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1946年2月,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加州問世。那時候的電腦都很龐大,速度也慢,數量少,也不普及。
【樓主注意】1958年和1959年,中國先後製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60年代中期,中國研製成功一批晶體管計算機,並配製了ALGOL等語言的編譯程序和其他系統軟體。6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研究集成電路計算機。70年代,中國已批量生產小型集成電路計算機。8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重點研製微型計算機系統並推廣應用;在大型計算機、特別是巨型計算機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建立了計算機服務業,逐步健全了計算機產業結構。從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第一封e-mail開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連入internet這段時間里,中國的互聯網在艱苦地孕育著,它的每一步前進都留下深深的腳印,
2. 中國什麼時候有電腦的
1970年,中國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時操作系統和標准匯編語言的計算機--441B-...1992年,中國最大的漢字字元集--6萬電腦漢字字型檔正式建立。 1992年市場上推出了第一台中國家用PC
3. 電腦出現在中國的哪年
我國自己研發電腦是在1956年,那時是為了研究製造原子DAN,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引進了蘋果2型電腦,九十年代PC機成為我們引進的主流電腦,一些單位也陸續使用,個人擁有的還是很少的,2001年後,電腦逐步走入家庭,慢慢普及
4. 中國是什麼時候有電腦的
7幾年中國有計算機了,96年電腦中國基本進入互聯網時代
5. 中國的電腦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1956年,夏培肅完成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運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工作,同時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
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模擬式電子計算機。
1958年,中國第一台計算機--103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運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國研製成功104型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1萬次。
1960年,中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7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3年,中國第一台大型晶體管電子計算機--109機研製成功。
1964年,441B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5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DJS-Ⅱ"型操作系統編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體管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誕生。
1969年,北京大學承接研製百萬次集成電路數字電子計算機 --150機。
1970年,中國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時操作系統和標准匯編語言的計算機--441B-Ⅲ型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2年,每秒運算11萬次的大型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個機型先後研製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機研製成功。
1977年,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DJS-050機研製成功。
1979年,中國研製成功每秒運算500萬次的集成電路計算機--HDS-9,王選用中國第一台激光照排機排出樣書。
1981年,中國研製成功的260機平均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00萬次。
1983年,"銀河Ⅰ號"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運算速度達每秒1億次。
1984年,聯想集團的前身--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中國出現第一次微機熱。
1985年,華光Ⅱ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投入生產性使用。
1986年,中華學習機投入生產。
1987年,第一台國產的286微機--長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國產386微機--長城386推出,中國發現首例計算機病毒。
1990年,中國首台高智能計算機--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誕生,長城486計算機問世。
1991年,新華社、科技日報、經濟日報正式啟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1992年,中國最大的漢字字元集--6萬電腦漢字字型檔正式建立。
1993年,中國第一台10億次巨型銀河計算機Ⅱ型通過鑒定。
1994年,銀河計算機Ⅱ型在國家氣象局投入正式運行,用於天氣中期預報。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機通過鑒定,其峰值可達每秒25億次。
1996年,國產聯想電腦在國內微機市場銷售量第一。
1997年,銀河-Ⅲ並行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
1998年,中國微機銷量達408萬台,國產佔有率高達71.9%。
1999年,銀河四代巨型機研製成功。
2000年,我國自行研製成功高性能計算機"神威I",其主要技術指標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研製高性能計算機能力的國家。
6. 電腦是哪一年普及的
個人電腦普及基本在在2004年左右,1997年時中國每千人只有電腦6台。而當時的世界水平平均是每千人64台。到2004年中國每千人擁有個人電腦40台。基本達到了上世紀未世界的平均水平。
7.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筆記本電腦的
中國在2000年以前就引入了計算機,甚至還掀起了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
1996年,美國《電腦雜志》提到康柏於 1982 年 11 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 28 磅(約合 14 公斤),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 IBM 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 1985 年開發的一台名為 PC Convertible 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美國人爭吵不休,大洋那邊的日本人也不樂意了。因為他們認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 T1000,這款於 1985 年推出的產品採用 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 9 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 MS-DOS 操作系統。
2001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學報》在紀念 PC 誕生 20 周年的一篇報道中寫了「1985 年,東芝推出 T1000,第一次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電腦』的概念。」
(7)中國什麼時候有電腦擴展閱讀:
為了縮小體積,筆記本電腦採用液晶顯示器(液晶LCD屏)。除鍵盤外,還裝有觸控板(Touchpad)或觸控點(Pointing stick)作為定位設備(Pointing device)。
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的區別在於便攜性,它對主板、CPU、內存、顯卡、硬碟的容量等有不同要求。
筆記本電腦正在根據用途分化出不同的趨勢,上網本趨於日常辦公以及電影;商務本趨於穩定低功耗獲得更長久的續航時間;家用本擁有不錯的性能和很高的性價比,游戲本則是專門為了迎合少數人群外出遊戲使用的;發燒級配置,娛樂體驗效果好,當然價格不低,電池續航時間也不理想。
8. 中國什麼時候有電腦
80年代出現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
80年代初在我國掀起了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1981年,中央電視台、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普及委員會和中央電大聯合舉辦計算機知識普及講座,由我向全國講授BASIC語言,當年收看人數超過100萬人,次年起年年重播,收看人數超過300萬人。在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度里掀起這樣規模壯闊的群眾性的普及計算機知識的活動,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
在第一次計算機普及高潮中,普及的對象主要是以下三種人;(1) 大學中非計算機專業的師生; (2) 部分在職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3) 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學生。普及的內容偏重於計算機知識,尤其是計算機高級語言。通過十年的努力,己經在大學的所有專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結束了大學畢業生仍然屬於「計算機盲」的歷史。大家取得如下共識:計算機知識是當代知識分子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9. 國產的第一台電腦計算機誕生於什麼時候
國產的第一台電腦計算機誕生於什麼時候?
中國第1台數字電子計算機。誕生於1958年8月1日,我國第1台電子計算機定名為dgs-1型計算機。平均運算速度為每秒30次。
我國自1957年開始就研製通用的數字電子計算器,直到1958年8月1日,該機型可以表演短程序運行。這就標志著我國第1台電子計算機正式的誕生,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該機型定名為8a型數字電子計算器,該機型在當時的738計算機廠開始,小量生產改名為103型計算器,(即D GS-1型)。當時據統計共生產38台此類型計算機。
計算機的一代代更新與發展,不僅代表的是我國。計算機事業的不斷進步,更展現出的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為以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