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首次組裝電腦怎樣裝系統視頻教法
1 下載一個win7 安裝版。
2 下載一個老毛桃,製作u盤啟動
3 重啟電腦,USB啟動。
4 下一步下一步等著完成就行了
⑵ 組裝電腦首次開機教程
沒裝操作系統系統,可以下載「大白菜」、「老毛桃」、「優啟動」等優盤啟動軟體製作啟動盤,再下載鏡像文件放到優盤里,重啟用「啟動熱鍵」進入bios設置好第一啟動為優盤啟動,這些教程太多了,可以自行搜索。
你的電腦應該是組裝後沒有引導分區,目前解決方法最好的是進入PE系統,使用工具修復分區引導,當然最大的可能是你根本就還沒有做操作系統,畢竟是新的電腦,推薦你直接在PE中分區,做操作系統,修復引導,一起搞定。
新電腦第一次開機注意事項
如果是筆記本電腦,剛入手後,電池默認往往是處於「運輸模式」的,這時如果直接按電源按鈕開機,電腦不會有任何反應。這時候,需要將電源適配器和電腦連接,通電之後才能解鎖運輸模式,就可以正常開機了。
如果是台式電腦主機,除了確認電源線正常連接以外,還需確認顯示器信號線與主機顯卡的連接位置是否正確。如果是獨顯電腦,顯示器的數據線,應該連接在獨立顯卡的輸出介面,沒有獨立顯卡的電腦則連接主板的視頻輸出介面就可以了。
⑶ 如何組裝電腦視頻
視頻教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517286
第一步:安裝電源
選擇先安裝電源進機箱裡面有一個好處就是可防止如果後面安裝電源不小心的話而碰壞主板,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電源開始採用側面大台風式散熱電源,我們在安裝的時候要將風扇一面對向機箱空側,而不是對向機箱頂部導致散熱不均現象。
記住,安裝好電源後,安裝主板前,一定要先把主板I/O介面的擋板安好。有的用戶第一次裝機,手忙腳亂的會忘記安裝,等裝好主板後才發現沒有按I/O擋板,又要返工。
第二步:安裝CPU和風扇
首先把CPU插入主板上的CPU插槽。這里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蠻力,CPU都有缺角,只要對好主板上的缺角就能把CPU輕輕的插到主板上。如果發現不能很輕松的插入,建議檢查後再次安裝,直到能輕松插入。CPU插入以後,就可以把壓桿按下,直到壓桿緊貼主板。
接下來安裝CPU風扇。一般風扇都附帶了硅膠,在風扇底部塗層薄薄的硅膠即可。風扇安裝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特別是那些沒有金屬封頂的CPU。風扇夾子最好分別採用不同的方向扣在CPU插槽兩側。然後把風扇的電源線插到CPU插槽附近的三針電源介面上。至此CPU安裝圓滿完成。
第三步:安裝內存條
在內存成為影響系統整體系統的最大瓶頸時,雙通道的內存設計大大解決了這一問題。提供英特爾64位處理器支持的主板目前均提供雙通道功能,因此建議大家在選購內存時盡量選擇兩根同規格的內存來搭建雙通道。主板上的內存插槽一般都採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分雙通道與單通道。
將兩條規格相同的內存條插入到相同顏色的插槽中,即打開了雙通道功能。
安裝內存時,先用手將內存插槽兩端的扣具打開,然後將內存平行放入內存插槽中(內存插槽也使用了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大家在安裝時可以對應一下內存與插槽上的缺口),用兩拇指按住內存兩端輕微向下壓,聽到「啪」的一聲響後,即說明內存安裝到位。
第四步:安裝顯卡
顯卡介面設計的也是不對稱的,同樣可以很輕松的插入。這里提醒大家注意別忘了有的顯卡需要外接電源。同樣很多主板在AGP槽上設計了扣,顯卡正確安裝以後,就會被主板卡的牢牢的。當然拔顯卡的時候就要注意千萬別把那卡顯卡的東東給弄斷了!然後把 顯示器 的介面插入顯卡。
第五步:將主板固定在機箱內部
我們自然不可能將主板裸露在外進行工作,因此必須將主板固定在機箱中。固定主板並不是什麼復雜的操作,大家只要將金黃色的螺絲卡座安置在機箱底部的鋼板上即可。
將螺絲卡上好在機箱底部之後,我們接下來就可以固定好主板了。固定好主板之後,將各個螺絲孔上緊螺絲,就可以完成安裝主板了。
第六步:把配件裝入機箱
把光碟機和硬碟等裝入機箱內部。光碟機安裝有時候需要拆掉機箱前面的金屬擋板和塑料擋板,有時候則不用拆,這要看機箱是如何設計的。一般來說不用拆塑料擋板的機箱,都需要把光碟機托盤的前蓋拆下來。
拆這個東東需要給光碟機供電後彈出托盤才能進行,並且一般來說是比較費勁的,建議經驗少的朋友最好不要拆這個東東,防止出問題的時候沒辦法保修。從機箱前面把光碟機塞如機箱內,擰好兩側的 螺釘即可。
硬碟的安裝比較簡單,但是小編建議安裝前應該先設置好硬碟的跳線,一般來說把硬碟跳為主盤比較好一些。跳線設置完後,把硬碟放入機箱的3.5英寸架,擰好兩側的四個螺釘即可。如果需要安裝軟碟機,可以參考光碟機的安裝辦法。
第七步:接好所有數據線、電源線、機箱跳線
將所有配件固定好之後,我們最後只需要將所有數據線,電源線接好裝機就可以大功告成了。首先我們接主板電源介面,現在的主板的電源 插座 上都有防呆設置,插錯是插不進去的。
主板供電介面一共分兩部分:先插最重要的24PIN供電介面,一般在主板的外側,很容易找到,對准插下去就可;除了主供電的20/24 PIN電源介面之外,主板還有一個輔助的4/8PIN電源介面供電,主板的4/8PIN電源在CPU插座附近,對於手大的人可能不好插。
一般來說,我們需要連接PC喇叭、硬碟信號燈、電源信號燈、ATX 開關 、Reset開關,其中ATX開關和Reset開關在連接時無需注意正負極,而PC喇叭、硬碟信號燈和電源信號燈需要注意正負極,白線或者黑線表示連接負極,彩色線(一般為紅線或者綠線)表示連接正極。
講到這兒,一台組裝電腦的硬體安裝差不多就完成了。對於新手來說,組裝電腦的時候,不僅僅只是按照網上的教程,因為每個電腦的主板、機箱、電源等都不一樣,對於有疑惑的地方,不妨查閱一下說明書,它是我們身邊最好的幫手。
⑷ 如何組裝電腦 裝系統 帶圖或視頻的來 謝謝。
不可否認,盡管裝機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但是如果缺乏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的話,也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硬體損壞。
1. PC配件的搭配問題
在裝機之前,我們必須逐一采購各種配件,然而這些配件必須有機地配合才能使用。具體來說,大家必須注意五點:
CPU與晶元組配合:
目前桌面處理器主要分為兩大派系:AMD的SocketA以及Intel的Socket478,它們分別需要對應不同的晶元組,因此並不是任何一款主板都能隨便使用AMD或者Intel的CPU。此外,准備使用低端CPU的用戶還可能遇上Tulatin Celeron等Socket370結構的處理器,此時對用的晶元組又有所不同。為了幫助大家了解晶元組與CPU的對應關系,我們將其總結如下:
介面類型 主流晶元組 對應主流處理器
Socket 370 I815EPT、SiS635、VIA694T CeleronII、Celeron III、Pentium III
Socket 462(Socket A) KT400/400A、KT600/600A、 nForce2、SiS 746/748 Duron、AthlonXP、 閃龍
Socket 478 I845/865/875系列、SiS 648、VIA P4X400/400A Pentium4、Celeron4
決定晶元組支持何種處理器的關鍵在於北橋晶元,一般位於主板的中央偏右,大家卸下散熱片或者風扇即可看到其全貌(圖)。
如果說識別主板的晶元組有所困難的話,大家也可以通過對主板上CPU插槽的外觀觀察進行判別。AMD處理器所採用的SocketA插槽有462個針腳,形狀較大,而且周圍沒有支架,而Intel處理器所採用的Socket478插槽有478個針腳,形狀較小,周圍有支架(圖)。
Quote:
內存與主板配合:
內存的重要性想必大家有所聽聞。事實上內存插槽也是集成在主板上,而且與各種內存之間也有一一對應的關系。目前的內存主要分為SDRAM、DDR SDRAM與RDRAM三種,其中SDRAM使用168pin介面,而DDR SDRAM與RDRAM使用184pin介面。事實上,要通過針腳數來區分168pin與184pin是不現實的,不過我們可以通過識別內存插槽上的缺口來加以識別,而且萬無一失。採用168pin的SDRAM內存插槽在中間與偏右的位置有兩個非對稱缺口;184pin的DDR內存插槽只有一個缺口;而 184pin的RDRAM內存插槽對對稱位置上有兩個缺口(圖)。
主板採用何種內存也是由晶元組來決定的,因為北橋晶元中包含了極為重要的內存控制器。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採用VIA與SiS晶元組的主板可能同時支持SDRAM與DDR,但是此時SDRAM與DDR內存並不能混插。
電源與主板配合:
到目前為止,ATX電源介面已經完全取代了傳統AT電源介面(圖)。
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Pentium4主板為了加強電源供應而特別採用了4pin(圖)以及6pin(圖)電源介面,此時需要ATX電源也具備相應輸出接頭。
6pin電源介面相對較為少見,而4pin電源介面幾乎是必須的,為了照顧一些升級用戶,有些Pentium4主板採用常見的D型介面(圖)來替代或者乾脆不需要輔助電源介面。
如果大家使用的是工作站級別的主板,那麼很可能涉及到24pin介面的ATX電源,其輸出接頭外形比普通20pin ATX電源更大(圖)。
Quote:
顯卡與主板配合:
對於非集成型的主板而言,使用AGP介面的顯卡幾乎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你使用的主板與顯卡在檔次上相差很大的話(特別是使用二手配件組裝電腦的讀者),一定得注意AGP插槽的兼容性問題。
AGP插槽分為AGP2X、AGP 4X、AGP 8X,而最早期的AGP 1X已經基本上看不到了。相對而言,AGP 4X插槽是最為常見的,主流晶元組大多採用這一規范的AGP插槽。AGP插槽規范的發展主要是為了解決帶寬與供電問題,下表總結了各種規范的技術指標:
AGP規格 AGP 1x AGP 2X AGP 4X AGP 8X
工作電壓 3.3v 3.3v 1.5v 0.8v
時鍾頻率 66MHz 66MHz 66MHz 66MHz
工作頻率 66MHz 133MHz 266MHz 533MHz
理論帶寬 266MB/s 533MB/s 1066MB/s 2100MB/s
帶寬位數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雖說AGP顯卡具有向下兼容性,但是AGP插槽卻完全不是這樣。也就是說,如果你把支持AGP 8X的顯卡插到僅僅支持AGP 4X的主板上使用是可以的,只不過此時顯卡以AGP ???4X模式工作,享受不到AGP 8X所帶來的好處而已;而倘若把AGP 2X的顯卡插到支持AGP 8X的主板上是不行的,因為AGP 8X插槽只能兼容AGP 8X與AGP 4X的顯卡,對於早期的AGP 2X與AGP 1X顯卡不兼容。
AGP 1X主板 AGP 2X主板 AGP 4X主板 AGP 8X主板
AGP 1X顯卡 兼容 兼容 不兼容 不兼容
AGP 2X顯卡 兼容 兼容 不兼容 不兼容
AGP 4X顯卡 兼容 兼容 兼容 兼容
AGP 8X顯卡 兼容 兼容 兼容 兼容
此外,大家還需要明白的是,部分支持AGP 4X的主板也能兼容AGP 2X的顯卡,這主要取決於主板廠商的設計。也就是說,在這一類主板上,我們也可以使用AGP 2X顯卡。一般而言,不兼容AGP2X的AGP 4X主板會在明顯處標明,以防AGP 2X顯卡將主板燒毀。
除了常規的AGP規范,我們偶爾還能看到支持AGP Pro的主板,這種插槽能夠提供更高的電壓,方便使用那些專業級的顯卡(圖)。
要區分各種AGP插槽並不困難,大家參考如圖示即可(圖)。
CPU風扇與CPU配合:
以往我們並不怎麼重視CPU風扇,可是隨著Pentium4以及AthlonXP發熱量的與日俱增,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在購買CPU風扇時,一般只要注意區分SocketA與Socket478風扇即可,畢竟兩者需要使用不同的扣具。此外,部分低轉速的CPU風扇可能無法適應高頻率的CPU,因此大家有必要在選購時看清CPU風扇的支持范圍。
Quote:
2. 簡潔的最小系統
在正式組裝電腦之前,我們很有必要使用「最小系統」驗證一下各個配件的品質以及兼容性。如果此時「最小系統」能夠順利點亮,那麼就意味著整個裝機過程成功了大半。簡單來說,所謂「最小系統」就是CPU(包含風扇)、主板、內存、顯卡、顯示器、電源這五項配件。
注意點:
為了避免反復裝卸,強烈建議大家在固定主板之前使用「最小系統」驗證系統是否能夠順利點亮。當然,在測試是一定要注意防護靜電。其實,最佳的靜電防護方法便是使用專用的放靜電帶,並且接地。如果沒有接地設備,當我們要用手接觸板卡時,可以用手觸摸一下自來水管或潮濕的地面(圖),把自己身上攜帶的靜電泄放掉,避免在接觸板卡時人身對板卡放電,造成板卡的損壞。特別是冬季乾燥寒冷,我們穿的多為羊毛化纖製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 熟悉跳線、DIP開關與插針
一般而言,主板上有很多跳線或者DIP開關,用以設置各種參數。特別是以往的一些老主板,跳線與DIP開關比比皆是。不過,目前功能越發強大的BIOS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跳線與DIP開關,但是部分重要的參數還是需要使用跳線與DIP開關設定。
DIP開關,採用上下撥動的方式,在ON與OFF之間切換(圖)。通過多個DIP開關可以組成各種功能設定值,主板說明書上會列出詳細的參考值,大家只需要用手指輕輕地波動即可,非常方便。
一般而言,跳線有2pin和3pin之分。2pin採用閉合或者打開來設定,而3pin的採用1-2(連接1號位與2號位插針)與2-3(連接2號位與3號位插針)來設定(圖),部分主板甚至還採用4pin跳線,擁有三種組合。
事實上,跳線的使用不如DIP開關那樣簡單直觀,需要一個跳線帽來設定(圖),但是它能夠演變出更多的組合值,而且成本低、故障率低,因此廣為採用。
關於DIP開關與跳線的具體設定值,每一款主板都不相同,大家一定要仔細閱讀主板說明書,或者參考主板PCB上的印刷(圖)。
至於插針,它並不是用來設定主板工作參數的,而是輸出低電壓與數據信號,常見的插針有主板上的PC喇叭、信號燈、CPU風扇等插針(圖)。需要注意的是,插針往往有正負之分,如果接反肯定不能正常工作。令大家放心的是,由於插針輸出的電壓很小,因此一般情況下即便接反也不會損壞硬體。
按照業界的約定,Ground接地線為黑色、Data+線為綠色、Data-線為白色、高位電壓線為紅色(圖)。
二、 實戰演練--最小系統試驗
Quote:
既然最小系統是構成了整個PC的軸心骨,那麼我們就從安裝最小系統開始。在安裝時應該找一個防靜電帶置於主板的下方,同時將主板放在較為柔軟的物品上,以免刮傷背部的線路,建議使用防靜電包裝袋以及泡沫袋(圖)。
1.安裝CPU
CPU的安裝並不困難,大家首先要找對方向。注意觀察主板上CPU插槽,其中有些邊角處並沒有針孔,這一位置也應該對應CPU上缺針的位置。以AMD 的AthlonXP或者Duron處理器為例,其針腳有兩個邊角呈「斜三角」(圖),應該對准SocketA 插槽上的「斜三角」(圖)。
如果方向反了,那麼CPU是無法順利嵌入CPU插槽的。至於Intel的Pentium4或者Celeron4處理器,只有一個邊角呈現缺口(圖),
大家對准CPU插槽的缺口即可(圖)。
> 安裝CPU時應該先輕輕地90度拉起CPU插槽旁邊的滑桿(圖),
此時CPU可以略帶阻尼感地插入CPU插槽,然後放下滑桿,以固定CPU(圖)。
整個過程應該相當輕松,如果遇到很大的阻力,應該立即停止,因為這很可能是CPU插入方向錯誤所引起的。一味地使用蠻力肯定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損壞CPU!
Quote:
2.安裝CPU風扇
相對而言,安裝CPU風扇是整個裝機過程中最危險的一步,因為用力不當就很容易壓壞CPU的核心。不過大家也沒有必要因此而畏手畏腳,只要方法得當,完全可以順利過關。首先用導熱硅脂在CPU的表面均勻地塗上一層,做這一步的目的便是確保CPU與散熱片之間緊密接觸,趕走空氣(圖)。當然,導熱硅脂也不能塗太多,應該以裝上CPU風扇後不溢出為標准。
為了保證散熱片和CPU核心接觸緊密,扣具往往設計得十分緊,因此大家在安裝時千萬不能使用蠻力。一般而言,CPU風扇的扣具在兩邊的形狀是不同的,一頭是簡單的鏤空小鉤,另一頭是帶有扶手的鏤空小鉤(圖)。
先將沒有扶手的一頭扣住CPU插槽(圖),
然後將CPU風扇蓋住CPU,同時按下另一頭的扶手,使之扣住CPU插槽的另一端(圖)。
整個過程中,最危險的便是最後一步。由於CPU表面的有一塊突起的核心,因此在用力下壓帶有扶手的扣具時很容易壓壞核心,特別是早期的一些雜牌風扇
如果你使用的Pentium4或者Celeron處理器,那麼安裝CPU風扇的危險就會小得多,因為Intel採用的封裝技術在核心上加了一個厚厚的鋁蓋(圖),比較堅固。當然,大家也不能因此而有持無恐,小心謹慎還是必須的。
最後大家千萬不能忘記為CPU風扇接上電源,不然短短的幾秒種就可能讓CPU過熱而燒毀。如今CPU風扇都採用3pin電源介面,一般位於主板上 CPU插槽的附近(圖)。這種3pin電源介面有一個導向小槽,因此不用擔心插飯。此外,少數老式風扇可能依舊採用由ATX電源輸出的D???形電源介面。
小提示:
為了避免CPU風扇壓壞核心的悲劇發生,大家除了掌握正確的CPU風扇安裝方法,還可以學會一些小技巧。如果你發現CPU的扣具實在太緊,那麼就用尖嘴鉗將扣具的一段稍稍向外搬(圖),這樣能夠使扣具在水平方向的跨越距離變大,利於安裝。
此外,購買帶有三點著力扣具的風扇也是不錯的方法,這種扣具在安裝時十分容易,受力均勻(圖)。
Quote:
3.安裝內存和顯卡
在內存插槽上,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塑料鈕扣,將其向外搬,然後把內存條的缺口對准內存插槽上的小梗(圖),
完全插入之後再將塑料鈕扣的位置復原(圖)。安裝內存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難度,只要注意方向即可。
目前部分主板能夠支持雙通道內存,此時在內存安裝位置的選擇上就會有所講究。通過顏色辨認是最簡單的方法,大家將兩條內存安裝在同一種顏色的內存插槽上,這樣即可激活雙通道工作模式,提高性能(圖)。
AGP顯卡的安裝也同樣簡單,大家只要將其插上主板的AGP插槽即可。此時,AGP顯卡的擋板應該面向主板埠的一側。很多主板的AGP插槽都有一個彈簧片(圖),當顯卡正確插入之後,該彈簧片會牢牢地扣住顯卡。至於顯卡與顯示器的連接,想必也不用我多說了。
Quote:
4.設定跳線、加電開機
在加電開機之前,我們還要設置一下各個重要跳線,以免因為參數錯誤而導致硬體損壞。一般而言,CPU外頻跳線、倍頻跳線、電壓跳線是我們首先關注的對象。當然,並非所有的主板都需要設置這些跳線,因為有些主板採取在BIOS中進行設定,或者完全由系統自動識別。
目前很多主板對CPU頻率的設定採取「軟硬結合」的方法。通過一組跳線,我們可以設定CPU的基準外頻,一般分為100/133/166/200MHz這四檔(圖)。
在使用跳線來確定外頻之後,大家才可以在BIOS中在小范圍內調節外頻,這樣可以避免用戶在設置BIOS時因為將外頻太高而導致CPU燒毀,同時主板上的時鍾頻率發生器可以據此來選定APG/PCI的分頻倍率。至於倍頻跳線,大多數Pentium4主板都僅僅是一種擺設,因為Intel已經鎖上的倍頻,大家可以不去理會。而AMD處理器就需要設定一下倍頻跳線了,建議大家在第一次開始時使用Auto值,讓主板自動檢測。
相對而言,CPU電壓跳線是最危險的,不過採用跳線來設定CPU電壓的主板並不多。為了確保安全,我們也建議大家使用默認電壓。此外,部分主板可能通過還擁有AGP電壓以及內存電壓的跳線,應該一並是用默認值。
完成多種跳線的設定之後,我們就可以接上20pin的ATX電源了。主板上的20pin ATX電源介面有一個導航槽,順著方向插入即可(圖)。
之所以要求大家最後才接ATX電源也是為了保證安全,因為少數主板的供電模塊有些小問題,有時一接上電就會自動啟動。
最後,我們就要進行開機了。別奇怪,雖然我們沒有開關按鈕,但是通過短路主板上2pin開關即可正常開機。主板上的2pin開關一般位於左下角(圖),通過說明書或者PCB上印刷字找到確切位置,用鑰匙等導電物輕輕一碰,ATX電源就會立即啟動。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應該能夠看到顯示器出現系統自檢畫面,這也表明這些配件基本上可以完美地協調工作。
三、 再接再厲--完成裝機
Quote:
盡管我們已經成功地讓最小系統正常運作,但是如果要真正完成整個裝機過程,我們還必須經歷固定主板、連接機箱前置面板與信號燈、安裝IDE設備、添加板卡等步驟。
1. 固定主板
我們自然不可能將主板裸露在外進行工作,因此必須將主板固定在機箱中。固定主板並不是什麼復雜的操作,大家只要將金黃色的螺絲卡座安置在機箱底部的鋼板(圖),
然後主板置於其上,此時我們可以用多個螺絲將主板牢牢地固定在機箱上(圖)。整個固定過程中一定要對准位置,保證主板背後的埠都能順利露出,便於接駁。
2. 連接機箱前置面板與信號燈
機箱前置面板上有多個開關與信號燈,這些都需要與主板左下角的一排插針一一連接。關於這些插針的具體定義,我們不得不查閱主板說明書(圖),因為主板PCB上的字元實在太小了。
一般來說,我們需要連接PC喇叭、硬碟信號燈、電源信號燈、ATX開關、Reset開關,其中ATX開關和Reset開關在連接時無需注意正負極,而 PC喇叭、硬碟信號燈和電源信號燈需要注意正負極,白線或者黑線表示連接負極,彩色線(一般為紅線或者綠線)表示連接正極(圖)。
至於其餘一些待機狀態信號燈、待機開關,大多數機箱並不採用,我們可以不必理會。
3. 安裝IDE設備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我們的硬碟、CDROM、DVDROM以及刻錄機都採用IDE介面,這是一種很普及的介面模式,每塊主板上都至少有兩個IDE插槽,而每個插槽呢又可以支持2個IDE設備,因此從原理上講我們可以在同一台機器上共安裝四個IDE設備共同使用(圖)。
由於一個IDE插槽可以安裝兩個IDE設備,因此我們需要為每一個IDE設備設定主從模式。設定主從模式的方法大家應該已經不會陌生,就是跳線(圖),總共分成三種:主(MASTER)、從(SLAVE)和自動選擇(CABLE SELECT),建議大家將所有的IDE設備都跳線為CABLE SELECT。
Quote:
隨後,我們將所有的IDE設備固定在機箱上(圖),這一步並不難做到,只要對於孔眼上螺絲即可。
接下來的一步就是連接數據線。數據線的插頭是矩型的,從外觀上並不容易區分插接的方向,那麼我們該如何確定呢?在主板IDE插槽這一端,我們可以按照 IDE連接線上的一個柱型突起,來對應主板IDE插槽上的缺口,只要這樣安裝就可以保證正確了。在硬碟這一端呢,我們可以仔細的觀察IDE連線最旁側的兩條邊線,其中一條我們可以看到有紅色的標記,而另一側則沒有。這個便是確認IDE連線插接方向的條件,在連接的時候,我們將這條有紅色標記的一側朝向硬碟電源插口的方向就可以了(圖)。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連接IDE硬碟時應該採用80pin數據線(圖),只有這樣才能激活ATA66/100/133工作模式,提高磁碟性能。此外,如果大家只需要安裝一個光碟機和一個硬碟,那麼將以將這兩個IDE設備掛接在不同的IDE插槽,這樣可以稍微提高一些性能。
4. 添加板卡
安裝板卡對大家而言應該沒有什麼難度,因為這與AGP顯卡的安裝如出一轍。由於目前ISA介面已經被完全淘汰,因此PCI板卡已經成為我們唯一需要對付的設備,其中主要包括音效卡、網卡,以及電視卡等。
安裝板卡時要卸下機箱上的擋板,然後對准位置插入PCI板卡(圖)。
此外應該保證底部的金手指完全插入,這樣才能避免解除不良(圖),最後上螺絲加以固定即可。
事實上,如今很多主板都已經集成音效卡和網卡,如果你需要使用額外的音效卡,那麼應該先將板載音效卡屏蔽掉,這一步一般通過主板上的跳線實現或者在BIOS 中進行設定。為了能夠讓音效卡直接播放AudioCD,我們還必須在音效卡與光碟機之間連接一條音頻線,建議大家使用2pin的數字線,如果你的音效卡不具備改介面,那麼可以改用4pin的模擬輸出線(圖)。
5. 安裝電源、封閉機箱
電源安裝在機箱的右上角,大家可以使用四顆大螺絲加以固定。當然,此時處理連接主板上的20pin介面,也不能忘記為各個IDE設備接上D形電源介面(圖)。
在封閉機箱之前,我們還需要進行一些善後工作。一台安好了的機箱內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線,往往是硬碟數據線,電源線、音頻線雜亂無章的夾雜在一起,不光會互相干擾,而且會嚴重干擾散熱。此時,我們建議大家用象皮筋紮好後固定在遠離CPU風扇的地方。
經過以上這些步驟,我們的整個裝機過程就完成了。當然,真正使用PC之間還需要經過BIOS優化、操作系統安裝、應用軟體安裝等多個步驟,而想必這些已經是大家相當熟悉的內容了。
⑸ 我自己組裝了一台電腦,系統怎麼安裝
一、所需工具
1、可用電腦一台,4G左右U盤
2、系統U盤:製作U盤PE啟動盤
3、操作系統:電腦系統下載
4、啟動設置:怎麼設置開機從U盤啟動
二、組裝完電腦裝系統步驟如下
1、製作好U盤啟動盤,然後在電腦上插入U盤,重啟後不停F12、F11、Esc等快捷鍵打開啟動菜單,選擇USB選項回車;
組裝完電腦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給硬碟分區,然後才能正常安裝系統。
⑹ 組裝好一台台式電腦後怎樣安裝系統
1、(1)在其他電腦,去網站下載系統盤鏡像,iso格式等光碟鏡像格式。
(2)下載軟碟通,選擇 寫入硬碟鏡像 把.iso寫入U盤,成功後就可以把U盤當作是光碟直接用。要求主板支持U盤啟動。安裝的時候在一次重啟時後拔下U盤,讓他自己裝。
(3)支持安裝版系統及ghost安裝盤,各種系統盤只要是鏡像格式都可以。在使用安裝版XP的時候,要注意改BIOS的硬碟驅動器模式為虛擬IDE,否則會在安裝界面藍屏。因為安裝版XP沒有自帶sata硬碟AHCI控制器驅動。
2、(1)在其他電腦上,下載ghost系統光碟,老毛桃winPE
(2)老毛桃winPE製作PE啟動U盤,把ghost系統盤解壓到U盤。
(3)放在自己電腦上引導U盤啟動PE,在PE系統內分區、設置系統盤為活動,手動ghost程序,把解壓的ghost系統盤內有個 .gho文件很大上G的(不是那個小的)選上,恢復到已設置活動分區的系統盤內。拔U盤重啟自己安裝了。
(4)該方法不必非要是iso鏡像,在使用安裝版系統的時候容易出現問題,建議使用第一種方法。
⑺ 新組裝的電腦怎麼裝系統啊
目前流行四種安裝方法:一是傳統典型安裝,二是網上下載安裝,三是Ghost克隆安裝,四是盤對盤對拷。典型安裝成功率高,但相當費時,Ghost克隆盤安裝操作間單,用時短,十幾分鍾就裝完了,為一般人所喜愛。買Ghost克隆XP系統光碟,也可從網上下載,刻成光碟。
Ghost克隆安裝系統方法
一、設置光碟機啟動
Award
BIOS
6.0設置
重啟,按Del進BIOS,找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級BIOS參數設置)按回車進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級BIOS參數設置)界面。
找到First
Boot
Device
,用PgUp或PgDn翻頁將HDD-O改為CDROM(光碟機啟動),按ESC,按F10,按Y,回車,保存退出。
AMI
BIOS
8.0設置
啟動電腦,按Del進入AMI
BIOS設置程序主界面,在上方菜單中找到「Boot」選中,回車,在打開的界面中用方向鍵↑↓選中「
Boot
Device
Priority」,回車,進到「1st
Boot
Device」界面,回車,進options界面,用方向鍵↑↓選中「CD/DVD:3S-PH……」(光碟機啟動),回車,按Esc,按F10,再按Y,回車,保存退出。
二、光碟安裝
1、將光碟放入光碟機,重啟,在看到屏幕底部出現CD……字樣的時候,及時按任意鍵,否則計算機跳過光啟又從硬碟啟動了。
2、及時用鍵盤方向鍵↑選「安裝XP系統到硬碟第一分區」,回車。
3、進復制安裝界面,以下是自動進行,什麼也不要動,如果你不想安裝一些驅動程序,可手動選擇過程大致是:顯示復制進度,重啟,自動安裝驅動,XP安裝程序,請稍候(用時較長,耐心等侍),正在執行最後任務,自動重啟,顯示「歡迎使用」後進入桌面。
4、手動設置顯示器解析度和刷新率,大功告成。
三、備份C盤
GhostXP系統光碟,在安裝系統時,附帶安裝上了一鍵GHOST,使用一鍵GHOST備份C盤。開始--程序--一鍵GHOST,打開「一鍵GHOST」
對話框—點選「一鍵備份C盤」--選「備份」,自動重啟進入系統備份進度界面(這中間什麼也不要手動指定),在備份系統界面中,顯示備份進度,完成後自動重啟,在我的電腦第一塊硬碟最後的一個分區磁碟中,存放著一個隱藏的C盤備份文件夾。
⑻ 新組裝電腦怎麼安裝正版系統
1、首先在另一台電腦)打開微軟官方網站win10下載頁面下載工具,選擇立即下載工具。
⑼ 華碩u盤裝系統教學視頻組裝電腦怎樣裝系統
華碩u盤裝系統:
1、用【u深度u盤啟動盤製作工具】製作u啟動盤,重啟電腦等待出現開機畫面按下啟動快捷鍵,選擇u盤啟動進入到u深度主菜單,選取「【02】Win8PE裝機維護版(新機器)」選項
2、進入win8PE系統,將會自行彈出安裝工具,點擊「瀏覽」進行選擇存到u盤中win系統鏡像文件。
3、等待u深度pe裝機工具自動載入win系統鏡像包安裝文件,只需選擇安裝磁碟位置,然後點擊「確定」按鈕即可。
4、此時在彈出的提示窗口直接點擊「確定」按鈕。
5、隨後安裝工具開始工作,請耐心等待幾分鍾。
6、完成後會彈出重啟電腦提示,點擊「是(Y)」按鈕即可。
7 、此時就可以拔除u盤了,重啟系統開始進行安裝,我們無需進行操作,等待安裝完成即可,最終進入系統桌面前還會重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