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脑问题 > 电源控制电脑开机原理

电源控制电脑开机原理

发布时间:2022-09-26 22:22:06

A. 电脑启动原理图

以下是回答,希望能帮助你,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祝你生活愉快!
计算机开机的时候按下电源键就开始从主板BIOS引导系统 .
有一个静态 5V 电压送到南桥,为南桥里面的 ATX 开机电路提 供工作条件(ATX 电源的开机电路是集成南桥里面的),南桥里面的 ATX 开机电路将开始 工作,会送一个电压给晶体,晶体起振工作,产生振荡,发出波形。同时 ATX 开机电路会 送出一个开机电压到主板的开机针帽的一个脚,针帽的另一个脚接地。当打开开机开关时, 开机针帽的两个脚接通,而使南桥送出开机电压对地短路,拉低南桥送出的开机电压,而使 南桥里的开机电路导通,拉低静态 5V 电压,使其变为 0 电位。使电源开始工作,从而达到 开机目的。(ATX 电源里还有一个稳压部分,它需要静态 5V 变为 0 电位才能工作)。
自检后将系统的控制权交给硬盘引导 进入操作系统.

开机原理ATX电源通电后,有一个5V电压送到南桥,为南桥里的ATX开机电路提供电压(ATX的电源开机电路是集成在南桥里的),南桥里的ATX开机电路将开始工作,会送给一个电压给晶体,晶体开始起振工作,产生振荡,发出波形,(用示波器可以看到).同时ATX开机电路会送出一个开机电压刀主板的开机针帽的一个脚,针帽的另一个脚接地.当打开开机开关时,开机针帽的两个脚接通,而使南桥送出开机电压拉低,而使南桥开机电路导通,把ATX电源开机端电压拉低,主板通电.

B. 按下电源键电脑就启动的原理是什么 请高手指点!谢谢了!

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稳定,主板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初始化。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芯片组便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在这一步中,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中的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内存和显卡等。由于POST的检测过程在显示卡初始化之前,因此如果在POST自检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如没有找到内存或者内存有问题时(POST过程只检查640K常规内存),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这时系统POST可通过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情况,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

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示卡的BIOS,存放显示卡BIOS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在C0000H处,系统BIOS找到显卡BIOS之后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来完成显示卡的初始化。大多数显示卡在这个过程通常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显示卡的信息,如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显存容量等内容,这就是我们开机看到的第一个画面,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的,也有的显卡BIOS使用了延时功能,以便用户可以看清显示的信息。接着系统BIOS会查找其他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这些设备。查找完所有其他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同时屏幕底端左下角会出现主板信息代码,包含BIOS的日期、主板芯片组型号、主板的识别编码及厂商代码等。

接着系统BIOS将检测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我们开机看到的CPU类型和主频。接下来系统BIOS开始测试主机所有的内存容量,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内存测试的数值,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屏幕上半部分那个飞速翻滚的内存计数器。

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包括:硬盘、CD-ROM、软驱、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等连接的设备,另外绝大多数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相关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系统配置列表,其中简略地列出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按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进行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机器时我们都能够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 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 9x在它自己的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数据转换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机器时,即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又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机器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计算机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Update ESCD... Success”信息的原因。

ESCD数据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盘、硬盘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分区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IO.SYS,这是DOS和Windows 9x最基本的系统文件。Windows 9x的IO.SYS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就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ndows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

上面介绍的便是计算机在打开电源开关(或按Reset键)进行冷启动时所要完成的各种初始化工作

C. 电脑开机启动原理是怎能样的

这个原理可复杂了。下面我贴一个Windows XP的,估计你多半也看不懂。
强制关机则是给CPU一个强制的中断信号,释放内存中的所有东西,关闭电源,不会保存当前的任何东西。

一般来说,Windows XP的启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电源开启自检过程->初始化启动过程->引导程序载入过程->检测和配置硬件过程->内核加载过程->用户登录过程->即插即用设备的检测过程。

一、电源开启自检过程

在打开计算机电源时,首先开始电源启动自检过程。在BIOS中包含一些基本的指令,能够帮助计算机在没有安装任何操作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基本的启动。电源启动自检过程首先会从BIOS中载入必要的指令,然后进行如下一系列的自检操作:

进行硬件的初始化检查,例如检查内存的容量等。

验证用于启动操作系统的设备是否正常,例如,检查硬盘是否存在等。

从CMOS中读取系统配置信息。

在完成了电源启动的自检之后,每个带有固件的硬件设备,如显卡和磁盘控制器,都会根据需要完成内部的自检操作。

二、初始化启动过程

在完成了电源启动自检过程之后,存储在CMOS中的设置,例如磁盘的引导顺序等,能够决定由哪些设备来引导计算机。例如,可以设置磁盘的引导顺序为首先通过A盘引导,其次才通过C盘引导,则系统会首先尝试用A盘引导系统,如果A盘存在并可引导,则通过A盘引导。如果A盘不存在,则通过C盘引导系统。如果A盘存在,但不是引导盘,则系统地提示系统不可引导。

一般来说通常会使用硬盘引导。在进行硬盘引导时,启动过程通常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系统首先检测打开电源的硬盘。

若该硬盘是启动盘,BIOS就将主引导记录(Main Boot Record――MBR)中的引导代码载入内存。

接着,BIOS会将启动过程的运行交给MBR来进行。

计算机搜索MBR中的分区表,找出活动分区(Active Partition)。

计算机将活动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的引导代码载入到内存。

引导代码检测当前使用的文件系统是否可用。

引导代码查找ntldr文件,找到之后启动它。

BIOS将控制权转交给ntldr,由ntldr完成操作系统的启动。

注意:这里简单介绍一下MBR的概念。MBR位于启动磁盘的第一个扇区,其中主要包含引导代码(Boot Code)和分区表(Partition Table)数据。引导代码主要用于引导系统。而分区表则主要用于标识基本分区和扩展分区。

三、引导程序载入过程

本过程主要由ntldr 文件完成。Ntldr从引导分区载入启动文件,然后完成如下一些任务。

1、在基于X86CPU的系统下,设置CPU的运行使用32位的Flat内存模式

对基于X86CPU的计算机来说,第一次启动的时候总是进入所谓的实模式(RealMode)。在实模式下CPU的某些特性不能完全发挥,这是因为它要保证同8位或16位的CPU(如8086、8088)相兼容。实模式下由于系统规格的限制,无法对大容量内存进行直接存取,而必须通过分段的方式完成。对于32位的Windows XP来说,8位或16位的CPU显然是无用的。

ntldr首先会将CPU切换到32位的模式,从而确保Windows XP的正常。在CPU的32位模式下,可以对大容量内存进行直接存取,而彻底抛弃了原先在8位或16位下分段存取内存的不便。这也是为什么32位模式称作Flat内存模式的原因。
2、启动文件系统

ntldr 中包含相应的代码,能够帮助Windows XP完成对NTFS或FAT格式的磁盘进行读写。从而能够读取、访问和复制文件。

3、读取boot.ini 文件

在这一步中,ntldr 会分析boot.ini文件,确定操作系统分区所在的位置。

对于单引导的系统来说,ntldr 会通过启动ntdetect.com来初始化硬件检测状态。

对于多引导系统来说,首先由用户在操作系统菜单中选择要启动的操作系统然后而由ntldr进行相应的操作。

如果用户选择启动ntdetect.com来初始化硬件检测状态。

如果选择启动旧式的微软操作系统,如MS-DOS、Windows 9x/ME,ntldr会将从bootsect.dos文件中读取MBR代码,然后将控制权交给bootsect.dos中的MBR。

4、根据需要提供启动菜单

在这一步,如果用户按下F8键,则会显示启动菜单,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启动方式,例如使用安全方式启动,或是使用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启动等。

5、检测硬件和硬件配置

在这一步中,ntldr 启动ntdetect.com文件进行基本的设备检查,然后将 boot.ini文件中的信息,以及注册表中的硬件和软件信息传递给ntoskrnl.exe 程序。

四、检测和配置硬件过程

在处理完boot.ini文件之后,ntldr会启动ntdetect.com程序。在基于X86的系统中,ntdetect.com会通过调用系统固件程序收集安装的硬件信息,然后由ntdetect.com将这些信息传递送回ntldr。Ntldr获取从ntdetect.com发来的信息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为内部的断气结构形式,然后由ntldr 启动ntoskrnl.exe ,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它。

Ntdetect.com 会收集如下类型的硬件信息:

系统固件信息,例如时间和日期等

总线适配器的类型

显卡适配器的类型

键盘

通信端口

磁盘

软盘

输入设备,例如鼠标

并口

安装在ISA槽中的ISA设备

完成信息的检测之后,Windows XP会在屏幕上显示那个着名的Windows XP商标,并显示一个滚动的,告诉用户Windows 的启动进程。
五、内核加载过程

在此过程中,ntldr实施下列一些功能。

1、将内核(ntoskrnl.exe)和硬件抽象层(hal.dll)载入到内存

2、加载控制集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ntldr从注册表中的HKEY_LOCAL­_MACHINE\SYSTEM位置加载相应的控制集(Control Set)信息,并确定在启动过程中要加载的设备驱动。

3、加载设备驱动程序和服务

在这一步中,系统会在BIOS的帮助下开始加载设备驱动程序,以及服务。

4、启动会话管理器

完成上面的过程之后,内核会启动会话管理器(Session Manager),这是一个名为smss.exe 的程序,其作用表现如下:

(1)创建系统环境变量

(2)创建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六、用户登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Windows 子系统会启动winlogon.exe,这是一个系统服务,用于提供对Windows 用户的登录和注销的支持。Winlogon.exe 可以完成如下一些工作:

启动服务子系统(services.exe),也称服务控制管理器(Service Control Manager, SCM)。

启动本地安全授权(Local Security Authority , LSA)过程(lsass.exe)。

在开始登录提示的时候,对Crtl+Alt+Del组合键进行分析处理。

一个图形化的识别和认证组件收集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然后将这些信息安全地传送给LSA以进行认证处理。如果用户提供的信息是正确的,能够通过认证,就允许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

要注意的是,如果您的计算机中,只有Administrator这一个用户,那么在欢迎屏幕中就会显示Administrator 用户项。如果您的计算机中不仅有Administrator用户,还有别的可以交互登录的用户,那么欢迎屏幕中就只显示出Administrator之外的用户,而不显示Administrator用户。

如果用户希望以Administrator用户登录,该怎么办呢?实际很简单,直接在欢迎屏幕中按下两次Crtl+Alt+Del组合键,即可打开标准的登录窗口,可以再输入Administrator 的用户名和密码,以便用最高管理员的身份登录。

七、即插即用设备的检测过程

对即插即用设备的检测,实际上是和登录过程异步进行的。由系统固件、硬件、设备驱动和系统特性决定了Windows XP如何对新设备进行检测和枚举。当即插即用组件正常工作后,Windows XP会对新设备进行检测,为它们分配系统资源,并在尽量不要用户提供选择的情况下,为新设备安装一个合适版本的驱动程序。

至此,Windows XP已成功启动。

D. 请问电脑电源开机键的原理是什么

简单来讲:一个计算机电源[1] 主要由如下7部分组成。

滤波器
(EMI电路部分)。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
一个电源通常包含不止一个电磁滤波器,第一个位于市电接入电源的位置,我们可以在一个电源的220V市电接口背后发现它。其电路主要作用是滤除外界的突发脉冲和高频干扰,另一方面也会减少开关电源本身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它的结构虽然简单,大都由X电容、Y电容和变压器型电感组成,但却是电源中的重要设备,如果在这上面偷工减料的话,电源的屏蔽性能将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拿优质名牌电源和普通杂牌电源比较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杂牌电源都缺少EMI电路,电源直接从市电引入PCB。而这一点也就成为区分电源质量优秀与否的核心之一了。
此外,很多品牌优质电源为保证输入到整流电路中的电流的纯净,还都设计了第二道滤波电路。此滤波电路同样也是由X电容、Y电容和变压器型电感组成,位置位于PCB上,靠近第一道EMI电路附近。
保护器
--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是每个电源必不可少的元件,散布在PCB上,其作用是对电源提供保护。它的原理基本和我们家里的保险丝类似,使用自我熔断方式切断电流。
滤波电路
稍微学过一点电子电路的人都知道:交流转(脉冲)直流必须经过一个整流滤波电路。最常见的就是由四个二极管和两个滤波电容组成的桥式滤波电路。计算机电源通常都采用这种方式整流。根据封装模式不同,计算机电源中常见的整流滤波电路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四个二极管组成,另外一种将四个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称为“全桥”。无论全桥还是独立二极管,所能承受的最低耐压和最大电流都是有限制的:耐压应不低于700V,最大电流应不小于1A。
变压器
变压器我们最熟悉了,对,就是小时候我们拆的那种用漆包线缠绕起来的大铁疙瘩。高中物理中也已经学习过它的原理。在电源中,变压器当然是将高压转换为低压,供PC使用。高中物理学告诉我们:根据电磁学原理,变压器的转换比率主要由其线圈的匝数决定,因此个头越大的开关型变压器往往可以传递更多的能量,也是分辨优质或低劣电源的观察点之一,一定程度上,变压器的个头直接影响电源的真正输出功率和品质。
开关三极管是电源的中心枢纽,它主要负责将转换后的高压直流输送到开关变压器上进行降压,其耐压程度不得小于800V,输出电流通常不能小于5A。开关三极管属于核心易损部件,又是电源的核心部分,所以开关三极管的质量和电源本身的品质也是息息相关的。
保护电路
电源内部的保护电路监视着电源的一举一动,是电源的大脑。它负责启动电源并进行电压/电流的监控和调整,同时在出现短路、断路、过压、过流、欠压、欠流等情况的时候进行自动保护。劣质电源通常会简化这部分电路甚至根本不设置保护电路,而这一切都会给PC系统带来诸多隐患。
根据保护电路的位置和监控的类型不同,电源内部的保护电路又分为输入端过压保护、输入端过流保护、输出端过压保护和输出端过流保护四个类型,这也是大部分优质品牌电源宣传的“四重保护电路”的由来。顾名思义,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也就是监视的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出现异常时自动生效,从而达到保护作用。
此外优质电源通常还设置有输出端短路保护。这是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电路部分
在国家强制实施的3C认证中,要求电源内部必须增加一个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以减少开关电源对外部电网的干扰,这就是现在电源内部的PFC电路。所以最新通过国家CCC认证的电源内部都会出现一个新的部件,PFC电路。通过本次对数十款电源的拆卸,可以发现常见PFC电路其实就是一个无源电感,其成本大约在5-6元人民币左右,个头比开关变压器还要大,样子很像开关变压器,同样用黄色胶带封装。还有一些追求空间的紧凑型产品或者追求性能表现的电源产品会使用成本在20-30元的有源PFC元器件,个头小但是功率因数可以接近于一,效果十分优秀。
散热部分
电脑电源的转换效率通常在70-80%之间,这就意味着20-30%的 能量将转化为热量。这些热量积聚在电源中不能及时散发,会使电源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对电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任何电源内部都包含有散热装置,由此得来的风扇排 风量和噪音指数也是电源的两个重要指标。电源散热主要通过散热片和功率管配合进行,我们从缝隙中望进去,都能看到电源内部有巨大的散热片,上面的大功率管 的性能和极限参数直接影响到电源的安全承载功率和产品成本,也与电源的余量大小密切相关。所以说观察散热片和上面的功率管也是判断一个电源好与坏的方法。

E. 电脑开关电源原理图

仅以此图供参考,各厂家生产的开关电源原理图大致类似,必须符合ATX电源的标准要求。

F. 电脑开机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开机的时候按下电源键就开始从主板BIOS引导系统 .
有一个静态 5V 电压送到南桥,为南桥里面的 ATX 开机电路提 供工作条件(ATX 电源的开机电路是集成南桥里面的),南桥里面的 ATX 开机电路将开始 工作,会送一个电压给晶体,晶体起振工作,产生振荡,发出波形。同时 ATX 开机电路会 送出一个开机电压到主板的开机针帽的一个脚,针帽的另一个脚接地。当打开开机开关时, 开机针帽的两个脚接通,而使南桥送出开机电压对地短路,拉低南桥送出的开机电压,而使 南桥里的开机电路导通,拉低静态 5V 电压,使其变为 0 电位。使电源开始工作,从而达到 开机目的。(ATX 电源里还有一个稳压部分,它需要静态 5V 变为 0 电位才能工作)。
自检后将系统的控制权交给硬盘引导 进入操作系统.

开机原理
ATX电源通电后,有一个5V电压送到南桥,为南桥里的ATX开机电路提供电压(ATX的电源开机电路是集成在南桥里的),南桥里的ATX开机电路将开始工作,会送给一个电压给晶体,晶体开始起振工作,产生振荡,发出波形,(用示波器可以看到).同时ATX开机电路会送出一个开机电压刀主板的开机针帽的一个脚,针帽的另一个脚接地.当打开开机开关时,开机针帽的两个脚接通,而使南桥送出开机电压拉低,而使南桥开机电路导通,把ATX电源开机端电压拉低,主板通电.

G. 电脑是用什么原理来开机的啊

开机原理:插上ATX
电源后,有一个静态5V电压送到南桥,为南桥里面的ATX
开机电路提
供工作条件(ATX
电源的开机电路是集成南桥里面的),南桥里面的ATX
开机电路将开始
工作,会送一个电压给晶体,晶体起振工作,产生振荡,发出波形。同时ATX
开机电路会
送出一个开机电压到主板的开机针帽的一个脚,针帽的另一个脚接地。当打开开机开关时,
开机针帽的两个脚接通,而使南桥送出开机电压对地短路,拉低南桥送出的开机电压,而使
南桥里的开机电路导通,拉低静态5V电压,使其变为0
电位。使电源开始工作,从而达到
开机目的。(ATX
电源里还有一个稳压部分,它需要静态5V变为0
电位才能工作)。

H. 主板开机电路的工作原理

主板开机电路工作原理
由于主板厂商的设计不同,主板开机电路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电路原理相同,即经过主板开机键触发主板开机电路工作,开机电路将触发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向电源第14脚发出低电平信号,将电源的第14脚的高电平拉低,触发电源工作,使电源各引脚输出相应的电压,为各个设备供电(即电源开始工作的条件是电源接口的第14脚变为低电平)。
主板开机电路的工作条件是:为开机电路提供供电、时钟信号和复位信号,具备这三个条件,开机电路就开始工作。其中供电由ATX电源的第9脚提供,时钟信号由南桥的实时时钟电路提供,复位信号由电源开关、南桥内部的触发电路提供。
下面根据开机电路的结构分别讲解开机电路的详细工作原理。
1.经过门电路的开机电路
经过门电路的开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7所示。
图中,1117为稳压三级管,作用是将电源的SB5V电压变成+3.3V电压,Q21为三极管,它的作用是控制电源第14脚的电压,当它导通时,电源第14脚的电压变为低电平。74门电路是一个双上升沿D触发器,此触发器在时钟信号输入端(第3脚CP端)得到上升沿信号时触发,触发后它的输出端的状态就会翻转,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或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74触发器的时钟信号输入端(CP端)和电源开关相连,接收电源开关送来的触发信号,输出端直接连接到南桥的触发电路中,向南桥发送触发信号。它的作用是代替南桥内部的触发器发出触发信号,使南桥向电源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当电脑的主机通电后,ATX电源的第14脚输出+5V电压,ATX电源的第14脚通过一个末级控制三极管和一个二极管连接到南桥的触发电路中,由于74触发器没有被触发,南桥没有向三极管Q21输出高电平,因此三极管Q21的b极为低电平,三极管Q21处于截至,电源的各个针脚没有输出电压。
同时ATX电源的第9脚输出+5V待命电压。+5V待命电压通过稳压三极管(1117)或电阻后,产生+3.3V电压,此电压分开成两条路,一条直接通向南桥内部,为南桥提供主供电,而另一条通过二极管或三极管
,再通过COMS的跳线针(必须插上跳线帽将他们连接起来)进入南桥,为CMOS电路提供供电,这时南桥外的32.768KHz晶振向南桥提供32.768KHz频率的时钟信号。
另外,ATX电源的待命电压又分别连接到74触发器(为触发器供电)和电源开关的其中一个针脚上(电源开关的另一个针脚接地),使开机键的电压为高电平。
在按下电源开关键的瞬间,开机键的电压变为低电平,此时74触发器没有被触发,其输出端保持原状态不变(输出高电平),南桥内部的触发电路没有工作。
在松开开机键的瞬间,开机键的电压变为高电平,此时开机键的电压由低变高,向74触发器的时钟信号输入端(CP端)输送一个上升沿触发信号,74触发器被触发,输出端向南桥输出低电平信号,这时南桥接到触发信号后向三极管Q21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1导通,由于三极管的e极接地,因此ATX电源第14脚的电压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ATX电源开始工作,电源的其它针脚分别向主板输送相应电压,主板处于启动状态。
当关闭计算机时,在按下开机键的瞬间,开机键再次变为低电平,各个电路保持原状态不变。
在松开开机键的瞬间,开机键的电压变为高电平,此时74触发器再次被触发,触发器的输出端向南桥发送一个高电平信号,这时触发电路向三极管Q21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21截止,这时ATX电源第14脚的电压变为+5V,ATX电源停止工作,主板处于停止状态。
2.经过南桥的开机电路
3.经过I/O芯片的开机电路
4.经过开机复位芯片的开机电路

I. 谁能说一下电脑电源的构造,及开机原理。

控制电路
电路的核心部分,对开关管进行控制以调整输出电压的高低,电源内部的控制中心
有了开关管和变压器还不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开关电源电路的转换过程,因为开关管的工作需要有控进行。目前电脑电源上主要采用PWM脉冲宽度调制的方式进行工作,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专用的控制芯片对两个开关管进行控制,每个开关管都以导通或截止两种状态的方式工作,芯片只要控制一个周期内开关管导通和截止的比例就可以改变输出电压的高低。当电源输出电压较低时,端反馈的电压也下降了,控制芯片就增加开关管导通的时间而减少截止的时间,这样就能增加输出端的电压,从而达到一定的平衡,而开关管的总的工作周期则不会变化。 控制芯片同时还负责电压过载和电流短路保护,避免因电源损坏时导致与其连接的电脑设备毁坏。

阅读全文

与电源控制电脑开机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低配置电脑怎么优化画质 浏览:37
电脑安装原始传奇窗口 浏览:241
希沃电脑没有蓝牙驱动怎么安装 浏览:327
硬盘小的电脑装机系统 浏览:644
电脑开机一键备份 浏览:467
回收旧笔记本电脑的公司 浏览:600
可以连接苹果电脑的u盘 浏览:675
怎么关闭电脑麦克风 浏览:690
安卓电脑管理软件 浏览:631
编程机和笔记本电脑哪个好 浏览:929
免费的体育直播网站 浏览:916
蚂蚁任务苹果下载软件 浏览:307
用酒精擦电脑屏幕会破坏疏油层吗 浏览:271
网站d免费 浏览:607
电脑显示器后面的电源接口在哪里 浏览:780
有操作系统的固态硬盘装给新电脑 浏览:623
w7电脑共享的打印机 浏览:353
苹果手机降级之后用不了软件 浏览:992
雅图在线免费动漫网站 浏览:67
6000元组装笔记本电脑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