者審之。」
當代學者對中文概念中的「法」及實際發揮西方現代意義上「法」作用的各種中國傳統概念和規范已有全面分析和闡釋,並普遍認識到,文字概念上的「法」限於律令等規則條文。這與羅馬法等西方概念的多元涵蓋性判然有別。
手機軟體,主要指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的軟體,完善原始系統的不足與個性化。使手機完善其功能,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使用體驗的主要手段。
手機軟體的運行需要有相應的手機系統,截至2017年6月1日,主要的手機系統:蘋果公司的iOS、谷歌公司的Android(安卓)系統、塞班平台和微軟平台。
2019年11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組織召開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啟動部署會,將重點對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違規使用用戶個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戶許可權、為用戶賬戶注銷設置障礙四個方面的8類問題開展規范整治工作。
智能手機,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獨立的運行空間,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體、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路來實現無線網路接入手機類型的總稱。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在溝通、社交、娛樂等活動中越來越依賴於手機app軟體(app,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即應用軟體,通常是指iPhone、安卓等手機應用軟體)。手機軟體是通過分析,設計,編碼,生成軟體,而手機軟體是一種特殊的軟體。
❾ 計算機對法學研究有什麼支持作用
在法學研究領域,法學信息工作的自動化管理,電腦輔助量刑系統的出現將大大減 輕法律工作者的負擔.同時,計算機網路犯罪,計算機軟體盜版也為法學工作帶來了全新的 挑戰.本文依次介紹了計算機技術與法學在當今的配合,角逐與規制.之後綜述了計算機技 術對法學的深刻影響.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計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例
ENIAC計算機
ENIAC計算機
如從「結繩記事」中的繩結到算籌、算盤計算尺、機械計算機等。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歷史作用,同時也啟發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研製思想。
1889年,美國科學家赫爾曼·何樂禮研製出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製表機,用以儲存計算資料。
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希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擬電子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
電子管數字計算機
電子管數字計算機
、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准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於集成技術的發展,半導體晶元的集成度更高,每塊晶元可容納數萬乃至數百萬個晶體管,並且可以把運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個晶元上、從而出現了微處理器,並且可以用微處理器和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組裝成微型計算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電腦或PC機。微型計算機體積小,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運算速度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過去的大型計算機。另一方面,利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各種邏輯晶元,已經製成了體積並不很大,但運算速度可達一億甚至幾十億次的巨型計算機。我國繼1983年研製成功每秒運算一億次的銀河Ⅰ這型巨型機以後,又於1993年研製成功每秒運算十億次的銀河Ⅱ型通用並行巨型計算機。這一時期還產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設計語言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和網路軟體等。
隨著物理元、器件的變化,不僅計算機主機經歷了更新換代,它的外部設備也在不斷地變革。比如外存儲器,由最初的陰極射線顯示管發展到磁芯、磁鼓,以後又發展為通用的磁碟,現又出現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讀光碟(CD—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