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生看病出葯方,是根據電腦系統推薦的還是自己經驗出的
是自己經驗開葯方的,電腦只是列印出葯方而已——不然還要醫生干什麼,直接電腦看病了不就節省了很多人力資源么。
❷ windows系統醫生
在"開始"->"運行"中輸入"drwtsn32"命令
只保留"轉儲全部線程上下文"選項(否則一旦程序出錯,硬碟會讀很久,並佔用大量空間
❸ 門診醫生工作站的系統流程
門診流程包括掛號、候診、看醫生、交費、取葯、抽血、化驗、檢查、治療等,是圍繞著醫生的診療行為而形成的。
根據醫院門診管理和醫生診療規范提供了如下標準的門診流程:
1、門診醫生排班。
2、患者第一次來院就診時領取一張條形碼就診卡,作為在本院掛號、交費、采樣、治療、查詢等就醫登記的工具,卡號是患者在本院就醫的唯一身份。
3、患者在掛號時領取印有診室地址的分診單,根據分診單的指引到相應的科室就診。
4、患者在導診護士的引導下在候診大廳等候就診,期間可根據候診廳情況調整候診隊列,維持良好的秩序。
5、值班醫生在當前電腦的待診隊列中點擊名字發送到候診大廳的電子屏上(可預設)。
6、病人進入診室後,醫生使用工作站系統接診,完成簡單的門診病歷,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開出電子化驗申請單、PACS申請單、電子用葯處方,並通過網路傳輸給各職能科室,實現無紙化傳輸。
醫生接診後,如果發現患者不屬於本診室,可以直接將患者轉診給其它診室,不必讓患者重新掛號。
7、患者到收費處由收費員刷卡完成收費,將收費信息發送至相關職能科室,以便提前准備好患者所需要的相關服務,並根據醫生的申請單列印若干條形碼標簽交付患者。患者付費後就可以到相關職能科室接受已經提前准備好的給項醫療服務。如到葯房取葯,患者只要根據付費發票和就診卡,即可取到葯師根據系統傳輸的信息提前准備好的葯品。
8、已交費患者到化驗室的采樣中心,采樣人員刷卡,列印出相應的樣本標簽,與患者的條形碼標簽一起貼在采樣器皿上。檢驗科收到標本即核對系統顯示的患者信息並進行化驗分析,各類儀器產生的結果轉換為統一格式的檢驗報告。
9、患者到檢查科室,影像、B超等物理輔助診斷科室接受服務前,醫生已經在影像工作站、B超工作站上查看到門診醫生申請時對患者的病情描述,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後,對檢查所見進行描述,形成了帶有圖像的檢查報告。
10、患者到注射室,治療護士刷卡,根據系統提示信息為病人備葯治療,並對治療過程進行登記。一個循環下來,患者的門診信息完整地記錄在計算機系統中。
11、院長、部門負責人、科室主任、醫生以及各環節操作人員、患者本身,都可以通過系統的信息服務功能查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以上系統流程為一個標準的醫院門診業務流程,在具體實施時可以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進行改造,做增減的本地化處理。
在醫院使用門診醫生工作站系統後,患者來醫院看病的情景是:患者進入診室坐到診桌前,醫生接診,詢問病史,做完體檢,用工作站系統記錄病史、症狀和體征,開出各種檢查檢驗申請。患者按醫囑做完檢查再坐到診桌前時,可以通過醫生眼前的計算機,看到自己的各種檢查結果和醫生根據診斷開出的處方,通過計算機的反饋立即知道本次各項檢查所需的總費用,進而根據自己的支付能力選擇治療方案。
四、系統特點
門診醫生工作站系統客戶端採用「積木式」結構設計,大部分功能模塊可以根據用戶當前不同的網路規模和功能需求進行靈活組合,以後還可以根據醫院的發展隨時擴充規模和增加新的功能模塊;小者可由兩、三台計算機組成小規模的門診業務網路,也大者可擴展為幾十台、上百台計算機互聯的大型業務網路;系統採用動態配置技術,由用戶方便地自定義或者修改功能;可以同時處理普通患者、醫保患者、新農合患者、IC卡磁卡、條形碼卡(推薦使用)患者等多種類型的數據。
❹ 2011湖南鄉村醫生配備的電腦如何裝系統
裝個XP系統
❺ 我是河南的一名鄉村醫生,我的電腦換了win7系統,登陸健康檔案後,老年人的隨訪記錄查不出來了求高手指點
你說的「登錄」?
這個「健康檔案」是在網路上,還是安裝在電腦系統上的一個應用軟體?
若是前者與你安裝的win7無關
若是後者,有可能是軟體和系統的兼容問題
win7的兼容性還是不錯的,但也不保證不存在兼容性問題,為了廣大老年患者,實在不行就再換回原來的系統,許多辦公用電腦至今還在用XP也許就是這個原因
或者上網看看有沒有兼容的軟體
❻ 醫院計算機五大應用系統
一、一般來說分以下幾大類應用系統:
①系統管理平台(SMS)
②臨床信息系統(CIS)
③病人管理系統(PAS)
二、也有醫院按各應用系統模塊分法,常見的有:
①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醫院信息系統
②CIS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臨床信息系統
③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
①計算機輔助診斷和輔助決策系統的優點:
計算機輔助診斷和輔助決策系統可以幫助醫生縮短診斷時間;避免疏漏;減輕勞動強度;提供其他專家診治意見,以便盡快作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息處理過程,速度較快,考慮到的因素較全面,邏輯判斷也較嚴謹。
②基於MRI的肝硬化程度的計算機輔助診斷:
基於MRI的肝硬化程度的計算機輔助診斷提出了將肝臟紋理特徵與形狀特徵相結合以實現計算機輔助診斷肝硬化程度的新方法。
③中醫計算機輔助診療系統的臨床應用:
中醫計算機輔助診療系統是計算機技術與中醫葯學有機結合的產物。它能夠追隨醫生的診斷思路,隨時向醫生提供各種數據和可能的常規診療方案以供選擇。並能按經典理論作出聯想和推論,提示醫生進行臨床的診斷和治療,真正起到"記憶延伸"和"醫生助手"的作用。
❼ 電腦中的系統醫生有什麼作用
診斷系統問題..並醫治
❽ 電腦醫生有哪些特點
近幾年來,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裡,出現了一批不穿白大褂的「醫生」。他們有的在醫院里值班,有的甚至在馬路邊為過路人診斷。他們思路敏捷,診斷准確,不知疲勞。他們就是令人驚奇的「電腦醫生」。
那麼,「電腦醫生」為什麼能給人看病呢?
原來,科學家們首先將名醫的知識和臨床經驗總結出來,找出其中的規律,並以適當的形式輸入電腦,建立知識庫。爾後,編制合理的控製程序。這樣,輸入某一病人的各種身體檢查結果後,電腦就能進行推理、判斷,並開出診斷書。
「電腦醫生」還頗有風度呢。通過旁邊的顯示屏,能有禮貌地發問,如「年齡」、「性別」、「有什麼不舒服」、「個人病史」、「家族病史」等等。
由於「電腦醫生」還剛起步,使用時難免會有局限。隨著電腦軟體的不斷完善,其診斷的准確性會越來越高,診病的范圍越來越廣泛。
大家知道,電子計算機能准確地、迅速地進行運算或處理各種信息,進行設計、研究、管理等工作。
可能你沒聽說過醫生這一神聖的「白衣天使」的工作,也能由計算機來擔任吧?
告訴你吧,電子計算機不僅能當好醫生,快速、准確地診斷疾病,而且,還是不知疲勞的好醫生哩。
到此,可能有的人如墜五里霧中,大惑不解,電子計算機怎麼會看病呢?不是在開什麼國際玩笑吧?
原來,人們事先把一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的知識、經驗、診病方法和過程總結歸納起來,形成一種特定的規則,編成適當的程序,並把這種程序輸入計算機儲存起來。
之後,建立合理的控製程序,在診病的時候,把病人身體的各種自訴症狀、診察症狀及用醫學儀器檢查所得的各種數據輸入計算機。
繼而,電腦就會根據儲存的醫生診病信息和程序來對病情進行推理、分析、判斷和決定。計算機這一套工作程序就是「醫療專家系統軟體」。這樣,電子計算機就能成為一個相當出色的醫生了。
你可知道,計算機醫生有著獨特的本領,能同時給好幾位病人看病,迅速而准確地判斷病情,並能開出葯方、診斷意見或醫療方案。
例如,北京中醫學院的「關幼波診斷肝炎系統」就是模擬著名的老中醫關幼波對肝病診斷的程序、按照他的工作經驗和思維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症、在200多種症狀與化驗指標和170種葯物的基礎上,讓計算機從中選擇合理的處方,對症下葯。
這種系統能同時填寫病歷卡、計算葯價、填寫病假條等,真是無所不能。
一般情況下,從將病人的診斷數據輸入到計算機內到診斷結束、開出處方只需15秒鍾左右,真是又快又正確,勝過華佗再世。
現在大家都熟悉的CT,含義就是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它大大提高了傳統X線照相診斷的水平。
20世紀90年代初期,電腦家庭醫生已進入日本住宅,可以24小時為主人服務。
電腦家庭醫生與馬桶相連,主人大小便後,就可知道便中是否有血,尿液里是否含糖,並能據此診斷出是否有心臟病、肝炎、循環系統疾病等。
主人將手放到血壓計上,就可測出脈搏和血壓,結果又可自動列印出來,也可存儲在電腦中或傳送給主治醫生,進一步判斷是否患有疾病,防患於未然。
微電腦技術的迅速發展,又「造就」了電腦美容師。
法國已研製出一種「電腦消皺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用一種比頭發絲還細的針扎進皮膚,並輸入一定量的電流,靠電腦的程序控制針扎入的深淺程度以及輸入電流的大小。
這樣,通過電流使皮膚重新綳緊,同時刺激細胞,從而使肌肉內部形成「擴充組織」,使皺紋變淺最後消失。
電腦消皺器操作十分簡便,深受中老年人歡迎。一般只需做3~5次就可見效,而且效果持久,以後每隔一年半載再做一次保養治療就可以了。
有人做過這樣的設想:在未來的醫院里,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各種計算機醫生、計算機護士、計算機司葯……這樣的醫院就是名副其實的電子計算機「醫院」了。
電子計算機能不能代替大夫替病人看病呢?北京中醫醫院治療肝病專家關幼波大夫作了很好的嘗試。關大夫治療肝病中外著名,因此找關大夫看病的人也就非常多,為掛關大夫的號有時要排幾天幾夜的隊。關大夫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診治肝病的經驗和方法輸入電子計算機,病人來看病時就不需要關大夫親自診斷,醫務人員只要將病的症狀、化驗結果輸入計算機,只要很短時間,計算機就能完成對病情的診斷,開出葯方,計算出醫葯費,如果需要的話還能開好病假條。根據對近300人的診斷試驗,開處方的正確率是非常高的。
不久前,美國醫學界完成了一件偉大的工作,被譽為是人類登上月球後的又一件大事。美國醫生和電腦專家合作,為一名患下肢麻痹症的女中學生安上了電腦,由電腦代替人腦指揮她下肢活動獲得成功!
這名女學生叫蘭·波絲,她在中學畢業那天由於交通事故,造成下肢癱瘓。她一直靠坐輪椅生活。她下半身麻痹的主要原因是大腦與下肢聯系的神經被切斷,下肢已經不聽大腦的命令了。電腦代替人腦去刺激下肢的神經,使下肢的肌肉活動起來,這樣,蘭·波絲的腿又可以走路了。這一偉大成就是由年輕的博士比特洛夫斯基完成的。他對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腦指揮軀體運動進行了13年的研究。在他當學生的時候,他就認為電子計算機的線路和人體的神經生理系統很相似,經過刻苦鑽研,終於取得成功。美國每年約有20萬人因各種原因下肢癱瘓,全世界患這種病的人就更多了。比特洛夫斯基博士相信,不久將發明一種微型電子計算機植入人體,使世界上成千上萬的癱瘓病人重新走路!
最近美國政府決定投資人造心臟的研究計劃,到2000年讓全部人造的心臟投入臨床試用。這個人造心臟內裝有微型計算機,沒有外接電源,戴著它患者能自由走動,還能駕駛汽車。人造心臟的能源是由植入患者皮下的攜帶型電池以無線電信號方式傳給人造心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