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網站 > 電腦處理器基準頻率多少比較好

電腦處理器基準頻率多少比較好

發布時間:2022-11-25 08:47:51

⑴ 一般電腦的cpu主頻是多少

最近有小夥伴新入手了電腦,但是有很多數值都搞不清楚,比如電腦的cpu頻率多少才正常?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般電腦的cpu主頻是多少?,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般電腦的cpu主頻是多少? 篇1

台式機CPU也分高中低端的,所以主頻也是不一樣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老版奔騰CPU,主頻一般在1.86GHz到3.6GHz之間,如奔騰4 CPU主頻為3.6GHz。

酷睿I3、I5系列,主頻一般在2.2GHz到3.8GHz之間,如I3-4130 CPU主頻為3.4GHz。

賽揚系列CPU,主頻一般在1.6GHz到2.8GHz之間,如celeron1037U CPU主頻為1.8GHz。

酷睿I7系列CPU,主頻一般在2.4GHz到4.0GHz之間,如I7-4790K CPU主頻為4.0GHz。

低端AMD系列CPU,一般在1.9GHz到3.0GHz之間,如閃龍X2 180 CPU主頻為2.4GHz。

中高端AMD系列CPU,一般在3.0GHz到4.1GHz之間,如A10-6800K CPU主頻為4.1GHz。

相關閱讀推薦:

CPU頻率,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說是CPU運算時的工作的頻率(1秒內發生的同步脈沖數)的簡稱。單位是Hz。它決定計算機的運行速度,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主頻由過去MHZ發展到了當前的GHZ(1GHZ=10^3MHZ=10^6KHZ= 10^9HZ)。

通常來講,在同系列微處理器,主頻越高就代表計算機的速度也越快,但對於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它就只能作為一個參數來作參考。另外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主頻、外頻、倍頻,其關系式:主頻=外頻×倍頻。早期的CPU並沒有「倍頻」這個概念,那時主頻和系統匯流排的速度是一樣的。隨著技術的發展,CPU速度越來越快,內存、硬碟等配件逐漸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頻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可使內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對較低的系統匯流排頻率下,而CPU的主頻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理論上)。

我們可以把外頻看作是機器內的一條生產線,而倍頻則是生產線的條數,一台機器生產速度的快慢(主頻)自然就是生產線的速度(外頻)乘以生產線的條數(倍頻)了。廠商基本上都已經把倍頻鎖死,要超頻只有從外頻下手,通過倍頻與外頻的搭配來對主板的跳線或在BIOS中設置軟超頻,從而達到計算機總體性能的部分提升。購買的時候要盡量注意CPU的外頻。

一、外形

CPU外形看上去非常簡單:它是一個矩形片狀物體,中間凸起的一片指甲大小的、薄薄的硅晶片部分是CPU核心,英文稱之為「die」。在這塊小小的矽片上,密布著數以千萬計的晶體管,它們相互配合協調,完成著各種復雜的運算和操作。CPU主要分為Intel和AMD兩類,是AMD生產的CPU,我們將在下期細細講述它們之間的區別。

CPU的核心工作強度很大,發熱量也大。而且CPU的核心非常脆弱,為了核心的安全,同時為了幫助核心散熱,於是現在的`CPU一般在其核心上加裝一個金屬蓋,此金屬蓋不僅可以避免核心受到意外傷害,同時也增加了核心的散熱面積。

金屬封裝殼周圍是CPU基板,它將CPU內部的信號引到CPU引腳上。基板的背面有許 多密密麻麻的鍍金的引腳,它是CPU與外部電路連接的通道,同時也起著固定CPU的作用。

由於CPU的核心發熱量比較大,為了保護核心的安全,如今的CPU都得加裝一個CPU散熱器。散熱器通常由一個大大的合金散熱片和一個散熱風扇組成,用來將CPU核心產生的熱量快速散發掉。

CPU的工作原理: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邏輯、存儲三大部分。如果將CPU比作一台機器的話,其工作原理大致是這樣的:首先是CPU將「原料」(程序發出的指令)經過「物質分配單位」(控制單元)進行初步調節,然後送到「加工車床」(邏輯運算單元)進行加工,最後將加工出來的「產品」(處理後的數據)存儲到「倉庫」(存儲器)中,以後「銷售部門」(應用程序)就可到「倉庫」中按需提貨了。

二、參數

見識了CPU的廬山真面目之後,我們也該跟它好好交流一番才行了,因為要真正透徹地了解CPU,就必須知道CPU的一些基礎參數的含義。

1.體現CPU工作能力的主頻、外頻、倍頻

(1)CPU的整體工作速度——主頻

主頻就是CPU的時鍾頻率,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我們平常經常掛在嘴邊的「奔騰4 XXX MHz」講的就是CPU的主頻。

(2)生產線與生產線的條數——外頻與倍頻

與主頻相關的還有「外頻」與「倍頻」這兩個概念,「外頻」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我們可以把外頻看做CPU這台「機器」內部的一條生產線,而倍頻則是生產線的條數,一台機器生產速度的快慢(主頻)自然就是生產線的速度(外頻)乘以生產線的條數(倍頻)了。

2.CPU的進出口速度——前端匯流排頻率

前端匯流排是CPU與主板北橋晶元之間連接的通道,而「前端匯流排頻率」(FSB)就是該通道「運輸數據的速度」。如果將CPU看做一台安裝在房間中的大型機器的話,「前端匯流排」就是這個房間的「大門」。機器的生產能力再強,如果「大門」很窄或者物體流通速度比較慢的話,CPU就不得不處於一種「吃不飽」的狀態。

早期CPU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是與CPU的外頻同步的。隨著CPU工作能力的加強(主頻越來越高),原來的那種低頻率前端匯流排已經滿足不了CPU的需要,於是人們開始在「前端匯流排頻率」上做起了文章——在不提高系統匯流排基準頻率的前體下,將前端匯流排單個時鍾周期能夠傳輸的數據個數以「倍數」增加。

在認識了這幾個參數之後,你應該明白「外頻≠前端匯流排頻率(FSB)」了吧。 3.CPU對電源的要求——工作電壓 工作電壓是指CPU核心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目前Intel Core i7的核心工作電壓僅為1.0V左右。提高CPU的工作電壓可以提高CPU工作頻率,但是過高的工作電壓會帶來CPU發熱、甚至CPU燒壞的問題。而降低CPU電壓不會對CPU造成物理損壞,但是會影響CPU工作的穩定性。因為降低工作電壓會使CPU信號變弱,造成運算混亂。為了降低CPU電壓、減小CPU發熱,適應更高的工作頻率,CPU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

4.CPU的內部高速周轉倉庫——緩存

隨著CPU主頻的不斷提高,它的處理速度也越來越快,其它設備根本趕不上CPU的速度,沒辦法及時將需要處理的數據交給CPU。於是,高速緩存便出現在CPU上,當CPU在處理數據時,高速緩存就用來存儲一些常用或即將用到的數據或指令,當CPU需要這些數據或指令的時候直接從高速緩存中讀取,而不用再到內存甚至硬碟中去讀取,如此一來可以大幅度提升CPU的處理速度。

緩存又分為幾個級別:

L1 Cache(一級緩存):它採用與CPU相同的半導體工藝,製作在CPU內部,容量不是很大,與CPU同頻運行,無需通過外部匯流排來交換數據,所以大大節省了存取時間。

L2 Cache(二級緩存):CPU在讀取數據時,尋找順序依次是L1→L2→內存→外存儲器。L2 Cache的容量十分靈活,容量越大,CPU檔次越高。

L3 Cache(三級緩存):還可以在主板上或者CPU上再外置的大容量緩存,被稱為三級緩存。

5.CPU的製造工藝、封裝方式

製造工藝,也稱為「製程寬度」。是在製作CPU核心時,核心上最基本的功能單元CMOS電路的寬度。在CPU的製造工藝中,一般都是用微米來衡量加工精度。從上世紀70年代早期的10微米線寬一直到目前最新的14納米線寬,CPU的製造工藝都在不斷地進步。製作工藝的提高,意味著CPU的體積將更小,集成度更高,耗電更少。

封裝是指安裝CPU集成電路晶元用的外殼。封裝不僅起著安放、固定、密封、保護晶元和增強散熱功能的作用,而且還是溝通晶元內部與外部電路的橋梁。晶元的封裝技術已經歷了好幾代的變遷,從DIP、PQFP、PGA、BGA到FC-PGA,技術指標一代比一代先進。目前封裝技術適用的晶元頻率越來越高,散熱性能越來越好,引腳數增多,引腳間距減小,重量減小,可靠性也越來越高。

6.CPU的思想靈魂——指令集

CPU的性能可以用工作頻率來表現,而CPU的強大功能則依賴於指令系統。新一代CPU產品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增加新指令,以增強CPU系統功能。指令系統決定了一個CPU能夠運行什麼樣的程序,因此,一般來說,指令越多,CPU功能越強大。目前主流的CPU指令集有Intel的MMX、SSE、SSE2及AMD的3D Now擴展指令集。

⑵ cpu主頻多大比較好

主頻高低表示運算速度,但是也不只是影響速度,還影響功耗,主頻太高功耗過大,cpu發熱相對較高對穩定不利,所以現在無論inter還是amd目前都不在主頻上較勁,在向雙核和多核發展,再有就是買電腦不是買衣服,不是越好看的越好,得看有什麼需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cpu主頻多大比較好,歡迎閱讀。

cpu主頻多大好:

同樣架構的越高越好,不同架構的對比沒有意義,拿個3.06GHZ的p4與 2.7GHZ的E5400對比,沒有可比性,後者強於前者太多了,但是現在不管什麼架構,低於3.0GHZ的CPU沒有購買的價值。

主頻高低表示運算速度,但是也不只是影響速度,還影響功耗,主頻太高功耗過大,cpu發熱相對較高對穩定不利,所以現在無論inter還是amd目前都不在主頻上較勁,在向雙核和多核發展,再有就是買電腦不是買衣服,不是越好看的越好,得看有什麼需求。

相關閱讀推薦:

性能參數計算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CPU的性能決定,而CPU的性能主要體現在其運行程序的速度上。影響運行速度的性能指標包括CPU的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參數。

主頻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元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至強(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匯流排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標。

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台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板前端匯流排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⑶ 筆記本cpu頻率多少合適

頻率越高越好,當然相應的功耗也要增加,建議買低功耗的,是以P開頭的處理器,如P7350和P7450,這些處理器比T開頭的處理器功耗要少10W
,當然我們也要考慮到性價比,比如P7350和P7450的價格差三四百,但頻率之相差0.13.這些差距在實際的應用中是不太明顯的。一般的筆記本的頻率都在2.0到2.4之間。這些應該夠用了。

⑷ 電腦頻率GHZ高好還是低好

頻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描述周期運動頻繁程度的量單位是Hz,頻率越高,說明周期運動越頻繁,一般都是越高越好。而電腦硬體中的頻率基本都是千兆級,比如1000MHz換算出來就是1GHz,目前大多數CPU主頻,都在2Ghz以上,性能好一些的CPU達到4Ghz,甚至更高。

1、CPU頻率

所謂的CPU頻率其實就是主頻,同級別的產品主頻越高越強,一款CPU主頻越高,說明單核性能就強。

目前3.0-4.0GHz的主頻就比較高了,這樣的主頻基本沒有任何性能上的短板上。一般高於3.5GHz,比如3.8GHz,4.2GHz能夠歸類為高主頻,而低於3.0GHz,就屬於較低的主頻,在性能上就會弱一些。

電腦頻率越高越好嗎?科普一下顯示器、顯卡、內存、CPU頻率知識
CPU頻率

一款較好的CPU,它的各個方面應該都會比較出色的,包括架構、核心數、主頻率、緩存、功耗製程等,主頻雖然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但是它並不是衡量一款CPU的性能好壞,通常來說,一樣的架構、核心、緩存的CPU,主頻越高,那麼性能上會越強,比如i5 7600K相比i5 7400主頻高了一些,那麼性能優勢明顯。要如何區別CPU的好壞呢?,CPU排名越往上,性能越強,能夠直觀的看出最新一代與前幾代CPU的性能好壞。

2、顯卡頻率

顯卡是3D設計人員和玩游戲玩家最為關注的硬體之一,尤其是目前優秀的架構與製程的10系列顯卡,例如高端次旗艦的GTX1070,能夠媲美上一代頂級旗艦GTX980Ti。在其他參數的平衡上,顯卡頻率越高其性能也更高。例如GTX980ti核心頻率為1075MHz,而GTX1070是核心頻率1860MHz,可見其核心頻率影響力。

⑸ 處理器基準頻率1.8怎麼

基準頻率1.8算是很低的了,不算好。不過有一些不錯的筆記本CPU基準頻率也是比較低,1.8也有。

⑹ 聯想CPU頻率多少才算好

聯想CPU頻率現在是2.8-3.0MHZ合適,佔主流,更新是很快的。
CPU主頻越高,處理器的性能越好,主頻的高低對於CPU運算速度至關重要,主頻越高,處理器當然越快,所處理的數據就越多越快。
假設某個CPU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運算指令,那麼當CPU運行在2GHz主頻時,將比它運行在1GHz主頻時速度快一倍。因為2GHz的時鍾周期比1GHz的時鍾周期佔用時間減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2GHz主頻的CPU執行一條運算指令所需時間比工作在1GHz主頻時的時間縮短了一半,自然運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所以目前很多人對於超頻樂此不疲。

⑺ 處理器基準頻率3.2GHz怎麼樣

3.2ghz八核處理器性能很好的

3.2ghz八核處理器的安兔兔評測跑分超過52251分,最高主頻率是2.8ghz,
再來看溫度情況,經測試,3.2ghz八核處理器游戲前溫度為30.6℃,約20分鍾游戲後,平均幀率是54.8,溫度升為37.7℃,提升7.1℃。在游戲過程中,能夠明顯感受到手機機身溫度升高,雖然當前溫度可以接受,但是如果進行多局對戰,則會產生燙手的感覺,影響游戲體驗。
3.2GHz8核處理器好不好,不好,如果你不是電腦玩家,不建議買5代處理器,現在8代了。
這個是入門版i5處理器,所以性能就不要想著那麼好了。

筆記本電腦主頻多大最好1Ghz是不是太小了

電腦的主頻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電腦運行的速度,1GHz如果是單核的話確實有點小,目前來說,主流筆記本的CPU主頻都不低於2.0GHz,而且大部分是雙核。1GHz的頻率,最基本的使用是可以,但目前上網娛樂等應用無形中對CPU的要求逐漸提高,低頻率的CPU使用起來可能有些卡。
日常應用中,為讓本本流暢的運行,建議CPU主頻單核在1.8GHz以上,雙核1.3GHz以上

⑼ 電腦cpu頻率多少好

其次決定CPU的好壞的參數很多所以我只說一下主要的,並解釋一下
1:主頻,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性能也就更好。
2:核心數,總體來說核心數越高,性能越好(同品牌的差距最明顯)雖然前面說到AMd4核處理器還沒有雙核的I3好。這與AMD單核效率不高有很大關系。還有就是AMD沒有超線程技術。
3:超線程技術,此技術是inter開發的。CPU在處理數據時並不一定用到了所有的數據處理單元,所以超線程技術水到渠成的出現了。它可以吧一份數據分成兩部分,然後兩個數據分別處理(這里就用到了沒有超線程時所沒有用的處理單元)。換句話說就是非常簡單的讓性能加倍了(達不到兩倍,但也有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提供了)
4,一二級緩存。CPU的處理速度非常快,硬碟跟不上。無法及時給CPU提供所需要的數據,這時較快的內存就上場了,數據先進入內存中然後再供給CPU使用。但是內存相對應CPU來說還是慢了,這時一二級緩存就排上用場了,一二級緩存具有比擬CPU的速度,他可以保存CPU經常使用的數據來供CPU使用。(當一二級緩存沒有所需要的數據時,才會向內存發指令,要求提供數據)所以如果一二級緩存越大,CPU向內存所要數據的次數越少,CPU性能就越高
5,三級緩存。這是對一二級緩存的一個補充,速度介於一二級緩存和內存之間,因為一二級緩存的造價太高,所要相對廉價的三級緩存就出現了。這個緩存對intelCPU挺重要,但對於AMDcpu就較小了,實際測試中三級緩存只是提升了CPU大概百分之5的性能。
6,支持的指令集。指令集其實就是一串代碼,它規定某些常用的數據就已這種方式解碼就行了,所要可以提供CPU的處理速度。不同的數據有不同的指令集。
7,前端匯流排,前段匯流排是CPU處理數據和獲得數據的通道,如果太小CPU得不到需要的數據,那麼就會空載,造成性能的浪費。

閱讀全文

與電腦處理器基準頻率多少比較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迅雷9安裝不了 瀏覽:559
騰訊電腦管家怎樣設置關機 瀏覽:613
無線藍牙平板怎麼連電腦 瀏覽:423
電腦講課如何分屏 瀏覽:390
舊電腦哪裡可以回收電話 瀏覽:660
影視後期電腦配置2019 瀏覽:553
筆記本電腦沒聯網能設置什麼 瀏覽:111
戴爾筆記本電腦無線網開關沒反應 瀏覽:194
模擬農場14下載安裝電腦 瀏覽:705
win7耳機沒聲音電腦有聲音 瀏覽:985
自己配一台電腦需要哪些清單 瀏覽:831
蘋果電腦溫度在哪裡看 瀏覽:282
一台筆記本電腦能用多久 瀏覽:163
電腦桌面圖標怎麼還原 瀏覽:843
台式電腦怎麼撥號上網 瀏覽:767
台式電腦插了wifi接收器沒用 瀏覽:788
電腦怎麼識別熱敏機和列印機 瀏覽:380
電腦不休眠設置 瀏覽:345
蘋果電腦mac開機鍵 瀏覽:268
打吃雞王者用什麼平板電腦最好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