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才能知道CPU是單核還是雙核
雙核的定義
雙核就是2個核心,核心(Die)又稱為內核,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晶元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硅以一定的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據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匯流排介面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從雙核技術本身來看,到底什麼是雙內核?毫無疑問雙內核應該具備兩個物理上的運算內核,而這兩個內核的設計應用方式卻大有文章可作。據現有的資料顯示,AMD Opteron 處理器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添加第二個內核,兩個CPU內核使用相同的系統請求介面SRI、HyperTransport技術和內存控制器,兼容90納米單內核處理器所使用的940引腳介面。而英特爾的雙核心卻僅僅是使用兩個完整的CPU封裝在一起,連接到同一個前端匯流排上。可以說,AMD的解決方案是真正的「雙核」,而英特爾的解決方案則是「雙芯」。可以設想,這樣的兩個核心必然會產生匯流排爭搶,影響性能。不僅如此,還對於未來更多核心的集成埋下了隱患,因為會加劇處理器爭用前端匯流排帶寬,成為提升系統性能的瓶頸,而這是由架構決定的。因此可以說,AMD的技術架構為實現雙核和多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AMD直連架構(也就是通過超傳輸技術讓CPU內核直接跟外部I/O相連,不通過前端匯流排)和集成內存控制器技術,使得每個內核都自己的高速緩存可資遣用,都有自己的專用車道直通I/O,沒有資源爭搶的問題,實現雙核和多核更容易。而Intel是多個核心共享二級緩存、共同使用前端匯流排的,當內核增多,核心的處理能力增強時,就像現在北京郊區開發的大型社區一樣,多個社區利用同一條城市快速路,肯定要遇到堵車的問題。
HT技術是超線程技術,是造就了PENTIUM 4的一個輝煌時代的武器,盡管它被評為失敗的技術,但是卻對P4起一定推廣作用,雙核心處理器是全新推出的處理器類別;HT技術是在處理器實現2個邏輯處理器,是充分利用處理器資源,雙核心處理器是集成2個物理核心,是實際意義上的雙核心處理器。其實引用《現代計算機》雜志所比喻的HT技術好比是一個能用雙手同時炒菜的廚師,並且一次一次把一碟菜放到桌面;而雙核心處理器好比2個廚師炒兩個菜,並同時把兩個菜送到桌面。很顯然雙核心處理器性能要更優越。按照技術角度PENTIUM D 8XX系列不是實際意義上的雙核心處理器,只是兩個處理器集成,但是PENTIUM D 9XX就是實際意義上雙核心處理器,而K8從一開始就是實際意義上雙核心處理器。
雙核處理器
雙核處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雙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從而提高計算能力。「雙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構的高端伺服器廠商提出的,不過由於RISC架構的伺服器價格高、應用面窄,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
最近逐漸熱起來的「雙核」概念,主要是指基於X86開放架構的雙核技術。在這方面,起領導地位的廠商主要有AMD和Intel兩家。其中,兩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對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組件都直接連接到CPU,消除系統架構方面的挑戰和瓶頸。兩個處理器核心直接連接到同一個內核上,核心之間以晶元速度通信,進一步降低了處理器之間的延遲。而Intel採用多個核心共享前端匯流排的方式。專家認為,AMD的架構對於更容易實現雙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構會遇到多個內核爭用匯流排資源的瓶頸問題。
雙核處理器技術
簡而言之,雙核處理器即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換句話說,將兩個物理處理器核心整合入一個核中。企業IT管理者們也一直堅持尋求增進性能而不用提高實際硬體覆蓋區的方法。多核處理器解決方案針對這些需求,提供更強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實際空間。
雙核心處理器技術的引入是提高處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為處理器實際性能是處理器在每個時鍾周期內所能處理器指令數的總量,因此增加一個內核,處理器每個時鍾周期內可執行的單元數將增加一倍。在這里我們必須強調一點的是,如果你想讓系統達到最大性能,你必須充分利用兩個內核中的所有可執行單元:即讓所有執行單元都有活可干!
雙核與雙芯
雙核與雙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雙核技術在物理結構上也有很大不同之處。AMD將兩個內核做在一個Die(晶元)上,通過直連架構連接起來,集成度更高。Intel則是將放在不同Die(晶元)上的兩個內核封裝在一起,因此有人將Intel的方案稱為「雙芯」,認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雙核」。從用戶端的角度來看,AMD的方案能夠使雙核CPU的管腳、功耗等指標跟單核CPU保持一致,從單核升級到雙核,不需要更換電源、晶元組、散熱系統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軟體即可,這對於主板廠商、計算機廠商和最終用戶的投資保護是非常有利的。客戶可以利用其現有的90納米基礎設施,通過BIOS更改移植到基於雙核心的系統。
計算機廠商可以輕松地提供同一硬體的單核心與雙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環境穩定性的客戶能夠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升級到雙核心。在一個機架密度較高的環境中,通過在保持電源與基礎設施投資不變的情況下移植到雙核心,客戶的系統性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樣的系統佔地空間上,通過使用雙核心處理器,客戶將獲得更高水平的計算能力和性能。
Intel的雙核處理器分成PentiumD和酷睿系列
PentiumEE只有840
也是PentiumD的一部分
PentiumD又分800系列和900系列
但是都是Netburst架構
PD800系列 代號:Smithfield
就是兩個Prescott整合在1個CPU內核里啊
每個CPU集成1M緩存,製程90nm,沒有超線程技術
用北橋承擔仲裁器
所以只有945以上的晶元組支持PentiumD處理器
FSB分為533MHz和800MHz兩種
編號方法:
PD8x5(如805)都是533MHz FSB
PD8x0(如820)都是800MHz FSB,支持64位(EM64T)技術
PentiumD 900系列 代號:Presler
使用2個Cedar Mill處理器(就是65nm P4的處理器家族)
製程65nm,都支持64位(EM64T)技術
每個CPU獨享2M緩存
也只有945以上的主板支持PentiumD 900系列
比PentiumD 800系列強的是
PentiumD 900系列支持HT超線程技術
而且PD9x0系列還支持VT(Virtualization Techlonogy)虛擬化技術
可以虛擬1個系統
PentiumD 900的功耗比PentiumD 800低很多
同樣3GHz頻率:
PD900系列只有214W
PD800系列要252W!
Core酷睿是Intel的新一代雙核CPU
現在包括雙核和四核處理器!
酷睿只有14級流水線
相對於P4 Northwood 的20級和P4 Prescott的31級減少了很多
酷睿的架構是類似PentiumM Banias的低功耗高效率設計
比PentiumD 系列效率高出40%
同時酷睿保留了EM64T技術
E6000系列的FSB升級到1066MHz
E4000系列都是800MHz FSB
同時,酷睿採用共享二級緩存的方式,減少使用前端匯流排進行數據交換
效率更高
酷睿的編號方法:
1.開頭為T的系列都是筆記本CPU,T系列的CPU中,T2xxx都是Yonah
T5xxx/T7xxx是Merom
T20xx、T2xxxE是533MHzFSB,其他是667MHz FSB
2.開頭為E、X的系列都是台式機CPU
其中E開頭是雙核,E6000系列的FSB是1066MHz,E4000系列是800MHz FSB
X、Q開頭是四核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