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笔记本都能增加什么硬件我就知道内存条能另外加
您好楼主,笔记本的话,除了可以增加内存条外,不能在里边加其他硬件了,只能更换一些硬件,例如,更换更大容量的硬盘。但是不能加一个硬盘进去。
能加的,只有内存条了。其他的只能换,不能加。
望采纳,谢谢!(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追问或者私信我。不过前提是先采纳哦!)
❷ 自己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
电脑组装好通常需要有主板、内存条、CPU(中央处理器)、显卡、硬盘、光驱、散热风扇、机箱、电源、显示器、鼠标和键盘灯。
众所周知,“主板”微机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组件之一。又称主机板。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
02
内存条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曾经是主内存的扩展。是电脑(包括单片机在内)的基础部件,从有电脑那天起就有了内存。
03
CPU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04
显卡,又称显示适配器,是计算机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设备,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显卡接在电脑主板上,它将电脑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让显示器显示出来,还是有图像处理能力,可协助CPU工作,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
05
硬盘,一般笔记本硬盘都是2.5寸的,更小巧的做到了1.8寸。扇区是磁盘上划分的区域,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
06
光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光驱,是一种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因为光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保存时间长,适宜保存大量的数据,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电影等多媒体信息。
07
散热风扇,提供给散热器和机箱使用。市面上一般的散热风扇尺寸大小由直径2.5cm到30cm都有,在转速不高情况下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08
机箱是计算机大部分部件的载体。机箱一般包括外壳、支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
09
计算机电源一般安装在计算机内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工作电压非常低,并且由于计算机工作频率非常高,因此对电源的要求比较高。
10
显示器也被称为监视器。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11
鼠标是一种很常见及常用的电脑输入设备,它可以对当前屏幕上的游标进行定位,并通过按键和滚轮装置对游标所经过位置的屏幕元素进行操作。
12
键盘主要的功能是输入资料。电脑键盘是电脑的外设之一,由打字机键盘发展而来。通过键盘可以输入字符,也可以控制电脑的运行。
❸ 请问我的电脑可以加装哪些固态硬盘
1、你这是DELL的笔记本吧?
2、I5 7200U是低功率版,CPU的“U”就地低功耗的意思,也就是在笔记本CPU上再被第二次阉割后的版本,内存也是个低功率版DDR3L的,内存的“L”就是低功耗版的,内存也是个被二次阉割之后的版本。
3、这个CPU是第7代的阉割版CPU+阉割版内存,CPU与内存所搭配的主板不支持M2,只能使用SATA3的固态硬盘接口
4、你这是台电的固态硬盘 A850系列的240G,应该是个SATA3接口的,
5、结论:你笔记本电脑不支持M2接口,只有一个SATA3接口,因此是不能加装硬盘的,只能把原先的硬盘拆掉,在原先的接口上从新安装一个大容量的SATA3接口的固态硬盘
❹ 酷开电脑八核a9还可以装哪些硬件
还可以加装一个内存条还可以外接打印机、点阵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扬声器、显示器
扩展:
采用a9架构的处理器
HTC sensation和HTC EVO 3D的处理器是高通的双核(MSM8260和MSM8660,蝎子架构,非A9架构),由1.5GHz锁成1.2GHz。1.5GHz的就是高通自己的开发用机,1.5GHz。
A9架构的双核有德仪的OMAP 4430(代表机型:LG Optimus 3D),NVIDIA Tegra 2(代表机型:天语W700,LG Optimus 2X,MOTO Atrix 4G等),Samsung Exynos 4210(代表机型:Galaxy S2)。
本人看好nvidia tegra
❺ 笔记本可以换哪些配置
笔记本内存和硬盘是可以更换的。
添加或者更换8G内存,这个取决于你的插槽数量而定。
cpu和显卡就不能更换了。
❻ 想升级下组装电脑,都更换哪些可以
怎么说呢?如果你想明显电脑提升性能,那么建议全换,也就是换台新的电脑。因为这台电脑综合性能较低,而且换单个硬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现在更新换代太快,所有的硬件新品早已换了接口规格,不能兼容。不管是更换CPU或主板还是内存条其中一个,就需要全部换新。当然,换二手就产品不用这么麻烦,但性能提升不明显,没必要。如果只想提升电脑的流畅性,那么更加内存条,加大内存容量,再加块固态硬盘当系统盘,这就能增加电脑运行流畅度。二三百元就能解决。
❼ 电脑主机能加装硬盘吗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电脑主机能加装硬盘吗的内容,欢迎阅读!
电脑主机能加装硬盘吗?
可以的
安装双硬盘看似一件简单的工作,却也有不少讲究的地方,下面就让我细细道来。
主从盘的设置
在装双硬盘前,首先应确定机箱中是否还有装第二硬盘的位置,若只有5寸槽的位置,则需要先准备一固定架。另外,还要确定一下电源插头、功率是否足够。在一条排线上装两个硬盘时,应将两块硬盘按自己的意愿分别设置成主盘和从盘,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主、从盘的设置可按以下两种 方法 进行。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 其它 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安装双硬盘要注意的问题
1.在新增或升级硬盘时,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因为不同品牌硬盘在同一条硬盘线上使用可能会出现兼容问题。如果电脑启动时检测不到或只检测出一块硬盘的情况时,在确认两块硬盘跳线设置都没有错误前提下可先断开原使用的硬盘再重新开机,如果这时电脑能检测出新加硬盘,那么就是两块硬盘兼容有问题。解决方法是将新硬盘放在第二硬盘线上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同一硬盘线,那么就将两块硬盘的主、从关系对换一下。
另外,如果新增加的硬盘与光驱等设备一起接在第二硬盘线上时,要注意光驱等设备的主、从盘设置不与新加硬盘相冲突,否则也会出现主板检测不到新增硬盘或者找不到原光驱问题。
2.要注意盘符交错的问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分区的排列顺序有些古怪:主硬盘的主分区仍被计算机认为是C盘,而第二硬盘的主分区则被认为是D盘,接下来是第一硬盘的其他分区依次从E盘开始排列,然后是第二硬盘的其他分区接着第一硬盘的最后盘符依次排列。这就有可能导致安装双硬盘后,系统或某些软件的不正常。
要使加第二硬盘后盘符不发生变化,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如果你只使用WIN98的话,比较简单,在CMOS中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即可,但在纯DOS下不认第二个硬盘。第二种方法是接上双硬盘后,给第二个硬盘重新分区,删掉其主DOS分区,只分扩展分区。这样盘符也不会交错。当然若第一硬盘只有一个分区的话,也不存在盘符交错的问题。此外,某些计算机硬盘厂商,为解决硬盘盘符交错问题提供了一些辅助软件。
3.安装双硬盘后要注意散热,两个硬盘间空隙不能太小,且尽量不要超频。
看了电脑主机能加装硬盘吗 文章 内容的人还看:
1. 台式电脑能加硬盘吗
2. 随便换电脑硬盘可以吗
3. 一个电脑可以装两个硬盘吗
4. 一个电脑能装两个硬盘吗
5. 电脑增加硬盘多一块的安装方法
6. 电脑新增加一块硬盘后的安装使用方法
7. 台式机能用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吗
8. 关于电脑加网络硬盘步骤有哪些
9. 教你如何将电脑硬盘模式修改为ahci模式
10. 电脑硬盘知识大全
❽ 笔记本能改装哪些东西
目前笔记本电脑能换CPU和独立显卡是非常少的,一般只有高端游戏本才可以换,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只能升级内存条和固态硬盘,其它的很多都是焊接主板上的,所以对于改装基本上限制太多都改不了,只能将内存条增加容量,硬盘换成大容量的固态硬盘,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❾ 我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加装固态硬盘么加什么样的固态硬盘
笔记本电脑只要内部有mSATA接口就能装固态硬盘。
工具/材料
笔记本电脑,固态硬盘,螺丝刀。
1、首先把笔记本电脑翻转,拆下固定螺丝。
7、最后把嵌着固态硬盘的托盘安装到笔记本的mSATA接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