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脑系统 > 民用电脑系统是第几代

民用电脑系统是第几代

发布时间:2022-10-21 18:42:42

‘壹’ 操作系统是第几代计算机产生的啊

第二代

基本上可以说,操作系统就是一个程序,一个介于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用户/开发者之间的程序,用户通过它来操作计算机,开发者用它提供的接口来编写程序。操作系统大概可算是最重要(也可算是最复杂)的程序,基本上,它决定了我们能用电脑干什么和怎样用电脑,软件当然是千变万化,不断发展,但无论是在那一种操作系统下跑的软件,必然受限于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功能。

换句话说,它只能在操作系统划下的圈子里翻筋斗。

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vacuum tube)计算机(大约1945~1959)是没有操作系统的,比如1945年问世的第一台电脑ENIAC,那玩意每秒只能做5000次加减法,连现在地摊上最廉价的计算器都不如,你给它写个操作系统,它也跑不动啊。

第二代的计算机是晶体管(transistor)计算机(大约1959~1964),这个时代的计算机都是所谓的大型机,代表产品是IBM的1403机,运算能力比第一代快多了,达到了每秒几十~几百万次,这个数字看起来还不错,操作系统够简单的话,是可以跑得动的。

操作系统也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出现了简单的操作系统!) 就在这个时代,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操作系统已经开始酝酿,就是大名鼎鼎的OS/360。

‘贰’ 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有那几代主要有哪些特点我们这是第几代

那是分代的话 不是根基你电脑是几代!~而是里面的硬件 分什么型号 和几代 包括内存 和 显卡 Cpu 都是分好几代~~

‘叁’ windows操作系统一共有几代,分别有哪些

到这里看吧 很全的
基本可以分为以下6大类:
(1)Windows 98
Windows 98是一个发行于1998年6月25日的混合16位/32位的图形操作系统。这个新的系统是基于Windows 95上编写的,它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USB、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称为活动桌面(Active Desktop)。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和对DVD-ROM的支持。
Windows 98的最低系统需求:486DX/66MHz或更高的处理器,16MB的内存,更多的内存将改善性能;如果使用FAT16文件系统, 典型安装需250兆;因系统设置和选项不同, 所需空间范围在225兆到310兆之间;如果使用FAT32文件系统, 典型安装需245兆;因系统设置和选项不同, 所需空间范围在200兆到270兆之间;CD-ROM或DVD-ROM驱动器和VGA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微软鼠标或兼容的指向设备。

(2)Windows ME
Windows ME是一个32位图形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9月14日。这个系统是在Windows 95和Windows 98的基础上开发的。它包括相关的小的改善,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5。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于与流行的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竞争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但是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Movie Maker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新的组件。这个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对视频的编辑和设计功能,对家庭用户来说是简单易学的。但是,最重要的修改是系统去除了DOS,而由系统恢复代替了。在概念上,这是一个大的改进:拥护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识就可以维护和修复系统。实际上,去除了DOS功能对维护来说是一个障碍,而系统恢复功能也带来一些麻烦:性能显着的降低;它也被证明并不能有效的胜任一些通常的错误。由于系统每次都自动创建一个先前系统状态的备份,使得非专业人员很难实行一些急需的修改,甚至是删除一个不想要的程序或病毒。

(3)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是一个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12月19日的32位图形商业性质的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有四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其中Professional是桌面操作系统,它的前一个版本是Windows NT4.0 workstation版本。适合移动家庭用户使用,可以用于升级WIN9X和NT4。她以NT4的技术为核心,采用标准化的安全技术,稳定性高,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再像WIN9X那样频繁的出现非法程序的提示而死机。
Windows 2000 Server是服务器版本,它的前一个版本是Windows NT4.0 server版。即可面向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内部网络服务器,但它同样可以应付大型网络中的各种应用程序的需要。Server在NT4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改进,在各种功能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
Advanced Server是Server的企业版,它的前一个版本是Windows NT4.0企业版。与Server版不同的是,Advanced Server具有更为强大的特性和功能。它对SMP(对称多处理器)的支持要比Server更好,支持的数目可以达到四路。
Datacenter Server是目前为止最强大的服务器系统,可以支持32路SMP系统和64GB的物理内存。该系统可用于大型数据库、经济分析、科学计算以及工程模拟等方面,另外还可用于联机交易处理。
所有版本的Windows 2000都有共同的一些新特征:NTFS5,新的NTFS文件系统;EFS,允许对磁盘上的所有文件进行加密;WDM,增强对硬件的支持。如果是家用,还是选择Professional比较好;如果用于企业内部的服务器就应该选择Server;但如果是用于W EB服务器,那么Advanced Server是最合适的;Datacenter Server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是用不着,因为它的定位是大型的数据处理。

(4)Windows XP
Windows 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它发行于2001年10月25日,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家庭版(Home)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费对象是家庭用户,专业版则在家庭版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为面向商业的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等特性。且家庭版只支持1个处理器,专业版则支持2个。字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
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细微的修改,其中一些看起来是从Linux的桌面环境(desktop environmen)诸如KDE中获得的灵感。带有用户图形的登陆界面就是一个例子。此外,Windows XP还引入了一个“基于人物”的用户界面,使得工具条可以访问任务的具体细节。
它包括了简化了的Windows 2000的用户安全特性,并整合了防火墙,以用来确保长期以来以着困扰微软的安全问题。
Windows XP的最低系统要求:推荐计算机使用时钟频率为 300 MHz 或更高的处理器;至少需要 233 MHz (单个或双处理器系统);推荐使用Intel Pentium/Celeron 系列、AMD K6/Athlon/Duron 系列或兼容的处理器,推荐使用 128 MB RAM 或更高(最低支持64M,可能会影响性能和某些功能),1.5 GB可用硬盘空间,Super VGA (800x600) 或分辨率更高的视频适配器和监视器,CD-ROM或DVD驱动器,键盘和Microsoft 鼠标或兼容的指针设备。

(5)WINDOWS 2003
相比Windows XP的左右摇摆,Windows 2003(全称Windows Server 2003)才是微软朝.NET战略进发而迈出的真正的第一步。Windows 2003起初的名称是Windows.NET Server 2003, 2003年1月9日正式改名为Windows Server 2003,并于今年5月步入大陆市场,包括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Enterprise Edition(企业版)、Datacenter Edition(数据中心版)、Web Edition(网络版)四个版本,每个版本均有32位和64位两种编码。
它大量继承了Windows XP的友好操作性和Windows 2000 sever的网络特性,是一个同时适合个人用户和服务器使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3完全延续了Windows XP安装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几乎不需要多少人工参与就可以自动完成硬件的检测、安装、配置等工作。虽然在名称上,Windows 2003又延续了Windows家族的习惯命名法则,但从其提供的各种内置服务以及重新设计的内核程序来说,Windows 2003与Windows 2000/XP有着本质的区别。Windows 2003对硬件的最低要求不高,和Windows 2000 Server相仿,Enterprise Edition版本对CPU频率要求133MHz以上,内存最小需求为128MB。
(6)windows vista
http://tieba..com/f?kz=488295335

‘肆’ 微型计算机系统属于第几代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基本介绍:
电子计算机的一种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型机"、"微机",由于其具备人脑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称其为"微电脑"。微型计算机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体积较小的电子计算机。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0)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

‘伍’ 笔记本电脑属于第几代计算机为什么

第三代!
原因如下:计算机有四代。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4、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5、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陆’ 操作系统在第几代计算机开始应用

人工操作阶段
(无OS,1946---1955年)
管理程序阶段
(第一代OS,1955---60年代初)
多道程序设计
(第二代OS,1963---1980年)
与(现代)操作系统的形成(1980年以后)
操作系统的发展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从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的每一代进化都以减少成本、缩小体积、降低功耗、增大容量和提高性能为目标,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on System,NOS)是相对于单机操作系统而言的,是指能使网络上每台计算机能够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的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具备单机操作系统所需的功能外,如内存管理、CPU管理、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管理等,还有网络通信、网络服务管理等网络功能。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网络操作系统则是作为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同也有一个渐进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单机操作系统到后来的网络操作系统,从单用户操作系统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1. 早期的操作系统

最初的计算机并没有操作系统,人们通过各种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随后为了提高效率而出现了汇编语言,操作人员通过有孔的纸带将程序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译。这些将语言内置的计算机只能由操作人员自己编写程序来运行,不利于设备、程序的共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出现了现代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界面,是各种应用程序共同的平台。有了操作系统,一方面很好地实现了程序的共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

随着计算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1976年,美国DIGITAL RESEARCH软件公司研制出8位的CP/M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允许用户通过控制台的键盘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主要功能是对文件信息进行管理,以实现硬盘文件或其他设备文件的自动存取。此后出现的一些8位操作系统多采用CP/M结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继CP/M操作系统之后,还出现了C-DOS、M-DOS、TRS-DOS、S-DOS和MS-DOS等磁盘操作系统。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MS-DOS,它是在IBM-PC及其兼容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它起源于SCP86-DOS,是1980年基于8086微处理器而设计的单用户操作系统。后来,微软公司获得了该操作系统的专利权,配备在IBM-PC机上,并命名为PC-DOS。1981年,微软的MS-DOS 1.0版与IBM的PC面世,这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16位操作系统。从此,微型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987年,微软发布的MS-DOS 3.3版本是非常成熟可靠的DOS版本,微软据此取得个人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

从1981年问世至今,DOS经历了7次大的版本升级,从1.0版到现在的7.0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但是,DOS系统的单用户、单任务、字符界面和16位的大格局没有变化,因此它对于内存的管理也局限在640KB的范围内。由此带来的很多局限性限制了DOS系统进一步的应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则正是微软公司为了克服DOS系统的这些限制而开发出来的。
2. 现代操作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的单用户操作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各种新型的现代操作系统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

现代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它是以多用户多道作业和分时为特征的系统。其典型代表有UNIX、Windows、Linux、OS/2等操作系统。

(1) UNIX

1968年,KenThompson和同在贝尔实验室计算机研究小组的同事们计划创建他们自己的操作系统。Ken和Dennis找到了现在非常有名的little-usedPDP-7sittinginacorner,他们用GE系统生成了可在该机器上运行的程序代码。接下来, Ken和他的同事还完成了第一个命令解释器和一些简单的文件处理工具。他们很快写好了汇编器,系统已经开始自支持了。这时的系统已经有点像UNIX了。文件系统与现在的文件系统相对相似。它使用节点的思想,而且有特殊的文件类型来支持目录和设备。当时那台PDP-7可同时支持两个用户。

小提示:汇编器(assembler)是一种将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编译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机器语言的工具。
1970年UNIX被移植到PDP-11/20上。贝尔实验室专利局成了UNIX的首家商业用户。这第一个系统有几点是很值得注意的。运行UNIX的PDP-11/20没有存储保护,它仅有的存储为一个0.5MB的磁盘。系统支持同时3个用户,分别完成编辑、排版,再加上计算机研究小组进行进一步的UNIX开发。该系统的手册被标为FirstEdition,日期为1971年11月。

UNIX第二版于1972年发行,增添了管道的功能。该版本还加上了除汇编之外的编程语言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Ken曾试图用NB语言来重写核心。

小提示:NB是由B语言(由Ken和Dennis设计)修改而来的。B语言的前身是BCPL。BCPL(Basic CPL)是Martin Richards于1967年在剑桥设计的。CPL(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则是1963年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合作项目,它颇受Algol60(1960年设计)的设计思想影响。所有这些语言在控制结构上都和C语言相似,不过B和BCPL都是“无类型”的语言(尽管有点用词不当),它们只支持按“字”来访问内存。NB演化为C,而C则很快成为新的工具和应用的首选语言。
1973年,Ken和Dennis成功地用C重写了UNIX核心。解释器也被重写了,这增加了系统的健壮性,也使编程和调试变得容易了很多。

1974年,Ken和Dennis在CommunicationsoftheACM上发表了论文介绍UNIX系统。这篇文章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其第5版正式以“仅用于教育目的”的方式向各大学提供。UNIX第5版因此在许多大学广泛地用于教学。

1975年,第6版UNIX系统发行了。这是第一个在贝尔实验室外广为流传的UNIX系统。AT&T(通过WestElectricCo.)开始向商业和政府用户提供许可证。

1977年,InteractiveSystems公司成为首家向最终用户出售UNIX的公司。UNIX终于成了产品。在同一时期有3个小组将UNIX移植到不同的机器上。SteveJohnson和DennisRitchie将UNIX移植到一台Interdata8/32机器上;澳大利亚的Wollongong大学的RichardMiller和同事们将UNIX移植到一台Interdata7/31上;TomLyon和其在普林斯顿(Princeton)的助手们完成了到VM/370的移植。

1977年,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的计算机科学系开始发布他们的Pascal解释器。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新的设备驱动程序,对核心的修改、ex编辑器和一个比V6的Shell更好用的解释器(PascalShell)。这就是所谓的1BSD()。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在UNIX发展到了版本6之后,AT&T认识到了UNIX的价值,并成立了UNIX系统实验室(UNIX System Lab,USL)来继续发展UNIX。因此AT&T一方面继续发展内部使用的UNIX版本7,一方面由USL开发对外正式发布的UNIX版本,同时AT&T也宣布对UNIX产品拥有所有权。(几乎在同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统研究小组(CSRG)使用UNIX对操作系统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就反映在他们使用的UNIX中)。他们对UNIX的改进相当多,增加了很多当时非常先进的特性,包括更好的内存管理、快速且健壮的文件系统等,大部分原有的源代码都被重新写过,以支持这些新特性。很多其他UNIX使用者,包括其他大学和商业机构,都希望能得到CSRG改进的UNIX系统。因此CSRG中的研究人员把他们的UNIX组成一个完整的UNIX系统(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BSD)并对外发布。

BSD UNIX在UNIX的历史发展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被很多商业厂家采用,成为很多商用UNIX的基础,而AT&T与其同时存在的UNIX版本的影响就小得多。同时很多研究项目也是以BSD UNIX为研究系统,例如美国国防部的项目—— ARPAnet,ARPAnet今天发展成了Internet,而BSD UNIX中最先实现了TCP/IP,使Internet和UNIX紧密结合在一起。

而AT&T的UNIX系统实验室,同时也在不断改进他们的商用UNIX版本,直到他们吸收了BSD UNIX中已有的各种先进特性,并结合其本身的特点,推出了UNIX System V版本之后,情况才有了改变。从此以后,BSD UNIX和UNIX System V形成了当今UNIX的两大主流,现代的UNIX版本大部分都是这两个版本的衍生产品。

虽然AT&T的UNIX System V也是非常优秀的UNIX版本,但是BSD UNIX在Unix领域内的影响更大。AT&T的UNIX系统实验室一直关注着BSD的发展,在1992年,UNIX系统实验室指控BSDI(一家发行商业BSD UNIX的公司)违反了AT&T的许可权,发布自己的UNIX版本,并进一步指控伯克利计算机系统研究组泄漏了UNIX的商业机密(此时的4.3BSD中来自AT&T Unix的代码已经不足10%)。这个官司影响了很多UNIX厂商,使他们不得不从BSD UNIX转向UNIX System V,以避免法律问题。这使得当今大多数商业UNIX版本都是基于UNIX System V的。

Novell获得UNIX的版权后把自己的UNIX改名为UNIXware,而将UNIX商标赠送给X/Open(一个由多家UNIX厂家组成的联盟),这样这个联盟内的所有成员均可使用UNIX商标。从此之后,UNIX不再是专有产品了。后来Novell由于自身的经营问题,又将UNIXware卖给SCO公司。同时,由于BSD系统已经十分成熟,作为对操作系统进行研究的目标已经达到,伯克利计算机系统研究组(CSRG)在发布了4.4BSD-lite2之后就解散了,小组的科研人员有些进入了UNIX商业公司,有些继续进行其他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此时,严格意义上的UNIX System V和BSD UNIX都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它们的各种后续版本。
从UNIX的发展历程,可以注意到UNIX与其他商业操作系统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开放性。在系统开始设计时就考虑了各种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因而UNIX被设计为具备很大可扩展性的系统。由于它的源代码被分发给大学,从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到商业领域中。大学生和研究者为了科研目的或个人兴趣在UNIX上进行各种开发,并且不计较金钱利益,将这些源代码公开,互相共享,这些行为极大丰富了UNIX本身。很多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遵循这些方式,开发了数以千计的自由软件,包括FreeBSD在内。正因为如此,当今的Internet才如此丰富多彩,与其他商业网络不同,才能成为真正的全球网络。开放是UNIX的灵魂,也是Internet的灵魂。
由于UNIX的开放性,使得存在多个不同的UNIX版本。由于不同的UNIX使用稍有差别的文件、目录结构,提供略有不同的系统调用,因此对系统管理以及为UNIX开发可移植的应用程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System V和BSD的很多系统调用就存在不同。在UNIX历史发展中也存在将UNIX完全统一的努力,例如POSIX 规范就是各个UNIX厂商经过协商,达成的UNIX操作系统应该遵循的一套基本系统调用的规定。然而由于存在多个UNIX系统,各个厂商的意见很不统一,因此POSIX规范制定得很宽松,甚至Windows NT中也存在一个POSIX子系统。事实上,只要各个UNIX之间协调发展,不故意为了商业目的而人为地制造系统差异,就能够保持各个UNIX 之间不至于具有太大的差别,保持UNIX系统的多样性比只有惟一的一个UNIX系统更能够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UNIX系统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操作系统,它在各种高端应用环境,例如大中型计算机以及其他大型应用系统中使用广泛。多用户、多任务、树形结构的文件系统以及重定向和管道是UNIX的三大特点。UNIX系统有很多变种,例如常见的Sun公司的SunOS和Solaris,IBM公司的AIX、SGI公司的IRIX等,还有一些组织和个人开发了一些面向个人和小型应用的类UNIX系统。

注意:常见的各种BSD以及Linux发布版本都属于类UNIX系统。这些系统在功能和应用上基本类似于UNIX系统,但通常人们提到的UNIX都是指Solaris、IRIX、AIX等基于专用体系结构的操作系统,而FreeBSD和Linux则是基于个人计算机的。

‘柒’ 目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几代计算机

目前使用的微型电脑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第四代电脑,也叫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Circuit,VLSI)是一种将大量晶体管组合到单一芯片的集成电路,其集成度大于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的晶体管数在不同的标准中有所不同。从1970年代开始,随着复杂的半导体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研究、发展也逐步展开。计算机里的控制核心微处理器就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最典型实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VLSI design),尤其是数字集成电路,通常采用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已经成为计算机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超过10万个,或门电路数超过万门的集成电路,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的,主要用于制造存储器和微处理机。64k位随机存取存储器是第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约包含15万个元件,线宽为3微米。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达到600万个晶体管,线宽达到0.3微米。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将一个电子分系统乃至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完成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等多种功能。例如,可以将整个386微处理机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集成度达250万个晶体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成功,是微电子技术的一次飞跃,大大推动了电子技术的进步,从而带动了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竞争最激烈的一个领域。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捌’ 电脑分几代分别是哪几代使用什么电子元件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二、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应用以科学计算和各种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控制。

三、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型机也蓬勃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逐渐完善,分时操作系统、会话式语言等多种高级语言都有新的发展。

四、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所谓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指在单片硅片上集成1000~2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其集成度比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提高了1~2个以上数量级。这时计算机发展到了微型化、耗电极少、可靠性很高的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军事工业、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这些领域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空前大发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除了向巨型机方向发展外,还朝着超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飞越前进。1971年末,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应运而生,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此后各种各样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如雨后春笋般地研制出来,潮水般地涌向市场,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畅销品。这种势头直至今天仍然方兴未艾。特别是IBM-PC系列机诞生以后,几乎一统世界微型机市场,各种各样的兼容机也相继问世。

‘玖’ 电脑最新系统是windows几

现在最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版本是Windows11,正式版本已经于今年10月5日推出,英特尔8代及更新的处理器以及AMD锐龙2代3代处理器的电脑,以及具备TPM2.0功能的电脑可以直接安装,不符合条件的电脑只能使用一些特殊方法强制安装。

阅读全文

与民用电脑系统是第几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文件大了微信发不出去 浏览:463
安装电脑无线网络全过程 浏览:630
软件更新不了苹果手机怎么办 浏览:736
win10电脑日语输入法 浏览:244
唐山苹果电脑维修 浏览:56
森海塞尔真无线二代连接电脑卡顿 浏览:370
换主机怎样保留原电脑的软件 浏览:673
长城电脑密码怎么设置 浏览:314
电脑文件怎么打不开怎么办啊 浏览:14
去电脑店激活电脑多少钱 浏览:797
卡威汽车电脑插头在哪个位置 浏览:357
微信电脑传送文件 浏览:671
电脑上的表格怎么放大 浏览:863
买苹果电脑选什么配件 浏览:651
怎样把wps上的文件传到电脑上 浏览:517
恢复电脑出厂设置需要多久 浏览:204
三星插卡平板电脑 浏览:732
系统会不会影响电脑流畅 浏览:307
学习机可以当平板电脑用吗 浏览:732
2手电脑主机玩wow多少钱 浏览: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