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靈耀142022 屬於evo超能高顏值輕薄本,搭載第12代酷睿處理器,2.8K OLED屏支持90hz,支持色域切換, 高色域,高對比度,低藍光護眼,支持虛擬數字鍵盤 ,屏幕支持180°開合。
75wh大容量電池,超長待機時長。雙滿速雷電4,新一代wifi 6E.
㈡ 學軟體技術買什麼筆記本電腦
1、華碩電腦:是目前全球第一大主板生產商,致力於為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最具創新價值的產品,產品線完整覆蓋至筆記本電腦、主板、顯卡等全線3C產品,其中顯卡和主板以及筆記本電腦三大產品已經成為華碩的主要競爭實力;
2、惠普電腦:是一間全球性的資訊科技公司,主要專注於列印機、軟體、計算機與資訊服務等業務技術,最新的基礎設施和管理創新包括英特爾安騰微處理、自動化存儲管理、用於數據中心的智能電源管理等公用計算服務;
3、蘋果電腦:是蘋果公司開發上市的一種產品,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核心業務是電子科技產品,蘋果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
㈢ 軟體技術專業需要什麼配置的電腦
軟體技術專業主要是學習程序編程設計、資料庫技術應用等,對電腦配置需要不高。看具體有多少預算,是要台式機還是筆記本,現在台式獨立顯卡價格還處在高位,如果還有大型游戲要求需要加獨立顯卡。
首先是台式機配置,僅是專業學習,可以用例如十代酷睿I3 10100散片+H510M主板套裝約1000左右(CPU參數可參看下圖),搭配紅海MINI散熱器+8G DDR4 2666萬紫千紅內存+西數SN550 250G固態硬碟+省師傅4000電源(額定300W)+瑞博機箱約800左右,顯卡用CPU自帶的核芯顯卡,主機一共約1800左右。
如果還有大型游戲要求,可換十一代酷睿I5 11500散片+B560M主板套裝約1700左右,搭配玄冰400散熱器+16G DDR4 3000游戲威龍內存+西數SN550 500G固態硬碟+GTX1660Super 6G鐳風獨立顯卡+NX550電源(額定550W)+朱雀Air機箱約4800左右,主機一共約6500左右。
其次是筆記本配置,如果只是專業學習使用,可以用輕薄本,例如有十代酷睿I5 10210U或I5 1035G1的處理器,搭配8G DDR4內存+512G固態硬碟+集顯或MX330 2G獨立顯卡,15.6英寸屏,價位在3700-4300左右不等。
如果有大型游戲要求可以用游戲本,有十一代酷睿I5 11400H或五代銳龍R5 5600H的處理器,搭配16G DDR4內存+512G固態硬碟+RTX3050或3050TI 4G獨立顯卡,15.6英寸屏,價位在6500-7500左右不等。
㈣ 大學計算機專業用到筆記本嗎用哪種好 大學適合的筆記本有哪些
1、大學學計算機的話,肯定會用到電腦,最好是買筆記本,別買台式,因為無法把台式電腦帶到課堂上。
2、現在學計算機專業,都會買索尼VAIO EA18/EA16或聯想Y460的,因為這三台機子是專門學計算機專業的。二手機或5000元以下的機子連想都不要想了,因為根本供不起來計算機專業要用的東西,無論配置如何,計算機專業的編程、網路、設計等東西是需要專門的配置來操作的。
3、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軟體設計、計算機編程-----索尼VAIO EA18---6500元左右。
4、計算機動漫設計-----聯想Y460---5600元左右。
5、計算機其他專業-----索尼VAIO EA16---5500左右。
6、一定要高考後確定好專業就去買,那是可以憑借准考證打九折的。
7、所以要是買的話,就買索尼VAIO EA18/EA16或聯想Y460,因為這三台是教育部聯合索尼、聯想公司專門為計算機專業生產的。聯想的顯卡高,動漫設計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㈤ 學IT專業需要什麼樣的電腦配置
學習電腦配置的重要參數
一、如果你已經買了電腦,想知道怎麼看電腦配置參數、電腦配置高低,那麼可以通過以下的這些方法---來了解自己的計算機配置:
1、右鍵「我的電腦」--屬性(打開系統屬性)--「硬體」選項下的「設備管理器」,裡面就是電腦配置了。但請注意:這里的配置屬性是可以通過特殊軟體修改的,比如有些JS拿一些打磨品,修改為好的cpu,這種情況會出現二手電筒腦市場。
2、通過查看電腦的「系統信息」:
a. 點擊「開始」-->「運行」,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鍵入「cmd進入系統命令行窗口,在命令行中輸入「systeminfo」也可以查看系統信息;
b. 利用「DirectX診斷工具」:開始—運行—輸入dxdiag,也可以查看。
3、藉助第三方軟體,比如著名的硬體檢測軟體 Everest ,它可以詳細的顯示出電腦硬體的信息,Everest 軟體非常的強大,是電腦裝機必備的一個軟體!!
二、如果你還沒有買電腦,想提前了解怎麼看電腦的配置好壞,那當然要先了解電腦配件的基本硬體常識,
比如CPU、主板、內存、顯卡、硬碟等。下面介紹怎麼看電腦配置的一些前提知識:
電腦配置一般是指電腦的硬體配件的高檔程度、性價比等,電腦的性能好壞主要決定於以下配件:
a)CPU:決定運行速度,如Intel 奔騰雙核 E6300(盒)2.8GHz,其中「2.8G」是指它的運算速度,但這里的單位「G」跟硬碟的「G」不同,不是大小,CPU的「G」是「GHZ」是頻率,就是每秒可以運算2.8G次。
b)主板:決定運算速度和穩定性,由於主板應用的晶元不同,可分為很多種,最新的晶元組有下面幾種:Intel H55 | AMD 880G | AMD 785G | Intel P55 |AMD 790GX ,按主板介面:LGA 775 | LGA 1366 | LGA 1156 | Socket AM2/AM2+| Socket AM3 等。
c)硬碟:決定讀、存數據速度和大小,如希捷 500GB 7200.12 16M(串口/散)ST3,其中500G是大小,7200是轉速,轉速決定讀存數據的速度,還有16M是硬碟的緩存,也決定速度。
d)顯卡:決定畫面顯示效果的好壞與顯示速度,它的性能指數一般看它的顯存及位數,如人們常說的雙256,就是說顯卡的內存和帶寬位數都是256位的。
e)內存:內存對於操作系統來說很重要,隨著越來越多的軟體越耗資源,我們目前來說,一般需要讓電腦配置2G內存或以上。XP系統,1G的內存也夠用了,但新的win7操作系統至少需要2G內存。比如金士頓 2GB DDR3 1333!!
㈥ 作為一個學軟體工程的新生,用啥牌子的筆記本電腦比較好
學軟體的話一台4000到4500元價位的電腦已經是不錯的了,前提是不安裝大型的游戲,電腦牌子的話,華碩,神舟等等都是不錯的了。
電腦主要就是分為輕薄本,游戲本和萬金油本,輕薄本用於商務比較適合,很輕便;游戲本的話性能好,但是太笨重;萬金油本的話處於兩者之間,屬於是輕薄的性能的結合體。
學軟體的話安裝的軟體一般都是不是占很大內存,codeblocks,mysql,intelli idea等等安裝起來麻煩,但是一台性能過得去的電腦用起來都是比較流暢的。
軟體工程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計算機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該專業涉及程序設計語言、資料庫、軟體開發工具、系統平台、設計模式等方面,培養學生適應計算機應用學科的發展。
特別是軟體產業的發展,使其具備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軟體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術來分析、設計和實現計算機軟體系統的能力。
㈦ 學軟體技術的學生用什麼電腦好
學習軟體技術的學生,我覺得還是用筆記本電腦比較好,在使用的時候還是比較輕巧,而且網速也很快,也是非常值得購買的,這一種電腦
㈧ 計算機專業電腦配置推薦
原則上,計算機系應該以性能優先,所以最佳解決方案其實是一台高性能台式機加一台輕薄筆記本。在控制總價8000不變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實現。不過,實際上還是要考察學校宿舍的具體情況,比如桌子面積,電源總功率,供電時間,等等。
在沒有明確方向的前提下,其實我不建議倉促購買,因為難以取捨技術指標。不過,如果拿到了培養方案,對照著上面的課程進行選購就十分方便了。一般情況下,選購筆記本主要考察機身重量(旅行重量)、屏幕素質、CPU性能、GPU性能、散熱、可維護性、介面數量以及擴展性,內存和硬碟不必優先考慮。如果對自己的技術足夠自信甚至可以不考察可維護性。
其中,當且僅當明確了美術需求的前提下,比如課程中有視頻剪輯、繪畫、界面設計一類的偏藝術課程或者自身有從事藝術創作的需要,屏幕素質才應當作為一項強參考依據。如果你知道如何考察屏幕素質以及如何更換屏幕,那此項標准亦可不作為考察依據。
CPU性能和GPU性能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作為強參考依據(除非手裡還有其他的高性能台式機),隨之而來的對於散熱的考察也是十分必要的。不過這兩項參數很多時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不是說紙面參數優秀就一定會有更好的發揮,還是推薦去電腦城實際體驗一下(但是千萬不要付款)。
可維護性主要考察機器的拆卸復雜度。一般游戲本的可維護性都比較優秀(使用下沉式轉軸設計的除外),只需要卸下全部的底面螺絲就可以打開後蓋。這項指標影響你後期維護電腦的復雜度以及更換配件的復雜度,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避免購買一體式設計的輕薄本,尤其是有些反裝主板的奇葩設計。
介面數量影響使用體驗。一般情況下,使用筆記本電腦時會外接一個滑鼠,有時候會接一個USB存儲器,偶爾還會插鍵盤、風扇、手機等。USB介面數量在3個或以上屬於比較理想的情況,2個就會開始吃緊,如果只提供了TYPE-C介面那是很影響使用體驗的。此外,根據不同機器的介面位置設計,使用體驗也會有些區別。尤其需要注意電源介面,因為在電源線採用直角設計的情況下,很容易遮擋臨近介面。視頻輸出介面的數量與位置也需要考察。還有就是讀卡器與耳機介面。極少數游戲本會使用二合一的耳麥介面,甚至還有使用TYPE-C轉接的方案,需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