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乙太網卡是什麼? 台式機一般都採用內置網卡來連接網路。網卡也叫「網路適配器」,英文全稱為「Network Interface Card」,簡稱「NIC」,網卡是區域網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它是連接計算機與網路的硬體設備。無論是雙絞線連接、同軸電纜連接還是光纖連接,都必須藉助於網卡才能實現數據的通信。
網卡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整理計算機上發往網線上的數據,並將數據分解為適當大小的數據包之後向網路上發送出去。對於網卡而言,每塊網卡都有一個唯一的網路節點地址,它是網卡生產廠家在生產時燒入ROM(只讀存儲晶元)中的,我們把它叫做MAC地址(物理地址),且保證絕對不會重復。
我們日常使用的網卡都是乙太網網卡。目前網卡按其傳輸速度來分可分為10M網卡、10/100M自適應網卡以及千兆(1000M)網卡。如果只是作為一般用途,如日常辦公等,比較適合使用10M網卡和10/100M自適應網卡兩種。如果應用於伺服器等產品領域,就要選擇千兆級的網卡。
問題二:家裡的台式電腦是用乙太網上網嗎 用網線,連接著貓上網的,叫裝寬頻的來,裝個,
問題三:電腦連接網路出現乙太網什麼意思 乙太網(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創建並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區域網規范,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乙太網絡使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及沖突檢測)技術,並以10M/S的速率運行在多種類型的電纜上。乙太網與IEEE802.3系列標准相類似
問題四:台式電腦win8乙太網沒有了怎麼回事 網卡驅動沒裝,建議你從別的電腦下載驅動精靈萬能網卡版,就可以修復網卡驅動了
不過我這是我自己收集的各大廠商乙太網卡公版驅動。
驅動精靈捆綁太多,你可以試試這個能不能行
1,復制這個晚間到你電腦,解壓縮
2,右擊「這台電腦」,點「管理」
3,設備管理器 ,應該能找到「乙太網控制器」之類的
4,右擊,點「更新驅動程序軟體」
5,瀏覽計算機以查找驅動程序
6,在瀏覽里,直接找到LAN這文件夾
7,下一步,聽天由命,成功就好了,不成功就找「驅動精靈萬能網卡版」
給我加個精!!!
問題五:聯想台式電腦被乙太網控制,怎樣才能恢復本地連接 控制面板――網路和internet――網路和共享中心――更改適配器――點擊乙太網(右鍵單擊禁用),如果本地連接禁用同樣方法恢復連接。
問題六:電腦顯示乙太網已連接.怎麼弄成寬頻連接 寬頻連接就是不用路由器,直接從貓出來的網線插在電腦上。本地連接也就是你說的乙太網,指的是貓出來的網線接到路由器上,再從路由器出來網線,插到電腦上。無線也就是wifi,是筆記本自帶的無線網卡。因此這三種網是分別不同的。從你的圖示可以看出,你現在的網線一定是從路由器出來的,而不是從貓出來的,因此寬頻連接不了,而本地連接(乙太網)可以連接。OK,明白不
問題七:我的電腦可以不用乙太網插口嗎? 電腦不用乙太網插口也可以上網,可以使用無線上網。
1、筆記本電腦:都是帶有無線上網功能的,如果筆記本沒有顯示無線,可以查看是否安裝了無線驅動(沒有安裝可以下載驅動精靈,驅動大師等檢查安裝);如果安裝了,會在又下角顯示,無線信號。如圖所示:
點擊一個wifi名稱,輸入密碼連接即可,如圖所示:
2、台式電腦:可以購買USB無線網卡,或者隨身WiFi,安裝相關驅動,也可以實現無線連接功能,可以搜索無線wifi信號,知道密碼連接即可。如圖所示:
(隨身wifi)
(無線網卡)
問題八:你好,我的是台式電腦w8系統,由於我不知道點到了什麼,導致乙太網未 關閉寬頻貓電源開關,等待1分鍾後重新打開。重新撥號上網,如不能登錄伺服器,記錄錯誤代碼,電詢帶寬服務商客服。不用考慮是否自己操作原因,對方有義務提供技術支持。
問題九:電腦突然上不了網,提示「請將乙太網電纜插入此電腦」,台式機 請重插下網線,同是檢查下是不是路由器斷電了。
問題十:windows10台式電腦乙太網怎麼啟動DHCP 桌面 計算機 右鍵
管理 服務和應用程序 服務
DHCP client
2. 我電腦寬頻顯示乙太網是什麼意思
首先你要知道一點,這個並不是你電腦自己連上網路了,而是你的路由器通過撥號已經連上了網路(也就是你說的手動寬頻連接),你說的乙太網連接是指的你的電腦通過網線鏈接到了路由器,區域網通了,可以上網。
至於你說的那種方式好一些,都一樣,不會對網速有影響。
3. 乙太網是干什麼用的
乙太網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組建於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乙太網)是一種傳輸速率為10Mbps的常用區域網(LAN)標准。在乙太網中,所有計算機被連接一條同軸電纜上,採用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感應多處訪問(CSMA/CD)方法,採用競爭機制和匯流排拓樸結構。基本上,乙太網由共享傳輸媒體,如雙絞線電纜或同軸電纜和多埠集線器、網橋或交換機構成。在星型或匯流排型配置結構中,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使得計算機、列印機和工作站彼此之間相互連接。
乙太網具有的一般特徵概述如下:
共享媒體:所有網路設備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體。
廣播域:需要傳輸的幀被發送到所有節點,但只有定址到的節點才會接收到幀。
CSMA/CD:乙太網中利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節點同時發送。
MAC 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所有 Ethernet 網路介面卡(NIC)都採用48位網路地址。這種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網路組成:
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雙絞線),10Base-2(同軸細纜),10Base-5(同軸粗纜)。
轉發器或集線器:集線器或轉發器是用來接收網路設備上的大量乙太網連接的一類設備。通過某個連接的接收雙方獲得的數據被重新使用並發送到傳輸雙方中所有連接設備上,以獲得傳輸型設備。
網橋:網橋屬於第二層設備,負責將網路劃分為獨立的沖突域獲分段,達到能在同一個域/分段中維持廣播及共享的目標。網橋中包括一份涵蓋所有分段和轉發幀的表格,以確保分段內及其周圍的通信行為正常進行。
交換機:交換機,與網橋相同,也屬於第二層設備,且是一種多埠設備。交換機所支持的功能類似於網橋,但它比網橋更具有的優勢是,它可以臨時將任意兩個埠連接在一起。交換機包括一個交換矩陣,通過它可以迅速連接埠或解除埠連接。與集線器不同,交換機只轉發從一個埠到其它連接目標節點且不包含廣播的埠的幀。
乙太網協議:IEEE 802.3標准中提供了以太幀結構。當前乙太網支持光纖和雙絞線媒體支持下的四種傳輸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乙太網簡史:
1972年,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和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同事們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實驗型的乙太網系統,用來實現Xerox Alto(一種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工作站)之間的互連,這種實驗型的乙太網用於Alto工作站、伺服器以及激光列印機之間的互連,其數據傳輸率達到了2.94Mbps。
梅特卡夫發明的這套實驗型的網路當時被稱為Alto Aloha網。1973年,梅特卡夫將其命名為乙太網,並指出這一系統除了支持Alto工作站外,還可以支持任何類型的計算機,而且整個網路結構已經超越了Aloha系統。他選擇「以太」(ether)這一名詞作為描述這一網路的特徵:物理介質(比如電纜)將比特流傳輸到各個站點,就像古老的「以太理論」(luminiferous ether)所闡述的那樣,古代的「以太理論」認為「以太」通過電磁波充滿了整個空間。就這樣,乙太網誕生了。
最初的乙太網事一種實驗型的同軸電纜網,沖突檢測採用CSMA/CD 。該網路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1980年,三家公司(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施樂公司)聯合研發了10M乙太網1.0規范。最初的IEEE802.3即基於該規范,並且與該規范非常相似。802.3工作組於1983年通過了草案,並於1985年出版了官方標准ANSI/IEEE Std 802.3-1985。從此以後,隨著技術的發展,該標准進行了大量的補充與更新,以支持更多的傳輸介質和更高的傳輸速率等。
1979年,梅特卡夫成立了3Com公司,並生產出第一個可用的網路設備:乙太網卡(NIC), 它是允許從主機到IBM終端和PC機等不同設備相互之間實現無縫通信的第一款產品,使企業能夠以無縫方式共享和列印文件,從而增強工作效率,提高企業范圍的通信能力。
乙太網和IEEE802.3:
乙太網是Xerox公司發明的基帶LAN標准。它採用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CD),速率為10Mbps,傳輸介質為同軸電纜。乙太網是在20世紀70年代為解決網路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開發的,而IEEE802.3標準是在最初的乙太網技術基礎上於1980年開發成功的。現在,乙太網一詞泛指所有採用CSMA/CD協議的區域網。乙太網2.0版由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聯合開發,它與IEEE802.3兼容。
乙太網和IEEE802.3通常由介面卡(網卡)或主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乙太網電纜協議規定用收發器將電纜連到網路物理設備上。收發器執行物理層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沖突檢測及收發器電纜將收發器連接到工作站上。
IEEE802.3提供了多種電纜規范,10Base5就是其中的一種,它與乙太網最為接近。在這一規范中,連接電纜稱作連接單元介面(AUI),網路連接設備稱為介質訪問單元(MAU)而不再是收發器。
1.乙太網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於廣播的乙太網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發送到網上的信息幀。每個工作站都要確認該信息幀是不是發送給自己的,一旦確認是發給自己的,就將它發送到高一層的協議層。
在採用CSMA/CD傳輸介質訪問的乙太網中,任何一個CSMA/CD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時刻都可以訪問網路。發送數據前,工作站要偵聽網路是否堵塞,只有檢測到網路空閑時,工作站才能發送數據。
在基於競爭的乙太網中,只要網路空閑,任一工作站均可發送數據。當兩個工作站發現網路空閑而同時發出數據時,就發生沖突。這時,兩個傳送操作都遭到破壞,工作站必須在一定時間後重發,何時重發由延時演算法決定。
2.乙太網和IEEE802.3服務的差別
盡管乙太網與IEEE802.3標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乙太網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而IEEE802.3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信道訪問部分(即第二層的一部分)。IEEE802.3沒有定義邏輯鏈路控制協議,但定義了幾個不同物理層,而乙太網只定義了一個。
IEEE802.3的每個物理層協議都可以從三方面說明其特徵,這三方面分別是LAN的速度、信號傳輸方式和物理介質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