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時候開始有電腦的
■80年代出現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
80年代初在我國掀起了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1981年,中央電視台、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普及委員會和中央電大聯合舉辦計算機知識普及講座,由我向全國講授BASIC語言,當年收看人數超過100萬人,次年起年年重播,收看人數超過300萬人。在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度里掀起這樣規模壯闊的群眾性的普及計算機知識的活動,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
在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中,普及的對象主要是以下三種人;(1) 大學中非計算機專業的師生; (2) 部分在職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3) 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學生。普及的內容偏重於計算機知識,尤其是計算機高級語言。通過十年的努力,己經在大學的所有專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結束了大學畢業生仍然屬於「計算機盲」的歷史。大家取得如下共識:計算機知識是當代知識分子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90年代出現第二次計算機普及高潮
從90年代初,在我國掀起了全國性的第二次計算機普及高潮。如果說第一次高潮的普及對象主要是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識分子,那末第二次高潮的對象已擴展到廣大公務人員、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一般知識分子,包括所有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中的人員。涉及的對象范圍比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廣泛得多。這次普及帶有職業和崗位的特點,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成為人們求職的重要條件,各地各部門都制定了對工作人員在晉升職務、職稱和工作考核中在計算機方面的要求,並要求通過相應的計算機等級考試。普及的內容主要是文字處理以及常用的一些應用軟體。
經過第二次計算機普及高潮,我們在計算機應用領域縮小了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對這十年在計算機普及方面的成果應當有足夠估計。
■新世紀初出現新的計算機普及第三次高潮
剛剛進入21世紀,人們已經清楚地看到在我國己開始出現了一次新的計算機普及高潮。這次高潮的普及的對象是一切有文化的人。
⑵ 電腦是哪一年發明的
電腦是是1946年發明的,發明者是約翰·馮·諾依曼。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從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到現在,計算機技術經歷了大型機、微型機及網路階段。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2)電腦是在哪個年代就有了擴展閱讀:
電腦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而又嶄新的時代,計算機已經從功能單一、體積較大發展到了功能復雜、體積微小、資源網路化等。
計算機的未來充滿了變數,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實現性能的飛躍卻有多種途徑。不過性能的大幅提升並不是計算機發展的唯一路線,計算機的發展還應當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同時也要注重環保等等。
計算機從出現至今,經歷了機器語言、程序語言、簡單操作系統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現代操作系統四代,運行速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第四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經達到幾十億次每秒。
計算機也由原來的僅供軍事科研使用發展到人人擁有,計算機強大的應用功能,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要,未來計算機性能應向著微型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發展。
⑶ 電腦是什麼時代發明的
一台電子計算機:1946年2月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同時,馮諾伊曼(VON.NEUMANM)研製一台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原型的通用電子計算機EDVAC。威爾金斯於1949年研製EDSAC。圖靈於1950年研製ACE。成功。命名為ENIAC。根據計算機採用的物理器件,一般將計算機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時代.1第一代(1946—1958)電子管計算機時代。2第二代(1958—1964)晶體管計算機時代。3第三代(1965—1970)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4第四代(1970—~~)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⑷ 計算機產生於哪個年代
計算機的誕生
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1946年2月在美國誕生,它不具備現代計算機的主要原理特徵--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
世界上第一台按存儲程序功能設計的計算機EDVAC,美國1946年開始設計,1950年研製完成。
世界上第一台實現存儲程序功能的計算機EDSAC,英國1947開始設計,1949年5月投入運行。
⑸ 電腦出現在中國的哪年
我國自己研發電腦是在1956年,那時是為了研究製造原子DAN,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引進了蘋果2型電腦,九十年代PC機成為我們引進的主流電腦,一些單位也陸續使用,個人擁有的還是很少的,2001年後,電腦逐步走入家庭,慢慢普及
⑹ 什麼時候開始有電腦的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1946-1957) 1946年2月15日,標志現代計算機誕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費城公諸於世.ENIAC代表了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過不同部分之間的重新接線編程,還擁有並行計算能力.ENIAC由美國政府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70000個電阻器,有5百萬個焊接點,耗電160千瓦,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是操作指令是為特定任務而編制的,每種機器有各自不同的機器語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個明顯特徵是使用真空電子管和磁鼓儲存數據 .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 (1957-1964) 1948年,晶體管發明代替了體積龐大電子管,電子設備的體積不斷減小.1956年,晶體管在計算機中使用,晶體管和磁芯存儲器導致了第二代計算機的產生.第二代計算機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穩定.1960年,出現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業領域、大學和政府部門的第二代計算機.第二代計算機用晶體管代替電子管,還有現代計算機的一些部件:列印機、磁帶、磁碟、內存、操作系統等.計算機中存儲的程序使得計算機有很好的適應性,可以更有效地用於商業用途.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更高級的COBOL和FORTRAN等語言,使計算機編程更容易.新的職業(程序員、分析員和計算機系統專家)和整個軟體產業由此誕生.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1964-1972) 1958年德州儀器的工程師Jack Kilby發明了集成電路(IC),將三種電子元件結合到一片小小的矽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單一的半導體晶元上,計算機變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這一時期的發展還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運行許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1972-現在) 大規模集成電路 (LSI) 可以在一個晶元上容納幾百個元件.到了 80 年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VLSI) 在晶元上容納了幾十萬個元件,後來的 (ULSI) 將數字擴充到百萬級.可以在硬幣大小的晶元上容納如此數量的元件使得計算機的體積和價格不斷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斷增強. 70 年代中期,計算機製造商開始將計算機帶給普通消費者
⑺ 是什麼時候有的電腦
1936年英國數學家圖靈首先提出了一種以程序和輸入數據相互作用產生輸出的計算機構想,後人將這種機器命名為通用圖靈機。1938年出現了首台採用繼電器進行工作的計算機「Z-1」,但繼電器有機械結構,不完全是電子器材。1942年阿坦那索夫和貝利發明了首台採用真空管的計算機,以他們倆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為ABC。不過ABC只能求解線性方程組,不能幹其他的工作。在圖靈指導下,第一台可以編寫程序執行不同任務的計算機COLOSSUS則到了1943年才在英國誕生,用於密碼破譯。公認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的ENIAC。
⑻ 電腦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電腦是1946年發明於美國。
計算機的發明歷史: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里,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光的龐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這個龐然大物佔地面積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鍾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來賓們喝彩不已。然而誰又知道,在這個龐然大物誕生 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戰火催生的龐然大物: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盡管只有60年的時間,但它的誕生卻是人類數百年努力的積累。早在17世紀,一批歐洲數學家就已開始研製計算機。1642年,為了協助擔任稅務局長的父親,年僅19歲的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成功地製造了第一台鍾表齒輪式機械計算機,但僅能做加減法運算。在此基礎上,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於1678年發明了可做乘除運算的計算機。但這些機械計算機的性能過於落後,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一百多年後,英國數學家巴貝奇於1822年設計出了一種更為先進的計算機。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工業水平所限,巴貝奇的設計根本無法實現。
此後一百年間,人類在電磁學、電工學、電子學領域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戰爆發後,美國陸軍軍械部為研製和開發新型大炮,在馬里蘭州的阿伯丁設立了「彈道研究實驗室」。極為繁重的計算任務令那裡的研究人員大傷腦筋。盡管實驗室僱用了200多名計算快手,還是捉襟見肘。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計算機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們一籌莫展之時,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機學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試制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設想。他的設想吸引了陸軍軍械部,他們立即要求莫爾學院擬定一份研製計劃。
按照科學家們的估計,製造一台電子計算機所需的經費為15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因此遭到了軍方內部很多人的堅決反對。眼看研製電子計算機的計劃就要夭折,美國著名數學家維伯倫博士堅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終說服了美國軍方。經過兩年多的緊張研製,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月14日問世。而它的開發經費幾經追加,最後達到48萬美元。
這台名為「埃尼阿克」的電子計算機,如今看來簡直就是一個怪物。其內部有成千上萬個電子管、二極體、電阻器等元件,電路的焊接點多達50萬個;在機器表面,則布滿電表、電線和指示燈。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電量超過174千瓦小時,據說在使用時全鎮的電燈都會變暗;而且它的電子管平均每隔15分鍾就要燒壞一隻,科學家們不得不滿頭大汗地不停更換。然而,「埃尼阿克」的計算速度卻是手工計算的20萬倍、繼電器計算機的1000倍。美國軍方也從中嘗到了甜頭,因為它計算炮彈彈道只需要3秒鍾,而在此之前,則需要200人手工計算兩個月。除了常規的彈道計算外,它後來還涉及諸多的科研領域,曾在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後,被陳列在華盛頓的一家博物館里。
三台電子計算機競爭「世界第一」頭銜:
有趣的是,對於「埃尼阿克」頭上的光環,多年來始終存有爭議。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英國1943年研製出來的「巨人」計算機才是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只不過它直處於保密狀態。直到1975年,英國當局解密了相關檔案,人們才對這一內幕有所了解。
原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破譯德國人的一種機械式密碼,英國情報機關與數學、電子學專家合作,於1943年研製出了一種大型電子運算裝置,並稱其為「巨人」機。在「巨人」機發明前,英國破譯德軍的高級密碼需要6至8個星期,而使用「巨人」機後則僅需6至8小時,自它投入使用後,德軍大量高級軍事機密很快被破譯,大大加快了納粹德國敗亡的進程。出於戰爭的需要,英國將其視為「超級機密」。據說為保守秘密,英國不惜將10台同類計算機在戰後秘密銷毀。不過也有人認為,「巨人」機還算不上真正的電子計算機,而是介於繼電器計算機與現代電子計算機之間。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美籍保加利亞人、物理學家阿塔納索夫才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者。早在1939年12月,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但由於當時正值二戰,他沒有申請專利,也沒有公布資料。盡管眾說紛紜,「埃尼阿克」仍然是多數人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60年前的情人節也因此被永遠載入了人類發明史冊。
電子計算機因總統大選一夜成名:
「埃尼阿克」誕生之初,由於它存在諸多缺陷,無法廣泛應用。直到1951年,莫克利和埃克特在「埃尼阿克」基礎上研製出了UNIVAC(通用自動計算機),電子計算機才開始從實室走向社會。不久,一件偶然事件的發生,又使其知名度迅速提高。
1952年,適逢美國大選。為了對選舉資料進行處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租用了UNIVAC,用來預測大選結果。選舉結束後僅僅45分鍾,UNIVAC就計算出艾森豪威爾將以438票的絕對優勢贏得勝利。但在選舉前,幾乎所有的專家和媒體都預測競選雙方勢均力敵。所以對於計算機的預測結果,廣播公司拒絕報道。工程師們只好重新計算,但該計算機仍堅持艾森豪威爾將大獲全勝。當選舉結果正式揭曉後,所有的人都驚呆了:艾森豪威爾實際得票為442票,UNIVAC的預測只有不到1%的誤差率!從此,整個世界開始對電子計算機的功能有了新的認識,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從那時起到今天,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它不但廣泛地應用於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而且直接引導著當今信息社會的發展。毫無疑問,電子計算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如今,它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將在未來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⑼ 什麼時候開始有電腦的
1940年,美國的華德·愛肯製造出第一部新型的電腦,命名為「馬克1號」。這電腦非常龐大,操作時還會發出巨大的聲音,而且每秒鍾僅能處理兩個附加問題,但它畢竟是最早的電腦。
一般來說,世界上第一部電腦,是194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設計和研製出來的,其英文名字ENIAC(埃尼阿克),其實就是電子識字計算機。不過,在這之前,人們研究電腦已經很廠一段時間了。
⑽ 請問電腦什麼時候在我國普及的,2001年就有電腦了嗎
從46年美國發明第一台計算機開始,計算機和網路開始發展,七十年代左右,美國出現個人電腦,到80年代左右傳入中國。
90年代開始慢慢成長,乃至現在的普及大致從1994年(WINDOWS 95發布時)就已經是一些高收入家庭的必備家電了,只是當時電腦配置都相對非常落後
,只能玩點小游戲,查點資料。內存條只有幾十m到512m。
徹底瘋狂普及的時候是2002年以後,即WINDOWS XP開始普及的同時,而且電腦配置也大大增加,電腦走進家庭的程度,再一些發達國家幾乎達到了「人手一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