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廠商使用的換算標准與操作系統中的換算標准不同,在硬碟廠商的換算標准中,1G=1000MB,1MB=1000KB,1KB=1000B,而在操作系統中,1G=1024MB,1MB=1024KB,1KB=1024B。
因此,對於一個硬碟廠商標記為512GB的硬碟,在Windows系統中看到的容量為:512*1000*1000*1000/1024/1024/1024 = 476GB。
B. 512g固態硬碟夠用嗎
如果存儲件不多,且主要是暢玩游戲,那麼512G固態硬碟夠用,值得購SSD除了擁有械硬碟不可比擬的速度之外,SSD因為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所以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更加安全。
用戶即使在使用游戲本的時候更加隨意,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2)電腦512g內存多少可用擴展閱讀
512GB固態硬碟的格式化後實際可用容量為476.6GB。
出現標稱容量和格式化容量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標稱容量計數採用的是10進制,而格式化容量計數採用的2進制。標稱容量的1GB=1000000000B,而格式化容量的1GB=2的30次方=1073741824B,這兩者的比例為1000000000/1073741824=0.931。
對於任何容量的硬碟,都可以用此比例計算格式化容量。對於512GB固態硬碟,格式化容量即為
512GB×0.931=476.6GB。
C. 筆記本電腦512G夠用嗎
電腦是很多硬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夠不夠用,不是只看內存和硬碟就行了,還有其他硬體;另外還要看個人的用途,玩游戲的話,CPU、內存和顯卡太差肯定不行,日常辦公和影音使用,配置一般也沒問題。
相關說明
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處理器速度較慢而導致的性能下降。一些筆記本電腦將緩存內存放置在CPU上或非常靠近CPU的地方,以便CPU能夠更快地存取數據。有些筆記本電腦還有更大的匯流排,以便在處理器、主板和內存之間更快傳輸數據。
固態硬碟沒有體積限制,因此可以做到很小,可以做到一張IC卡片大小。最重要的是固態硬碟有著機械硬碟無法比擬的讀取和寫入速度,更低的功耗和發熱量。較高的讀取和寫入速度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系統的啟動時間,通常只有十幾秒甚至幾秒就完全啟動了。對於日常的啟動軟體,打開文檔等,也有著很高的體驗度。
D. 買的512g電腦 只有458g正常嗎
正常,因為硬碟生產商是按1G=1000000000位元組來計算的,但電腦上因為演算法不同,是按1GB=1024×1024×1024位元組來計算的,從而512G在電腦上變成了:512000000000÷1024÷1024÷1024=476.83G左右,再加上文件分配表等原因,顯示的可用空間變成458GB也不奇怪了。
E. 華碩飛行堡壘7 i5 512g 實際可使用空間是多少
華碩飛行堡壘7筆記本電腦,英特爾i5 9300H四核八線程,8G DDR4 2666內存條,512G固態硬碟,GTX1650 4G獨立顯卡,512GB固態硬碟的格式化後實際可用容量為476.6GB。如果徐開裝系統C盤容量大概也就400G多點,
F. MAC 硬碟512G實際內存多大
512GB固態硬碟的格式化後實際可用容量為476.6GB。
出現標稱容量和格式化容量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標稱容量計數採用的是10進制,而格式化容量計數採用的2進制。標稱容量的1GB=1,000,000,000B,而格式化容量的1GB=2的30次方=1,073,741,824B,這兩者的比例為
1,000,000,000/1,073,741,824=0.931
對於任何容量的硬碟,都可以用此比例計算格式化容量。
對於512GB固態硬碟,格式化容量即為
512GB*0.931=476.6GB
G. 固態硬碟512g實際多大
容量為512g的固態硬碟在電腦中顯示的容量為476.837158203125GB。
計算方法如下:
硬碟廠商在生產硬碟是採用的計算容量方法100一進制的。
512G=512000MB=512000000KB=512000000000B。
而計算機中是採用二進制,計算硬碟的是以每1024為一進制的。
512000000000B=500000000KB=488281.25MB=476.837158203125GB。
(7)電腦512g內存多少可用擴展閱讀
硬碟發展歷程
1956年,IBM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硬碟。
1968年,IBM重新提出「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的可行性,奠定了硬碟發展方向。
1970年,StorageTek公司(Sun StorageTek)開發了第一個固態硬碟驅動器。
1984年,東芝發明快閃記憶體。
1989年,世界上第一款固態硬碟出現。
2006年3月,三星率先發布一款32GB容量的固態硬碟筆記本電腦,
2007年1月,SanDisk公司發布了1.8寸32GB固態硬碟產品,3月又發布了2.5寸32GB型號。
2007年6月,東芝推出了其第一款120GB固態硬碟筆記本電腦。
2008年9月,憶正MemoRight SSD的正式發布,標志著中國企業加速進軍固態硬碟行業。
2009年,SSD井噴式發展,各大廠商蜂擁而來,存儲虛擬化正式走入新階段。
2010年2月,鎂光發布了全球首款SATA 6Gbps介面固態硬碟,突破了SATAII介面300MB/s的讀寫速度。
2010年底,瑞耐斯Renice推出全球第一款高性能mSATA固態硬碟並獲取專利權。
2012年,蘋果公司在筆記本電腦上應用容量為512G的固態硬碟。
2015年8月1日,特科芯推出了首款Type-C介面的移動固態硬碟。該款SSD提供了最新的Type-C介面,支持USB介面雙面插入。
2016年1月1日,中國存儲廠商特科芯發布了全球首款Type-C指紋加密SSD。
H. 請問一下512內存的電腦,內存使用在多少屬於正常啊
這個很難回答的,因為硬體和系統設置和軟體使用決定了內存的使用狀況。比如你的CPU差勁,那麼內存可能就使用大些做緩存類,如果你系統(xp)要漂亮,呵呵,那麼肯定大拉,一般其他的不算都要佔50%吧,如果你設置用性能的話就30%左右,win2k就好一些,一般就20-30%之間吧。軟體影響最大,特別是中毒時,往往CPU和內存使用率都會大,具體多少就看病毒種類和程度吧。還有就是一些大型的軟體,特別是繪圖、數碼處理等最新版的軟體,都是內存怪獸,512M呵呵,我看勉強,但是其他的程序運行可能就慢了。這個幅度的話就看你軟體設置和軟體類型,一般都80%以上的。
I. 筆記本電腦固態硬碟512G,機械硬碟1T,要配多大內存
摘要 你這個運行內存可以16g
J. 我的電腦是512內存,夠用嗎
以現在主流配置來評價的話,512MB內存有點小了,現在一般都是2G以上內存,內存又稱主存,是CPU能直接定址的存儲空間,由半導體器件製成。
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
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神經網路計算機。蛋白質計算機等。
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預報的計算等,過去人工計算需要幾年、幾十年,而現在用計算機只需幾天甚至幾分鍾就可完成。
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隨著計算機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大,可存儲記憶的信息越來越多。計算機不僅能進行計算,而且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以供用戶隨時調用;還可以對各種信息(如視頻、語言、文字、圖形、圖像、音樂等)通過編碼技術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甚至進行推理和證明。
計算機內部操作是根據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控制進行的。用戶根據解題需要,事先設計好運行步驟與程序,計算機十分嚴格地按程序規定的步驟操作,整個過程不需人工干預,自動執行,已達到用戶的預期結果。
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ers)通常是指由數百數千甚至更多的處理器(機)組成的、能計算普通PC機和伺服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復雜課題的計算機。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超級計算機擁有最強的並行計算能力,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在氣象、軍事、能源、航天、探礦等領域承擔大規模、高速度的計算任務。
在結構上,雖然超級計算機和伺服器都可能是多處理器系統,二者並無實質區別,但是現代超級計算機較多採用集群系統,更注重浮點運算的性能,可看著是一種專注於科學計算的高性能伺服器,而且價格非常昂貴。
一般的超級計算器耗電量相當大,一秒鍾電費就要上千,超級計算器的CPU至少50核也就是說是家用電腦的10倍左右,處理速度也是相當的快,但是這種CPU是無法購買的,而且價格要上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