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系統 > 設計電腦系統需要考慮硬體

設計電腦系統需要考慮硬體

發布時間:2023-01-06 07:20:03

⑴ 做設計,對電腦的配置要求

1、動畫媒體

主要用到的軟體是AE/Maya/3DSMAX,一般就是做特效、後期的人員。

如果使用AE,裝機一般建議i5起步,內存至少16GB,固態硬碟是必須的,一般用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顯卡推薦甜品級,比如GTX1060。

如果使用Maya/3DSMAX,CPU、內存、硬碟、顯卡和上面一樣,但是顯卡更加推薦使用專業級顯卡,比如P2000及以上。

2、工業設計

主要使用Solidwork/AutoCAD等,主要是從事建築、精工等設計人員。

AutoCAD不吃內存,更多的是CPU,再加上渲染是吃顯卡的,並且AutoCAD也是老牌軟體了,所以硬體需求並不會太高,建議i3處理器起步,內存保證8GB,工程小就不用考慮固態硬碟,機械硬碟即可,顯卡入門級就行,比如GT1030或者GTX1050,如果是高精度工廠設計,那麼最好是選擇專業卡,比如P600及以上。

Solidwork對AMD的CPU優化比較好,所以可以考慮使用AMD的產品,最低可以配銳龍的APU產品,內存不少於8GB,工程小同樣不考慮固態硬碟,因為是APU,所以也就不需要顯卡了,如果你不喜歡AMD的APU,也可以再加個入門級顯卡RX460等。

3、傳統媒體

主要使用PS/PR/AI等常用設計軟體,主要是學生或者普通是視頻、圖片設計人員,一般接觸PS會更多。

常用PR的建議i5/R5及以上處理器,內存16GB起,固態硬碟至少240G起,顯卡必須用甜品級,GTX1060或RX580。

常用PS/AI的,建議i3處理器起步即可,內存8GB,固態硬碟最好一個,獨顯一般沒必要,非要加的話入門級獨顯即可。

自己補充

主流CPU是英特爾和AMD,至於哪個好,我給你張圖。其次看你的用途,有游戲和作圖用的配置也不全一樣。不是CPU好,電腦就好,現在主流的是8代CPU,建議買8代的,因為8代和之前的幾代是質的改變。內存買DDR4的,固態硬碟。

⑵ 設計計算機操作系統時必須考慮哪些硬體器的特性

考慮全部和主板連接的硬體特性

⑶ 設計計算機操作系統時與哪些硬體器件有關

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⑷ 配一台電腦需要哪些硬體

配一台電腦需要CPU,主板、硬碟、內存、顯示器、鍵盤滑鼠、機箱+電源、光碟機、顯卡、網卡。
電腦(computer,又稱計算機)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被稱為「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電腦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具有進行數值計算、邏輯計算和存儲記憶等多項功能。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
更多關於配一台電腦需要哪些硬體,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4bedf4161583098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⑸ 寫給設計師看的電腦硬體選配指南

我一直自認為是裝機界的低端玩家,直到發現身邊不少人堅持認為「電腦卡,加內存條/固態硬碟就不卡了」,「PC機就是卡,蘋果機才不卡」。emmmmm,看來寫這篇文章還是有價值的。最近又升級了硬體配置,讀了大量功課文章,這里我嘗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硬體選擇涉及到的知識點梳理一下,主要針對設計師,再往深了說我也確實不懂。

文中可能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理性指正。

先把結論放在上面:

1、(如果你用GPU渲染器)顯卡上NVIDIA游戲卡,並選擇你能承受的最高配置。

2、(如果你用CPU渲染器)CPU選擇你能承受的最高配置。(如果你用GPU渲染器)CPU最好和GPU是差不多等級梯隊的

3、如果不是特別懂,直接買CPU和主板的套裝,防止不兼容

4、內存條32G足夠,再大並沒有卵用,建議2條8G的,或者2條16G的

5、SSD最少500G起步,再少裝不了多少東西,否則全機械硬碟得了

6、水冷請上360冷排以上的,否則上風冷

7、電源選額定功率比整機理論功率大的

不做品牌推薦,也不評論產品好壞,避免廣告嫌疑。

下面是我目前的配置:

CPU:Intel i9 9900k

主板:技嘉Z390 AORUS ELITE(和CPU一起買的套裝)

顯卡:技嘉RTX2080ti xtreme一體式水雕

CPU水冷:九州風神堡壘360RGB

固態硬碟:西部數據SN750 1TB

機械硬碟:西部數據藍盤 4TB

內存條:芝奇幻光戟DDR4 16G×2

機箱:海盜船570X(四面玻璃,喜歡光污染的考慮一下)

顯示器:DELL U2718Q 27寸

電源:AORUS 金牌850W

我自己的主要需求是C4D,因為使用Redshift這個GPU渲染器,因此顯卡投資比較多,文中提到很多性能也用RS的實際體驗來寫的(不過比起做3D,單純做平面設計的配置需求整體會低一些)。會做3D動畫,需要AE、PR後期,另外會在PS里操作超大型PSB文檔(2個G以上的)。

因為顯卡對我特別重要,所以先說顯卡。但如果你平時只用PS、AI,顯卡則不值得重點投資。

大部分設計師用游戲卡即可。即使你用C4D,並且喜歡Octane(OC)或者Redshift(RS)這類渲染器,也直接選游戲卡。

和規格近似的游戲卡相比,專業卡通常顯存特別大,但頻率和功耗低,然後是價格明顯高。

專業卡和游戲卡在硬體層面沒啥不同,但驅動不同,專業卡的驅動經過優化以適配各種圖形軟體。比如主要優化了OpenGL性能。但C4D的OC或者RS渲染器的顯卡渲染主要依賴於CUDA,和OpenGL並沒有關系,所以並不需要專業卡的驅動優化。值得一提的是,游戲卡的CUDA規格通常比近似規格的專業卡高很多,因此在C4D使用游戲卡才是最佳選擇,這大概也是買專業卡被稱為「交智商稅」的原因所在。

理論上說游戲卡可以通過裝專業卡的驅動變成專業卡。但因為廠商利潤會受影響,所以廠商會用各種方法來識別避免游戲卡轉化成專業卡。

順便破除幾個認知誤區:專業卡可不止Quadro一種,Qoadro是NVIDIA的專業卡線,AMD也有自己的專業卡線,比如Radeon Pro。另外麗台只是一個顯卡品牌,旗下也有游戲顯卡。

注意,用顯卡做渲染不要用交火,只需要在主板直接插上2張顯卡即可。使用交火反而會讓顯卡性能顯著下降。

同時插2張顯卡,實際顯存是最低配的那張,而核心數和頻率可以疊加。例如我自己之前是RTX2080(8G顯存),後來買了RTX2080ti(11G顯存),如果2者同時使用,顯存最高還是8G。

多卡時,除了顯存受制於最低配的那張,顯卡越多,總體性能折損越大。RS官網文檔解釋過這個問題( 原文見這里 ),這里翻譯一下主要內容。

場景越復雜,多卡對渲染效率的提升越大,反之越小。這是因為顯卡在渲染每個像素之前,還需要讀取場景、轉換成渲染器認識的格式、提取貼圖等過程,這部分主要受制於CPU、硬碟讀寫速度。而對於簡單場景,當使用多卡時,雖然渲染過程的效率極高,但時間都花在前面這些步驟了,所以總體提升效率其實很低。

另外多張顯卡共用時,非常依賴於CPU單核頻率,注意是單核。例如8核、2.5GHz的CPU比6核3.5GHz的差很多。另外CPU有個特點叫做「PCle 通道」,這個特性決定CPU和GPU信息交換的速度,也決定CPU帶的動多少顯卡。例如i7-5820K 2.2GHz有28個PCle 通道, i7-5930K 3.5GHz則有40個,所以後者可以帶的GPU更多。RS官方表示上多張顯卡時,不建議i5或更低CPU。

的確,顯存加大會提升渲染速度,但提升的上限是由核心數和頻率決定的。看過一個很生動的比喻:渲染好比考試,顯存是草稿紙,核心數和頻率才是腦子。腦子不夠,給再多草稿紙也算不出來。用這個比喻來解釋為什麼不選專業卡,因為相似規格的游戲卡和專業卡,專業卡通常核心數和頻率更低(腦子更少)。

我沒有對比過所有的專業卡和游戲卡在「腦子」和「草稿紙」方便的性價比,但觀察了一下用GPU渲染器的設計師,基本都選擇游戲卡,所以在GPU渲染方面,還是游戲卡的性價比最高。

(這部分內容主要來自於知乎的Emerald Z)

首先了解一下CPU的基本參數:核心和線程、頻率、緩存、TDP

核心和線程:這兩是CPU的規格,CPU通常是多核的,但因為多數日常軟體並不能讓CPU單個核心滿負荷運作,所以允許一個核心當做兩個來用。比如i9 9900K有8個物理核心(真核心),但對於操作系統而言則有16個邏輯核心(虛擬核心)。

頻率:基本頻率即默頻,指CPU默認狀態下的頻率。睿頻是CPU為應付高負載而自動超頻的一種功能。簡單說,頻率越高越好。

緩存:還是考試那個例子,CPU核心是腦子里管算數的部分;緩存是腦子里的短期記憶,能記下正在算的前後幾個公式;外存(機械硬碟、固態硬碟、u盤)是練習冊,記錄著要做的題。所以簡單說緩存越大越好。

TDP:即功耗,用來計算需要什麼瓦數的電源。一般按照基本頻率定,睿頻時會超過這個值。

舊主板不兼容新的CPU,這里說的是CPU插槽,有時候插槽外觀一樣,但是也可能不兼容主板。所以除非你特別懂裝機,建議直接買CPU和主板的套裝,一是可以避免兼容問題,二是通常會有可觀的折扣。

從CPU的名稱可以大致判斷這個CPU有多強,CPU命名格式一般是i9-9900k。通常i9比i7強,再看後面四位數:9900就比8600強。注意上面說的是通常,意思是會有例外,下面有舉例。尾綴的字母,X代表民用級最強,K代表可超頻,M代表可拆卸移動版,H代表不可拆卸移動版,U代表低壓移動版,Y代表超低壓移動版。

K:可超頻,但對CPU、主板、電源散熱都有更高要求,新手日常用沒必要買帶K的。

U:低壓移動版,主要見於輕薄本,通過降低性能而降低功耗。因為CPU的i5和i7規格一樣,只有頻率和緩存略有不同。5-7代都是2核心4線程,考慮到低壓的i7相比i5便宜幾百塊錢,性價比接近於0,所以建議買低壓輕薄本時買i5而不買i7的。

Y:超低壓移動版,主要用在薄到沒地方裝散熱的本上,原本是m系列開頭的,後來英特爾為了騙錢把它也歸到i系列。表面上宣稱睿頻能達到3.6甚至4.2G的,實際能達到2G都是奇跡。所以買這種CPU的本,還不如用手機或者ipad。

還是說說我的實際經驗,CPU其實參與了所有軟體和系統操作,如果你沒有視頻編輯、3D流體、粒子解算這種需求,i5級別的基本就夠了。

CPU在C4D裡面會涉及到模型導入時軟體響應的速度(我自己用i9導入過2個G的模型,差不多要等待10-20秒軟體才有響應);流體和粒子的解算速度;CPU渲染器的速度(C4D自帶的物理和標准渲染器主要消耗CPU)。另外即使我現在主要用RS渲染,渲染初期CPU會短時間滿載(這個過程主要是CPU在分配任務),因此CPU依然會影響GPU渲染器的速度。

內存就是連接CPU和其他設備的通道。電腦的數據存在硬碟上,但當軟體運行時,需要把數據調入到內存中才能正常運行。內存主要有2個性能:頻率和容量。

內存頻率(又稱主頻或速度)越高越強。

容量不用解釋了吧,4G、8G、16G這樣的。

內存雙通道即內存的讀、寫使用不同的通道,可以同時讀和寫,理論上雙通道可使內存帶寬翻倍(當然實際達不到)。組成雙通道的內存最好是同一型號,如果頻率不同的內存組成雙通道,內存頻率會以頻率較低那條為基準。如果內存大小不一樣,比如8G和4G內存組成雙通道,則只有4G是真正的雙通道,8G內存條中有4G依然是單通道。

注意組雙通道時,如果主板有4個內存插槽(這種情況最常見),內存條要隔一個通道插,比如必須要安裝1、3或是2、4才能使用雙通道,若僅安裝1、2就會開啟單通道模式。

做設計的,尤其涉及視覺相關設計的,內存16G起步沒毛病吧?我現在內存32G,用RS渲染滿載情況下內存佔用率74%。

另外面對過下面這些極端情況:

1、在PS里操作4G+的PSB文件,內存佔用41%,開2個這樣的文件,內存佔用65%

2、在C4D裡面雕刻,操作600萬個面,軟體內存佔用僅1個G多一點,整機內存佔用僅28%。

可以這樣簡單判斷,如果無論你怎麼折騰,內存佔用都不超過80%,則目前內存足夠。所以針對我遇到的情況,32G完全夠用了。

內存條一般都沒有兼容問題,所以選大牌和外觀,其他沒啥了。

(我覺著自己裝機,內存條難道不主要看外觀嗎?)

tips:RS有out of core技術,指渲染時RS可以調用系統內存(而不單是顯卡內存)用於渲染多邊形模型,注意流體、粒子除外(這倆還得靠顯存渲染)。

硬碟分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SSD)。其實這里只需要講一下SSD吧。

現在SSD的價格降低了不少,如果有預算建議上500G以上的SSD,因為把操作系統、主要軟體都裝在SSD裡面才能發揮其價值。講真,對於設計師而言500G其實都裝不了多少東西,那種128G的SSD我真不知道有多大用......

固態硬碟外觀更小更輕、速度是機械硬碟的2-10倍。

固態硬碟的作用是:提升實際體驗,啟動軟體快一些,開機快一些,改善系統/軟體運行卡頓。但並不能提升CPU,GPU速度。

高端玩家選擇SSD要考慮的參數有容量、速度、顆粒和主控,因為特別專業,不大看得懂,新手買大牌即可。

通常分風冷和水冷,還有液氮的這里不討論。

風冷主要分成下壓式和塔式,模式圖見下方:

下壓式和塔式的區別主要在風道上,下壓式把熱量堆積在CPU附近,而塔式可以直接吹離CPU,但是注意塔式體積大,機箱小的話還是得用下壓式的。

水冷分一體式和分體式。新手直接買一體式即可,分體式安裝更加麻煩,而且一旦漏液就成了「從入門到理賠」。但分體式水冷的優點就是散熱強,而且外觀酷炫。本人作為低端玩家,只討論一體式水冷。下面是水冷的工作原理:

泵頭直接接觸CPU表面,冷水在內部經過泵的運轉流過泵頭變成熱水,熱水流到冷排處,把熱量傳遞給含有大量鋁制鰭片的冷排,然後變成冷水流回泵頭。一體式水冷只是把泵和吸熱頭做到一塊了。

判斷水冷強度最直接的標准就是冷排有多長,通常是120mm、240mm、360mm(也有280mm的)

如果想用水冷,直接上360mm冷排以上的,否則都用風冷(除非你機箱特別小上不了風冷只能水冷)。

為啥這么說呢?因為120冷排完全被同等價位的風冷吊打,所以不用考慮。240冷排水冷通常性價比不如同等價位風冷。360mm冷排水冷除了比較貴、冷排比較長(小機箱裝不下),沒有別的毛病。

CPU是發熱大戶,越高端的CPU發熱越厲害。注意散熱選擇和CPU等級匹配的即可,不然CPU過熱會降頻並縮短硬體整體壽命。我之前瞎買,不會選散熱,i9隻配了玄冰400,渲染時CPU瞬間飆到100度,嚇得我趕緊換了360水冷,現在CPU滿載也就最多80度。

記得買額定功率高於整機理論功耗的電源即可。

這個標識是美國出的,用來衡量電源轉化率。電源通常在40%~60%區間電源的轉化率最高,這就是為什麼建議買總輸出略大的電源。下面是不同級別標識的電源轉化效率,當然越貴效率越高。

模組化程度可以簡單理解成: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由支配出入電源的線材數量。

非模組就是所有線都不能減少,不管你用還是不用它們,它們堆在那裡。

半模組就是部分線可以自定義要不要減少,另外部分線一直都在。

全模組的優勢就是你需要多少供電線就接入多少到電源上,如果機箱配件少,內部供電線數量會大大降低,裝機視覺效果明顯提升。

模組化與否與電源本身品質沒有任何關系,不過目前好的電源基本都是模組化的。

選機箱主要看裝不裝得下,建議根據主板型號來選機箱。建議先選好CPU和主板,然後根據主板尺寸來選機箱(機箱會標注匹配的主板型號)。注意如果你要上360mm冷排水冷,一定注意確認機箱裝不用裝得下。

emmmm,高端玩家會關注風道問題,這個我不太懂。

再然後就是外觀了。

電腦卡是整體硬體配置的問題,而且還和軟體兼容性、軟體bug、你的操作有關。不是單純加大內存、裝SSD就可以解決的。

只有花錢堆配置才可以根治電腦卡的問題。

(所以設計師應該多掙錢然後配好的電腦,目前掙不到錢的應該努力提升能力,然後多掙錢配好的電腦)

全劇終,謝謝觀看。

⑹ 做平面設計需要什麼配置的電腦

i7 9700K/16G/GTX1660創意設計師3D渲染建模剪輯影視後期組裝台式電腦主機 配置一:GTX1660 6G/雙硬碟單主機

平面設計用的電腦主要是運行photoshop這一類的軟體。CPU、內存、硬碟、顯卡是必須的配置高,穩定性要好等CPU性能要好,線程數要多

專業平面設計對於電腦主機的要求非常高,首要的是CPU必須是多核心多線程,越多越好,同時要求CPU的主頻盡可能的高。其次是內存的容量要大,一般不可低於16GB,最好是32GB以上。最後是存儲系統數據讀寫速度要能跟得上。

平面設計:平面設計用的電腦主要運行PS、AI、AE、C4D等軟體,對CPU、內存、硬碟的配置要求高,通常對顯卡沒有太大的要求,一般只要核顯就足夠了。

3D設計:3D設計用的電腦主要考慮的是3D渲染速度,因此cpu的性能至關重要,一款性能強勁的處理器可以在渲染的時候大大節省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專業繪圖:專業繪圖用的電腦主要接觸PS、PR、AI等Adobe視頻、圖像繪畫,不需要在太多的渲染要求,對電腦配置的需求相對更輕一點,尤其是很多人可能只是用PS處理圖片。

參考配置:PS、AI用戶建議i3處理器起步,保證內存8G及以上,至少保證有一個固態硬碟,可以不需要考慮獨顯;PR用戶建議i5/R5及以上處理器,至少保證內存16G起步,有240G及以上的固態硬碟,採用甜點級顯卡,如GTX960/GTX1060等。

⑺ 電腦硬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硬體: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三大件組成。而主機是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其中,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硬碟是必須的,只要主機工作,這幾樣缺一不可。
一般來講軟體被劃分為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其中系統軟體包括操作系統和支撐軟體(包括微軟發布的嵌入式系統,即硬體級的軟體,使電腦及其它設備運算速度更快更節能)軟體是用戶與硬體之間的介面界面。用戶主要是通過軟體與計算機進行交流。軟體是計算機系統設計的重要依據。為了方便用戶,為了使計算機系統具有較高的總體效用,在設計計算機系統時,必須全局考慮軟體與硬體的結合,以及用戶的要求和軟體的要求。 1.運行時,能夠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計算機程序集合。 2.程序能夠滿意地處理信息的數據結構。 3.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檔。 以開發語言作為描述語言,可以認為: 軟體=數據結構+演算法。

⑻ 三維設計電腦配置

三維設計電腦需要好顯卡、好CPU、大內存,這三個核心決定高配最好,越高越好。從價格粗略衡量的話5千起進行配置,學生的話可以稍微降些,但是這個是生產力工具,想做這一行,這點投資不能省。三維設計牽扯到兩個主要流程,設計過程及後期渲染過程。在設計過程需要操作千百萬的點、面,這些工作主要由顯卡完成,所以好顯卡很關鍵,現在顯卡被挖礦炒高,所以預算要考慮這部分上浮的費用。雖然GPU渲染越來越流行,但是CPU除了渲染之外它還擔任電腦大腦的功能,它強大的話顯卡的效能才能發揮到極致。三維設計後面需要讀寫大型工程,內存能大就大,建議16G起步。硬碟裝各種素材資料,越大越好。雙備份最好。三維設計比較吃配置,所以按照預算上限去挑最終不後悔。

⑼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硬體系統包括什麼

計算機硬體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5部分組成。

計算機硬體中的運算器主要功能是對數據和信息進行運算和加工。運算器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通用寄存器、狀態寄存器、累加器和關鍵的算術邏輯單元。運算器可以進行算術計算(加減乘除)和邏輯運算(與或非)。存儲器用於存放執行中的程序和處理中的數據。有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

(9)設計電腦系統需要考慮硬體擴展閱讀

計算機硬體按系統結構的要求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為計算機軟體運行提供物質基礎。簡言之,計算機硬體的功能是輸入並存儲程序和數據,以及執行程序把數據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在用戶需要的情況下,以用戶要求的方式進行數據的輸出。

軟體是用戶與硬體之間的介面界面。用戶主要是通過軟體與計算機進行交流。軟體是計算機系統設計的重要依據。為了方便用戶,為了使計算機系統具有較高的總體效用,在設計計算機系統時,必須通盤考慮軟體與硬體的結合,以及用戶的要求和軟體的要求。

⑽ 現在配置一台家庭電腦需要哪些硬體和軟體

硬體有,主板、處理器、顯卡、內存、硬碟、顯示器、滑鼠,鍵盤,機箱,電源,散熱。
軟體就用u盤做個系統盤,或者直接買帶系統盤的u盤,用來裝個系統。

閱讀全文

與設計電腦系統需要考慮硬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玩王者榮耀設置 瀏覽:99
xp系統轉移到另一台電腦 瀏覽:782
win10電腦節電模式關不了 瀏覽:305
電腦最好用的超頻軟體 瀏覽:870
筆記本電腦加了內存條開機黑屏 瀏覽:300
推薦蘋果通用的動態壁紙軟體 瀏覽:271
電腦128gb是什麼意思 瀏覽:987
電腦開機一會就自己啟動怎麼辦 瀏覽:190
電腦標注圖像有什麼軟體 瀏覽:668
平板電腦有震動 瀏覽:929
免費的電視網站 瀏覽:395
qq電腦管家怎麼設置瀏覽器 瀏覽:788
換電腦了金稅盤安裝詳細步驟 瀏覽:183
能連wifi的電腦屏幕 瀏覽:476
電腦上安裝vivo手機驅動 瀏覽:839
平板電腦都可以用手機熱點吧 瀏覽:235
如何退出電腦全屏模式 瀏覽:155
電腦系統更新不能用 瀏覽:869
電腦城裝win7 瀏覽:352
聯想揚天m5200電腦u盤啟動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