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未來最有可能淘汰的電子產品有哪些
未來最有可能淘汰的電子產品有如下五個。
1.信用卡和借記卡
移動支付的增長近來出現了很多業務,允許在不使用信用卡的情況下支付交易費用。谷歌錢包是一個這樣的無卡支付系統(如支付寶),為客戶提供這樣的服務,在智能手機上使用NFC(近場通信)可以與Paypal或谷歌錢包等服務掛鉤。未來,隨著移動支付平台在客戶中越來越受歡迎,借記卡也可能會消失。基於手機的支付是加密的,這有助於確保你的個人信息的安全,包括你的帳號。
5.人工駕駛汽車
在未來的幾年裡,人工駕駛汽車可能成為過去的一件事,因為使用先進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會成為主流。研究人員預測,隨著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發展,人類駕駛的汽車很快就會在未來變得過時,像谷歌和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已經在嘗試自動駕駛汽車。
『貳』 電腦會被手機淘汰嗎
不會啊,有很多數據處理個人感覺實用電腦更加方便,所以電腦更適合於辦公,手機相對來說在出外勤的時候更便捷一點。
『叄』 現在的文明時代人人都離不開手機,未來的世界什麼可以取代手機
未來世界手機會有眼機取代。
眼機——未來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像隱形眼鏡一樣放到眼中,具有左右眼,兩通道立體攝像,和左右兩通道接收立體聲音的功能。使用仿人腦構架量子神經元技術,直接與腦神經連接。圖像顯示直接通過視神經呈現在大腦中,左右兩個通道顯示真實的立體效果;聲音直接連接聽神經出現在頭腦中。除了立體聲像信息以外,這種信息終端還能採集傳送各種體感信息如氣味、冷熱、皮膚觸感等等。
人們離不開手機和電腦,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生活之必須。過去沒手機電腦,人們靠聚集社交,禮尚往來進行交流,如今手機和電腦讓人們交流更加便利和密切,推動 社會 不斷進步和發展。當今 社會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將來人們的交流聯絡工具定會更新換代,換代產品肯定會比手機電腦更加實用,更加實惠,更加快捷,更加便利,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答案都在視頻裡面,與大家分享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祝到你,謝謝!
很多人說未來手機發展是植入人體晶元,做這個非常困難。難的不是技術問題,是人權和隱私問題。植入人體晶元有可能你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在被觀察,沒有一點隱私,那將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手機已然漸行漸遠,智能終端正在取代手機!
手機的全稱是移動通信電話,而電話則是通過電能與聲能的轉化,實現語音信息交互的一種工具,可見,手機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於語音通話。
但是,由於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移動互聯網應用得到廣泛普及,手機則被賦予了智能化的標簽,因此,智能手機的概念應運而生。
實際上,從當前手機的應用定位與特點來說,智能終端的稱呼則更為貼切,其不但涵蓋了手機終端的進階歷程,也更加形象地詮釋了手機未來的演進方向。
智能終端應用的發展趨勢如何?
總之, 科技 前沿技術必將改變人們對於手機的認知,智能終端終將打破非智能手機與智能手機的概念,移動通信終端新的時代即將開啟。
希望筆者的觀點對您有所幫助!
很高興能回答樓主的問題,談到未來世界會以什麼產品來替代現在的手機和電腦,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無線通訊和手機的發展 歷史 ,以此來推斷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通訊產品
1、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明,電磁波的發現,人類通信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巨大變革,實現了利用金屬導線來傳遞信息,甚至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使神話中的「順風耳」、「千里眼」變成了現實。從此,人類的信息傳遞可以脫離常規的視聽覺方式,用電信號作為新的載體,同此帶來了一系列鐵技術革新,開始了人類通信的新時代。
2、1837年,美國人塞繆樂.莫樂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磁式電報機。他利用自己設計的電碼,可將信息轉換成一串或長或短的電脈沖傳向目的地,再轉換為原來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樂斯在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進行了「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人類 歷史 上的第一份電報,從而實現了長途電報通信。
3、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c.Maxwel)建立了一套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與光具有相同的性質,兩者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4、1875年,蘇格蘭青年亞歷山大.貝爾(A.G.Bell)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並於1876年申請了發明專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了首次長途電話實驗,並獲得了成功,後來就成立了著名的貝爾電話公司。
5、1888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因里斯.赫茲(H.R.Hertz)用電波環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用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實驗轟動了整個科學界,成為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6、中國出現第一台手機的時間是1987年,而型號是現在已經沒落了的摩托羅拉的3200,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哥大。而就是在大哥大出現的那個年代,中國的移動通訊技術也算是進入了手機發展的第一個時代,也就是1G時代。
7、相比起1G時代通訊技術,2G的技術可以說是全面超過了1G,但是摩托羅拉卻是死死抱住1G的模擬網路,不肯去擁抱GSM數字網。結果不肯跟上時代發展的摩托羅拉自然無法繼續在新的時代里稱雄。手機市場從以前的一枝獨秀變成了三國爭霸,與諾基亞、愛立信成為當時的手機三巨頭。而當時還不存在國產品牌的中國也是受到了手機變化的影響,所以在2G時代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台手機不再是摩托羅拉而是愛立信的GH337,時間就在1995年1月。
8、2008年的國際信盟公布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中,中國的TD-SCDMA和歐洲的WCDMA、美國的CDMA2000一起成為3G三大技術。3G網路進一步普及之後,蘋果公司就推出了自己的3G手機iPhone 3G。自此觸摸屏智能手機時代開始了,而蘋果就是其中的霸主。在華為崛起之前,蘋果公司推出來的新一代的手機就是當時手機的發展的趨勢。
9、2013年,"谷歌光纖概念"開始在全球發酵,在美國國內成功推行的同時,谷歌光纖開始向非洲、東南亞等地推廣,給全球4G網路建設再次添柴加火。同年8月,國務院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提升3G網路覆蓋和服務質量,推動年內發放4G牌照。12月4日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布4G牌照,
10、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1G以來,大約每10年就會發布一種新的無線移動通信技術。所有這些都是指移動運營商和設備本身使用的技術。它們具有不同的速度和功能,可以改進上一代產品。下一代普及的5G,計劃於2020年推出。1G打電話,2G聊QQ,3G刷微博,4G看視頻,那麼未來的5G,會是什麼?沒錯,是智能化。從VR、AR、人工智慧到指揮城市等等,有了5G。一切都將不同,虛擬和現實將不斷交融,我們的生活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5G的影響力之大,將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和 社會 發展。
11、到2030年,數字世界將與物理世界深度融合,許多當前仍是幻想的場景將成為現實,人類生活將發生巨大變革,這就是6G,與前幾次移動通信技術換代類似,6G的大多數性能指標相比5G將提升10到100倍,最高傳輸速率可達1Tbps,這意味著下載一部電影可在1秒內完成,而0.1ms的網路時延人類已基本無法感知。現在對5G網路的應用還主要是連接實體,連接沒有智能的節點,未來還可以連接數字孿生和新的智能體,那是一個新世界。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虛擬雙生,或許我們的一部分會虛擬化存在。
大膽的設想一下,也許我們會腦部植入晶元,又或許我們能心靈感應,只要你腦海中想到什麽,依靠大腦中晶元就能發射出去,對方就能接受到。
人們離不開手機,是因為手機從過去的通訊工具變成了全方位的信息處理系統。
這個信息處理系統能夠接受和處理來自 社會 的方方面面,新聞宣傳的,社交媒體的,朋友圈的,金融支付的, 健康 養生 的,等等。
隨著 社會 的發展,人的信息 社會 化和網路空間化將是一個必然趨勢。
現實生活中的人同時是一個網路空間中生活的人。現實生活中,人能夠憑借生理感官同外界聯系溝通。
但是在網路空間中,人就必須藉助手機這樣的工具來完成對接。所以手機的第二個功能就是虛擬身份轉化器,就是一個網路空間信息處理器
未來發展和技術創新,新的信息處理系統將出現以下特徵。
一是物理形態的變化,將從目前的手機物理形態,轉變為更柔性化,便利化和智能化的可穿戴設備。手機這種形式將退出 歷史 舞台,因為它同人體的融合性還是太差。
二是功能形態的變化,將從現在的電話功能為主,轉變為集數據接收採集分析處理,網路虛擬辦公,三維立體社交,金融智能終端,AR 旅遊 娛樂 ,遠程醫療 健康 ,超級電商購物,智能家庭管家等諸多實用化功能的平台系統。
三是安全性會更好。低輻射是最基本的要求,更安全的信號輸入輸出系統被採用,人們不用擔心身體安全和眼睛等五官傷害。防盜能力會更強,智能防盜系統和自動反盜保護程序將普及,黑客攻擊和信息泄露的風險降低。
目前市場上開始出現新一代隨身攜帶的智能信息系統。但是其功能和實用化程度都還不高。隨著 社會 進步,需求增長,技術創新和普及程度,將決定了新一代智能信息人用系統會很快到來。
傳播者泰斗麥克盧漢曾說「媒介是人的延伸」,本質上手機和過去的報紙、電報、廣播沒有區別,他們都是信息的載體和人的延伸。手機的優勢在於它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
在未來,媒介將繼續朝著這條道路發展,我覺得在未來技術將不滿足於做人器官的延伸,還想成為人新的器官,首先會出現的是可穿戴設備(現在已有的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等),之後是可植入設備,再之後可能會出現人被植入設備的情況。
人人都離不開手機,上年紀的甚至幼兒也愛不釋手,這種現象十分常見。當然閱讀求知者有之,消遣 娛樂 有之,異地交流工作有之等等,大千世界中手機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你我他信息傳遞更加便利,尤其是物聯網改變了傳統經營方式,其優勢和迅猛發展趨勢難以阻擋。但萬萬要切記:實體經濟才是國家的硬實力!試想如果實體不強壯,物聯網交流什麼?突發戰爭靠什麼取勝?實體產能萎縮國家如何積累?因此,人人離不開手機,某種程度反映部分人的空虛。世界 科技 比較先進的日本,手機技術也很好,但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在機埸、碼頭、商埸,只要閑暇之餘總會在背包中取出一本書去默默地學習。顯然是個養成教育問題,這個亟待解決的現象,需國家頂層設計,需相關部門統籌規劃。因為科學知識可改變一切,當然可以取代手機。
你好,取代手機的未來 科技 肯定是存在的,其實只要能取代手機的功能即可行。那麼有哪些潛在 科技 可以實現呢,我覺得是有人工智慧加持的穿戴設備和晶元植入。
當前手機仍然是外在攜帶設備,但它的主要功能已經逐步集成在可穿戴設備上,比如華為手環手錶,蘋果的iwatch,谷歌眼鏡等等,可以取代手機實現更便捷的通訊和聯網。
至於晶元植入是更加未來的 科技 ,即我們不再依賴任何外在的加持或穿戴設備,轉而開發與自身聯系更緊密的、集成度更高的植入設備。如此結合全息投影技術,可以實現皮膚下晶元植入,然後投影出地圖、數據、聯系人等。更進一步的則是腦部晶元植入,直接用腦力控制人工智慧設備。雖然像電影里的劇本,但離實現可能並不遙遠了。
歡迎加我交流討論更多科學技術。
『肆』 未來電腦會淘汰嗎
未來電腦不會被淘汰,因為電腦他可以說是我們21世紀最好的一件產品,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我只能說以後我們會發明更加智慧的東西,但是電腦是不會被淘汰了。
『伍』 隨著手機的大升級,電腦會被淘汰嗎
我個人覺得電腦並不會被淘汰。因為電腦所具有的功能是手機無法進行取代的。
很多人都覺得手機在不斷的進行升級,而且隨著手機的升級可以操作的軟體和功能也越來越多。所以便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電腦可能會被淘汰。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電腦存在具有一定的價值和功能,而這些價值和功能是手機無法進行代替的。
三、我個人比較喜歡使用電腦。
因為我個人的工作需要使用電腦。雖然有一些工作內容能夠通過手機進行操作,但是我個人覺得使用電腦會比較便捷。並且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能夠擁有超大的屏幕,所以能夠再通過電腦進行工作的時候,讓自己在電腦的屏幕上很容易檢查到自己工作的錯誤,所以相比之下我個人更比較喜歡使用電腦。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手機也越來越強大了。
『陸』 將來電腦會被手機淘汰嗎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各種APP的出現使得手機比電腦的功能更加豐富齊全,而且手機比電腦小巧輕便,方便攜帶。因此有人認為電腦未來會被手機淘汰,那麼這個可能性高不高呢?
事實上,雖然手機的功能非常強大,但是目前的手機在某些方面上還是不能代替電腦操作的,比如搞建築設計要用到的制圖軟體、學平面設計要用到的PS軟體、還有電腦編程需要編寫的代碼等,這些都需要依靠電腦才能完成操作。
再者手機屏幕過小,打字的速度較慢,這跟電腦的鍵盤也是無法比較的,雖然電腦相對手機來說體積比較龐大,但是屏幕大打字快,這樣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屏幕大還有一個好處,即我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可以同時開啟多個頁面進行查詢資料,這也是手機無法實現的。
另外我們也知道一般手機的使用壽命在三年左右,有的更低,而一台電腦可以用五年八年都沒有太大問題,且電腦的儲存容量大,可以存放大量的信息,所以相對來說電腦的可用之處還是非常多的。
總而言之,目前電腦不會被手機淘汰,手機有手機的用處,電腦有電腦的功能,就好比地鐵淘汰不了公交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