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行业有哪些杰出的人物
姓名:丁磊
民族:汉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1.10.10
星座:天秤座
籍贯:浙江宁波
毕业院校:电子科技大学
供职机构:网易公司
职务:首席架构设计师
1971年10月生于宁波,奉化
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1993~1995年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
1995年-1996年就职于Sybase广州公司
1996年-1997年就职于广州飞捷公司
1997年5月创办网易
网易公司首席架构设计师,丁磊1997年6月创立网易公司,将网易从一个十几个人的私企发展到今天拥有近300员工在美国公开上市的知名互联网技术企业。2000年3月,丁磊辞去首席执行官,出任网易公司联合首席技术执行官,2001年3月,担任首席架构设计师,专注于公司远景战略的设计与规划。在创立网易公司之前,丁磊曾是中国电信的一名技术工程师,后担任一家美国数据库软件公--美国赛贝斯(中国)公司(Sybase)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丁磊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6日电上周,网易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其股价猛涨,最高蹿至52.21美元。以每股50美元计算,网易市值已达15.7亿美元,创始人丁磊持有58%的股份,账面价值约合人民币75亿元。在去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中信泰富的荣智健和世茂集团的许荣茂分别以70.35亿元和64.56亿元的个人资产排名前两位。
网易成立后的最初两年,丁磊把资金和精力主要放在开发互联网应用软件上,其中1997年11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双语电子邮件系统。2000年3月,丁磊辞去首席执行官,出任网易公司联合首席技术执行官,2001年3月,担任首席架构师,专注于公司远景战略的设计与规划 张朝阳1.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964年10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祖籍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陕西西安人。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以全国第39名成绩,考取CUSPEA项目奖学金赴美留学。
1993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任MI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
1995年底回国任美国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
1996年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在张朝阳的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NASDAQ:SOHU)。
搜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中文世界最强劲的互联网品牌,对互联网在中国的传播及商业实践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张朝阳现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获得荣誉
1998年10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1999—2001年被《中国青年报》连续三年评为“年度IT十大风云人物”之一,1999年7月被《亚洲周刊》选为封面人物,2001年5月7日,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二十五位企业新星之一,同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明日领袖”之一。
2005年1月5日,搜狐公司举办的“2005·中国新视角”高峰论坛在京隆重召开。论坛探讨了2005年中国社会和经济在国际化、未来发展和转型期间的诸多问题。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0张朝阳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张朝阳讲道:“互联网可以说是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在第一次浪潮1996年萌动到1997年开始形成商业模式的探索到1998年、1999年高潮,这是第一个浪潮,产生了相当多的企业,当然有很多很多企业失败了。比较幸运能够捷足先登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只有三大门户,稍微晚一些可能机会少一些,但是也能够产生一些企业。经过多少年以后或者七年以后,六年以后,最初的三大门户形成相当的规模,有了足够的资金在品牌上获得发展。第二次资产浪潮到来以后,1998年、1999年产生的企业大批企业死亡了,但是剩下的几个顽强的,除了三大门户以外还有一些顽强的企业一直活下来,终于迎来资本市场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第二次浪潮。但是互联网的应用和实践网民数量越来越多,每个人上网的各种行为从简单的读新闻到发邮件到年轻人上网有多种多样跟互联网的亲密接触,这是市场上的进展。活下来渡过资本严冬的企业现在逐渐融得大量风险资金获得上市,表现出来的就是资本的第二次浪潮,中国互联网企业突然有了很多钱,商业模式比较清晰,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探索。”
这样重要的场合里,张朝阳这样一番讲话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至少在最清楚公司运营情况的张朝阳自己看来,他已经坐到了成功者的交椅上,有资格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平静地讲几句业界的宏观话题。张朝阳真的为渴望创造奇迹的年轻一辈树立了一个榜样?张朝阳真的堪称英雄?近日专访了张朝阳,期望从他的言谈话语中判断他的现状,解读这个经常作秀的新锐财富代表人物。
2. 计算机历史上有那些风云人物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计算机之父’
4.巴丁 195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发明了晶体管才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
5.Tim Patterson 最初的dos发明者 MS-DOS正是得益与他
6.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CEO)
7. 提姆-伯尔尼斯-李 万维网(Web)发明者
8.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
9. 詹姆士-格雷 Java技术之父
10. 李纳斯-托沃兹 Linux之父
11. 理乍得-斯托曼 自由软件之父
12. 特德-库特 (关系型数据库之父)
13. 史蒂夫-雪莉 (Xansa创始人)
14.玛莎-雷恩-福克斯 (Lastminute.com创始人)
3. 和电脑有关的工作有哪些
软件工程师
与电脑相关的职业有:办公文员、财务、平面广告设计师、装饰装潢设计师、电脑维护人员、网管管理人员、网页设计师、网站开发人员、网络安全管理员、机械制图人员、模具设计师、建筑制图人员、软件开发师、游戏、动漫设计师等。
一、软件工程师
俗称“码农”。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架构人员、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程序员等一系列岗位,工作内容都与软件开发生产相关。
软件工程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全面的,除了最基础的编程语言(C语言/C++/JAVA等)、数据库技术(SQL/ORACLE/DB2等)等,还有诸多如JAVASCRIPT、AJAX、HIBERNATE、SPRING等前沿技术。此外,关于网络工程和软件测试的其他技术也要有所涉猎。
二、网络工程师
俗称“网管”。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网络工程师是指基于硬、软件两方面的工程师,根据硬件和软件的不同、认证的不同,将网络工程师划分成很多种类。网络工程师分硬件网络工程师和软件网络工程师两大类,硬件网络工程师以负责网络硬件等物理设备的维护和通信;软件网络工程师负责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的维护和应用。
4. 计算机自学成才的名人
1,李想
1、李想的出身
李想的家庭让他在高中时代就可以玩起计算机和BBS,当他决定不上大学而选择创业的时候,家庭也支持了他,这可以算是李想成功故事的第一步台阶。
2、李想的成长
李想从个人网站开始,然后发展到150名员工的团队。早期,李想说自己能够成功是因为兴趣和爱好;然后,支持李想继续进步的是责任心;最后,李想发现管理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于是,从一个发烧友、职业撰稿人转变为企业家。
3、李想的机会主义
当李想决定从石家庄来到北京下海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毛遂自荐的合作伙伴,帮助他开始了北京的业务。今天,这位“贵人”还是李队的成员,承担CEO的职位。
李想的第二个机会来自他自身的特点和能力。一个是年轻,所以他能容忍一个娱乐区的社区在IT网站的摇篮里生存成长,以致一度占到该网站将近一半的流量。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务正业,但客户群正是一个社区网站成长的发动机,也是一个门户网站粘合剂。李想是一个IT发烧友,所以他能够让泡泡网拥有相对竞争优势--产品评测。
李想以10个人的团队创造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汽车社区。他谈到,当初成立汽车频道的时候,四名成员甚至连驾驶执照都没有,于是去学习,从普通执照到赛手驾照、拉力赛驾照... ...
4、李想的霸气
李想是一个腼腆的人。但当谈到股权分配的问题上,我们分明看到一个强势的李想。
5、李想的真诚
李想并不回避自己的失误,也乐于反省。 也并不回避评价竞争对手,他很认真地和你分析每一家的优劣短长, 甚至愿意交待自己的罗曼史。
6、郑渊洁之缘
小时候的李想是《童话大王》的读者,是郑渊洁的粉丝。郑渊洁对李想的影响隐约可见。李想的特立独行的风格似乎就像一个梦或一个童话。
[编辑本段]
李想特点
80后新贵李想 创业要学会妥协
身价过亿的“高中生”李想1981年生,泡泡网CEO.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身价,时间不过短短四年。泡泡网是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2005年营收近2千万,利润1千万。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创始人李想一股独大,身价在1 亿以上。这一年,李想24岁,创业6年。
做阳刚的事情,却善用稳妥的手法
其实6年创业跟开车跑一圈四环也是相似的风格,两个字:顺、稳。1999年,18岁小伙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这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平平。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泡泡网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
看看这些简单品质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泡泡网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
李想风格:“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除了互联网,车就是李想的最爱。他的车开得极猛。
李想父母是当地艺术学校的老师,家教宽松。李想儿时在乡间长大;中学时跟奶奶住在一起,很少被父母留在身边。李想有一个够大的空间,自由成长。李想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自小在农村长大,自称“像农民般正直”,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
李想的背后有很多“老大哥”。一群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小兄弟来看,关键时刻就出手帮忙。薛蛮子算是一个忘年交,他是UT斯达康的创始人,做过8848的董事长。265.com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导航网站,但跟创始人蔡文胜接触以后,李想总结,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好,这个网站才特别好。
李想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快速使用的。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起来。但初中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拼命学习,就因为老师一句话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他认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中学六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它们就是为我而发明的”。要转遍石家庄所有的邮局去买一张软件,整夜的呆在电脑前搭建自己的网上王国。白天在课堂上不愿同老师同学分享的观点,晚上在互联网上可以敞开自由地表达、遭遇到强烈地碰撞,在争执或者认同中被不断记录、被不断成就。“新东西都是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传统的教育被抛开了。”
2,比尔盖茨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大学没毕业并且人家上大学是学的法律专业照样开发出了流行一时的dos操作系统,并且创立了微软
5. 中国IT界最牛的十个人
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
按:《计算机世界》报于2000年初组织了一次“世纪评选”,根据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评出对我国20世纪IT事业最有影响的10个人,谭浩强教授名列第二,他的功绩是把千百万非专业的人引入计算机的大门。1.张效祥——中国IT见证人作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创始人之一,40年来,张效祥从我国第一台仿苏电子计算机制造的主持人,到我国自行设计的电子管、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研制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中期,在他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率先在我国开展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机系统国家项目的探索与研制工作,并于1985年完成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并行机系统,为我国巨型机的研制开拓了新的技术途径。由于其对计算机的突出贡献,张效祥被聘请或当选为国务院电子计算机及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计算机顾问,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国家高技术计划评估监督小组成员等,并长期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2.谭浩强——计算机科普作家如果告诉一个外国专家,一本计算机方面的科技书籍卖出了400万册,他肯定会不相信,然而就是这本叫作《BASIC语言》的书发行量现在已经超过1200万册,而它的作者就是谭浩强。在80年代,谭浩强在中央电视台主讲BASIC,观众达到100万人,而以后的几种计算机语言的电视讲座使谭浩强的学生最多。许多人买书就是冲着“谭浩强”这个名字去的,有人说这个名字就是一个知名品牌。1984年,谭浩强等人创办了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谭浩强的功绩在于使更多非计算机专业的人了解了计算机,把他们引入计算机的大门,为中国计算机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王选——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是IT业内业外家喻户晓的人物。70年代参与着名的“748”工程,以其独特的“轮廓加参数描述”技术思路实现排版技术跨越,并成为研制汉字激光照排主导人物之一。同样令人敬佩的不仅是王选的个人奋斗经历和在专业学科中表现出的优异才能,在致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方面,他也堪称开风气之先。4.柳传志——中国IT产业乐队首席指挥柳传志的价值、贡献、意义不仅局限在计算机界,他提出的“贸、工、技”企业动作方式,为弱势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趟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他总结“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为长期困顿于计划体制下疏于管理的中国企业指明了管理的要义;他对联想“国有民营”模式的产权改造,为中国企业解决在转型时期积累下的大量产权问题提供了一个范例。柳传志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是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领袖级人物。5.倪光南——站柜台的研究员和被解聘的院士倪光南是中国计算机界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他主持开发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是中国科技人员走出象牙塔的象征,被誉为“站柜台的研究员”。他的联想式汉卡让联想从中关村普通一个做贸易的公司一跃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1988年,联想打到海外去,倪光南带领一支精锐的研发队伍在香港研发出了后来为联想带来巨额利润的联想板卡和联想微机。由于与联想高层主管在发展道路上存在分歧,1999年,已经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倪光南被联想集团解聘,留下许多遗憾和困惑。6.王志东——中国互联网运动的先锋成功地将自己从程序员改造为经理人、国内“互联网运动”的先锋人物。从一文不名到今天最火爆的互联网公司的CEO,从被迫从“新天地”出走到辗转创立新浪网,王志东当是1999年最受瞩目的国内IT明星之一。除了广东人与生俱来的商业意识之外,王志东的年轻、厚道和越来越成熟的职业人作风、个人品牌以及对互联网业的敏锐感情,同样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据说为了更充分的国际化,王志东现在正苦练英语口语。7.杨芙清——中国软件“青鸟”在中国计算机产业,杨芙清以大力倡导、积极实践软件工程研究着称,并以解决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研制闻名软件业。她取得的成就令人眩目:在国内首先研究解决了共享资源和多道程序协调运行的概念和方法,并研究成功集成电路计算机DJS11机(150机)操作系统。用PCM方法,层次管理结构设计实现了DJS200/XT2操作系统,且全部用于系统程序设计语言SCY书写。倡导研究软件工程支撑环境,以解决软件的开发手段,为软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环境。进行了软件工程核心支撑环境BETA-85、集成化软件工程支撑环境青鸟系统的研究开发。承担了软件生产智能化技术研究,领导研制了多语言混合编程环境KM系统。主持了南京市汽车制造厂转向器厂和北京电视机厂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研制成功了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系统MISGS。作为北大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时期以来,杨芙清不仅致力于科研开发工作,还在北京大学这个着名的教学阵地上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地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IT人材。杨芙清现正在软件工程开发环境的标准化与实用化和软件生产智能化技术研究领域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8.李国杰——“产学研”探索者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的带头人,人们对李国杰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双重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兼曙光公司总裁。李国杰和曙光公司紧密结合所取得的成绩,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如何将“知识--科技成果--市场”三者运作成良好性互动的时代风彩。高性能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这方面的研究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曙光机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研究水平和应用水平的一面旗帜。美国留学期间的李国杰在智能计算机、有效搜索算法和VLSI处理器阵列这三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贡献,而他在日常也不忘对年轻科研工作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看到中国的缺陷又不失振兴中华的信心,既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又不迷迹西方生活”。9.施振荣——微笑创时势1989年被《FORTUNE》评选为“与亚洲做生意不可不认识的二十五位人物”之一,1995年被《世界经理人文摘》推选为“全球15位最能创造时势的企业家”之一,1996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25位最杰出的企业管理者”之一--这就是施振荣,台湾宏集团董事长。 像他的企业一样,出生在台湾省彰化县的施振宽松拥有全球性的荣誉。他总能带来新鲜的思想,他的微笑曲线、XC理论无不是对IT行业深刻理解后的点睛之解;而他奋斗、创造的经历对年轻人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他打破了华人企业难以长大的谶语,这中间的经验产在是每一个想要做大、作“百年老店”、进500强的国内企业需学习的。10.刘积仁——促进软件产业化的排头兵刘积仁是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他不仅作为学术带头人,在跟踪国际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最新潮流、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把眼光投向中国巨大的应用软件市场,于1991年创办软件企业--东大阿尔派及东软。从3万元科研经费、3台普通微机、3名年轻教师和一间半教室起家,创造性地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北大学网络工程研究室发展成为拥有上市公司东大阿尔派在内的大型软件企业。公司现有工程师1900多名,总资产9亿元。刘积仁在探索发展民族软件产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优秀人才”等多项荣誉。 原作者:《计算机世界》编辑部 来 源:《计算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