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防盜系統的組成
防盜系統的組成主要有發動機電腦防盜控制單元。防盜報警系統的設備一般分為:前端探測器,報警控制器。報警控制器是一台主機(如電腦的主機一樣)是用來處理,包括有線/無線信號的處理,系統本身故障的檢測,電源部分,信號輸入,信號輸出,內置撥號器等這個方面組成,一個防盜報警系統報警控制器是必不可少的。前端探測器包括有:門磁開關、玻璃破碎探測器、紅外探測器和紅外/微波雙鑒器、緊急呼救按鈕。
防盜報警系統的組成:
周界防範報警系統
第一道安全防線:由周界防範報警系統構成,以防範翻圍牆和周邊進入社區的非法入侵者。採用感應線纜或主動紅外線對射器。
社區監控系統
第二道安全防線:由社區監控系統構成,對出入社區和主要通道上的車輛,人員及重點設施進行監控管理。配合小區報警系統和周界防護系統對現場情況進行監控記錄,提高報警響應效率。
保安巡邏管理系統
第三道安全防線:由保安巡邏管理系統構成,通過住宅區保安人員對住宅區內可疑人員、事件進行監管。配合電子巡更系統,確保保安人員的巡邏到位,實現小區物業的嚴格管理。
可視對講系統
第四道安全防線:由聯網型樓寓可視對講系統構成,可將閑雜人員拒之梯口外,防止外來人員四處游串。
家庭防盜報警系統
第五道安全防線:由家庭防盜報警系統構成,這也是整個安全防範系統絡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後一個環節。當有竊賊非法入侵住戶家或發生如煤氣泄漏、火災、老人急病等緊急事件時,通過安裝在戶內的各種電子探測器自動報警,接警中心將在數十秒內獲得警情消息,為此迅速派出保安或救護人員趕往住戶現場進行處理。
2. 請簡述常見的主要信息安全防護設備
摘要 1、防火牆
3. 如何做好電腦安全防護措施
1、不要輕易下載小網站的軟體與程序。
2、不要光顧那些很誘惑人的小網站,因為這些網站很有可能就是網路陷阱。
3、不要隨便打開某些來路不明的E-mail與附件程序。
4、安裝正版殺毒軟體公司提供的防火牆,並注意時時打開著。
5、不要在線啟動、閱讀某些文件,否則您很有可能成為網路病毒的傳播者。
6、經常給自己發封E-mail,看看是否會收到第二封未屬標題及附帶程序的郵件
建議您可以安裝騰訊電腦管家殺毒軟體,可以全面的保護您的電腦安全!!上網安全。第一大防護體系:上網安全保護網購安全防護:實時保護您在網購時不中招,保障支付安全,網頁防火牆:攔截掛馬和欺詐網站,保護上網安全
文件下載保護:攔截下載文件中的木馬,防止病毒入侵,搜索保護:自動識別搜索結果中的風險、欺詐網站
第二大防護體系:應用入口保護桌面圖標防護:攔截惡意程序篡改桌面圖標,防止系統被破壞
攝像頭保護:防止攝像頭被偷偷打開,保護您的隱私安全
U盤防火牆:實時監控U盤,防止病毒通過U盤感染系統,ARP防護: 攔截區域網木馬攻擊,防止系統被控制
希望可以幫到您了
4. 電腦基本構造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
電腦系統的硬體單元一般可分為輸入單元、輸出單元、算術邏輯單元、控制單元及記憶單元,其中算術邏輯單元和控制單元合稱中央處理單元(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
計算機內部電路組成,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算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在現代社會里,用計算機只需幾分鍾就可完成。
(4)電腦防護系統構造擴展閱讀
計算機的特點
1、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類數據信息,還包括加工這些數據的程序。
2、計算機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並能根據判斷的結果自動執行下一條指令以供用戶隨時調用。
3、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
5. 入侵防護系統(IPS)的原理
通過全面的數據包偵測,TippingPoint的入侵防禦系統提供吉比特速率上的應用、網路架構和性能保護功能。應用保護能力針對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攻擊提供快速、精準、可靠的防護。由於具有網路架構保護能力,TippingPoint的入侵防禦系統保護VOIP系統、路由器、交換機、DNS和其他網路基礎免遭惡意攻擊和防止流量異動。TippingPoint的入侵防禦系統的性能保護能力幫助客戶來遏制非關鍵業務搶奪寶貴的帶寬和IT資源,從而確保網路資源的合理配置並保證關鍵業務的性能。
6. 怎樣為信息系統構建安全防護體系
1、結構化及縱深防禦保護框架
系統在框架設計時應從一個完整的安全體系結構出發,綜合考慮信息網路的各個環節,綜合使用不同層次的不同安全手段,為核心業務系統的安全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
在信息系統建設初期,考慮系統框架設計的時候要基於結構化保護思想,覆蓋整體網路、區域邊界、計算環境的關鍵保護設備和保護部件本身,並在這些保護部件的基礎上系統性地建立安全框架。使得計算環境中的應用系統和數據不僅獲得外圍保護設備的防護,而且其計算環境內的操作系統、資料庫自身也具備相應的安全防護能力。同時要明確定義所有訪問路徑中各關鍵保護設備及安全部件間介面,以及各個介面的安全協議和參數,這將保證主體訪問客體時,經過網路和邊界訪問應用的路徑的關鍵環節,都受到框架中關鍵保護部件的有效控制。
在進行框架設計時可依據IATF(信息保護技術框架)深度防護戰略的思想進行設計,IATF模型從深度防護戰略出發,強調人、技術和操作三個要素,基於縱深防禦架構構建安全域及邊界保護設施,以實施外層保護內層、各層協同的保護策略。該框架使能夠攻破一層或一類保護的攻擊行為無法破壞整個信息基礎設施。在攻擊者成功地破壞了某個保護機制的情況下,其它保護機制仍能夠提供附加的保護。
在安全保障體系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對核心業務系統的各層邊界進行全面分析和縱深防禦體系及策略設計,在邊界間採用安全強隔離措施,為核心業務系統建立一個在網路層和應用層同時具備較大縱深的防禦層次結構,從而有效抵禦外部通過網路層和應用層發動的入侵行為。
2、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安全設計
在進行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時,除設計完善的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外,還必須設計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常態化測評體系、集中運維服務體系以及應急和恢復體系,為核心信息系統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服務。
在項目開展的全過程中,還應該遵循SSE-CMM(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所確定的評價安全工程實施綜合框架,它提供了度量與改善安全工程學科應用情況的方法,也就是說,對合格的安全工程實施者的可信性,是建立在對基於一個工程組的安全實施與過程的成熟性評估之上的。SSE-CMM將安全工程劃分為三個基本的過程域:風險、工程、保證。風險過程識別所開發的產品或系統的危險性,並對這些危險性進行優先順序排序。針對危險性所面臨的問題,工程過程要與其他工程一起來確定和實施解決方案。由安全保證過程來建立對最終實施的解決方案的信任,並向顧客轉達這種安全信任。因此,在安全工程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SSE-CMM體系來指導實施流程,將有效地提高安全系統、安全產品和安全工程服務的質量和可用性。
3、信息系統的分域保護機制
對信息系統進行安全保護設計時,並不是對整個系統進行同一級別的保護,應針對業務的關鍵程度或安全級別進行重點的保護,而安全域劃分是進行按等級保護的重要步驟。
控制大型網路的安全的一種方法就是把網路劃分成單獨的邏輯網路域,如內部服務網路域、外部服務網路域及生產網路域,每一個網路域由所定義的安全邊界來保護,這種邊界的實施可通過在相連的兩個網路之間的安全網關來控制其間訪問和信息流。網關要經過配置,以過濾兩個區域之間的通信量,並根據訪問控制方針來堵塞未授權訪問。
根據信息系統實際情況劃分不同的區域邊界,重點關注從互聯網→外部網路→內部網路→生產網路,以及以應用系統為單元的從終端→伺服器→應用→中間件→資料庫→存儲的縱向各區域的安全邊界,綜合採用可信安全域設計,從而做到縱深的區域邊界安全防護措施。
實現結構化的網路管理控制要求的可行方法就是進行區域邊界的劃分和管理。在這種情況下,應考慮在網路邊界和內部引入控制措施,來隔離信息服務組、用戶和信息系統,並對不同安全保護需求的系統實施縱深保護。
一般來說核心業務系統必然要與其它信息系統進行交互。因此,應根據防護的關鍵保護部件的級別和業務特徵,對有相同的安全保護需求、相同的安全訪問控制和邊界控制策略的業務系統根據管理現狀劃分成不同的安全域,對不同等級的安全域採用對應級別的防護措施。根據域間的訪問關系和信任關系,設計域間訪問策略和邊界防護策略,對於進入高等級域的信息根據結構化保護要求進行數據規劃,對於進入低等級域的信息進行審計和轉換。
4、融入可信計算技術
可信計算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基於硬體的計算機安全技術,其通過建立信任鏈傳遞機制,使得計算機系統一直在受保護的環境中運行,有效地保護了計算機中存儲數據的安全性,並防止了惡意軟體對計算機的攻擊。在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設計時,可以考慮融入可信計算技術,除重視安全保障設備提供的安全防護能力外,核心業務系統安全保障體系的設計將強調安全保障設備的可靠性和關鍵保護部件自身安全性,為核心業務系統建立可信賴的運行環境。
以可信安全技術為主線,實現關鍵業務計算環境關鍵保護部件自身的安全性。依託縱深防禦架構應用可信與可信計算技術(含密碼技術)、可信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確保系統本身安全機制和關鍵防護部件可信賴。在可信計算技術中,密碼技術是核心,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密碼演算法和引擎,通過TCM模塊,來構建可信計算的密碼支撐技術,最終形成有效的防禦惡意攻擊手段。通過系統硬體執行相對基礎和底層的安全功能,能保證一些軟體層的非法訪問和惡意操作無法完成,可信計算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建設安全體系提供更加完善的底層基礎設施,並為核心業務系統提供更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5、細化安全保護策略與保障措施
在核心業務系統不同區域邊界之間基本都以部署防火牆為鮮明特點,強化網路安全策略,根據策略控制進出網路的信息,防止內部信息外泄和抵禦外部攻擊。
在區域邊界處部署防火牆等邏輯隔離設備實施訪問控制,設置除因數據訪問而允許的規則外,其他全部默認拒絕,並根據會話狀態信息(如包括數據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埠號、目的埠號、協議、出入的介面、會話序列號、發出信息的主機名等信息,並應支持地址通配符的使用)對數據流進行控制;對進出網路的信息內容進行過濾,實現對應用層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協議命令級的控制;自動終止非活躍會話連接;限制網路最大流量及網路連接數,防止DOS等攻擊行為;使用IP與MAC綁定技術,防範地址欺騙等攻擊行為;使用路由器、防火牆、認證網關等邊界設備,配置撥號訪問控制列表對系統資源實現單個用戶的允許或拒絕訪問,並限制撥號訪問許可權的用戶數量。
在核心業務系統內網的核心交換邊界部署網路入侵檢測系統,對網路邊界處入侵和攻擊行為進行檢測,並在最重要的區域和易於發生入侵行為的網路邊界進行網路行為監控,在核心交換機上部署雙路監聽埠IDS系統,IDS監聽埠類型需要和核心交換機對端的埠類型保持一致。在網路邊界處監視以下攻擊行為:埠掃描、強力攻擊、木馬後門攻擊、拒絕服務攻擊、緩沖區溢出攻擊、IP碎片攻擊和網路蠕蟲攻擊等;當檢測到攻擊行為時,記錄攻擊源IP、攻擊類型、攻擊目的、攻擊時間,在發生嚴重入侵事件時應提供報警。
在區域邊界處部署防病毒網關,對進出網路的數據進行掃描,可以把病毒攔截在外部,減少病毒滲入內網造成危害的可能。防病毒網關是軟硬體結合的設備,通常部署在防火牆和中心交換機之間,可以在病毒進入網路時對它進行掃描和查殺。防病毒網關可以採用全透明方式,適用於各種復雜的網路環境,通過多層過濾、深度內容分析、關聯等技術策略,對網路數據進行高效過濾處理,可以提升網路環境的安全狀況。防病毒網關需要具備以下特性:
(1)防病毒、防木馬以及針對操作系統、應用程序漏洞進行的攻擊。
(2)防蠕蟲攻擊,防病毒網關根據自有的安全策略可以攔截蠕蟲的動態攻擊,防止蠕蟲爆發後對網路造成的阻塞。
(3)過濾垃圾郵件功能,防病毒過濾網關通過檢查郵件伺服器的地址來過濾垃圾郵件。防病毒網關通過黑名單資料庫以及啟發式掃描的資料庫,對每封郵件進行判斷並且識別,提高了對垃圾郵件的檢測力度,實現了垃圾郵件網關的功能。
邊界設備等作為區域邊界的基礎平台,其安全性至關重要。由於邊界設備存在安全隱患(如:安裝、配置不符合安全需求;參數配置錯誤;賬戶/口令問題;許可權控制問題;安全漏洞沒有及時修補;應用服務和應用程序濫用等)被利用而導致的安全事件往往是最經常出現的安全問題,所以對這些基礎設施定期地進行安全評估、安全加固與安全審計,對增強區域邊界的安全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6、常態化的安全運維
信息系統的安全不僅依賴於增加和完善相應的安全措施,而且在安全體系建設完成之後,需要通過相應的安全體系運行保障手段,諸如定期的評估、檢查加固、應急響應機制及持續改進措施,以確保安全體系的持續有效性。
(1)定期進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根據國家要求,信息系統建設完成後,運營、使用單位或者其主管部門應當選擇具有信息安全測評資質的單位,依據相關標準定期對信息系統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通過測評可以判定信息系統的安全狀態是否符合等級保護相應等級的安全要求,是否達到了與其安全等級相適應的安全防護能力。通過對信息系統等級符合性檢驗,最終使系統達到等級保護的相關要求,降低信息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
(2)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整改。確定安全檢查對象,主要包括關鍵伺服器、操作系統、網路設備、安全設備、主要通信線路和客戶端等,通過全面的安全檢查,對影響系統、業務安全性的關鍵要素進行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整改。
(3)對於互聯網系統或與互聯網連接的系統,定期進行滲透測試。滲透測試是一種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測的方法,是從攻擊者的角度來對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進行安全檢測的手段,在對現有信息系統不造成任何損害的前提下,模擬入侵者對指定系統進行攻擊測試。滲透測試通常能以非常明顯、直觀的結果來反映出系統的安全現狀。
(4)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技術培訓主要是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使之能夠符合相關信息安全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全面提高自身整體的信息安全水平。針對不同層次、不同職責、不同崗位的員工,進行有關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論培訓、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安全防範意識宣傳和專門安全技術訓練,確保信息安全策略、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的順利執行,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安全風險。
7. 電腦都有些什麼部件組成各個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電腦包括機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網卡、音效卡、硬碟、光碟驅動器、軟盤驅動器等硬體設備。
各個部件的主要功能為:
1.主板:
主板也就是主機板,是計算機的核心設備,其他設備都要直接或間接插在或連接到主板上,主板是整個計算機內部結構的基礎。主板的速度和穩定性直接影響著計算機的速度和穩定性。如下圖
其他設備如:列印機、數碼相機、掃描儀、智能手機、ipad等等都可以連接計算機主機
8. 計算機的安全體系一般由思什麼組成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是由硬體網路、通信軟體以及操作系統構成的。
對於一個系統而言,首先要以硬體電路等物理設備為載體,然後才能運 行載體上的功能程序。通過使用路由器、集線器、交換機、網線等網路設備,用戶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網路,對於小范圍的無線區域網而言,人們可以使用這 些設備搭建用戶需要的通信網路,最簡單的防護方式是對無線路由器設置相應的指令來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這種防護措施可以作為一種通信協議保護。
目前廣泛采 用WPA2加密協議實現協議加密,用戶只有通過使用密匙才能對路由器進行訪問,通常可以講驅動程序看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經過注冊表注冊後,相應的網路 通信驅動介面才能被通信應用程序所調用。網路安全通常是指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要受到保護,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壞,能夠使整個網路得到可持續的穩定運 行,信息能夠完整的傳送,並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計算機網路安全設計到網路硬體、通信協議、加密技術等領域。
9. 電腦的內部結構是什麼
電腦主機內部一般是由:主板、CPU、內存、硬碟、顯卡、電源、光碟機這些配件組成的。
1、主板
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分為商用主板和工業主板兩種。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2、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3、內存
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4、硬碟
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
SSD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HDD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碟(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5、電腦電源
是把220V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並專門為電腦配件如主板、驅動器、顯卡等供電的設備,是電腦各部件供電的樞紐,是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PC電源大都是開關型電源。
6、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
全稱顯示介面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
顯卡接在電腦主板上,它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對於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民用和軍用顯卡圖形晶元供應商主要包括AMD(超微半導體)和Nvidia(英偉達)2家。現在的top500計算機,都包含顯卡計算核心。在科學計算中,顯卡被稱為顯示加速卡。
10. 什麼是計算機安裝涉密「三合一」防護系統
「三合一」保密安全管理系統由軟、硬體兩大部分組成,通過在受控主機上安裝代理程序與部署控制器(硬體),對受控主機的USB移動存儲介質進行授權認證管理與審計,對受控主機可能的信息外泄渠道進行封堵。
對信息通過USB移動存儲設備向涉密計算機傳輸進行物理層的單向控制,有效防止涉密信息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反向地流入USB移動存儲設備,從根本上解決了「擺渡木馬」等間諜軟體對涉密信息的威脅。
(10)電腦防護系統構造擴展閱讀:
保密技術防護專用系統可實現對違規外聯監控、移動存儲介質交叉使用控制和通用優盤單向導入三種功能。
為保障涉密計算機與外部存儲介質進行信息傳輸的安全性,設計了專門的多功能導入裝置,為涉密專用優盤和普通優盤提供介面,既保證了涉密計算機及涉密信息的安全性,又為非涉密信息向涉密計算機進行數據傳輸提供了可能。
系統應用:
◆控制端程序:系統遵循二員職責設計,即將管理員細分為管理員、審計員。二員可以通過控制台來連接伺服器實施相應控制。
◆用戶端程序:安裝在每台終端計算機上配合控制台對終端計算機進行安全監控的代理程序,包括涉密終端和涉密單機。
◆操作員身份鑰匙:包括管理員身份鑰匙和審計員身份鑰匙,使用不同的身份鑰匙登錄系統可以實現相應的管理功能。
◆多功能導入裝置:在安裝本系統軟體的涉密終端上通用。其專用介面連接涉密專用優盤,實現涉密專用優盤的數據存取;通用介面連接普通優盤,可以將非涉密通用優盤內的非涉密數據單向導入到涉密計算機。
◆涉密專用優盤:具有規定的外形、介面、內部數據格式、唯一ID和認證方式。用於和多功能導入裝置配合使用完成優盤與計算機的雙向涉密數據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