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點
Word 、excel 2003 試題
一、單項選擇
1、 word2003默認的視圖方式是(A)
A、頁面視圖 B、普通視圖 C、大綱視圖 D、Web視圖
2、 word2003的菜單一般位於(D)下方。
A、工具欄 B、窗口 C、左側 D、標題欄
3、 放大字型大小時要先選中文字,再按下(C)
A、ctrl+shift B、 ctrl+shift+c C、ctrl+shift+> D、ctrl+shift+<
4、 放大頁面視圖可按下(D)鍵
A、ctrl+v B、win+shift C、win+ctrl D、ctrl+滾輪
5、 Web視圖下,所看到的頁面格式與網頁格式是(A)
A、一樣 B、不一樣 C、基本上一樣 D、完全不一樣
6、 word2003默認狀態下,字體的大小是黑色5號(D)
A、楷體 B、新魏 C、黑體 D宋體
7、 段落的對齊方式設有(C)
A、左齊 B、右齊 C、分列對齊 D、居中對齊
8、 wrod2003畫圖中,圖片一般有(C)個控制點。
A、4 B、6 C、8 D、10
9、 完成復制一個新圖形一般採用(D)來完成
A、win+ctrl B、ctrl+C C、ctrl+V D、ctrl+拖
10、 創建表格的錯誤方法是(A)
A、單擊插入表格 B、單擊表格/繪製表格
C、單擊表格/插入/表格 D、單擊常用工具欄上的插入表格鈕
11、 Excel中,在復制填充某單元格數據可(C)操作。
A、ctrl+c B、ctrl+v C、拖動該單元格右下角的拖動柄(+)號 D、選擇序列
12、 excel中,快速輸入日期的快捷鍵是(C)
A、ctrl+, B、ctrl++ C、ctrl+; D、ctrl+.
13、 excel中數據的篩選可分為自動篩選和(C)
A、人工篩選 B、分類篩選 C、高級篩選 D、無篩選
14、 隱藏工作表時可單擊(D)菜單/工作表/隱藏工作表
A、文件 B、視圖 C、插入 D、格式
15、 excel中,行、列的命名方式分別為(B)
A、阿拉伯數字,特殊符號 B、阿拉伯數字、英文字母
C、英文字母、數字 D、英文字母、其它符號
16、 拆分一個表格分成上下兩個部分時使用( C )命令
A、拆分單元格 B、剪切 C、拆分表格 D、拆分窗口
17、 編輯表格時,用滑鼠指針拖動垂直標尺上的行標記,可以調整在表格的(A )
A、行高 B、單元格高度 C、列寬 D、單元格寬度
18、 增添」水印」效果在____中(A)
A、格式/背景 B、格式/邊框與底紋
C、插入/圖片 D、工具/選項
19、 輸入文本時,文字會自動替換後面的文字,此時輸入狀態處於(B)
A、處於插入狀態 B、處於改寫狀態 C、處於輸入狀態 D、處於關閉狀態
20、 下列哪個不是創建表格的方法(A).
A、插入/表格 B、插入表格按鈕 C、表格/繪製表格 D、表格/插入/表格
21、 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不包括( C )
A、用「插入表格」按鈕創建表格 B、使用「表格」/「插入」/「表格」。
C、用「插入」/「表格」 D、用「表格」/「繪製表格」命令創建表格
22、 在Excel中,不屬於數據分類的是(B)
A、數字 B、圖片 C、邏輯 D、錯誤值
23、 在Excel中,自動填充功能不包括(C)
A、等差序列 B、等比序列 C、公比序列 D、自動填充
24、 在Excel中,排序分類不包括(D)
A、升序 B、降序 C、按行排列 D、數值排序
25、 下列移動文件的方法不正確的是(C)
A、編輯/剪切 編輯/粘貼 B、 ctrl+x ctrl+v
C、文件/剪切 文件/粘貼 D、右擊/剪切 右擊/粘貼
26、 word中紙張方向默認為(A)
A、縱向的 B、橫向的 C、隨機的
27、 Excel2003中,將身份證號設置為文本,選擇( B)命令。
A、插入/文本 B、格式/單元格/文本 C、視圖/文本 D、表格/文本
28、 Excel2003中,對某一單元格加以說明,選擇( C)命令。
A、表格/批註 B、工具/批註 C、插入/批註 D、格式/批註
29、 ( A)可直觀看出某品牌在幾個季度中市場佔有率的變化曲線。
A、趨勢線 B、柱形圖 C、條形圖 D、餅形圖
30、 Excel2003中,為解決滾動條的查看工作表後面的內容,選擇( A)命令。
A、窗口/凍結窗格 B、表格/繪製表格 C 、插入/拆分
31、 水平標尺用調整(B)
A、行高 B、列寬 C、表格 D、單元格
32、 不是Word 窗口組成的是(C)
A、標題欄 B、菜單欄 C、格式欄 D、編緝區
33、 Word中,對文件進行頁面設置應選反(A)
A、文件菜單 B、編輯菜單 C、格式菜單 D、工具菜單
34、 Word視圖方式錯誤的是(D)
A、 普通B、頁面 C、大綱 D、瀏覽
35、 插入符一般位於編輯區的(C)
A、上方 B、下方 C、左上方 D、中間
36、 狀態欄上沒有的信息是(D)
A、頁數 B、行數 C、輸入狀態 D、文檔字數
37、 刪除游標左側的文字用(C)鍵
A、delete B、space C、back space D、print screen
38、 如果操作有錯誤可進行撤消處理,快捷鍵為(A)
A、ctrl+z B、ctrl+u C、ctrl+y D、ctrl+d
39、 打開查找對話框的快捷鍵是(D)
A、ctrl+A B、ctrl+B C、ctrl+G D、ctrl+F
40、 選擇文本的方式很多,如果要選取長文檔中間的幾頁文本,可採用(B)
A、 拖選B、擴展 C、全選 D、利用快捷鍵
41、 文本是指文字、數字、符號(A)的總稱。
A、特殊符號 B、公式 C、函數 D、參數
42、 編輯文檔時,輸入法狀態一般採用(A)
A、插入狀態 B、改寫狀態 C、擴展狀態 D、默認狀態
43、 字元是文檔的(A)單位
A、最小 B、最好 C、最大 D、最精確
44、 增大字型大小的快捷鍵是(C)
A、ctrl++ B、ctrl+- C、ctrl+shift+> D、ctrl+ shift+<
45、 設置行間距應選擇(C)菜單
A、文件 B、編輯 C、格式 D、視圖
46、 設置頁面格式應選擇(A)菜單
A、文件 B、編輯 C、格式 D、視圖
47、 添加頁眉頁腳的正確方法是(B)
A、插入/頁碼 B、視圖/頁眉頁腳 C、格式/頁眉頁腳 D、工具/選項
48、 word表格超出頁邊距時,可採用()調整
A、表格/自動調整/據內容調整 B、 表格/自動調整/固定列寬
C、 表格/自動調整/平均分布各列 D、表格/自動調整/據窗口調整
49、 合並單元格是指將()個單元格合成一個單元格。
A、1 B、2 C、8 D、多個
50、 Word中合並單元格如果單元格中有文字,合並後的文字會(A)
A、不變 B、 消失 C、刪除一部分 D、留下左上角單元格的數據
51、 Word中要刪除某單元格中的數據按(D)鍵
A、 delete B、shift+delete C、space D、back space
52、 Word表格參數中的12表示()
A、 第12行 B、第12列 C、第1行第2列 D、單元格中的數據
53、 利用公式進單元格中的數據進行計算時,公式必須以()開始
A、括弧 B、函數 C、等號 D、參數
54、 Excel中,被選中的單元格的(A)為黑色(A)
A、 邊框 B、單元格 C、表格 D、數據
55、 Excel中,系統時間填充的快捷鍵是(A)
A、 ctrl+shift+; B、 ctrl+shift+: C、 ctrl+shift+, D、 ctrl+shift+.
56、 Excel中輸入文本數據時,應先輸入(A)
A、單引號 B、雙引號 C、 括弧 D、逗號
57、 Excel數據輸入中,數據被分為(ABCD)
A、數字數據 B、文字數據 C、邏輯數據 D、錯誤值
58、 Excel中,重命名工作表時可(C)
A、單擊文件菜單/重命名 B、單擊編輯菜單/重命名
C、右擊工作表標簽/重命名 D、按F2重命名
59、 Excel進行公差是1的序列填充,先寫一個值,滑鼠指向填充柄,按(B)拖。
A、shift B、ctrl C、win D、alt
60、 Excel中要選中整個表格,可採用(B)
A、拖選 B、單擊左上角的行列標記交叉處 C、按ctrl+單擊
二、 判斷
1、 word中,紙張的默認方向是縱向 (√)
2、 Word表格和excel表格是一樣的 (×)
3、 選中相鄰的單元格都可以平均分布行或列(√)
4、 word 只能處理文字,不能處理表格 (×)
5、 保存word 文檔的方法只有一個是ctrl+s。(×)
6、 新建一個word的快捷鍵是ctrl+p。 (×)
7、 設置紙張的大小是通過格式菜單下的頁面設置來完成。(×)
8、 word 文檔的擴展名是.doc。 (√)
9、 編寫文檔時有兩種輸入狀態,分別是五筆和拼音(×)
10、 word表格中對數據也可以進行分類匯總(×)
11、 如果一個單元格位於第8行,第12列,則該單元格命名為812(×)
12、 插入圖片時單擊格式菜單/插入/圖片(×)
13、 新建一個文檔為單擊文件菜單/新建(√)
14、 關閉當前word窗口用快捷鍵ctrl+F4 (×)
15、 用格式刷可以對文字進行格式化,但不能對段落進行格式(×)
16、 段落格式包括首行縮進和首行懸掛歷(√)
17、 設置字體大小時,應單擊格式菜單/段落(×)
18、 文字排列方向有縱向和橫向(√)
19、 藝術字是一種圖片(√)
20、 插入頁碼的方式有兩種(√)
21、 拆分單元格時,右擊該單元格/拆分(√)
22、 拆分表格時,如果拆分但不分頁可按下ctrl+shift+enter(√)
23、 要選中表格的某行可單擊某行標記。(√)
24、 Word表格中,最多可創建0~63列,0~32767行(×)
25、 excel中,數據進行匯總前要先進行分類(×)
26、 excel中,利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輸入法必須處於英文狀態(√)
27、 excel中,要想查找某個信息,可使用快捷捷ctrl+F
28、 利用公式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計算時,公式必須以等號開始。(√)
29、 excel中,工作表是由多個工作薄組成的。(×)
30、 excel中,sheet1,sheet2,sheet3是默認的三個工作表,其名稱不能隨意更改。(×)
31、 Word中web視圖文件格式與瀏覽器中所顯示的格式一樣。( √)
32、 Caps Lock屏幕硬拷貝鍵。( × )
33、 Num lock:燈滅時輸入的是數字。( × )
34、 菜單名上都有一個帶有下劃線字母,按住Alt+其字母打開相應的菜單。(√)
35、 WORD2003中,段落的對齊方式有兩端對齊、居中、右對齊、分散對齊等。(√)
36、 word2003中視圖包括普通視圖、頁面視圖 、大綱視圖、web視圖等。(√)
37、 Excel2003中數據的篩選包括自動篩選和中級篩選兩種。(×)
38、 Word中的表格功能和Excel的功能完全一樣。(X)
39、 Excel中對於數值即可以做算術運算,也可以做邏輯運算。(√)
40、 表格中的行、列、單元格,都可以進行復制
41、 單元格中文字的對齊方式有8種(X)
42、 要刪除某行單元格,先選中後,按delete(X)
43、 在進行單元格計算時,輸入法必須處於英文狀態(√)
44、 求和的參數是sum(X)
45、 Excel中,數字數據由0~9、小數點、正負號(+-)、百分號等組成(√)
46、 Excel中,文字數據由漢字、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等組成。(√)
47、 等差序列填充時,共差可以是1,也可以是3(√)
48、 序列填充可以在行填充也可以在列填充(√)
49、 刪除某單元格時,左測單元格會右移。(X)
50、 插入一列,可在該單元格的左側或右側。(√)
51、 刪除一個工作表可單擊編輯菜單/刪除工作表(√)
52、 Excel中精確調整行高可單擊格式菜單/行高(√)
53、 Excel中的公式是可以自己編輯。(√)
54、 Excel中的公式可以進行復制、粘帖、刪除、移動。(√)
55、 相對引用是指某公式所在單元格的位置改變,引用的單元格也隨之改變。(√)
56、 絕對引用是指某公式所在單元格的位置改變,引用的單元格不會改變。(√)
57、 Excel中,fx是粘帖函數按扭。(√)
58、 Excel中,如果想對工作表的數據進行比較可將窗口拆分。(√)
59、 如果想在當前窗口總是能看到行標和列標,則可將窗口凍結。(√)
60、 數據的篩選可分為普通篩選和高級篩選。(X)
三、 多選
1、 Word2003中界面由下列哪些組成(ABC)
A 菜單欄 B 工具欄 C 工作區 D標題欄
2、 下列哪些是應用軟體。(ABC)
A WORD B EXCEL C 德召文 D windows xp
3、 Word2003中,調整表格有哪幾種方式(BCD)
A 表格/繪製表格 B手工調整 C自動調整 D精確調整
4、 Word2003中,調整表格的方法有(ABC)
A 自動調整 B 手工調整 C 精確調整 D 表格/繪製表格
5、 Word2003中,文字對齊方式有(ABCD)
A 左對齊 B 右對齊 C 居中 D 兩端對齊
6、 選定文本的方法有(ABCD)
A、框選 B、拖選 C、擴展 D、全選
7、 行間距有可設為(ABC)
A、單倍行距 B、固定值 C、多倍 D、無
8、 常用打開文檔幾種方法()
A、 ctrl+A B、單擊工具欄上的打開鈕
C、單擊文件菜單/打開 D、右擊該文件/打開
9、 Word2003中,視圖顯示方式有(ABCD)
A 頁面視圖 B 普通視圖 C 大綱視圖 D web視圖
10、 常用的輸入法有(ABCD)
A、 五筆 B、全拼 C、搜狗 D、智能ABC
11、 插入頁碼的方法有()
A、手寫 B、插入/頁碼 C、視圖/頁眉頁腳 D、自動產生
12、 Excel數據輸入中,數據被分為(ABCD)
A、數字數據 B、文字數據 C、邏輯數據 D、錯誤值
13、 Excel2003中,數據篩選包括(AB)
A自動篩選 B 高級篩選 C 分類匯總 D排序
14、 Excel2003中,常用函數有(ABC)
A 求和函數 B 求平均函數 C 求最大值函數 D 主函數
15、 選中整個表格的方法是(AB)
A、單擊表格左上角的全選符號 B、ctrl+A C、ctrl+P D、ctrl+O
16、 單元格參數中,用A:A表示A行
17、 要想刪除某單元格中的文字,可選中後,再按下(AD)
A、delete B、退格鍵 C、空格鍵 D、選編輯菜單/清除
18、 Word表格中,自動調整可分為(ABD)
A、根據內容 B、根據窗口 C固定列寬 D、固定行高
19、 Word中,求和分為(CD)
A、用計算器 B、口算 C、自動 D、利用公式
20、 紙張的使用方向有()
A、隨意 B、標准 C、縱向 D、橫向
21、 文本框中的文字方向有(ABCD)
A、向左 B、向右 C、向上 D、向下
22、 Word中插入圖片時,畫布的大小可以(ABC)
A、調大 B、調小 C、刪除 D、不能刪除
23、 Excel中,對數值可進行(AB)
A、算術運算 B、比較運算 C、邏輯運算 D、浮點運算
24、 Excel中,默認情況下工作薄由()張工作表組成
A、 1 B、2 C、3 D、4
25、 Excel中新建一張工作表的方法是(C)
A、 ctrl+N B、單擊新建鈕 C、單擊插入/工作表
26、 對數據進行排序時,標題行(BCD)
A、 不能參加 B、不一定 C、有標題行 D、無標題行
27、 Word 中表格單元格可以(ABCD)
A、 拆分 B、合並 C、刪除 D、復制
28、 Excel中,文字包括(ABCD)
A、 字母 B、漢字 C、 數字 D、符號
29、 Excel中,對於數值可進行(ABCD)
A、加法 B、減法 C、乘法 D、除法
30、 Excel中邏輯數據有兩個特定的標識符,TRUE表示(A)
A、邏輯真 B、邏輯假 C、錯誤值 D、數據
31、 某單元格處於表格的第5行,第5列,該單元格命名為
A、5E B、E5 C、55 D、EE
32、 對單元格數據進行計算時,常用的函數有
A、sum B、average C、above D、left
33、 游標在單元格中移動時,可用(ABD)
A、 方向鍵 B、滑鼠 C、游標 D、快捷鍵
34、 數據進行排序時,可按(ABCD)
A、拼音 B、筆畫 C、數字 D、日期
35、 圖表的類型有(ABCD)
A、餅形 B、柱形 C、條形 D、折線形
36、 將一個窗口拆分成四個可單擊()
A、 ctrl+shift+enter B、窗口/拆分窗口
C、拖動滾動槽上端的拆分塊 D、ctrl+enter
37、 數據匯總後的分級顯示有()級別
A、2 B、3 C、6 D8
38、 窗口凍結後(BD)
A、不能解除 B、可以解除 C、解除後數據會丟失 D、不丟失
39、 數據進行匯總時,要先進行(C)
A、分類 B、篩選 C、排序 D拾取
40、 Excel中的數據可以(ABC)
A、查找替換 B、製作圖表 C、自動更新
㈡ 電腦基礎知識入門
電腦基礎入門知識:
1、CPU型號怎麼看:
CPU是一台電腦的核心,而目前筆記本市場基本被Intel(英特爾)的CPU壟斷。而Intel的CPU型號命名還算比較有規律。
以i7-6920HQ為例:
四位數的頭一個數字是6指的是代際,也就是是英特爾第六代處理器。目前英特爾在市面上是4、5、6三代處理器並存。老於4代的處理器現在比較少見,一般也不推薦。
920是它的SKU值,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編號。用來區分不同性能的CPU型號。
數字後面緊跟著的字母是H,代表的是處理器的功耗/性能類別。類似的有U(超低功耗15W)、M(僅出現在5代以前)、H(高性能35W/45W)。
需要注意的是:功耗大不僅意味著更大的耗電量,也表示CPU的發熱量越大。進而對筆記本的散熱系統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主打高性能的筆記本(比如游戲本),幾乎沒有輕薄、長續航的。
最後一個產品線後綴,有Q(四核處理器)、K(開放超頻)兩種情況。而雙核、不可超頻的處理器沒有這個後綴,也是最常見的。
什麼?看完了還是不懂怎麼選?簡單來說,如果你在乎功耗(省電)的話,代際越新越省電。比如6代比4代更省電。而在同一代中,U比H省電,而H又比HQ/HK省電。
2、關於電腦性能:
如果你想了解性能的話,這就有些麻煩了。
諸如i7>i5>i3這樣的說法,基本不靠譜。因為這種說法僅僅在同一代處理器,同一功耗級別下才成立。如果跨代、跨系列地比較,就會出現諸如i5-6300HQ性能強於i7-6600U、i3-6100H和i7-4610Y性能差不多,這樣不太好理解的情況。
所以光看型號判斷性能真的是不太靠譜。為了方便起見,我推薦一個方便(但並非完全嚴謹)的方法給大家:查Passmark評分。
Passmark評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個處理器的性能水平,Passmark評分越高代表CPU的性能越強,可以作為大家選購的參考。如果你還是沒什麼概念的話,根據我自己的經驗,Passmark評分在3000左右,就可以保證基本的上網、辦公、看全高清視頻流暢。
不過還是那句,這個評分僅僅作為一種簡捷的判斷、選購依據,並非完全嚴謹的。
另外從2015年開始,英特爾又推出了CoreM(酷睿M)系列處理器,主打超低功耗(4.5W),無需風扇散熱。m系列的命名規則跟i系列類似。相信大家可以觸類旁通,這里就不贅述了。
3.顯卡型號怎麼看?
和英特爾相似,筆記本上的獨立顯卡大部分來自NVIDIA(英偉達)。不過相比之下NVIDIA顯卡的命名就簡單得多。
顯卡型號顯示960M。其中9是代機,也就是第九代NVIDIA顯卡。目前市面上的筆記本以9系列為主,也有一定數量的8系列。
後面兩位數代表的是等級,一般是從10到80,數字越大性能越強,相應也越耗電。後綴M表示針對筆記本優化(性能低於桌面版,所以功耗和發熱也更低)。
今年NVIDIA還增加了MX後綴的顯卡,可以理解為小改款,性能比M的版本小有提升。而GTX的前綴,只有850M、950M或者以上的顯卡才有,是高性能的代表。顯卡和CPU類似,顯卡性能越高,功耗、發熱量也越高。
4.關於內存:
一般我們只需要關注3個參數即可:內存的容量、內存的代際、內存的頻率。容量大家都好理解,代際和頻率可能需要簡單提一下。目前筆記本中常見的,一般是DDR31600(第三代DDR內存,頻率1600MHz)和DDR42133(第四代DDR內存,頻率2133MHz)。前者更加普遍,而後者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其實比起這些參數,其實更加關注筆記本的內存升級空間。早些年的筆記本,一般有兩個內存槽(佔用一個空餘一個),方便用戶自己升級內存。
但現在不少筆記本基於商業上的考慮、或是為了將筆記本做得更輕薄。只配有一個內存槽,或者直接把內存焊在主板上。讓自己升級內存變得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
㈢ 1、計算機上的信息是指什麼使用計算機處理信息實質是處理什麼
我是計算機專業的。我一個一個回答你……
1.計算機信息說白了,就是能在顯示器上顯示給你看的,聽的東西就是計算機信息了。不管是電腦本身上的東西,還是你通過網上搜索的東西都是。處理信息的實質就是將計算機裡面的東西進行分類整理、計算、給它潤色,讓它能更好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2.文件名的組成:這個容易了,由兩部分組成,由文件的名字+文件的擴展名。比如:建一個文本文件(A是它的名字)它的文件名組成就是A.txt (.txt這個就是擴展名了)。
3.文件名中的擴展名有什麼意義:其實它就是文件的分類作用。比如上面的那個(.txt)就是文本的擴展名,word的文檔就是用(.doc)如果沒有這些擴展名,計算機將不能辨識這個文件是哪種類型的。也就沒有一個統一了。
4.計算機系統中有二個通配符分別是什麼:只有「?」和「*」。「?」代表一個任意字元,「*」代表任意個任意字元。
5.計算機系統中有些符號被用於特殊的用途:你說的Windows操作系統中規定文件名中不能含有的符號有/:*?#<>$這話是對嗎?是對的,為什麼,因為
Windows操作系統是用一些程序語言編著成的,這些語言裡面這些(/:*?#<>$)是有其他用處的,所以不能用在這些地方,以防沖突。
6.二進制數字有哪些:就只有0和1,沒別的了。除了這兩個其他數字不為二進制數字。
7.1101代表的十進制數是什麼:1101就是一個二進制(只有0和1看到沒)換成十進制就是(1101)B=1*2^3+1*2^2+0*2^1+1*2^0=(13)D ,還有個B是二進制,D十進制的縮寫。
8.寫出一個四個位元組數,並把其轉化為十進制數:首先你要知道一個位元組等於8位,二進制的0或1就是代表一位。隨便寫一個()B=(4294967295)D,數字很長吧,這個是用計算機器計算機的,人為不可能的,但方法是跟上面那個1101計算機是一樣的。
9.代表文件大小最小單位是什麼:就計算機顯示的就是KB也就是位元組.按內存的就不一樣了。
10.文件信息量大小的單位有幾個:其實應該說是容量大小,有上面說到的位、位元組(KB)、兆(M)、G(千兆)。他們的換算除了位都是以1:1024進數的
1G=1024M,1M=1024KB,1KB=8位。那1.2M就好算了,你自己試一下,不懂再問我。 寫的好多了,希望能幫到你。
㈣ 計算機基礎知識都包括哪些
基礎知識重要,但是具體來說,哪些點重要呢?
今天我就試圖總結一下,也歡迎大家補充。
信息的表示和處理
計算機如何表示整數:有符號數和無符號數,尤其是如何用補碼表示負數,數字的取值范圍。
計算機如何表示浮點數,為什麼小數的二進製表示法只能近似表示十進制小數。
數值的轉換、移位
這幾點非常重要,因為幾乎所有的編程語言都有數據類型,而最基本數據類型必然包括整數和浮點數。
搞不清這些表示和運算,在編程中就會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從匯編層面理解程序的執行
順序、分支、循環、函數調用、數組、結構體等在匯編層面是怎麼實現的,寄存器和內存是怎麼使用的。
理解了這些其實也就理解了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結構,這是計算機學科一個基礎性的東西。
知道程序在底層是怎麼運轉的, 對於學習各種虛擬機有很大的幫助,比如JVM,它要解析執行的是位元組碼,位元組碼本質上要表達的就是這些東西,只不過有所擴展。
理解了棧幀,就能理解函數調用的本質,遞歸,以及尾遞歸的實現。還有安全相關的概念,如緩沖區溢出這個臭名卓著的漏洞及其防範辦法。
進程和線程
程序員必備的知識,不了解這個,簡直是無法編程。
需要掌握進程的地址空間,代碼在哪裡,堆在哪裡,棧在哪裡。
要准確理解進程和線程之間的關系,為什麼說進程是擁有資源的基本單位, 線程是CPU調度的基本單位?
進程切換和線程切換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他們是如何創建,執行,有哪些狀態,狀態之間的轉換。 由此會涉及到並發和並行,線程之間的競爭和合作。
鎖的本質(硬體層面),樂觀鎖,悲觀鎖,死鎖等問題。
線程的實現方式,用戶級線程和內核級線程的對應方式。
在編程的過程中,有些知識點會直接使用,如多線程編程,鎖。 還有一些概念能用到很多地方,例如CAS,不僅僅是編程語言的概念,還能在更新資料庫時使用。再比如你理解了線程的實現方式,迅速就能掌握go語言中並發的手段:goroutine。
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Tomcat用了多線程執行請求,Redis用了單線程來處理請求,Node.js也用了單線程來,這是為什麼? 秘密都在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人類製造的計算機設備之間有著巨大的速度差異:
總之,CPU超級快,內存比較快,硬碟非常慢,網路更慢, 這個速度差異是IT行業的一個核心問題,人類想了很多辦法試圖去彌補這個差異:多線程,緩存,非同步,多路復用,硬體層面的DMA。
記著下面這張圖,每當你遇到某個軟體的特性的時候,想一想和它有什麼關系:
數據結構和演算法
它的重要性我羅嗦過很多次了,不用再重復了, 我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理解了B+ Tree才能理解MySQL的InnoDB的索引,理解了索引才能更好地優化查詢,對吧?
計算機網路
現在的程序基本上都是網路程序, 所以這也是一個必備的基礎知識,學習計算機網路的一大好處就是和工作直接相關,能直接使用,比較有動力。
HTTP協議肯定跑不掉,TCP,UDP也得會,尤其是TCP可靠傳輸的原理:如何在一個不可靠的網路中進行可靠的傳輸, 這是無數前輩總結的經驗,一定得掌握。
要理解什麼是通信協議,也許某一天你自己就需要定製一個協議來傳輸數據。
分組交換是什麼意思? 協議分層的本質是什麼? 什麼叫無狀態的協議?
Socket相關的編程更是重點,尤其是涉及到伺服器端高並發的時候,如何維持和處理這些海量的socket, epoll等技術就得上場了。
還有非常重要的HTTPs的基本原理,也是網路安全的精華所在: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消息摘要,數字證書,中間人攻擊。
資料庫
不多說,關系模型、範式、SQL、索引、事務等知識都得掌握,尤其是要了解他們的實現方式。
分布式的基礎知識
這些已經偏向應用層面了,但是現在很多系統都是分布式的了,分布式就變成了一種基礎知識。
系統通信:RPC, 消息隊列等
負載均衡的原理
CAP原理,BASE原理,冪等性,一致性模型(強一致性,最終一致性.....)和相關協議(兩階段提交,Raft,Paxos......)
數據分片:取模演算法,一致性Hash,虛擬桶
基本的設計思想
下面這幾種設計思想對我影響很大,需要大家特別注意。但是掌握起來卻很不容易,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體會:
正交:各個概念之間可以獨立變化
抽象:拋棄細節,找到本質和共性
《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一書中提到:「指令集是對CPU的抽象, 文件是對輸入/輸出設備的抽象, 虛擬存儲器是對程序存儲的抽象, 進程是對一個正在運行的程序的抽象, 而虛擬機是對整個計算機(包括操作系統、處理器和程序)的抽象。 如果你對這句話透徹理解了,說明對計算機系統的認識已經很深刻了。
分層:我只想和我的鄰居打交道, 如網路協議,Web應用開發。
分而治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架構設計必備。
關鍵點來了,怎麼學習呢?
我原來的方式是先看書,看了很多書,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匯編,網路...... 這種辦法的最大問題就是枯燥(嗯,那時候還沒有碼農翻身這樣用故事講解技術的文章)。
理論多,實踐少,很多知識點體會不深, 等到參與的項目多了,Coding多了,這些知識點才慢慢地鮮活起來。
一種更加有效的辦法是從工作中用到的知識點出發,從這個知識點向外擴展,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然後讓各個層次都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的網路。
切記,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想要上升就得深度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
比如工作中用到了Redis,你在學習過程中發現這個Redis用了單線程來處理讀寫請求,為什麼要這么做? 對於成千上萬的請求它是如何處理的? 然後再聯想一下別的軟體:Tomcat為什麼不這么干? 想回答這些問題,需要發掘很多基礎知識。
這樣做的次數多了,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就會引起質變,整個系統就被你看透了,你的知識又擴大了一圈,更多的疑問出現了......
㈤ 大學計算機基礎知識點總結有哪些
引言:學生在現在的學習中,不僅要學習平常的文化課程也要學習計算機知識。學生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會接觸一點計算機的應用,但是到了大學之後會有比較全面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這時候大學生就會進行計算機的全面學習,而且期末考試會有計算機類的問題。你知道大學計算機基礎知識點總結有什麼嗎?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吧。
計算機的類型也有很多,有普通的計算機和專用的計算機,由數字計算機,模擬計算機,還有數字模擬混合計算機,它的大小也是有分類的,有巨型的大型的,小型的微型的各種各樣的。所以計算機的內容有很多,需要同學們認真學習才能將其掌握。希望同學們步入大學以後要正確對待這門課,因為學好計算機對未來的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㈥ 計算機中所有信息都是用什麼來表示
電腦中所有信息都用二進制來表示。
十進制是人們習慣使用的進制,有10個數字,即0到9,逢十進一,而電腦中存儲的數字為採用二進制。
二進制是逢二進一,所有的數都用兩個數字0或1來表示,二進制的每一位只能表示0或1,例如十進制數的1、2、3用二進制來表示,分別是1、10、11。
0和1兩個數字可以分別用電路中的兩種狀態來表示,很容易用電器元件來實現,電鍵的閉合為1,斷開為0,高電平為1,低電平為0。
電腦只能直接識別二進制數0和1,而且二進制的運算公式很簡單,電腦很容易實現,邏輯判斷也容易,還可以節省設備。
㈦ 計算機的知識點
電腦硬體基礎知識
1.了解電腦的基本組成
一般我們看到的電腦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三大件組成。而主機是
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
從基本結構上來講,電腦可以分為五大部分: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了解電腦系統
電腦系統分為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硬體相當於人的身體,而軟體相當於人的靈魂。
而硬體一般分為主機和外部設備,主機是一台電腦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個機箱里。而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如鍵盤、
滑鼠)和輸出設備(如顯示器、列印機)等。
軟體一般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3.組裝一台電腦需要選購哪些基本部件
(1)、機箱,一般電腦的主要零件都放在這里。
(2)、顯示器,用來看電腦的工作過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電腦究竟在做什麼。
(3)、鍵盤和滑鼠,向電腦輸入有用的命令,讓它去為我們工作。
(4)、主板,這是一塊很重要的東西,雖然它長得有點「丑」,這里是決定你這台電腦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內存,當電腦工作時,電腦會在這里存上存儲數據,相當於人的記憶。
(6)、CPU,也稱中央處理器,是電腦運算和控制的核心。
(7)、顯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給顯示器。
(8)、音效卡,電腦通過這個玩意傳送聲音給音箱的哦。
(9)、硬碟,平常人們常說我的硬碟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這個硬碟的容量,而G數越多能裝的東西便越多。
(10)、軟碟機,就是插軟盤的玩意,現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現在我們去買人家都不賣了。
(11)、光碟機,聽CD當然少不了這個,有時候你要安裝某些軟體都是在光碟上的,所以這個用處太大。
(12)、電源,主要用於將220V的外接電源轉換為各種直流電源,供電腦的各個部件使用
4. 如何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和壞
當然,一台電腦的好壞,是要從多方面來衡量的,不能僅看其中某個或者幾個性能指標。而一般評價一台電腦的好壞的
性能指標有如下幾種:
(1)、CPU的類型和時鍾頻率
這是電腦最主要的性能指標,它決定了一台電腦的最基本性能。以前我們常說的286、386、486、586、686等就是
按CPU的型號來叫的。
時鍾頻率是一台電腦按固定的節拍來工作的一種衡量方法吧,又稱為主頻,時鍾頻率越高,時鍾周期就越短,它執行指令
所需要的時間便越短,運算速度就越快。
(2)、內存的容量
內存的單位是MB,平常人們總說我的內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這個,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電腦,
它的內存容量越大,則電腦所能處理的任務可以越復雜,速度也會越快。
(3)、外部設備的配置情況
高檔電腦一般都有軟好的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等等。
(4)、運行速度
一台電腦的運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內存的速度所決定的。
(5)、匯流排類型
匯流排位數越多,機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廣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運行所有電腦上開發的各種應用軟體和接受電腦各類擴展卡
㈧ 計算機一級基礎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ENIAC。
2.最能准確反應計算機主要功能的就是計算機可以實現高速度的運算。
3.計算機與其她計算工具的本質區別就是程序存儲與程序控制。
4.第二代計算機的主要電子邏輯元件就是晶體管。
5.字長影響計算機精度的指標之一計算機中存儲與表示信息的基本單元就是位元組。
6.一般應用軟體下「文件」菜單下的「打開」功能,實際上就是將數據從輔助存儲器中取出,傳送到內存或者ram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