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正確使用電腦
1.要正確的開機關機
電腦能夠正確的開關,對於使用壽命大大提高。由於電腦在剛加電和斷電的瞬間會有較大的電沖擊,會給主機發送干擾信號導致主機無法啟動或出現異常,因此,在開機時應該先給外部設備加電,然後才給主機加電。但是如果個別計算機,先開外部設備(特別是列印機)則主機無法正常工作,這種情況下應該採用相反的開機順序。關機時則相反,應該先關主機,然後關閉外部設備的電源。這樣可以避免主機中的部位受到大的電沖擊。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下面幾點:而且 WINDOWS 系統也不能任意開關,一定要正常關機;如果死機,應先設法 「 軟啟動 」 ,再 「 硬啟動 」 (按 RESET 鍵),實在不行再 「 硬關機 」 (按電源開關數秒種)。
2.電腦運行時需要注意什麼
電腦進入桌面時,應先等上30秒左右再運行各種程序。因為電腦進入到桌面時還有很多後台程序在執行,這時候的處理器的負載最大,用戶要是再運行其他桌面程序時就增加了處理器的負擔,運行的速度反而會變慢,甚至無響應,適得其反。想要運行某個程序時只需要雙擊一次就可以了,不要看沒有什麼反應時就雙擊多次,結果等待的時間會更長。當電腦運行程序沒有反應時我們可以藉助任務管理器(快捷鍵ctrl+alt+del)結束某些不用的進程來加快我們電腦響應時間。電腦裡面不要裝太多的殺毒哦軟體,一般一個就夠了,也不要隔三差五的就進行一次全盤殺毒,殺毒對硬碟傷害還是比較大的,減少硬碟使用的壽命。
『貳』 我想知道,電腦怎麼用
computer
英文PC (Personal Computer) 是個人計算機
用電子等部件模擬的具有運算能力的物體,學名計算機。
最初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是一種能夠按照指令對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自動加工和處理的電子設備
一般來說電腦由二部分組成,即硬體和軟體。硬體包括:顯示器、滑鼠、鍵盤、機箱、電源、主板,CPU、音效卡、顯卡、光碟機(軟碟機已淘汰)、內存、硬碟,有些還包含網卡、音箱、耳機、列印機、掃描儀、攝像頭、手寫板等外部設備。軟體又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電腦學名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了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 90立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這台耗電量為140千瓦的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 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機械式的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當「埃尼阿克」公開展出時,一條炮彈的軌道用20秒種就能算出來,比炮彈曬身的飛行速度還快。埃尼阿克的存儲器是電子裝置,而不是靠轉動的「鼓」。它能夠在一天內完成幾千萬次乘法,大約相當於一個人用台式計算機操作40年的工作量。它是按照十進制,而不是按照二進制來操作。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進制方式工作的電子管,因此機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而在數據輸入,輸出時再變回十進制。「埃尼阿克」最初是為了進行彈道計算而設計的專用計算機。但後來通過改變插入控制板里的接線方式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而成為一台通用機。它的一種改型機曾用於氫彈的研製。「埃尼阿克」程序採用外部插入式,每當進行一項新的計算時,都要重新連接線路。有時幾分種或幾十分種的計算,要花幾小時或1~2天的時間進行線路連接准備,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它的另一個弱點是存儲量太小,至多隻能存20個10位的十進制數。英國無線電工程師協會的蒙巴頓將軍把「埃尼阿克」的出現譽為「誕生了一個電子的大腦」,「電腦」的名稱由此流傳開來。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作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1年推出。
1 定義
按照當前《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的定義:計算機是一種進行運算,或者控制那些可以表示為數字或者邏輯形式的操作的設備。這個定義的確是真實精確的。然而它和從其他詞典中找到的其他對計算機的定義一樣,包含了太多的內容。這些定義沒有辦法區分歷史上的,當代的,以及未來的,各種各樣的計算機。更有意義的問題可能包含:有哪些不同種類的計算機?或者問,當代計算機有哪些區別與其他時代計算機的特點和能力?
1.1 辭源
「計算機」對應的英文computer這個詞的含義一直在改變,但是它的含義總是落在了當時計算機能力的後面。「computer」最早用來代表被雇來進行算術計算的人,即計算員;這種用法今天仍然有效。《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認為最早是在1897年,這個詞被用來代表一種機械的計算設備。到1946年的時候,牛津詞典加入了幾個限定詞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計算機。這些限定詞包含 模擬的,數字的,以及電子的。 然而,從被引用的上下文看,這些限定詞在1946年前就在被人使用了。
2 成指數級增長的計算機的發展
劃分不同種計算機的難度因為計算機計算能力的指數增長更加復雜化。粗略估計,從1900到現在,計算設備的計算能力(按1000美元能夠買到的設備在每秒種內處理運算指令的數量)每一年半到兩年就增加一倍。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E.摩爾在1965年首次描述了計算機發展的這種特性(參考摩爾定律)。快速發展的計算機製造工程技術維持了這種指數級的能力增長。與這種能力增長攜手並進的另一過程是戲劇化的計算機小型化過程。第一代的電子計算機,例如ENIAC(出現於1946年),都是一些重達數噸,占據好幾間房間,需要多個操作員來維持它們正常工作的龐然大物。這些大傢伙太貴了,以至於只有政府和大型機構才能夠買得起。它們也的確太怪異了,當時的人們都認為幾台,或者幾十台這樣的機器就能夠滿足全世界的需求了。相比之下,現代計算機比第一代前輩多了幾個數量級,更加多才多藝,而且便宜,小巧,還隨處可見。
3 計算機的分類
為了定義什麼是計算機,對所有計算設備進行分類是必然的。下面的章節介紹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這些分類方法必須一起使用才能准確無誤的描述一台特定的計算機。
3.1 按用途分類
這是最明顯的分類法了。 計算機製造商通常用這種方法來描述他們的產品;用戶用同樣的方法來描述與他們交流的機器。例如:
超級計算機
迷你超級計算機
大型計算機
企業級伺服器
小型機
PC 伺服器
工作站
個人計算機或者台式機
膝上型計算機或者筆記本電腦
個人數字助理
可以穿戴的計算機
嵌入式計算機
按用途分類很通俗,但是也導致它的不確定性,因為僅僅當前廣泛使用的設備被包含進來了。計算機發展的快速性意味著計算機新的用途層出不窮,當前的定義很快就過時。許多不再被人使用的計算機的類型,例如微分分析器,通常不被列入分類條目之中。所以,必須採用其他分類方法來明白無誤的定義 計算機這條術語。
3.2 按製造技術分類
機械式
半電子-半機械式
電子式
晶體管
半導體集成電路
光學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
生物計算機
3.3 按設計特點分類
現代計算機綜合了許多基本的設計特點,這些特點是許多貢獻者在很多年裡逐漸開發出來的。設計特點經常獨立於實現技術。現代計算機的綜合性能來源於這些特點互相作用的方式。一些重要的設計特性羅列如下:
3.3.1 數字式 和 模擬式
設計一種計算機時有一個基本的決定:這種計算機應該是數字式還是模擬式的?數字式計算機處理離散的數字性或者符號性值,而模擬式計算機仍然應用於一些特殊目的的領域:例如機器人和迴旋加速器的控制。其他的途徑,象脈沖計算和量子計算,也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他們或者用於很特殊的目的或者仍然處於試驗階段。
3.3.2 二進制 和 十進制
在數字式計算的發展歷程中,一個重大的設計進步是引入了二進製作為內部的數字系統。這種方法避免了那些基於其他數字系統的計算機中必須的復雜的進位機制,例如十進制系統。採用二進制的好處是簡化了實現算術功能和邏輯運算的設計。
3.4 按能力分類
對不同的計算設備分類的最好辦法可能是按他們的內在能力分類,而不是按他們的用途,實現技術,或者設計特性來分類。計算機按能力可以分為三大類:只能計算一種函數的單用途設備,可以計算有限范圍內的函數的特殊用途設備,以及我們天天使用的通用設備。過去計算機這個詞用來描述所有這些類型的機器,但是現在口語中的用法通常特指通用計算機了。
3.4.1 通用計算機
按定義來說,一台通用計算機能用來解決任何問題,只要這個問題可以用程序來表示。然而,程序運行的是有一些實際的限制的:計算機的存儲能力,問題的大小,以及運行的速度。在1934年,艾倫·圖靈證明了:給定正確的程序,任何通用計算機可以模擬其他任何計算機的行為。他的數學證明是純粹理論上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通用計算機存在。這個證明的意義是深遠的:例如,從理論上說,現在的通用計算機能夠模擬任何未來製造的通用計算機的行為,盡管速度很慢。
通用計算機也稱作完備的圖靈機,它經常被用來作為定義現代計算機的能力上限。然而,這種定義是有問題的。幾種過分單純化的計算設備已經展現出完備的圖靈機特性。但是他們都處於一種幽默化表達的「圖靈瀝青陷阱」(?)狀態,一種什麼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和實用性一點都不沾邊。現代計算機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通用化,而且是實用化的通用工具。
從1930年中期到1940年後期,許多人在開發現代的,數字式的,電子的,通用計算機。許多試驗型的機器被造了出來並且可能是圖靈完備化的。這些機器在當時都被宣稱為第一台計算機,然而它們都只有有限的處理通用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的設計最終都被拋棄了。
3.5 按操作類型分類
計算機也可以按用戶操作的方式來分類。有兩大類操作方式: 批處理 和 互動式處理
4 舊條目解釋
計算機是計算的輔助工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計算機包括:
算盤
加法機
計算尺
計算器
狹義計算機就是電子計算機,如今稱為電腦。
計算機分為巨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中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微機(PC)。計算機已經逐步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尤其是進入了家庭和個人領域,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的日常面貌。
回顧計算機的發展史,一個新概念或一件新產品的出世無疑都直接轉化為產業變革的源動力,而個人電腦(PC)散發出來的能量,讓整個產業瞬間飛越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場聲勢浩大的PC革命離不開那些偉大科學家的精準指引,阿倫·凱(Alan Kay)就是這么一個關鍵的領路人。他不但是PC革命的預言家,更是一個技術天才。他所開發的軟體Smalltalk(面向對象程序語言)、 Dynabook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的前身),提出的Windows GUI(圖形用戶操作界面)概念為PC軟體、硬體和操作系統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美國國家工程學院(NAE)在華盛頓向凱頒發有工程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2004年「德雷珀獎」時,該學院的主席Wm. A. Wulf說到:「也許大多數人還都不明白,應用於網路的個人電腦為什麼能像神話故事一樣影響著我們。在對(計算機)技術本身和其發展方向進行重新定義的過程中,凱在這個群體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美國德州大學21世紀計劃項目主任Gary Chapman在向凱頒發2003年「圖靈獎」時也表示,Smalltalk和Dynabook概念給一代又一代技術人員帶來創新的靈感。他的發明引來了個人電腦的革命,從蘋果的Macintosh到微軟的Windows都是受益者。
現年64歲的凱出生在美國,他的父親是生理學家和醫學家,母親是藝術家和音樂家,外祖母是教授和學者,外祖父是攝影師和作家。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凱從小就多才多藝,聰慧過人。他三歲時就可以自己閱讀,上小學時已讀過上百本書籍。由於在學校里經常不服管理,他多次被校方責令停課,甚至在1961年被維吉尼亞的柏薩尼學院開除。不久他參加了軍隊的志願服務,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他在一次計算機能力傾向測驗中,意外的發現自己有著這方面的天賦,並因此被美國空軍招入IBM 1401大型計算機項目工作,從此便與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離開美國空軍後,凱進入科羅拉多大學就讀數學和分子生物學專業。1966年取得雙學士學位後,在音樂、醫學和哲學等方面都極具天分的凱面臨多重選擇,最終他還是進入了猶他大學攻讀機電工程專業。1967年他與人合作發明了一台名為FLEX的機器。這台被他們稱為「個人計算機」的機器配有顯示器和控制面板,使用的是一種多窗口圖形用戶界面,並首次植入了凱開發的面向對象操作系統。雖然這台重量超過一百多公斤的機器基本不具實用功能,更不用說是市場價值,但仍讓凱和他的同伴興奮不已。
在後來的一次參觀麻省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過程中,凱有幸接觸到了供兒童使用的LOGO程序語言。受LOGO的啟發,他開始構想設計一台適合各年齡兒童使用的「筆記本式計算機」,即KiddieKomp項目。1968年,凱拿到了碩士學位,並在猶他大學的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實驗室中從事 3D圖形系統和ARPA網的開發工作。1969年他憑借一篇名為《面向對象圖形系統》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在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做了兩年的教授後, 1972年技術前輩泰勒邀請他共同組建施樂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凱成為了該中心的創始人之一。
在PARC的十年,凱的許多構想都得以實現。他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將Smalltalk程序完成,而在此基礎上的第一台攜帶型計算機Dynabook 也在隨後完成。雖然Dynabook計算機主要是為兒童教學而設計的,但它所包含的同書本相同的尺寸和重量的概念以及平板式顯示器、手寫輸入、無線網路、本地存儲、圖形界面等等超前技術直接導致了個人電腦概念在全世界的生根發芽。
1983年離開PARC後,凱先後加入了Atari、蘋果、迪斯尼,並成立了非盈利機構觀點(Viewpoints)研究中心,2002年他正式加入惠普繼續從事軟體的開發工作。惠普公司研發部高級副總裁Dick Lampman表示:「凱的能力、創造力和觀察力始終都給業界帶來了無法預知的影響。」惠普正寄託於凱能為業界引發另一場技術革命,就像凱自己最經典的一句話:「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
電腦升級分硬體升級和軟體升級.軟體升級就是程序換個更新的(多指驅動程序),硬體升級指往電腦里添置新的設備或更換部件,讓電腦運行速度更快。
但一般來說電腦升級可以分為主機升級與其他元件升級(如顯示器,滑鼠,音箱等),大多數人是指主機升級!
自己可以升級,但必須具有一定的電腦硬體的常識,與最近電腦配件種類,性能,品牌,以免升級後不能充分發揮出水平,或造成不兼容,嚴重的影響電腦其他部件的使用壽命,甚至是電腦燒毀!
顯示器:如果資金不足的話可以選擇CRT(普通顯示器),資金允許的話可以買LCD(液晶顯示器),但必須注意液晶顯示器的幾個特點:1. 高亮度 2. 高對比 3. 寬廣的可視范圍 4. 快速訊號反應時間(8ms以下) 不要有壞點通過TCO O3認證的.
主機:CPU,主板,內存,顯卡,音效卡,硬碟、電源、數據線
但是具體怎麼升級,要看你的資金的多少,與原來的配置,如果機子較新的話換部分就可以了,但是較老的話建議全部換完,總而言之要看具體情況,與個人意願。建議不太懂電腦的話,請專職的電腦人員幫忙升級!
電腦就是電子計算機的俗稱.世界正在經歷由a到b的轉變,即原子(atom) 時代向比特(bit)時代的變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在其中無疑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經過50多年的量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領域幾乎無所不在,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由此形成了獨特的計算機文化。
李英棟謹供.自http://e.slz.cn/info/jsj/3.htm 目前電腦最高配置
CPU —Xeon 3.2Ghz×2; 內存:8192MB(8G); 顯示器CRT×3台+17液晶;硬碟由22台180GXP組成,共2110GB; 電源由7個電源組成,合計2740瓦; 顯卡MillenniumG550+ MillenniumG450; 音效卡採用Sound Blaster Audigy2 ZS 風扇採用15dB以下靜音風扇。
海爾電腦的那個一鍵恢復,性質和三茗的那個差不多。
我的海爾電腦,一鍵恢復密碼忘掉了,我想重新作系統,可是如果不卸載掉這個一鍵恢復,系統就做不上去。
可怕的是我把密碼也給忘了,這個怎麼辦?
具體的的情況是,老的系統目前已經徹底的無法進入了,因為我的魯莽,在沒有卸載這個一鍵恢復的情況下就貿然GHOST鏡像到了c盤,而此行為破壞了這個可愛的一鍵恢復所保護的老系統,新系統也無法正常運行。
在開機的時候,如果不按F9在提示是否回到到最近的保存點的時候選否那麼,一鍵恢復將自動抹掉新裝的系統,起作用的還是老系統,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在我ghost之後,非但新系統被抹掉了,老系統也不能用了。如果按了F9並且選擇不恢復到最近的保存點,那麼新裝的系統將在啟動途中藍屏死掉。
郁悶的是我又忘記了一鍵恢復的密碼,導致我無法以正常模式卸載這個海爾的一鍵恢復。
打過他們的4006999999可是這個電話那頭的可愛MM讓我找客服的人,我的電腦已經不是免費軟體維護的期限了,我是說我的電腦已經買了將近兩年,如果我要他們的客服人員上門服務,那麼我將為此付出相應的費用,我不想付這筆費用,於是想知道一下怎麼在不知道密碼的情況下刪掉這個一鍵恢復?
在網上翻看了一些資料,多半人說這個東西不錯,很少人提到刪除,個別文章提到有專用的卸載工具,
『叄』 電腦怎麼使用!
人們通過輸入設備把需要處理的信息輸入電腦,電腦通過中央處理器把信息加工後,再通過輸出設備把處理後的結果告訴人們。
其實這個模型很簡單,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要處理的信息是1+1,你把這個信息輸入到電腦中後,電腦的內部進行處理,再把處理後的結果告訴你。
早期電腦的輸入設備十分落後,根本沒有現在的鍵盤和滑鼠,那時候電腦還是一個大傢伙,最早的電腦有兩層樓那麼高。人們只能通過扳動電腦龐大的面板上無數的開頭來向電腦輸入信息,而電腦把這些信息處理之後,輸出設備也相當簡陋,就是電腦面板上無數的信號燈。所以那時的電腦根本無法處理像現在這樣各種各樣的信息,它實際上只能進行數字運算。
當時人們使用電腦也真是夠累的。但在當時,就算是這種電腦也是極為先進的了,因為它把人們從繁重的手工計算中解脫出來,而且極大地提高了計算速度。
隨著人們對電腦的使用,人們發現上述模型的電腦能力有限,在處理大量數據時就越發顯得力不從心。為些人們對電腦模型進行了改進,提出了這種模型:
就是在中央處理器旁邊加了一個內部存儲器。這個模型的好處在於。先打個比方說,如果老師讓你心算一道簡單題,你肯定毫不費勁就算出來了,可是如果老師讓你算20個三位數相乘,你心算起來肯定很費力,但如果給你一張草稿紙的話,你也能很快算出來。
可能你會問這和電腦有什麼關系?其實電腦也是一樣,一個沒有內部存儲器的電腦如果讓它進行一個很復雜的計算,它可能根本就沒有辦法算出來,因為它的存儲能力有限,無法記住很多的中間的結果,但如果給它一些內部存儲器當「草稿紙」的話,電腦就可以把一些中間結果臨時存儲到內部存儲器上,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再把它取出來,進行下一步的運算,如此往復,電腦就可以完成很多很復雜的計算。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到電腦輸入和輸出方式的落後,改進這兩方面勢在必行。在輸入方面,為了不再每次扳動成百上千的開頭,人們發明了紙帶機。紙帶機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紙帶的每一行都標明了26個字母、10個數字和一些運算符號,如果這行的字母A上面打了一個孔,說明這里要輸入的是字母A,同理,下面的行由此類推。這樣一個長長的紙帶就可以代表很多的信息,人們把這個紙帶放入紙帶機,紙帶機還要把紙帶上的信息翻譯給電腦,因為電腦是看不懂這個紙帶的。
這樣雖然比較麻煩,但這個進步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電腦的發展。在發明紙帶的同時,人們也對輸出系統進行了改進,用列印機代替了電腦面板上無數的信號燈。列印機的作用正好和紙帶機相反,它負責把電腦輸出的信息翻譯成人能看懂的語言,列印在紙上,這樣人們就能很方便地看到輸出的信息,再也不用看那成百上千的信號燈了。
不過人們沒有滿足,他們繼續對輸入和輸出系統進行改進。後來人們發明了鍵盤和顯示器。這兩項發明使得當時的電腦和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有些類似了,而且在些之前經過長時間的改進,電腦的體積也大大地縮小了。鍵盤和顯示器的好處在於人們可以直接向電腦輸入信息,而電腦也可以及時把處理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可是隨著人們的使用,逐漸又發現了不如意之處。因為人們要向電腦輸入的信息越來越多,往往要輸入很長時間後,才讓電腦開始處理,而在輸入過程中,如果停電,那前面輸入的內容就白費了,等來電後,還要全部重新輸入。就算不停電,如果人們上次輸入了一部分信息,電腦處理理了,也輸出了結果;人們下一次再需要電腦處理這部分信息的時候,還要重新輸入。對這種重復勞動的厭倦導致了電腦新的模型的產生。
這回的模型是這樣的:
這回增加了一個外部存儲器。外部存儲器的「外部」是相對於內部存儲器來說的,在中央處理器處理信息時,它並不直接和外部存儲器打交道,處理過程中的信息都臨時存放在內部存儲器中,在信息處理結束後,處理的結果也存放在內部存儲器中。可是如果這時突然停電,那些結果還會丟失的。內部存儲器(或簡稱內存)中的信息是靠電力來維持的,一旦電力消失,內存中的數據就會全部消失。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在電腦模型中加入了外部存儲器,把內存中的處理結果再存儲到外部存儲器中,這樣停電後數據也不會丟失了。
外部存儲器與內存的區別在於:它們的存儲機制是不一樣的,外部存儲器是把數據存儲到磁性介質上,所以不依賴於是否有電。這個磁性介質就好比家裡的歌曲磁帶,磁帶上的歌曲不管有沒有電都是存在的。當時人們也是考慮到了磁帶這種好處,所以在電腦的外部存儲器中也採用了類似磁帶的裝置,比較常用的一種叫磁碟。
磁碟本來是圓的,不過裝在一個方的盒子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磁碟表面劃傷,導致數據丟失。
有了磁碟之後,人們使用電腦就方便多了,不但可以把數據處理結果存放在磁碟中,還可以把很多輸入到電腦中的數據存儲到磁碟中,這樣這些數據可以反復使用,避免了重復勞動。
可是不久之後,人們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人們要存儲到磁碟上的內容越來越多,眾多的信息存儲在一起,很不方便。這樣就導致了文件的產生。
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件有些相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件是由一些相關信息組成,電腦的文件也是一樣。人們把信息分類整理成文件存儲到磁碟上,這樣,磁碟上就有了文件1、文件2……。
可是在使用過程中,人們又漸漸發現,由人工來管理越來越多的文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就開發了一種軟體叫操作系統。
其實操作系統就是替我們管理電腦的一種軟體,在操作系統出現之前,只有專業人士才懂得怎樣使用電腦,而在操作系統出現之後,不管你是否是電腦專業畢業,只要經過簡單的培訓,你都能很容易地掌握電腦。
有了操作系統之後,我們就不直接和電腦的硬體打交道,不直接對這些硬體發號施令,我們把要的事情告訴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再把要作的事情安排給電腦去作,等電腦做完之後,操作系統再把結果告訴我們,這樣就省事多了。
在操作系統出現之前,人們通過鍵盤給電腦下達的命令都是特別專業的術語,而有了操作系統之後,人們和電腦之間的對話就可以使用一些很容易懂的語言,而不用去死記硬背那些專業術語了。
操作系統不但能在電腦和人之間傳遞信息,而且字還負責管理電腦的內部設備和外部設備。它替人們管理日益增多的文件,使人們能很方便地找到和使用這些文件;它替人們管理磁碟,隨時報告磁碟的使用情況;它替電腦管理內存,使電腦能更高效而安全地工作;它還負責管理各種外部設備,如列印機等,有了它的管理,這些外設就能有效地為用戶服務了。
也正因為操作系統這么重要,所以人們也在不斷地改進它,使它的使用更加方面,功能更加強大。對於咱們現在使用的微機來說,操作系統主要經歷了DOS、Windows 3.X、Windows95和Windows98這幾個發展階段。
在DOS階段,人們和電腦打交道,還是主要靠輸入命令,「你輸入什麼命令,電腦就做什麼,如果你不輸入,電腦就什麼也不做」。在這一階段,人們還是需要記住很多命令和它們的用法,如果忘記了或不知道,那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說,這時的電腦還是大太好用,操作系統也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Windows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個不足,人們在使用Windows時,不必記住什麼命令,只需要用滑鼠指指點點就能完成很多工作。而當操作系統發展到Windows95之後,使用電腦就變得更加簡單。
現在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上面我們講的一些內容。經過人們幾十年的努力,電腦的組成結構已經基本定型,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微機在硬體方面可以用下圖表示:這里CPU就是我們以前談到的中央處理器的英文縮寫,它和其它輔助電路構成了電腦的核心。我們通過鍵盤和其它輸入設備輸入的信息經過它的處理之後顯示在顯示器上。在信息處理過程中,CPU要和內存頻繁地交換信息,在工作結束之後,還要把內存中的數據保存在磁碟上。
上面說的是硬體的工作原理,那麼在軟體上,我們又是如何使用電腦的呢?
在前面我們講過,我們可以通過操作系統給電腦布置工作,操作系統也可以把電腦的工作結果告訴我們。可是操作系統的功能也不是無限的,實際上電腦的很多功能是靠多種應用軟體來實現的。操作系統一般只負責管理好電腦,使它能正常工作。而眾多的應用軟體才充分發揮了電腦的作用。但這些應用軟體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統上的,一般情況下,某一種軟體都是為特定的操作系統而設計的,因為這些軟體不能直接和電腦交換信息,需要通過操作系統來傳遞信息。
這就是所謂的「硬」、「軟」結合。硬體就是我們能看見的這些東西: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等,而軟體是我們看不見的,存在於電腦內部的。打個比方,硬體就好比人類軀體,而軟體就好比人類的思想,沒有軀體,思想是無法存在的,但沒有思想的軀體也只是一個植物人。一個正常人要完成一項工作,都是軀體在思想的支配下完成的。電腦和這相類似,沒有主機等硬體,軟體是無法存在的;而一個沒有軟體的電腦也只是一堆廢鐵。
『肆』 電腦新手怎麼學習使用電腦
電腦新手學習使用電腦:
1、學習電腦之前,就像做菜一樣可以先列一個表,看自己要學習哪些東西,先記錄下來。
2、開始學慣用鍵盤上打字母,打拚音、打漢字。。練習對於鍵盤的熟練度等等。初學者可以略過五筆打字法
『伍』 電腦初學者怎樣使用電腦
一、使用電腦並不難
電腦是高科技產品,硬體製作,軟體研發難度較大,但就使用來說並不難。因為電腦使用就是一個過程問題,使用電腦一般不需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知道怎麼做就行了,只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是完全可以學會使用電腦的。
二、學習內容
使用電腦一般不需要進行系統學習,本著想做什麼,就學什麼就行。如上網看新聞,查閱文件資料,收發電子郵件,上QQ聊天,下棋打撲克,或玩游戲,上博客等。
想系統學習,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先學習入門知識,一般是操作系統(XP/WIN 7/WIN 8)、文字處理(word2003/2007/2010/2013)、上網,以及電腦組裝維護等,以後再學自己喜歡的東西。
三、學習方法
1、請人教。請人教是學電腦最好快最簡便的方法。最好是請身邊會的人把手教,他一邊操作,你一邊看,一邊記筆記,完了在教的人指導下,你按記下的過程去操作,這樣對這個問題,你就算會了,以後就是熟練的問題了。有條件可以到培訓班學習。
2、自學。靠自學也是一個實用的辦法,到書店買幾本能看得懂的電腦入門級讀物,多買幾本,邊看邊操作,這本書上說的看不明白,看另外一本,有時幾本書對照看,這雖然要費時間和精力,但記得牢固。
3、網上學。網上有關電腦知識網很多,如,新手學電腦,電腦知識網,電腦入門等等,具體網址搜一下就找到了。
4、網上問。有不會的特別是疑難問題,在網上問以求解答,這也是一個學習電腦知識有效途徑。「網路知道」給我們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你可隨時登錄查看或提問或回答。
『陸』 電腦是怎麼使用的呢
1、電腦開、關機方法
首先要記住的是開機順序,一般來講開機時要先開外設(即主機箱以外的其他部分)後開主機,關機時要先關主機後關外設。我們所說的開機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次開機。這種情況的開機方法為先打開顯示器的電源開關,然後再打開主機箱的電源開關(其上有"POWER"標志)。
重新啟動電腦。這是指電腦在運行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發生"死機"或在運行完某些程序後需要重新啟動電腦。
2、滑鼠、鍵盤的使用方法
常見滑鼠一般有二鍵式、三鍵式兩種。一般使用兩鍵的滑鼠,如果使用三鍵的滑鼠,則中鍵不用。
移動:只要移動即可,有如鍵盤的方向鍵一般,不過滑鼠可比鍵盤靈活太多了。
單擊(click):按左鍵一下(如:最大化)、或按右鍵一下(如:顯示屬性)。
雙擊(doubleclick):連續按左鍵兩下(如:執行程序)。
(6)電腦怎麼使用擴展閱讀:
電腦使用注意事項:
1、使用環境宜清潔乾燥、通風,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並要遠離強磁場及高溫、高濕場合。
2、電源插頭、插座要接觸良好。
3、不要隨便亂用磁帶、軟盤,不要隨便拷入文件,以防電腦感染病毒。
4、使用前,應熟悉說明上的內容,並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進行操作。不要亂敲、猛擊鍵盤上的按鍵,以防破壞內存和驅動裝置。
『柒』 電腦怎麼用
一、使用電腦並不難
電腦是高科技產品,硬體製作,軟體研發難度較大,但就使用來說並不難。因為電腦使用就是一個過程問題,使用電腦一般不需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知道怎麼做就行了,只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是完全可以學會使用電腦的。
二、學習內容
使用電腦一般不需要進行系統學習,本著想做什麼,就學什麼就行。如上網看新聞,查閱文件資料,收發電子郵件,上QQ聊天,下棋打撲克,或玩游戲,上博客等。
想系統學習,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先學習入門知識,一般是操作系統(XP/WIN 7/WIN 8)、文字處理(word2003/2007/2010/2013)、上網,以及電腦組裝維護等,以後再學自己喜歡的東西。
三、學習方法
1、請人教。請人教是學電腦最好快最簡便的方法。最好是請身邊會的人把手教,他一邊操作,你一邊看,一邊記筆記,完了在教的人指導下,你按記下的過程去操作,這樣對這個問題,你就算會了,以後就是熟練的問題了。有條件可以到培訓班學習。
2、自學。靠自學也是一個實用的辦法,到書店買幾本能看得懂的電腦入門級讀物,多買幾本,邊看邊操作,這本書上說的看不明白,看另外一本,有時幾本書對照看,這雖然要費時間和精力,但記得牢固。
3、網上學。網上有關電腦知識網很多,如,新手學電腦,電腦知識網,電腦入門等等,具體網址搜一下就找到了。
4、網上問。有不會的特別是疑難問題,在網上問以求解答,這也是一個學習電腦知識有效途徑。「網路知道」給我們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你可隨時登錄查看或提問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