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数控机床常见外部故障都有哪些处理解决措施
由于现代的数控系统可变性越来越高,故障率越来越低,很少发生故障。大部分故障都是非系统故障,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
1、现代的数控设备都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结构比较复杂,保护措施完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有些故障并不是硬件损坏引起的,而是由于操作、调整、处理不当引起的。这类故障在设备使用初期发生的频率较高,这时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对设备都不特别熟悉。
例一、一台数控铣床,在刚投入使用的时候,旋转工作台经常出现不旋转的问题,经过对机床工作原理和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这个问题与分度装置有关,只有分度装置在起始位置时,工作台才能旋转。
例二、另一台数控铣床发生打刀事故,按急停按钮后,换上新刀,但工作台不旋转,通过PLC梯图分析,发现其换刀过程不正确,计算机认为换刀过程没有结束,不能进行其它操作,按正确程序重新换刀后,机床恢复正常。
例三、有几台数控机床,在刚投入使用的时候,有时出现意外情况,操作人员按急停按钮后,将系统断电重新启动,这时机床不回参考点,必须经过一番调整,有时得手工将轴盘到非干涉区。后来吸取教训,按急停按钮后,将操作方式变为手动,松开急停按钮,把机床恢复到正常位置,这时再操作或断电,就不会出现问题。
2、由外部硬件损坏引起的故障
这类故障是数控机床常见故障,一般都是由于检测开关、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电气执行元件、机械装置等出现问题引起的。有些故障可产生报警,通过报答信息,可查找故障原因。
例一、一台数控磨床,数控系统采用西门子SINUMERIKSYSTEM3,出现故障报警F31“SPINDLECOOLANTCIRCUIT”,指示主轴冷却系统有问题,而检查冷却系统并无问题,查阅PLC梯图,这个故障是由流量检测开关B9.6检测出来的,检查这个开关,发现开关已损坏,更换新的开关,故障消失。
例二、一台采用西门子SINUMERIK810的数控淬火机床,一次出现6014“FAULTLEVELHARDENINGLIQUID”机床不能工作。报警信息指示,淬火液面不够,检查液面已远远超出最低水平,检测液位开关,发现是液位开关出现问题,更换新的开关,故障消除。
有些故障虽有报警信息,但并不能反映故障的根本原因。这时要根据报警信息、故障现象来分析。
例三、一台数控磨床,E轴在回参考点时,E轴旋转但没有找到参考点,而一直运动,直到压到极限开关,NC系统显示报警“EAXISATMAX.TRAVEL”。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是零点开关有问题,经确认为无触点零点开关损坏,更换新的开关,故障消除。
例四、一台专用的数控铣床,在零件批量加工过程中发生故障,每次都发生在零件已加工完毕,Z轴后移还没到位,这时出现故障,加工程序中断,主轴停转,并显示F97号报警“SPINDLESPEEDNOTOKSTATION2”,指示主轴有问题,检查主轴系统并无问题,其它问题也可导致主轴停转,于是我们用机外编程器监视PLC梯图的运行状态,发现刀具液压卡紧压力检测开关F21.1,在出现故障时,瞬间断开,它的断开表示铣刀卡紧力不够,为安全起见,PLC使主轴停转。经检查发现液压压力不稳,调整液压系统,使之稳定,故障被排除。
还有些故障不产生故障报警,只是动作不能完成,这时就要根据维修经验,机床的工作原理,PLC的运行状态来判断故障。
例五、一台数控机床一次出现故障,负载门关不上,自动加工不能进行,而且无故障显示。这个负载门是由气缸来完成开关的,关闭负载门是PLC输出Q2.0控制电磁阀Y2.0来实现的。用NC系统的PC功能检查PLCQ2.0的状态,其状态为1,但电磁阀却没有得电。原来PLC输出Q2.0通过中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Y2.0,中间继电器损坏引起这个故障,更换新的继电器,故障被排除。
例六、一台数控机床,工作台不旋转,NC系统没有显示故障报警。根据工作台的动作原理,工作台旋转第一步应将工作台气动浮起,利用机外编程器,跟踪PLC梯图的动态变化,发现PLC这个信号并未发出,根据这个线索继续查看,最后发现反映二、三工位分度头起始位置检测开关I9.7、I10.6动作不同步,导致了工作台不旋转。进一步确认为三工位分度头产生机械错位,调整机械装置,使其与二工位同步,这样使故障消除。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对数控机床的外部故障,有时诊断过程比较复杂,一旦发现问题所在,解决起来比较轻松。对外部故障的诊断,我们总结出两点经验,首先应熟练掌握机床的工作原理和动作顺序。其次要熟练运用厂方提供的PLC梯图,利用NC系统的状态显示功能或用机外编程器监测PLC的运行状态,根据梯图的链锁关系,确定故障点,只要做到以上两点,一般数控机床的外部故障,都会被及时排除。
‘贰’ 数控机床机械故障有哪些类型
数控机床全部或部分丧失了规定的功能的现象称为数控机床的故障。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物,技术先进、结构复杂。数控机床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故障原因一般都比较复杂,这给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带来不少困难。为了便于机床的故障分析和诊断,本节按故障的性质、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故障发生的部位等因素大致把数控机床的故障划分为以下几类。
1、按数控机床发生的故障性质分类
(1)系统性故障
这类故障是指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机床或者数控系统就必然出现的故障。例如电网电压过高或者过低,系统就会产生电压过高报警或者过低报警;切削量过大时,就会产生过载报警等。
例如一台采用SINUMERIK810系统的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系统有时自动断电关机,重新启动后,还可以正常工作。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和故障现象怀疑故障原因是系统供电电压波动,测量系统电源模块上的24V输人电源,发现为22.3V左右,当机床加工时,这个电压还向下波动,特别是切削量大时,电压下降就大,有时接近21V,这时系统自动断电关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更换容量大的24V电源变压器将这个故障彻底消除。
(2)随机故障
这类故障是指在同样条件下,只偶尔出现一次或者二次的故障。要想人为地再现同样的故障则是不容易的,有时很长时间也很难再遇到一次。这类故障的分析和诊断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情况下,这类故障往往与机械结构的松动、错位,数控系统中部分元件工作特性的漂移、机床电气元件可靠性下降有关。
例如一台数控沟槽磨床,在加工过程中偶尔出现问题,磨沟槽的位置发生变化,造成废品。分析这台机床的工作原理,在磨削加工时首先测量臂向下摆动到工件的卡紧位置,然后工件开始移动,当工件的基准端面接触到测量头时,数控装置记录下此时的位置数据,然后测量臂抬起,加工程序继续运行。数控装置根据端面的位置数据,在距端面一定距离的位置磨削沟槽,所以沟槽位置不准与测量的准确与否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不经常发生,所以很难观察到故障现象。因此根据机床工作原理,对测量头进行检查并没有发现问题;对测量臂的转动检查时发现旋转轴有些紧,可能测量臂有时没有精确到位,使测量产生误差。将旋转轴拆开检查发现已严重磨损,制作新备件,更换上后再也没有发生这个故障。
2、按故障类型分类
按照机床故障的类型区分,故障可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
(1)机械故障
这类故障主要发生在机床主机部分,还可以分为机械部件故障、液压系统故障、气动系统故障和润滑系统故障等。
例如一台采用SINUMERIK 810系统的数控淬火机床开机回参考点、走X轴时,出现报警1680“SERVOENABLETRAV.AXISX",手动走X轴也出现这个报警,检查伺服装置,发现有过载报警指示。根据西门子说明书产生这个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机械负载过大、伺服控制电源出现问题、伺服电动机出现故障等。本着先机械后电气的原则,首先检测X轴滑台,手动盘动X轴滑台,发现非常沉,盘不动,说明机械部分出现了问题。将X轴滚珠丝杠拆下检查,发现滚珠丝杠已锈蚀,原来是滑台密封不好,淬火液进人滚珠丝杠,造成滚珠丝杠的锈蚀,更换新的滚珠丝杠,故障消除。
(2)电气故障
电气故障是指电气控制系统出现的故障,主要包括数控装置、PLC控制器、伺服单元、CRT显示器、电源模块、机床控制元件以及检测开关的故障等。这部分的故障是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按数控机床发生的故障后有无报警显示分类
按故障产生后有无报警显示,可分为有报警显示故障和无报警显示故障两类。
(1)有报警显示故障
这类故障又可以分为硬件报警显示和软件报警显示两种。
1)硬件报警显示的故障。硬件报警显示通常是指各单元装置上的指示灯的报警指示。在数控系统中有许多用以指示故障部位的指示灯,如控制系统操作面板、CPU主板、伺服控制单元等部位,一旦数控系统的这些指示灯指示故障状态后,根据相应部位上的指示灯的报警含义,均可以大致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性质,这无疑会给故障分析与诊断带来极大好处。因此维修人员在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时应注意检查这些指示灯的状态是否正常。
2)软件报警显示的故障。软件报警显示通常是指数控系统显示器上显示出的报警号和报警信息。由于数控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一旦检查出故障,即按故障的级别进行处理,同时在显示器上显示报警号和报警信息。
软件报警又可分为NC报警和PLC报警,前者为数控部分的故障报警,可通过报警号,在《数控系统维修手册》上找到这个报警的原因与怎样处理方面的内容,从而确定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后者的PLC报警的报警信息来自机床制造厂家编制的报警文本,大多属于机床侧的故障报警,遇到这类故障,可根据报警信息,或者PLC用户程序确诊故障。
(2)无报警显示的故障
这类故障发生时没有任何硬件及软件报警显示,因此分析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对于没有报警的故障,通常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遇到这类问题,要根据故障现象、机床工作原理、数控系统工作原理、PLC梯形图以及维修经验来分析诊断故障。
例如一台数控淬火机床经常自动断电关机,停一会再开还可以工作。分析机床的工作原理,产生这个故障的原因一般都是系统保护功能起作用,所以首先检查系统的供电电压为24V,没有间题;在检查系统的冷却装置时,发现冷却风扇过滤网堵塞,出故障时恰好是夏季,系统因为温度过高而自动停机,更换过滤网,机床恢复正常使用。
又如一台采用德国SINUMERIK 810系统的数控沟槽磨床,在自动磨削完工件、修整砂轮时,带动砂轮的Z轴向上运动,停下后砂轮修整器并没有修整砂轮,而是停止了自动循环,但屏幕上没有报警指示。根据机床的工作原理,在修整砂轮时,应该喷射冷却液,冷却砂轮修整器,但多次观察发生故障的过程,却发现没有切削液喷射。切削液电磁阀控制原理图如图所示,在出现故障时利用数控系统的PLC状态显示功能,观察控制切削液喷射电磁阀的输出Q4.5,其状态为“1”,没有问题,根据电气原理图它是通过直流继电器K45来控制电磁阀的,检查直流继电器K45也没有问题,接着检查电磁阀,发现电磁阀的线圈上有电压,说明问题是出在电磁阀上,更换电磁阀,机床故障消除。4、按故障发生部位分类
按机床故障发生的部位可把故障分为如下几类:
(1)数控装置部分的故障
数控装置部分的故障又可以分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
1)软件故障。有些机床故障是由于加工程序编制出现错误造成的,有些故障是由于机床数据设置不当引起的,这类故障属于软件故障。只要将故障原因找到并修改后,这类故障就会排除。
2)硬件故障。有些机床故障是因为控制系统硬件出现问题,这类故障必须更换损坏的器件或者维修后才能排除故障。
例如一台数控冲床出现故障,屏幕没有显示,检查机床控制系统的电源模块的24V输人电源,没有问题,NC-ON信号也正常,但在电源模块上没有5V电压,说明电源模块损坏,维修后,机床恢复正常使用。
(2)PLC部分的故障
PLC部分的故障也分为软件和硬件故障两种。
1)软件故障。由于PLC用户程序编制有问题,在数控机床运行时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可发生故障。另外,PLC用户程序编制的不好,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报警的机床侧故障,所以PLC用户程序要编制的尽量完善。
2)硬件故障。由于PLC输人输出模块出现问题而引起的故障属于硬件故障。有时个别输入输出口出现故障,可以通过修改PLC程序,使用备用接口替代出现故障的接口,从而排除故障。
例如一台采用德国SIEMENS810系统的数控磨床,自动加工不能连续进行,磨削完一个工件后,主轴砂轮不退回修整,自动循环中止。分析机床的工作原理,机床的工作状态是通过机床操作面板上的钮子开关设定的,钮子开关接人PLC的输人E7.0,利用数控系统的PLC状态显示功能,检查其状态,但不管怎样拨动钮子开关,其状态一直为“0”,不发生变化,而检查开关没有发现问题,将该开关的连接线连接到PLC的备用输人接口E3.0上,这时观察这个状态的变化,正常跟随钮子开关的变化,没有问题,由此证明PLC的输人接接口E7.0损坏,因为手头没有备件,将钮子开关接到PLC的E3.0的输人接口上,然后通过编程器将PLC程序中的所有E7.0都改成E3.0,这时机床恢复了正常使用。
(3)伺服系统故障
伺服系统的故障一般都是由于伺服控制单元、伺服电动机、测速装置、编码器等出现问题引起的。
例如:一台数控车床使用FANUC 0iTC系统,系统出现417报警,报警信息为“SERVO ALARM:2-TH AXIS PARAMETER INCORRECT”,检查伺服系统参数设置发现,参数NO:2023被人修改成为负值。(该参数为电机一转的速度反馈脉冲数)。修改此参数,系统报警解除。
(4)机床主体部分的故障
这类故障大多数是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机械装置不到位、液压系统出现问题、检查开关损坏、驱动装置出现问题。机床主轴、导轨、丝杠、轴承、刀库等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丧失精度、爬行、过载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数控系统的报警。因此,数控系统的故障判断是一个综合问题。
5、按故障发生的破坏程度分类
按故障发生时的破坏程度分为破坏性故障和非破坏性故障。
(1)破坏性故障
这类故障出现会对操作者或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害,如超程运行、飞车、部件碰撞等。
发生破坏性故障后,例如,一台数控车床在正常加工的情况下,刀具撞到工件,造成重大的损失,经过仔细的分析,发现返回参考点错误,认真地分析发现行程开关(档块)位置与电子栅格位置重合,(偶而)造成Z方向进给多出一个电子栅格,从而造成刀具工件相撞的破坏性故障。移动行程开关位置,从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2)非破坏性故障
数控机床的绝多数故障属于这类故障,出现故障时对机床和操作人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所以诊断这类故障时,可以再现故障,并可以仔细观察故障现象,通过故障现象对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
‘叁’ 数控机床电源故障都有哪些情况分析
多年的数控机床维修经验证实,在故障总数中,由电源引发的故障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数控机床电源故障中很多属于机床用户有能力自行排除的器件损坏故障,其领域已属于片级修理。
1、数控机床电源
把数控机床所使用的电源分成了三级,从一次电源到三次电源,依次为派生关系,其造成的故障频次和难度也依次增加。具体分级如下:
(1)一次电源。一次电源即由车间电网供给的三相380V电源,它是数控机床工作的总能源供给。要求该电源要稳定,一般电压波动范围要控制在5%~10%,并且要无高频干扰。
(2)二次电源。由三相电源经变压器从一次电源派生。其用途主要有:
1)派生的单相交流220V、交流1l0V,供电给CNC单元及显示器单元,做为热交换器、机床控制回路和开关电源的电源。
2)有的数控机床派生的三相低电压做直流24V整流桥块的电源。有的数控机床由三相变压器产生三相交流220V,供给伺服放大器电源组件作为其工作电源。
(3)三次电源。三次电源是数控机床使用的各种直流电源,它是由二次电源转化来的。主要有这样几种:
1)由伺服放大器电源组件提供的直流电压、由伺服放大器组件逆变成频率和电压幅值可变的三相交流电以控制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速。
2)整流桥块提供的交流24V,作为液压系统电磁阀,电动机闸电磁铁电源和伺服放大器单元的“ready”和“controllerenable”信号源。
3)由开关电源或DC/DC电源模块提供的低压直流电压,这些电压有:+5V、±12V、±15V,分别做为测量光栅、数控单元和伺服单元电气板的电源。
2、数控机床电源回路使用的器件
数控机床从一次电源到三次电源使用的器件分别有:
(1)车间配电装置,一般包括:与车间电网连接的三相交流稳压器和断路器(又称空气开关,或闸刀开关)。
(2)机床元器件,包括:滤波器、电抗器、三相交流变压器、断路器、整流器、熔断器、伺服电源组件、DC/DC模块和开关电源。
3、电源故障实例分析
(1)电网波动过大PLC不工作。表现为PLC无输出。先查输入信号(电源信号、干扰信号、指令信号与反馈信号)。例如,采用SINUMERIK3G-4B系统的数控车床,其内置式PLC无法工作。采用观察法,先用示波器检查电网电压波形,发现电网波动过大,欠压噪声跳变持续时间>1s(外因)。由于该机床处于调试阶段,电源系统内组件故障应当排除在外,由内部抗电网干扰措施(滤波、隔离与稳压)可知,常规的电源系统已无法隔断或滤去持续时间过长的电网欠压噪声,这是抗电网措施不足所致(内因),导致PLC不能获得正常电源输入而无法工作。在系统电源输入端加入一个交流稳压器,PLC工作正常。
(2)电源故障。某双工位数控车床,每个工位都由单独的NC系统控制,NC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INUMERIK810/T系统。右工位的NC系统经常在零件自动加工中断电停机,重新启动系统后,NC系统仍可自动工作。检查24V供电电源负载,并无短路问题。对图样进行分析,两台NC系统,共用一个24V整流电源。引起这个故障可能有两个原因:
1)供电质量不高,电源波动,而出故障的NC系统对电源的要求较灵敏。
2)NC系统本身的问题,系统不稳定。
根据这个判断,首先对24V电源电压进行监视,发现其电压幅值较低,只有21V左右。经观察发现,在出故障的瞬间,这个电压向下浮动,而NC系统断电后,电压马上回升到22V左右。故障一般都发生在主轴启动时,其原因可能是24V整流变压器有问题,容量不够,或匝间短路,使整流电压偏低,电网电压波动,影响NC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确定这个故障的原因,用交流稳压电源将交流380V供电电压提高到400V,这个故障就没有再出现。为此更换24V整流变压器,问题彻底解决。
(3)一台VDF.BOEHRINGER公司(德国)生产的PNE480L数控车床,合上主开关启动数控系统时,在显示面板上除READY(准备好)灯不亮外,其余指示灯全亮。该机数控系统为西门子SYSTEM5T系统。因为故障发生于开机的瞬间,因此应检查开机清零信号RESET是否异常。又因为主板上的DP6灯亮,而且DP6是监视有关直流电源的,因此需要对驱动DP6的相关电路及有关直流电源进行检查。其步骤如下:
因为DP6灯亮属报警显示,故首先对DP6的相关电路进行检查。经检查,确认驱动DP6的双稳态触发器LA10逻辑状态不对,已损坏。用新件更换后,虽然DP6指示灯不亮了,但故障现象仍然存在,数控箱还是不能启动。检查*RESET信号及数控箱内各连接器的连接情况良好,但*RESET信号不正常,并发现与其相关的A38位置上的LA01与非门电路逻辑关系不正确。于是对各直流电流进行检查。
检查±15V、±5V、±12V、+24V,发现电压为-5V~4.0V,误差超过±5%。进一步检查,发现该电路整流桥后有一滤波大电容C19的焊脚处印制电路板铜箔断裂。将其焊好后,电压正常,LA01电路逻辑关系及*RESET信号正确,故障排除,数控箱能正常启动。
(4)返回参考点异常。这是由于返回参考点时没有满足“必须沿返回参考点方向,并距参考点不能过近(128个脉冲以上)及返回参考点进度不能过低”的条件。对这类故障的处理步骤是[2,3]:
1)距参考点位置>128个脉冲,返回参考点过程中。①电动机转了不到1转(即没有接收到1转信号),此时首先变更返回时的开始位置,在位置偏差量>128个脉冲的状态下,在返回参考点方向上进行1转以上的快速进给,检测是否输入过1转信号。②电动机转了1转以上,这是使用了分离型的脉冲编码器。此时,检查位置返回时脉冲编码器的1转信号是否输入到了轴卡中,如果是,则是轴卡不良;如果未输入,则先检查编码器用的电源电压是否偏低(允许电压波动在0.2V以内),否则是脉冲编码器不良。
2)距参考点位置<128个脉冲。①检查进给速度指令值,快速进给倍率信号,返回参考点减速信号及外部减速信号是否正常。②变更返回时的开始位置,使其位置偏差量超过128个脉冲。③返回参考点速度过低。速度必须为位置偏差量超过128个脉冲的速度,如果速度过低,电动机1转信号散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位置检测。
(5)某加工中心,配置F-0M系统,在自动运转时突然出现刀库、工作台同时旋转。经复位、调整刀库、工作台后工作正常。但在断电重新启动机床时,CRT上出现410号伺服报警。查L/M轴伺服PRDY、VRDY两指示灯均亮;进给轴伺服电源AC100V、AC18V正常;x、y、z伺服单元上的PRDY指示灯均不亮,三个MCC也未吸合;测量其上电压发现24V、±15V异常;轴伺服单元上电源熔断器电阻太大,经更换后,直流电压恢复正常,重新运行机床,401号报警消失。
(6)故障现象:某公司产VF2型立式铣加工中心。机床运行一年零七个月以后,加工中出现161号报警(x-axisovercurrentordrivefault),机床停止运行。使用“RESET”键报警可以清除,机床可恢复运行。此故障现象偶尔发生,机床带病运行两年后,故障发生频次增加,而且出现故障转移现象:即使用复位键清除161号报警时,报警信息转报162号(Y-axisovercurrentordrivefault),如果再次清除,则再次转报z轴,以此类推。机床已无法维持运行。
故障分析及检查:根据故障报警信息在几伺服轴之间转移现象,不难看出故障发生在与各伺服轴都相关的公共环节,也就是说,是数控单元的“位置控制板”或伺服单元的电源组件出现了故障。位控板是数控单元组件之一,根据经验分析,数控单元电气板出现故障的概率很低,所以分析检查伺服电源组件是比较可行的排故切入点。检查发现此机床伺服电源分成两部分,其中输出低压直流±12V两路的是开关电源。测量结果分别是:+11.73V,-11.98V。分析此结果,正电压输出低了0.27V,电压降低幅度2.3%。由于缺乏量化概念,在暂时找不到其它故障源的情况下,假定此开关电源有故障。
故障排除:为验证输出电压偏差是造成机床故障的根源,用一台WYJ型双路晶体管直流稳压器替代原电源,将两路输出电压调节对称,幅值调到12V,开机后,机床报警消失。在接下来的20个工作日的考验运行中,故障不再复现。完全证实了故障是由于此伺服电源组件损坏引起的。
理论分析[4]:运算放大器和比较器,有些用单电源供电,有些用双电源供电,用双电源的运放要求正负供电对称,其差值一般不能大于0.2V(具有调节功能的运放除外),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而此故障电源,两路输出电压相差了0.25V,超出了误差允许范围,这是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
‘肆’ 数控车床常见故障有哪些
1、主轴部件故障
由于使用调速电机,数控机床主轴箱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是主轴内部的刀具自动夹紧机构、自动调速装置等。为保证在工作中或停电时刀夹不会白行松脱,刀具自动夹紧机构采用弹簧夹紧,并配行程开关发出夹紧或放松信号。若刀具夹紧后不能松开,则考虑调整松刀液压缸压力和行程开关装置或调整碟形弹簧上的螺母,减小弹簧压合量。此外,主轴发热和主轴箱噪声问题,也不容忽视,此时主要考虑清洗主轴箱,调整润滑油量,保证主轴箱清洁度和更换主轴轴承,修理或更换主轴箱齿轮等。
2、进给传动链故障
在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所以进给传动链有故障,主要反映是运动质量下降。如:机械部件未运动到规定位置、运行中断、定位精度下降、反向间隙增大、爬行、轴承噪声变大(撞车后)等。对于此类故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1)提高传动精度
调节各运动副预紧力,调整松动环节,消除传动间隙,缩短传动链和在传动链中设置减速齿轮,也可提高传动精度。
(2)高传动刚度
调节丝杠螺母副、支承部件的预紧力及合理选择丝杠本身尺寸,是提高传动刚度的有效措施。刚度不足还会导致工作台或拖板产生爬行和振动以及造成反向死区,影响传动准确性。
(3)提高运动精度
在满足部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运动部件的质量,减小旋转零件的直径和质量,以减小运动部件的惯性,提高运动精度。
(4)导轨
滚动导轨对赃物比较敏感,必须要有良好的防护装置,而且滚动导轨的预紧力选择要恰当,过大会使牵引力显着增加。静压导轨应有一套过滤效果良好的供油系统。
3、自动换刀装置故障
自动换刀装置故障主要表现在:刀库运动故障、定位误差过大、机械手夹持刀柄不稳定、机械手运动误差较大等。故障严重时会造成换刀动作卡住,机床被迫停止工作。
(1)刀库运动故障
若连接电机轴与蜗杆轴的联轴器松动或机械联接过紧等机械原因,会造成刀库不能转动,此时必须紧固联轴器上的螺钉。若刀库转动不到位,则属于电机转动故障或传动误差造成。若现刀套不能夹紧刀具,则需调整刀套上的调节螺钉,压紧弹簧,顶紧卡紧销。当出现刀套上/下不到位时,应检查拨又位置或限位开关的安装与调整情况。
(2)换刀机械手故障
若刀具夹不紧、掉刀,则调整卡紧爪弹簧,使其压力增大,或更换机械手卡紧销。若刀具夹紧后松不开
‘伍’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有哪些
1、主轴部件故障
由于使用调速电机,数控机床主轴箱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是主轴内部的刀具自动夹紧机构、自动调速装置等。为保证在工作中或停电时刀夹不会白行松脱,刀具自动夹紧机构采用弹簧夹紧,并配行程开关发出夹紧或放松信号。若刀具夹紧后不能松开,则考虑调整松刀液压缸压力和行程开关装置或调整碟形弹簧上的螺母,减小弹簧压合量。此外,主轴发热和主轴箱噪声问题,也不容忽视,此时主要考虑清洗主轴箱,调整润滑油量,保证主轴箱清洁度和更换主轴轴承,修理或更换主轴箱齿轮等。
2、进给传动链故障
在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所以进给传动链有故障,主要反映是运动质量下降。如:机械部件未运动到规定位置、运行中断、定位精度下降、反向间隙增大、爬行、轴承噪声变大(撞车后)等。对于此类故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1)提高传动精度
调节各运动副预紧力,调整松动环节,消除传动间隙,缩短传动链和在传动链中设置减速齿轮,也可提高传动精度。
(2)高传动刚度
调节丝杠螺母副、支承部件的预紧力及合理选择丝杠本身尺寸,是提高传动刚度的有效措施。刚度不足还会导致工作台或拖板产生爬行和振动以及造成反向死区,影响传动准确性。
(3)提高运动精度
在满足部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运动部件的质量,减小旋转零件的直径和质量,以减小运动部件的惯性,提高运动精度。
(4)导轨
滚动导轨对赃物比较敏感,必须要有良好的防护装置,而且滚动导轨的预紧力选择要恰当,过大会使牵引力显着增加。静压导轨应有一套过滤效果良好的供油系统。
3、自动换刀装置故障
自动换刀装置故障主要表现在:刀库运动故障、定位误差过大、机械手夹持刀柄不稳定、机械手运动误差较大等。故障严重时会造成换刀动作卡住,机床被迫停止工作。
(1)刀库运动故障
若连接电机轴与蜗杆轴的联轴器松动或机械联接过紧等机械原因,会造成刀库不能转动,此时必须紧固联轴器上的螺钉。若刀库转动不到位,则属于电机转动故障或传动误差造成。若现刀套不能夹紧刀具,则需调整刀套上的调节螺钉,压紧弹簧,顶紧卡紧销。当出现刀套上/下不到位时,应检查拨又位置或限位开关的安装与调整情况。
(2)换刀机械手故障
若刀具夹不紧、掉刀,则调整卡紧爪弹簧,使其压力增大,或更换机械手卡紧销。若刀具夹紧后松不开,应调整松锁弹簧后的螺母,使最大载荷不超过额定值。若刀具交换时掉刀,则属于换刀时主轴箱没有回到换刀点或换刀点漂移造成,应重新操作主轴箱,使其回到换刀位置,重新设定换刀点。
4、各轴运动位置行程开关压合故障
在数控机床上,为 保证自动化丁作的可靠性,采用了大量检测运动位置的行程开关。机床经过长期运行,运动部件的运动特性发生变化,行程开关压合装置的可靠性及行程开关本身品质特性的改变,对整机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一般要适时检查和更换行程开关,可消除因此类开关不良对机床的影响。
5、配套辅助装置故障
液压系统。液压泵应采用变量泵,以减少液压系统的发热。油箱内安装的过滤器,应定期用汽油或超声波振动清洗。常见故障主要是泵体磨损、裂纹和机械损伤,此时一般必须大修或更换零件。
气压系统。用于刀具或工件夹紧、安全防护门开关以及主轴锥孔吹屑的气压系统中,分水滤气器应定时放水,定期清洗,以保证气动元件中运动零件的灵敏性。阀心动作失灵、空气泄漏、气动元件损伤及动作失灵等故障均由润滑不良造成,故油雾器应定期清洗。此外,还应经常检查气动系统的密封性。
润滑系统。包括对机床导轨、传动齿轮、滚珠丝杠、主轴箱等的润滑。润滑泵内的过滤器需定期清洗、更换,一般每年应更换一次。
冷却系统。它对刀具和工件起冷却和冲屑作用。冷却液喷嘴应定期清洗。
排屑装置。排屑装置是具有独立功能的附件,主要保证自动切削加工顺利进行和减少数控机床的发热。因此排屑装置应能及时自动排屑,其安装位置一般应尽可能靠近刀具切削区域。
‘陆’ 加工中心常见故障都有哪些原因及解决方法
加工中心常见十五种故障与解决方法:
一、手轮故障
原因:
1、手轮轴选择开关接触不良。
2、手轮倍率选择开关接触不良。
3、手轮脉冲发生盘损坏。
4、手轮连接线折断。
解决方法:
1、进入系统诊断观察轴选开关对应触点情况(连接线完好情况),如损坏更换开关即可解决。
2、进入系统诊断观察倍率开关对应触点情况(连接线完好情况),如损坏更换开关即可解决。
3、摘下脉冲盘测量电源是否正常,+与A,+与B之间阻值是否正常。如损坏更换。
4、进入系统诊断观察各开关对应触点情况,再者测量轴选开关,倍率开关,脉冲盘之间连接线各触点与入进系统端子对应点间是否通断,如折断更换即可。
二、XYZ轴及主轴箱体故障
原因:
1、YZ轴防护罩变形损坏。
2、YZ轴传动轴承损坏。
3、服参数与机械特性不匹配。
4、服电机与丝杆头连接变形,不同轴心。
5、柱内重锤上下导向导轨松动,偏位。
6、柱重锤链条与导轮磨损振动。
7、轴带轮与电机端带轮不平行。
8、主轴皮带损坏,变形。
解决方法:
1、防护罩钣金还。
2、检测轴主,负定位轴承,判断那端轴承损坏,更换即可。
3、调整伺服参数与机械相互匹配。(伺服增益,共振抑制,负载惯量)。
4、从新校正连结器位置,或更换连接。
5、校正导轨,上黄油润滑。
6、检测链条及导轮磨损情况,校正重锤平衡,上黄油润滑。
7、校正两带轮间平行度,动平衡仪校正。
8、检测皮带变形情况损坏严重更换,清洁皮带,调节皮带松紧度。
三、导轨油泵,切削油泵故障
原因:
1、导轨油泵油位不足。
2、导轨油泵油压阀损坏。
3、机床油路损坏。
4、导轨油泵泵心过滤网堵塞。
5、客户购买导轨油质量超标。
6、导轨油泵打油时间设置有误。
7、切削油泵过载电箱内断路器跳开。
8、切削油泵接头漏空气。
9、切削油泵单向阀损坏。
10、切削油泵电机线圈短路。
11、切削油泵电机向相反。
解决方法:
1、注入导轨油即可。
2、检测油压阀是否压力不足,如损坏更换。
3、检测机床各轴油路是否通畅,折断,油排是否有损坏。如损坏更换。
4、清洁油泵过滤网。
5、更换符合油泵要求合格导轨油。
6、从新设置正确打油时间。
7、检测导轨油泵是否完好后,从新复位短路。
8、寻找漏气处接头,从新连接后即可。
9、检测单向阀是否堵塞及损坏,如损坏更换。
10、检测电机线圈更换切削油泵电机。
11、校正切削油泵电机向,即可。
四、加工故障
原因:
1、XYZ轴反向间隙补偿不正确。
2、XYZ向主镶条松动。
3、XYZ轴承有损坏。
4、机身机械几何精度偏差。
5、主轴轴向及径向窜动。
6、系统伺服参数及加工参数调整不当。
7、客户编程程序有误。
8、XYZ轴丝杆,丝母磨损。
解决方法:
1、千分表校正正确反向间隙。
2、调整各轴主镶条松紧情况,观测系统负载情况调整至最佳状态。
3、检测轴承情况,如损坏更换。
4、大理石角尺,球杆仪检测各项目几何精度,如偏差校正。
5、修复主轴内孔精度,主轴轴承窜动间隙,如不能修复更换。
6、调整伺服位置环,速度环增益,负载惯量比,加工精度系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7、优化,调整编程工艺。
8、借助激光干涉仪进行丝杆间隙补偿。
五、松刀故障
故障原因:
1、松刀电磁阀损坏。
2、主轴打刀缸损坏。
3、主轴弹片损坏。
4、主轴拉爪损坏。
5、客户气源不足。
6、松刀按钮接触不良。
7、线路折断。
8、打刀缸油杯缺油。
9、客户刀柄拉丁不符合要求规格。
解决方法:
1、检测电磁阀动作情况,如损坏更换。
2、检测打刀缸动作情况,损坏更换。
3、检测弹片损坏程度,更换弹片。
4、检测主轴拉爪是否完好,损坏或磨损更换。
5、检测按钮损坏程度,损坏更换。
6、检测线路是否折断。
7、给打刀缸油杯注油。
8、安装符合标准拉丁。
六、机床不能回零点。
原因:
1、原点开关触头被卡死不能动作。
2、原点挡块不能压住原点开关到开关动作位置。
3、原点开关进水导致开关触点生接触不好。
4、原点开关线路断开或输入信号源故障。
5、PLC输入点烧坏。
方法:
1、清理被卡住部位,使其活动部位动作顺畅,或者更换行程开关。
2、调整行程开关的安装位置,使零点开关触点能被挡块顺利压到开关动作位置。
3、更换行程开关并做好防水措施。
4、检查开关线路有无断路短路,有无信号源(+24V直流电源)。
5、更换I/O板上的输入点,做好参数设置,并修改PLC程式。
七、机床正负硬限位报警
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此报警,在未回零前操作机床可能会出现,因没回零前系统没有固定机械坐标系而是随意定位,且软限位无效,故操作机床前必须先回零点。
原因:
1、行程开关触头被压住,卡住(过行程)。
2、行程开关损坏。
3、行程开关线路出现断路,短路和无信号源。
4、限位挡块不能压住开关触点到动作位置。
5、PLC输入点烧坏。
方法:
1、手动或手轮摇离安全位置,或清理开关触头。
2、更换行程开关。
3、检查行程开关线路有无短路,短路有则重新处理。检查信号源(+24V直流电源)。
4、调整行程开关安装位置,使之能被正常压上开关触头至动作位置。
5、更换I/O板上的输入点并做好参数设置,修改PLC程式。
八、换刀故障
原因:
1、气压不足。
2、松刀按钮接触不良或线路断路。
3、松刀按钮PLC输入地址点烧坏或者无信号源(+24V)。
4、松刀继电不动作。
5、松刀电磁阀损坏。
6、打刀量不足。
7、打刀缸油杯缺油。
8、打刀缸故障。
方法:
1、检查气压待气压达到6公斤正负1公斤即可。
2、更换开关或检查线路。
3、更换I/O板上PLC输入口或检查PLC输入信号源,修改PLC程式。
4、检查PLC输出信号有/无,PLC输出口有无烧坏,修改PLC程式。
5、电磁阀线圈烧坏更换之,电磁阀阀体漏气、活塞不动作,则更换阀体。
6、调整打刀量至松刀顺畅。
7、添加打刀缸油杯中的液压油。
8、打刀缸内部螺丝松动、漏气,则要将螺丝重新拧紧,更换缸体中的密封圈,若无法修复则更换打刀缸。
九、三轴运转时声音异常
原因:
1、轴承有故障。
2、丝杆母线与导轨不平衡。
3、耐磨片严重磨损导致导轨严重划伤。
4、伺服电机增益不相配。
方法:
1、更换轴承。
2、校正丝杆母线。
3、重新贴耐磨片,导轨划伤太严重时要重新处理。
4、调整伺服增益参数使之能与机械相配。
十、润滑故障
原因:
1、润滑泵油箱缺油。
2、润滑泵打油时间太短。
3、润滑泵卸压机构卸压太快。
4、油管油路有漏油。
5、油路中单向阀不动作。
6、油泵电机损坏。
7、润滑泵控制电路板损坏。
方法:
1、添加润滑油到上限线位置。
2、调整打油时间为32分钟打油16秒。
3、若能调整可调节卸压速度,无法调节则要更换之。
4、检查油管油路接口并处理好。
5、更换单向阀。
6、更换润滑泵。
7、更换控制电路板。
8、若在紧急情况则在I/F诊断中强制M64S为1A,E60为32后机床暂时能工作。
十一、程式不能传输,出现P460、P461、P462报警
方法:
1、检查传输线有无断路、虚焊,插头有无插好。
2、电脑传输软件侧参数应与机床侧一致。
3、更换电脑试传输。
4、接地是否稳定。
十二、刀库问题
原因:
1、换刀过程中突然停止,不能继续换刀。
2、斗笠式刀库不能出来。
3、换刀过程中不能松刀。
4、刀盘不能旋。
5、刀盘突然反向旋时差半个刀位。
6、换刀时,出现松刀、紧刀错误报警。
7、换过程中还刀时,主轴侧声音很响。
8、换完后,主轴不能装刀(松刀异常)。
方法:
1、气压是否足够(6公斤)。
2、检查刀库后退信号有无到位,刀库进出电磁阀线路及PLC有无输出。
3、打刀量调整,打刀缸体中是否积水。
4、刀盘出来后旋时,刀库电机电源线有无断路,接触、继电器有无损坏等现象。
5、刀库电机刹车机构松动无法正常刹车。
6、检查气压,气缸有无完全动作(是否有积水),松刀到位开关是否被压到位,但不能压得太多(以刚好有信号输入为则)。
7、调整打刀量。
8、修改换刀程序(宏程序O9999)。
十三、机床不能上电
原因:
1、电源总开关三相接触不良或开关损坏。
2、操作面板不能上电。
方法:
1、更换电源总开关。
2、检查。
A、开关电源有无电压输出(+24V)。
B、系统上电开关接触不好,断电开关断路。
C、系统上电继电接触不好,不能自锁。
D、线路断路。
E、驱动上电交流接触,系统上电继电器有故障。
F、断路器有无跳闸G、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完成准备或Z轴驱动器有无损坏无自动上电信号输出。
十四、冷却水泵故障
1、检查水泵有无烧坏。
2、电源相序有无接反。
3、交流接触、继电器有无烧坏。
4、面板按钮开关有无输入信号。
十五、吹气故障
1、检查电磁阀有无动作。
2、检查吹气继电器有无动作。
3、面板按钮和PLC输出接口有无信号。
‘柒’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有哪些
由于数控机床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结构与普通机床相比大为简化,机械系统出现故障的机会大为减少,其常见的机械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类:
1、进给传动链故障。由于数控机床的导轨普遍采用了滚动摩擦副,所以进给传动链故障主要是由运动质量下降造成的,如机械部件未运动到规定位置、运行中断、定位精度下降、反向间隙增大、机械爬行、轴承噪声变大(一般在撞车后出现)等,这部分故障可以通过调节各运动副预紧力,调整松动环节,提高运动精度以及调整补偿环节等方法进行解决。
2、主轴部件故障。由于使用可调速电机,数控机床主轴箱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出现故障的是刀柄自动拉紧装置、自动调速装置等。
3、自动换刀装置(ATC)故障。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加工中心机床50%以上的故障与自动换刀装置有关,主要表现在:刀库运动故障、定位误差过大、机械手夹持刀柄不稳定、机械手运动误差较大等。故障严重时,造成换刀动作卡住、机床被迫停止工作。
4、用于检测各轴运动位置的行程开关压合故障。在数控机床上,为了保证自动化工作的可靠性,采用了大量检测运动位置的行程开关。机床经过长期运行,运动部件运动特性发生变化,行程开关压合装置的可靠性及行程开关本身品质特性的改变对整机的故障产生及故障排除带来较大影响。
5、配套附件的故障。数控机床上冷却装置、排屑器、导轨防护罩、冷却液防护罩、主轴冷却恒温油箱、液压油箱等的可靠性不高,也会造成故障而影响正常运行。
济宁利兴希望对你有帮助
‘捌’ 数控机床经常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数控机床发作毛病的缘由很杂乱,为便利剖析和处置毛病,按毛病性质及毛病缘由等对常见毛病分类。
1、报警显现毛病和无报警显现毛病
按确诊方法分,数控机床的毛病有确诊显现毛病和无确诊显现毛病两种。现代数控体系大多都有较丰厚的自确诊功用,如日本FANUC体系、德国SIEMENS体系等,报警号有数百条,所装备可编程操控设备报警参数也有数十条乃至上百条,当呈现毛病时主动显现出报警号。修理人员运用这些报警号,较易找到毛病地点。而在无确诊显现时,机床在某一个方位不动,循环进行不下去时,因为没有报警显现,修理人员只能依据毛病呈现的前后表象来判别,因而毛病扫除难度较大。
数控冲床
2、机械毛病和电气毛病
数控机床常见的机械毛病首要有:机械传动毛病与导轨运动冲突过大。毛病表现为传动噪声大,加工精度差,运转阻力大。例如:轴向传动链的联轴器松动,齿轮、滚珠丝杠与轴承缺油,导轨塞铁调整不妥,导轨光滑不良以及体系参数设置不妥等缘由均可形成以上毛病。尤其是机床各部位标明的注油点,需守时定量加注光滑油这是机床各传动链正常运转的保证。别的,液压、光滑与气动的首要毛病是管路堵塞和密封不良。
电气毛病分为弱电毛病和强电毛病。弱电有些首要有CNC设备、PMC操控器、CRT显现器以及伺服单元、输入输出设备等电子电路。强电有些是指继电器、触摸器、开关、熔断器、电源变压器、电动机、电磁铁、行程开关等电气组件及其所组成的电路。这有些毛病非常常见,有必要导致满意的注重。
3、体系毛病和随机毛病
体系性毛病,指只需满意必定的条件或超越某一设定的极限,作业中的数控机床必然会发作的毛病。例:①液压体系的压力值跟着液压回路的堵塞而降到某一参数时,会发作液压体系毛病报警使机床停机。②机床加工中因切削量过大,到达必定的限值时会发作过载或超温报警。因而正确的运用与精心的保护是防止此类毛病发作的实在保证。
随机性毛病,指数控机床有相同的作业条件下作业时只偶尔发作一次或两次的毛病。此类毛病的发作往往与设备质量、组件摆放、参数设定、元器材质量、操作失误、保护不妥以及作业环境影响等许多要素有关。例:①接插件与衔接组件因忽略未加锁,打印电路板上的元器材松动变形或焊点虚脱,继电器触点、各类开关触头因污染锈蚀、直流电动机电刷不良等形成的触摸不可靠。②作业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电源动摇与机械振动、有害粉尘与气体污染等缘由均可引发此类毛病。因而加强数控体系的保护查看,保证电气箱门的密封,谨防工业粉尘及有害气体的侵袭,可防止此类毛病的发作。
4、硬件毛病、软件毛病和搅扰毛病
硬件毛病指数控设备的打印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分立组件、接插件以及外部衔接组件等发作的毛病。只要替换现已损坏的器材才能够的扫除毛病,这类毛病也称为死毛病。对比常见的是输入/输出接口损坏、功放组件损坏等。
软件毛病指数控体系加工程序过错、体系程序和参数的设定不正确或丢掉、计算机的运算犯错等。经过仔细查看和修正参数能够处理这类毛病。可是,参数的修正要稳重,必定要搞清楚参数的意义以及与其有关的其它参数方可修正,不然捉襟见肘,还会发作新的毛病,乃至发作机床动作失控。
搅扰毛病指因为内部和外部搅扰引发的毛病。例:因为体系和线路散布不合理、电源地线装备不妥、接地不良、作业环境恶劣等引发的毛病。
5、机床质量毛病
机床能够正常运转,但表现出的表象与曾经不,比方噪声变大、振动较强、定位精度超差、反向死区过大、圆弧加工不合格、机床启停有振动等。
‘玖’ 数控机床常见机械故障及防范措施有哪些
数控机床常见机械故障及防范措施:
一、主轴部件故障
由于使用调速电机,数控机床主轴箱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是主轴内部的刀具自动夹紧机构、自动调速装置等。为保证在工作中或停电时刀夹不会自行松脱,刀具自动夹紧机构采用弹簧夹紧,并配行程开关发出夹紧或放松信号。若刀具夹紧后不能松开,则考虑调整松刀液压缸压力和行程开关装置或调整碟形弹簧上的螺母,减小弹簧压合量。此外,主轴发热和主轴箱噪声问题,也不容忽视,此时主要考虑清洗主轴箱,调整润滑油量,保证主轴箱清洁度和更换主轴轴承,修理或更换主轴箱齿轮等。
二、进给传动链故障
在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所以进给传动链有故障,主要反映是运动质量下降。如:机械部件未运动到规定位置、运行中断、定位精度下降、反向间隙增大、爬行、轴承噪声变大(撞车后)等。
对于此类故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1)提高传动精度调节各运动副预紧力,调整松动环节,消除传动间隙,缩短传动链和在传动链中设置减速齿轮,也可提高传动精度。
(2)提高传动刚度。调节丝杠螺母副、支承部件的预紧力及合理选择丝杠本身尺寸,是提高传动刚度的有效措施。刚度不足还会导致工作台或拖板产生爬行和振动以及造成反向死区,影响传动准确性。
(3)提高运动精度。在满足部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运动部件的质量,减小旋转零件的直径和质量,以减小运动部件的惯性,提高运动精度。
(4)导轨滚动导轨对赃物比较敏感,必须要有良好的防护装置,而且滚动导轨的预紧力选择要恰当,过大会使牵引力显着增加。静压导轨应有一套过滤效果良好的供油系统。
三、自动换刀装置故障
自动换刀装置故障主要表现在:刀库运动故障、定位误差过大、机械手夹持刀柄不稳定、机械手运动误差较大等。故障严重时会造成换刀动作卡住,机床被迫停止工作。
1、刀库运动故障
若连接电机轴与蜗杆轴的联轴器松动或机械联接过紧等机械原因,会造成刀库不能转动,此时必须紧固联轴器上的螺钉。若刀库转动不到位,则属于电机转动故障或传动误差造成。若出现刀套不能夹紧刀具,则需调整刀套上的调节螺钉,压紧弹簧,顶紧卡紧销当出现刀套上/下不到位时,应检查拨叉位置或限位开关的安装与调整情况。
2、换刀机械手故障
若刀具夹不紧、掉刀,则调整卡紧爪弹簧,使其压力增大,或更换机械手卡紧销若刀具夹紧后松不开,应调整松锁弹簧后的螺母,使zui大载荷不超过额定值。若刀具交换时掉刀,则属于换刀时主轴箱没有回到换刀点或换刀点漂移造成,应重新操作主轴箱,使其回到换刀位置,重新设定换刀点。
四、各轴运动位置行程开关压合故障
在数控机床上,为保证自动化工作的可靠性,采用了大量检测运动位置的行程开关机床。经过长期运行,运动部件的运动特性发生变化,行程开关压合装置的可靠性及行程开关本身品质特性的改变,对整机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一般要适时检查和更换行程开关,可消除因此类开关不良对机床的影响。
五、配套辅助装置故障
1、液压系统
液压泵应采用变量泵,以减少液压系统的发热油箱内安装的过滤器,应定期用汽油或超声波振动清洗。常见故障主要是泵体磨损、裂纹和机械损伤此时一般必须大修或更换零件。
2、气压系统
用于刀具或工件夹紧、安全防护门开关以及主轴锥孔吹屑的气压系统中,分水滤气器应定时放水,定期清洗,以保证气动元件中运动零件的灵敏性。阀心动作失灵、空气泄漏、气动元件损伤及动作失灵等故障均由润滑不良造成,故油雾器应定期清洗。此外,还应经常检查气动系统的密封性。
3、润滑系统
包括对机床导轨、传动齿轮、滚珠丝杠、主轴箱等的润滑。润滑泵内的过滤器需定期清洗、更换,一般每年应更换一次。
4、冷却系统
它对刀具和工件起冷却和冲屑作用。冷却液喷嘴应定期清洗。
5、排屑装置
排屑装置是具有独立功能的附件,主要保证自动切削加上顺利进行和减少数控机床的发热。因此排屑装置应能及时自动排屑,其安装位置一般应尽可能靠近刀具切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