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系統 > 電腦系統發展史

電腦系統發展史

發布時間:2022-02-07 22:41:18

① 操作系統的發展史

Windows發展歷史

Windows起源可以追溯到Xerox公司進行的工作。1970年,美國Xerox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機構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從事區域網、激光列印機、圖形用戶介面和面向對象技術的研究,並於1981年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的GUI(圖形用戶介面)系統:Star 8010工作站。但如後來許多公司一樣,由於種種原因,技術上的先進性並沒有給它帶來它所期望的商業上的成功。
當時,Apple Computer公司的創始人之一Steve Jobs,在參觀Xerox公司的PARC研究中心後,認識到了圖形用戶介面的重要性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開始著手進行自己的GUI系統研究開發工作,並於1983年研製成功第一個GUI系統:Apple Lisa。隨後不久,Apple又推出第二個GUI系統Apple Macintosh,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商用GUI系統。當時,Apple公司在開發Macintosh時,出於市場戰略上的考慮,只開發了Apple公司自己的微機上的GUI系統,而此時,基於Intel x86微處理器晶元的IBM兼容微機已漸露崢嶸。這樣,就給Microsoft公司開發Windows提供了發展空間和市場。
Microsoft公司早就意識到建立行業標準的重要性,在1983年春季就宣布開始研究開發Windows,希望它能夠成為基於Intel x86微處理晶元計算機上的標准GUI操作系統。它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別推出Windows 1.03版和Windows2.0版。但是,由於當時硬體和DOS操作系統的限制,這兩個版本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此後,Microsoft公司對Windows的內存管理、圖形界面做了重大改進,使圖形界面更加美觀並支持虛擬內存。Microsoft於1990年5月份推出Windows3.0並一炮打紅。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操作系統一經面世便在商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功:不到6周,Microsoft公司銷出50萬份Windows3.0拷貝,打破了任何軟體產品的6周銷售記錄,從而一舉奠定了Microsoft在操作系統上的壟斷地位。
一年之後推出的Windows3.1對Windows 3.0作了一些改進,引入TrueType字體技術,這是一種可縮放的字體技術,它改進了性能;還引入了一種新設計的文件管理程序,改進了系統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增加對象鏈接合嵌入技術(OLE)和多媒體技術的支持。Windows3.0和Windows3.1都必須運行於MS DOS操作系統之上。
隨後,Microsoft借Windows東風,於1995年推出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95(又名Chicago),它可以獨立運行而無需DOS支持。Windows95是操作系統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對Windows3.1版作了許多重大改進,包括:更加優秀的、面向對象的圖形用戶界面,從而減輕了用戶的學習負擔;全32位的高性能的搶先式多任務和多線程;內置的對Internet的支持;更加高級的多媒體支持(聲音、圖形、影像等),可以直接寫屏並很好的支持游戲;即插即用,簡化用戶配置硬體操作,並避免了硬體上的沖突;32位線性定址的內存管理和良好的向下兼容性等等。以後我們提到的Windows一般均指Windows95。Windows操作系統特點,以後windows又相繼推出了98,Me,2000版本,不過windows2000又分為專業和伺服器兩個版本。
Windows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於它具有以下優點:
直觀、高效的面向對象的圖形用戶界面,易學易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Windows用戶界面和開發環境都是面向對象的。用戶採用「選擇對象-操作對象」這種方式進行工作。比如要打開一個文檔,我們首先用滑鼠或鍵盤選擇該文檔,然後從右鍵菜單中選擇「打開」操作,打開該文檔。這種操作方式模擬了現實世界的行為,易於理解、學習和使用。
用戶界面統一、友好、漂亮:
Windows應用程序大多符合IBM公司提出的CUA (Common User Acess)標准,所有的程序擁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基本外觀,包括窗口、菜單、工具條等。用戶只要掌握其中一個,就不難學會其他軟體,從而降低了用戶培訓學習的費用。
豐富的設備無關的圖形操作:
Windows的圖形設備介面(GDI)提供了豐富的圖形操作函數,可以繪制出諸如線、圓、框等的幾何圖形,並支持各種輸出設備。設備無關意味著在針式列印機上和高解析度的顯示器上都能顯示出相同效果的圖形。
多任務:
Windows是一個多任務的操作環境,它允許用戶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序,或在一個程序中同時做幾件事情。每個程序在屏幕上占據一塊矩形區域,這個區域稱為窗口,窗口是可以重疊的。用戶可以移動這些窗口,或在不同的應用程序之間進行切換,並可以在程序之間進行手工和自動的數據交換和通信。
雖然同一時刻計算機可以運行多個應用程序,但僅有一個是處於活動狀態的,其標題欄呈現高亮顏色。一個活動的程序是指當前能夠接收用戶鍵盤輸入的程序.
Windows發展中的又一個里程牌--Windows Xp
Windows XP是Microsoft 繼Windows 2000和Windows Millennium之後推出的新一代Windows 操作系統。Windows XP將Windows 2000的眾多優點(例如基於標準的安全性、易管理性和可靠性)與Windows 98和Windows Me的最佳特性(即插即用、易於使用的用戶界面以及獨具創新的支持服務)完美集成在一起,從而打造出了迄今為止最為優秀的一款Windows操作系統產品。
本文從技術角度入手,對Windows XP的新增功能特性進行了廣泛概述。文章展示了新的技術和功能是如何使用戶完成日常工作、共享信息、管理桌面、實現高效移動辦公、獲得幫助和支持以及執行其它計算任務的工作變得更加輕松的。
Windows XP在現有Windows 2000代碼基礎之上進行了很多改進,並且針對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的不同需要提供了相應的版本:Windows XP Home Edition和Windows XP Professional。除非特別註明,本文所介紹的技術和功能均為這兩個操作系統共有的功能
參考資料:http://www.wylighting.com/job/pc/Windowsls.htm

② 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

第一部計算機並沒有操作系統。這是由於早期個人電腦的建立方式(如同建造機械計算機)與效能不足以執行如此程序。
但在1947年發明了晶體管,以及莫里斯·威爾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發明的微程序方法,使得電腦不再是機械設備,而是電子產品。系統管理工具以及簡化硬體操作流程的程序很快就出現了,且成為操作系統的基礎。
到了1960年代早期,商用電腦製造商製造了批次處理系統,此系統可將工作的建置、調度以及執行序列化。此時,廠商為每一台不同型號的電腦創造不同的操作系統,因此為某電腦而寫的程序無法移植到其他電腦上執行,即使是同型號的電腦也不行。
到了1964年,IBM推出了一系列用途與價位都不同的大型電腦IBM System/360,大型主機的經典之作。而它們都共享代號為OS/360的操作系統(而非每種產品都用量身訂做的操作系統)。讓單一操作系統適用於整個系列的產品是System/360成功的關鍵,且實際上IBM大型系統便是此系統的後裔;為System/360所寫的應用程序依然可以在現代的IBM機器上執行!
OS/360也包含另一個優點:永久貯存設備—硬碟驅動器的面世(IBM稱為DASD(Direct access storage device))。另一個關鍵是分時概念的建立:將大型電腦珍貴的時間資源適當分配到所有使用者身上。分時也讓使用者有獨占整部機器的感覺;而Multics的分時系統是此時眾多新操作系統中實踐此觀念最成功的。
1963年,奇異公司與貝爾實驗室合作以PL/I語言建立的Multics,是激發1970年代眾多操作系統建立的靈感來源,尤其是由AT&T貝爾實驗室的丹尼斯·里奇與肯·湯普遜所建立的Unix系統,為了實踐平台移植能力,此操作系統在1969年由C語言重寫;另一個廣為市場採用的小型電腦操作系統是VMS。 第一代微型計算機並不像大型電腦或小型電腦,沒有裝設操作系統的需求或能力;它們只需要最基本的操作系統,通常這種操作系統都是從ROM讀取的,此種程序被稱為監視程序(Monitor)。
1980年代,家用電腦開始普及。通常此時的電腦擁有8-bit處理器加上64KB內存、屏幕、鍵盤以及低音質喇叭。而80年代早期最著名的套裝電腦為使用微處理器6510(6502晶元特別版)的Commodore C64。此電腦沒有操作系統,而是以8KB只讀內存BIOS初始化彩色屏幕、鍵盤以及軟碟機和列印機。它可用8KB只讀內存BASIC語言來直接操作BIOS,並依此撰寫程序,大部分是游戲。此BASIC語言的解釋器勉強可算是此電腦的操作系統。
早期最著名的磁碟啟動型操作系統是CP/M,它支持許多早期的微電腦,且其功能被MS-DOS大量抄襲。
最早期的IBM PC其架構類似C64。當然它們也使用了BIOS以初始化與抽象化硬體的操作,甚至也附了一個BASIC解釋器!但是它的BASIC優於其他公司產品的原因在於他有可攜性,並且兼容於任何符合IBM PC架構的機器上。這樣的PC可利用Intel-8088處理器(16-bit寄存器)定址,並最多可有1MB的內存,然而最初只有640KB。軟式磁碟機取代了過去的磁帶機,成為新一代的儲存設備,並可在他512KB的空間上讀寫。為了支持更進一步的文件讀寫概念,磁碟操作系統(Disk Operating System,DOS)因而誕生。此操作系統可以合並任意數量的磁區,因此可以在一張磁碟片上放置任意數量與大小的文件。文件之間以檔名區別。IBM並沒有很在意其上的DOS,因此以向外部公司購買的方式取得操作系統。
1980年微軟公司取得了與IBM的合約,並且收購了一家公司出產的操作系統,在將之修改後以MS-DOS的名義出品,此操作系統可以直接讓程序操作BIOS與文件系統。到了Intel-80286處理器的時代,才開始實作基本的儲存設備保護措施。MS-DOS的架構並不能完全滿足所有需求,因為它同時只能執行最多一個程序(如果想要同時執行程式,只能使用TSR的方式來跳過OS而由程序自行處理多任務的部份),且沒有任何內存保護措施。對驅動程序的支持也不夠完整,因此導致諸如音效設備必須由程序自行設置的狀況,造成不兼容的情況所在多有。許多應用程序因此跳過MS-DOS的服務程序,而直接存取硬體設備以取得較好的效能。雖然如此,但MS-DOS還是變成了IBM PC上面最常用的操作系統(IBM自己也有推出DOS,稱為IBM-DOS或PC-DOS)。MS-DOS的成功使得微軟成為地球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而1980年代另一個崛起的操作系統異數是Mac OS,此操作系統緊緊與麥金塔電腦捆綁在一起。此時一位施樂帕羅奧托研究中心員工Dominik Hagen訪問了蘋果電腦的史蒂夫·喬布斯,並且向他展示了此時施樂發展的圖形化使用者界面。蘋果電腦驚為天人,並打算向施樂購買此技術,但因帕羅奧托研究中心並非商業單位而是研究單位,因此施樂回絕了這項買賣。在此之後蘋果一致認為個人電腦的未來必定屬於圖形使用者界面,因此也開始發展自己的圖形化操作系統。現今許多我們認為是基本要件的圖形化介面技術與規則,都是由蘋果電腦打下的基礎(例如下拉式菜單、桌面圖標、拖曳式操作與雙點擊等)。但正確來說,圖形化使用者界面的確是施樂創始的。 Apple 電腦,蘋果電腦的第一代產品。延續80年代的競爭,1990年代出現了許多影響未來個人電腦市場深厚的操作系統。由於圖形化使用者界面日趨繁復,操作系統的能力也越來越復雜與巨大,因此強韌且具有彈性的操作系統就成了迫切的需求。此年代是許多套裝類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互相競爭的時代。
上一年代於市場崛起的蘋果電腦,由於舊系統的設計不良,使得其後繼發展不力,蘋果電腦決定重新設計操作系統。經過許多失敗的項目後,蘋果於1997年釋出新操作系統——MacOS的測試版,而後推出的正式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原先失意離開蘋果的Steve Jobs風光再現。
除了商業主流的操作系統外,從1980年代起在開放原碼的世界中,BSD系統也發展了非常久的一段時間,但在1990年代由於與AT&T的法律爭端,使得遠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另一股開源操作系統——Linux興起。Linux內核是一個標准POSIX內核,其血緣可算是Unix家族的一支。Linux與BSD家族都搭配GNU計劃所發展的應用程序,但是由於使用的許可證以及歷史因素的作弄下,Linux取得了相當可觀的開源操作系統市佔率,而BSD則小得多。
相較於MS-DOS的架構,Linux除了擁有傲人的可移植性(相較於Linux,MS-DOS只能運行在Intel CPU上),它也是一個分時多進程內核,以及良好的內存空間管理(普通的進程不能存取內核區域的內存)。想要存取任何非自己的內存空間的進程只能通過系統調用來達成。一般進程是處於使用者模式(User mode)底下,而執行系統調用時會被切換成內核模式(Kernel mode),所有的特殊指令只能在內核模式執行,此措施讓內核可以完美管理系統內部與外部設備,並且拒絕無許可權的進程提出的請求。因此理論上任何應用程序執行時的錯誤,都不可能讓系統崩潰(Crash)。
另一方面,微軟對於更強力的操作系統呼聲的回應便是Windows NT於1993年的面世。
1983年開始微軟就想要為MS-DOS建構一個圖形化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稱為Windows(有人說這是比爾·蓋茨被蘋果的Lisa電腦上市所刺激)。
一開始Windows並不是一個操作系統,只是一個應用程序,其背景還是純MS-DOS系統,這是因為當時的BIOS設計以及MS-DOS的架構不甚良好之故。
在1990年代初,微軟與IBM的合作破裂,微軟從OS/2(早期為命令行模式,後來成為一個很成功但是曲高和寡的圖形化操作系統)項目中抽身,並且在1993年7月27日推出Windows NT 3.1,一個以OS/2為基礎的圖形化操作系統。
並在1995年8月15日推出Windows 95。
直到這時,Windows系統依然是建立在MS-DOS的基礎上,因此消費者莫不期待微軟在2000年所推出的Windows 2000上,因為它才算是第一個脫離MS-DOS基礎的圖形化操作系統。
Windows NT系統的架構為:在硬體階層之上,有一個由微內核直接接觸的硬體抽象層(HAL),而不同的驅動程序以模塊的形式掛載在內核上執行。因此微內核可以使用諸如輸入輸出、文件系統、網路、信息安全機制與虛擬內存等功能。而系統服務層提供所有統一規格的函數調用庫,可以統一所有副系統的實作方法。例如盡管POSIX與OS/2對於同一件服務的名稱與調用方法差異甚大,它們一樣可以無礙地實作於系統服務層上。在系統服務層之上的副系統,全都是使用者模式,因此可以避免使用者程序執行非法行動。
DOS副系統將每個DOS程序當成一進程執行,並以個別獨立的MS-DOS虛擬機器承載其運行環境。另外一個是Windows 3.1 NT 模擬系統,實際上是在Win32副系統下執行Win16程序。因此達到了安全掌控為MS-DOS與早期Windows系統所撰寫之舊版程序的能力。然而此架構只在Intel 80386處理器及後繼機型上實作。且某些會直接讀取硬體的程序,例如大部分的Win16游戲,就無法套用這套系統,因此很多早期游戲便無法在Windows NT上執行。
Windows NT有3.1.3.5.3.51與4.0版。
Windows 2000是Windows NT的改進系列(事實上是Windows NT 5.0)、Windows XP(Windows NT 5.1)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NT 5.2)、Windows Vista(Windows NT 6.0)、Windows 7(Windows NT 6.1)也都是立基於Windows NT的架構上。
而本年代漸漸增長並越趨復雜的嵌入式設備市場也促使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成長。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操作系統。大型主機有許多開始支持Java及Linux以便共享其他平台的資源。嵌入式系統百家爭鳴,從給Sensor Networks用的Berkeley Tiny OS到可以操作Microsoft Office的Windows CE都有。 現代操作系統通常都有一個使用的繪圖設備的圖形用戶界面(GUI),並附加如滑鼠或觸控面版等有別於鍵盤的輸入設備。舊的OS或性能導向的伺服器通常不會有如此親切的界面,而是以命令行界面(CLI)加上鍵盤為輸入設備。以上兩種界面其實都是所謂的殼,其功能為接受並處理用戶的指令(例如按下一按鈕,或在命令提示列上鍵入指令)。
選擇要安裝的操作系統通常與其硬體架構有很大關系,只有Linux與BSD幾乎可在所有硬體架構上運行,而Windows NT僅移植到了DEC Alpha與MIPS Magnum。在1990年代早期,個人計算機的選擇就已被局限在Windows家族、類Unix家族以及Linux上,而以Linux及Mac OS X為最主要的另類選擇,直至今日。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操作系統。在伺服器方面Linux、UNIX和WindowsServer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超級計算機方面,Linux取代Unix成為了第一大操作系統,截止2012年6月,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中基於Linux的超級計算機占據了462個席位,比率高達92%。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Android和iOS已經成為目前最流行的兩大手機操作系統。
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的變化情況相對穩定。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一直被幾個手機製造商巨頭所控制,而安卓的壟斷地位主要得益於三星智能手機在世界范圍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安卓的市場份額高達74.8%,2011年則為57.4%。2013年第一季度,它的市場份額繼續增加,達到75%。雖然 Android 占據領先,但是蘋果 iOS 用戶在應用上花費的時間則比 Android 的長。雖然在這方面 Android 的數字一度接近蘋果,但是像 iPad 3 這樣的設備發布之後,蘋果的數字還是會進一步增長。Windows Phone 系統在 8.1 版發布後市場份額穩步提高,應用生態正在改善,眾多必需應用不斷更新,但是速度還略嫌遲緩。微軟收購了諾基亞,發展了許多OEM廠商,並不斷發布新機型試圖扭轉WP的不利局面,小有成效。

電腦系統的發展史

1.手工操作(無操作系統):1946年第一台計算機誕生--20世紀50年代中期,還未出現操作系統,計算機工作採用手工操作方式。
手工操作方式兩個特點:

(1)用戶獨佔全機。不會出現因資源已被其他用戶佔用而等待的現象,但資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2.批處理系統:載入在計算機上的一個系統軟體,在它的控制下,計算機能夠自動地、成批地處理一個或多個用戶的作業(這作業包括程序、數據和命令)。
聯機批處理系統:首先出現的是聯機批處理系統,即作業的輸入/輸出由CPU來處理。
離線批處理系統:為克服與緩解,高速主機與慢速外設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離線批處理系統,即輸入/輸出脫離主機控制。
3.多道程序系統
多道程序設計技術

所謂多道程序設計技術,就是指允許多個程序同時進入內存並運行。即同時把多個程序放入內存,並允許它們交替在CPU中運行,它們共享系統中的各種硬、軟體資源。當一道程序因I/O請求而暫停運行時,CPU便立即轉去運行另一道程序。
多道批處理系統

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處理系統中,引入多道程序設計技術後形成多道批處理系統(簡稱:批處理系統)。
4.分時系統
由於CPU速度不斷提高和採用分時技術,一台計算機可同時連接多個用戶終端,而每個用戶可在自己的終端上聯機使用計算機,像獨占機器一樣(多用戶分時系統是當今計算機操作系統中最普遍使用的一類操作系統)。
5.實時系統:實時系統在一個特定的應用中常作為一種控制設備來使用。
6.通用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的三種基本類型:多道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實時系統。
7.操作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進入20世紀80年代,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的飛躍發展,微處理機的出現和發展,掀起了計算機大發展大普及的浪潮。一方面迎來了個人計算機的時代,同時又向計算機網路、分布式處理、巨型計算機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於是,操作系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如: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分布式操作系統等。

④ 電腦的操作系統的歷史是

微軟發布:DOS系統、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windows VISTA、windows7(即將發行)
還有一種同期的Linux操作系統,沒變過名字,只是版本不同

⑤ windows系統發展史

1985年Windows 1.0正式推出,相信老一輩計算機使用者應該熟悉吧

1987年10月推出Windows 2.0,比 Windows 1.0版有了不少進步,但自身不完善,效果不好。

1990年5月Windows 3.0 版推出,期間微軟繼2.0後還有代號為286、386兩款系統,但因其自身原因,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注意。直到3.0的出現才改觀了這種局面,Windows逐漸占據了個人電腦系統,3.0也首次加入了多媒體,被輿為「多媒體的DOS」。

1992年Windows 3.1發布,該系統修改了3.0的一些不足,並提供了更完善的多媒體功能。Windows系統開始流行起來。

1993年11月Windows 3.11發布,革命性的加入了網路功能和即插即用技術。

1994年Windows 3.2發布,這也是Windows系統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我國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發布,Windows系統發生了質的變化,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強大的功能,DOS時代走下舞台。95標明了一個「開始」按鈕的介紹以及桌面個人電腦桌面上的工具條,這一直保留到現在視窗後來所有的產品中。

1996年8月24日Windows NT4.0發布,在93、94年微軟都相繼發布了3.1、3.5等版NT系統。主要面向伺服器市場。

1998年6月25日Windows98發布,基於Windows 95上,改良了硬體標準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對FAT32文件系統的支持、多顯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8 SE(第二版)發行於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進,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98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2000年9月14日Windows Me發布,集成了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系統還原功能則是它的另一個亮點。

2000年12月19日Windows 2000(又稱Win NT5.0)發布,一共四個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發布,Windows XP是基於Windows 2000代碼的產品,同時擁有一個新的用戶圖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細微的修改。集成了防火牆、媒體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時通訊軟體(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與Microsoft Pasport網路服務的緊密結合。是目前操作系統使用率最高的一個系統。

2003年4月底Windows 2003發布,是目前微軟最新的伺服器操作系統,算是2000的一個升級。

Longhorn是微軟公司下一版本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統的開發代號。它是繼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後的又一重要的操作系統。該系統帶有許多新的特性和技術.

現在該版本已被命名為Windows Vista

⑥ 我想知道電腦操作系統的詳細發展歷史

七種操作系統發展歷史及特點
CP/M系統篇
CP/M其實就是第一個微機操作系統,享有指揮主機、內存、磁鼓、磁帶、磁碟、列印機等硬設備的特權。
通過控制匯流排上的程序和數據,操作系統有條不紊地執行著人們的指令……
主設計人:Gary Kildall博士
出現年月:1974年>>>>>詳細內容

MS—DOS系統篇
DOS系統是1981年由微軟公司為IBM個人電腦開發的,即MS-DOS。它是一個單用戶單任務的操作系統。在1985年
到1995年間DOS占據操作系統的統治地位。
主設計人:Tim Paterson
出現年月:1981年>>>>>詳細內容
文件管理方便
外設支持良好
小巧靈活
應用程序眾多
Windows系統篇
Windows是一個為個人電腦和伺服器用戶設計的操作系統。它的第一個版本由微軟公司發行於1985年,
並最終獲得了世界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軟體的壟斷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獨立的操作系統。
主設計:微軟
出現年月:1985年>>>>>詳細內容
界面圖形化
多用戶、多任務
網路支持良好
出色的多媒體功能
硬體支持良好
眾多的應用程序
Unix系統篇
Unix是一種分時計算機操作系統,1969在AT&TBell實驗室誕生。從此以後其優越性不可阻擋的佔領網路。
大部分重要網路環節都是Unix構造。
主設計:AT&TBell實驗室
出現年月:1969年>>>>>詳細內容
網路和系統管理
高安全性
通信
可連接性
Internet
數據安全性
可管理性
系統管理器
Ignite/UX
進程資源管理器
Linux系統篇
簡單的說,Linux是Unix克隆的操作系統,在源代碼上兼容絕大部分Unix標准,是一個支持多用戶、多進程、
多線程、實時性較好的且穩定的操作系統。
主設計人:Linus Torvalds
出現年月:1991年>>>>>詳細內容
完全免費
完全兼容POSIX 1.0標准
多用戶、多任務
良好的界面
豐富的網路功能
可靠的安全、穩定性能
多進程、多線程、實時性較好
支持多種平台
FreeBSD系統篇
FreeBSD是由許多人參與開發和維護的一種先進的BSD UNIX操作系統。突出的特點FreeBSD提供先進的聯網、
負載能力,卓越的安全和兼容性。
主設計:加州伯克利學校
出現年月:1993年>>>>>詳細內容
多任務功能
多用戶系統
強大的網路功能
Unix兼容性強
高效的虛擬存儲器管理
方便的開發功能
Mac OS系統篇
Mac OS是一套運行於蘋果Macintosh系列電腦上的操作系統。Mac OS是首個在商用領域成功的圖形用戶界面。
現行的最新的系統版本是Mac OS X 10.3.x版。
主設計人:比爾·阿特金森、傑夫·拉斯金和安迪·赫茨菲爾德
出現年月:1984年>>>>>詳細內容
多平台兼容模式
為安全和服務做准備
佔用更少的內存
多種開發工具

閱讀全文

與電腦系統發展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音量小怎麼辦 瀏覽:536
電腦有毒軟體一直彈窗 瀏覽:292
電腦壁紙設置後尺寸不對怎麼辦 瀏覽:951
外置音效卡需要什麼配置的電腦 瀏覽:568
雙面機電腦如何連接列印機 瀏覽:174
電腦顯示器的對比度是什麼意思 瀏覽:190
為什麼電腦系統也用流量 瀏覽:958
蘋果很多軟體都不會顯示最新版本 瀏覽:351
電腦按軟體提示分區 瀏覽:114
電腦放段時間後不開機 瀏覽:870
蘋果平板電腦怎麼錄屏 瀏覽:70
可以免費觀看陳情令的網站 瀏覽:881
圍棋電腦版在哪裡下載 瀏覽:218
電腦十大p圖軟體排行 瀏覽:465
如何從電腦里找到網路 瀏覽:212
電腦怎麼拆內存條 瀏覽:84
在哪裡調電腦的解析度 瀏覽:67
電腦系統會影響網速嗎 瀏覽:777
ipad電腦多少錢一台 瀏覽:766
公司電腦檢測不到U盤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