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
第一部計算機並沒有操作系統。這是由於早期個人電腦的建立方式(如同建造機械計算機)與效能不足以執行如此程序。
但在1947年發明了晶體管,以及莫里斯·威爾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發明的微程序方法,使得電腦不再是機械設備,而是電子產品。系統管理工具以及簡化硬體操作流程的程序很快就出現了,且成為操作系統的基礎。
到了1960年代早期,商用電腦製造商製造了批次處理系統,此系統可將工作的建置、調度以及執行序列化。此時,廠商為每一台不同型號的電腦創造不同的操作系統,因此為某電腦而寫的程序無法移植到其他電腦上執行,即使是同型號的電腦也不行。
到了1964年,IBM推出了一系列用途與價位都不同的大型電腦IBM System/360,大型主機的經典之作。而它們都共享代號為OS/360的操作系統(而非每種產品都用量身訂做的操作系統)。讓單一操作系統適用於整個系列的產品是System/360成功的關鍵,且實際上IBM大型系統便是此系統的後裔;為System/360所寫的應用程序依然可以在現代的IBM機器上執行!
OS/360也包含另一個優點:永久貯存設備—硬碟驅動器的面世(IBM稱為DASD(Direct access storage device))。另一個關鍵是分時概念的建立:將大型電腦珍貴的時間資源適當分配到所有使用者身上。分時也讓使用者有獨占整部機器的感覺;而Multics的分時系統是此時眾多新操作系統中實踐此觀念最成功的。
1963年,奇異公司與貝爾實驗室合作以PL/I語言建立的Multics,是激發1970年代眾多操作系統建立的靈感來源,尤其是由AT&T貝爾實驗室的丹尼斯·里奇與肯·湯普遜所建立的Unix系統,為了實踐平台移植能力,此操作系統在1969年由C語言重寫;另一個廣為市場採用的小型電腦操作系統是VMS。 第一代微型計算機並不像大型電腦或小型電腦,沒有裝設操作系統的需求或能力;它們只需要最基本的操作系統,通常這種操作系統都是從ROM讀取的,此種程序被稱為監視程序(Monitor)。
1980年代,家用電腦開始普及。通常此時的電腦擁有8-bit處理器加上64KB內存、屏幕、鍵盤以及低音質喇叭。而80年代早期最著名的套裝電腦為使用微處理器6510(6502晶元特別版)的Commodore C64。此電腦沒有操作系統,而是以8KB只讀內存BIOS初始化彩色屏幕、鍵盤以及軟碟機和列印機。它可用8KB只讀內存BASIC語言來直接操作BIOS,並依此撰寫程序,大部分是游戲。此BASIC語言的解釋器勉強可算是此電腦的操作系統。
早期最著名的磁碟啟動型操作系統是CP/M,它支持許多早期的微電腦,且其功能被MS-DOS大量抄襲。
最早期的IBM PC其架構類似C64。當然它們也使用了BIOS以初始化與抽象化硬體的操作,甚至也附了一個BASIC解釋器!但是它的BASIC優於其他公司產品的原因在於他有可攜性,並且兼容於任何符合IBM PC架構的機器上。這樣的PC可利用Intel-8088處理器(16-bit寄存器)定址,並最多可有1MB的內存,然而最初只有640KB。軟式磁碟機取代了過去的磁帶機,成為新一代的儲存設備,並可在他512KB的空間上讀寫。為了支持更進一步的文件讀寫概念,磁碟操作系統(Disk Operating System,DOS)因而誕生。此操作系統可以合並任意數量的磁區,因此可以在一張磁碟片上放置任意數量與大小的文件。文件之間以檔名區別。IBM並沒有很在意其上的DOS,因此以向外部公司購買的方式取得操作系統。
1980年微軟公司取得了與IBM的合約,並且收購了一家公司出產的操作系統,在將之修改後以MS-DOS的名義出品,此操作系統可以直接讓程序操作BIOS與文件系統。到了Intel-80286處理器的時代,才開始實作基本的儲存設備保護措施。MS-DOS的架構並不能完全滿足所有需求,因為它同時只能執行最多一個程序(如果想要同時執行程式,只能使用TSR的方式來跳過OS而由程序自行處理多任務的部份),且沒有任何內存保護措施。對驅動程序的支持也不夠完整,因此導致諸如音效設備必須由程序自行設置的狀況,造成不兼容的情況所在多有。許多應用程序因此跳過MS-DOS的服務程序,而直接存取硬體設備以取得較好的效能。雖然如此,但MS-DOS還是變成了IBM PC上面最常用的操作系統(IBM自己也有推出DOS,稱為IBM-DOS或PC-DOS)。MS-DOS的成功使得微軟成為地球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而1980年代另一個崛起的操作系統異數是Mac OS,此操作系統緊緊與麥金塔電腦捆綁在一起。此時一位施樂帕羅奧托研究中心員工Dominik Hagen訪問了蘋果電腦的史蒂夫·喬布斯,並且向他展示了此時施樂發展的圖形化使用者界面。蘋果電腦驚為天人,並打算向施樂購買此技術,但因帕羅奧托研究中心並非商業單位而是研究單位,因此施樂回絕了這項買賣。在此之後蘋果一致認為個人電腦的未來必定屬於圖形使用者界面,因此也開始發展自己的圖形化操作系統。現今許多我們認為是基本要件的圖形化介面技術與規則,都是由蘋果電腦打下的基礎(例如下拉式菜單、桌面圖標、拖曳式操作與雙點擊等)。但正確來說,圖形化使用者界面的確是施樂創始的。 Apple 電腦,蘋果電腦的第一代產品。延續80年代的競爭,1990年代出現了許多影響未來個人電腦市場深厚的操作系統。由於圖形化使用者界面日趨繁復,操作系統的能力也越來越復雜與巨大,因此強韌且具有彈性的操作系統就成了迫切的需求。此年代是許多套裝類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互相競爭的時代。
上一年代於市場崛起的蘋果電腦,由於舊系統的設計不良,使得其後繼發展不力,蘋果電腦決定重新設計操作系統。經過許多失敗的項目後,蘋果於1997年釋出新操作系統——MacOS的測試版,而後推出的正式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原先失意離開蘋果的Steve Jobs風光再現。
除了商業主流的操作系統外,從1980年代起在開放原碼的世界中,BSD系統也發展了非常久的一段時間,但在1990年代由於與AT&T的法律爭端,使得遠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另一股開源操作系統——Linux興起。Linux內核是一個標准POSIX內核,其血緣可算是Unix家族的一支。Linux與BSD家族都搭配GNU計劃所發展的應用程序,但是由於使用的許可證以及歷史因素的作弄下,Linux取得了相當可觀的開源操作系統市佔率,而BSD則小得多。
相較於MS-DOS的架構,Linux除了擁有傲人的可移植性(相較於Linux,MS-DOS只能運行在Intel CPU上),它也是一個分時多進程內核,以及良好的內存空間管理(普通的進程不能存取內核區域的內存)。想要存取任何非自己的內存空間的進程只能通過系統調用來達成。一般進程是處於使用者模式(User mode)底下,而執行系統調用時會被切換成內核模式(Kernel mode),所有的特殊指令只能在內核模式執行,此措施讓內核可以完美管理系統內部與外部設備,並且拒絕無許可權的進程提出的請求。因此理論上任何應用程序執行時的錯誤,都不可能讓系統崩潰(Crash)。
另一方面,微軟對於更強力的操作系統呼聲的回應便是Windows NT於1993年的面世。
1983年開始微軟就想要為MS-DOS建構一個圖形化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稱為Windows(有人說這是比爾·蓋茨被蘋果的Lisa電腦上市所刺激)。
一開始Windows並不是一個操作系統,只是一個應用程序,其背景還是純MS-DOS系統,這是因為當時的BIOS設計以及MS-DOS的架構不甚良好之故。
在1990年代初,微軟與IBM的合作破裂,微軟從OS/2(早期為命令行模式,後來成為一個很成功但是曲高和寡的圖形化操作系統)項目中抽身,並且在1993年7月27日推出Windows NT 3.1,一個以OS/2為基礎的圖形化操作系統。
並在1995年8月15日推出Windows 95。
直到這時,Windows系統依然是建立在MS-DOS的基礎上,因此消費者莫不期待微軟在2000年所推出的Windows 2000上,因為它才算是第一個脫離MS-DOS基礎的圖形化操作系統。
Windows NT系統的架構為:在硬體階層之上,有一個由微內核直接接觸的硬體抽象層(HAL),而不同的驅動程序以模塊的形式掛載在內核上執行。因此微內核可以使用諸如輸入輸出、文件系統、網路、信息安全機制與虛擬內存等功能。而系統服務層提供所有統一規格的函數調用庫,可以統一所有副系統的實作方法。例如盡管POSIX與OS/2對於同一件服務的名稱與調用方法差異甚大,它們一樣可以無礙地實作於系統服務層上。在系統服務層之上的副系統,全都是使用者模式,因此可以避免使用者程序執行非法行動。
DOS副系統將每個DOS程序當成一進程執行,並以個別獨立的MS-DOS虛擬機器承載其運行環境。另外一個是Windows 3.1 NT 模擬系統,實際上是在Win32副系統下執行Win16程序。因此達到了安全掌控為MS-DOS與早期Windows系統所撰寫之舊版程序的能力。然而此架構只在Intel 80386處理器及後繼機型上實作。且某些會直接讀取硬體的程序,例如大部分的Win16游戲,就無法套用這套系統,因此很多早期游戲便無法在Windows NT上執行。
Windows NT有3.1.3.5.3.51與4.0版。
Windows 2000是Windows NT的改進系列(事實上是Windows NT 5.0)、Windows XP(Windows NT 5.1)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NT 5.2)、Windows Vista(Windows NT 6.0)、Windows 7(Windows NT 6.1)也都是立基於Windows NT的架構上。
而本年代漸漸增長並越趨復雜的嵌入式設備市場也促使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成長。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操作系統。大型主機有許多開始支持Java及Linux以便共享其他平台的資源。嵌入式系統百家爭鳴,從給Sensor Networks用的Berkeley Tiny OS到可以操作Microsoft Office的Windows CE都有。 現代操作系統通常都有一個使用的繪圖設備的圖形用戶界面(GUI),並附加如滑鼠或觸控面版等有別於鍵盤的輸入設備。舊的OS或性能導向的伺服器通常不會有如此親切的界面,而是以命令行界面(CLI)加上鍵盤為輸入設備。以上兩種界面其實都是所謂的殼,其功能為接受並處理用戶的指令(例如按下一按鈕,或在命令提示列上鍵入指令)。
選擇要安裝的操作系統通常與其硬體架構有很大關系,只有Linux與BSD幾乎可在所有硬體架構上運行,而Windows NT僅移植到了DEC Alpha與MIPS Magnum。在1990年代早期,個人計算機的選擇就已被局限在Windows家族、類Unix家族以及Linux上,而以Linux及Mac OS X為最主要的另類選擇,直至今日。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操作系統。在伺服器方面Linux、UNIX和WindowsServer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超級計算機方面,Linux取代Unix成為了第一大操作系統,截止2012年6月,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中基於Linux的超級計算機占據了462個席位,比率高達92%。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Android和iOS已經成為目前最流行的兩大手機操作系統。
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的變化情況相對穩定。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一直被幾個手機製造商巨頭所控制,而安卓的壟斷地位主要得益於三星智能手機在世界范圍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安卓的市場份額高達74.8%,2011年則為57.4%。2013年第一季度,它的市場份額繼續增加,達到75%。雖然 Android 占據領先,但是蘋果 iOS 用戶在應用上花費的時間則比 Android 的長。雖然在這方面 Android 的數字一度接近蘋果,但是像 iPad 3 這樣的設備發布之後,蘋果的數字還是會進一步增長。Windows Phone 系統在 8.1 版發布後市場份額穩步提高,應用生態正在改善,眾多必需應用不斷更新,但是速度還略嫌遲緩。微軟收購了諾基亞,發展了許多OEM廠商,並不斷發布新機型試圖扭轉WP的不利局面,小有成效。
Ⅱ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如下:
第一代計算機(1945-1955):真察皮毀空管和插件板 40年代中期,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些人使用數萬個真空管,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開啟計算機發展的歷史。
第二代計算機(1955-1965):晶體管和批處理系統 這個時期計算機越來越可靠,已從研究院中走出來,走進了商業應用,但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主要完成各種科學計算,需要專門的操作人員維護,並且需要針對每次的計算任務進行編程。
第三代計算機(1965-1980):集成電路晶元和多道程序 60年代初,計算機廠商根據不同的應用分成了兩個計算機系列,一個針對科學計算,一個針對商業握配應用,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對統一兩種應用的計算機需求出現了。敗備
第四代計算機(1980-今):個人計算機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計算機神奇般地闖入了人們的生活,現在以低廉的價格就可以獲得強大計算能力的計算機,價格不再是阻攔計算機普及的門檻時,降低計算機的易用性就顯得十分重要。
由於UNIX系統的本身特點,使得其不太適合於在運行在個人計算機上,這時就需要一種新的操作系統。在這一歷史關鍵時候,IBM公司由於低估了PC機的市場,並未使用最大的力量角逐這一市場,這時Intel公司趁機進入,成為了當今微處理器的老大。
計算機的組成部分
1、CPU:就是我們常說的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是整部計算機的核心。
2、內存:內存就是RAM,就是一種存儲器,內存可以進行讀取硬碟數據供Cpu使用。因此內存是硬碟與cpu之間的橋梁。
3、主板:計算機的主板是計算機尤為關鍵的部分,它可以進行連接各個硬體,使其能相互通訊。
4、硬碟:硬碟簡單點說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用於存儲操作系統及用戶資料。
5、顯卡:顯卡又稱為顯示適配器,一個好的顯卡可以提升計算機的運行操作的流暢性。它的功能是將計算機需要的信息,輸出到顯示器上面。
6、音效卡:音效卡也叫音頻卡,實現聲波輸出的一個設備。
7、網卡:網卡是計算機能否使用網路的重要裝備,可以實現接入網路,與其它設備進行通訊。
8、滑鼠、鍵盤、顯示器、主機等外部裝備,直接與使用者連接的一些設備。
Ⅲ 操作系統的發展史
Windows發展歷史
Windows起源可以追溯到Xerox公司進行的工作。
1970年,美國Xerox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機構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從事區域網、激光列印機、圖形用戶介面和面向對象技術的研究,並於1981年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的GUI(圖形用戶介面)系統:Star 8010工作站。
但如後來許多公司一樣,由於種種原因,技術上的先進性並沒有給它帶來拿宴它所期望的商業上的成功。
當時,Apple puter公司的創始人之一Steve Jobs,在參觀Xerox公司的PARC研究中心後,認識到了圖形用戶介面的重要性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開始著手進行自己的GUI系統研究開發工作,並於1983年研製成功第一個GUI系統:Apple Lisa。
隨後不久,Apple又推出第二個GUI系統Apple Macintosh,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商用GUI系統。
當時,Apple公司在開發Macintosh時,出於市場戰略上的考慮,只開發了Apple公司自己的微機上的GUI系統,而此念漏時,基於Intel x86微處理器晶元的IBM兼容微機已漸露崢嶸。
這樣,就給Microsoft公司開發Windows提供了發展空間和市場。
Microsoft公司早就意識到建立行業標消高銀準的重要性,在1983年春季就宣布開始研究開發Windows,希望它能夠成為基於Intel x86微處理晶元計算機上的標准GUI操作系統。
它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別推出Windows 1.03版和Windows2.0版。
但是,由於當時硬體和DOS操作系統的限制,這兩個版本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
此後,Microsoft公司對Windows的內存管理、圖形界面做了重大改進,使圖形界面更加美觀並支持虛擬內存。
Microsoft於1990年5月份推出Windows3.0並一炮打紅。
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操作系統一經面世便在商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功:不到6周,Microsoft公司銷出50萬份Windows3.0拷貝,打破了任何軟體產品的6周銷售記錄,從而一舉奠定了Microsoft在操作系統上的壟斷地位。
一年之後推出的Windows3.1對Windows 3.0作了一些改進,引入TrueType字體技術,這是一種可縮放的字體技術,它改進了性能;還引入了一種新設計的文件管理程序,改進了系統的可靠性。
更重要的是增加對象鏈接合嵌入技術(OLE)和多媒體技術的支持。
Windows3.0和Windows3.1都必須運行於MS DOS操作系統之上。
隨後,Microsoft借Windows東風,於1995年推出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95(又名Chicago),它可以獨立運行而無需DOS支持。
Windows95是操作系統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對Windows3.1版作了許多重大改進,包括:更加優秀的、面向對象的圖形用戶界面,從而減輕了用戶的學習負擔;全32位的高性能的搶先式多任務和多線程;內置的對Inter的支持;更加高級的多媒體支持(聲音、圖形、影像等),可以直接寫屏並很好的支持游戲;即插即用,簡化用戶配置硬體操作,並避免了硬體上的沖突;32位線性定址的內存管理和良好的向下兼容性等等。
以後我們提到的Windows一般均指Windows95。
Windows操作系統特點,以後windows又相繼推出了98,Me,2000版本,不過windows2000又分為專業和伺服器兩個版本。
Windows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於它具有以下優點:
直觀、高效的面向對象的圖形用戶界面,易學易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Windows用戶界面和開發環境都是面向對象的。
用戶採用「選擇對象-操作對象」這種方式進行工作。
比如要打開一個文檔,我們首先用滑鼠或鍵盤選擇該文檔,然後從右鍵菜單中選擇「打開」操作,打開該文檔。
這種操作方式模擬了現實世界的行為,易於理解、學習和使用。
用戶界面統一、友好、漂亮:
Windows應用程序大多符合IBM公司提出的CUA (mon User Acess)標准,所有的程序擁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基本外觀,包括窗口、菜單、工具條等。
用戶只要掌握其中一個,就不難學會其他軟體,從而降低了用戶培訓學習的費用。
豐富的設備無關的圖形操作:
Windows的圖形設備介面(GDI)提供了豐富的圖形操作函數,可以繪制出諸如線、圓、框等的幾何圖形,並支持各種輸出設備。
設備無關意味著在針式列印機上和高解析度的顯示器上都能顯示出相同效果的圖形。
多任務:
Windows是一個多任務的操作環境,它允許用戶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序,或在一個程序中同時做幾件事情。
每個程序在屏幕上占據一塊矩形區域,這個區域稱為窗口,窗口是可以重疊的。
用戶可以移動這些窗口,或在不同的應用程序之間進行切換,並可以在程序之間進行手工和自動的數據交換和通信。
雖然同一時刻計算機可以運行多個應用程序,但僅有一個是處於活動狀態的,其標題欄呈現高亮顏色。
一個活動的程序是指當前能夠接收用戶鍵盤輸入的程序.
Windows發展中的又一個里程牌--Windows Xp
Windows XP是Microsoft 繼Windows 2000和Windows Millennium之後推出的新一代Windows 操作系統。
Windows XP將Windows 2000的眾多優點(例如基於標準的安全性、易管理性和可靠性)與Windows 98和Windows Me的最佳特性(即插即用、易於使用的用戶界面以及獨具創新的支持服務)完美集成在一起,從而打造出了迄今為止最為優秀的一款Windows操作系統產品。
本文從技術角度入手,對Windows XP的新增功能特性進行了廣泛概述。
文章展示了新的技術和功能是如何使用戶完成日常工作、共享信息、管理桌面、實現高效移動辦公、獲得幫助和支持以及執行其它計算任務的工作變得更加輕松的。
Windows XP在現有Windows 2000代碼基礎之上進行了很多改進,並且針對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的不同需要提供了相應的版本:Windows XP Home Edition和Windows XP Professional。
除非特別註明,本文所介紹的技術和功能均為這兩個操作系統共有的功能
Ⅳ 操作系統出現在第幾代計算機
操作系統出現在第3代計算機。
90年代以來,微軟公司推出的視窗操作系統Windows3.1、WindowsNT、WindowsXP、Windows7等各種系列的Windows操作系統。不僅是近20多年來桌面計算機使用最廣的操作系統,而且徹底結束了系統軟體依附於硬體而存在的歷史。
從此,軟體成了信息化的核心和獨立發展的朝陽產業。90年代初,Linus Torvalds開發的Linux成為操作系統發展史上又一個里程碑,促成了操作系統的開源化發展。迄今,Linux已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和廣泛的應用領域,成為目前與UNIX和Windows並駕齊驅的主流操作系統之一。
操作系統功能作用
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有:對系統資源進行管理,對程序執行提供控制。對用戶提供友好的人機交互以及對其他軟體提供豐富的功能支持。計算機系統資源包括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硬體資源指組成計算機的硬設備。
如中央處理器、主存儲器、磁帶存儲器、列印機、顯示器、鍵盤輸入設備等,軟體資源主要指存於計算機中的各種數據和程序。系統的硬體和軟體資源都由操作系統根據用戶需求和系統狀態進行分配和調度。
Ⅳ Windows操作系統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以及其各發展階段的功能
分類飢敏粗: 電腦/網路 >> 操作系統/系統故障
解析:
要說Windows發展歷史必然要先了解一下微軟(Microsoft),微軟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總部設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圖的市郊)。公司於1975年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稱(意思為「微型軟體」)發展和銷售BASIC解釋器。最初的總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是現在的首席執行官
Microsoft Windows是一個為個人電腦和伺服器用戶設計的操作系統,它有時也拿神被稱為「視窗操作系統」。它的第一個版本由微軟公司發行於1985年,並最終獲得了世界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軟體的壟斷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獨立的操作系統。
MS-DOS
Microsoft在Windows之前製造的操作系統
1975年4月4日 Microsoft 成立
1979年1月1日 Microsoft 從北墨西哥州Albuquerque遷移至華盛頓州Bellevue市
1981年6月25日 Microsoft 正式登記公司
1981年8月12日,IBM推出內含Microsoft的16位元作業系統 MS-DOS 1.0的個人電腦。
MS-DOS是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的簡稱,意即由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提供的磁碟操作系統。在Windows 95以前,DOS是PC兼容電腦的最基本配備,而MS-DOS則是最普遍使用的PC兼容DOS。
最基本的MS-DOS系統由一個基於MBR的BOOT引導程序和三個文件模塊組成。這三個模塊是輸入輸出模塊(IO.SYS)、文件管理模塊(MSDOS.SYS)及命令解釋模塊(COMMAND.COM)。除此之外,微軟還在零售的MS-DOS系統包中加入了若干標準的外部程序(即外部命令),這才與內部命令(即由COMMAND.COM解釋執行的命令)一同構建起一個在磁碟操作時代相對完備的人機交互環境。有關MS-DOS的各種命令,請參見MS-DOS命令列表爛鎮。
MS-DOS一般使用命令行界面來接受用戶的指令,不過在後期的MS-DOS版本中,DOS程序也可以通過調用相應的DOS中斷來進入圖形模式,即DOS下的圖形界面程序。
Windows 1.0
1985年11月,Microsoft Windows 1.0發布,最初售價為100美圓;當時被人所青睞的GUI電腦平台是GEM及Desqview/X,因此用戶對Windows 1.0的評價並不高。
Microsoft Windows 1.0是微軟第一次對個人電腦操作平台進行用戶圖形界面的嘗試。Windows 1.0本質上宣告了MS-DOS操作系統的終結。
Microsoft Windows 1.0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個產品,於1985年開始發行。
當時很多人認為Microsoft Windows 1.0隻是一個低劣的產品。當時最好的GUI電腦平台是GEM。另外一個選擇是Desqview/X。
Windows 2.0
1987年12月9日,Windows 2.0發布,最初售價為100美圓;這個版本的windows圖形界面,有不少地方借鑒了同期的Mac OS 中的一些設計理念,但這個版本依然沒有獲得用戶認同。之後又推出了windows 386和windows 286版本,有所改進,並為之後的Windows 3.0的成功作好了技術鋪墊。
Windows 3.0
1990年5月22日,Windows 3.0正式發布,由於在界面/人性化/內存管理多方面的巨大改進,終於獲得用戶的認同。之後微軟公司趁熱打鐵,於1991年10月發布了windows 3.0的多語版本,為windows在非英語母語國家的推廣起到了重大作用。1992年4月,windows 3.1發布,在最初發布的2個月內,銷售量就超過了一百萬份,至此,微軟公司的資本積累/研究開發進入良性循環。
這個系統既包含了對用戶界面的重要改善也包含了對80286和80386對內存管理技術的改進。為命令行式操作系統編寫的MS-DOS下的程序可以在窗口中運行,使得程序可以在多任務基礎上可以使用,雖然這個版本只是為家庭用戶設計的,很多游戲和娛樂程序仍然要求DOS存取。
Windows 3.1
1992年3月18日,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發布,看來不甘寂寞的微軟公司吹響了進軍企業伺服器市場的號角。
Windows 3.1添加了對聲音輸入輸出的基本多媒體的支持和一個CD音頻播放器,以及對桌面出版很有用的TrueType字體。
Windows NT 3.1
1993年Windows NT 3.1發布,這個產品是基於OS/2 NT的基礎編制的,由微軟和IBM聯合研製。協作後來分開了,微軟則把這個軟體的名稱改為它們的版本MS Windows NT,把主要的API改為32位的版本。微軟公司從數字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僱傭了一批人員來開發這個新系統。這個系統的很多元素反映了早期的帶有VMS和RSX-11的DEC概念。由於是第一款真正對應伺服器市場的產品,所以穩定性方面比桌面操作系統更為出色。
Windows 3.2
1994年,windows 3.2的中文版本發布,相信國內有不少windows的先驅用戶就是從這個版本開始接觸windows系統的;由於消除了語言障礙,降低了學習門檻,因此很快在國內流行了起來。
Windows 95
1995年最轟動的事件,莫過於8月期間windows95發布,當時微軟視窗95以強大的攻勢進行發布,包括了商業性質的Rolling Stones的歌曲「Start Me Up」。很多沒有電腦的顧客受到宣傳的影響而排隊購買軟體,但他們甚至根本不知道Windows 95是什麼。在強大的宣傳攻勢和Windows 3.2的良好口碑下,windows 95 在短短4天內就賣出超過一百萬份,出色的多媒體特性、人性化的操作、美觀的界面令windows 95獲得空前成功。業界也將windows95的推出看作是微軟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Windows 95是一個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系統,其版本號為4.0,由微軟公司發行於1995年8月24日。
Windows 95是微軟之前獨立的操作系統MS-DOS和視窗產品的直接後續版本。第一次拋棄了對前一代16位x86的支持,因此它要求英特爾公司的80386處理器或者在安全模式下運行於一個兼容的速度更快的處理器。它以對GUI的重要的改進和底層工作(underlying workings)為特徵。同時也是第一個特別捆綁了一個版本的DOS的視窗版本(Microsoft DOS 7.0)。這樣,微軟就可以保持由視窗3.x建立起來的GUI市場的統治地位,同時使得沒有非微軟的產品可以提供對系統的底層操作服務。也就是說,視窗95具有雙重的角色。它帶來了更強大的、更穩定、更實用的桌面圖形用戶界面,同時也結束了桌面操作系統間的競爭。(技術上說,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可以在DR-DOS上運行,也可能可以在PC-DOS上運行——這個情況直到幾年後在法庭上被揭示,這時其它一些主要的DOS市場的商家已經退出市場了。)在市場上,視窗95絕對是成功的,在它發行的一兩年內,它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操作系統。
Windows 95以強大的攻勢進行發布,包括了商業性質的Rolling Stones的歌曲「Start Me Up」。很多沒有電腦的顧客受到宣傳的影響而排隊購買軟體,但他們甚至根本不知道Windows 95是什麼。
Windows 95標明了一個「開始」按鈕的介紹以及桌面個人電腦桌面上的工具條,這一直保留到現在視窗後來所有的產品中。
後來的Windows 95版本附帶了Inter Explorer 3,然後是Inter Explorer 4。當Inter Explorer 4被整合到操作系統後,它將給系統帶來一些新特徵。Inter Explore被用來給系統的桌面提供HTML支持。這個也是在微軟的反托拉斯案中的焦點,因為整合Explorer排擠了微軟的競爭對手Netscape的產品。
Windows NT 4.0
1996年8月,Windows NT 4.0發布,增加了許多對應管理方面的特性,穩定性也相當不錯,這個版本的windows軟體至今仍被不少公司使用著。11月,Windows CE 1.0發布;這個版本是為各種嵌入式系統和產品設計的一種壓縮的、具有高效的、可升級的操作系統(OS)。其多線性、多任務、全優先的操作系統環境是專門針對資源有限而設計的。這種模塊化設計使嵌入式系統開發者和應用開發者能夠定做各種產品,例如家用電器,專門的工業控制器和嵌入式通信設備。微軟的戰線從桌面系統殺到了伺服器市場,又轉攻到嵌入式行業,到這里,微軟帝國的雛形基本已經形成。
Windows 98
1998年6月25日,Windows 98發布;這個新的系統是基於Windows 95上編寫的,它改良了硬體標準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對FAT32文件系統的支持、多顯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的Inter Explorer,稱為活動桌面(Active Desktop)。1999年6月10日,Windows 98 SE發布,提供了Inter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 Connection Sharing、對DVD-ROM和對USB的支持。微軟敏銳地把握住了即將到來的互聯網路大潮,捆綁的ie瀏覽器最終在幾年後敲響了網景公司的喪鍾,同期也因為觸及壟斷和非法競爭等敏感區域而官司不斷。win98是如此出色,以至在6年後的今天還有很多用戶依然鍾情於它。
Windows 98是一個發行於1998年6月25日的混合16位/32位的Windows系統,其版本號為4.1。
這個新的系統是基於Windows 95上編寫的,它改良了硬體標準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對FAT32文件系統的支持、多顯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的Inter Explorer,稱為活動桌面(Active Desktop)。
Windows 98 SE(第二版)發行於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進,例如Inter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 Connection Sharing、對DVD-ROM和對USB的支持。
Windows 98被人批評為沒有足夠的革新。即使這樣,它仍然是一個成功的產品。第二版被批評為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自由升級。
Windows ME
Windows me 的一些激進改進卻沒能獲得廣大用戶的認同。重要的修改是系統去除了DOS,而由系統還原代替了。在概念上,這是一個大的改進:用戶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識就可以維護和修復系統。但實際上,去除了DOS功能對維護來說是一個障礙,而系統還原功能也帶來一些麻煩:性能顯著的降低、硬碟空間的大量消耗,並且對一些通常的錯誤還原並不一定有效。
Windows ME(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是一個16位/32位混合的Windows系統,由微軟公司發行於2000年9月14日。 Windows Me是最後一個基於DOS的混合16位/32位的Windows 9X系列的Windows,其版本號為4.9。其名字有兩個意思,一是紀念2000年,Me是千年的意思,另外是指個人運用版,Me是英文中自己的意思。
這個系統是在Windows 95和Windows 98的基礎上開發的。它包括相關的小的改善,例如Inter Explorer 5.5。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於與流行的媒體播放軟體RealPlayer競爭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但是Inter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Movie Maker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個新的組件。這個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對視頻的編輯和設計功能,對家庭用戶來說是簡單易學的。
在Windows Me, 最重要的修改是系統不再包括實模式的MS-DOS。這就意味著,與Windows 95和98不同,微軟在載入Windows圖形界面前隱藏了載入DOS的過程,使得啟動時間有所減少。它仍然提供DOS模式,可以運行在窗口中,但是一些應用程序(如較早的磁碟工具)需要實模式,而不能運行在DOS窗口中。微軟把Windows Me的DOS實模式擯棄了,這有助於系統的速度提升,減少了對系統資源的使用。然而這對基於DOS源代碼的Windows Me造成了不利影響,即造成了系統比Windows 98更不穩定,甚至造成Windows Me跑得比Windows 98還慢。Windows Me比Windows 98更常有藍屏死機現象。Windows Me在使用了一段期間後,系統就有明顯的變得很慢。
另外Windows Me引進了「系統還原」日誌和還原系統,這意味著簡化了故障排查和問題解決工作。在概念上,這是一個大的改進:用戶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識就可以維護和修復系統。實際上,去除了DOS功能對維護來說是一個障礙,而系統還原功能也帶來一些麻煩:性能顯著的降低;它也被證明並不能有效的勝任一些通常的錯誤還原。由於系統每次都自動創建一個先前系統狀態的備份,使得非專業人員很難實行一些急需的修改,甚至是刪除一個不想要的程序或病毒。
有人抱怨這個系統只是Windows 98的升級版本,不應該獨自成為一個版本。也有人批評Windows Me是一個較為失敗的產品,不穩定的過渡產品。即使這樣,現在仍然有很多人使用它。
Windows 2000
在千禧年的鍾聲後,迎來了Windows NT 5.0,為了紀念特別的新千年,這個操作系統也被命名為Windows 2000。Windows 2000包含新的NTFS文件系統、EFS文件加密、增強硬體支持等新特性,向一直被unix系統壟斷的伺服器市場發起了強有力的沖擊。最終硬生生地從ibm、hp、sun公司口中搶下一大塊地盤。
Microsoft Windows 2000(起初稱為Windows NT 5.0)是一個由微軟公司發行於2000年12月19日的Windows NT系列的純32點陣圖形的視窗操作系統。Windows 2000是主要面向商業的操作系統。
Windows 2000有四個版本:
(1)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即專業版,用於工作站及筆記本電腦。它的原名就是Windows NT 5.0 Workstation。最高可以支持雙處理器,最低支持64MB內存,最高支持2GB內存。
(2)Windows 2000 Server 即伺服器版,面向小型企業的伺服器領域。它的原名就是Windows NT 5.0 Server。最高可以支持4處理器,最低支持128MB內存,最高支持4GB內存。
(3)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即高級伺服器版,面向大中型企業的伺服器領域。它的原名就是Windows NT 5.0 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最高可以支持8處理器,最低支持128MB內存,最高支持8GB內存。
(4)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即數據中心伺服器版,面向最高級別的可伸縮性,可用性與可靠性的大型企業或國家機構的伺服器領域。最高可以支持32處理器,最低支持256MB內存,最高支持64GB內存。
Windows XP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發布。Windows XP是微軟把所有用戶要求合成一個操作系統的嘗試,和以前的windows桌面系統相比穩定性有所提高,而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喪失了對基於DOS程序的支持。由於微軟把很多以前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軟體整合到操作系統中,XP受到了猛烈的批評。這些軟體包括防火牆、媒體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時通訊軟體(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與Microsoft Pasport網路服務的緊密結合,這都被很多計算機專家認為是安全風險以及對個人隱私的潛在威脅。這些特性的增加被認為是微軟繼續其傳統的壟斷行為的持續。
Windows XP,或視窗XP是微軟公司最新發布的一款視窗操作系統。Windows XP於2001年8月24日正式發布(RTM,Release to Manufacturing)。它的零售版於2001年10月25日上市。Windows XP原來的代號是Whistler。字母XP表示英文單詞的「體驗」(experience)。Windows XP的外部版本是2002,內部版本是5.1(即Windows NT 5.1),正式版的Build是5.1.2600。 微軟最初發行了兩個版本:專業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和家庭版(Windows XP Home Edition),後來又發行了媒體中心版(Media Center Edition)和平板電腦版(Tablet PC Editon)等。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專業版除了包含家庭版的一切功能,還添加了新的為面向商業用戶的設計的網路認證、雙處理器支持等特性,最高支持2GB的內存。主要用於工作站、高端個人電腦以及筆記本電腦。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家庭版的消費對象是家庭用戶,用於一般個人電腦以及筆記本電腦。只支持單處理器;最低支持64MB的內存(在64MB的內存條件下會喪失某些功能),最高支持1GB的內存。
Windows Server 2003
2003年4月,Windows Server 2003發布;對活動目錄、組策略操作和管理、磁碟管理等面向伺服器的功能作了較大改進,對技術的完善支持進一步擴展了伺服器的應用范圍。
Windows Server 2003有四個版本:Windows Server 2003 Web伺服器版本(Web Edition)、 Windows Server 2003標准版(Standard Edition)、 Windows Server 2003企業版(Enterprise Edition)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數據中心版(Datacenter Edition)。Web Edition主要是為網頁伺服器(web hosting)設計的,而Datacenter是一個為極高端系統使用的。標准和企業版本則介於兩者中間。
Windows Server 2003是目前微軟最新的伺服器操作系統。
一開始,該產品叫作「Windows .NET Server」,改成「Windows .NET Server 2003」,後最終被改成「Windows Server 2003」,於2003年3月28日發布,並在同年四月底上市。
Windows Server 2003有多種版本,每種都適合不同的商業需求:
Windows Server 2003 Web版
Windows Server 2003 標准版
Windows Server 2003 企業版
Windows Server 2003 數據中心版
Windows Vista
Windows Vista,是美國微軟公司開發代號為Longhorn的下一版本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統的正式名稱。它是繼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後的又一重要的操作系統。該系統帶有許多新的特性和技術。2005年7月22日太平洋標准時間早晨6點,微軟正式公布了這一名字。
Beta 1:2005年7月27日
Beta 2:2005年11月16日
RC0:2006年3月17日
RTM:2006年6月28日
正式版本:2006年11月
伺服器版本:2007年
Ⅵ 操作系統發展歷史是
操作系統發展歷史 下面我們結合計算機的發展歷史來回顧一下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 1.第一代計算機(1945-1955):真空管和插件板 40年代中期,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些人使用數萬個真空管,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開啟計算機發展的歷史。這個時期的機器需要一個小組專門設計、製造、編程、操作、維護每台機器。程序設計使用機器語言,通過插板上的硬連線來控制其基本功能。 這個時候處於計算機發展的最初階段,連程序設計語言都還沒有出現,操作系統更是聞所未聞! 2.第二代計算機(1955-1965):晶體管和批處理系統 這個時期計算機越來越可靠,已從研究院中走出來,走進了商業應用。但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主要完成各種科學計算,需要專門的操作人員維護,並且需要針對每次的計算任務進行編程。 第二代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與工程計算。使用FORTRAN與匯編語言編寫程序。在後期出現了操作系統的雛形:FMS(FORTRAN監控系統)和IBMSYS(IBM為7094機配備的操作系統) 3.第三代計算機(1965-1980):集成電路晶元和多道程序 60年代初,計算機廠商根據不同的應用分成了兩個計算機系列,一個針對科學計算,一個針對商業應用。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對統一兩種應用的計算機需求出現了。這時IBM公司試圖通過引入System/360來解決這個問題。與這個計劃配套,IBM公司組織了OS/360操作系統的開發,然後復雜的需求,以及當時軟體工程水平低下使得OS/360的開發工作陷入了歷史以來最可怕的「軟體開發泥潭」,誕生了最著名的失敗論著----《神秘的人月》。雖然這個開發計劃失敗了,但是這個願望卻成為了計算機廠商的目標。此時,MIT、Bell Lab(貝爾實驗室)和通用電氣公司決定開發一種「公用計算機服務系統」----MULTICS,希望其能同時支持數百名分時用戶的一種機器。結果這個計劃的研製難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最後這個系統也以失敗結束。不過,MULTICS的思想卻為後來的操作系統很多提示。60年代未,一位貝爾實驗室曾參加過MULTICS研製工作的計算機科學家Ken Thompson,在一台無人使用的PDP-7機器上開發出了一套簡化的、單用戶版的MULTICS。後來導致了UNIX操作系統的誕生。目前UNIX操作系統主導了小型機、工作站以及其他市場。也是至今最有影響力的操作系統之一,而Linux也是UNIX系統的一種衍生,下一講我們將專門介紹一下UNIX的發展歷史。 4.第四代計算機(1980-今):個人計算機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計算機神奇般地闖入了人們的生活,現在以低廉的價格就可以獲得強大計算能力的計算機。價格不再是阻攔計算機普及的門檻時,降低計算機的易用性就顯得十分重要!由於UNIX系統的本身特點,使得其不太適合於在運行在個人計算機上,這時就需要一種新的操作系統。在這一歷史關鍵時候,IBM公司由於低估了PC機的市場,並未使用最大的力量角逐這一市場,這時Intel公司趁機進入,成為了當今微處理器的老大。同時善於抓住時機的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適時地進入了這一領域,用購買來的CP/M搖身一變成為MS-DOS,並憑借其成為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領域的霸主。雖然是蘋果公司在GUI方面先拔頭籌,但由於蘋果公司的不兼容、不開放的市場策略,未能擴大戰果,這時微軟又適時地進入了GUI方面,憑借WINDOWS系統再次稱雄!
Ⅶ 計算機的系統發展歷史
計算機的系統發展歷史:
1、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面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
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准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4、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7)電腦操作系統的發展史擴展閱讀:
計算機的主要特點:
1、運算速度快:
計算機內部電路組成,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
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算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在現代社會里,用計算機只需幾分鍾就可完成。
2、計算精確度高:
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3、邏輯運算能力強:
計算機不僅能進行精確計算,還具有邏輯運算功能,能對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計算機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並能根據判斷的結果自動執行下一條指令以供用戶隨時調用。
4、存儲容量大:
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類數據信息,還包括加工這些數據的程序。
5、自動化程度高:
由於計算機具有存儲記憶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所以人們可以將預先編好的程序組納入計算機內存,在程序控制下,計算機可以連續、自動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預。
6、性價比高:
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電腦,越來越普遍化、大眾化,21世紀電腦必將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電器之一。計算機發展很迅速,有台式的還有筆記本。
Ⅷ Windows 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
1stDecade (1985-1995)
Windows 1.0
1985年,微軟公司正式發布了第一代窗口式多任務系統──Windows 1.0。該操作系統的推出標志著PC機開始進入了圖形用戶界面(GUI)時代, 打破了以往人們用命令行來接受用戶指令的方式,用滑鼠點擊就可以完成命令的執行。此外,日歷,記事本,計算器,時鍾等有用的工具開始出現,使得人們可以通過電腦管理簡單的日常事務。
Windows 3.X
1990年微軟推出Windows 3.0,隨後首次發布了Windows3.2中文版本。不論是圖形操作系統的穩定性,還是友好性,Windows 3.X都有了巨大的改進。
Windows 3.X在界面人性化和內存管理上有了較大的改進:具備了模擬32位操作系統的功能,圖片顯示效果大有長進,對當時最先進的386處理器有良好的支持。這個系統提供的對虛擬設備驅動(VxDs)的支持,極大改善了系統的可擴展性。
Windows 3.X添加了對聲音輸入、輸出的基本的多媒體支持和CD-ROM: 1992年推出的Windows 3.2版本可以播放音頻、視頻,並首次具備屏幕保護程序。
2ndDecade (1995-2005)
Windows 95
1995年8月24日,微軟推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Windows 95。
Windows 95是第一個獨立的32位操作系統,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圖形用戶界面,使操作界面變得更加友好。
Windows 95使基於Windows的圖形用戶界面應用軟體極大地得到豐富,個人電腦走入了普及化的進程。
另外,Windows 95是單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它能夠在同一個時間片中處理多個任務,充分利用了CPU的資源空間,並提高了應用程序的響應能力。
同時,Windows 95還集成了網路功能和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功能。
Windows 98
1998年6月,微軟公司推出了Windows 98。
與Internet的緊密集成是Windows 98最重要的特性,它使用戶能夠在共同的界面上以相同方式簡易、快捷地訪問本機硬碟、Intranet和Internet上的數據,讓互聯網真正走進個人應用。
作為性能更佳及更穩定的操作系統平台,Windows 98較Windows 95更易於安裝,並提供全新的系統管理能力,可有效節省整體擁有成本(TCO)。比如,新增的系統管理工具Windows維護向導、增強版錯誤信息報告工具Dr. Watson等將使用戶更容易診斷問題並改正錯誤,進行自我維護,提高使用效率。
Windows 98內置了大量的驅動程序,基本上包括了市面上流行的各種品牌、各種型號硬體的最新驅動程序,而且硬體檢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Windows 98通過增設多種娛樂功能真正使用戶在"輕松工作"的同時,享受「無窮樂趣」(Works Better, Plays Better)。它對高質量的圖象、音響效果、數碼影碟(DVD)、多媒體等硬體技術的全面支持,用戶將可以享受具備豐富圖象效果的互動放映形式。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於2000年年初發布,是第一個基於NT技術的純32位的Windows操作系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多用戶。
基於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在穩定性、可靠性以及綜合特性上面的巨大提升使其成為所有企業中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上的主流操作系統,從此Windows操作系統進入商業用戶市場。
Windows XP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家族中極具開創性的版本Windows XP(Experience)面世。 Windows XP具有全新的戶用圖形界面,整合更多更實用的功能:防火牆,即時通訊,媒體播放器。加強了用戶體驗,促進了多媒體技術及數碼設備的發展。增強的即插即用的特性使許多硬體設備更易於再Windows XP上進行使用。Windows XP具有全面為中國用戶開發的中文技術及特性,全面滿足中國用戶在數字時代的需求。
2004年9月微軟發布Windows XP SP2。SP2的發布是Windows操作系統在安全方面的一個巨大提升,表明微軟操作系統的.安全性能進入了一個「主動防護」的新階段,它從操作系統的底層出發,使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的電腦在日益復雜的網路環境下更加安全。
Windows XP目前包括Home(家庭版), Professional(專業版), Media Center以及Tablet PC版本。
Windows XP家庭版是為個人或者家庭用戶而設計的,包括數字多媒體、家庭聯網和通訊的體驗。
Windows XP專業版是為各種規模的企業和需要最高計算體驗的用戶而設計的操作系統。Windows XP專業版增加了遠程訪問,提高了安全性,具備更高的性能、管理功能以及多語言特性,提高了用戶的工作效率,使他們更方便接入網路。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簡稱MCE)是基於Windows XP 專業版本並增加了眾多的多媒體娛樂功能的新版本操作系統。基於MCE的媒體中心電腦將多種多媒體娛樂內容進行整合、擴展,並不受空間、娛樂設備和娛樂內容格式的限制以創新方式欣賞電視、電影、音樂和照片以及網上的娛樂內容服務:利用 Media Center,用戶可以暫停和倒退實況電視或廣播,以數字化的方式錄制電視節目或某個節目類別,觀看 DVD 和錄像,組織和播放音樂收藏,以及用個性化的創新方式展示數碼照片和DV。同時基於MCE的電腦具備家電化的操作能力,易用好學,用戶使用遙控器就能輕松地獲得各種娛樂體驗。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是微軟專門為那些需要更便捷的移動計算以及更人性化的人機操作的專業人士而開發的操作系統,它的出現標志著便攜計算技術發展演變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Tablet PC 可提供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的所有安全特性和功能,以及對數字墨水技術支持的手寫功能的改進。Tablet PC 具有現今筆記本電腦的性能和能力,並帶有更多支持更強移動性的選項。
Windows 7
Windows 7 是由微軟公司開發的,具有革命性變化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目前的最高版本。該系統旨在讓人們的日常電腦操作更加簡單和快捷,為人們提供高效易行的工作環境。
Windows 7 原生包括了觸摸功能 ,但這取決於硬體生產商是否推出觸摸產品。系統支持10點觸控,Windows 不再是只能通過鍵盤和滑鼠才能接觸的操作系統了。
Windows 7 的Aero效果更華麗,有碰撞效果,水滴效果,還有豐富的桌面小工具。
Windows 7的資源消耗卻是最低的。不僅執行效率快人一籌,筆記本的電池續航能力也大幅增加。
Windows 8
Windows 8是微軟於北京時間2012年10月25日23點15分推出的最新Windows系列系統。Windows 8支持個人電腦(X86構架)及
平板電腦(X86 構架 或 ARM 構架)。Windows 8大幅改變以往的操作邏輯,提供更佳的屏幕觸控支持。新系統畫面與操作方式變化極大,採用全新的Metro(新Windows UI)風格用戶界面,各種應用程序、快捷方式等能以動態方塊的樣式呈現在屏幕上,用戶可自行將常用的瀏覽器、社交網路、游戲、操作界面融入。
拓展內容: Windows 操作系統的實用技巧
一、關閉SP2防火牆提示窗口
安裝SP2後,發現經常在系統拖盤中提示「系統存在危險」的提示,其實我們只要依次點擊「開始―控制面板―Windows安全中心」,打開安全中心窗口後,選擇「更改安全中心通知我的方式」,然後在「警報設置」窗口中重新設置警報設置項就可以了
二、XP也可批量圖片命名
喜歡收集圖片的朋友一定經常對圖片進行批量重命名操作,一般都使用ACDSEE等工具軟體對其進行重命名,其實不用任何軟體,XP本身就可以進行重命名操作的。首先選中要重命名的所有圖片,然後右鍵點擊選擇「重命名」這時第一個圖片就會呈現重命名狀態,對其進行重命名操作,如重命名為:圖片,這時你就會發現其實的圖片會自動重命名為「圖片(1)」、「圖片(2)」等。
三、個性登錄XP圖片
在登錄XP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作為登錄圖片,但其中就只有幾個圖片供選擇,能不能把自己喜歡的圖片作為XP登錄圖片呢?只要把圖片做成48*48像素的BMP格式的圖片,然後復制到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User Account PicturesDefault Pictures文件夾下,這樣就可以在控制面板中設置圖片登錄圖片了。
四、使用ACDSEE批量旋轉視頻圖片
我們在使用DC照的照片,輸入電腦後發現其中一部分側立過來了,這樣會影響我們查看照片的效果,其實我們可以使用ACDSEE來把照片旋轉過來,只要點擊依次點擊「工具-旋轉/翻轉菜單」,在彈出的旋轉窗口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旋轉方向就可以了,如果有多張圖片還可以批量旋轉呢。
使用ACDSEE批量旋轉視頻圖片
五、文件夾重命名也玩批處理
從網上下載文件保存到本地硬碟後,文件名都沒有規律,不方便對其進行管理,如果一個個單獨重命名會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我們可不可以對文件(或文件夾)進行批量重命名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實我們可以不藉助任何第三方軟體,XP本身就支持文件名(或文件夾)批量重命名功能,首先選中所有想要重命名的文件(或文件夾),然後點擊右鍵,選擇「重命名」菜單,接著輸入文件名如「圖片」,這時你就會發現所有的文件( 或文件夾)會依次以「圖片1」、「圖片2」進行批量重命名了。
Ⅸ windows系統發展史是什麼
1985年Windows 1.0正式推出,相信老一輩計算機使用者應該熟悉吧
1987年10月推出Windows 2.0,比 Windows 1.0版有了不少進步,但自身不完善,效果不好。
1990年5月Windows 3.0 版推出,期間微軟繼2.0後還有代號為286、386兩款系統,但因其自身原因,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注意。
直到3.0的出現才改觀了這種局面,Windows逐漸占據了個人電腦系統,3.0也首次加入了多媒體,被輿為「多媒體的DOS」。
1992年Windows 3.1發布,該系統修改了3.0的一些不足,並提供了更完善的多媒體功能。
Windows系統開始流行起來。
1993年11月Windows 3.11發布,革命性的加入了網路功能和即插即用技術。
1994年Windows 3.2發布,這也是Windows系統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我國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發絕拍臘布,Windows系統發生了質的變化,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強大的功能,DOS時代走下舞台。
95標明了一個「開始」按鈕的介紹以及桌面個人電腦桌面上的工具條,這一直保留到現在視窗後來所有的產品中。
1996年8月24日Windows NT4.0發布,在93、94年微軟都相繼發布了3.1、3.5等版NT系統。
主要面向伺服器市場。
1998年6月25日Windows98發布,基於Windows 95上,改良了硬體標準的支持,例如MMX和AGP。
其它特性包括對FAT32文件系統的支持、多顯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的Inter Explorer。
Windows 98 SE(第二版)發行於1999年6月10日。
它包括了一系列並滑的改進,例如Inter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98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2000年9月14日Windows Me發布,集成了Inter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系統還原功能則是它的另一個亮點。
2000年12月19日Windows 2000(又稱Win NT5.0)發布,一共四個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發布,Windows XP是基於Windows 2000代碼的產品,同時擁有一個新的用戶圖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細微的修改。
集成了防火牆、媒體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時通訊軟體(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與Microsoft Pasport網路服務的緊密結賀團合。
是目前操作系統使用率最高的一個系統。
2003年4月底Windows 2003發布,是目前微軟最新的伺服器操作系統,算是2000的一個升級。
Longhorn是微軟公司下一版本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統的開發代號。
它是繼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後的又一重要的操作系統。
該系統帶有許多新的特性和技術.
現在該版本已被命名為Windows Vista
Ⅹ Microsoft Windows及MS-DOS系統發展史
微軟的第一個系統便是MS-DOS。這個系統本來是美國西雅圖電腦公司的,後來被微軟以5萬美元購買全部版權©️。
MS-DOS(微軟磁碟操作系統),是美國微軟公司提供的磁碟操作系統。在美國微軟公司推出Windows1.0、Windows3.0、1995年8月24日推出的操作系統Windows 95以前,磁碟操作系統是IBM PC及兼容機中的最基本配備,而MS-DOS則是個人電腦中最普遍使用的磁碟操作系統之一。
——(以上介紹內容來源於網路)
再來,則是微軟自己發布的windows1.0了。
Windows 1.0是微軟於1985年11月20日發布的操作系統。在此系統中微軟第一次對個人電腦操作平台進行用戶圖形界面的嘗試,也是微軟發布的第一個Windows 操作系統版本。
Windows 1.0基於MS-DOS操作系統,實際上其本身並非操作系統,至多隻是基於在當時的純DOS下運行的應用軟體。Windows 1.0操作系統是微軟第一次對個人電腦操作平台進行用戶圖形界面的嘗試,它是基於MS-DOS操作系統。Windows 1.0本質上宣告了DOS操作系統的終結。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緊接著,微軟發布了windows2.0(1987)及windows2.1(1988)
Windows 2.0是微軟於1987年12月9日發布的基於MS-DOS的操作系統,最初售價為100美元。不過這個版本依然沒有獲得用戶認同,之後又推出了Windows 286和Windows 386版本,有所改進,並為之後的Windows 3.0的成功作好了技術鋪墊,並且具有比Windows 1.0更多的功能。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說完windows2.0和2.1,再接著自然就是windows3.x系列了。
Windows 3.x(中文:視窗操作系統3系列)是微軟公司(Microsoft)於1990—1994年5年間發布的基於MS-DOS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早期系列。系列中包含Windows 3.0、Windows 3.1、Windows 3.11和Windows 3.2四個操作系統。由於Windows 3.0是微軟在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成功的Windows版本,所以Windows 3.x系列可以和Mac OS以及Amiga競爭。
Windows 3.x是微軟Windows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之一,Windows在桌面PC市場開疆擴土的頭號功臣,為Windows 95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再來,就是大家非常熟悉,也是微軟公司非常成功的一個操作系統,windows95。
Windows 95是微軟公司1995年8月24日推出的PC端操作系統。Windows 95是一個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操作系統,其版本號為4.0,開發代號為Chicago。
Windows 95第一次拋棄了對前一代16位x86 CPU的支持,因此它要求使用英特爾公司的80386處理器或者在保護模式下運行於一個兼容的速度更快的處理器。同時也是第一個特別捆綁了一個版本的DOS的視窗版本(Microsoft DOS 7.0)。它帶來了更強大的、更穩定、更實用的桌面圖形用戶界面,同時也結束了桌面操作系統間的競爭。在它發行的一兩年內,它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操作系統之一。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我認為windows98就是升級版的windows95。
Windows 98是微軟公司研發的計算機操作系統,英文版於1998年6月25日正式發布,中文版於1998年8月31日正式發布。
Windows 98仍然保留了Windows 95的操作風格,但在操作界面、聯機幫助及輔助工具向導等方面大有改進,外觀靈活,文字平滑。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再來,就是跨入21世紀後的windows2000。
Windows 2000是微軟公司研發的的32位計算機操作系統,早期被稱為Windows NT 5.0,於2000年2月17日正式發布 。
Windows 2000升級完善了活動目錄功能,增強存儲服務,開始支持新型設備,並採用了NTFS 5文件系統,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相對較高。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同年,微軟發布了windows ME。
Windows Me(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是16位/32位混合的Windows操作系統,由微軟公司在2000年9月14日發行。Windows Me同時也是最後一款基於MS-DOS的Windows 9X內核系列的Windows操作系統,正式版本號是:4.9.3000。其名字有三種意思:第一是紀念2000年,Me是英文中千禧年(Millennium)的意思;另外也指自己,Me在英文中是「我」的意思;此外Me還有多媒體應用的意義(多媒體英文為Multimedia)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Windows Server 2003是微軟於2003年3月28日發布的基於Windows XP/NT5.1開發的伺服器操作系統,並在同年4月底上市。相對於Windows 2000 Server做了很多改進。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官方支持即已在2015年7月14日結束,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性不再獲得保障。這意味著在 2015 年 7 月 14 日之後,運行此操作系統的所有數據中心將無法獲得官方發布的更新和修補程序,同時將無法滿足合規性要求。 [1] 2017年5月,針對「永恆之藍」病毒,微軟向該系統推送了補丁。 [2]
Windows XP使用了Luna圖形用戶界面和雙列開始菜單,提升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工作性能,提供了WiFi支持,簡化了軟體的安裝和運行,並增加了遠程桌面功能。 [3-4]
截至2008年4月21日,Windows XP已更新至Service Pack 3版本;2014年4月8日,微軟終止對Windows XP的技術支持 [5-6] ,但在「Wannacry」勒索蠕蟲事件依然為Windows XP發布特別補丁。 [13]
2005年7月22日,微軟宣布Windows Vista為這款新操作系統的名字。微軟於2006年11月2日完成GA版本,向OEM和企業用戶發布。2007年1月30日,正式向普通用戶出售,這是Windows歷史上間隔時間最久的一次發布。
Windows Vista增加全新圖形用戶界面、關機特效、加強後的搜索功能(Windows Indexing Service)、新的媒體創作工具(例如Windows DVD Maker)以及重新設計的網路、音頻、輸出、列印和顯示子系統。Vista也使用點對點技術(Peer-to-peer,P2P)提升了計算機系統在家庭網路中的顯示通信能力,將讓在不同計算機或裝置之間分享文件與多媒體內容變得更簡單。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再來,就是至今仍有很多人在用的windows7了。
Windows 7,是由微軟公司(Microsoft)開發的操作系統,內核版本號為Windows NT 6.1。
Windows 7可供家庭及商業工作環境:筆記本電腦 、多媒體中心等使用。和同為NT6成員的Windows Vista一脈相承,Windows 7繼承了包括Aero風格等多項功能,並且在此基礎上增添了些許功能。
2019年1月15日,微軟公司宣布,2020年1月14日停止對Windows7進行安全更新的支持 。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Windows 8,是由微軟公司(Microsoft)開發的操作系統,應用於計算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於2012年10月26日發布
Windows 8共有4個發行版本,分別面向不同用戶和設備 。
2016年1月12日,微軟公司宣布,停止對Windows 8進行安全更新的支持。
(——以上介紹來源於網路)
跳過windows8.1,直接寫windows10。我想,這個系統應該是現在使用最多的吧。
Windows 10在易用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除了針對雲服務、智能移動設備、自然人機交互等新技術進行融合外,還對固態硬碟、生物識別、高解析度屏幕等硬體進行了優化完善與支持 。
截至2021年7月13日,Windows 10正式版已更新至10.0.19043.1100版本 ,預覽版已更新至10.0.21390.1版本 。Windows 10,是由微軟公司(Microsoft)開發的操作系統,應用於計算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
再來就是我現在在用的微軟於今年6月發布的windows11。
創作不易,這篇文章我寫了整整一個小時,喜歡就點贊👍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