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1、计算机硬件系统均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
2、运算器:算术运算和逻辑运行的实际执行部件
3、控制器:统一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按时序协调操作部件
4、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5、内部存储器按其存储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储器RAM(Read Access Memory)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6、RAM:随机存储器能读能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7、ROM:只读存储器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8、CACHE:CPU与内存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9、SRAM:静态RAM
10、DRAM:动态RAM,相当于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1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
12、输出设备:显示器、音响、打印机、绘图仪
13、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软件系统
1、软件:由程序、数据和文档三部分内容组成。
2、程序:是一系列有序指令的集合
3、计算机之所以能够自动而连续地完成预订的操作,就是运行特定程序的结果。计算机程序通常是由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编制程序的工作称为程序设计。
4、数据:指各种信息集合,数值与非数值的。
5、文档:用自然语言(汉语或英语)对程序进行描述的文本称为文档
6、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软件
7、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及服务型程序。
核心是: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和各种服务性程序
(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大型程序,使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并提供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微机操作系统当前主流是Microsoft公司的DOS(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和Windows(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2)语言处理程序: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编写,能够直接被机器识别的程序设计语言。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的程序”原创Seo-6.com),然后计算机才能执行。这种翻译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
8、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字长和主频
字长(位):CPU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位长度。字长越长,性能越强。PC机的字长,已由8088的准16位(运算用16位,i/o用8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64位
主频(Mhz):CPU工作的时钟频率。主频越高处理数据速度越快
9、目前最常用的外村有软盘、硬盘和光盘。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他不能直接被CPU访问,但它可以与内存成批交换信息,即外存中的信息只有被调入内存才能被CPU访问。外存相对于内存而言,其特点是:存取速度较慢,但存储容量大,价格较低,信息不会因掉电和丢失。
9、按工作原理鼠标可分为:机械式和光电式
11、目前广泛使用的监视器是阴极射线管(CRT)监视器和液晶(LCD)监视器。后者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
12、显示器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分辨率
13、打印机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击打式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又称点阵打印机),非击打式以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为代表。
㈡ 计算机系统结构采用的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采用的技术,分别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1.
硬件技术,包括电子集成电路、CPU总成、内存条、硬盘或固态硬盘、电源总成、光驱、网卡(有线卡、无线卡)、声卡、显卡、CMOS等技术。
2.
软件技术,主要是操作系统的windows技术、汇编技术、高级语言技术、应用编程技术等。
㈢ 计算机的技术分类
计算机可分为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两大类。 模拟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参与运算的数值由不间断的连续量表示,其运算过程是连续的,模拟计算机由于受元器件质量影响,其计算精度较低,应用范围较窄,目前已很少生产。 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参与运算的数值用断续的数字量表示,其运算过程按数字位进行计算,数字计算机由于具有逻辑判断等功能,是以近似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工作,所以又被称为“电脑”。 数字计算机按用途又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专用与通用计算机在其效率、速度、配置、结构复杂程度、造价和适应性等方面是有区别的。 专用计算机针对某类问题能显示出最有效、最快速和最经济的特性,但它的适应性较差,不适于其它方面的应用。我们在导弹和火箭上使用的计算机很大部分就是专用计算机。这些东西就是再先进,你也不能用它来玩游戏。 通用计算机适应性很强,应用面很广,但其运行效率、速度和经济性依据不同的应用对象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用计算机按其规模、速度和功能等又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及单片机。这些类型之间的基本区别通常在于其体积大小、结构复杂程度、功率消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指令系统和设备、软件配置等的不同。 一般来说,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很高,可达每秒执行几亿条指令,数据存储容量很大,规模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大型科学计算。它也是衡量一国科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单片计算机则只由一片集成电路制成,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十分简单,性能介于巨型机和单片机之间的就是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它们的性能指标和结构规模则相应的依次递减。
㈣ 操作系统五大 采用那些技术来实现
1、微处理器管理功能
在大型操作系统中.可存在多个微处理器,并同时可管理多个作业。怎样选出其中一个作业进入主存储器难备运行,怎样为这个作业分配微处理器等等,都由微处理器管理模块负责。微处理器管理模块,要对系统中各个微处理器的状态进行登记,还要登记各个作业对微处理器的要求。管理模块还要用一个优化算法实现最佳调度规则。把所有的微处理器分配给各个用户作业使用。最终日的是提高微处理器的利用率。这就是操作系统的微处理器管理功能。
2、内存管理功能
内存储器的管理,主要由内存管理模块来完成。内存管理模块对内存的管理分三步。首先为各个用户作业分配内存空间;其次是保护已占内存空间的作业不被破坏;最后,是结合硬件实现信息的物理地址至逻辑地址的变换。使用户在操作中不必担心信息究竟在四个具体空间――即实际物理地址,就可以操作,这样就方便了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内存管理模块对内存的管理是使用一种优化算法对内存管理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内存的利用率。这就是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功能。
3、外部设备管理功能
由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技术越来越提高,应用方法越来越简便,与用户的界面越来越友好,随之外部设备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功能不断提高,档次日渐升级,因此,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模块的功能也必须跟上外部设备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升级以适应外部设备的日益发展的需要。设备管理模块的任务是当用户要求某种设备时,应马亡分配给用户所要求的设备,并技用户要求驱动外部设备以供用户应用。并且对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设备管理模块要给以响应并处理。这就是操作系统的外部设备管理功能。
4、文件管理功能
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文件管理模块来实现的。文件管理模块管理的范围包括文件目录、文件组织、文件操作和文件保护。
5、进程管理功能
进程管理也称作业管理,用户交给计算机处理的工作称为作业。作业管理是由进程管理模块来控制的,进程管理模块对作业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㈤ 系统实现所需的计算机技术有哪些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㈥ 详述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含义
一、字长
字长就是计算机运算器进行一次运算所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如字长为16位的计算机、运算一次便可处理16位的二进制信息。字长不仅标志着计算精度,也反映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字长越长,计算精度越高,处理能力越强。目前,微型机以16位、32位为主,工作站、小型机以32位为主,大中型机都在32位以上。字长有时也用字节为单位表示,一个字节表示8个二进制位。若机器字长为16位,也可以说字长为2字节。
二、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分为主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主存容量多以千字节(KB)为单位,如6k,256KB等。对于主存容量一般应指明装机(基本内存)是多少,能否加以扩充,最大容量是多少。外存容量主要指磁盘、磁鼓、磁带的容量。存储容量的大小根据应用的需要来配置。
三、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主要用以衡量计算机运算的快慢程度,但表示的方法有多种。现在经常采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具体指明执行定点加、减、乘、除各需要多少时间,另一种是给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机器指令的百万条数,简称MIPS(Milion of Instructi- ons Per Second,百万条指令/每秒)。微型计算机速度多用主时钟频率表示。
在考虑运算速度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如字长、处理功能通用等。
四、配备的外部设备
配备的外部设备类型与数量,一般所配外设越我,系统功能就越强。
五、接口的标准与类型
六、系统的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的功能,算法语言的种类、应用程序库等情况。
七、机器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