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之父是誰
人物簡介
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美籍匈牙利人,物理學家、數學家、發明家,「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即電腦(即EDVAC,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意義的通用計算機)的發明者。1903年12月28日生於匈牙 約翰·馮·諾依曼
利的布達佩斯,父親是一個銀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對孩子的教育.馮·諾依曼從小聰穎過人,興趣廣泛,讀書過目不忘.據說他6歲時就能用古希臘語同父親閑談,一生掌握了七種語言.最擅德語,可在他用德語思考種種設想時,又能以閱讀的速度譯成英語.他對讀過的書籍和論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將內容復述出來,而且若干年之後,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1921年一1923年在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學習.很快又在192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此時馮·諾依曼年僅22歲.1927年一1929年馮·諾依曼相繼在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擔任數學講師。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枯顫教授的職位,西渡美國.1931年他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第一批終身教授,那時,他還不到30歲。1933年轉到該校的高級研究所,成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並在那裡工作了一生. 馮·諾依曼是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伊斯坦堡大學、馬里蘭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慕尼黑高等技術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秘魯國立自然科學院和義大利國立林且學院等院的院士. 1954年他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1951年至1953年任美國數學會主席. 1954年夏,馮·諾依曼被發現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華盛頓去世,終年54歲.
編輯本段傑出貢獻
主要貢獻
馮·諾伊曼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他的工作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1940年以前,主要是純粹數學的研究:在數理邏輯方面提出簡單而明確的序數理論,並對集合論進行新的公理化,其中明確區別集合與類;其後,他研究希爾伯特空間上線性自伴運算元譜理論,從而為量子力學打下數學基礎;1930年起,他證明平均遍歷定理開拓了遍歷理論的新領域;1933年,他運用緊致群解決了希爾伯特第五問題;此外,他還在測度論、格論和連續幾何學方面也有開創性的貢獻;從1936~1943年,他和默里合作,創造了運算元環理論,即現在所謂的馮·諾伊曼代數。 1940年以後,馮·諾伊曼轉向應用數學。如果說他的純粹數學成就屬於數學界,那麼他在力學、經濟學、數值分析和電子計算機方面的工作則屬於全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馮·諾伊曼因戰事的需要研究可壓縮氣體運動,建立沖擊弊飢波理論和湍流理論,發展了流體力學;從1942年起,他同莫根施特恩合作,寫作《博弈論和經濟行為》一書,這是博弈論(又稱對策論)中的經典著作,使他成為數理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 馮·諾伊曼對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的設計提出過建議,1945年3月他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起草EDVAC(電子離散變數自動計算機)設計報告初稿,這對後來計算機的設計有決定性的影響,特別是確定計算機的結構,採用存儲程序以及二進制編碼等,至今仍為電子計算機設計者所遵循。 1946年,馮·諾依曼開始研究程序編制問題,他是現代數值分析——計算數學的締造者之一,他首先研究線性代數和算術的數值計算,後來著重研究非線性微分方程的離散化以及穩定問題,並給出誤差的估計。他協助發展了一些演算法,特別是蒙特卡羅方法。 40年代末,他開始研究自動機理論,研究一般邏輯理論以及自復制系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深入比較天然自動機與人工自動沒卜敗機。他逝世後其未完成的手稿在1958年以《計算機與人腦》為名出版。 馮·諾伊曼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馮·諾伊曼全集》(6卷,1961)中。 無論在純粹數學還是在應用數學研究方面,馮·諾依曼都顯示了卓越的才能,取得了眾多影響深遠的重大成果。不斷變換研究主題,常常在幾種學科交叉滲透中獲得成就是他的特色。 最簡單的來說,他的精髓貢獻是2點:2進制思想與程序內存思想。 回顧20世紀科學技術的輝煌發展時,不能不提及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而在經濟學方面,他也有突破性成就,被譽為「博弈論之父」。在物理領域,馮·諾依曼在30年代撰寫的《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已經被證明對原子物理學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在化學方面也有相當的造詣,曾獲蘇黎世高等技術學院化學系大學學位。與同為猶太人的哈耶克一樣,他無愧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全才之一。 約翰·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在數學的諸多領域都進行了開創性工作,並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他主要從事運算元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關於集合論中超限序數的論文,顯示了馮·諾依曼處理集合論問題所特有的方式和風格.他把集會論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體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論的基礎.他從公理出發,用代數方法導出了集合論中許多重要概念、基本運算、重要定理等.特別在1925年的一篇論文中,馮·諾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種公理化系統中都存在著無法判定的命題. 1933年,馮·諾依曼解決了希爾伯特第5問題,即證明了局部歐幾里得緊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緊群理論與波爾的殆周期函數理論統一起來.他還對一般拓撲群的結構有深刻的認識,弄清了它的代數結構和拓撲結構與實數是一致的. 他對運算元代數進行了開創性工作,並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從而建立了運算元代數這門新的數學分支.這個分支在當代的有關數學文獻中均稱為馮·諾依曼代數.這是有限維空間中矩陣代數的自然推廣. 馮·諾依曼還創立了博弈論這一現代數學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發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論文《博弈論與經濟行為》.論文中包含博弈論的純粹數學形式的闡述以及對於實際博弈應用的詳細說明.文中還包含了諸如統計理論等教學思想.馮·諾依曼在格論、連續幾何、理論物理、動力學、連續介質力學、氣象計算、原子能和經濟學等領域都作過重要的工作. 馮·諾依曼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對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技術、數值分析和經濟學中的博弈論的開拓性工作. 現在一般認為ENIAC機是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它是由美國科學家研製的,於1946年2月14日在費城開始運行.其實由湯米、費勞爾斯等英國科學家研製的"科洛薩斯"計算機比ENIAC機問世早兩年多,於1944年1月10日在布萊奇利園區開始運行.ENIAC機證明電子真空技術可以大大地提高計算技術,不過,ENIAC機本身存在兩大缺點:(1)沒有存儲器;(2)它用布線接板進行控制,甚至要搭接幾天,計算速度也就被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機研製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顯然是感到了這一點,他們也想盡快著手研製另一台計算機,以便改進。 1944年,諾伊曼參加原子彈的研製工作,該工作涉及到極為困難的計算。在對原子核反應過程的研究中,要對一個反應的傳播做出「是」或「否」的回答。解決這一問題通常需要通過幾十億次的數學運算和邏輯指令,盡管最終的數據並不要求十分精確,但所有的中間運算過程均不可缺少,且要盡可能保持准確。他所在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為此聘用了一百多名女計算員,利用台式計算機從早到晚計算,還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無窮無盡的數字和邏輯指令如同沙漠一樣把人的智慧和精力吸盡。 被計算機所困擾的諾伊曼在一次極為偶然的機會中知道了ENIAC計算機的研製計劃,從此他投身到計算機研製這一宏偉的事業中,建立了一生中最大的豐功偉績。 1944年夏的一天,正在火車站候車的諾伊曼巧遇戈爾斯坦,並同他進行了短暫的交談。當時,戈爾斯坦是美國彈道實驗室的軍方負責人,他正參與ENIAC計算機的研製工作。在交談中,戈爾斯坦告訴了諾伊曼有關ENIAC的研製情況。具有遠見卓識的諾伊曼為這一研製計劃所吸引,他意識到了這項工作的深遠意義。 馮·諾依曼由ENIAC機研製組的戈爾德斯廷中尉介紹參加ENIAC機研製小組後,便帶領這批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科技人員,向著更高的目標進軍.1945年,他們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發表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縮寫).在這過程中,馮·諾依曼顯示出他雄厚的數理基礎知識,充分發揮了他的顧問作用及探索問題和綜合分析的能力。諾伊曼以「關於EDVAC的報告草案」為題,起草了長達101頁的總結報告。報告廣泛而具體地介紹了製造電子計算機和程序設計的新思想。這份報告是計算機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文獻,它向世界宣告:電子計算機的時代開始了。 EDVAC方案明確奠定了新機器由五個部分組成,包括:運算器、邏輯控制裝置、存儲器、輸入和輸出設備,並描述了這五部分的職能和相互關系.報告中,諾伊曼對EDVAC中的兩大設計思想作了進一步的論證,為計算機的設計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設計思想之一是二進制,他根據電子元件雙穩工作的特點,建議在電子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報告提到了二進制的優點,並預言,二進制的採用將大簡化機器的邏輯線路。 現在使用的計算機,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的。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實踐證明了諾伊曼預言的正確性。如今,邏輯代數的應用已成為設計電子計算機的重要手段,在EDVAC中採用的主要邏輯線路也一直沿用著,只是對實現邏輯線路的工程方法和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作了改進。
程序內存
程序內存是諾伊曼的另一傑作。通過對ENIAC的考察,諾伊曼敏銳地抓住了它的最大弱點--沒有真正的存儲器。ENIAC只在20個暫存器,它的程序是外插型的,指令存儲在計算機的其他電路中。這樣,解題之前,必需先相好所需的全部指令,通過手工把相應的電路聯通。這種准備工作要花幾小時甚至幾天時間,而計算本身只需幾分鍾。計算的高速與程序的手工存在著很大的矛盾。 針對這個問題,諾伊曼提出了程序內存的思想:把運算程序存在機器的存儲器中,程序設計員只需要在存儲器中尋找運算指令,機器就會自行計算,這樣,就不必每個問題都重新編程,從而大大加快了運算進程。這一思想標志著自動運算的實現,標志著電子計算機的成熟,已成為電子計算機設計的基本原則。 1946年7,8月間,馮·諾依曼和戈爾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礎上,為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所研製IAS計算機時,又提出了一個更加完善的設計報告《電子計算機邏輯設計初探》.以上兩份既有理論又有具體設計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計算機熱",它們的綜合設計思想,便是著名的"馮·諾依曼機",其中心就是有存儲程序原則--指令和數據一起存儲.這個概念被譽為'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標志著電子計算機時代的真正開始,指導著以後的計算機設計.自然一切事物總是在發展著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今天人們又認識到"馮·諾依曼機"的不足,它妨礙著計算機速度的進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馮·諾依曼機"的設想. 馮·諾依曼還積極參與了推廣應用計算機的工作,對如何編製程序及搞數值計算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馮·諾依曼於1937年獲美國數學會的波策獎;1947年獲美國總統的功勛獎章、美國海軍優秀公民服務獎;1956年獲美國總統的自由獎章和愛因斯坦紀念獎以及費米獎。
相關書籍
馮·諾依曼逝世後,未完成的手稿於1958年以《計算機與人腦》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馮·諾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另外,馮·諾依曼40年代出版的著作《博弈論和經濟行為》,使他在經濟學和決策科學領域豎起了一塊豐碑。他被經濟學家公認為博弈論之父。當時年輕的約翰·納什在普林斯頓求學期間開始研究發展這一領域,並在1994年憑借對博弈論的突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編輯本段生平經歷
前半生 諾伊曼,著名美籍匈牙利數學家。1903年12月3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 馮·諾依曼的父親麥克斯年輕有為、風度翩翩,憑著勤奮、機智和善於經營,年輕時就已躋身於布達佩斯的銀行家行列。馮·諾依曼的母親是一位善良的婦女,賢慧溫順,受過良好教育。 馮·諾伊曼從小就顯示出數學天才,關於他的童年有不少傳說。大多數的傳說都講到馮·諾伊曼自童年起在吸收知識和解題方面就具有驚人的速度。六歲時他能心算做八位數乘除法,八歲時掌握微積分,十二歲就讀懂領會了波萊爾的大作《函數論》要義。 微積分的實質是對無窮小量進行數學分析。人類探索有限、無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由來已久,l7世紀由牛頓萊布尼茨發現的微積分,是人類探索無限方面取得的一項激動人心的偉大成果。三百年來,它一直是高等學府的教學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微積分在不斷地改變它的形式,概念變得精確了,基礎理論扎實了,甚至有不少簡明恰當的陳述。但不管怎麼說,八歲的兒童要弄懂微積分,仍然是罕見的。上述種種傳聞雖然不盡可信,但馮·諾伊曼的才智過人,則是與他相識的人們的一致看法。 1914年夏天,約翰進入了大學預科班學習,是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借故向塞爾維亞宣戰,揭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由於戰爭動亂連年不斷,馮·諾依曼全家離開過匈牙利,以後再重返布達佩斯。當然他的學業也會受到影響。但是在畢業考試時,馮·諾依曼的成績仍名列前茅。 1921年,馮·諾依曼通過「成熟」考試時,已被大家當作數學家了。他的第一篇論文是和菲克特合寫的,那時他還不到18歲。麥克斯由於考慮到經濟上原因,請人勸阻年方17的馮·諾依曼不要專攻數學,後來父子倆達成協議,馮·諾依曼便去攻讀化學。 其後的四年間,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大學注冊為數學方面的學生,但並不聽課,只是每年按時參加考試。與此同時,馮·諾依曼入柏林大學(1921年),1923年又進入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學習化學。1926年他在蘇黎世的獲得化學方面的大學畢業學位,通過在每學期期末回到布達佩斯大學通過課程考試,他也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 馮·諾依曼的這種不參加聽課只參加考試的求學方式,當時是非常特殊的,就整個歐洲來說也是完全不合規則的。但是這不合規則的學習方法,卻又非常適合馮·諾依曼。馮·諾依曼在柏林大學學習期間,曾得到化學家哈貝爾的悉心栽培。哈貝爾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由於合成氨而獲諾貝爾獎。 逗留在蘇黎世期間,馮·諾依曼常常利用空餘時間研讀數學、寫文章和數學家通信。在此期間馮·諾依曼受到了希爾伯特和他的學生施密特和外爾的思想影響,開始研究數理邏輯。當時外爾和波伊亞兩位也在蘇黎世,他和他們有過交往。一次外爾短期離開蘇黎世,馮·諾依曼還代他上過課。聰明的智慧加上得天獨厚的栽培,馮·諾依曼在茁壯地成長,當他結束學生時代的時候,他已經漫步在數學、物理、化學三個領域的某些前沿。 1926年春,馮·諾依曼到哥廷根大學任希爾伯特的助手。1927~1929年,馮·諾依曼在柏林大學任兼職講師,期間他發表了集合論、代數和量子理論方面的文章。l927年馮·諾依曼到波蘭里沃夫出席數學家會議,那時他在數學基礎和集合論方面的工作已經很有名氣。 l929年,馮·諾依曼轉任漢堡大學兼職講師。1930年他首次赴美,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客座講師。善於匯集人才的美國不久就聘馮·諾依曼為客座教授。 馮·諾依曼曾經算過,德國大學里現有的和可以期待的空缺很少,照他典型的推理得出,在三年內可以得到的教授任命數是三,而參加競爭的講師則有40名之多。在普林斯頓,馮·諾依曼每到夏季就回歐洲,一直到l933年擔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為止。當時高級研究院聘有六名教授,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而年僅30歲的馮·諾依曼是他們當中最年輕的一位。 在高等研究院初創時間,歐洲來訪者會發現,那裡充滿著一種極好的不拘禮節的、濃厚的研究風氣。教授們的辦公室設置在大學的「優美大廈」里,生活安定,思想活躍,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可以這樣說,那裡集中了有史以來最多的有數學和物理頭腦的人才。 l930年馮·諾依曼和瑪麗達·柯維斯結婚。1935年他們的女兒瑪麗娜出生在普林斯頓。馮·諾依曼家裡常常舉辦時間持續很長的社交聚會,這是遠近皆知的。l937年馮·諾依曼與妻子離婚,1938年又與克拉拉·丹結婚,並一起回普林斯頓。丹隨馮·諾依曼學數學,後來成為優秀的程序編制家。與克拉拉婚後,馮·諾依曼的家仍是科學家聚會的場所,還是那樣殷勤好客,在那裡人人都會感到一種聰慧的氣氛。 二次大戰歐洲戰事爆發後,馮·諾依曼的活動越出了普林斯頓,參與了同反法西斯戰爭有關的多項科學研究計劃。l943年起他成了製造原子彈的顧問,戰後仍在政府諸多部門和委員會中任職。1954年又成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成員。 馮·諾依曼的多年老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斯特勞斯曾對他作過這樣的評價:從他被任命到1955年深秋,馮·諾依曼幹得很漂亮。他有一種使人望塵莫及的能力,最困難的問題到他手裡。都會被分解成一件件看起來十分簡單的事情,……用這種辦法,他大大地促進了原子能委員會的工作。 晚年 馮·諾依曼的健康狀況一直很好,可是由於工作繁忙,到1954年他開始感到十分疲勞。1955年的夏天,X射線檢查出他患有癌症,但他還是不停的工作,病勢擴展。後來他被安置在輪椅上,繼續思考、演說及參加會議。長期而無情的疾病折磨著他,慢慢地終止了他所有的活動。1956年4月,他進入華盛頓的沃爾特·里德醫院,1957年2月8日在醫院逝世,享年53歲。
集合論、數學基礎
馮·諾依曼的第一篇論文是和菲克特合寫的,是關於車比雪夫多項式求根法的菲葉定理推廣,註明的日期是1922年,那時馮·諾依曼還不滿18歲。另一篇文章討論一致稠密數列,用匈牙利文寫就,題目的選取和證明手法的簡潔顯露出馮·諾依曼在代數技巧和集合論直觀結合的特徵。 1923年當馮·諾依曼還是蘇黎世的大學生時,發表了超限序數的論文。文章第一句話就直率地聲稱「本文的目的是將康托的序數概念具體化、精確。他的關於序數的定義,現在已被普遍採用。 強烈企求探討公理化是馮·諾依曼的願望,大約從l925年到l929年,他的大多數文章都嘗試著貫徹這種公理化精神,以至在理論物理研究中也如此。當時,他對集合論的表述處理,尤感不夠形式化,在他1925年關於集合論公理系統的博士論文中,開始就說「本文的目的,是要給集合論以邏輯上無可非議的公理化論述」。 有趣的是,馮·諾依曼在論文中預感到任何一種形式的公理系統所具有的局限性,模糊地使人聯想到後來由哥德爾證明的不完全性定理。對此文章,著名邏輯學家、公理集合論奠基人之一的弗蘭克爾教授曾作過如下評價:「我不能堅持說我已把(文章的)一切理解了,但可以確有把握地說這是一件傑出的工作,並且透過他可以看到一位巨人」。 1928年馮·諾依曼發表了論文《集合論的公理化》,是對上述集合論的公理化處理。該系統十分簡潔,它用第一型對象和第二型對象相應表示樸素集合論中的集合和集合的性質,用了一頁多一點的紙就寫好了系統的公理,它已足夠建立樸素集合論的所有內容,並藉此確立整個現代數學。 馮·諾依曼的系統給出了集合論的也許是第一個基礎,所用的有限條公理,具有像初等幾何那樣簡單的邏輯結構。馮·諾依曼從公理出發,巧妙地使用代數方法導出集合論中許多重要概念的能力簡直叫人驚嘆不已,所有這些也為他未來把興趣落腳在計算機和「機械化」證明方面准備了條件。 20年代後期,馮·諾依曼參與了希爾伯特的元數學計劃,發表過幾篇證明部分算術公理無矛盾性的論文。l927年的論文《關於希爾伯特證明論》最為引人注目,它的主題是討論如何把數學從矛盾中解脫出來。文章強調由希爾伯特等提出和發展的這個問題十分復雜,當時還未得到滿意的解答。它還指出阿克曼排除矛盾的證明並不能在古典分析中實現。為此,馮·諾依曼對某個子系統作了嚴格的有限性證明。這離希爾伯特企求的最終解答似乎不遠了。這是恰在此時,1930年哥德爾證明了不完全性定理。定理斷言:在包含初等算術(或集合論)的無矛盾的形式系統中,系統的無矛盾性在系統內是不可證明的。至此,馮·諾依曼只能中止這方面的研究。 馮·諾依曼還得到過有關集合論本身的專門結果。他在數學基礎和集合論方面的興趣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結束。
三項最重要的數學工作
在1930~1940年間,馮·諾依曼在純粹數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更為集中,創作更趨於成熟,聲譽也更高漲。後來在一張為國家科學院填的問答表中,馮·諾依曼選擇了量子理論的數學基礎、運算元環理論、各態遍歷定理三項作為他最重要數學工作。 1927年馮·諾依曼已經在量子力學領域內從事研究工作。他和希爾伯待以及諾戴姆聯名發表了論文《量子力學基礎》。該文的基礎是希爾伯特1926年冬所作的關於量子力學新發展的講演,諾戴姆幫助准備了講演,馮·諾依曼則從事於該主題的數學形式化方面的工作。文章的目的是將經典力學中的精確函數關系用概率關系代替之。希爾伯特的元數學、公理化的方案在這個生氣勃勃的領域里獲得了施展,並且獲得了理論物理和對應的數學體系間的同構關系。對這篇文章的歷史重要性和影響無論如何評價都不會過高。馮·諾依曼在文章中還討論了物理學中可觀察算符的運算的輪廓和埃爾米特運算元的性質,無疑,這些內容構成了《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一書的序曲。 1932世界聞名的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它是馮·諾依曼主要著作之一,初版為德文,1943年出了法文版,1949年為西班牙文版,1955年被譯成英文出版,至今仍不失為這方面的經典著作。當然他還在量子統計學、量子熱力學、引力場等方面做了不少重要工作。 客觀地說,在量子力學發展史上,馮·諾依曼至少作出過兩個重要貢獻:狄拉克對量子理論的數學處理在某種意義下是不夠嚴格的,馮·諾依曼通過對無界運算元的研究,發展了希爾伯特運算元理論,彌補了這個不足;此外,馮·諾依曼明確指出,量子理論的統計特徵並非由於從事測量的觀察者之狀態未知所致。藉助於希爾伯待空間運算元理論,他證明凡包括一般物理量締合性的量子理論之假設,都必然引起這種結果。 對於馮·諾依曼的貢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威格納曾作過如下評價:「在量子力學方面的貢獻,就是以確保他在當代物理學領域中的特殊地位。」 在馮·諾依曼的工作中,希爾伯特空間上的運算元譜論和運算元環論佔有重要的支配地位,這方面的文章大約佔了他發表的論文的三分之一。它們包括對線性運算元性質的極為詳細的分析,和對無限維空間中運算元環進行代數方面的研究。 運算元環理論始於1930年下半年,馮·諾依曼十分熟悉諾特和阿丁的非交換代數,很快就把它用於希爾伯特空間上有界線性運算元組成的代數上去,後人把它稱之為馮·諾依曼運算元代數。 1936~1940年間,馮·諾依曼發表了六篇關於非交換運算元環論文,可謂20世紀分析學方面的傑作,其影響一直延伸至今。馮·諾依曼曾在《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中說過:由希爾伯特最早提出的思想就能夠為物理學的量子論提供一個適當的基礎,而不需再為這些物理理論引進新的數學構思。他在運算元環方面的研究成果應驗了這個目標。馮·諾依曼對這個課題的興趣貫穿了他的整個生涯。 運算元環理論的一個驚人的生長點是由馮·諾依曼命名的連續幾何。普通幾何學的維數為整數1、2、3等,馮·諾依曼在著作中已看到,決定一個空間的維數結構的,實際上是它所容許的旋轉群。因而維數可以不再是整數,連續級數空間的幾何學終於提出來了。 1932年,馮·諾依曼發表了關於遍歷理論的論文,解決了遍歷定理的證明,並用運算元理論加以表述,它是在統計力學中遍歷假設的嚴格處理的整個研究領域中,獲得的第一項精確的數學結果。馮·諾依曼的這一成就,可能得再次歸功於他所嫻熟掌握的受到集合論影響的數學分析方法,和他自己在希爾伯特運算元研究中創造的那些方法。它是20世紀數學分析研究領域中取得的最有影響成就之一,也標志著一個數學物理領域開始接近精確的現代分析的一般研究。 此外馮·諾依曼在實變函數論、測度論、拓撲、連續群、格論等數學領域也取得不少成果。1900年希爾伯特在那次著名的演說中,為20世紀數學研究提出了23個問題,馮·諾依曼也曾為解決希爾伯特第五問題作了貢獻。
編輯本段一般應用數學
1940年,是馮·諾依曼科學生涯的一個轉換點。在此之前,他是一位通曉物理學的登峰造極的純粹數學家;此後則成了一位牢固掌握純粹數學的出神入化的應用數學家。他開始關注當時把數學應用於物理領域去的最主要工具——偏微分方程。研究同時他還不斷創新,把非古典數學應用到兩個新領域:對策論和電子計算機。
2. 電腦是誰發明出來的
電腦是約翰·馮·諾依曼誰發明出來的。
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美籍匈牙利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馮·諾依曼是羅蘭大學數學博士,是現代計算機、博弈論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
電腦是翻譯成中文的叫法,英文名為「computer」,也被稱為「計算機」,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第一代電子計算機誕生於20世紀,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發明者叫「約翰·馮·諾依曼」,但發明的計算機性能較低,且體積龐大、功耗較高、運算速度極慢、價格高。
電腦的特點
1、運算速度快、精度高:現代計算機每秒鍾可運行幾百萬條指令,數據處理的速度相當快,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比擬的。
2、具有存儲與記憶能力:計算機的存儲器類似於人的大腦,可以「記憶」(存儲)大量的數據和計算機程序。
3、具有邏輯判斷能力:具有可靠邏輯判斷能力是計算機能實現信息處理自動化的重要原因。能進行邏輯判斷,使計算機不僅能對數值數據進行計算,也能對非數值數據進行處理,使計算機能廣泛應用於非數值數據處理領域,如信息檢索、圖形識別以及各種多媒體應用等。
4、自動化程度高: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時,人們啟動計算機輸入編制好的程序以後,計算機可以自動執行,一般不需要人直接干預運算、處理和控制過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約翰·馮·諾依曼
3. 計算機是哪一年發明的
計算機是1946年發明的。
1、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2、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
(3)現代最快電腦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1、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網路計算機是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其高性能主要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3、計算機程序就是計算機執行指令的一個序列。它既可以只是幾條執行某個簡單任務的指令,也可能要操作巨大數據量的復雜指令隊列。
4、計算機設備一定要正確關閉電源,,否則會影響其工作壽命,也是一些故障的罪魁禍首。先關主機電源,然後再斷開其他外圍設備的電源。
4. 電腦是哪國人發明的,發明的人是誰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下面一些相關資料可以看看: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帕斯卡一直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台齒輪式計算機的發明者,他也為自己的這一成就而感到無比自豪。但在帕斯卡發明之前,德國的數學家卡什爾已設計製造出6位數的齒輪式計算機。卡什爾是著名的東方語言學家,數學家。他對天文學也有頗深的研究。他常困於大量的數據計算,被繁雜的計算攪得精疲力盡。現實中的問題促使他創造一種新的得力的計算工具,來減輕計算上的沉重負擔。1623年,他開始著手構思設計,同年造出了樣機,以後又進行了一些改進。這台計算機的原理與帕斯卡的有相同之處,使用過程中也極易發生故障。從歷史上來看,人們對卡什爾發明計算機了解很少,它的社會影響極小,直到1958年,人們才在有關歷史資料中得知他發明齒輪式計算機的情況。因此,在談到第一個齒輪式計算機發明時,不能不提及卡什爾。實際上,卡什爾才是齒輪式計算機的第一個發明者。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