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網站 > 中國電腦發明多少年了

中國電腦發明多少年了

發布時間:2022-10-22 15:30:25

① 國產的第一台電腦計算機誕生於什麼時候

國產的第一台電腦計算機誕生於什麼時候?
中國第1台數字電子計算機。誕生於1958年8月1日,我國第1台電子計算機定名為dgs-1型計算機。平均運算速度為每秒30次。

我國自1957年開始就研製通用的數字電子計算器,直到1958年8月1日,該機型可以表演短程序運行。這就標志著我國第1台電子計算機正式的誕生,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該機型定名為8a型數字電子計算器,該機型在當時的738計算機廠開始,小量生產改名為103型計算器,(即D GS-1型)。當時據統計共生產38台此類型計算機。

計算機的一代代更新與發展,不僅代表的是我國。計算機事業的不斷進步,更展現出的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為以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② 我國計算機有多少年歷史了

1956年,夏培肅完成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運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工作,同時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

③ 中國的第一台電腦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製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一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布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一台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台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干復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台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台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兩台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里,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物質短缺,兩台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儲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里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到美國後擔任礦山電氣工程師。他的母親是數學教師。阿塔那索夫從小與電氣和數學結下不解之緣。

阿塔那索夫於1921年進入佛羅里達大學,選擇的專業與父親相同,也是電氣工程。在同學中間,他的數學成績最好,而且是唯一學習過二進制數運算的人。1925年大學本科畢業,他進入愛阿華大學學習數學。他得到碩士學位後進入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30年,當阿塔那索夫獲得博士學位時,他所學的專業已經橫跨了電氣、數學和物理。他的廣博的知識是他今後發明創造的堅實基礎。

在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後,阿塔那索夫返回愛阿華大學當教師。後來,他成為該校物理學教授。

1942年,日本襲擊珍珠港,阿塔那索夫和貝瑞主動放下手中的研製計劃,轉向更緊迫的國防科研項目。1942年底,貝瑞前往洛杉磯參加一項國防承包工程,而阿塔那索夫則去華盛頓一個海軍軍械實驗室工作,研究炸彈引信。從此,兩人失去了聯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阿塔那索夫沒有返回大學講壇。他陸續創辦過幾個軍事和民用企業,並擔任總裁和技術主管。他一生獲得32項發明專利,於1995年6月15日逝世,終年91歲。

克利福特·貝瑞出生在紐約。他在小學時就被同學稱為「天才」,以各科全優的成績高中畢業。他愛好無線電,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業余發報員。他最大的特點是極強的動手能力,任何東西都做得細致而精巧。他在愛阿華大學所學的專業也是電氣工程。他聽過阿塔那索夫教授講的物理課。他一邊讀書,一邊到當地一家電氣公司兼任技術員。1939年,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當阿塔那索夫找貝瑞當研究助手時,貝瑞很高興地同意了。

貝瑞為使阿塔那索夫構思的電子計算機藍圖變成現實起了很大作用。因此,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名稱用了他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被稱為ABC計算機,是恰當的。

④ 電腦出現在中國的哪年

我國自己研發電腦是在1956年,那時是為了研究製造原子DAN,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引進了蘋果2型電腦,九十年代PC機成為我們引進的主流電腦,一些單位也陸續使用,個人擁有的還是很少的,2001年後,電腦逐步走入家庭,慢慢普及

⑤ 中國最早的電腦是幾年

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103機誕生,平均運算速度為每秒30次。經改進配置了磁心存儲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線電廠生產了36台,定名為DJS-1型計算機。

⑥ 中國電腦發展史

以下表格記錄了中國計算機發展歷史:
1958年,中科院計算所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小型電子管通用計算機103機(八一型),標志著我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1965年,中科院計算所研製成功第一台大型晶體管計算機109乙,之後推出109丙機,該機為兩彈試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華大學等單位聯合設計、研製成功採用集成電路的DJS-130小型計算機,運算速度達每秒100萬次;
1983年,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運算速度每秒上億次的銀河-I巨型機,這是我國高速計算機研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85年,電子工業部計算機管理局研製成功與IBM PC機兼容的長城0520CH微機。
1992年,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出銀河-II通用並行巨型機,峰值速度達每秒4億次浮點運算(相當於每秒10億次基本運算操作),為共享主存儲器的四處理機向量機,其向量中央處理機是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自行設計的,總體上達到80年代中後期國際先進水平。它主要用於中期天氣預報;
1993年,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後成立北京市曙光計算機公司)研製成功曙光一號全對稱共享存儲多處理機,這是國內首次以基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通用微處理器晶元和標准UNIX操作系統設計開發的並行計算機;
1995年,曙光公司又推出了國內第一台具有大規模並行處理機(MPP)結構的並行機曙光1000(含36個處理機),峰值速度每秒25億次浮點運算,實際運算速度上了每秒10億次浮點運算這一高性能台階。曙光1000與美國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規模並行機體系結構與實現技術相近,與國外的差距縮小到5年左右。
1997年,國防科大研製成功銀河-III百億次並行巨型計算機系統,採用可擴展分布共享存儲並行處理體系結構,由130多個處理結點組成,峰值性能為每秒130億次浮點運算,系統綜合技術達到90年代中期國際先進水平。
1997至1999年,曙光公司先後在市場上推出具有機群結構(Cluster)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級伺服器,峰值計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億次浮點運算,機器規模已超過160個處理機,
1999年,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神威I計算機通過了國家級驗收,並在國家氣象中心投入運行。系統有384個運算處理單元,峰值運算速度達每秒3840億次
2000年,曙光公司推出每秒3000億次浮點運算的曙光3000超級伺服器。
2001年,中科院計算所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款通用CPU——「龍芯」晶元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龍騰」伺服器,龍騰伺服器採用了「龍芯-1」CPU,採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計算所聯合研發的伺服器專用主板,採用曙光LINUX操作系統,該伺服器是國內第一台完全實現自有產權的產品,在國防、安全等部門將發揮重大作用。
2003年,百萬億次數據處理超級伺服器曙光4000L通過國家驗收,再一次刷新國產超級伺服器的歷史紀錄,使得國產高性能產業再上新台階。

⑦ 中國的第一台電腦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58年,中國第一台計算機--103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運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國研製成功104型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1萬次。 1960年,中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7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3年,中國第一台大型晶體管電子計算機--109機研製成功。 1964年,441B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5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DJS-Ⅱ"型操作系統編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體管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誕生。 1969年,北京大學承接研製百萬次集成電路數字電子計算機 --150機。 1970年,中國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時操作系統和標准匯編語言的計算機--441B-Ⅲ型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⑧ 電腦是哪一年發明的

電腦是是1946年發明的,發明者是約翰·馮·諾依曼。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從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到現在,計算機技術經歷了大型機、微型機及網路階段。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8)中國電腦發明多少年了擴展閱讀:

電腦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而又嶄新的時代,計算機已經從功能單一、體積較大發展到了功能復雜、體積微小、資源網路化等。

計算機的未來充滿了變數,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實現性能的飛躍卻有多種途徑。不過性能的大幅提升並不是計算機發展的唯一路線,計算機的發展還應當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同時也要注重環保等等。

計算機從出現至今,經歷了機器語言、程序語言、簡單操作系統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現代操作系統四代,運行速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第四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經達到幾十億次每秒。

計算機也由原來的僅供軍事科研使用發展到人人擁有,計算機強大的應用功能,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要,未來計算機性能應向著微型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腦發明多少年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qt判斷電腦插沒插u盤 瀏覽:6
蘋果a軟體不小心隱藏了去哪裡找 瀏覽:212
win10電腦怎麼重置ip地址 瀏覽:926
微師電腦和平板能同時 瀏覽:358
聯想電腦啟動進入dos系統安裝系統 瀏覽:600
台式電腦咋樣裝固態硬碟 瀏覽:865
電腦上wifi的燈不亮 瀏覽:308
win7電腦進程一直增長 瀏覽:248
中毒電腦做系統u盤會中毒嗎 瀏覽:234
u盤怎麼在電腦格式化不了怎麼辦啊 瀏覽:870
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更新軟體了 瀏覽:849
筆記本電腦無法輸入任何字體 瀏覽:644
高考畢業生如何買電腦 瀏覽:418
電腦屏幕都可以分屏嗎 瀏覽:37
華為與戴爾筆記本電腦哪個好 瀏覽:602
平板電腦能和電視連接嗎 瀏覽:341
抖音短視頻電腦必備剪輯軟體 瀏覽:272
win10電腦音箱有雜音滋滋怎麼解決 瀏覽:667
廣聯達雲計量電腦配置要求 瀏覽:242
蘋果電腦自帶ppt模板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