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indows系統模塊安裝程序怎麼禁用
1、在win10系統上按win+R鍵打開運行,輸入「regedit」。
2. 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模塊為
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模塊分別是處理器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和作業管理。
1、處理器管理
處理器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是處理中斷事件,配置了操作系統後,就可對各種事件進行處理。處理器管理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處理器調度,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調度策略。
2、存儲器管理
存儲器管理主要是指針對內存儲器的管理。主要任務是分配內存空間,保證各作業佔用的存儲空間不發生矛盾,並使各作業在自己所屬存儲區中不互相干擾。
3、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是指負責管理各類外圍設備,包括分配、啟動和故障處理等。主要任務是當用戶使用外部設備時,必須提出要求,待操作系統進行統一分配後方可使用。
4、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操作系統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在操作系統中,將負責存取的管理信息的部分稱為文件系統。文件管理支持文件的存儲、檢索和修改等操作以及文件的保護功能。
5、作業管理
每個用戶請求計算機系統完成的一個獨立的操作稱為作業。作業管理包括作業的輸入和輸出,作業的調度與控制,這是根據用戶的需要來控製作業運行的。
(2)電腦系統模塊擴展閱讀:
1、操作系統的分類:
(1)根據工作方式分為: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實時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和分布式操作系統等;
(2)根據架構可以分為:單內核操作系統、多內核操作系統等;
(3)根據運行的環境可以分為:桌面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等;
(4)根據指令的長度分為:8bit, 16bit, 32bit,64bit的操作系統。
2、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計算機程序,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的內核與基石。操作系統需要處理如管理與配置內存、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與輸出設備、操作網路與管理文件系統等基本事務。操作系統也提供一個讓用戶與系統交互的操作界面。
3. windows10操作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模塊是通過它可以對整個計算機的軟體進行個
摘要 親~ 您好!很高興你選擇使用網路問一問咨詢項目!感謝您對我們的信任!在這里我攜手廣大的問一問,工作人員以及答主。對您表示由衷的感謝!!!
4. 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組成部分是哪些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
1)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 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按其發展前後過程,通常分成以下六類:
(1)單用戶操作系統(Single User Operating System)
單用戶操作系統的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系統內一次只能支持運行一個用戶程序。這類系統的最大缺點是計算機系統的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微型機的DOS、Windows操作系統屬於這一類。
(2)批處理操作系統(Batch Processing Operating System)
批處理操作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運行於大、中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當時由於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的CPU使用效率低,I/O設備資源未充分利用,因而產生了多道批處理系統,它主要運行在大中型機上。多道是指多個程序或多個作業(Multi-Programs or Multi Jobs)同時存在和運行,故也稱為多任務操作系統。IBM的DOS/VSE就是這類系統。
(3)分時操作系統(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
分時系統是一種具有如下特徵的操作系統:在一台計算機周圍掛上若乾颱近程或遠程終端,每個用戶可以在各自的終端上以交互的方式控製作業運行。
在分時系統管理下,雖然各用戶使用的是同一台計算機,但卻能給用戶一種「獨占計算機」的感覺。實際上是分時操作系統將CPU時間資源劃分成極小的時間片(毫秒量級),輪流分給每個終端用戶使用,當一個用戶的時間片用完後,CPU就轉給另一個用戶,前一個用戶只能等待下一次輪到。由於人的思考、反應和鍵入的速度通常比cpu的速度慢得多,所以只要同時上機的用戶不超過一定數量,人們不會有延遲的感覺,好像每個用戶都獨占著計算機。分時系統的優點是:第一,經濟實惠,可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第二,由於採用交互會話方式控製作業,用戶可以坐在終端前邊思考、邊調整、邊修改,從而大大縮短了解題周期;第三,分時系統的多個用戶間可以通過文件系統彼此交流數據和共享各種文件,在各自的終端上協同完成共同的任務。分時操作系統是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UNIX是國際上最流行的分時操作系統。此外,UNIX具有網路通信與網路服務的功能,也是廣泛使用的網路操作系統。
(4)實時操作系統(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在某些應用領域,要求計算機對數據能進行迅速處理。例如,在自動駕駛儀控制下飛行的飛機、導彈的自動控制系統中,計算機必須對測量系統測得的數據及時、快速地進行處理和反應,以便達到控制的目的,否則就會失去戰機。這種有響應時間要求的快速處理過程叫做實時處理過程,當然,響應的時間要求可長可短,可以是秒、毫秒或微秒級的。對於這類實時處理過程,批處理系統或分時系統均無能為力了,因此產生了另一類操作系統——實時操作系統。配置實時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系統稱為實時系統。實時系統按其使用方式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廣泛用於鋼鐵、煉油、化工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武器制導等各個領域中的實時控制系統;另一類是廣泛用於自動訂票系統、情報檢索系統、銀行業務系統、超級市場銷售系統中的實時數據處理系統。
(5)網路操作系統(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計算機網路是通過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且獨立的計算機聯結起來的一種網路,有了計算機網路之後,用戶可以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方便地使用遠處的計算機資源。提供網路通信和網路資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統稱為網路操作系統。
(6)微機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單用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到目前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它是當前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原碼公開的操作系統,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序)
如前所述,機器語言是計算機唯一能直接識別和執行的程序語言。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
對於高級語言來說,翻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解釋」。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執行都採用這種方式。它調用機器配備的BASIC「解釋程序」,在運行BASIC源程序時,逐條把BASIC的源程序語句進行解釋和執行,它不保留目標程序代碼,即不產生可執行文件。這種方式速度較慢,每次運行都要經過「解釋」,邊解釋邊執行。
另一種稱為「編譯」,它調用相應語言的編譯程序,把源程序變成目標程序(以.OBJ為擴展名),然後再用連接程序,把目標程序與庫文件相連接形成可執行文件。盡管編譯的過程復雜一些,但它形成的可執行文件(以.exe為擴展名)可以反復執行,速度較快。運行程序時只要鍵入可執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鍵即可。
對源程序進行解釋和編譯任務的程序,分別叫做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有相應的編譯程序;BASIC、LISP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用相應的解釋程序。
3)服務程序
服務程序能夠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務性功能,它們為用戶開發程序和使用計算機提供了方便,像微機上經常使用的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編輯程序均屬此類。
4)資料庫管理系統
在信息社會里,社會和生產活動產生的信息很多,使人工管理難以應付,人們希望藉助計算機對信息進行搜集、存儲、處理和使用。資料庫系統(Data Base System, DBS)就是在這種需求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
資料庫是指按照一定聯系存儲的數據集合,可為多種應用共享。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則是能夠對資料庫進行加工、管理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維護資料庫及對庫中數據進行各種操作。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DB)、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以及相應的應用程序組成。資料庫系統不但能夠存放大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動地對數據進行檢索、修改、統計、排序、合並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信息。這一點是傳統的文件櫃無法做到的。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個分支。可以說,在今後的計算機應用開發中大都離不開資料庫。因此,了解資料庫技術尤其是微機環境下的資料庫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2應用軟體
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對象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1)通用軟體
這類軟體通常是為解決某一類問題而設計的,而這類問題是很多人都要遇到和解決的。例如:文字處理、表格處理、電子演示等。
2)專用軟體
在市場上可以買到通用軟體,但有些具有特殊功能和需求的軟體是無法買到的。比如某個用戶希望有一個程序能自動控制車床,同時也能將各種事務性工作集成起來統一管理。因為它對於一般用戶是太特殊了,所以只能組織人力開發。當然開發出來的這種軟體也只能專用於這種情況。
5. 操作系統的內核必須的模塊有哪些
硬體驅動模塊,提供調用硬體資源的api
磁碟讀寫模塊,提供讀寫文件系統的api
命令解析模塊
用戶管理
模塊
6. 操作系統包括那些基本部分
操作系統理論上是由內核驅動,程序介面庫y為四大部分組成,但並不是所有操作系統都嚴格包括這四大部分。早期的windows系統,操作系統中各部分耦合程度很深,難以區分彼此,而在部分嵌入式操作系統中則沒有驅動程序的概念。
內核
操作系統往往將一些與硬體緊密相關的模塊以及頻率較高的模塊,以及一些公用的基本操作模塊,安排在靠近硬體的層次中,並使它們常駐內存,通常將這部分稱為操作系統的內核。內核是一段計算機的發行程序,有很多最基本的功能,如管理CPU、存儲器、文件系統、網路通信、中斷處理,設備驅動程序等,內核部分通常運行在最高特權級,操作系統啟動的時候,首先會啟動內核。
驅動程序
驅動程序是最底層的、直接控制和監視各類硬體設備的程序,他們的功能是隱藏硬體的具體細節,並同時向其他部分提供一個抽象的通用的介面。
介面庫
介面庫是一系列特殊的子程序,它的功能是把系統提供的基本服務包裝成應用軟體能夠使用的編程介面,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API,介面庫是最靠近應用軟體的部分。
外圍
外圍是指操作系統中除以上三類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於提供特定高級服務的部件。例如微內核中的大部分系統服務和Linux中各種守護進程都屬於外圍。
7.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由哪些模塊組成
一般由計算機硬體系統、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組成。計算機基本硬體系統由運算器和控制器、存儲器、外圍介面和外圍設備組成。系統軟體包括操作系統、編譯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各種高級語言等。應用軟體由通用支援軟體和各種應用軟體包組成。
8. 計算機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
一、硬體系統:
電源
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電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手提電腦中還自帶鋰電池,便於在無交流電的情況下,為手提電腦提供有效電源。
主板
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
CPU
CPU即中央處理器,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緩存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內存
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或者是隨機存儲器(RAM),分為DDR內存和SDRAM內存,(但是SDRAM由於容量低,存儲速度慢,穩定性差,現在已經被DDR淘汰了)內存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內存有DDR、DDR II、DDR III三大類,容量1-64GB。
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機械硬碟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憶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關機,都不會丟失。硬碟容量很大,目前已達TB級,尺寸有3.5、2.5、1.8、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組成。固態硬碟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但是固態硬碟比機械硬碟速度更快。
音效卡
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顯卡
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顯卡的作用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
網卡
網卡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路組件,是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區域網並連接到Internet的重要設備之一。
在整合型主板中常把音效卡、顯卡、網卡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
數據機
英文名為「Modem」,俗稱「貓」,即數據機。是撥號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隨著ADSL寬頻網的普及,數據機逐漸退出了市場。
軟碟機
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與主板用FDD介面連接。現已淘汰。
光碟機
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台式機和筆記本攜帶型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目前,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讀寫的能力和速度也日益提升,4× 16× 32× 40× 48×。
顯示器
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分為CRT、LCD、LED三大類,介面有VGA、DVI兩類。
鍵盤
鍵盤是主要的人工學輸入設備通常為104或105鍵,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以及電腦操控。
滑鼠
當人們移動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切指到想指的們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鍵盤滑鼠介面有PS/2和USB兩種。硬體的滑鼠分為光電和機械兩種(機械已被光電淘汰)。
音箱
通過音頻線連接到功率放大器,再通過晶體管把聲音放大,輸出到喇叭上,從而使喇叭發出電腦的聲音。一般的電腦音箱可分為2、2.1 、3 .1、4、4.1、5.1、7.1這幾種。音質也各有差異。
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目前,在列印機領域形成了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三足鼎立的主流產品,各自發揮其優點,滿足各界用戶不同的需求。
視頻設備
如攝像頭、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卡等設備,用於處理視頻信號。
USB介面
USB
,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通串線,是一個外部匯流排標准,用於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是應用在PC領域的介面技術。USB介面支持設備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爾、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聯合提出的。
二、軟體系統: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
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分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多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到目前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和Windows
10等等。它是當前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原碼公開的操作系統,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語言處理系統
人和計算機交流信息使用的語言稱為計算機語言或稱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語言通常分為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三類。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翻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解釋」。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執行都採用這種方式。它調用機器配備的BASIC「解釋程序」,在運行BASIC源程序時,逐條把BASIC的源程序語句進行解釋和執行,它不保留目標程序代碼,即不產生可執行文件。這種方式速度較慢,每次運行都要經過「解釋」,邊解釋邊執行。
另一種稱為「編譯」,它調用相應語言的編譯程序,把源程序變成目標程序(以.OBJ為擴展名),然後再用連接程序,把目標程序與庫文件相連接形成可執行文件。盡管編譯的過程復雜一些,但它形成的可執行文件(以.exe為擴展名)可以反復執行,速度較快。運行程序時只要鍵入可執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鍵即可。
對源程序進行解釋和編譯任務的程序,分別叫做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有相應的編譯程序;BASIC、LISP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用相應的解釋程序。
服務程序
服務程序能夠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務性功能,它們為用戶開發程序和使用計算機提供了方便,像微機上經常使用的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編輯程序均屬此類。
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是指按照一定聯系存儲的數據集合,可為多種應用共享。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則是能夠對資料庫進行加工、管理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維護資料庫及對庫中數據進行各種操作。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DB)、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以及相應的應用程序組成。資料庫系統不但能夠存放大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動地對數據進行檢索、修改、統計、排序、合並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信息。這一點是傳統的文件櫃無法做到的。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個分支。可以說,在今後的計算機應用開發中大都離不開資料庫。因此,了解資料庫技術尤其是微機環境下的資料庫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2.應用軟體
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對象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9. 系統功能處理模塊怎麼打開
系統功能處理模塊打開流程:
1.我們首先點擊左下角的一個菜單按鈕。
2.點擊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控制面板項,打開我們控制面板。
3.打開控制面板之後我們依次點擊程序和功能選項。
4.在程序和功能選項下我們還需要找到左邊的打開和關閉系統功能。
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模塊分別是處理器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和作業管理。
1、處理器管理
處理器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是處理中斷事件,配置了操作系統後,就可對各種事件進行處理。處理器管理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處理器調度,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調度策略。
2、存儲器管理
存儲器管理主要是指針對內存儲器的管理。主要任務是分配內存空間,保證各作業佔用的存儲空間不發生矛盾,並使各作業在自己所屬存儲區中不互相干擾。
3、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是指負責管理各類外圍設備,包括分配、啟動和故障處理等。主要任務是當用戶使用外部設備時,必須提出要求,待操作系統進行統一分配後方可使用。
4、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操作系統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在操作系統中,將負責存取的管理信息的部分稱為文件系統。文件管理支持文件的存儲、檢索和修改等操作以及文件的保護功能。
5、作業管理
每個用戶請求計算機系統完成的一個獨立的操作稱為作業。作業管理包括作業的輸入和輸出,作業的調度與控制,這是根據用戶的需要來控製作業運行的。
10. 系統模塊的操作有幾類分別是
五大類。
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模塊是,處理器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和作業管理。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計算機程序。
操作系統需要處理如管理與配置內存,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設備與輸出設備,操作網路與管理文件系統等基本事務。
操作系統也提供一個讓用戶與系統交互的操作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