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計算機發展史
1、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研製(1958-1964年)
我國從1957年在中科院計算所開始研製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1958年8月1日該機可以表演短程序運行,標志著我國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誕生。機器在738廠開始少量生產,命名為103型計算機(即DJS-1型)。
1958年5月我國開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4機)研製。在研製104機同時,夏培肅院士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自行設計並於1960年4月研製成功一台小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1964年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大型通用數字電子管計算機119機研製成功。
2、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研製(1965-1972年)
1965年中科院計算所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大型晶體管計算機:109乙機;對109乙機加以改進,兩年後又推出109丙機,在我國兩彈試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用戶譽為「功勛機」。
華北計算所先後研製成功108機、108乙機(DJS-6)、121機(DJS-21)和320機(DJS-8),並在738廠等五家工廠生產。1965~1975年,738廠共生產320機等第二代產品380餘台。哈軍工(國防科大前身)於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體管計算機並小批量生產了40多台。
3、第三代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研製(1973-80年代初)
1973年,北京大學與北京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研製成功運算速度每秒100萬次的大型通用計算機,1974年清華大學等單位聯合設計,研製成功DJS-130小型計算機,以後又推DJS-140小型機,形成了100系列產品。
與此同時,以華北計算所為主要基地,組織全國57個單位聯合進行DJS-200系列計算機設計,同時也設計開發DJS-180系列超級小型機。70年代後期,電子部32所和國防科大分別研製成功655機和151機,速度都在百萬次級。進入80年代,我國高速計算機,特別是向量計算機有新的發展。
4、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研製
和國外一樣 ,我國第四代計算機研製也是從微機開始的。1980年初我國不少單位也開始採用Z80,X86和6502晶元研製微機。1983年12電子部六所研製成功與IBM PC機兼容的DJS-0520微機。
10多年來我國微機產業走過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現在以聯想微機為代表的國產微機已佔領一大半國內市場。
(1)每年生產多少電腦擴展閱讀:
世界發展:
計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
1889年,美國科學家赫爾曼·何樂禮研製出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製表機,用以儲存計算資料。
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希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擬電子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
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貳』 中國筆記本電腦年產量是多少
這個不好說,你的去幾個大品牌官網去查詢在自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