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網站 > 電腦鍵盤字母有多少個字母

電腦鍵盤字母有多少個字母

發布時間:2022-09-22 07:55:53

① 電腦鍵盤字母有多少

電腦鍵盤字母有26個字母,字母排列順是按照字母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排序的

② 電腦英文總共有多少個字母

鍵盤上? 英文字母肯定是26個的啊~若是你要大寫的,就把左側的Caps Lock 的燈打開,這樣輸入的就是大寫的字母了

③ 英語鍵盤26個字母分別是什麼

鍵盤字母26個如下
Aɑ Bb Cc Dd Ee Ff Gɡ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大小寫字母對比.
發音::A[啊] B [波] C[次] D[的] E[額] F[佛] G[哥] hH[喝] I[衣] J[雞] K[科] L[了] M[摸] N[恩]
O[喔] P[坡] Q[七} R[日] S[絲] tT[特] U[烏] V[魚] W[烏] X[西] Y[衣] Z[資]
23個,韻母有24個,整體認讀音節16個.
一、漢語拼音聲母:指音節開頭的輔音.
韻母:指音節中聲母後面的部分.
音節: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語音片段.由聲母、韻母組成.「定」 dìng

一般說來,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
聲母:發音較輕快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3個
標准發音:b[玻] p[坡] m[摸] f[佛]
齒齦音(舌尖音):d[的] t[特] n(訥) l(勒)
舌根音(軟齶音):g[哥] k[科] h[喝]
舌面音(硬齶音,齦-齶音):j[機] q[七] x[西]
平舌音:z[資] c[次] s[思]
翹舌音:zh[知] ch[吃] sh[師] r[日](齒齦後音,舌尖後音) y[衣] w[烏]
韻母:發音時較響亮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24個
標准發音:a[啊] o[喔] e[鵝] i[衣] u[屋] ü[魚 ]ai[愛] ei[誒] ui[威] ao[襖] ou[歐] iu[優] ie[耶] üe[約]
er[耳] an[安]en[恩] in[因]un[溫] ün[暈] ang[昂] eng[亨] ing[英] ong[翁]
整體認讀音節: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16個
標准發音: [織] chi [吃] shi [詩] ri [日] zi [資] ci [次] si [絲 ] yi [衣] wu [嗚] yu [魚] ye [耶]
yue [約] yuan [冤] yin [音] yun [暈] ying [鷹]
單韻母:發音聲音又響又長 a o e i u ü 6個
復韻母: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9個
前鼻音韻母:指拼音中以「n」結尾的,如:an en in un ün 5個
後鼻音韻母:指拼音中以「ng」結尾的,ang eng ing ong 4個
前鼻音與後鼻音有很大的差別了:前鼻音的尾音是n,後鼻音的尾音是ng
前鼻音由母音和鼻尾音組成.鼻尾音是-n,發-n時,要用舌尖抵住上齒齦,軟齶下垂,讓氣流從
鼻腔透出,音結束舌尖是抵住上齒背的.[en發音 恩]
後鼻音eng 先發e,緊接著舌根後縮,抵住軟齶,氣流從鼻腔出來,是舌根音,要抬起舌根.【eng發音 亨】
平舌音:z c s 有 3個 [拼音中以「z、c、s」開頭的]
翹舌音:zh ch sh r 有 4個 [ 拼音中以「zh、ch、sh、r 」開頭的
er【兒】為特殊韻母有時候歸類於復韻母,有時候單獨列為特殊韻母.
注意:鍵盤打字 ü 有時是【 V 】,如:綠的拼音是 lv

④ 我剛學電腦,問鍵盤上26個字母,是拼音字母還是英語字母

電腦鍵盤上的26個字母是按英語中所用的26個字母進行適當排列的;在電腦鍵盤上沒有漢語拼音中的部分韻母、聲母,如ü。而鍵盤上的V也未用於漢語拼音。所以應該按英語字母讀音為好。

⑤ 怎樣記憶電腦鍵盤上的26個字母的順序

如今是一個網路時代,我們可以天天接觸電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關注過電腦鍵盤呢?如果你留意過,你會發現電腦鍵盤上的26個字母是沒有規律可循的, 它完全是一種雜亂無章的順序排列!因此,要死記硬背記住這26個無序字母的排列順序,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沒有辦法了呢?

記憶電腦鍵盤上的26個字母的順序的 方法

實際上,我們開動自己靈活的大腦,是可以找到記憶規律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兩種既簡單又易記、有趣的 記憶方法 。

方法一:“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鍵盤上字母從上往下:

第一排10個字母: 七(Q)碗(W)鵝(E)肉(R)湯(T),已( Y) 無(W) 一(Y)我(W) 婆(P);

第二排9個字母: 愛(A)死(S)豆(D)腐(F)羹(G),回(H)家(J)快(K)樂(L) ;

第三排7個字母: 自(Z)行(X)車(C)未(V)幫(B)你(N)買(M);

整篇口訣可以利用咱們精英特的奇象記憶法來記憶:

七碗鵝肉湯,已經無一碗給我的老婆了(全給我喝了)。老婆卻說:“我愛上喝豆腐羹了。你回家我就快樂。”過了一會兒,老婆說:“對不起,你要的自行車,我未幫你買。”

方法二:五句 順口溜

根據排列在鍵盤上的英文字母對應的就是漢語拼音的字母,按照漢語聲母韻母的發音,可分為五段,即: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這五段有韻有律,易讀易記。根據這五段還可以編成五句口訣,五歲盲童都能順口說出鍵盤字母的排列規律啦!

口訣如下:

Q W E R T, Y U I O P 欺 吾 俄 日 特,義 嶼一 我 婆

A S D F G H J K L 阿 思 德 佛 歌, 喝 機 可 樂

Z X C V B N M 自 習 詞 尾播 抐 摸

看完這個口訣,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記憶起來也沒什麼方便的啊,實際上是理解了就很好記憶了。 口訣可以這樣理解:

“ 欺侮我的是俄國、日本的特務。”(欺吾俄日特)

“義烏(嶼)有我一個婆婆。”(義烏(嶼)一我婆)

“ 阿彌托佛歌”唱成了“阿思德佛歌。”

“喝杯可樂”寫成了“喝機可樂”。

自習詞語(尾)“巴拿馬”,說成了自習詞語(尾)播抐摸。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順口溜中,我們把B、N、M這三個連著的鍵命名為“巴拿馬”鍵,因為它們是“Ba Na Ma ”的三個開頭字母。當用搜狗拼音輸入法點擊B、N、M鍵就會出來 “巴拿馬”一詞,大家可以試試的!這樣一來,你便記住了三個字母的位置順序,並且是終生難忘的哦。

高效記憶電腦鍵盤上的26個字母的順序的方法

實際上,我們開動自己靈活的大腦,是可以找到記憶規律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兩種既簡單又易記、有趣的記憶方法。

鍵盤上字母從上往下:

第一排10個字母: 七(Q)碗(W)鵝(E)肉(R)湯(T),已( Y) 無(U) 一(I)我O 婆(P);

第二排9個字母: 愛(A)上(S)豆(D)腐(F)羹(G),回(H)家(J)快(K)樂(L);

第三排7個字母: 自(Z)行(X)車(C)未(V)幫(B)你(N)買(M);

整篇口訣可以利用咱們精英特的奇象記憶法來記憶:

七碗鵝肉湯,已經無一碗給我的老婆了(全給我喝了)。老婆卻說:“我愛上喝豆腐羹了。你回家我就快樂。”過了一會兒,老婆說:“對不起,你要的自行車,我未幫你買。”

第二排還有種“愛上對方過後就哭了

為什麼電腦鍵盤上26個英文字母不是按從A到Z的順序排列的

1.QWERTY鍵盤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

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於是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發明了QWERTY鍵盤布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鍵速度以避免卡鍵。授斯在1868年申請專利,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有今天鍵盤的排列方式。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129年前形成的、以放慢敲鍵速度為目的的鍵盤排列方式卻延續至今。1986年布魯斯?伯里文爵士曾在《奇妙的書寫機器》一文中表示:“QWERTY的安排方式非常沒效率。”,比如: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它們。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占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2.比QWERTY鍵盤快得多的DUORAK鍵盤

1930年奧格斯特?多冉柯(August Dvorak)發明了一種更優越的DUORAK鍵盤系統,將9個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鍵盤中列。這種設計使打字者手指不離鍵就能打至少3000多個字。而QWERTY只能做到50個字。DUORAK是通過減少手指的運動量來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使用DUORAK,打字者的手指平均每日運動1英里,而QWERTY則是12到20英里。

二戰期間,奧格斯特?多冉柯曾集合14位海軍打字員練習DUORAK,1個月後,他們的速度驚人地提高了68%。DUORAK鍵盤讓右手負擔56%的工作;最有力的手指工作量最大;70%的打字工作是在中列進行而不必移動手指。但當時正逢二次大戰,作戰物資缺乏,這種新鍵盤還沒問市就停產了。

親自試用DUORAK鍵盤吧!

Windows中已經內置了對它的支持,打開“控制面板→鍵盤”,進入“輸入法區域設置”選項卡,接著單擊“添加”按鈕,將“輸入法區域設置”設置為“英語(美國)”,並在“鍵盤布局/輸入法”欄內找到“美國英語-DUORAK”。確認後,按鍵位置全變了。現在你完全有資本提升自己的英文打字速度了。當然在成功前仍需花時間重新適應新的系統並進行耐心訓練。

3.更先進的MALT鍵盤

比DUORAK更先進一步的是理連?莫特(Lillian Malt)發明的MALT鍵盤。它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並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後退鍵”(Backspace)及其他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但MALT鍵盤需要特別的硬體才能安裝到電腦上,所以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還有下面的說法

電腦鍵盤是從英文打字機鍵盤演變而來的,當它最早出現在電腦上的時候,是以一種叫做“電傳打字機”的部件的形象出現的。

紙帶打字機和卡片打字機

實際上,比電傳打字機更早的年代,鍵盤就已經出現在電腦附屬設備上了,在電腦還是能夠占滿一個大廳的年代裡,主要的電腦輸入設備就是穿孔紙帶和穿孔卡片,這些紙帶和卡片當然不可能是人手一點點穿出來的,它們是使用專用的“紙帶穿孔機”和“卡片穿孔機”來穿出的,而在這兩種機器上也都有一台很像普通打字機的電動打字機作為輸入設備。只不過相對而言,這兩種設備都不是電腦的一部分,這點是和電傳打字機不同的,所以我們不把它們作為電腦鍵盤發展史的一部分。

“電傳打字機”是在鍵盤+ 顯示器 的輸入輸出設備出現以前電腦主要的互動式輸入輸出設備,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上蓋帶有鍵盤的列印機,用戶所打的字和電腦輸出的結果都會在鍵盤前方的列印輸出口上列印出來。

“電傳打字機”是大型計算機(MAINCOMPUTER)和小型計算機(SMALLCOMPUTER)時代最主要的電腦互動式輸入輸出設備。7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顯示器設計的成熟,電傳打字機就逐漸退出了電腦的世界,而鍵盤則從從擺脫出來成為了獨立的一種設備。

“電傳打字機”的鍵盤沒有今天電腦鍵盤那麼按鍵和那麼多功能,實際上它幾乎和全尺寸的打字機鍵盤是一樣的,電木塑料下面是機械的按鍵結構,這種設計也為初期的電腦鍵盤所繼承。

在這個時期,由於個人電腦的體積還很小,所以流行的設計是將鍵盤直接作在主機上,著名的APPLEII系列電腦就是這樣的結構。但隨著IBM PC開始將當時還很龐大的硬碟引入到個人電腦上,在80年代中期,獨立的鍵盤成為主流的設計。

早期的鍵盤幾乎都是機械式鍵盤,准確的說是機械觸點式鍵盤,這種鍵盤使用電觸點接觸作為連同標志,使用機械金屬彈簧作為彈力機構。這種鍵盤的手感硬、按鍵行程長、按鍵阻力變化快捷清脆,手感很接近打字機鍵盤,所以在當時很受歡迎,直到今天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十分懷念這種鍵盤的手感。

但是,機械觸點式鍵盤最大的兩個缺點是機械彈簧很容易損壞,而且電觸點會在長時間使用後氧化,導致按鍵失靈。所以在90年代以後,機械觸點式鍵盤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一開始,取而代之的是電磁機械式鍵盤。電磁機械式鍵盤仍然是一種機械式鍵盤,但它與機械觸點式鍵盤不同的是,它並非依靠機械力將兩個電觸點連通,而是將電觸點封閉在一個微型電位器里,在按鍵下部則放置一個磁鐵,通過磁力來接通電流。

與機械觸點式鍵盤相比,電磁機械式鍵盤的使用壽命強了很多,但是仍然沒能解決機械式鍵盤所固有的機械運動部分容易損壞的問題,所以電磁機械式鍵盤沒能在市場上生存多久,很快就被80年代後期出現的非接觸式鍵盤取代了。

所以非接觸式鍵盤,是與此前的各種“接觸式鍵盤”相對而言的,與“接觸式鍵盤”不同的是,它們並不是依靠導電觸點的機械式連通來獲得按鍵信號的,而是依靠按鍵本身的電參數變化來獲得按鍵信號。由於不需要觸點的機械接觸,所以它的使用壽命就能強很多。

主要的非接觸式鍵盤有電阻式鍵盤和電容式鍵盤。其中電容式鍵盤由於工藝更加簡單成本更低所以更受到普遍應用。與機械式鍵盤相比,它最大的兩個特點是使用彈性橡膠製作的彈簧取代了機械金屬彈簧,同時由機械鍵盤的電連通轉為通過按鍵底部和鍵盤底部的兩個電容極板距離的變化帶來的電容量變化來獲得按鍵的信號。

與機械式鍵盤相比,電容式鍵盤的手感有了很大的變化,變得輕柔而富於韌性,這種手感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目前鍵盤的主流設計手感,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 文章 說現在的鍵盤都是電容式鍵盤的原因,但其實這種手感並不來自電容式的結構而來自橡膠彈簧對機械金屬彈簧的取代,這不是電容式鍵盤之所以為電容式鍵盤的原因。

電容式鍵盤由於其原理,所以每一個按鍵都必須做成獨立的封閉結構,這樣的鍵盤也被分類為“封閉式鍵盤”。

對於大多數鍵盤文章,講到電容式鍵盤也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其實他們的錯誤也正在於此,為什麼?這里先賣一個關子,當我們講到鍵盤的結構時再繼續。

鍵盤的鍵位設計

一款鍵盤的鍵位設計包含了兩個概念,一是主體的英文和數字鍵位設計,二是各種附屬鍵位設計。

最通常的英文與數字鍵位設計方案就是俗稱的“QWERTY”柯蒂鍵盤。這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於1868年發明的鍵位方案。

總所周知,柯蒂鍵盤主要的設計目的就是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不過在很多文章中的說法有一個小小的錯誤,這就是--柯蒂鍵盤的鍵位設計並不是要“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導致卡住”,而是“在不至卡住的前提下盡量提高打字速度”。

這兩種說法中有一個微妙的差異,這就是說,減慢打字速度不是最終目的,QWERTY鍵盤並不是在一味的減低速度,它固然有把ED這樣的常見組合放在一個手指上的減低速度設計,但也有很多諸如ER這樣的加速組合鍵位。

實際上這樣設計的根本原因在於機械式打字機的結構,其鉛字杠桿的結構決定了當兩個位置接近的鉛字同時按下的時候就會卡死,但相對的兩個相距較遠的鉛字就不會發生同樣的問題,相信有過英文打字機使用 經驗 的人應該都會有所體會。

在柯蒂鍵盤上,一些常用的字母被放在無名指、小拇指等位置上,這一向被認為是用小拇指等的不靈活性來減低速度,但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到機械式打字機的實際情況,食指固然是最靈活的,但食指鍵位上的按鍵也是最容易卡死的,所以將常用字母放在邊緣以保證在高速打字時不會卡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說,設計柯蒂鍵盤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減低打字速度,事實上,柯蒂鍵盤的設計方案恰恰是為了提高打字速度,只不過是“在不會卡死的情況下盡力提高打字速度”。

進入20世紀以後,機電打字機發明使得機械式打字機的鉛字臂卡死不再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眾多的高速打字鍵盤也就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也就是DVORAK德沃拉克鍵盤。

德沃拉克鍵盤是August Dvorak教授在1930年設計的鍵位方案,由於不再考慮按鍵的機械結構問題,所以按鍵排布完全按照理想化的擊鍵率分布設計。手指運動的行程比柯蒂鍵盤要小得多,平均打字速度幾乎提高了一倍。不過正如很多事情一樣,習慣的力量是難以抵擋的,德沃拉克鍵盤至今只是在極少數專業場合使用。不過對於想試試的人來說,可以嘗試一下Windows里自帶的德沃拉克鍵盤方案。

非英文鍵盤方案

各種語言的鍵盤基本都是在英文鍵盤的基礎上改變而成的,大部分鍵的排列方式都和英文鍵盤相差不遠,只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例如英國鍵盤上的美元符號變成了英鎊符號,而德文鍵盤上的子母Y和Z互換了位置。

各種遠東語言鍵盤在英文按鍵部分則與不標準的美式英文鍵盤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但在一些附屬按鍵上則有明顯的區別。對於中國用戶來說,最容易見到的非美語言鍵盤可能就是二手市場上常見的日文鍵盤了,與標準的英文鍵盤相比,它的大部分按鍵都是一樣的,但在一些標點符號上卻有明顯的位置差異,從而導致在英文系統中使用一些標點的時候出現按鍵的標識和實際內容對應不上的情況。

鍵位設計的另一個概念就是附屬鍵位的設計,從最早的IBM PC 83鍵盤到現在主流的108鍵Windows98鍵盤,已經更新了幾代,但總體上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雖然其中有一些諸如緊湊型的設計,但從市場反應來看是不成功的。由此可見,目前的鍵盤鍵位設計經過了多年的實踐檢驗,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理想設計。

弄巧成拙的十字方向鍵設計

所謂的十字形方向鍵,指的就是鍵盤上的獨立方向鍵呈十字形排列,這種設計最初是為了在形象上更為接近傳統的83鍵盤設計,但實際的效果卻相當的差。

最早的十字形鍵是微軟第一代人體工學鍵盤上使用的,但隨後就成為這一代名品上被人罵得最多的設計,十字形的鍵位看起來很好看,但實際使用一下就會發現這種按鍵設計手指會別扭的擠在一起,無論在日常使用還是在游戲中都極不方便,特別是在 賽車 游戲中幾乎沒法玩下去。所以微軟在此後的第二代產品中又改回了原來的設計。

不過可笑的是,始作俑者微軟自己都已經不用十字形方向鍵了,但近來一些國內的廠商卻又把這種弄巧成拙的設計拾了回來,還作為特色設計之一來大肆宣傳。強烈建議大家對此不要考慮,否則買回來就有夠受的。

鍵盤的結構

前面,我們提到了,現在的鍵盤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電容鍵盤,那麼現在的鍵盤屬於哪一類呢?還是讓我們拆開一個鍵盤來看一看。

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普通的超薄型鍵盤,拆開後背的螺絲以後,可以將鍵盤拆成如圖的幾個部件。

首先是鍵盤和上蓋板和嵌在其中的每個按鍵的鍵帽,這是用戶所主要接觸的部分。

在上蓋板以下,是一塊橡膠薄膜,在每個按鍵的位置上有一個彈性鍵帽,這個部件就是鍵盤的主要彈性元件,一款鍵盤的手感主要就是由這個部件的性狀和材質決定的,因此其形狀設計和橡膠成分都是各大鍵盤廠商的機密。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廠商都使用這樣的一體式橡膠薄膜,某些廠商如明基在某些鍵盤上習慣於每個按鍵都使用單獨的橡膠彈簧,這樣的設計更有利於保持每個按鍵手感的統一,但生產工序更為復雜一些。

在橡膠薄膜以下,是三層重疊在一起的塑料薄膜,上下兩層覆蓋著薄膜導線,在每個按鍵的位置上有兩個觸點,而中間一張塑料薄膜則是不含任何導線的,將上下兩層導電薄膜分割絕緣開來,而在按鍵觸點的位置上則開有圓孔。

這樣,在正常情況下,上下兩層導電薄膜被中間層分隔開來,不會導通。但在上層薄膜受壓以後,就會在開孔的部位與下層薄膜連同,從而產生一個按鍵信號。

由此可見,現在的鍵盤實際上是一種接觸式鍵盤,盡管外形大相徑庭,但實際上它的基本原理和機械觸點式鍵盤是一樣的,依靠機械性的導電觸點連同來產生按鍵信號。根本不是電容式鍵盤。

實際上這種鍵盤的真正名字叫做“薄膜接觸式鍵盤”,是一種機械接觸式鍵盤。它和機械觸點式鍵盤一樣,有壽命短易損壞的問題,但是由於橡膠彈簧取代了金屬彈簧,所以它的手感比機械觸點式鍵盤要好而接近於電容式鍵盤,而且壽命雖不及電容式鍵盤,但比機械觸點式鍵盤要長得多。

真正的電容式鍵盤依據的是非接觸式的電容導電觸發原理,所以電路結構比薄膜接觸式鍵盤要復雜得多,而且電容式鍵盤的每個鍵都使用的是封閉式結構,其整體成本要遠遠高於開放式的薄膜接觸式鍵盤。所以現在除了少數高檔特種鍵盤以外,其實已經沒有真正的電容式鍵盤在賣了。

目前的主流鍵盤除了薄膜接觸式鍵盤以外,還有另外一種“導電橡膠接觸式鍵盤”,它的特點是只有一層導電薄膜,在每個按鍵位置上有不連通的兩個觸點,而橡膠彈簧的下部則使用導電橡膠來製作,當按下的時候就會將兩個觸點連通。

可以看出來,這種鍵盤的原理和計算器按鍵的原理是很接近的。實際上早在個人電腦的早期,這種設計就經常在一些超薄的膝上型電腦上使用。只是與薄膜接觸式鍵盤相比,這種結構的壽命更短,所以現在除了在某些特殊用途以外,已經在逐漸消失中。

在鍵盤的右上角,有一塊與薄膜連同的電路板,這塊電路板就是鍵盤的核心部分,從導電薄膜傳來的導通信號會通過導線輸入到電路板上的運算晶元,這塊晶元會根據上下兩條表面的導線編號通過晶元內部的一張按鍵排布表查找出對應按鍵的ASCII碼,通過介面將其輸出。

這種通過查表獲得按鍵編碼的方式稱之為“非編碼式鍵盤”,相對的有“編碼式鍵盤”,這種鍵盤的ASCII碼是直接由每個按鍵的數字電路產生的。與非編碼式鍵盤相比,編碼式鍵盤的成本高,重定義困難,所以現在已經很罕見了。電容式鍵盤由於其工作原理,大都是編碼式鍵盤,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現在的主流鍵盤並不是電容式鍵盤。

ASCII碼

ASCII碼,即“美國國家標准資訊交換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International Interchange)的縮寫。對於學過編程的朋友相信並不陌生,而對於沒有學過編程的朋友,可能就有介紹一番的需要。

ASCII碼是由ANSI X.3.4和ISO646兩種早期的編碼規格整合而來,在1970年由美國國家標准化委員會通過的編碼規格,它規定了128個基礎英文字元的二進制編碼規則,如大寫字母“A”的編碼就是64,而空格的編碼則為32。ASCII推出後逐漸取代了其他舊的編碼成為電腦編碼的統一標准,並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80年代確認為國際標准。

由於ASCII只規定了128個最常用的英文字元,所以隨著電腦字元集的增長,逐漸出現了很多種在ASCII上擴充的編碼方式,我們熟悉的Unicode編碼就是其中較為復雜的一種,這是在標準的ASCII NO.5和ISO10646基礎上開發的32bits編碼方案。ISO10646是在ISO08859-1基礎上開發的編碼方案(ISO08859-1是在ASCII標准版ASCII NO.5上開發的256字元的標准擴展ASCII編碼),包含了目前所有的電腦字元在內,但由於過於龐大,所以在此基礎上發展了16bits的Unicode,其復雜度比ISO10646小了很多,但不包含一些非常罕見的的字元在內。

↓↓↓點擊下一頁還有更多精彩的2分鍾記憶26個字母方法↓↓↓

⑥ 電腦鍵盤上有多少個英文字母

大寫:

A→65,B→66,C→67,D→68,E→69,

F→70,G→71,H→72,I→73,J→74,

K→75,L→76,M→77,N→78,O→79,

P→80,Q→81,R→82,S→83,T→84,

U→85,V→86,W→87,X→88,Y→89,Z→90

小寫:

a→97,b→98,c→99,d→100,e→101,f→102,

g→103,h→104,i→105,j→106,k→107,l→108,

m→109,n→110,o→111,p→112,q→113,r→114,

s→115,t→116,u→117,v→118,w→119,x→120,y→121,z→122

常見ASCII碼的大小規則:0~9<A~Z<a~z。

1、數字比字母要小。如「7」<「F」;

2、數字0比數字9要小,並按0到9順序遞增。如「3」<「8」;

3、字母A比字母Z要小,並按A到Z順序遞增。如「A」<「Z」;

4、同個字母的大寫字母比小寫字母要小32。如「A」<「a」。

幾個常見字母的ASCII碼大小:「A」為65;「a」為97;。

⑦ 記憶電腦鍵盤上的26個字母的順序的方法

方法一:「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鍵盤上字母從上往下:

第一排10個字母: 七(Q)碗(W)鵝(E)肉(R)湯(T),已( Y) 無(W) 一(Y)我(W) 婆(P);

第二排9個字母: 愛(A)死(S)豆(D)腐(F)羹(G),回(H)家(J)快(K)樂(L) ;

第三排7個字母: 自(Z)行(X)車(C)未(V)幫(B)你(N)買(M);

整篇口訣可以利用咱們精英特的奇象記憶法來記憶:

七碗鵝肉湯,已經無一碗給我的老婆了(全給我喝了)。老婆卻說:「我愛上喝豆腐羹了。你回家我就快樂。」過了一會兒,老婆說:「對不起,你要的自行車,我未幫你買。」

方法二:五句順口溜

根據排列在鍵盤上的英文字母對應的就是漢語拼音的字母,按照漢語聲母韻母的發音,可分為五段,即: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這五段有韻有律,易讀易記。根據這五段還可以編成五句口訣,五歲盲童都能順口說出鍵盤字母的排列規律啦!

口訣如下:

Q W E R T, Y U I O P 欺 吾 俄 日 特,義 嶼一 我 婆

A S D F G H J K L 阿 思 德 佛 歌, 喝 機 可 樂

Z X C V B N M 自 習 詞 尾播 抐 摸

看完這個口訣,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記憶起來也沒什麼方便的啊,實際上是理解了就很好記憶了。口訣可以這樣理解:

「 欺侮我的是俄國、日本的`特務。」(欺吾俄日特)

「義烏(嶼)有我一個婆婆。」(義烏(嶼)一我婆)

「 阿彌托佛歌」唱成了「阿思德佛歌。」

「喝杯可樂」寫成了「喝機可樂」。

自習詞語(尾)「巴拿馬」,說成了自習詞語(尾)播抐摸。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順口溜中,我們把B、N、M這三個連著的鍵命名為「巴拿馬」鍵,因為它們是「Ba Na Ma 」的三個開頭字母。當用搜狗拼音輸入法點擊B、N、M鍵就會出來 「巴拿馬」一詞,大家可以試試的!這樣一來,你便記住了三個字母的位置順序,並且是終生難忘的哦。

⑧ 電腦鍵盤上的26個英文字母為什麼這樣排列

答案是這樣的:紹爾斯造出打字機後,奇怪地發現一個打字員正常擊鍵時老是出故障.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紹爾斯跑去請他的妹夫——一名數學家兼學校教師幫忙.他妹夫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鍵盤上把那些常用的連在一起的字母分開,這樣擊鍵的速度就會稍稍減慢,也就減少了故障的發生.\x0d紹爾斯很樂意地採納了他妹夫的建議,將字母按一種奇怪的QWERTY順序排列.為了避免發生故障而不得不將字母雜亂無章地進行排列,告訴公眾這一事實或許會讓紹爾斯覺得尷尬.於是,他巧妙地耍了一個花招,說這樣排列是最科學的,可以加快人們的打字速度.\x0d而實際上,紹爾斯的這個說法,已經被英國打字機發展史方面的權威人士認定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欺騙活動之一」,是「徹頭徹尾的謊言」.\x0d奇怪的是,那些與紹爾斯設計不同的、更為科學的鍵盤竟然被歷史淘汰了,而人們卻漸漸習慣於使用這種編排古怪的鍵盤.\x0d人們用了幾個世紀的時間設法發明打字機.1714年在英國,亨利·米爾為一台機器申請專利,這種機器的名字叫「謄印字母的人造機器或工具,用它可以像書寫一樣, 單個字母獨寫,或數個字母連續寫,所有書寫內容都可以整潔准確地用大寫字母謄抄在紙張或羊皮紙上,與印刷不相上下」.那台機器可能買不出去,因為沒有人能記住它的名字.\x0d第一台使用的打字機是1868年在美國由克里斯托佛·萊瑟姆.肖爾斯取得專利權的.他的機器被稱為打字機.他有活動的架子,有讓打字紙轉行的控制桿,還有按字母順序排列的鍵盤.\x0d但是肖爾斯有一個問題.在他最初的模型上,它的「ABC」 鍵這種排列,在打字員快速擊鍵的時候,常常引起鍵堵塞.肖爾斯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各鍵互不幹擾,他的解決辦法是讓打字員別打得太快.肖爾斯請求他的內兄重排鍵盤,不讓最常用的字母考得太近,要讓鉛字連動桿能夠朝相反的方向運動,這樣他們就不會碰撞在一起堵塞機器.新的排列便是打字員今天使用的QWERTY排列.當然,肖爾斯稱新的排列是科學的,能夠提高速度和效率.其實它所提高的唯一效率就是讓打字員的速度慢下來,因為幾乎不管打英語的哪個詞都要求打字員的手指在鍵盤上跨越更長的距離.\x0d打字機的優點當然大於這個鍵盤的缺點.打字員們很快記住了奇怪的字母排列, 打字機一下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到打字員熟記了字母的新排列,打字速度提高之時,打字機的製作技術也有了改進,字母鍵也不再像最初那樣容易堵塞了.\x0d以現在的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實在不怎麼樣,它的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英語里也只有三千來個單詞能用左手打,所以用起來十分別扭.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一天下來疲憊不堪.遺憾的是, 千百人的習慣成自然, QWERTY鍵盤今天仍牢牢占據著計算機的輸入領域,雖然有人早就設計出更科學的鍵位排列,卻始終成不了氣候.現代計算機鍵盤根本不存在金屬棒之類的累贅,這當然是肖爾斯們始料不及的事.\x0d目前大眾普遍使用的鍵盤叫做"快蹄鍵盤",原文為"QWERTY",有沒有人發現這個字看起來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其實它就是鍵盤上第一排字母的組合.請看下列三排字母:\x0dQ W E R T Y U I O P\x0dA S D F G H J K L\x0dZ X C V B N M\x0d第一部打字機在1868年面世, 這是所有電腦鍵盤字母或英文打字機鍵盤字母的排列順序.有心的讀者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要把26個字母作這種無規則的排列呢?既難記憶又難熟練.原來的鍵盤基本上是照著字母順序排列,但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撐鍵盤的機械桿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調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樣.據說其原因是這樣的:\x0d在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Sholes Co.)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彈回的速度較慢,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很小心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x0d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傷透了腦筋,因為實在沒有辦法再增加字鍵的彈回速度.後來,有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字鍵的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太快了.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字鍵彈回的速度,為什麼不想法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呢?這無疑是一條新思路.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有許多種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語中第三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母,但卻把它放在右手的無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字母,卻被交給了最笨拙的左手無名指和小指來擊打.同樣理由,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來負責.\x0d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就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下來.後來,由於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的彈回的速度遠大於打字員的擊鍵速度,但是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x0d這種排列方式的確為入門者帶來不少輸入的困擾,其實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也推出了更符合人體工學的鍵盤,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戰,這個鍵盤還沒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團體積極推廣這款名為"德弗札克"的鍵盤,也許不久的將來,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將被廣為採用.

⑨ 鍵盤總共有多少個鍵

鍵盤的分類:

按鍵盤的鍵數可分為86鍵鍵盤、101鍵鍵盤、104鍵鍵盤、Win98鍵盤。

86鍵鍵盤:早期的鍵盤,鍵盤上有86鍵;

101鍵鍵盤:101鍵:將幾常用鍵及數字鍵分離出來組合成鍵盤第三區--數字小鍵盤區,這樣就有101個鍵了;

104鍵鍵盤:在Win95推出後,增加三個功能鍵,它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鍵盤。;

Win98鍵盤:這是在Win98操作系統推出後,某些廠家推出的一種新鍵盤。比Win95鍵盤多5個鍵。

鍵盤的按鍵數曾出現過

83鍵、87鍵、93鍵、96鍵、101鍵、102鍵、104鍵、107鍵等。104鍵的鍵盤是在101鍵鍵盤的基礎上為WINDOWS 9.Xp平台提供增加了三個快捷鍵(有兩個是重復的),所以也被稱為WINDOWS 9X鍵盤。但在實際應用中習慣使用WINDOWS鍵的用戶並不多。

107鍵的鍵盤是為了貼合日語輸入而單獨增加了三個鍵的鍵盤。在某些需要大量輸入單一數字的系統中還有一種小型數字錄入鍵盤,基本上就是將標准鍵盤的小鍵盤獨立出來,以達到縮小體積、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鍵盤

閱讀全文

與電腦鍵盤字母有多少個字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筆記本電腦怎麼選中復制 瀏覽:554
配台式電腦要什麼 瀏覽:833
電腦開機一直轉圈或者自動修復 瀏覽:248
如何打開電腦遠程式控制制 瀏覽:506
設置電腦開機密碼盒子 瀏覽:856
俠盜飛車電腦安裝包下載 瀏覽:971
電腦往u盤復制文件錯誤 瀏覽:650
電腦上的音頻驅動在哪裡 瀏覽:281
電腦帶設計軟體要什麼配置 瀏覽:580
幻燈片製作軟體電腦版有哪些 瀏覽:848
如何設置電腦錄音采樣來源 瀏覽:955
平板電腦背景圖片大全 瀏覽:231
如何恢復電腦版微信聊天記錄 瀏覽:336
手提電腦多帶硬碟 瀏覽:299
安卓手機數據恢復軟體免費版 瀏覽:906
電腦安裝無線顯示器時總是失敗 瀏覽:653
聯想電腦從裝系統 瀏覽:455
電腦安裝火絨被卸載 瀏覽:493
視覺設計蘋果電腦 瀏覽:346
華碩電腦怎麼打開光碟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