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table game的歷史
Table game翻譯為:桌面游戲或者桌上游戲。
狹義地說,桌面游戲最初是用來特指一種通過將一些指示物或者物件在特定的圖板上(通常是為某個游戲而設計的)放置、移除或者移動來進行的游戲。這類游戲最廣為人知的代表是:大富翁(強手棋 / Monopoly)。
從廣義上來講,桌面游戲也可以是指一個很寬泛的游戲類型。是指一切可以在桌面上或者一個平台上玩的游戲,與運動或者電子游戲相區別。比如一下這些常見的游戲都是屬於桌上游戲的范疇:麻將,象棋,撲克,殺人游戲( Werewolf / Lupus of Tabula),萬智牌( Magic)。
從有人類文明開始就有了桌面游戲的開始。幾乎在各種古文明甚至某些史前文明中都可以發現桌面游戲的痕跡。在大量的歷史文獻,考古遺跡中我們都發現了桌面游戲存在的證據。在 MERKNERA 埃及法老古墓中我們發現了 SENET 這一迄今認為是最古老的桌面游戲。
桌面游戲在現代的復興起於20世紀初期,隨著西方國家裡中產階級的形成而興起。這一人群有著可供休閑消費的時間和金錢條件並且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理所當然的成為這一游戲方式的接受者。這種流行在二戰後更加廣泛,成為了桌面游戲的黃金時代。
電腦游戲是桌面游戲的近親,很多里程碑式的電腦游戲象「文明」全是在其桌面游戲的版本上發展而來。隨著電腦游戲的興起,桌上游戲有著衰退的跡象,直到近年來搏智式,也被稱為德國式策略桌面游戲的興起使得桌面游戲又煥發了新的青春。
常見的類型有:
德式桌面游戲(German games):原本是指德國設計的一類游戲。這些游戲通常具有相對簡單的游戲規則,較短的游戲時間,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玩家互動性,和吸引人的物件。現在,即使不是來自德國的,但是具有德式桌面游戲特點的游戲也被劃入到這一類游戲中來。由於這一類游戲很適合家庭娛樂,因此也被稱作family games。典型的德式桌面游戲有卡坦島(Settlers of Catan),卡卡城(Carcassonne)。
美式桌面游戲(American style boardgames):美國模式的桌面游戲。通常具有一個很完善的主題(theme),強調玩家與玩家之間的沖突,包含一定程度的運氣成份。典型的美式桌上游戲有強手棋(Monopoly),同盟國與軸心國(Axis and Allies)。
以上的這些都屬於狹義的桌面游戲,香港也有把這些游戲叫做「版圖游戲」的叫法,比較恰當地描述了這一類游戲的特點(都有特別設計的游戲圖板)。
此外,桌面游戲還包括:
抽象策略游戲(abstract strategy games):這類游戲通常為兩個玩家進行的游戲,幾乎沒有進行包裝(theme),隨機成份很小,規則也相對簡單。比如:象棋,圍棋。
戰爭類游戲(Wargame):戰棋游戲(Miniatures game)
紙牌游戲(Card Games)
紙上角色扮演游戲(TRPG)
另外還有DVD游戲(DVD games)和室內游戲(Parlor games),目前國內還比較缺乏。
『貳』 一款很老的電腦游戲,當初是在486機器上玩的,記得野狼 射擊游戲,以納粹德國為游戲背景
德軍總部3D (Wolfenstein 3D) 也有叫狼穴3D的,386也能跑,可以說這游戲創立了第一人稱射擊游戲這個類別,當年非常有名。
後來出過一個win下的重製版叫 重返德軍總部 的
『叄』 二戰題材有載具的pc游戲有什麼
我就推薦兩款我曾經玩過的二戰題材的電腦游戲,而且在游戲里你能夠體驗並駕駛到二戰時期的載具。
首先是《戰地1942》
在這個游戲里,你可以開坦克、開飛機、開裝甲運兵車、開吉普車、操作重型火炮、防空炮、防空機槍!還有各種軍艦!甚至開個航母的機會你也是有的。
『肆』 電腦游戲的起源
6.《反恐精英》2000年
《反恐精英》(簡稱CS)是一種以團隊合作為主的射擊類游戲。1998年,由Valve Software公司製作推出,是一款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屬於《半條命》的其中一個游戲模組(MOD)衍生而成的游戲,來源是《雷神之錘II》的MOD,多數原Action Quake 2貢獻者加入了CS開發。CS最新版本為使用《半條命2》的「Source」引擎製作的《反恐精英:起源》。
《反恐精英》的出現是一代玩家無法磨滅的記憶,至今依然能夠存活在很多玩家的硬碟之中,可以說是奠定了FPS游戲電子競技的游戲標准。從誕生那天起,幾乎沒有缺席過任何大型電競比賽。
4.《俠盜車手3》2001年
《俠盜車手3》游戲背景設定在以紐約為原型的Liberty City(自由之城)。講述的是主角Claude和女友Catalina一起搶劫了Liberty City銀行,逃亡中Claude被Catalina出賣而被捕,在押至監獄的途中偶然逃出後從街頭小混混兒逐漸融入各大黑幫,在一系列的黑幫任務中地位不斷爬升,最終殺死女友完成復仇的故事。
在暴力和色情等刺激因素的大力包裝下,《俠盜車手3》確實發揮了令人難以抗拒的巨大魅力。《俠盜車手3》完成了從2D到3D的轉變,PC玩家也首次感受到了游戲機游戲和電腦游戲的區別,這種差距是理念上的差距。一時間對於《俠盜車手》的討論進入了白熱化,一些「保守人士」認為《俠盜車手3》過於暴力,會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甚至有些國家對《俠盜車手3》實行了禁售。另一方面,也有人對於《俠盜車手3》絕對自由的游戲模式,真實的感覺以及對整個游戲開發行業的影響大加贊揚。
相信很多玩家正是在本作才認識「很黃很暴力」的GTA系列的。
.《戰地1942》2002年
《戰地1942》是最好的多人在線游戲(在戰地2出現之前)。《戰地1942》提供多種游戲模式,支持最多64人同時聯機戰斗,同時也支持單人游戲模式。在游戲里玩家可以選擇他們擅長的角色——飛行員、坦克手、火炮手、工兵、狙擊手……。從而提升個人在戰爭中的地位,非常微妙的影響往往決定著戰爭的勝負。
《戰地1942》讓玩家自由地充分體會二戰的殘酷。《戰地1942》的另一特點就是真正巨大並且真實的地圖。玩家們必須研究它們,熟悉戰場的每個角落,這給游戲增加了策略性的一面。它提供16個真實戰役場景,玩家可以選擇成為步兵團長,他可以操作幾乎所有軸心國和同盟國的手持或者裝備武器,還可以指揮各種陸地車輛、船隻、飛行器。在某些場景里,玩家還可以指揮其他的部隊。
游戲里的每個武器都有他們的優點和弱點,通過游戲你可以慢慢探索。戰艦在向你慢慢靠近,用潛艇可以剋制他們;反潛驅逐艦卻是潛艇的天敵,比轟炸機強的是戰斗機,戰斗機飛過來,你的希望則是高射炮,接下來上場的是步兵,再後面是吉普……,不一而足。游戲會經常性地強迫你經常更新打擊敵人的策略。
3.《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2003年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 是由歐美游戲開發商BioWare和LucasArts聯合開發的3DMMORPG,據悉游戲官方可能會在本周末公開一些游戲的關於游戲新職業的消息,目前國外玩家猜測新職業將可能是《星球大戰》中能控制原力使用光劍的共和國特種部隊——絕地武士。
游戲的背景設定於達斯·維達(Darth Vader)崛起幾千年之前的銀河系,那時舊共和國和西斯帝國瓜分了整個銀河系。在《星球大戰:舊共和國》中,玩家可以選擇成為一個絕地武士、一個西斯武士,或者其他的經典星戰角色,決定自己將向光明還是黑暗的方向發展,譜寫自己的故事。
《星球大戰》是美國的「國民電影」,其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相信也是他的游戲版入選十大的原因之一。
1.《半條命2》2004年
《半條命2》是2004年11月16日開發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半條命2》是FPS大作《半條命》的續集。它最出眾的地方就在於優秀的物理引擎應用和大量的腳本。這造成了兩個結果:1、高互動性;2、高AI。該游戲的最大特色是使用了Valve自主研發的Source渲染物理引擎,使游戲具有真實世界中的物理表現。給游戲增添了巨大的真實感。
其實在《半條命2》發售之前,Valve實際上僅僅製作過一款游戲。當然,它也是一款傑作。《半條命》徹底地獨立改造了FPS,它強調電影般的節奏,讓人完全沉浸在游戲體驗中不能自拔。此外,它對隨後出現的很多第一人稱射擊游戲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玩家理所當然非常期待它的續作,可惜的是,沒有人能想到《半條命2》的開發過程是如此長久。
「《半條命2》是一款技術上令人驚訝地完美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其中還包括了《半條命》中讓人留連忘返的所有特色。」不過,很多特色在現在看來已經比較普通了,並且游戲本身的故事也沒有達到玩家的期望值。盡管如此,這些並沒有對《半條命2》造成多大的影響,它仍然是一款給人印象非常深刻、非常吸引人的射擊游戲,同時也很有可能繼前作獲得「最佳PC游戲之一」稱號之後,再次榮獲這個殊榮。
2.《旺達與巨像》2005年
本游戲是由獲得 CESA、ECTS、GDCA 等眾多游戲獎項肯定的《古堡謎蹤(ICO)》總監上田文人與製作人海道賢仁再次操刀,並請到曾經替電影「卡美拉」、卡通動畫「波波羅克洛伊斯物語」與 PS《Philosoma》等作品配樂的知名作曲家大谷幸擔任音樂製作,承襲了《ICO》如詩如畫般的美術表現,以及純朴的劇情與純真的角色風格。其先鋒派的製作理念極為出色,且理念的實現度也非常高。
游戲的特別之處在於主流程只需要通過提示,在廣闊的大地圖上尋找並擊倒16個巨像,全程沒有一場雜兵戰,這使製作員與玩家的精力都集中於BOSS部分。很明顯,每個巨像的設計都花了不少心思,無論是巨像的形象魄力、攻擊方式、行動規律以及破綻弱點,都盡可能地突出個性,表現出各不相同的特色。
雖然游戲在視點方面受到了部分玩家的抱怨,但就整體氣氛和節奏的把握而言,絕對稱得上是近年來的典範之作。在《汪達與巨像》推出之前,很難想像一個只有BOSS戰的動作游戲會是什麼樣的。游戲的開發者將精力完全集中在了僅有的幾場戰鬥上,創造了一件藝術品!
本作是另一款被電視游戲玩家稱為「神作」的游戲。
8.《大神》2006年
很多玩家眼中的神作,故事背景為被妖怪所支配,失去繽紛色彩而了無生機的世界,玩家將要操作以日本神話中的太陽神「天照」為名,背上背有日本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的狼為主角,打倒敵人,讓世界重新回復為生意盎然的彩色世界。有別於一般游戲的擬真風格或者是卡通風格,本游戲的畫面以特殊的水墨著色法所構成,呈現出日式水墨畫獨特的風格與筆觸,由本次所公布的動畫影片中可以欣賞到宛如會動的水墨畫般的游戲畫面演出,加上充滿和風的配樂,交織成這款風格獨特的作品。
5.《超級瑪利奧銀河》2007年
《超級馬里奧:銀河》是任天堂久負盛名的「馬大叔系列」登陸Wii主機後的首部正統續作。3D化游戲方式,Wii雙節棍手柄和遙控器手柄的組合操作是本作最顯著的特點之一。玩家可以不再顧及地心引力的束縛,自由地在銀河系的各個行星之間展開冒險。
在游戲過程中,馬里奧要利用星型標志在星球之間穿梭,有些星球只是一些非常可愛的迷你小行星,大概只要幾秒鍾的時間就可以溜達一圈,但有些星球的規模相當龐大,而且玩家可以進入到星球內部進行冒險,有些星球上有敵人或是一些特殊的任務需要完成,否則是無法找到星型標志並去往下一個星球的。
游戲在歐美人氣高得一塌糊塗。
7.《輻射3》2008年
《輻射3》(Fallout 3)是Bethesda Softworks開發的角色扮演游戲,是《輻射》系列的第三部主要作品。此系列也包括了延伸作品如《輻射戰略版:鋼鐵兄弟會》和《輻射:鋼鐵兄弟會》。不同於早先出版的游戲,《輻射3》背景被設置於美國東海岸。
游戲背景是270年後的美國,2277年的未來世界。200年前,2077年引發的核戰爭導致了地面的荒廢,人類在被稱為「Vault」 的避難所生活、生育、死去。其中的一間地下避難所「Vault101」,就在如今「Capital Wasteland」(廢土首都)華盛頓DC附近。 故事主要講述某一天,主角的父親,因違背了監守者的意願,從Vault101逃離了。玩家為追趕父親,躲過警衛的追擊,離開了避難所。踏上尋找父親的冒險旅程。
游戲獲得了2009年度最佳游戲及最佳劇本獎項。被稱為美式RPG的絕對代表作品。
10.《神秘海域2》2009年
《神秘海域2:縱橫四海》是PS3的看家大作之一,故事的線索將圍繞著13世紀義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的偉大探險和他去世後遺留下的大量歷史空白。
在1292年,馬可波羅在可汗身邊度過近二十年後,帶領14艘載有超過600水手和乘客的船隻從中國出發。但是經過18個月後,僅有一艘包含馬可波羅在內18人得以生還。雖然他歷來對冒險記錄詳細周到,而他從未再提此事。Nathan Drake應邀尋找失落的寶藏,但不久他就發現馬克波羅之前隱藏的巨大秘密——香格里拉。
而在不久前的拉斯維加斯,《神秘海域2》得到了十項互動成就獎,最有分量的當屬2009年度最佳游戲獎,這也是ps系游戲第二次獲此殊榮。至此,神秘海域2得到了150多項業界獎項,超越350萬份的銷量和150多萬在線聯機玩家。成為ps第一方銷量增長最快游戲。神秘海域2毫無疑問地建立ps3平台游戲開發的新標桿。
《暗黑破壞神3》2010年
《暗黑破壞神3》是著名動作角色扮演游戲《暗黑破壞神2》的續作,游戲故事發生於《暗黑破壞神2》的20年之後一個黑暗的魔幻世界:神聖之殿。玩家可以在五種不同的職業中進行選擇,每種職業都有一套獨特的魔法和技能。玩家在冒險中可以體驗豐富多樣的設置、感受史詩般的故事情節,挑戰無以計數的惡魔、怪物和強大的BOSS,逐漸累積經驗,增強能力,並且獲得具有神奇力量的物品。
更多請產考"網路"
『伍』 第一個網路游戲與第一個網頁游戲各是什麼
世界第一款網路游戲——太空大戰
許多玩家都誤認為網路游戲始於1994年或1995年Doom和魔獸爭霸的興起。多數人都認為直到1993年互聯網蓬勃興起和1994—1995年游戲開發商在計算機游戲中開始添加網路連接之後,網路游戲才逐漸浮出水面。但事實並非如此,網路游戲的興起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的60年代末。1969年,一名叫瑞克·布羅米的美國人為PLATO遠程教學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的游戲,該游戲以誕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款電腦游戲《太空大戰》為藍本,可以支持兩人遠程連線。可以說,SpaceWar是現在所有形形色色、品種繁多的網路游戲的鼻祖和雛形。
第一款網頁游戲不太清楚,應該是起源於德國,游戲名無從查起,但國內的普遍認為應該是《貓游記》吧,但其實據我所知,有個叫小偉江湖早在04年底就上線了,只是因為站長屬於愛好或個人運作原因,沒能象大公司一樣做到有效的推廣與宣傳,比較杯具,但是可玩性比較不錯。
『陸』 電腦游戲是誰發明的
電腦游戲最早的是1961年運行於PDP-10上的《太空大戰》,這只是電腦程序員們在枯燥的工作之餘隨便開發的一個只有4k的小程序。真正的電子游戲專用機產生在70年代初。1971年,一個還在MIT(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叫NolanBushnell的傢伙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業務用游戲機,這個街機游戲的名字叫《電腦空間》(Computer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