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笔记本电脑的总线
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
因为主板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稳定、功能与扩展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板的选购看似简单,其实要注意的东西很多。选购时当留意产品的芯片组、做工用料、功能接口甚至使用简便性,这就要求对主板具备透彻的认识,才能选择到满意的产品。
前端总线频率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等几种,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提高。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显然同等条件下,前端总线越快,系统性能越好。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
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前端总线”这个名称是由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选购主板和CPU时,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一般来说,如果CPU不超频,那么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系统就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系统才能工作,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CPU就可以。
常见芯片组对应的前端总线频率:
Intel平台系列
Intel芯片组:
845、845D、845GL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845E、845G、845GE、845PE、845GV以及865P、910GL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而865PE、865G、865GV、848P、875P、915P、915G、915GV、915PL、915GL、925X、945PL、945GZ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定位于欢跃(VIIV)平台的945GT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和667MHz,高端的925XE、945P、945G、955X、975X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1066MHz。946PL和946GZ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而P965、G965、Q965和Q963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则都是1066MHz。
VIA芯片组:
P4X266、P4X266A、P4M266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P4X266E、P4X333、P4X400、P4X533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PT800、PT880、PM800、PM880、P4M800、P4M800 Pro、PT880 Pro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PT880 Ultra、PT894、PT894 Pro、PT89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也高达1066MHz。P4M89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而P4M90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则是1066MHz。
SIS芯片组:
SIS645、SIS645DX、SIS65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SIS651、SIS655、SIS648、SIS661GX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SIS648FX、SIS661FX、SIS655FX、SIS655TX、SIS649、SIS656、SIS662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SIS649FX和SIS656FX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则高达1066MHz。
ATI芯片组:
Radeon 9100 IGP、Radeon 9100 Pro IGP、RX330、Radeon Xpress 200 IE(RC410)、Radeon Xpress 200 IE(RXC41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Radeon Xpress 200 IE(RS400)、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 IE(RD400)、CrossFire Xpress 1600 IE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则高达1066MHz。
ULI芯片组:
M1683和M1685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
NVIDIA芯片组:
nForce4 SLI IE、nForce4 SLI X16 IE、nForce4 SLI XE、nForce4 Ultra IE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全部都高达1066MHz。nForce 590 SLI IE、nForce 570 SLI IE和nForce 570 Ultra IE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全部都是1066MHz。
AMD平台系列
VIA芯片组:
KT266、KT266A、KM266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MHz,KT333、KT400、KT400A、KM400、KN40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333MHz,KT600和KT88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SIS芯片组:
SIS735、SIS745、SIS746、SIS74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MHz,SIS741GX和SIS746FX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333MHz,SIS741和SIS748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Uli芯片组:
M1647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MHz。
nVidia芯片组:
nForce2 IGP、nForce2 400和nForce2 Ultra 40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此外,由于AMD64系列CPU内部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其HyperTransport频率只与CPU接口类型有关,而与主板芯片组无关,所以其HyperTransport频率的区分是相当简单的:Socket 754接口的所有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都是800MHz;Socket 939接口的Sempron的HyperTransport频率是800MHz,除Sempron之外的所有Socket 939接口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都是1000MHz;旧版的Socket 940接口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也是800MHz,而新版的Socket 940接口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也已经提高到了1000MHz;Socket S1接口的所有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都是800MHz;Socket AM2接口的Sempron的HyperTransport频率是800MHz,除Sempron之外的所有Socket AM2接口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都是1000MHz;即将发布的Socket F接口Opteron的HyperTransport频率则都是1000MHz。
常见CPU对应的前端总线频率:
【Intel CPU】
Willamette核心CPU:
所有Willamette核心CPU的FSB都是400MHz FSB。
Northwood核心CPU:
相对于Willamette核心CPU,Northwood核心CPU的前端总线频率则非常复杂,400MHz、533MHz和800MHz都有。其中,Celeron全部都是400MHz FSB;Pentium 4方面,1.6GHz-2.8GHz都有400MHz FSB的产品,例如1.8A、2.0A等等,Pentium 4型号后面带有"B"字样的则是533MHz FSB,带有"C"字样的则是800MHz FSB。
Prescott核心CPU:
Prescott核心的Celeron D,无论是Socket 478接口还是Socket 775接口,全部都是533MHz FSB。
Socket 478接口的Pentium 4方面,2.4A和2.8A是533MHz FSB,其余的Socket 478 Pentium 4都是800MHz FSB,在产品型号后面带有"E"字样。
Socket 775接口的Pentium 4 5XX系列方面,编号尾数为"5"的是533MHz FSB,例如Pentium 4 505/515;编号尾数为"0"的是800MHz FSB,例如Pentium 4 520/530/540等等。即将推出的Pentium 4 6XX系列CPU则都是800MHz FSB。
Pentium 4至尊版(即Pentium 4 EE,又称Pentium 4 XE):
所有Socket 478接口的Pentium 4 EE都是800MHz FSB。Socket 775接口的Pentium 4 EE,Gallatin/Prescott核心的3.4GHz是800MHz FSB,3.46GHz则是1066MHz FSB,这是目前PC上最高的前端总线频率。
Pentium EE:
Smithfield核心的Pentium EE 840是800MHz FSB,而Presler核心的Pentium EE 955和965都是1066MHz FSB。
Xeon和Xeon MP:
所有Socket 603接口的Xeon和Xeon MP都是400MHz FSB;Socket 604接口的Xeon中,支持Intel 64位计算技术EM64T的Xeon是800MHz FSB,而不支持EM64T的Xeon则是533MHz FSB;Socket 771接口的Xeon中,Xeon 5000系列是667MHz或1066MHz FSB,而Xeon 7100系列则是1066MHz或1333MHz FSB;Socket 604接口的Xeon MP除了Xeon MP 7000系列是667MHz或800MHz FSB之外则全部都是667MHz FSB。
Cedar Mill核心CPU:
Cedar Mill核心的Celeron D目前都是533MHz FSB,而Cedar Mill核心的Pentium 4则都是800MHz FSB。
Yonah核心CPU:
目前Core Duo和Core Solo的T系列和L系列除了Core Duo T2x50和Core Solo T1x50是533MHz FSB之外都是667MHz FSB,而U系列则都是533MHz FSB;Celeron M 4xx系列则全部都是533MHz FSB。
Pentium D:
目前除了Smithfield核心的Pentium D 8X5系列是533MHz FSB之外,其它的Smithfield核心的Pentium D 8X0系列和Presler核心的Pentium D 9X0都是800MHz FSB。而Pentium D 9X5系列是1066MHz的FSB。
Core 2 Duo(酷睿2双核处理器):
目前应用于桌面平台的Core 2 Duo E6x00系列都是1066MHz FSB,而即将推出的Core 2 Duo E4x00系列则是800MHz FSB;目前应用于移动平台的Core 2 Duo T5x00系列和T7x00系列则都是667MHz FSB,在推出第四代迅驰平台Santa rosa时则会提升到800MHz FSB。
Core 2 Extreme(酷睿2双核处理器至尊版):
目前Core 2 Extreme X6x00是1066MHz FSB,未来的Core 2 Extreme则将提升到1333MHz FSB。
Itanium 2:
Itanium 2 9000系列是400MHz或533MHz FSB,除此之外的所有Itanium 2全部都是400MHz FSB。
【AMD CPU】
Socket A平台:
Socket A接口的Sempron是333MHz FSB,AppleBred核心的Duron则是266MHz FSB;Athlon XP方面,Palomino核心为266MHz FSB,Thoroughbred核心为266MHz和333MHz FSB,Barton核心为333MHz和400MHz FSB,而Thorton核心则为333MHz FSB。
AMD64平台:
Socket 754接口的所有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都是800MHz;Socket 939接口的Sempron的HyperTransport频率是800MHz,除Sempron之外的所有Socket 939接口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都是1000MHz;旧版的Socket 940接口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也是800MHz,而新版的Socket 940接口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也已经提高到了1000MHz;Socket S1接口的所有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都是800MHz;Socket AM2接口的Sempron的HyperTransport频率是800MHz,除Sempron之外的所有Socket AM2接口CPU的HyperTransport频率都是1000MHz;即将发布的Socket F接口Opteron的HyperTransport频率则都是1000MHz。
㈡ 笔记本电脑cpu总线是什么意思
“前端总线”这个名称是由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但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误认为这个名词不过是外频的另一个名称。通常所说的外频指的是CPU与主板连接的速度,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而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667MHz、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选购主板和CPU时,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一般来说,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系统就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系统才能工作,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CPU就可以。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667MHz、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显然同等条件下,前端总线越快,系统性能越好。
㈢ x笔记本电脑的系统总线和前端总线是什么意思 他们有区别吗
系统总线简单的说就是主板上各芯片的连接用的总线.现在有PCI和PCI-E总线.(相对于局部总线)
前端总线是CPU和北桥之间连接的总线.
cpu外频是cpu与主板同步工作的时钟频率,简单的说主板为cpu提供了一个比如100Mhz或133Mhz或更高的时钟频率,然后cpu内的倍频器再把这个频率提高到主频.
都要以外频为基准.
前端总线频率简单说就是CPU与
北桥数据交换的时钟频率,socket478和LGA775
cpu的前端总线频率是cpu外频的4倍;
socket462采用EV6总线
cpu的前端总线频率是cpu外频的2倍;
socket754和socket939采用Hypertansport总线,目前cpu的HT总线(可以不准确的理解为前端总线)频率是cpu外频的4倍!
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系统总线、I/O总线、ISA总线、IPCI总线、AGP总线、IEEE1394总线、USB总线等类型;总线就是主板上各部件之间互相传输数据的通道,有了总线,各板卡才能与主板建立联系,供计算机使用。
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㈣ 笔记本电脑结构名称图解
笔记本电脑结构
1、外壳:
外壳除了美观外向对于台式计算机更起到对于内部器件的保护作用。较为流行的外壳材料有:工程塑料、镁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塑料)。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壳兼有工程塑料的低密度高延展及镁铝合金的刚度与屏蔽性,是较为优秀的外壳材料。一般硬件供应商所标示的外壳材料是指笔记本电脑的上表面材料,托手部分及底部一般习惯使用工程塑料。
2、液晶屏(LCD):
笔记本电脑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使用液晶屏作为其标准输出设备,其分类大致有:STN、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 等。现今民用级别的液晶屏较为优秀的有夏普(SHARP)公司的“超黑晶”及东芝公司的“低温多晶硅”等,这两款都是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液晶屏。除了屏幕外液晶屏的发光设备也是非常的重要,质量较差的灯管会使得液晶屏的色温偏差非常的严重(主要是发黄或者发红)。
3、处理器:
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核心设备,笔记本电脑也不例外。和台式计算机不同,笔记本的处理器除了速度等性能指标外还要兼顾功耗。不但处理器本身便是能耗大户,由于处理器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笔记本电脑的整体散热系统的能耗也不能忽视。
4、散热系统: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由导热设备和散热设备组成,其基本原理是由导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热管)将热量集中到散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散热片及风扇,也有使用水冷系统的型号)散出。不为人知的散热设备还有键盘,在敲敲打打之间键盘也将散去大量的热量。
5、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
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位设备(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早期一般使用轨迹球 (Trackball)作为定位设备,现在较为流行的是触控板(Touchpad)与指点杆(Pointing Stick)。
6、笔记本电脑硬盘:
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硬盘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硬盘越大,相对地搜寻资料的时间也越久。目前的主流笔记本电脑一般配备较大容量的硬盘,可保证移动办公有充足宽裕的空间。而需要经常移动上网的用户,为了存储大量的硬盘缓冲和下载的软件,这一容量的硬盘也应该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是需要以笔记本电脑来代替台式电脑,又或者你没有任何备份设备的话,如CD-RW或ZIP等等,如果你是经常制作一些多媒体的演示文件的话,由于声音、图像动画等文件都需要占据大量的硬盘空间,这时,可以选择250GB或者320GB容量的硬盘。当然,如果你非常注重硬盘性能,可以选择时下比较厉害的TB级超大容量硬盘。
由于受发热量、耗电量和体积等因素的限制,笔记本电脑硬盘的转速、持续传输速度和随机传输速度都低于台式机硬盘。现在主流台式机的硬盘转速为7200rPm,但是笔记本硬盘转速仍以5400转为主。虽然市面早已有7200转笔记本硬盘,但由于价格因素没有得到很好普及。
锂电池是目前的主流产品,特点是高电压、低重量、高能量,没有记忆效应,也可以随时充电;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同样重量的锂离子电池比镍氢电池的供电时间延长5%,一般在2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能达4个小时,采用最新技术的超长时间锂电池单电可以高达6至7.5小时?如果采用第二块电池?还可支持3小时?共同使用可长达9至11小时?视使用情况而定?可满足全天移动办公的需要。中高档笔记本电脑都配备这种电池。
7、声卡
前笔记本电脑普遍都使用16位的声卡,也有32位的。但它们音响效果的区别不是普通人耳朵能够听出来的。因此16位声卡的笔记本电脑完全可以适于一般办公和娱乐。
8、显卡
显卡有集成和独立显卡之分
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做在主板上,与主板融为一体;集成显卡的显示芯片有单独的,但现在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桥芯片中;一些主板集成的显卡也在主板上单独安装了显存,但其容量较小,集成显卡的显示效果与处理性能相对较弱,不能对显卡进行硬件升级,但可以通过CMOS调节频率或刷入新BIOS文件实现软件升级来挖掘显示芯片的潜能;集成显卡的优点是功耗低、发热量小、部分集成显卡的性能已经可以媲美入门级的独立显卡,所以不用花费额外的资金购买显卡。
㈤ 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总线结构是单总线结构还是多总线结构
应该是多总线。
总线的定义 总线是计算机各设备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它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组成。
数据总线 是外部设备和总线主控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数据通道。数据总线宽度,即数据总线的位数,它表示构成计算机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规模。
㈥ 笔记本电脑的基本构造
笔记本电脑的基本结构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CPU、内存和硬盘。
笔记本的主要组成部件:
1、外壳
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主要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笔记本电脑常见的外壳用料有:合金外壳有铝镁合金与钛合金,塑料外壳有碳纤维、聚碳酸酯PC和ABS工程塑料。
2、显示屏
显示屏是笔记本的关键硬件之一,约占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显示屏以背光源主要分为CCFL-LCD与LED-LCD。
3、处理器
处理器是笔记本电脑最核心的部件。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基本上是由4家厂商供应的:Intel、AMD、VIA和Transmeta。
4、硬盘
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硬盘一般是2.5英寸,基本上所有笔记本电脑硬盘都是可以通用的。
5、内存
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处理器速度较慢而导致的性能下降。
6、电池
笔记本电脑配备了小型电池来维持实时时钟(在有些情况下还有CMOS RAM)的运行。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很好,依靠电池就可以工作。
7、内置变压器
一般笔记本电脑因为具有可携带性,所以有内置变压器,使笔记本电脑的适用范围和寿命都大大增加。
(6)笔记本电脑总线图片扩展阅读:
笔记本电脑的关键性能:
1、cpu的能力
主流的cpu耗电量低,运算能力强(即主频高)。
2、显卡的能力
至于选择显卡与否,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如果是个游戏发烧友,那么选择配有中高端N卡或者A卡笔记本更合适。如果只是普通的办公娱乐,INTEL的HD集成显卡已经能满足需求。
3、发热和续航能力
这个的重要性比较容易被忽视,发热量大的笔记本在夏天要注意散热,不然会频繁重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笔记本电脑
㈦ 笔记本电脑的主要构成部件
笔记本电脑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外壳、液晶屏、处理器、散热系统、定位设备、硬盘、内存、电池、声卡、显卡。
1、外壳
外壳材料有:工程塑料、镁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塑料)。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壳兼有工程塑料的低密度高延展及镁铝合金的刚度与屏蔽性,是较为优秀的外壳材料。一般硬件供应商所标示的外壳材料是指笔记本电脑的上表面材料,托手部分及底部一般习惯使用工程塑料。
2、液晶屏
分类大致有:STN、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 等。
3、处理器
微处理器(或者说CPU)与操作系统配合工作,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它就像是计算机的大脑。CPU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台式机通过空气流通、风扇和散热器(由底板、通道和散热翅片组成的系统,用于带走处理器产生的热量)来冷却各个部件的温度。
4、散热系统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由导热设备和散热设备组成,其基本原理是由导热设备将热量集中到散热设备(使用散热片及风扇,也有使用水冷系统的型号)散出。不为人知的散热设备还有键盘,在敲敲打打之间键盘也将散去大量的热量。
5、定位设备
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早期一般使用轨迹球 (Trackball)作为定位设备,21世纪较为流行的是触控板(Touchpad)与指点杆(Pointing Stick)。
6、硬盘
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硬盘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机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是笔记本电脑中为数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笔记本电脑硬盘都是可以通用的。硬盘还可分为机械硬盘和SSD固态硬盘。
其结构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7、内存
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处理器速度较慢而导致的性能下降。一些笔记本电脑将缓存内存放置在CPU上或非常靠近CPU的地方,以便CPU能够更快地存取数据。有些笔记本电脑还有更大的总线,以便在处理器、主板和内存之间更快传输数据。
8、电池
与台式电脑不同,电池不仅为笔记本电脑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使用的方便性。对笔记本电脑来说,轻和薄的要求使得对电池的要求也非同一般。
9、声卡
大部分的笔记本电脑还带有声卡或者在主板上集成了声音处理芯片,并且配备小型内置音箱。但是,笔记本电脑的狭小内部空间通常不足以容纳顶级音质的声卡或高品质音箱。游戏发烧友和音响爱好者可以利用外部音频控制器(使用USB或火线端口连接到笔记本电脑)来弥补笔记本电脑在声音品质上的不足。
10、显卡
显卡有集成显卡,独立显卡和核心显卡之分。
(7)笔记本电脑总线图片扩展阅读
笔记本电脑可以大体上分为6类:商务型、时尚型、多媒体应用、上网型、学习型、特殊用途。商务型笔记本电脑一般可以概括为移动性强、电池续航时间长、商务软件多;时尚型外观主要针对时尚女性;多媒体应用型笔记本电脑则有较强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和多媒体的能力,尤其是播放能力,为享受型产品。
而且,多媒体笔记本电脑多拥有较为强劲的独立显卡和声卡(均支持高清),并有较大的屏幕。上网本(Netbook)就是轻便和低配置的笔记本电脑,具备上网、收发邮件以及即时信息(IM)等功能,并可以实现流畅播放流媒体和音乐。
上网本比较强调便携性,多用于在出差、旅游甚至公共交通上的移动上网。学习型机身设计为笔记本外形,采用标准电脑操作,全面整合学习机、电子辞典、复读机、点读机、学生电脑等多种机器功能。
特殊用途的笔记本电脑是服务于专业人士,可以在酷暑、严寒、低气压、高海拔、强辐射、战争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机型,有的较笨重,比如奥运会前期在“华硕珠峰大本营IT服务区”使用的华硕笔记本电脑。
㈧ 笔记本电脑都有哪些插口,都有什么用
笔记本电脑常见接口
USB接口
这个USB是最常见的接口了,发展到现在几乎是即插即用,许多数码外设都是通过它与本子亲密接触的。USB即Universal Serial Bus,中文为:通用串行总线,它并非是通常的总线标准,而是一种接口技术。USB接口,是一个4针的标准插头,可以提供优盘、移动硬盘、外置刻录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鼠标、键盘、扫描仪、打印机等外设连接任务,外设接头呈菊花链式。操作系统支持方面,为WIN98以上的版本的都支持,惟独WINDOWS NT除外。
接口标准老本子是USB1.1的标准,速度为12Mbps。新品本子几乎都已升级到了 2.0 标准,品牌支持有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7家。USB2.0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480Mbps,升级后的速度为用户带来的是更高效的无瓶颈传输。通常新品本子会有大概2个以上的USB接口,但因为超薄机型的体积受限,USB接口在排列上会出现罗列的情况,这就对两个USB同时用带来了不便,在选购时最好是选择并列设计的本子!如果认为还是不够用,那就在来个USB HUB吧!不用很多钱的!这样除了上述的外设,还可以连接摄像头、Modem USB Hub、游戏手柄、电视盒、软驱、声卡、音箱、手机充电器、手写电子板、网络卡等。
IEEE1394接口
IEEE1394 又称Firewire接口,中文为火线接口。接口类型有6针与4针的两种类型,6针为六角形,4针为小四角形,其中4针为笔记本电脑专用,通常称为iLINK。传输速度方面,目前主流的为400Mbps,而新品也有800Mbps的。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快的!随着DV自拍的风潮兴起,IEEE1394接口也被广泛的关注,它是DV与本子沟通的桥梁!
在操作系统支持上,Apple 与Microsoft都支持,但来自Intel的困难是主板集成方面的支持问题。但此问题在目前具有迅驰技术新品本本已经攻克,不要有顾虑。IEEE1394接口较SCSI在功能方面可谓是大有提升,比如:的主要具有不需数模转换;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无需设定ID;800Mbps超高速度;良好的兼容性;价格低等。当然驱动方面做的也很好,DV更是无须供电!
红外与蓝牙接口
红外接口位于本子的后面,用来实现本子与PDA或手机的无线数据传输。红外线接口执行IRDA标准。
红外接口的传输速度为4Mbps。红外接口的设计初衷是无线连接,所以只要都执行IRDA标准,只要将笔记本电脑和扫描仪的红外端口互相对准,注意两个IR端口的距离要控制在1米范围内,就可以实现无线扫描了,另外,PDA与手机都可以通过红外接口上网,以过你的无线上网梦,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速度比较慢,只有9600kps,比较遗憾!最后应该注意红外接口应该远离热源、强光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Bluetooth ,即蓝牙技术。传输范围限定在10米左右以达到短距离无线通信。蓝牙就是诞生的主旨就是在移动办公设备之间实现数据交换。主要实现对象可以是蜂窝电话、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蓝牙手机与本子相连,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因特网接入、无线免提、同步资料、影像传递等功能。蓝牙技术可以将数据和语音同时传输,并且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在方向性上,蓝牙技术可以形容为八面灵通,畅通无阻!绝对没有方向性的限制。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抗干扰性太差,在无线网络中,会与其他设备冲突,出现瓶颈。目前,蓝牙接口属于可选接口,在选购时多加留意!
电话线接口
电话线接口又称为RJ-11接口,主要为调制调解器接口。用户只需将电话线接入笔记本电脑的这一接口上,然后就可实现拨号上网了。当然,只有内置了调制调解器的笔记本电脑才有这一接口,而目前一般的笔记本电脑都提供了这一接口,如果没有的话,用户也可以自己购买一块外置式调制调解器,它们多数采用PC卡接口标准来与笔记本电脑对接。
以太网卡接口
目前一般的单位或家庭都用上了局域网,这就需要笔记本电脑具备一块网卡了,为此,目前多数的笔记本电脑都内置了以太网卡芯片到主板上,同时在笔记本外头提供一个以太网卡接口,也叫RJ-45接口。通过这类接口,用户只需将一条开通了宽带上网的双绞线插入到里面就能实现宽带上网了。目前绝大多数的局域网都采用双绞线来接入互联网。当然,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并没有以太网卡接口的话,说明它并没有内置以太网卡芯片,这时你可以到市场上购买一块PC卡接口的以太网卡,则同时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
PC卡接口
全称为PCMCIA接口。准确地说它并不能称之为有线接口,因为目前许多的无线设备都采用PC卡接口,如GPRS或CDMA1X网卡等。当然,无论是什么设备,只要它采用这一接口的,里面就有相当于数据线的针脚,所以称它为有线接口也不为错。
TV-OUT接口
这是视频输出接口的一种。通过这一接口,你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视频信号输出到电视上播放,从而扩大图像输出的面积。因为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大的也就15英寸,小的只有8英寸以下,普通的为14.1英寸,与二、三十英寸的电视屏幕相比,显示画面小了很多。而在观看电影、打游戏时,更大的屏幕能给人带来更强烈的视觉享受,但是,更大尺寸的屏幕不但造价高,而且携带也不方便,于是,将显示画面输出到电视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VGA接口
VGA也是视频输出接口的一种,与TV-OUT接口一样,主要用于将笔记本信号输出到电视机上播放。VGA接口是目前一些笔记本电脑具备的接口类型,但这需要电视上具备VGA接口才能实现,而带有此接口的电视相对还较少,同时多是一些价格较贵的产品,普及程度不高。此种方法一般不多采用,也不是人们习惯意义上说的视频输出。
串口
全称串行接口,简称串口,也就是COM接口,是采用串行通信协议的扩展接口。串口的出现是在1980年前后,数据传输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一般用来连接鼠标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摄像头和写字板等设备,由于它的技术相对落后,而新的技术更先进的接口不断普及,为此目前部分新的笔记本电脑已开始取消该接口。
并口
全称为并行接口,简称并口,也就是LPT接口,是采用并行通信协议的扩展接口。并口的数据传输率比串口快8倍,标准并口的数据传输率为1Mbps,一般用来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所以并口又被称为打印口。
另外,串口和并口都能通过直接电缆连接的方式实现双机互连,在此方式下数据只能低速传输。多年来PC的串口与并口的功能和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在使用串并口时,原则上每一个外设必须插在一个接口上,如果所有的接口均被用上了就只能通过添加插卡来追加接口。串、并口不仅速度有限,而且在使用上很不方便,例如不支持热插拔等。随着USB接口的普及,并口目前都已经很少使用了,预计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淘汰。
读卡器接口
读卡器接口是近来才兴起的一种接口类型,这是因为近来数码产品的逐步普及,而数码产品多数都采用储存卡来储存数据,用户如果要将储存卡上的数据下载到笔记本电脑里,该笔记本就必须具备同类型的接口,否则用户就必须额外购买一块能读取该储存卡的读卡器才行。读卡器接口大致可分为单一功能型和多功能型,前者只能读取一种的储存卡上的数据,而后者则能读取二种以上的储存卡数据,例如我们常说的二合一、四合一、七合一读卡器接口即可分别读取二种、四种和七种储存卡上的数据。目前常的储存卡有CF卡、XD卡等。
耳机音频接口
耳机和音频接口的大小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此将它们并为一谈。这类接口分别与耳机、麦克风连接,从而实现输出或输入音频信号。
㈨ 笔记本电脑接口有哪些
笔记本电脑常用接口有以下14种。
㈩ 电脑主机的网卡是什么样子的啊有图更好,PIC插槽可以插吗
网卡有很多种,
1. 按总线接口类型分
按网卡的总线接口类型来分一般可分为ISA接口网卡、PCI接口网卡以及在服务器上使用的PCI-X总线接口类型的网卡,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网卡是PCMCIA接口类型的。
(1)ISA总线网卡
(2)PCI总线网卡
(3)PCI-X总线网卡
(4)PCMCIA总线网卡
(5)USB总线接口网卡
2. 按网络接口划分
除了可以按网卡的总线接口类型划分外,我们还可以按网卡的网络接口类型来划分。网卡最终是要与网络进行连接,所以也就必须有一个接口使网线通过它与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不同的网络接口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类型,目前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以太网的RJ-45接口、细同轴电缆的BNC接口和粗同轴电AUI接口、FDDI接口、ATM接口等。而且有的网卡为了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环境,提供了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接口,如有的网卡会同时提供RJ-45、BNC接口或AUI接口。
(1)RJ-45接口网卡
(2)BNC接口网卡
(3)AUI接口网卡
(4)FDDI接口网卡
(5)ATM接口网卡
3. 按带宽划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带宽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不同带宽的网卡所应用的环境也有所不同,目前主流的网卡主要有10Mbps网卡、100Mbps以太网卡、10Mbps/100Mbps自适应网卡、1000Mbps千兆以太网卡四种。
(1)10Mbps网卡
(2)100Mbps网卡
(3)10Mbps/100Mbps网卡
(4)1000Mbps以太网卡
4. 按网卡应用领域来分
如果根据网卡所应用的计算机类型来分,我们可以将网卡分为应用于工作站的网卡和应用于服务器的网卡。前面所介绍的基本上都是工作站网卡,其实通常也应用于普通的服务器上。但是在大型网络中,服务器通常采用专门的网卡。它相对于工作站所用的普通网卡来说在带宽(通常在100Mbps以上,主流的服务器网卡都为64位千兆网卡)、接口数量、稳定性、纠错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还有的服务器网卡支持冗余备份、热拨插等服务器专用功能。
除了以上几类网卡以外,另外还有一些非主流分类方式,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无线网卡。
图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word=%E7%BD%91%E5%8D%A1&ie=ut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