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脑大全 > 笔记本电脑发明者

笔记本电脑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2-10-24 21:46:24

笔记本电脑谁发明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发明者不是东芝,也不是苹果或IBM,而是一家叫做“奥斯本电脑”的公司,公司的创始人名叫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
1981年4月,奥斯本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主导研发的就是奥斯本公司的创始人亚当·奥斯本,他曾经做过记者,后来弃笔从商。曾几何 时,奥斯本被认为是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比肩的人物。奥斯本电脑公司也曾 是硅谷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但因为理念太过超前,公司在经营不到30个月后就分崩离析。奥斯本在技术上做出了很多错误的承诺,公布产品的发售时间也 是遥遥无期,现在业界将这种状况称之为“奥斯本效应”。
作为世界上首台笔记本电脑,奥斯本1型重达20斤,没有电池,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一点都不便携。但对照当时可以说是庞然大物的个人电脑,奥斯本1型要 小巧的多,人们可以把它装进箱子带着到处走。此外,奥斯本1型还是首台附带实用软件的电脑,它的价格在当时来说也是出奇的便宜,只要1795美元。

❷ 电脑是谁发明的

是约翰·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原籍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1944~1945年间,冯·诺依曼形成了现今所用的将一组数学过程转变为计算机指令语言的基本方法,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如ENIAC)缺少灵活性、普适性。冯·诺依曼关于机器中的固定的、普适线路系统,关于“流图”概念,关于“代码”概念为克服以上缺点作出了重大贡献。

(2)笔记本电脑发明者扩展阅读:

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❸ 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是谁发明的

1996年,美国《电脑杂志》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

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采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制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笔记本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1983年,《国家电子》杂志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 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它采用OSBORNE1重24磅,价格1795美元。这台电脑采用CP/M操作系统,装有WRDSTAR字处理软件,SUPERCALC电子表格软件,MBASICX编程语言.CBASIC语言等。在硬件方面,它内置了两个软驱,当然没有光驱,而且,各种当时的接口一应俱全。

❹ 笔记本电脑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笔记本其实发明没啥技术含量
就是把显示器和电脑主机集成到了一起。

❺ 最早的手提电脑是谁发明的

1982年11月,康柏公司推出了手提电脑——1996年,美国的《电脑》杂志这么说。不过,对这一款28磅(1磅约454克)的笔记本电脑的雏形,IBM却不承认它是笔记本电脑的№1。它坚持认为,自己在1985年推出的一台“PCConvertible”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的开山鼻祖。而日本人则认定东芝公司在1985年开发的T1000,才能享受世界笔记本电脑的№1的荣誉;T1000采用了英特尔8086的CPU(中央处理器),512kb的RAM(随机存储器),9英寸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但能运行MS-DOS操作系统。

❻ 笔记本是谁发明的哪年型号是什么

笔记本的精髓就在于便携性,是它真正实现了人类自由无极限的梦想。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在购买笔记本的时候能够了解笔记本的来龙去脉,了解到笔记本产品的特殊性,本文希望使我们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笔记本的发展历程。

人类对移动计算的追求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11月,Com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计算机,重28磅约合14公斤),采用4.77Mhz的Intel 8088处理器,128KB RAM,一个320KB的软盘驱动器,一个9英寸的黑白显示器。而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由日本的东芝(TOSHIBA)公司于1985年推出一款名为T1100的产品

阅读全文

与笔记本电脑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qt判断电脑插没插u盘 浏览:6
苹果a软件不小心隐藏了去哪里找 浏览:212
win10电脑怎么重置ip地址 浏览:925
微师电脑和平板能同时 浏览:358
联想电脑启动进入dos系统安装系统 浏览:599
台式电脑咋样装固态硬盘 浏览:865
电脑上wifi的灯不亮 浏览:308
win7电脑进程一直增长 浏览:248
中毒电脑做系统u盘会中毒吗 浏览:234
u盘怎么在电脑格式化不了怎么办啊 浏览:869
苹果手机为什么不能更新软件了 浏览:849
笔记本电脑无法输入任何字体 浏览:644
高考毕业生如何买电脑 浏览:417
电脑屏幕都可以分屏吗 浏览:37
华为与戴尔笔记本电脑哪个好 浏览:602
平板电脑能和电视连接吗 浏览:341
抖音短视频电脑必备剪辑软件 浏览:272
win10电脑音箱有杂音滋滋怎么解决 浏览:667
广联达云计量电脑配置要求 浏览:242
苹果电脑自带ppt模板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