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F22四大性能。速求!!!!!!!!!!!!!!
F-22猛禽(Raptor)是美國研製的還未裝備部隊就引起世界轟動的一種新型戰斗機。美國空軍希望憑借少量的F-22抗擊一切敵機,取得制空權。美國方面稱其為制空(AirDominance)戰機。 早在1981年,美國空軍就決定研製更先進的戰術戰斗機取代F-15。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第1架F—22(編號4001)在1997年4月9日首次亮相,被賦予官方名稱猛禽(Raptor)。該機在1997年9月7日首次試飛成功。` F—22戰機乘員1名,全長18.92m,全寬13.56m,全高5m,空重13636Kg,最大起飛重量27273Kg;超音速巡航時飛行速度1590km/h,高空最大飛行233速率5km/h,海平面最大飛行速率1482km/h,升限為15240m。 武器系統:1門M61A220mm火神5管機炮,備彈480發。主武器艙可攜帶6枚AIM-120C主動雷達導引的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或者以2枚430Kg級的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葯(JDAM)取代4枚AIM-120C導彈;側方武器艙左右各攜1枚AIM-9響尾蛇導彈。外部另有4個掛點,可攜帶其他的武器或副油箱。 使用的材料:F—22是美國戰斗機中使用鈦合金與復合材料最多的機型。其中鈦—64合金約36%、熱定型復合材料約24%、鋁合金約16%、鋼約6%、鈦—52222合金約3%、熱塑復合材料1%多些、其它約15%。F—22機身蒙皮全都是高強度、耐高溫的BMI復合材料。新研究開發的高強度鈷—62222合金,初問世就用在F—22上。主起落架使用Airmet100鋼材。武器艙門與起落架艙門使用熱塑復合材料。除了新材料之外,還有新的製作流程和環保工藝,以提高復合材料製品尺寸精確度與齊一性,並減輕這些製品的重量電腦。許多零組件甚至還考慮到製造過程與使用期間的環保問題。 主要戰術性能:一是由於通信雷達設備先進,它能搶先發現敵機;二是由於有較強的隱蔽性和電子干擾能力,能偷偷接近敵方而不被發覺;三是由於武器裝備精良,射擊精度高、彈葯殺傷力大,具有壓倒式的殺傷力。
優越的整體戰術性能,首先主要當歸功於電腦的運用。以1969年的登月小艇為例,它的電腦只有37KB記憶,每秒10萬次運算。F—22的主任務電腦「通用整合處理機」(CIPCOmmonInte�gratedProcessor)記憶300MB、每秒運算105億次。兩者相比,記憶增加約1萬倍、運算速率增加約10萬倍。
F—22電腦系統最重要的是它的軟體設計能夠把大量復雜的資料整理成簡單、易懂、明確的信息。飛行員不必讀取許多儀表、顯示器的數據與文字顯示,來決定戰術行動。這些都是由電腦軟體取代了 其次是隱形手段的綜合使用。有幾種基本方式可以達成「偷偷接近」敵方而不被發現。一是傳統的利用視線死角、雲層、陽光等等;另外是借重隱形技術;第三當然是綜合使用兩者。F—22顯然是要採取第三種方式。所謂隱形就是要在雷達、肉眼、紅外線與聲音四方面都使敵人極難以觀察到F—22。 第三是使用新型的發動機。F—22使用2個F119—PW—100渦輪扇發動機,在使用後燃器時每個推力可達156Kn(350001b),即使不用後燃器推力也在F-15與F-16戰斗機發動機有後燃的111.2-129Kn(25000-29000Ib)推力范圍之上。裝備這種發動機可作無後燃超音速巡航,F—22維持在Mach1.4以上的巡航速率,這有助於增加作戰航程、縮短前往交戰空域的時間,也有助於迅速撤離戰場。 第四是F—22內載與外掛武器具有巨大的殺傷力 。
F—22無疑是目前美國空戰的王牌,但也有2個主要方面的潛在問題值得研究。首先,少量精確制導武器的威力是頗為局限的,而且也是有懈可擊的。其次,不論F—22如何先進,它與任何其它飛機具有一樣的弱點,當它停在地面上的時候,一顆手榴彈就能夠摧毀它。如果機場安全不保,它就會隨之毀滅.
F22是美軍最新一代戰斗機,雖說現在還沒有成建制服役,但引來的動靜不小。有人把F22歸結為低可見度、超音速巡航、戰場信息技術和高機動性。有人爭論說,F22的機動性不好,不如SU27/37,甚至J10。正好5.1放假,本人也就來聊聊,純粹的技術探討。
首先澄清一個誤區,很多人以為現代空戰還是類似於越南上空的「狗斗」。相互咬尾,然後在2000米內用cannon解決問題。實際上,這種戰斗在假定的台灣海峽空戰中很少真正出現,因為中距空空導彈的出現,加上全向紅外導彈,使得雙方真的沖到面對面的機會不多,大多會被導彈擊毀。只有雙方對頭過後,才談的上進入纏斗。但是由於雙方都是多層次的多機,沖過頭的飛機會被另外的戰機用導彈擊落。所以說,在正面沖突中進入纏斗的飛機會有,但是數量上不是起到對爭奪制空權的絕對作用。
F22正好是在上述情形下有最大的優勢,就是利中距飽和攻擊,之後,做個超音速轉彎,在後面的飛機掩護下迅速脫離。回家。
大機群作戰,協調和對戰場的感知問題很重要,作為作戰體系,SA(situation awareness)就是F22的另外一個重點。F22的SA是另外一個優勢。F22利用小區廣播技術,可以實時和其他F22、預警機,在F22上自動集成所收集到的信息。並且機上電腦會對目標進行智能評估,誰是已經被同伴鎖定、攻擊,誰是最有威脅,總之老美在這方面的越南經驗使得他們研究的很細致。有的網友說,打掉預警機,是個好主意是這些空中老大們斗躲在戰斗機的後面,而且一般會有一架戰斗機護航。所以,我們的飛機沖過去打,根本不現實。你能沖過去,就說明你已經消滅了幾乎所有的戰斗機,這樣等於沒有起到使敵機群制盲的作用。還有一種方法是遠程空空導彈,400公里的射程,會導致制導方面比較容易被干擾,這種技術很不成熟,況且應對這種威脅,老美使用的是高能激光進行自衛,這就是為什麼在747機頭上安裝激光的本質原因了。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F22會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和系統上的優勢,分享來自其他F22(主要是後面,在我方射程之外的)和其他基站的,比如F18的,軍艦的,地面雷達的等等信息。至於說全波段干擾,我只能說出這個主意的網友沒有學過物理學吧。
進入纏斗,是F22最不希望的一種情形。並非F22不適合纏斗,只是因為它的最大優勢不在這里。實際上,由於老美在矢量推力(老美在90年代中期就給以色列的F15/16裝上了軸對稱矢量推力,來驗證效果)、推進機體的一體化、自適應控制系統使得F22的機動性,敏捷性(簡單的說敏捷性是機動性的導數)有了飛躍。F22的60度仰角是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可以橫滾,可以用來機頭指向,更重要的是那是在典型對空作戰的掛載下。而SU27的所謂110度,是在沒有掛載、油箱半油,而且是不可控制的眼鏡蛇機動中表現出來的,幾乎不能說明任何實際意義。因為眼鏡蛇是SU27的一種氣動外形帶來固有反應,一旦動作開始不能中途退出、改變。實際上SU27的仰角僅僅在27度左右,它的確是一種機動性比較好的大型戰斗機,但是也僅僅是在第三代中比較好而已。至於三面翼,有人說它可以構成一個類似的柔性面,估計這也只是一種想像。這種布局加上矢量推力,看上去操縱面多,實際上對高度靜不安定飛機而言是一種浪費,對於老式戰斗機也許還有用處。
實際上美國也承認即便是F22,在進距離對抗裝有全向紅外導彈和瞄準頭盔的J7的時候,不會有太大優勢。不是機動性不好,只是因為對於可以做40G的導彈而言,任何有人駕駛的飛機的機動性都是枉然。老美正在積極研製無人戰斗機,到時候,進入纏斗的僅僅是一個會飛的伺服器。
另外F22的電傳有智能重構的自適應的功能,加上關鍵部位的裝甲,使得系統有足夠的冗餘。有很大的被彈強度,相比之下,SU系列就差遠了。不是說我們的飛機不能帶傷返回,只是說美國人的更好。實際上美國人正是研究了那些帶傷返回的現象,才開發的自適應控制。你命中它,可能只是系統性能下降,但會讓飛行員嚮往常一樣駕駛,而不是一下掉下來。
說到各種氣動技術,各種可能性,老美其實都早於蘇聯人進行了驗證,X29驗證了前掠翼技術、F15MST驗證了三面翼和推進控制一體化技術,以及矢量推力。X31驗證了鴨翼技術和矢量推力整合。早在90年代中期,以色列的F15就有軸對稱矢量推力,實際上很多技術只是老美作為技術儲備,並以此位基礎,進一步成熟化,並非是俄羅斯領先。
說到J10,確實是一大飛躍,是我們走向自主設計、研製戰斗機的飛躍。這種飛躍是自己比自己,實際上J10和只是比台灣的F16略強,基本上和mirage2000差不太多。實際上,戰斗機的技術涉及到很多分支領域,是國家綜合技術實力的體現,設計是一回事,製造是另外一回事。比如發動機一直是弱項,其實上主要是自動控制和材料工藝。早在90年代早期,美國GE的E88節能核心機的渦輪前溫度就達到1550K,這是俄羅斯現在的發動機都做不到的。這涉及到C/C復合材料,陶瓷材料,金屬間化合物,氣膜冷卻等技術,而目前。俄羅斯還停留在使用高溫合金。
事實上,F22確實是普通意義上最好的戰斗機,拿SU37和J10和它直接比較沒有意義。
4回答者: 19931011陳 - 試用期 一級 2007-7-23 12:54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
相關內容
• F22戰斗機的問題
• f35和f22戰斗機的問題
• 關於FPS游戲<<F22戰斗機>>的問題
• f22戰斗機系列問題
• F22戰斗機數量問題
更多關於f22戰斗機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f22戰斗機
其他回答 共 1 條
按住「+」這個鍵是增加到100%推動力,「-」是減少到60%。67890等數字鍵分別對應60% 70% 80% 90% 100%的推動力。1234是切換4種攻擊武器,上下左右分別對應機翼的控制(注意:不代表是飛機的方向控制,能控制飛行方向,只是相反的)上,機翼上翹,下,機翼下壓,左右,飛機左右旋轉,G起落架收放,空格,發射
S放大雷達,X縮小雷達,F1主視角,F2駕駛視角,F3外視角1,F4外視角2,F5敵人視角,F6敵人視角2,F7導彈視角(發射後有效)F8導彈視角2(發射後有效)F9~F12游戲速度調整,(不是飛機快了)相當於變速齒輪。
此游戲適合狂熱的軍事愛好者,不適合普通玩家。擬真程度過高導致游戲難度太大。不容易接受。不過區域網對戰還是不錯的選擇
1、中射程導彈(主動+被動制導)2、近射程導彈(熱跟蹤)3、航炮 4對地導彈(空氣制導炸彈)
根據左下的提示,判斷是何種類型的導彈,如果是熱跟蹤近距離的,馬上關掉發動機,456忘記是哪個了,然後按左或右將駕駛倉朝向地面,再按下,使飛機迅速向地面俯沖,再旋轉回來,然後拉起來(難度有點高,多練習就好了)
符合真實,關閉引擎是為了讓熱源消失,由於之前飛機周圍空氣溫度較高,所以導彈還是會追過去,所以要俯沖避開那個區域.避免被彈片蹦到.
另,如果是主動+被動雷達制導導彈的話,也不要害怕,躲避的方法是迅速轉頭(不要平轉,太慢了),水平方向與導彈成25~30度角,垂直方向與導彈成5度左右,斜向下飛行,調整好角度後,迅速關閉雷達(很重要).然後不要動,等一會躲開導彈後再打開雷達(看左下的追蹤提示,消失後為躲開)
這也符合真實,F22是隱形能力出眾的戰斗機,雖然火力上不如S-37,但是隱形才是生存的關鍵.對於空戰來說,主動+被動指導的導彈是很難躲的,一方面它會發出雷達電波來檢測你的飛機(主動),另一方面,它會檢測你飛機發射出來的雷達電波(被動).普通飛機想躲很難,但是F22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大家都知道,飛機的正面橫截面積最小,也就是正面返回的電波最少,也就是正面反主動雷達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也不能正對著導彈飛,畢竟沒有找到敵人的導彈會直飛的,為了安全還是偏開一定角度為好.背對著導彈逃你得過多長時間才能躲開啊?正對著飛可以先還給對方一導彈,然後再躲.(以牙還牙)相對運動還能加快你躲開這個導彈的速度.使你盡快脫離危險.
至於地面攻擊,好象只要飛高一點就沒事了,我沒特意躲過地面攻擊,基本沒被打到過.
PS:對於一開始說的熱跟蹤的還擊方式是後發的,飛機拉起時你基本可以咬住他的尾巴,然後還他一個熱跟蹤,(熱跟蹤追尾巴最好使,基本不會失敗.
本人也是此游戲的FANS,痴迷多年,曾經在和朋友區域網對戰,連續躲開30多枚導彈(7VS1)沒辦法,他們說我玩太好了,人多欺負我,5555555555
Ⅱ 美國的海軍<宙斯盾>防衛系統是一個怎麼樣的防禦系統
宙斯盾戰斗系統簡介
在美國海軍看來,「宙斯盾」作戰系統可以有效地防禦敵方同時從四面八方發動的導彈攻擊,它構成了美國海軍艦隊的堅固盾牌。宙斯盾系統目前一共有8種不同的基準搭配,稱為「BaseLine」。這8種搭配不僅僅代表系統的改良,也和配備在驅逐艦或者是巡洋艦上有關系。宙斯盾系統使用的是標准艦空導彈。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非常昂貴,一艘的價格相當於3艘英國「無敵」級航母的價格。
「宙斯盾」作戰系統具有幾大特點
它的反應速度快,主雷達從搜索方式轉為跟蹤方式僅需0.05秒,能有效對付作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它的抗干擾性能也很強,可在嚴重電子干擾環境下正常工作;在反擊能力方面,該系統作戰火力猛烈,可綜合指揮艦上的各種武器,同時攔截來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個目標,還可對目標威脅進行自動評估,從而優先擊毀對自身威脅最大的目標;從可靠性來看,它能在無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在海上連續可靠地工作40—60 天。美軍的「宙斯盾」作戰系統自1981年研製成功之後,先後裝備了美國27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以及最新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日本海軍新一代「金剛」級驅逐艦上也配置了從美國采購的「宙斯盾」作戰系統。由於「宙斯盾」作戰系統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海軍科技水平,其造價自然非常高昂,每套作戰系統(不含導彈)造價高達2億美元。盡管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加入製造「宙斯盾」戰艦的行列。這些國家中既有老牌海軍強國德國、荷蘭,也有挪威、韓國等。台灣當局為了加強其海軍力量,正在千方百計地從美國采購「宙斯盾」系統。
發展
美國在越戰時期的經驗以及面對蘇聯的發展下,顯示出美國海軍主要水面作戰艦艇面臨幾項有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對於多目標的追蹤和威脅分析能力,尤其是在面對復雜地形或者是電磁干擾環境下持續作業的能力。其次是面對大量空中目標,尤其是高速反艦導彈來自多方向的可攔截數量。傳統的機械轉雷達因為資料更新率的關系,對於低空或者是高速的目標在偵測與處理上有諸多的缺點,而在越戰時期開始引入數位電腦協助的自動化作戰系統的經驗,讓美國海軍對於利用電腦增強對多目標追蹤管制與情報掌握能力越來越有信心,因此在發展下一代的水面艦艇作戰系統上,決定將所有的偵測、指揮、管制和作戰系統全部整合在一起,不再讓各別系統下的管制台與作業人員各自為政。
核心系統
宙斯盾系統的核心是一套電腦化的指揮決策與武器管制系統,雖然在表面上宙斯盾系統很強調對於空中目標的追蹤與攔截能力,不過宙斯盾系統的核心接收來自於艦上包括雷達,各種電子作戰裝置與聲納等偵測系統的資料,加上與其他水上、水下與空中的其他載具,經由戰術數位資訊鏈路交換的情報,經過自動化的訊號處理,目標識別,威脅分析之後,顯示在宙斯盾系統的大型(兩具42英吋乘上42英吋)顯示幕上,提供指揮官最即時的情報資料。相關的目標資料也會顯示在各別的控制台上。電腦作戰系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根據目標的威脅高低自動進行接戰。透過武器管制系統的整合與指揮,艦上的作戰系統得以發揮最大的能力進行必要的攻擊與防禦措施。武器管制系統轄下包括輕型空載多用途系統(LAMPS)、魚叉反艦導彈、標准三型防空導彈、方陣近迫武器系統、魚雷發射系統以及海妖反魚雷裝置等。
雷達系統
宙斯盾作戰系統最重要,也是最顯眼的就是AN/SPY-1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這一套雷達共有四片,成六角形,分別裝置在艦艇上層結構的四個方向上。因為雷達本身不旋轉,完全利用改變波束相位的方式,對雷達前方的空域目標以每秒數次的速率進行掃描。第一代的SPY-1A雷達每片重量高達12000磅,上面有140套模組,每個模組包含32具發射/接收與相位控制單元。這一套雷達於1965年開始發展,1974年展開海上測試,第一套系統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第一艘提康德羅加號(CG-47)於1983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後來又發展到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第一艘阿利·伯克號(DDG-51)於1991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編輯本段系統的組成
「宙斯盾」作戰系統主要由6個分系統組成,它們分別是:
MK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
它包括四機櫃AN/UYK—7計算機、AN/UYA—4顯示控制設備、變換裝置、RD—281 存儲器和數據變換輔助控制台等。該分系統是全艦的指揮和控制中心。它負責建立戰術原則,顯示並處理來自艦上各感測器的信息,作出威脅判斷和火力分配,協調和控制整個作戰系統的運行。
MK1武器控制分系統
它由四機櫃AN/UYK—7計算機、「宙斯盾」綜合裝置、MK 138射擊開關組合件和數據交換輔助控制台組成。該分系統負責按照MK 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的作戰指令,具體實施對武器系統的目標分配、指令發射和導彈制導等功能。
AN / SPY - 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分系統
該雷達是「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心臟,是「宙斯盾」戰艦的主要探測系統。它由相控陣天線、信號處理機、發射機和雷達控制及輔助設備組成。它能完成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動目標探測和多目標跟蹤。該雷達工作在S波段,對空搜索最大作用距離約為400千米,可同時監視400批目標,自動跟蹤100批目標。
MK99火控分系統
它包括AN/SPG—62目標照射雷達、MK 79導向器和數據轉換裝置。該分系統負 責按照MK 1武器控制分系統的指令,隨同AN/SPY—1A雷達一起工作;用AN/SPG—62雷達照射目標,以便對已發射的導彈提供末制導。
MK41或MK26導彈發射分系統
MK 26為雙導軌旋臂式發射裝置,用於發射「標准 2」中程艦空導彈或「阿斯洛克」反潛導彈。MK 41則是一種先進的垂直發射裝置,它包括61具導彈發射箱,可發射 「標准」、「戰斧」、「魚叉」和「阿斯洛克」導彈等。上述兩種導彈發射分系統均由MK 1武器控制分系統的計算機實施控制。
MK1戰備狀態測試分系統
該分系統由一台AN/UYK—20小型計算機和若干AN/UYA—4顯控台、主數據終端、遙控數據終端和輔助設備組成。它與「宙斯盾」作戰系統各主要分系統相聯,完成對整個作戰系統的監視、自動故障檢測和維護。
目前美國海軍還計劃增加第七部分,即作戰訓練分系統。 回答者: 太行山霸 | 一級 | 2011-7-29 16:34 | 檢舉
宙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神」,在他的手裡除了有無堅不摧的投槍外,還有一面能化險為夷的無敵盾牌,相傳宙斯把盾牌借給了女神雅典娜,雅典娜用蛇發女怪美杜莎的頭裝飾了這面盾,成為其護身法寶,誰見了此盾就會立即變成石頭。美國海軍艦載「全自動作戰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就以「宙斯盾」來命名,因為在美國海軍看來,該系統是可對全方位向艦艇襲來的敵方大量導彈組織有效防禦反擊的美國艦隊的堅固盾牌。
「宙斯盾」在台灣被稱為「神盾」,它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攻防兼備的全天候、全空域艦載防空和反導彈系統,集雷達、導彈、武器控制和發射裝置於一體。60年代以來,隨著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迅速崛起,特別是前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提出了專門對付航空母艦戰斗群的「飽和導彈攻擊」戰術後,當時還主要以普通高射炮、低速導彈和笨重的米波雷達進行自衛的美國軍艦面臨嚴重威脅,美國海軍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下決心研製可勝任防禦飽和攻擊的艦載防空系統。1970年,美海軍正式開始研製「宙斯盾」作戰系統,1983年研製成功後首先裝備「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宙斯盾」作戰系統主要由6個分系統組成:(1)MK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是全艦的指揮控制中心,負責建立戰術原則,顯示並處理來自艦上各感測器的信息,做出威脅判斷和火力分配,協調和控制整個作戰系統的運行。(2)MK1武器控制分系統,負責按照指揮和決策分系統的指令,具體實施對武器系統的目標分配、指令發射和導彈制導等功能。(3)AN/SPY-1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分系統,由相控陣天線、信號處理機、發射機和雷達控制及輔助設備組成,承擔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動目標探測、數據處理和多目標跟蹤等多重任務,目前「宙斯盾」雷達已發展到A、B、D等7個型號。(4)MK99火控分系統,負責按照武器控制分系統的指令,與AN/SPY-1A雷達一起工作,用AN/SPG-62雷達照射目標,對已發射的導彈提供末段制導。(5)MK41導彈垂直發射分系統,可發射「標准」、「戰斧」、「魚叉」和「阿斯洛克」導彈等。(6)MK1戰備狀態測試分系統,它與其它分系統相聯,完成對整個系統的監視、故障自動檢測和維護。美國海軍還計劃增加第7個分系統,即作戰訓練系統。
「宙斯盾」作戰系統具有反應快、火力猛、抗干擾性強、系統可靠性高等特點,配備了該系統的艦船便成為同時具備防空、反潛和反艦作戰能力的超級戰艦,可承擔艦隊的全面防禦任務。美國研究分析表明,世界各國可能用於襲擊美國本土的37種戰術彈道導彈中,有26種是跨海飛行的,而且這些戰術導彈的飛行大多在美國海軍艦載預警系統的作用范圍之內,因此,美國決定將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水面艦艇納入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這也正是「宙斯盾」炙手可熱的原因。TMD共分4層,「宙斯盾」就是其中海基戰區低空導彈防禦的主角。目前,世界上有四種類型的戰艦裝備了這種系統,即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伯克」級驅逐艦、日本「金剛」級驅逐艦和西班牙F-100型護衛艦,此外,韓國、澳大利亞等國也在加緊設計建造本國的「宙斯盾」艦。台灣的迷你型「宙斯盾」艦就是這一潮流的產物,只不過它尚未問世就夭折了。
「宙斯盾」系統的核心是AN/SPY-1電子掃描戰術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雷達天線由4個八邊形固定平面陣組成,工作於S波段(1550~5200兆赫),能實施全方位搜索,搜索距離400千米,可同時跟蹤監視400批來襲目標,並能自動跟蹤其中100批最具危險的目標,具備同時對空中、水面、水下和陸地上的目標實施全面攻擊的能力。系統可在1秒鍾內測出目標的方位並為火控系統提供目標的距離、高度及速度等參數;可在50微秒內進行搜索與跟蹤方式的轉換;在對抗反輻射導彈攻擊時,可在1秒鍾內使雷達電波中止,也可在1秒鍾內重新啟動,並依據停機時的資料重新搜索。在對海作戰方面,「宙斯盾」艦使用「魚叉」反艦導彈和BGM-109「戰斧」巡航導彈;在防空作戰方面,一艘「宙斯盾」驅逐艦可攜帶90枚以上的「標准」防空導彈,可同時對付12個目標。有資料顯示,一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防空能力相當於美海軍過去4艘主力驅逐艦的總和,其中「宙斯盾」系統功不可沒,可見這面「神盾」還真有點神。
Ⅲ 電氣自動化在軍艦上適用廣嗎
非常適用,是關鍵部門。
電氣自動化在船上是(船舶)自動化專業。現在的船舶基本都是無人機艙,無人駕駛。無人機艙無人駕駛並非無人,而是基本上自動化了,人作為可靠性安全性的監測與設定。
這么高度自動化的船舶,你說是不是適用非凡啊。
船舶自動化的現狀和發展
船舶自動化,是集機艙自動化、航行自動化、信息一體化、裝載自動化等於一體的多功能系統,該系統通常由二個工作母站、若干個分控制系統及若干個工作分站組成,通常一個工作母站設在機艙控制室另一個設在駕駛室。兩個工作母站完全獨立,可同時或單獨操作,並互為備用。
1.船舶導航與駕駛自動化技術
現代船舶對操縱從安全性、可靠性到航行的成本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並且引起船舶配套設備研製生產廠家的重視。20世紀70年代,國外海上自動航行系統,即初期的船橋系統(IBS)就適應用戶要求。
目前,世界上先進國家已研製推出第3代、第4代不同類型的船橋系統(IBS),其應用計算機、現代控制、信息處理等技術,將船上的各種導航、操作控制和雷達避碰等設備有機地組合起來,對導航、駕駛、機動航行、航行管理、航線計劃、避讓、輪機監控、自動監測、自動報警等功能實施控制,以最少的人力、最低的燃料消耗,實現船舶自動化航行。系統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完善的導航、自動操船、自動避碰、豐富的圖形界面、通信和航行管理控制自動化等多種功能,從而實現船舶航行的高度自動化,提高航行的安全性、經濟性和有效性。
船舶導航與駕駛自動化系統是具有海事資料庫的支持,以及電子海圖技術與導航與駕駛控制的網路系統。
2.船舶機艙自動化系統及設備技術
船舶機艙自動化系統是集機艙動力系統及輔助系統自動控制、監測、報警等於一體化的監控系統。
機艙自動化系統包括主動力系統、發電系統等多個子系統的控制與監測,例如,主機遙控、機艙監測報警、電站管理、泵控制等,需要研究數字監控技術(包括單元系統模塊技術、電子模塊技術、系統介面模塊技術)、光纖數字傳輸技術、網路技術(包括船用光纖、現場匯流排、工業乙太網等技術)、智能柴油機電控技術、全電力電子技術、微機電技術等.
而船舶機艙自動化系統及設備技術是以計算機網路、現場匯流排技術為標志的集成平台管理系統IPMS技術、柴油機遙控技術、全自動電站及電能管理技術、全電力推進系統的監控技術、標准操控台的監控系統技術。
3. 船舶船岸信息一體化系統技術
船舶船岸信息一體化系統技術是為世界各海域中執行各項作業任務的船舶航行狀態的實時監視、調度、管理、指揮的大型的自動管中型民船提供船舶航行狀態的實時監視、調度、管理、指揮的大型的自動管理系統。"船舶自動報告系統"通過衛星網實時地與基地指揮台自動進行通信,構成船岸信息一體化網路,成為集導航、通信、控制為一體的船舶自動化系統。
船岸信息一體化網路使船舶自動化上升到新的台階。船舶船岸一體化網路技術和產品,目前有法國 ALSTON公司、美國SBS公司、德國MTU公司等以及國際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統、ECDIS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V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VDR船舶航行數據自動記錄器等。
4.液貨裝卸自動化系統技術
液貨裝卸自動化系統是實現後勤支持管理自動化,以及船舶裝卸與系泊自動化的主要裝置。其以資料庫為核心,將數個控制模塊集成在一起實時地模擬、檢測、控制液貨裝卸船在靜水和波浪中各種完整和破艙狀態下的靜水力、耐波性效應,自動監測控制貨油系統、壓載系統、水密門,通過高精度監測吃水和對液位遙控實施對船的浮態控制,以確保船的浮態和穩性。
Ⅳ 現代軍艦這么貴,動輒上十億幾十億元人民幣,貴在什麼地方了
隨著中國新一代055大中型導彈驅逐艦的大量武器裝備服務,目前已知的055建設總數接近兩位數,未來055大中型導彈驅逐艦建設總數可能達到數十艘以上。作為我國下一代導彈驅逐艦,055強大的戰斗整體實力也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綜合型最優秀的導彈驅逐艦,優秀特性的背後有60億以上的建設成本作為強大的基本確保。60億RMB的工程成本與美元相比約為8.4億美元,這個價格與英國同等級的DDG1000接近40億美元的價格相比非常低,但是因為還是高價的數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現代艦艇越來越高,動向是10億美元,還是數十億美元
昂貴的產品開發製造成本放在民間產品上,隨著生產製造總數的不斷增加,其產品開發製造成本可能會被越來越多的的生產量,最後工程成本反而越來越劃算。但是,對於艦艇的各種機械設備來說,其生產製造總數由艦艇的建設總數決定,艦艇的建設總數由南海艦隊的經營規模決定。對於像美軍這樣現在世界上最強的南海艦隊來說,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總數到了30年也只有2位數。低建設總數與該艦艇所需的各種部件成本相匹配,平均出現價格高,並且這些都是按需特色生產製造的,單獨機械設備製造商所屬部件輔助設施製造商不為其保存生產線,有時收到的訂單信息生產製造成本肯定比生產線成本高得多
例如,英國為什麼向北約會員國世界各國銷售產品開發的宙斯盾雷達檢測、LM2500系列產品氣輪機等重要機械設備,這種機械設備也當期設置在美國軍隊大量服裝現役和建設的艦艇上,如果這種機械設備的生產量更高,產品開發成本就會分配更低,最後購買成本更低,軍艦的總建設成本也會下降。簡而言之,當產量增加時,生產和製造成本將降低,最終整艘船的產品開發和製造成本將被大量生產和製造總數平均。
Ⅳ 明明有Windows 11,為什麼還要用國產操作系統
都2021年了,怎麼還有人問這種腦殘的問題,是腦子瓦特了,還是眼睛瞎了?美國隊全世界發動那麼多次制裁,眼睛瞎了嗎?全都看不見,還是膝蓋被焊在了地上,站不起來了,當狗當慣了。
現在還會問這種問題的,百分百的不是春竹,就是慕洋泉, 不用懷疑。
這問題如同有那麼多的晶元代工企業,為什麼非要自己製造晶元一樣。以前的國際產業分工,不管是否合理但總歸是在按即有的規律在運行。但打破這個規矩的是美國人,而且變本加厲。從各個方面入手無所不用其極。這其實也讓我們真正的看清楚美國人的嘴臉。這個windows系統的是美國的,說不讓你用就有可能突然就不讓用了,如同安卓手機操作系統一樣。我們必須要有一套如同鴻蒙替代安卓那樣,可以替代windows的電腦操作系統。另外伊朗的工業設備經常被美攻擊,歐洲盟友的領導人經常被監控都是因為用了美國的操作系統,我們必須擺脫對它的依賴
如果不是有意,你就是幼稚的近乎弱智。也許你已經達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仙境了,好好學習,多關心下國家大事你會有返璞歸真,還俗的一天的。
處邊有那麼多飯店怎麼你還在自己家做飯。
都有國產系統了,還要W11干什麼?
你個人用什麼操作系統那是你的事,我們無權干涉。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除非是無能為力,要不然還是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比較安心。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美國和伊朗因為核問題鬧得不可開交。2010年,伊朗建成了布希爾核電站,准備投入使用。但在這時,一種叫「震網」的計算機病毒利用Windows系統的漏洞,襲擊了布希爾核電站主控系統的計算機,讓布希爾核電站陷入癱瘓。因為無法毒殺「震網」病毒,到如今,伊朗花費巨資建立起來的布希爾核電站還是一堆高技術廢鐵。
而當年,「震網」病毒除了襲擊伊朗布希爾核電站主控計算機系統外,還襲擊了印尼和印度的計算機系統。我國計算機當年也遭到攻擊,大量的個人電腦陷入癱瘓。
而對於「震網」病毒的來源,有人認為是美國和以色列的網路信息戰部門製造的。當然,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
對於我們普通個人來說,電腦中了「震網」病毒,頂多是用不了而已。但如果對於一個國家的關鍵職能部門或者一支軍隊來說,如果電腦感染了「震網」病毒,那後果就非常嚴重了,甚至會亡黨滅國。假如你是一個戰區司令,戰爭爆發了,「震網」病毒入侵了軍隊的自動化指揮系統(C4ISR),讓指揮系統癱瘓,讓一件件高技術武器變成廢鐵堆,導彈打不出去,飛機飛不起來,軍艦出不了港,那後果有多可怕?
想問題不能這么簡單直白,也許在你看來微軟的操作系統已經做的很不錯了。便宜好用。而國產操作系統,卻一點也不物美價廉。為什麼要費力不討好呢。
給你說個真實案例吧。
就在去年,美國商務部將中國數十家公司和高校列入制裁實體清單。禁止使用MATLAB軟體。
這款軟體可以說是科學工業神器,在商業上和科學研究教學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工具。甚至在很多論文發表時都需要這個軟體的支持。
但是美國一紙文件,中國就不能繼續使用,中國相關單位和人員就只能使用替代的方法來完成相應的工作。這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好在不是離開了這款軟體就不行了,只是會很麻煩。如果中國完全沒有替代的辦法,那麼很有可能會給我國造成重大打擊。
比如基於IPV4的互聯網根域名伺服器。主伺服器在美國,其他十二個伺服器分別在美國和歐洲,亞洲僅僅日本一台。如果美國終止中國的互聯網網路,那麼這樣的打擊會是極其巨大。互聯網,金融,交通生活各個方面都會有影響。所以我國致力於研發基於ipv6的互聯網架構,擺脫美國的鉗制。
同樣的,美國的操作系統,不管是美國政府禁止使用還是在微軟系統上留的後門都是對於我國的潛在威脅。尤其是重要的,政府部門,金融部門,科研部門,安全部門等都不能留下這樣的安全隱患。
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微軟的系統沒什麼,不用國產也無所謂,反正好的商品你自己如何選擇是你個人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留下如此嚴重的安全隱患是不負責任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是有責任和義務支持國產的,這並不是強制要求你必須使用國產。但是你要明白國產的重要意義。而不是在這不明就裡的拖後腿。
明明有那麼多女的,為啥還有單身狗?因為那不是你的
一句話,全球使用最廣的PC端操作系統Windows是[「美國」]的。
Ⅵ 戰艦世界游戲電腦系統配置最低要求
戰艦世界配置要求是什麼?戰艦世界最低配置一覽。戰艦世界在10月29日將會進行不刪檔測試啦,小夥伴們是否已經准備好了呢?下面就是帶來的戰艦世界配置要求是什麼。
操作系統:Windows XP / Vista / 7 / 8 / 10
處理器(CPU):2.5 GHz
顯卡:DirectX 9.0c GeForce 8800GT / GT 740M (512 Mb)
硬碟:30GB
互聯網連接速度:1024 Kbps
小夥伴們的電腦是否滿足呢?祝大家游戲愉快。
Ⅶ 戰艦世界游戲電腦系統配置最低要求
戰艦世界的最低配置要求如下:
1,CPU:英特爾Pentium同等級或以上。
2,內存:4GB及以上。
3,顯卡:台式機推薦GT 750 Ti同等級或以上NVIDIA顯卡,筆記本電腦推薦940M,840M同等級或以上NVIDIA顯卡。
4,硬碟:30GB。
5,系統:Windows XP、Vista、Win7、Win8、Win10,兼容DirectX 9.0c。
Ⅷ 全電推進軍艦優缺點
燃氣輪機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大,但油耗比較高,尤其是低速時,對進排氣要求比較嚴格。
柴油機功率密度比較低,轉速低,高速時振動噪音很大,體積過大,但是油耗低,進排氣設計簡單。
為了在一定程度上綜合兩種系統的優勢,在滿足使用動力的情況下,出現了柴燃交替和柴燃組合動力的情況。即交流柴油機負責軍艦低速時的動力,高速航行時必須啟動大功率燃氣輪機。此時柴油機不參與駕駛工作。低速航行時也用柴油機,高速時加燃氣輪機,柴油機繼續工作。
綜合電力系統在總體布局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發電機組的布置比機械推進系統更方便。可以布置在艦上其他合適的位置,而不是串聯布置,節省空間,簡化動力系統結構,增加燃料和彈葯的運載能力。由於只有推進電機安裝在船的尾部,因此可以大大縮短船的軸系。因為採用綜合動力系統的艦艇可以不再需要巨大的推進動力艙,一些武器的布局,比如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可以更加方便和優化。綜合電源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可標准化、系列化。不同的模塊針對不同類型的船舶進行匹配組合,對於減少動力裝置的型號意義重大,在勤務保障上也有很多便利。
Ⅸ 一艘軍艦有哪幾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