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評價一個電腦性能好壞的指標有哪些啊
一台微型計算機功能的強弱或性能的好壞,不是由某項指標來決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統結構、指令系統、硬體組成、軟體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決定的。但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指標來大體評價計算機的性能。
(1)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通常所說的計算機運算速度(平均運算速度),是指每秒鍾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百萬條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來描述。同一台計算機,執行不同的運算所需時間可能不同,因而對運算速度的描述常採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時鍾頻率(主頻)、每秒平均執行指令數(ips)等。微型計算機一般採用主頻來描述運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頻為133 MHz,PentiumⅢ/800的主頻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頻為1.5 GHz。一般說來,主頻越高,運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長。一般說來,計算機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一組二進制數稱為一個計算機的「字」,而這組二進制數的位數就是「字長」。在其他指標相同時,字長越大計算機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計算機的字長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現在的大多裝人都裝64位的了
(3)內存儲器的容量。內存儲器,也簡稱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訪問的存儲器,需要執行的程序與需要處理的數據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內存儲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計算機即時存儲信息的能力。隨著操作系統的升級,應用軟體的不斷豐富及其功能的不斷擴展,人們對計算機內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斷提高。目前,運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統至少需要 16 M的內存容量,Windows XP則需要128 M以上的內存容量。內存容量越大,系統功能就越強大,能處理的數據量就越龐大。
(4)外存儲器的容量。外存儲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碟容量(包括內置硬碟和移動硬碟)。外存儲器容量越大,可存儲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裝的應用軟體就越豐富。目前,硬碟容量一般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達到120 G。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標。除了上述這些主要性能指標外,微型計算機還有其他一些指標,例如,所配置外圍設備的性能指標以及所配置系統軟體的情況等等。另外,各項指標之間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實際應用時,應該把它們綜合起來考慮,而且還要遵循「性能價格比」的原則。
㈡ 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
一台計算機功能的強弱或性能的好壞,不是由某項指標來決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統結構、指令系統、硬體組成、軟體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決定的。主要的可由以下指標衡量
1、CPU 是決定筆記本電腦的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在選購筆記本電腦時最需要查看的技術指標。
2、核心數:目前 CPU 基本上都提供多個核心,即在一個 CPU 內包含了兩個或多個運算核心,每個核心既可獨立工作,也可協同工作,使 CPU 性能在理論上比單核強勁一倍或數倍。
3、主頻:主頻通常代表了 CPU 運算速度,在核心數相同的情況下,主頻越高,CPU 性能越好。
4、匯流排:是內存和 CPU 之間傳輸數據的通道,前端匯流排越高,CPU和內存之間傳送數據的速度越快,電腦性能越好。
5、高速緩存:高速緩存用來暫時存儲CPU要讀取的數據,解決CPU運算速度與內存讀寫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其對 CPU 性能的影響非常大。
6、字長: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7、內存也是影響筆記本電腦性能的最主要因數之一。目前主流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大都是 DDR2 或 DDR3,DDR3 速度優於 DDR2。衡量一款內存性能的因數之一是其容量,目前筆記本電腦標配的內存容量通常是 2GB 或 4GB。
8、筆記本電腦的顯卡分為集成和獨立顯卡兩類,獨立顯卡的性能比集成顯卡好。影響獨立顯卡性能的主要指標是顯存,顯存越大,顯卡性能越好。
(2)電腦系統性能優化的指標擴展閱讀
在進行計算機系統的評價時,除了與被評價的機器的結構、功能等特性參數有關以外,還與輸入,即該計算機系統的工作負荷有密切關系。被評價的一個計算機系統往往對某一種工作負荷表現出較高性能,而對另一種工作負荷則可能呈現較低性能。為了對計算機系統的性能進行客觀的評價,就需要選取具有真實代表性的工作負荷。通常採用不同層次的基準測試程序來評價系統性能。
1、採用實際應用程序。如C語言或C++ 開發的各種編譯程序;Photoshop圖形處理軟體、Premiere以及 CAD 工具軟體。
2、採用核心程序。這是從實際程序中抽取少量關鍵循環程序段,並以此來評估性能,但這些核心程序,只具有評價性能的價值。
3、玩具基準測試程序。玩具基準測試程序通常只有10~100行而且運行結果是可以預知的。因為小而且容易鍵入並且適用於任何機器而受到青睞。
4、合成測試程序。它類似於核心程序方法,但這種合成測試是 人 為 編 制 的 , 流 行 的 合 成 測 試 程 序 有WinBench 99、3DMMARK2001、WhatCPUIs等等。尤其是WinBench 99,它提供的測試結果都非常令人信服,都是非常權威的。因此,大部分報刊在對新硬體進行介紹時,提供的數據都是來自 WinBench 99 的測試結果。
有關專家對上述方法分析,總結出以下不足:
1、上述方法都試圖使用一個測試數據來表徵計算機的處理能力。
2、以上方法只進行性能測試,而沒有性能分析工作。
通過上述分析並提出一種比較完善和全面的性能評價方法,包括兩部分:
1、計算機性能測試。
2、對測試數據的分析。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性能
㈢ 衡量一台計算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1)字長。字長是指計算機的運算部件能同時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
(2)內存容量。是指內存儲器中能存儲信息的總位元組數。一般來說,內存容量越大, 計算機 的處理速度越快。
(3)主頻。即時鍾頻率,是指計算機CPU在單位時間內發出的脈沖數,它在很大程 度上決定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
(4)內核數。CPU內核數指CPU內執行指令的運算器和控制器的數量。衡量一台計算機系統的性能指標有很多,除上述列舉的指標外,還有機器的兼容性、系統的可靠性等。
(3)電腦系統性能優化的指標擴展閱讀
最早用來衡量計算機性能的速度指標是每秒鍾完成單個運算(如加法運算)指令的條數。指令速度所用的計量單位是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其含義是平均每秒鍾執行多少百萬條指令。
早期還有一種類似MIPS的性能估計方式,就是指令平均執行時間,也稱等效指令速度法或Gibson混合法。
隨著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不同指令所需的執行時間差別越來越大,人們就根據等效指令速度法,通過統計各類指令在程序中所佔比例進行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