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0年315晚会的主题是什么
2020年315晚会的主题是“凝聚力量、共筑美好”,就是要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和每一位消费者的力量,用法治的力量构筑良好的经济生态,保民生,促消费。
今年晚会主要是积极关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消费模式。它们在不断拉动消费,增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新动能的同时,也需要构筑更为公平、阳光、完善的市场环境,让生活更加美好。
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
(1)315曝光手机窃贼软件扩展阅读:
曝光事件:
第一起:海参”水深“
根据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即墨海参养殖被曝使用敌敌畏、抗生素等。
山东即墨是我国主要海参养殖区域之一。在山东即墨调查发现,在海参养殖中使用敌敌畏的现象非常普遍。
第二起:“过期”的汉堡王
根据央视315晚会曝光,知名连锁企业汉堡王不仅在食材上偷光减料,而且销售过期食材。
第三起:毛巾的正反面
根据央视315晚会曝光,很多贴着“国标”的毛巾其实并不合格,下脚料、碎步片、废线头、旧衣服等经过机器碾碎摇身一变成“再生棉”,最终变成了毛巾。其中,金浩阳、河北永亮等企业被点名。
第四起:没完没了的变速箱故障
宝骏560,一度被车主们戏称为“神车”。但就是这辆广告中号称车主们最可靠伙伴的“神车”,却一次又一次将一些车主带入窘境。车子突然失去动力,变速箱问题频发,面对问题,4S店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是更换变速箱,而一些已经换过一次甚至多次变速箱的车子,问题依旧存在。
第五起:精装修变“惊”装修
2018年11月广州万科尚城业主验房时,发现自己的新房在楼上做蓄水试验时,楼下卫生间“秒变水帘洞”,其中最先收房的201户中,竟有146户出现漏水情况。此外,有些业主还发现更大的安全隐患,煤气严重泄漏。开发商表示,煤气泄漏是因为管道没装好,无需担心。
第六起:套路推销插翅难逃
免费送护理、免费送面膜,这种以“免费”做噱头,实则推销高价美容项目的行为,已经成为美容行业的套路。以“免费体验”的名义把顾客揽进店门后,用一环扣一环的“连环计”来给顾客下套。这个过程中,多个项目老师、门店经理,蹲墙角、爬门缝,想方设法偷听掌握顾客的情况,一旦有需要,随时扮演不同的身份进入房间,同美容师打配合。
第七起:趣头条广告藏猫腻
趣头条上虚假广告多,还暗藏赌博平台,将赌博广告包装成网络赚钱的形式,就能登上趣头条。
第八起:手机里的窃贼插件
SDK,是在手机软件中,提供某种功能或服务的插件。2019年11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对一些手机软件中的SDK插件进行了专门的测试。APP里的SDK来读取用户的隐私信息只是第一步,读取完成后,还会悄悄地将数据传送到指定的服务器存储起来。
除了电话号码、通讯录这样的个人隐私,北京招彩旺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SDK,甚至涉嫌通过菜谱、家长帮、动态壁纸等多款软件,窃取用户更加隐私的信息。
第九起:嗨学网退费为何这么难
嗨学网销售当面说一套,协议背后签一套,购买了嗨学网的网络培训课程,然而考试日期临近,报名信息一直没有通过,退款又困难重重。
② 云图定位软能抓到小偷吗
不能的!卫星定位不能看到人偷东西!卫星传播信号!可以供导航,不能提供监视服务。所以看不小偷偷东西
③ 报纸上登的iPhone4 防盗软件叫什么名字需要越狱吗
文章里面说的软件叫iGotYa,越狱以后在cydia威锋源上面就能下载安装,软件支持自定义锁屏和密码拍照等功能
④ 315晚会上说的SDK是啥有哪些软件中有SDK插件
在手机App的世界里,法规条文里所谓的“第三方应用或服务”是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存在。但事实上,不管是你每天收到的新闻推送,还是促销活动广告,甚至短信验证码,都有可能出自第三方之手,这些集成在App里的第三方工具包被称为SDK 。 除了获取短信验证码等隐私信息外,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如果这些SDK插件能读取手机用户的传感器信息,就意味着它可能会“偷听”大家。 大家可以检查下自己的手机里有没有安装被曝光的50多款APP,但凡有任何一款,建议考虑卸载。
⑤ 一场晚会背后,暴露了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恶
“监管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作者 | 刘晓月
监管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受疫情影响而推迟的央视3·15晚会,终于在7月16日晚8点播出。敌敌畏养海参、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一个个案例看得人触目惊心!
互联网行业也成为了维权的重灾区。大家这才发现,看似光鲜、受到资本追捧的“独角兽”,实际上却是坑害消费者利益的“毒角兽”。而本文中专门谈到的两点,未来一定会更加危险、更加普遍,希望大家能够高度警觉!
一
几万课程打了水漂,
十几万贷款还得接着还
今年的疫情使无数人的就业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时,“每天30分钟就能挑战20万年薪”的广告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此外,在线教育机构如嗨学网还放出了“大专学历就能报”“课程保过、不过退费”的噱头,引得无数学员纷纷入坑。
然而学员们在国家官网上查询,发现自己没有报名资格,但平台仍然表示自己能搞定;而直到真正考试那天,学员们仍然通不过报名信息,这时,学员们想找平台退费,但好不容易骗来的钱,平台怎么可能吐出来?
原来,这就是平台们玩的套路,之前,“不过退费”之类的都是口头承诺,老员工会特别注意沟通方式,绝不会在公司官方系统留下证据:“在私人手机上说”、“微信里,用语音电话沟通”。
而真正白纸黑字的协议,却是另一回事。而员工们就会花式操作引导学员们在交钱时不仔细查看《嗨学网服务协议》的具体内容。
最后,当学员们发现上当受骗要求退钱时,嗨学网的投诉部门则会拿出协议,否定之前销售们的各种口头承诺。
即使有学员们跑来投诉,员工们也很淡定——“啥大风大浪没见过。”
这些年来,蒙眼狂奔的嗨学网,一直深陷维权事件。课程质量差、帮挂靠、欺诈、虚假宣传、退费难.......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和聚投诉平台,有关嗨学网的投诉量分别已达1787件、1212件。投诉内容涉及虚假宣传、霸王条款、不予退学退款等问题。
而嗨学网这家在线教育机构还是来头不小,垂直领域响当当的“独角兽”。嗨学网已先后完成6轮超数百万美元的融资,目前已融资至D轮,投资方包含正心谷创新资本、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
最有意思的是,这家平台的价值观还是——“用户至上,精进笃行,创新开放,正直诚信”。
嗨学网,其实是整个教育行业乱象的缩影。根据时代商学院发布的《2020消费者维权白皮书》,2019年,聚投诉共受理全国消费者对教育培训行业有效投诉量9764件。
尤其是“交钱容易退费难”问题,是平台们的一大痼疾。 平台们往往会一次收取大额资金,甚至诱导学员们借网贷;像嗨学网这种至少还有课可上,更多的平台是卷款跑路,学员们不仅几万块的学费白交了,欠下的十几万网贷还得接着还,不然就要上央行征信!
就连行业龙头也是说跑就跑了!比如去年,号称“英语三巨头”的韦博英语就是轰然倒塌,百万名学员的巨额学费打了水漂。韦博英语学员的学费多为3万元至4万元,甚至有人学费超15万元。最悲惨的,是那些借钱来上学的学员们,非但学没上得了,反而欠了一屁股债!
二
网络交易验证码,也被瞬间转走!
在我们生活高度依赖手机、依赖互联网的今天,却丝毫没有留意到,一举一动都正在被监视!我们手机中的短信,可被瞬间全部转走,包括网络交易验证码。
央视报道,一些手机软件自带“窃贼”, 技术人员检测了50多款手机软件,发现这些软件中的SDK插件,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读取这部设备的IMEI、IMSI、运营商信息、电话号码、短信记录 、通讯录、应用安装列表和传感器信息。
比如手机中的短信内容,“验证码是XX,请勿告知他人……”用户如此重要而私密的短信内容都会被传送至第三方服务器。
除了“偷看”之外,还有“窃听”。 前几天央视 财经 刚刚曝光,部分用户在线下闲聊时出现的词语,之后会出现在手机应用的推送中,由此怀疑手机App存在窃听的行径。
广大网友纷纷表示曾经中招:“自己和朋友闲聊到椰枣,但从来没有搜索过,第二天手机上出现椰枣的推送……”“遇到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彦宏曾经说过一句话:“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但大部分人绝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隐私究竟被侵犯到了何种程度。
一些手机应用刚刚下载,甚至一次都没有打开,就已经开始默默扒出你的数据,并向外悄悄传递了。而且他们不光自己用,还把你的数据传输给第三方。
我们的“个人隐私”,正在黑市上被大量倒买倒卖。 据业内人士透露,仅仅有姓名、电话号码的用户资料,黑市交易也已经叫卖到了好几元一条。如果含有信用卡额度、用户地址等信息的个人资料,甚至可以卖出近百元的高价。
那么这些隐私的泄露,究竟会有怎样的后果?
你的生活,会被没完没了的广告“骚扰”。 刚刚下了个背单词的软件,雅思培训的电话就来了;孩子刚到上学年龄,培训机构的电话就来了;刚刚搜了房价,房地产中介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刚刚办了银行卡,贷款公司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很多人借高利贷,就是这样入坑的。 一些无牌照甚至非法的信贷机构和高利贷机构,通过获取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芝麻信用分、银行卡号、是否逾期还款,甚至贷款人被迫提供给某一家小贷公司的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就可以继续给用户们狂轰滥炸、精准推送高利贷获利。
你的财产、人身安全,会时时面临风险。 电信诈骗已经不稀奇了,更有犯罪分子利用隐私数据进行绑架、盗窃。他们可以精确地知道你家住在哪里,你什么事后不在家,你有多少财产、小区安防情况如何.......作案起来简直是一做一个准!
三
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在众多315晚会暴露出来的问题中,之所以专门点出来这两个,是因为这两点问题更为棘手、更为普遍,未来也会更加危险。
关于预付资金“退费难”,一方面,我们交的钱可能会越来越多, 疫情冲击之下,许多企业营收面临巨大挑战,未来更多行业、更多企业会更倾向于通过一次性预付大额资金来回补收入,而且会采用各种各样的花式手段诱骗用户掏钱;
另一方面,我们的钱可能会越来越难拿回来, 在经济不景气叠加行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的,诸多用户或将“血本无归”。
关于用户隐私遭窃取,一方面,未来我们的隐私被窃取程度会更甚, 因为现在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数据重要性都是越发凸显,不管是正当的商业经营还是违法犯罪活动,用户信息都是越多越好;
另一方面,我们隐私被窃取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让骗子们的段位上好几个层级,现在已经有骗子通过 AI 合成的语音,冒充了一家英国能源公司德国母公司的 CEO ,成功欺骗该公司员工进行了大额转账,成功骗走了 22 万欧元(约合 173 万人民币)。想想看,单靠声音已经如此强大,加之“AI换脸”该是如何?
最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些商业模式创新,也应当守好法律的红线、道德的底线。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加强监管,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高度警惕。毕竟在如今的“高风险 社会 ”,最能保护我们的,往往只有自己而已。
⑥ 手机里的SDK窃贼插件,消费者该如何分辨
对于SDK插件的分辨,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主观层面我还是希望消费者能够偶尔检查一下自己的手机,通过手机管家来检查自己的手机。另外一方面就是客观层面,有时给自己的手机装一些安全风险管家,去预测和拦截一些窃贼插件对于用户信息的窃取。
⑦ 为什么国内的应用都要窃取个人隐私
APP窃取个人隐私行为的背后有着巨大商业利益,部分应用程序像小偷一样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或通过倒卖牟取非法利益,或用于商业广告投放。另一方面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不法分子有恃无恐。
APP非法采集用户信息的情况不容乐观,用户需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关键时刻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事实上针对手机APP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现象,国家相继出台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和《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对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7)315曝光手机窃贼软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在安装手机APP时一定要细心看看,及时拒绝一些权限的申请,防止这些流氓软件在后台窃取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个人隐私而造成一定的影响,用户必须要从源头上杜绝。另外安装APP时要去正规软件市场下载,安装杀毒软件,防止软件后台自动安装。
要提高隐私权限的安全认知意识,在APP的下载安装和使用时提高警惕,甄别掉可疑APP。其次用户应从正规渠道下载手机应用。
要做到积极管理手机隐私权限,在APP安装时把重要的隐私权限统统禁止,在以后提示确实需要相关的隐私权限时再允许APP获取。最后用户还可以利用常用安全软件和隐私保险箱来协助甄别并关闭那些不必要的权限。
⑧ 315晚会上说的SDK是什么怎样避免信息外漏
SDK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在编程开发中的意思就是软件开发包(SDK),而在手机APP中它也是负责提供一些功能或服务的插件。今天的央视315晚会上,手机APP中的一些“窃贼”插件被曝光。检测人员指出,SDK只是一个看似普通的插件,但是因为它对所有的手机App具有通用性,很多手机App可能都嵌入了同一个SDK,因此一旦某个SDK窃取用户个人隐私,将会波及众多手机App。
1.就是手机授权
手机授权一定要慎重,像一个手机壁纸软件,顶多给他一个保存到相册的权限,别的权限都别给他,仅仅只是下载一张壁纸图片,他要位置信息干什么,要录音干啥,要短信干啥,还要通话记录……
如果禁用了短信和通话权限,他就翻脸不让用,你就赶紧卸载呀,留着他就是个雷!
2、多用网页端,小程序端,少下载APP
很多低频的需求,,没必要下载专门的APP去操作,能网页上搜的就网页去搜,不能网页搜的,就用微信小程序这样的应用去解决,少下载一个APP,少一次风险。
3、多检查手机权限,电池使用率
检查是为了避免自己手滑,遗漏了某些权限的授权,另外经常也要关注一下电池的使用率。
⑨ 买了偷来的iphone4可以用吗
买了赃物iPhone4能使用,但是不安全。
安全隐患推测:
1.假设手机通过Apple ID绑定iCloud并打开查找我的iPhone,则设备有iCloud锁,无法刷机。失主能通过另一台iOS设备、Mac设备定位到被偷的手机,手机被实时监控。事后某天失主可能会上门来,身边可能会有民警,买家不得不归还手机,不然会被拘留,可能还会被罚款,后果不堪设想。
2.假设窃贼就是手机机主,监守自盗,自编自演,则机器可能也有iCloud锁。事后某天手机可能会被锁死,其实手机就是卖家(窃贼)通过软件"查找 iPhone"远程遥控锁死的。一般来说,想解锁就得听命于卖家。别信,即便服从了,手机也未必能解锁。应该将手机直接变卖,宁可暂时损失资金,也不要往里投资上当受骗。
⑩ 2020年315晚会曝光名单有哪些
2020年315晚会曝光名单有: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过期的汉堡王、旧袜子旧内衣竟是毛巾生产原料、宝骏560高速上突然失去动力、万科尚城精装房漏成水帘洞、可诺丹婷美容院推销连环计设套、趣头条屡现违规广告、嗨学网退费为何这么难以及手机里的窃贼插件。
一、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
山东即墨是我国主要海参养殖区域之一。2019年10月,正是海参苗培育期,栲栳湾养殖基地,发现一个池塘边堆放着近百个玻璃瓶,上面写着:敌敌畏。
养殖户坦言,为了清除不利海参生长的其他生物,他刚刚往池塘里加入了不少敌敌畏。恒生源,是当地规模较大的海参养殖基地之一,基地内的养殖户也承认经常要用到敌敌畏:“敌敌畏,一个池子我使三箱、四箱,鱼虾都死了。”
二、过期的汉堡王
全球大型连锁企业汉堡王,宣称“味道为王、食物新鲜”“每一个皇堡都符合汉堡王的皇冠标准”,然而315晚会接到内幕人士举报,汉堡王的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严重问题。在南昌市汉堡王红谷滩天虹店,在制作汉堡的过程中,员工煞费心机地操作,就为了少放一片西红柿,或者一片芝士。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更加令人震惊。
当班经理发现面包到期后,很自然地吩咐员工更换标签。员工将这批汉堡上旧的标签撕掉,换上了新的标签。第二天,这批过了保质期的面包被陆续拿出来,做成汉堡卖给了顾客。即便到了食物容易发霉变质的夏天,保质期照改不误。
三、旧袜子旧内衣竟是毛巾生产原料
河北省高阳县是中国最大的毛巾生产基地,年产毛巾50亿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虽然标注着执行国家标准,但有的毛巾实际上却无法保证检测合格。
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企业的生产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毛巾可以保证检查合格,而另一种毛巾则会用便宜的纱线加工,达不到国家标准。有从业者曝出了其中的隐秘:“正规的棉花一吨16000多元,14支纱线的下脚料多便宜,但脱毛率没一个达标的。”
四、宝骏560高速上突然失去动力
宝骏560,一度被车主们戏称为“神车”。但就是这辆广告中号称车主们最可靠伙伴的“神车”,却一次又一次将一些车主带入窘境。河南驻马店的赵先生在2017年10月花费14万元购买了宝骏560汽车,然而,2019年2月的一天,车子在路上突然失去动力。
广东中山杨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在更换了只开了一年的宝骏560的变速箱后,不到4个月,车子在高速上又突然失去动力。杨先生的车被厂家召回维修,而5个月后,车辆新换的变速箱再次出现问题,故障频发。随着宝骏560变速箱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车主反映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面对问题,4S店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是更换变速箱,而一些已经换过一次甚至多次变速箱的车子,问题依旧存在。
五、万科尚城精装房漏成水帘洞
2018年11月广州万科尚城业主验房时,发现自己的新房在楼上做蓄水试验时,楼下卫生间“秒变水帘洞”,其中最先收房的201户中,竟有146户出现漏水情况。
2018年12月18日,万科回应称施工标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而广州鸿力公司的工程师在查看现场后表示,卫生间漏水与主管道没封堵好有很大关系。
2019年3月,开发商勉强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根据入住的业主反映,家里仍然有漏水情况,而且渗漏出来的是排粪水,臭味刺鼻,一栋楼就有十几户人家出现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