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组装的电脑的相关设置
首先把所有硬件都准备好,另外需要准备一块U盘,里面装好PE系统以及系统压缩包(这两个名词不懂的自行网络)。
然后把硬件安装好,插上U盘,开机。
剩下的就是通过U盘安装系统了。
置于你说的bios设置和硬盘设置,这两个都不需要,都是在主板出厂的时候就已经设置好了的。如果在你点亮或者将来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了,再对症下药的修改配置。正常来说不用动。
硬盘那个,固态加机械,这个没有区别的,就是速度和核心技术不同,真正使用过程中没有区别,还有那些什么4K对其的,不需要。
2. 我想自己组装一台台式电脑,怎么配置主板,cpu,内存之类要求经济实
组装电脑就是根据自己需求来选择硬件,将所有的硬件组装到一起组成的电脑主机,也是所谓的DIY电脑。组装电脑的最大特点就是搭配自由,可按照自己需求来进行搭配,性价比十足。其实,电脑组装对于老鸟十分简单的,而对于新手就十分棘手了,针对新手朋友,今天装机之家分享一个最新最详细的台式电脑组装教程图解,以intel八代装机平台为例,特别适合小白装机用户,来借鉴一下。
如下图所示,CPU已经安装完成,黑色的盖子没用,可以扔了,主要是在没有安装之前,防止CPU插槽的阵脚被碰到。
3. 组装一台电脑的详细过程,要文字详解
安装工具:十字螺丝刀
安装前,先将身上的静电清除,如用手触摸水管等地面设备;
小心搬运部件,不要碰撞,特别是硬盘;安装主板要牢固,同时防止主板变形,否则会损坏主板电子线路,并且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安装和组装计算机的步骤如下:
1、打开所有附件和机箱。
4. 组装好电脑后需要设置BOIS那些项目,具体怎么设置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主板BIOS会略有不同,但是大体环节是相似的。
第一基础设置:时间、系统信息、硬盘模式等(SSD一般设置为AHCI模式)等
第二入门设置:板载设备屏蔽/开启、无盘网卡启动、开机LOGO屏蔽、引导项设定等
第三进阶设置:定时唤醒定时开机、网络唤醒、中断设置(基本不用修改)、CPU风扇转速设定等
第四高阶设置:CPU/内存电压、倍频、外频、系统总线设置等。
具体怎么设置不能笼统的说,需要针对不同电脑不同硬件配置做具体设定。比如SSD内存你如果设置为IDE模式就会感觉特别慢,连老硬盘都不如。如果贴主能静下心来仔细研读一下主板说明书中关于BIOS设置的环节,我想你一定能收获不少。
5. 在电脑系统组装的时候要做那些设置
系统装好以后一般需要进行的设置就是:1管理员密码,2显示设置,3网络设置,4虚拟内存,IE临时文件夹以及其他的一些临时文件夹的设置,基于安全考虑还有服务的设置~看你装什么系统了~~~
6. 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基本步骤
1、把CPU装在主板上,把风扇安装好。
2、把内存插在主板上
3、根据主板螺丝孔位把螺丝柱拧在机箱上相应位置。
4、把主板的后侧档板扣在机箱上。
5、把电源安装在机箱上。
6、把机箱的电源按钮,复位按钮,电源灯,硬盘灯的插头插在主板上。
7、把主板放进机箱,对好每个螺丝孔位,但不要把螺丝拧紧,只要拧一两扣即可,待6个螺丝都已经正常拧进螺丝孔后再逐个拧紧螺丝。
8、根据主板上SATA插口确定硬盘应安在机箱上的位置。安装好。
9、有显卡的插显卡。没有显卡跳过。
10、把机箱光驱位的挡板拆下来,把光驱从机箱前面放进去。对好并拧紧螺丝。
11、插硬盘电源线及数据线,光驱电源线及数据线。
12、插机箱面板的USB线,前置音频线。
13、开机,正常启动,分区,装系统。
14、盖上机箱侧板。
7. 组装电脑的步骤是什么
首先是准备组装的零组件:CPU,CPU散热器,内存,主板,显卡,硬盘,光驱,电源,机箱,除了上述这些东西,你还需要一把大小长短适中且好转的十字螺丝起子,还有平坦的桌面。
1、一开始可以先从CPU着手,把CPU先装到主机板,因为机壳内的空间有限,如果先把主机板装到机壳的再装CPU的话会比较不顺手,CPU若装错脚位也是装不进去的,以AM2的CPU为例, CPU上面有个金色三角形图示,对准主机板上的socket脚座的三角形图示轻轻温柔的放进去,如果放不进去, 请检查一下脚位是否正确或是CPU上的脚有歪掉。
2、放进去之后,把卡榫往下压,固定好CPU。
3、接着就是安装CPU散热器,原厂的风扇都算是相当简单安装,在安装之前, CPU要涂上散热膏,原厂风扇都会直接贴一层散热膏在底座,此时就不需 要在CPU上涂抹散热膏,如果你有比较好的散热膏可以使用,可以用去渍油将底座的散热膏抹掉, 注意涂抹散热膏时主要是让CPU可以完全接触到散热器底座即可,不是越多越好,薄薄一层即可。
4、将CPU散热器沟槽扣上Scoket座两边,再将卡榫扳上扣紧。
5、这样就已经完成了,接着在主机板上找到CPU FAN的pin脚,将散热器的风扇电源线插上,新的已经为4pin,有防呆装置,插反了是插不进去的。
6、接着可以先将内存插上,内存都有防呆装置,在中间的地方有个凹槽, 只要对准主机板插入即可,可避免插反了把内存给烧了,通常我们都会买两只一样的内存来跑双通道,有些主机板的规格不同,可能会有四个插槽,至于插在哪两个 槽会启动双通道就得看看说明书,如果只有两个槽应该是没有这困恼。
7、可以把主机板先放到旁边,拿出机壳内的螺丝,先找出铜柱把它锁到机壳上, 锁的孔位要特别注意有应对主机板的孔位,如果底部有铜柱却没对应到主机板的孔位, 铜柱若顶到主机板底部线路是非常有可能会造成短路的,要特别注意。
8、把主机板锁上机壳之前可以先把电源供应器锁上,有些机壳并不是很大, 如果先锁主机板的话,电源供应器可能会不好安装,接着将主机板所附的IO挡板装上。
9、在装上主机板的时候,还是得提醒一下,机壳上全部的铜柱一定要对应主机板上的孔位, 如果是因为安装烧毁可是算人为喔! 不在保固范围内。
10、装好主机板后可以将机壳前置的一些IO功能拉上, 通常比较常见的是前置音效与USB接口,如下图示为前置音效的线, 在主机板上可以轻易找到,因为每一款主机板的位置都不大相同, 可以在主机板说明书上找一下,大多都会有防呆装置,对准有缺脚的插上准没错。
11、一般的机壳通常会有两组前置USB,在主机板上可以找到扩充USB的PIN脚, 插上时要注意顺序VCC、USB-、USB+、GND插反了会烧掉喔。
12、接着就是面板的开关与LED灯,分别有POWER SW(电源开关)、 RESET SW(重置键)、HDD LED(硬盘讯号灯)、P LED(电源指示灯), 通常这些PIN脚会在主机板的右下角。
13、有些主机板可能碍于布线空间的关系,标示如果不是很清楚,没关系! 可以拿出主机板说明书来参考,不懂英文也不要紧,只要找到相关的图示,位置还是一目了然,正负都标示的相当清楚,如果你的机壳上的线没有标示正负, 有个简单的分辨方法,通常有颜色的就是正,白色为负。
14、把线都接好之后就比较轻松了,光盘机与硬盘的安装都算是相当简单, 装光盘机前先把挡板拆下来,有些机壳的挡板很好拆,挡板与面板通常是由卡榫卡住而已, 只要从内往外敲就可以敲下来,或者是把卡榫扳开即可拆下档板。
15、将光盘与硬盘用螺丝固定好之后,接上排线与电源线, 这两者都有防呆装置只要仔细看要装错实在有点难度,排线会有一边为红色, 那是PIN脚的第一脚位,通常是与电源线的红线相对。
16、主机板上得IDE插槽也有防呆装置,对准缺口不会错的,SATA的接口也是一样, 不过要小心SATA的接口可能比饼干还脆弱的,一不小心太粗鲁可能就扳断了。
17、目前的主机板上都有很多组SATA,随便插一个都可以正常使用, 再来就可以把电源线接上,旧款的电源供应器的主电源线会与现在的主机板有点差异, 少了四只脚,不过仍然是可以正常的运作,也不用担心会插错边,防呆装置万岁!
18、应该是从K7、P4之后就还得接额外的小4PIN, SATA硬盘可能会有两种电源接口,只要择期一即可,不用两个都插。
19、都安装完成之后凌乱的线有可能会卡到风扇,可以把线整理一下,主要是看起来没那么乱, 内部的散热也会比较良好,其实我并不大会整线, 曾经看过整线达人可以不需要束线就整得相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