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M1晶元的MacbookPro值得買嗎-M1晶元性能詳情
M1晶元是蘋果首款研發的電腦晶元,MacbookPro13英寸筆記本電腦搭載的就是M1晶元,那麼M1晶元的MacbookPro值得買嗎?下面就和我一起來開看一看具體的M1晶元參數性能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M1晶元參數基於5nm工藝製程,160億個晶體管,8核 CPU 包括包括四個高性能核心和四個高能效核心。圖形處理 GPU 同樣有8個核心,相比同類機型,性能提升了整整6倍。16核的神經網路引擎,機器學習速度提升15倍。
M2晶元的跑分成績Geekbench5平台M1晶元單核得分1743,多核得分7698,這里對比2019款MacBook Pro16英寸,i9-9880H單核得分1109,多核得分6805,從跑分數據來看,M1晶元完全碾壓了英特爾i9處理器
3外英特爾11代晶元i7-11370H在Geekbench5上的跑分也出爐了,單核分數為1420分,多核分數為4964分,可見在11代的i7處理器也是被M1晶元打敗
在GPU性能方面,GPU跑分接近 16英寸 MacBook Pro獨顯與 英偉達 NVIDIA GeForce GTX 1050Ti 顯卡相當,可見在核顯部分M1晶元也達到了輕薄本應有的級別
M1晶元還有比較強的地方就是續航,M1晶元Macbook Air續航時間為最長可達15小時的無線上網、最長可達18小時的 Apple TV app 影片播放、內置49.9瓦時鋰聚合物電池,M1晶元的MacbookPro13續航時間為最長可達17小時的無線上網、最長可達20小時的 Apple TV app 影片播放、內置58.2瓦時鋰聚合物電池,對比英特爾晶元版本也是有優勢的
M1晶元還提要提升的地方:軟體的適配問題,目前還有部分X86的軟體無法適配,這部分需要軟體廠商後續的跟進,相信需要數月的時間應該可以達到用戶的需求。
另外M1晶元的Mac裝雙系統的難度更大,如果有需要使用WIN10系統的用戶,先暫時不要考慮購買M1晶元的Mac
Ⅱ 蘋果m1什麼水平
蘋果m1晶元大概相當於11代酷睿的水平。
1、不過不同於傳統電腦cpu,它使用了手機常用的ARM架構。
2、arm架構的特點在於功耗低、性能強,並支持5nm的製程。
3、m1配備了8個核心,包括4個高性能核心和4個高效能核心。
4、在單線程測試方面,它的性能與11代酷睿相似,弱於amd5950x。
5、在多線程測試上,m1晶元介於11代酷睿和amd4800u之間。
6、另外,這是一款集成了顯卡的晶元,而且蘋果是不支持獨立顯卡的。
7、它使用了8核心的gpu,在游戲測試方面相當於gtx1050水平。
8、這個顯卡能流暢遊玩一些電競網游,不過玩大型游戲還是有些吃力的。
注意事項:
目前架構遷移過渡期已經可以幾乎沒影響,那在很多軟體都適配了原生ARM架構之後,M1的性能還可以得到更好地發揮。
正如蘋果說的,「mac的未來,歡迎你來」。
可以預見未來全系列採用ARM處理器,軟體和硬體以及生態高度融合的那個未來。
蘋果的M1處理器,一共發布了5款產品,4款MacBook系列,1款mac mini系列,這超越了原來市場預計蘋果會先發布一款「試水」的預期,也可以看到蘋果的決心。MacBook的新品誠意十足,有M1的加持,非常香,喜歡的用戶可以直接入手。
Ⅲ 同樣都是M1晶元,哪款蘋果Mac電腦性能最強
M1晶元是真香,買新的蘋果電腦首選M1系列,不過為了性能,M1晶元的電腦那麼多,選哪款呢?MacBook Air 、MacBook Pro、Mac Mini、iMac 24,甚至iPad Pro 2021都是M1晶元。
都是同樣的晶元,那性能應該差不多啊,性能一樣嗎?其實性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安卓手機那麼多款高通驍龍888處理器,但是優化都不一樣,蘋果是同一家公司同樣的macOS系統,優化應該忽略不計,但是性能始終還是要看硬體配置的。
首先8核圖形處理器版本要比7核圖形處理器要性能更強,這是小白都看得懂的。其次要看散熱效果,散熱好了戰鬥力才持久,才能發揮威力。
M1晶元中,MacBook Air沒有散熱風扇,那性能自然是最差的。
另外幾款都是有散熱風扇的,那哪款最強呢?
我認為Mac mini是最強的:
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就是蘋果官網的機器介紹頁的app資源介紹中就有明顯的區別,那就是Mac Mini展現出的app是更強大的生產力軟體。
在MacBook Pro的展示中沒有蘋果自己的Xcode軟體圖標,只有Mac Mini介紹有,雖然本人實測過MacBook Pro上使用Xcode(可以翻看我之前的實測文章),但是為何只有Mac Mini頁面列出來呢?這肯定是有一定優先順序的。
而iMac 24的應用展示就更加輕量級了。
iMac 24和MacBook Pro相比不使用電池供電,功耗更高性能應該更適合生產力,但是官方就只是把iMac 24當作辦公 娛樂 的定位。
不過不得不說,如果你是剪輯視頻的,iMac 24的屏幕是10位色彩10億色,而MacBook Pro筆記本的是8位色彩千萬色彩,顯示器效果還是iMac24的最強!
iMac 24也正是這塊「高級」屏幕,繼承了買顯示器送電腦的傳統,性能來說iMac 24沒法和Mac Mini比。
一個決定性的指標就是機器性能功耗,我們來看M1晶元的幾款電腦的官方功耗說明:
MacBook Pro的功耗是內置的 58.2 瓦時鋰聚合物電池+61W USB-C 電源適配器,
iMac 24的功耗是143W 電源適配器
而Mac Mini的最大持續功率: 150 瓦,
毫無疑問,Mac Mini是性能最強的M1晶元電腦,本身人家就是一個「主機」,iMac算上那麼「高級」的顯示屏的功耗都沒有Mac Mini單機高。
Ⅳ 蘋果m1晶元性能怎麼樣-蘋果M1晶元性能參數
蘋果m1晶元是11月11日蘋果發布會上mac電腦搭載的晶元,而且蘋果m1晶元是蘋果第一款自研發的晶元,那麼蘋果m1晶元性能參數怎麼樣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一看具體的參數詳情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M1晶元採用5nm工藝,160億個晶體管,集成了CPU、GPU和緩存。8核心中4個主打高性能,另外4個兼具高效能
M1的集成顯卡採用最多8個核心,可同時運行將近25000個線程,擁有每秒2.6萬億次浮點運算的數據處理能力
M1晶元中的神經網路引擎採用16核架構,每秒能進行11萬億次運算
按照蘋果的計劃,未來兩年旗下的Mac系列都會過渡到M1晶元的版本,M1晶元的Mac和英特爾版本最大的區別是可以允許iOS和iPadOS的APP,這可以讓目前數以千萬的移動端APP都可以在Mac上允許了
M1晶元在Mac上的表現提現在,Macbook Air可以剪輯4K視頻,Macbook Pro13可以剪輯8K的視頻,這對於生產力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蘋果M1晶元性能具體分析
參數方面,M1晶元採用最新的5nm工藝打造(應該是台積電代工),擁有高達160億個晶體管,集成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內存、神經網路引擎、各種連接功能以及其他眾多組件,可以說相當於A14晶元的全面增強版,或者也可以理解成A12Z的直系繼承者。
出眾的性能,極其優秀的能耗比
首先是CPU部分,M1晶元共有8個核心,具體來說為大小核設計,擁有4個高性能大核心與4個高效能小核心,混合運行以協助處理多線程任務(大小核的頻率目前還沒有公布);其中,蘋果在直播中表示M1的大核心是市面中最強大的(暗指IPC最高?),能帶來極強的性能,在多個應用場景下均有出色表現,相比於上一代MacBook Air,配備M1晶元的全新MacBook Air在Final Cut Pro、Xcode、Logic Pro、Adobe Lightroom等專業生產力軟體中,都有顯著的性能優勢。
除了大核心的亮眼表現以外,M1的小核心同樣值得關注,蘋果表示M1小核心在保證基本性能的同時,耗電量卻只有前代的十分之一,可高效處理輕量級任務。而大小核心的混合運行,不但保證了整體的CPU性能,還提供了絕佳的能耗比,根據蘋果的PPT顯示,在10W的功耗限制下,M1晶元可提供傳統X86筆記本處理器2倍以上的CPU性能,非常震撼!
M1晶元也集成了8核心GPU,圖形性能相比前代產品性能提升5倍以上,進行剪輯和流暢播放多條全畫質 4K 視頻流等苛刻負載也沒有壓力。當然,蘋果表示M1晶元的GPU不但性能強大,在能耗比方面同樣有極大地優勢,以下為官方展示的GPU能耗曲線:
對於筆記本等移動設備來說,晶元的能耗比至關重要,在能耗比極高的M1晶元加持下,蘋果表示全新MacBook Air續航長達18小時,全新MacBook Pro 13續航更是破紀錄達到了20小時!可讓用戶不接電源的情況下,移動辦公時間更加持久。此外,更高的晶元能耗比,還意味著實現同樣的性能所帶來的發熱量更低,因此全新的MacBook Air可以再次回歸無風扇設計,做到高性能與低噪音兼顧。下圖為全新MacBook Air內部散熱結構:
除了CPU與GPU的高性能和高能耗比以外,蘋果N1晶元還擁有很多新的特徵,例如集成16 核神經網路引擎,可進行矩陣乘法運算,擁有最高達每秒 11 萬億次的驚人運算能力,能對機械學習進行加速。具體的應用場景例如:識別照片和視頻中的家人和朋友,理解自然的語音來進行聽寫,甚至通過分析音頻來識別笑聲、掌聲等。此外,最新的USB 4和Thunderbolt 4(雷電 4)控制器也集成在了M1晶元中,讓所有Mac產品的連接性沒有短板。
強大的軟硬體生態助力
此前市場中也存在一些搭載ARM架構的PC產品,但它們的產品銷量和對市場影響力卻都沒有形成太大氣候,性能的限制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除此以外,ARM PC在兼容性上相比於傳統X86 PC短板過於明顯,導致很多常用軟體根本無法安裝運行,因此用戶體驗很差,只能作為大號平板電腦使用,無法成為真正的生產力工具。但搭載ARM架構M1晶元的Mac有機會避免這一問題,眾所周知的是,蘋果對用戶體驗有著極致的追求,講究軟硬體生態一體化發展,全新的macOS版本Big Sur就是專為解鎖 M1 晶元的潛能而開發,在系統層級方面帶來眾多改進與優化。
具體到應用軟體方面,蘋果在WWDC20開發者大會上公布了Rosetta 2,可自動轉譯現有Mac App,最終允許ARM架構的M1晶元運行x86_64架構指令的APP,因此M1晶元的Mac產品在與intel版Mac能做到應用完美兼容。此外,得益於M1晶元與iPhone、iPad中的A系列晶元同為ARM架構,因此搭載M1晶元的全新Mac產品還可運行iPhone和iPad中的移動APP,在整體平台生態的聯動下,應用軟體質量、數量與兼容性均不會成為M1晶元Mac產品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