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脑大全 > 90年代笔记本电脑

90年代笔记本电脑

发布时间:2022-11-19 10:01:52

① 90年代老式笔记本哪个地方有黄金

IDE接口。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内部最大的电路板,通常含有黄金母矿脉,黄金在主板上很多地方都有使用,90年代老式笔记本IDE接口有黄金,通常一套电脑硬件设备包含的黄金并不多。

② 为什么90年代末比较流行使用笔记本电脑呢

90年代末?您说的是1990-2000年吗?不应该呀。那时候大家都用台式机,而且有台式机的家庭还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一般的企业也都是台式机,笔记本电脑非常少,还不到流行的时候。真正笔记本电脑流行起来,应该是2000年以后。

③ 雷人!90年代没笔记本电脑么

那时候能接触到笔记本的真的算得上外星人。因为那时候电脑还是比较稀罕的东西,要知道到98年左右,586还是非常奢侈的配置。你说你94-95年就接触笔记本了,当然认为你是火星人也不过分咯!

④ 去哪里才能买到上世纪90年代的笔记本电脑

这个很难找了吧,90年代的笔记本电脑大多都被藏起来了,或者试试到电脑二手市场上面找找吧

⑤ 谁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谁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对于这个问题,业界有着不同的解答。

1996年,美国《电脑杂志》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

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采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制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笔记本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1983年,《国家电子》杂志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

英雄辈出的时代
整个20世纪90年代,是笔记本电脑领域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诞生之初,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笔记本电脑大多体积笨重、稳定性差,这个市场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1989年,拯救笔记本电脑的英雄终于出现,那就是以开发芯片为主的英特尔公司。它于1989年推出了386SL低功耗CPU,起始主频为16MHz,这是历史上第一款笔记本电脑专用CPU,有效地降低了笔记本电脑的发热量和体积。从1994年开始,英特尔先后为笔记本电脑开发了电压自动调节(VoltageRection)、频率调节(ClockGating)和Quickstart等笔记本电脑CPU专用技术。后来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一次电视专访中表示,英特尔将笔记本电脑产品线划分开来的决定让笔记本电脑的发展至少加快了十年。

第二个英雄则是日本东芝。1990年,当人们还在争论笔记本电脑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时,东芝成功地开发出第一款彩屏笔记本电脑T5200C,不过这个举动在当时并没有赢得多少喝彩声,《日本经济新闻》在新年科技瞻望中就这样评价新生的T5200C:“人们会青睐这种显示屏不到10英寸的电脑产品吗?它的前景很难说。”

但东芝公司却对笔记本电脑有着义无反顾的执着。一年之后,它又推出T3200SXC笔记本电脑,这是第一款商用的、配置彩色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尽管今天的东芝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正是东芝在这个领域不断推出自己的产品,才带动了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不断向前发展。

在笔记本电脑领域还有一位英雄不能不被提到,那就是“PC之父”IBM。其实,IBM很早就涉足了笔记本电脑领域,但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始终没有推出具有影响力的产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94年。在这一年10月, 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 ThinkPad 755cd,这成为笔记本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以此为起点,笔记本电脑从纯商用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多元化市场。

1995年,IBM推出了被称为“艺术经典”的ThinkPad 701C,这款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只有4磅,整个机型就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由于将艺术性和高科技完美结合,ThinkPad 701C后来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更小更快的发展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笔记本电脑呈现了更小更快的发展趋势。
1996年,XGA显示屏开始大量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上面,大大提高了笔记本电脑的可视性同时保持了其苗条的身材。

硬盘的发展也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的“瘦身”。1985年东芝公司推出的T1000并没有装备硬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容量一直徘徊在500MB~800MB之间。到上个世纪90年代,IBM将MR磁头技术运用到硬盘中,使得个人用户的硬盘突破了1GB,笔记本电脑的容量也随之增大。1995年,IBM ThinkPad 760笔记本电脑就配备了1.2GB的硬盘。

伴随容量不断增大的,是笔记本电脑硬盘体积的不断缩小。最初,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厚度超过了17mm,使得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基本没有压缩的空间;90年代末,厂商们将这个厚度降到了12.5mm;在本世纪初,9.5mm的硬盘逐渐普及。同时,硬盘的直径也在悄然缩小,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硬盘直径为2.5英寸,到2002年初,东芝推出了两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8英寸的内置硬盘产品:MK1003GAL和MK2003GAH。MK1003GAL容量为10GB,一张盘片,仅有5毫米厚。随后其它厂家也生产出了自己的1.8英寸产品。

2001年,笔记本电脑在3D显示方面终于有所突破,两大图形芯片巨头ATi和NVIDIA开始涉足笔记本电脑显卡领域,笔记本电脑进入高性能的3D时代。nVIDIA GeForce 2 Go显示芯片使笔记本电脑可以更加流畅地显示3D效果,耗电量只有大约0.5W,体积比台式机的减少了大约一半。2003年3月,迅驰移动计算机技术问世,再次将笔记本电脑推向了无线通讯新时代,在加强便携性的同时,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

除此之外,超薄光驱、TFT液晶屏、锂电池以及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也都促使了笔记本电脑向更轻更薄的方向发展。

⑥ 90年代的电脑在当时多少钱一台配置是什么样的

90年代的电脑在当时多少钱一台?配置是什么样的?就我记得96年时候才出现真正的奔腾系列,8兆内存,CPU好像是400Mhz,还不能用G来表示,那时候还没有国产的,国产联想是98年左右才有的。一般都是IBM的,其他的很少,主流配置在15000-20000左右,99年左右联想的,奔腾III,800Mcpu,32或64兆内存,价格一般在12000多元。2000年后,出现奔腾III 1GCPU,128内存,价格在8000多元。然后估计你也知道了,一路配置提高价格下跌。到出现双核,主流配置已经到了3000多元了。
96年之前,那时候都是windows95或wps,价格没接触过。

阅读全文

与90年代笔记本电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迅雷9安装不了 浏览:559
腾讯电脑管家怎样设置关机 浏览:613
无线蓝牙平板怎么连电脑 浏览:423
电脑讲课如何分屏 浏览:390
旧电脑哪里可以回收电话 浏览:660
影视后期电脑配置2019 浏览:553
笔记本电脑没联网能设置什么 浏览:111
戴尔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开关没反应 浏览:197
模拟农场14下载安装电脑 浏览:705
win7耳机没声音电脑有声音 浏览:985
自己配一台电脑需要哪些清单 浏览:831
苹果电脑温度在哪里看 浏览:282
一台笔记本电脑能用多久 浏览:163
电脑桌面图标怎么还原 浏览:843
台式电脑怎么拨号上网 浏览:767
台式电脑插了wifi接收器没用 浏览:788
电脑怎么识别热敏机和打印机 浏览:380
电脑不休眠设置 浏览:345
苹果电脑mac开机键 浏览:268
打吃鸡王者用什么平板电脑最好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