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碩筆記本X550c賽揚1007U 裝什麼系統最好
您好!
建議安裝Windows7 64位系統。系統使用純凈安裝版Windows7 64位系統安裝,請勿使用ghost版本的。安裝後,驅動直接從www.asus.com.cn下載安裝,請勿使用驅動軟體或其他軟體,在線更新驅動或系統的漏洞補丁,會導致驅動不兼容或其他錯誤問題。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對您有所幫助!若以上回復還是沒有幫助到您,您可以繼續追問或聯系華碩服務熱線400,600-6655咨詢!謝謝!
㈡ 英特爾賽揚D 330能裝什麼系統
這CPU非常非常老了,性能還不及現在的手機CPU,如果安裝系統的建議安裝xp系統,這個系統對硬體要求比較低。
㈢ 賽揚g1630的處理器適合裝什麼樣的系統
為了穩定性考慮,建議XP,如果主板和顯卡不錯,有1G以上的顯存,也可以安裝簡單版本的win7。
建議使用GHOST版本的系統,這樣安裝相對簡單。
網頁下載,然後右擊下載的光碟鏡像文件,運行其中的硬碟安裝器,就OK。
㈣ 英特爾賽揚雙核可以安裝win7 64位系統嗎
英特爾賽揚雙核可以安裝win7 64位系統的,步驟及相關准備:
1.製作u啟動u盤啟動盤
2.下載原版win7(64)位系統鏡像並存入u盤啟動盤
3.硬碟模式更改為ahci模式
4.該軟體可自動識別安裝系統時所需文件,無需解壓也可以達到最終系統安裝的過程
第一步:
將准備好的u啟動u盤啟動盤插在電腦usb介面上,然後重啟電腦,在出現開機畫面時通過u盤啟動快捷鍵進入到u啟動主菜單界面,選擇【02】U啟動Win8PE標准版(新機器)選項:
㈤ 迅馳賽揚1.7裝什麼系統
重裝系統,只會改變電腦C盤里的系統,像電腦D和E和F盤裡面的文件和東西一個都不會少。
xp系統已經退役,安全性將大大 降低,為了電腦日後使用安全,請升級WIN7以上的系統。
A.電腦CPU奔騰4以上,內存:在1GB-3GB之間,建議選擇Windows7-32位
B.電腦配置符合雙核以上的CPU(只要滿足雙核心即可)和至少4GB或者4GB以上的內存的要求,強烈建議樓主選裝Win7-64位旗艦版的系統!}
自己可以在網上下載系統,並且自己動手做系統,不花錢用電腦硬碟安裝系統,可以安裝WIN7的系統,具體操作如下:
1.首先到ghost基地www.ghost008.com/win7去下載WIN7的操作系統:
2.將下載的WIN7的操作系統,解壓到D盤,千萬不要解壓到C盤。
3.打開解壓後的文件夾,雙擊「AUTORUN」,在打開的窗口中,點擊「安裝」.即可
4.在出現的窗口中,ghost映像文件路徑會自動加入,選擇需要還原到的分區,默認是C盤,點擊「確定」按鈕即可自動安裝。
㈥ 這個電腦裝win7還是win10系統賽揚G3900,4G運存
都可以,從安全形度,建議win10
從使用體驗,建議win7
㈦ 這電腦賽揚處理器,安裝什麼系統用著流暢平時就看看視頻,聊聊天~
WindowsXP系統或Windows7 32位系統(必須改B85主板和DDR3 1600 4GB內存),再高了就不流暢了。
㈧ 賽揚1.5G 內存 256M 的電腦裝那個Ghost xp 的系統好
是的Ghost
xp好,最好是電腦公司特別版
9.2
㈨ 賽揚的cpu可以裝win7系統嗎
只要不是太老的賽揚單核,且主頻在1Ghz以上(微軟自己說的)就行,假如是近幾年的賽揚G系列就絕對沒問題的。裝win7系統還得看機器的內存情況,內存在4G以內,建議安裝32位系統,4G及以上建議安裝64位系統。
㈩ 賽揚雙核N3060處理器適合運行什麼系統
這個處理器還是考慮安裝個win7系統吧,這樣運行起來應該還可以的,用系統盤或是製作的u盤安裝系統,安裝前最好是格式化系統盤c盤後在進行安裝系統。
1998
年,AMD的低價政策奏效,以
1/3
於
Intel
處理器的價格,成功的大舉入侵低價處理器市場,當時基本型電腦
(NT$:30,000~25,000-)
大行其道,加上
AMD
的
K6-2
處理器本身的整數運算能力優秀,非常適合一般家庭的基本需求,各大廠紛紛推出
Socket-7
平台的低價電腦。
這段期間,Intel
為了完全主導下一代處理器走向,宣布放棄
Socket-7
架構,和美國國家半導體共同發表了新一代架構
-
Slot-1,並且推出全新架構的處理器
-
Pentium
II,雖然這款處理器,成功的打入主流市場,不過昂貴的
Pentium
II,加上昂貴的主機板,使得
Intel
完全失去低價市場的這塊大餅。
為了入侵這塊市場,推出新款的低價處理器投入戰場,是必須的,但設計一款新的處理器,所需要投資的初期研發成本相當高,所以
Intel
打算從原有的
Pentium
II
處理器著手,在
1998
年3月的時候,Intel
正式推出新款處理器
-
Celeron。
當初推出的
Celeron
處理器,架構上維持和
Pentium
II
相同
(Deschutes),採用
Slot-1,核心架構也和
Pentium
II
一樣,具有
MMX多媒體指令集,但是原本在
Pentium
II
上的兩顆
L2
緩存則取消了。
Intel拿掉
L2
緩存,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之外,最主要是為了和當時的主流
Pentium
II
在效能上有所分別,除了
L2
緩存,處理器的外部工作頻率(Front
Side
BUS),也是
Intel
用來區分主流與低價處理器的分水嶺:當時
Intel
Pentium
II
處理器的外頻為
100
MHz
(最早是
Pentium
II
350),而屬於低價的
Celeron
則是維持傳統的
66
MHz。
Celeron
的核心架構,和
Pentium
II
完全相同,只是少了
L2
緩存,這對整體效能上的影響,到底大不大
?
看看今天的
P3c
大家心理應該就有個底了,舉例來說,核心時脈同樣為
500
MHz
的
P3
處理器,外頻相同的狀態下,On-Die
256K
全速
L2
緩存的
P3
500E,效能上硬是比
P3
500
的半速
512K
L2
緩存要來的快,光是
L2緩存的速度,就有如此大的影響
(先撇開
ATC
以及
ASB
不談),更何況是『沒有』L2
緩存。
Cache-less
的
Celeron
低價處理器,剛剛推出時,目標放在低價電腦上,由於採用
Slot-1
架構,當時可以搭配的主機板晶片組只有
440
LX
以及
440BX,不過這類型的主機板,都是以搭配
Pentium
II
為主,價位上也難以壓低,加上
Cache-Less
的
Celeron
處理器,在
Winstone
測試中,成績低的可憐,所以,Intel
最早推出的
Celeron
266/300
MHz,在效能上一直為大家所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