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盤(Floppy Disk)是個人計算機(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軟盤的讀寫是通過軟盤驅動器完成的。軟盤驅動器設計能接收可移動式軟盤,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為1.44MB的3.5英寸軟盤。軟盤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裝可卸、攜帶方便。作為一種可移貯存方法,它是用於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動的小文件的理想選擇。軟盤有八寸、五又四分一寸、三寸半之分。當中又分為硬磁區Hard-sectored 及軟磁區Soft-Sectored。
軟式磁碟驅動器則稱FDD,軟碟片是覆蓋磁性塗料的塑料片,用來儲存數據文件,磁碟片的容量有5.25"的1.2MB,3.5"的1.44MB。以3.5"的磁碟片為例,其容量的計算如下:
80(磁軌)x18(扇區)x512 bytes(扇區的大小)x2(雙面) = 1440 x1024 bytes = 1440 KB = 1.44MB
3.5英寸軟碟片,其上、下兩面各被劃分為80個磁軌,每個磁軌被劃分為18個扇區,每個扇區的存儲容量固定為512位元組。
軟碟片的存儲格式:指碟片的每面劃分為多少個同心圓式的磁軌,以及每個磁軌劃分成多少個存儲信息的扇區。 扇區是軟盤的基本存儲單位,每次對磁碟的讀寫均以被稱為簇的若干個扇區為單位進行的。
較早期的軟盤是5.25英寸的,單面180KB。後來出現雙面360KB。再後來出現3.5英寸雙面720KB的。這些都屬於低密軟盤。再後來出現5.25英寸的雙面高密度1.2MB的和3英寸雙面高密度1.44MB的,直到最後出現過2.88MB的。這些都屬於高密軟盤。5英寸的軟盤早已經淘汰,2.88MB的也只是曇花一現,市面如今能買到的就只是3英寸雙面高密度1.44MB的軟盤。
軟盤歷史
[編輯本段]
1967年,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直徑32英寸。4年後又推出一種直徑8英寸的表面塗有金屬氧化物的塑料質磁碟,發明者是艾倫·舒加特(Alan Shugart,後離開IBM創辦了希捷seagate公司),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標准「軟盤」的父輩。
1976年8月,艾倫·舒加特宣布研製出5.25英寸的軟盤(售價390美元)。
1979年索尼公司推出3.5英寸的雙面軟盤,其容量為875KB,到1983年已達1MB,即我們常說的3寸盤。
現在看到的軟盤都是3.5英寸的,通常簡稱3寸。寸軟盤都有一個塑料外殼,比較硬,它的作用是保護里邊的碟片。碟片上塗有一層磁性材料(如氧化鐵),它是記錄數據的介質。在外殼和碟片之間有一層保護層,防止外殼對碟片的磨損。軟盤保護口透光處於保護狀態。
現今軟盤因容量較小且容易損壞,其功能已逐漸被優盤所取代。
B. 筆記本換硬碟位多少錢
500g的機械硬碟大概在80元左右,固態硬碟大概在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