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顯示器的解析度與什麼有關
電腦顯示器的解析度的設置既與主機內的顯卡有關,也與顯示器有關。
電腦系統如果要設置某種解析度,必須達到以下條件:
1、顯卡驅動程序正確安裝;
2、顯卡和顯示器都支持這種解析度。
一般而言,顯卡支持的解析度很多,受限的往往是顯示器的參數。比如,如果顯示器是正屏,則即使顯卡支持16:10(或16:9)的解析度,系統也無法設置為16:10(或16:9)的解析度。
⑵ 電腦解析度是跟主機有關還是顯示器
電腦解析度和顯卡以及顯示器有關。現在主要取決於顯示器了,因為目前主流顯卡支持4K沒有壓力。
個固定的解析度進行工作。比如,Windows應用開發者會把視窗設定成640 x 480,但在1366 x 768的筆記本屏幕上,這看起來就有些難看了。
對於消費者來說,有時候高解析度意味著更多麻煩。在一個1080p的顯示器上看640 x 480的視窗,你會覺得它太小。但是在13英寸的超級本屏幕上時,你又會發現視窗中的內容很難以辨認。
為了彌補這個問題,Windows和其他操作系統會對顯示內容進行縮放,依賴的一套縮放演算法。一般來說,縮放後圖像的視覺效果取決於演算法的質量,而且經常會出現模糊強度的問題。顯然,這和購買高解析度顯示屏消費者的初衷是違背的。其實,任何一個操作系統都面對著這樣麻煩。比如,如果你在Nexus 10平板上打開一款舊的Android游戲,你會發現顯示出來的是一坨失真了的像素塊。
受傷的眼睛
一塊24英寸的1080p顯示屏中,每英寸包含了91個像素點。如果要顯示一個640 x 480的視窗,那麼顯示效果會有大約7英寸,這么大的區域足以讓任何人毫不費力的就能完成閱讀。而在13英寸的高解析度顯示屏中(超極本一般配置如此),每英寸像素點數達到170個,這意味640 x 480的視窗顯示出來也就大約4英寸寬。如果不進行縮放,用戶很難分辨清楚其中的內容。而且遺憾的是,Windows 8的縮放功能不怎麼靠譜。
⑶ 電腦解析度由什麼決定
解析度一般是由顯卡和顯示器決定的。。
⑷ 電腦屏幕的解析度是什麼決定的是顯示器嗎
電腦屏幕解析度跟顯示器是有很大的關系的。
顯卡是決定了解析度的上限。
顯示器是決定了在上限內使用的解析度大小。
⑸ 電腦的解析度是什麼決定的
示解析度就是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個數,解析度160×128的意思是水平像素數為160個,垂直像素數128個。解析度越高,像素的數目越多,感應到的圖像越精密而在屏幕尺寸一樣的情況下,解析度越高,顯示效果就越精細和細膩以解析度為1024×768的屏幕來說,即每一條水平線上包含有1024個像素點,共有768條線,即掃描列數為1024列,行數為768行解析度不僅與顯示尺寸有關,還受顯像管點距、視頻帶寬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它和刷新頻率的關系比較密切,嚴格地說,只有當刷新頻率為「無閃爍刷新頻率」,顯示器能達到最高多少解析度,才能稱這個顯示器的最高解析度為多少解析度和點距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點距是指像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像素數越多,其解析度就越高,因此,解析度通常是以像素數來計量的,如:640×480,其像素數為307200解析度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屏幕顯示的圖片或圖標的細致度,解析度越高,屏幕越細膩,當然還可以根據屏幕的大小判斷,但不是絕對的,選擇手機時並不能單看手機解析度的高低,合適的屏幕尺寸和合適的解析度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⑹ 電腦的解析度是什麼決定的
4:3 是最常見屏幕比例,從電視時代流傳下來的古老標准。在近代寬屏幕興起前,絕大部分的屏幕解析度都是照著這個比例的。
常見屏幕解析度
SXGA+(1400x1050) - SXGA+ 是大約 2003 年~2007 年間偶爾會在筆記本電腦上看到的解析度。不過隨著寬屏幕大行其道,這個解析度很難看到了。
UXGA(1600x1200) - UXGA 又稱為 UGA,解析度剛好是SVGA 的四倍。UXGA 是許多 4:3 的 20" 和 21" 屏幕的析度,不過隨著4:3 屏幕愈來愈少見,要買到這個解析度的屏幕是愈來愈困難了。
QXGA(2048x1536) - QXGA 的解析度是 XGA 的四倍,也是大部分 4:3屏幕支持的極限。
更高的 4:3 解析度,比如 QUXGA,只是個理論上的名字。在真實世界沒有採用這個解析度的產品存在。
屏幕比例16:10
16:10 就是常見的「寬屏幕」比例
WVGA(800x480) - VGA 的加寬版,大部分的 MID和小號的 Netbook 採用的解析度。第一代的 7" Eee PC 就是這個解析度的。
WSVGA(1024x600) -老實說這個比例並不是16:10(960x600 才是),不過這是個愈來愈常見的寬屏幕解析度,所以就列在一起了。8.9" 的 Netbook 大多是這個解析度,部分的 10" Netbook(Wind NB)也是。
WXGA(1280x800) -WXGA 最早是指 1366x768(1024x768 的加寬版),是 LCD TV 面板最常見的解析度。但到了電腦上 WXGA 通常是指 1280x800 這個解析度,通常出現在 13~15" 的筆記本電腦上。
WXGA+(1440x900) - 也是寬屏幕筆記本電腦常見的解析度,但更常出現在 19" 的寬屏幕 LCD 上。
WSXGA+(1680x1050) - 20" 和 22" 寬屏幕 LCD 和部分15.4" 筆記本電腦愛用的解析度。
WUXGA(1920x1200) - UXGA 的寬屏幕版。必須要到達這個解析度才能在屏幕上無損地顯示 1080p 的影片。桌電上 1920x1200 大致上是 24"~27" LCD 的領域,而筆記本電腦則是 17" 以上才比較看得到。
WQXGA(2560x1600) - 主要是 30"LCD 屏幕在用的解析度,著名的 Apple Cinema Display、Dell UltraSharp 3007WFP / 3008 WFP 都是這個解析度。
屏幕比例16:9
16:9 主要是HD電視在用的比例。常聽到的720p、1080p 都是這個比例。是一種適合視頻觀賞和辦公操作(容納兩個文檔並排處理)但對於游戲支持相對差一些(逐漸得到更多的游戲支持)的屏幕格式。
qHD(960 x 540) - qHD全稱Quarter High Definition,即FULL HD 1920×1080的四分之一,解析度級別為960 x 540。
720p(1280x720) -720P是一種在逐行掃描下達到1280×720的解析度的顯示格式。是數字電影成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融合。
WXGA(1366x768) -WXGA 是指 1366x768,是 LCD TV 面板最常見的解析度。
1080p(1920x1080) - 1080p 就是俗稱的 Full HD(Sony 超拼的),以前只有在電視上看得到(電腦用 1920x1200 的多),不過開始出現採用 1080p 面板的筆記本電腦,像第二代的 Acer 寶石機,標榜可以「讓畫面塞滿屏幕,不留黑邊」。
QHD(2560 x 1440) - QHD全稱Quad High Definition,即HD 1280 x 720的四倍,解析度級別為2560 x 1440。2013-08-22,LG發布了全球首款解析度達到2560 x 1440的5.5寸屏幕,其像素密度高達538ppi![1]
相比於比較傳統的16:10液晶顯示器,16:9在播放高清電影的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更加扁平的面板使得它與Full HD高清電影的片源更加配合,最簡單的表現就在於電影的上下黑邊減少了很多,而隨著左右面積的擴大,高清電影的可視面積也有接近3%的可視面積提升。從2011年各大電腦廠商的出貨產品上來看,採用1366x768、1600x900解析度占絕大部分,16:9成為的各大廠商爭相採用的黃金比例,不過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由於習慣了16:10的比例,對於16:9似乎還存在著一個適應性問題,不少消費者聲稱16:9看上去又扁又小。
屏幕比例5:4
5:4 家族:說是說家族,其實只有SXGA 這一個成員而已。怎麼,從來沒注意到自已的屏幕比較方?其實 1280x1024 除下來比例是 5:4 才對,不是 4:3。
SXGA (1280x1024) - 後期的 17"屏幕和絕大部分非寬屏幕的19" 屏幕都是這個解析度。為什麼 SXGA 要採用 5:4 的比例還是個謎,但總之它是成了辦公室中幾乎無所不在的存在。
點距
編輯
像素間距(pixel pitch)的意義類似於CRT的點距(dot pitch),一般是指顯示屏相鄰兩個像素點之間的距離。 我們看到的畫面是由許多的點所形成的,而畫質的細膩度就是由點距來決定的,點距的計算方式是以面板尺寸除以解析度所得的數值。以LCD為例,14英寸液晶顯示器的可視面積一般為300mm×190mm,解析度為1280×800,從而計算出此LCD的點距是300/1280=0.2344mm或者190/800=0.2375mm。點距越小,圖像越細膩。
16:10比例的22(21.5)與20(20.1)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最佳解析度是:1680×1050。
16:9比例的23與22(21.5)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最佳解析度是:1920×1080。
液晶顯示器的刷新頻率,就使用操作系統默認的60Hz,不要改(不管系統默認多少都不要改)。LCD不是CRT顯示器,它的內部不是陰極射線管,不是靠電子槍去轟擊顯像管上的磷粉產生圖像。
LCD顯示器是靠後面的燈管照亮前面的液晶面板而被動發光,只有亮與不亮、明與暗的區別。所以,液晶顯示器沒有電子槍逐行及隔行掃描屏幕的原理(LCD顯示器工作時,每個像素點自始至終都發光,不存在閃爍的現象),也就不存在刷新頻率的概念,改不改都一個樣,刷新頻率對所有的LCD均不起作用。
顯示卡對顯示器有自適應功能,當你插上顯示器後,顯卡會和顯示器通信確認顯示器能顯示的最佳刷新率與解析度,通常情況下無法在系統中設置超過顯示器極限的解析度與刷新率。部分顯卡驅動程序提供了超頻選項,可人為設置超出顯示器規格的解析度與率與刷新率,但這么做可能會導致顯示器無法顯示。
⑺ 電腦的解析度與什麼有關系啊
屏幕解析度跟顯示器最大解析度以及顯卡最大支持的解析度有關。最終屏幕解析度最大值取決於顯卡或顯示器二者間支持的最低者。
屏幕的解析度可以簡要的理解為屏幕的清晰度,解析度越高,在同一大小的屏幕上,顯示的內容越清晰
屏幕解析度是指屏幕顯示的解析度。屏幕解析度確定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多少信息的設置,以水平和垂直像素來衡量。屏幕解析度低時(例如 640 x 480),在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少,但尺寸比較大。屏幕解析度高時(例如 1600 x 1200),在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多,但尺寸比較小。
顯示解析度就是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個數,解析度160×128的意思是水平方向含有像素數為160個,垂直方向像素數128個。屏幕尺寸一樣的情況下,解析度越高,顯示效果就越精細和細膩。
dip:
圖像每英寸面積內的像素點數。
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點數)是一個量度單位,用於點陣數碼影像,指每一英寸長度中,取樣、可顯示或輸出點的數目。
DPI是列印機、滑鼠等設備解析度的度量單位。是衡量列印機列印精度的主要參數之一,一般來說,DPI值越高,表明列印機的列印精度越高。
DPI是指每英寸的像素,也就是掃描精度。DPI越低,掃描的清晰度越低,由於受網路傳輸速度的影響,web上使用的圖片都是72dpi,但是沖洗照片不能使用這個參數,必須是300dpi或者更高350dpi。例如要沖洗4*6英寸的照片,掃描精度必須是300dpi,那麼文件尺寸應該是(4*300)*(6*300)=1200像素*1800像素。
DPI原來是印刷上的記量單位,意思是每英寸上,所能印刷的網點數(Dot Per Inch)。但隨著數字輸入,輸出設備快速發展,大多數的人也將數字影像的解析度用DPI表示,但較為嚴謹的人可能注意到,印刷時計算的網點(Dot)和電腦顯示器的顯示像素(Pixel)並非相同,所以較專業的人士,會用PPI(Pixel Per Inch)表示數字影像的解析度,以區分二者。
我們通常講的列印機解析度是多少DPI,指的是"在該列印機最高解析度模式下,每英寸所能列印的最多"理論"墨點數"。
⑻ 電腦解析度大小是由哪個決定的
是由顯示器決定的。17寸方屏是1027*768;19寸寬屏是1440*900;20寸是1600*900;21寸是1680*1050;22寸是1920*1080;這些都是標屏,其他解析度用的比較少。還有筆記本用得比較多的1366*768.
⑼ 電腦的解析度是什麼決定的
電腦屏幕的解析度有兩個條件決定,第一是輸出的顯卡輸出的頻率決定,第二,由電腦屏幕本身支持的最大頻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