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脑主板的功能主要是什么
1、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urd)和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2、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
3、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4、总之,主板在整个微机系统中扮演着举足重新的脚色。可以说,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
⑵ 分析介绍下电脑主板。
主板又名主机板、母板、系统板等。 在一台微型计算机里,主板上安装了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并具有扩展槽和插有各种插件。计算机的质量与主板的设计和工艺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从计算机诞生开始,各厂家和用户都十分重视主板的体系结构和加工水平。了解主板的特性及使用情况,对购机、装机、用机都是极有价值的。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当前流行的Pentium级主板和Pentium Ⅱ 级主板的主要技术特性和使用的有关问题。
编辑本段工作原理
在电路板下面,是错落有致的电路布线;在上面,则为棱角分明的各个部件:插计算机主板
槽、芯片、电阻、电容等。当主机加电时,电流会在瞬间通过CPU、南北桥芯片、内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接口以及主板边缘的串口、并口、PS/2接口等。随后,主板会根据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来识别硬件,并进入操作系统发挥出支撑系统平台工作的功能。
编辑本段基本功能
芯片部分
BIOS芯片:是一块方块状的存储器,里面存有与该主板搭配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程序。能够让主板识别各种硬件,还可以设置引导系统的设备,调整CPU外频等。BIOS芯片是可以写入的,这方便用户更新BIOS的版本,以获取更好的性能及对电脑最新硬件的支持,当然不利的一面便是会让主板遭受诸如CIH病毒的袭击。 南北桥芯片:横跨AGP插槽左右两边的两块芯片就是南北桥芯片。南桥多位于PCI插槽的上面;而CPU插槽旁边,被散热片盖住的就是北桥芯片。芯片组以北桥芯片为核心,一般情况,主板的命名都是以北桥的核心名称命名的(如P45的主板就是用的P45的北桥芯片)。北桥芯片主要负责处理CPU、内存、显卡三者间的“交通”,由于发热量较大,因而需要散热片散热。南桥芯片则负责硬盘等存储设备和PCI之间的数据流通。南桥和北桥合称芯片组。芯片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板的功能和性能。需要注意的是,AMD平台中部分芯片组因AMD CPU内置内存控制器,可采取单芯片的方式,如nVIDIA nForce 4便采用无北桥的设计。从AMD的K58开始,主板内置了内存控制器,因此北桥便不必集成内存控制器,这样不但减少了芯片组的制作难度,同样也减少了制作成本。现在在一些高端主板上将南北桥芯片封装到一起,只有一个芯片,这样大大提高了芯片组的功能。 RAID控制芯片:相当于一块RAID卡的作用,可支持多个硬盘组成各种RAID模式。目前主板上集成的RAID控制芯片主要有两种:HPT372 RAID控制芯片和Promise RAID控制芯片。
扩展槽部分
所谓的“插拔部分”是指这部分的配件可以用“插”来安装,用“拔”来反安装。 内存插槽:内存插槽一般位于CPU插座下方。图中的是DDR SDRAM插槽,这种插槽的线数为184线。 AGP插槽:颜色多为深棕色,位于北桥芯片和PCI插槽之间。AGP插槽有1×、2×、4×和8×之分。AGP4×的插槽中间没有间隔,AGP2×则有。在PCI Express出现之前,AGP显卡较为流行,其传输速度最高可达到2133MB/s(AGP8×)。 PCI Express插槽:随着3D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AGP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视频处理带宽的要求,目前主流主板上显卡接口多转向PCI Exprss。PCI Exprss插槽有1×、2×、4×、8×和16×之分。注:目前主板支持双卡:(NVIDIA SLI/ ATI 交叉火力) PCI插槽:PCI插槽多为乳白色,是主板的必备插槽,可以插上软Modem、声卡、股票接受卡、网卡、多功能卡等设备。 CNR插槽:多为淡棕色,长度只有PCI插槽的一半,可以接CNR的软Modem或网卡。这种插槽的前身是AMR插槽。CNR和AMR不同之处在于:CNR增加了对网络的支持性,并且占用的是ISA插槽的位置。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把软Modem或是软声卡的一部分功能交由CPU来完成。这种插槽的功能可在主板的BIOS中开启或禁止。
对外接口部分
硬盘接口:硬盘接口可分为IDE接口和SATA接口。在型号老些的主板上,多集成2个IDE口,通常IDE接口都位于PCI插槽下方,从空间上则垂直于内存插槽(也有横着的)。而新型主板上,IDE接口大多缩减,甚至没有,代之以SATA接口。 软驱接口:连接软驱所用,多位于IDE接口旁,比IDE接口略短一些,因为它是34针的,所以数据线也略窄一些。 COM接口(串口):目前大多数主板都提供了两个COM接口,分别为COM1和COM2,作用是连接串行鼠标和外置Modem等设备。COM1接口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断号是IRQ4;COM2接口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断号是IRQ3。由此可见COM2接口比COM1接口的响应具有优先权,现在市面上已很难找到基于该接口的产品。 PS/2接口:PS/2接口的功能比较单一,仅能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一般情况下,鼠标的接口为绿色、键盘的接口为紫色。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一些,但这么多年使用之后,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主板依然配备该接口,但支持该接口的鼠标和键盘越来越少,大部分外设厂商也不再推出基于该接口的外设产品,更多的是推出USB接口的外设产品,不过值得一提的时候,由于该接口使用非常广泛,因此很多使用者即使在使用USB也更愿意通过PS/2-USB转接器插到PS/2上使用,外加键盘鼠标每一代产品的寿命都非常长,因此接口现在依然使用效率极高,但在不久的将来,被USB接口所完全取代的可能性极高。 USB接口:USB接口是现在最为流行的接口,最大可以支持127个外设,并且可以独立供电,其应用非常广泛。USB接口可以从主板上获得500mA的电流,支持热拔插,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一个USB接口可同时支持高速和低速USB外设的访问,由一条四芯电缆连接,其中两条是正负电源,另外两条是数据传输线。高速外设的传输速率为12Mbps,低速外设的传输速率为1.5Mbps。此外,USB2.0标准最高传输速率可达480Mbps。USB3.0已经开始出现在最新主板中,将不久会被推广。 LPT接口(并口):一般用来连接打印机或扫描仪。其默认的中断号是IRQ7,采用25脚的DB-25接头。并口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种:1、SPP标准工作模式。SPP数据是半双工单向传输,传输速率较慢,仅为15Kbps,但应用较为广泛,一般设为默认的工作模式。2、EPP增强型工作模式。EPP采用双向半双工数据传输,其传输速率比SPP高很多,可达2Mbps,目前已有不少外设使用此工作模式。3、ECP扩充型工作模式。ECP采用双向全双工数据传输,传输速率比EPP还要高一些,但支持的设备不多。现在使用LPT接口的打印机与扫描仪已经基本很少了,多为使用USB接口的打印机与扫描仪。 MIDI接口:声卡的MIDI接口和游戏杆接口是共用的。接口中的两个针脚用来传送MIDI信号,可连接各种MIDI设备,例如电子键盘等,现在市面上已很难找到基于该接口的产品。 SATA接口: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在IDF Fall 2001大会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规范的确立。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从其发展计划来看,未来的SATA也将通过提升时钟频率来提高接口传输速率,让硬盘也能够超频。
编辑本段主板上的新技术
综述
计算机行业的技术更新无疑是最频繁和最迅速的,一种主板从投入市场到淘汰一般只有1~2年的时间。目前市场中销售的主板普遍使用了一些常见的新技术,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主要是:采用Flash BIOS,用户只需软件即可升级;采用同步突发式(PB Cache)二级高速缓存,与以前的异步缓存相比,可提高速度和效率;主板集成两个串口、一个并口和一个软驱接口;主板集成2个通道的增强型(EIDE)硬盘接口,用于连接硬盘、IDE光驱、磁带机等设备。有些主板还设有PS/2鼠标口、通用串行总线(USB)、DMI资源管理等。下面对一些典型技术作一介绍。
支持MMX
CPU技术的更新和主板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密切相关的。一旦有新一代的CPU问世,就会有新的芯片组(Chip Set)与之配合,当然也需要新一代的主板支持。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当然是MMX技术。 为了更好地和MMX CPU配合,Intel公司推出了430TX芯片组。该芯片组在集成度与速度上进行了优化,支持168线同步内存,采用ACPI(高级配置电源接口)方式的电源管理以便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另外TX芯片组采用Ultra DMA方式管理IDE设备,除兼容老的Mode 4的硬盘外,对于新一代ATAPI 3硬盘,可提供高达33MB/Sec的传输速率,可与SCSI硬盘媲美。目前,基于Intel 430TX芯片组的主板大量上市,主要有技嘉、华硕、微星等厂家的产品。 在高能奔腾级产品,Intel公司也在加紧把MMX技术应用到Pentium Pro处理器中去,构成1998年高档微机的主流CPU芯片,原代号为Klamath的Pentium Ⅱ。 Pentium Ⅱ 一改原来的陶瓷封装形式而采用CPU插卡结构,CPU卡一面作为CPU主体及散热片,另一面可集成CPU的二级缓存。在1998年的今天,Pentium Ⅱ CPU已成为主流芯片大量上市。相应的基于支持芯片组440LX、440BX等的主板也大量面市。
ATX结构
ATX乃ATeXternal的缩写,是由Intel公司首创以提升微机主板整体性能的新技术。与以前的Baby/MiniAT主板相比,ATX板的优点简述于下。后面将对AT主板和ATX主板进行较详细比较。 (1)ATX的主板看上去像是旋转了90度的Baby AT,但它却使输入/输出接口及其连接器可直接做在主板上。 (2)在ATX主板中,CPU和内存插槽均远离扩展槽,所有扩展槽都可以插全长的扩展卡,内存的插拔也很方便。此外,因CPU靠近电源,电源风扇也可给CPU散热。 (3)在ATX主板上,软硬盘连接器正好位于软硬盘支架附近,因此只需较短的连线就可连接它们。并在主板上集成了串并口和PS/2鼠标键盘接口。 (4)ATX主板还对整机的电源做了改进,使其更节省能源。新的ATX电源提供3V电压,以适应新的CPU需要。 另外,ATX主板上还可提供Soft Power(软电源开关)功能,即由主板控制电源开关,这样可实现遥控开机和Win95自动关机等功能。但ATX主板需用专门的ATX机箱。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主板厂家为方便用户使用和升级,在BABY-AT主板上做了普通和ATX两种电源接口,使用户不必使用ATX机箱,在普通机箱上加上ATX电源即可享有ATX电源的功能。
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Intel和其它一些公司共同倡导的一种新型接口标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外设越来越多,调制解调器、扫描仪、磁带机等各种各样的外设使计算机本身所带的有限接口显得异常紧张。通用串行总线USB可以简单地解决这一问题。按目前的工业标准,它是一种四芯的串行通信设备接口,可以连接多达128个外围设备,并支持即插即用。主要用作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连接。通信速率可达12MB/s,比传统的RS-233C串行通信接口要快得多。今后USB总线的可用速率还会提高。采用USB总线可以把键盘、鼠标器、打印机、扫描仪、调制解调器、网络(HUB)等设备按统一的接口方式连接起来,使用户安装这些设备变得更简单。 采用USB总线后,计算机后面的许多接口都可以免去,而剩下一两个统一的USB接口。使用USB总线要求有USB驱动程序来配合各种USB设备,而USB驱动程序的基础部分一般是放在BIOS中的。现在市场上的许多奔腾类主板已经能够支持USB总线,并具有USB接口,但多数主板却没有配USB接口线,BIOS中可能也没有USB总线的驱动程序。所以大家不能仅从主板的说明书看到有USB接口,就以为你的主板今后可以使用USB总线。目前,符合USB标准的硬盘已经问世,不久将来还会出现更多带有USB的外设。在国内市场上支持USB接口的主板有大众、联讯、华硕等公司的产品。
桌面管理界面DMI技术
DMI,即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桌面管理接口,是用来让系统保存自身及外围设备相关资料的应用程序。通过DMI可以在操作系统级查询系统配置信息(不用进入BIOS),包括CPU、内存、I/O扩充插槽等。DMI可以将上述资料存储在BIOS中的特定位置,也可以利用DMI对资料库中系统配置情况作出修改以适应不同环境的系统需求(不必进入BIOS)。 主板上的BIOS会尽可能地收集系统信息,将它存在主板上Flash EPROM中一个4K的小块中,DMI可以恢复数据库中的系统信息??这个数据库叫作MIFD(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mat Database)。该BIOS允许动态实时更新DMI信息,DMI还允许在手工加入BIOS不能探测到的信息如使用者姓名、销售商、计算机编号等。管理者根据DMI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发现系统故障。该接口不仅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还能降低维护成本。
对称多处理结构
由于CPU速度和性能不断提高,微机服务器和工作站由于其突出的性能价格比,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支持对称多处理器结构的主板也相继问世。目前市场常见的多为支持两颗CPU的Pentium、Pentium Pro和Pentium Ⅱ 主板,主要用于小型服务器领域。在安装两颗CPU的情况下,性能比一颗时提高60%~80%。当然,只有在支持对称多处理器的操作系统下,比如Windows NT,才能发挥两颗CPU的功能。
绿色环保电脑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计算机设备是空闲的,可是却全功率运行着,既耗电也加快了系统的老化。绿色环保电脑增强了电脑的电源管理功能,使其在没有人使用或无程序运行时自动减少各部件的功耗,达到节省能源和保护机器的目的。 目前绿色环保电脑一般遵循EPA(Environmentd Protection Agency,美国环境保护署)标准,符合该标准的电脑在开机启动时会有一个黄色或绿色的EPA或Energy Star(能源之星)标志出现在屏幕上,如开机启动时的EPA显示图所示。EPA电脑在省电模式下系统耗电量低于30W,其各部件的定义如下: (1)CPU (如Pentium)正常耗电约5W,进入休眠状态后只耗0.4W; (2)显示器(一般符合DPMS规范):ON(开机)→等待(Standby)(<15W)→休眠(Suspend)(<15W)→off(<5W); (3)硬盘:正常耗电3-10W,休眠时马达停转,耗电<1W。 由此可见,绿色环保电脑由“绿色主板”、“绿色CPU”、“绿色显示器”和“绿色硬盘”等部件组成,其中主板是关键部件,统率着各外围设备及CPU的绿色功能和对节能参数的设置。当某个外围设备不支持绿色环保功能时只影响到该子系统的省电模式不能实施,而主板不支持绿色功能则使所有的外设节能功能失效。 绿色环保电脑的省电模式按无操作时间长短(可设定)分以下几个档次: ◇Doze(打盹):CPU时钟频率降低,程序运行变慢。 ◇Stand by(等待):CPU时钟频进一步降低,显示器黑屏。 ◇Suspend(休眠):CPU停止运行,所有程序处于停顿状态,显示器进入关闭模式。有的主板将硬盘停转时间单独设置,也有的将其归入Suspend。一些新型的主板还支持Suspend状态下CPU风扇的停转,而ATX规格的主板更是支持软件控制开/关机,达到完全意义上的“绿色环保”。 在上述任何一种省电模式,只要接收到系统认可的启动信号,如鼠标移动、击键、MODEM呼叫等,均会激活电脑使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省电模式的等待时间间隔与系统认可的启动信号均在系统BIOS中设置。在配备了PC97要求的ACPI(高级电源管理)的主板上也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如Windows95)进行节能设置。
编辑本段智慧型主板
综述
所谓的智慧型主板,不同的主板生产厂家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智慧型主板应该没有跳线(NO JUMPER)、能自动设置CPU的类型、频率和内外电压;也有的认为能够自动侦测CPU和进行电压设置、CPU过热可以自动报警的主板称为智慧型主板;还有的主板本身并不是智慧型主板,但厂商称可以通过升级卡升级到智慧型主板。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主板才算是真正的智慧型主板呢?一般认为,应该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首先应该采用无跳线技术设计
使用跳线的主要好处就是可以在同一主板上使用多种品牌型号的CPU,但缺点是存在跳线错误,轻则机器不能启动,重则烧毁CPU。486出现以前由于大多数CPU是焊死在主板上的,无法更换,所以真正自己跳过线的用户很少。随着奔腾时代的到来,部分主板已开始使用DIP开关取代跳线来控制CPU的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安装不同的CPU只需对照说明书拨动DIP跳线开关即可,这比装跳线器方便得多。 但CPU的种类和型号不断增多,设置DIP开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对普通用户来说仍显得太困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跳线的主板才应运而生。第一块这样的主板是联想生产的,随后联想又推出了430TX、40LX系列主板,这类主板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BIOS来设置CPU的类型、主频、总线频率和内外电压。一般情况下,用户只须插好CPU,开机启动,主板BIOS即可自动识别CPU种类、型号,并自动根据识别的CPU设置工作电压,根本不用关心是单电压还是双电压。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手工设定CPU的时钟频率,BIOS将根据CPU类型设定缺省电压,用户还可以手工设定核心电压值,简单而灵活。如果因设置错误造成连续三次无法启动时,BIOS可自动将CPU频率设成最低并将BIOS参数设成缺省,进入BIOS重新设定。因为BIOS的数据库中存储有各种CPU的参数,所以对新式CPU的识别理论上可以通过升级BIOS来实现,当然这需要硬件上的支持,如主板提供的电压是否可满足新式CPU要求。因此,理论上的智慧型主机板可以将因错误设置跳线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减小到零。由于无跳线技术的优越性,在联想的PDI-P51430系列之后,升技推出了X5、TX5 、IT5V、IT5H、SM5、SM5-A、AR5,承启推出了5TDM,联讯推出了KTX430、ATX431。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跳线主板设计将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需要说明的是,虽同为无跳线技术,但不同的主板厂家为其命名却各不相同,联想称这为SPEEDEASY,承启称之为SEEPU,联讯称之为SMARTSOFT,升技称之为SOFTMENU。
能够对CPU及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自动监测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具有自动系统监察和能源管理方面,在自动系统监察方面,可自动监察CPU温度、CPU风扇转动情况、系统电压、温度、资源(包括内存资源和硬盘空间)、信号、输入、病毒入侵等,如当CPU或系统风扇停转、温度过高、系统电压问题、系统资源不足、病毒入侵时,将显示警告信息,如果未能引起用户的注意,将自动采取处理措施,例如当CPU温度过高时,将在屏幕上显示警告信息并自动将CPU运行速度减慢(如仅以75MHz运行),避免将CPU烧毁。 对CPU及系统的监控一般是通过使用LM75和LM78专用芯片来实现的。较高级的主板上,在CPU插座下面均安装有温度感应器,如LM75芯片(8个管脚),可感应CPU温度,当CPU温度过热时会发出警报。 在能源管理方面,应能支持PC97/98设计指南中的ACPI(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标准,待机模式下可自动停止风扇转动,关闭硬盘、光驱、软驱等部件的电源,以降低耗电和噪音。另外应具备软件关机功能和调制解调器唤醒功能(如果在待机模式中有信号从调制解调器进入,将自动开机并启动接收功能,接收后恢复原状)。
编辑本段ATX主板与AT主板的比较
综述
前面提到“ATX”,是Intel制定的新的主板结构标准。“ATX”是“AT Extend”的缩写,那么95年Intel制定的ATX标准在哪些方面不同于84年IMB制定的已经成为工业标准的AT标准呢?其实,对于软件来说,AT主板和ATX主板是没有区别的,ATX相对于AT改进的主要方面是主板上各个元件的相对位置,因为随着CPU等元件的进步和电脑向多媒体、网络化方面发展,AT主板元件位置的不合理,越来越影响电脑的扩充能力和可靠性。ATX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必将成为下一代电脑内部结构的标准。目前,很多整机生产厂家都采用了ATX标准。下面我们详细地比较一下ATX主板和AT主板的情况,以便读者选用时参考。
AT主板的缺陷
AT主板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1.CPU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两方面的不良影响 首先,由于CPU所处位置散热通风条件不好,造成现在的高功耗CPU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小风扇散热。在整个电脑中,这个小风扇的可靠性是最差的,往往因为小风扇的停转造成CPU的散热不良,从而导致频繁死机甚至CPU被烧毁。 其次,由于CPU位于扩展槽的后面,造成全长的扩展板卡无法插入,直接影响了电脑的扩充能力。另外,CPU旁边用于给CPU提供3.3V直流电源的稳压电路所用的散热片也影响了全长扩展板卡的使用。由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某些奔腾主板竟然无法插入一块全长扩充板卡。 全长扩展板现在还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多媒体方面,比如创通的所有SB声卡、VB视卡都是全长的。其它公司生产的电视卡、多媒体卡、影象捕捉卡大部分也是全长的板卡。 2.内存位置不合理,造成内存升级困难,也造成内存条散热不良 由于原来的AT标准中没有规定内存的位置,因此,造成现在主板上内存被安置在一个狭小而又不通风的角落里,影响了内存的安装、升级。特别是现代电脑的内存量越来越大,内存条上采用的内存芯片也越来越多,散热问题也越发重要,使矛盾更加突出。 3.主板的横向宽度太窄,使得直接从主板上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 目前由于多媒体化、网络化,电脑上安插的扩展板卡越来越多,为了缓解这种需求,可以把某些扩充卡的功能集成到主机板上,就象现在的主板都具有多功能卡的功能一样。但是问题出来了,虽然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在主板上集成更多的功能,但是由于输入输出信号线没有空间从主板上直接引出,必须使用特制线缆转到机箱的后部,占用扩展卡的位置转接出来。线缆的增多提高了成本,增加了电脑内的混乱程度,也给安装、维修带来不便,更为不利的是降低了整机的可靠性。 4.没有规定软硬盘接口及软硬盘支架的位置 组装电脑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是大型立式机箱,人们常在软硬盘的线缆上大费周折,因为大部分主板提供的线缆都是针对中小型机箱的,长度不够。软硬盘线缆过长,不仅也增加了电脑内连线的混乱,甚至还会因为硬盘线缆过长,造成某些高速硬盘无法发挥其特长,制约了电脑整体性能的提高。
ATX主板的改进
ATX与AT的区别,是把AT(Baby AT)主板上的组件旋转了90度。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ATX具体的改进是: 1.把CPU的位置放在靠近主机电源的第二风扇的位置,让主机电源的散热风扇直接吹CPU,因此CPU上只需要一个散热片即可,甩掉了直接扣在CPU上性能不可靠的小散热风扇。CPU和稳压电路的散热片再也不会影响全长的扩展板卡的安装了。 2.内存条位于主板的中央,使得升级、安装方便。同时,从主机电源第二风扇吹来的气流也使得内存条的散热情况大大好转。 3.ATX主板的边缘直接提供了2个串口、1个并口、1个PS/2键盘和1个PS/2鼠标的接口,甚至有的主板还提供有一个游戏接口和三个音频接口,如华硕的SP98AGP-X主板。有效地减少了主机内部线缆的数目,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降低了电磁辐射和信号裒耗改善了整机的性能。 4.软硬盘接口现在放到了距软硬盘支架最近的地方,缩短了线缆的长度,有利于使用高速的UltraI硬盘。 5.ATX主板提供了3.3V直流电源。为了降低功耗,主板上使用3.3V低电压的设备越来越多,比如CPU、168线SDRAM内存等。采用ATX标准以后,主机电源直接提供了3.3V电压,因此减少了主板上采用的元件数,不仅降低了主板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可靠性和机器的总体性能。 6.ATX标准的机箱在电源关闭的时候仍然可以提供5V、100 mA的直流电流,维持电脑内部一小部分电路在关机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工作状态,便于实现遥控开机、软件关机、定时关机的功能。比如接到遥控开机信号或者电话呼叫信号之后,自动打开电脑电源进行处理。这个特征使电脑更象消费类电器。
ATX主板对机箱的要求
ATX主板必须使用ATX机箱,ATX机箱也只能安装ATX主板。这大概是使用ATX主板的限制。各种扩展板卡,无论是全长的ISA、EISA卡,还是PCI卡、键盘、串并口插头都能与AT主板通用。在ATX主板上的键盘和鼠标接口是PS/2,因此需要有这样的转换插头才能用现在的AT键盘。 目前的支持Pentium Ⅱ的主板多为ATX主板。显然,ATX主板必然是当今微电脑的主流。
⑶ 微光电脑如何进入BIOS系统
BIOS(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用于电脑开机运行系统各组件时的自我检测,以及加载系统启动引导程序,BIOS设置决定系统以什么方式启动,比如硬盘启动、u盘启动等,另外BIOS控制了电脑所有的低级功能,很多系统设置需进入BIOS界面才能更改。电脑如何进入bios界面呢?很多朋友不知道电脑进入bios界面操作方法,所以本期讲解不同的电脑如何进入bios界面的操作方法。
不同的电脑如何进入bios界面内容请看下面的内容。
一、进入BIOS设置主要按键:DEL, ESC, F1, F2, F8, F9, F10, F12
二、不同主板台式机进入BIOS按键:
Award BIOS:按“Del”键
AMI BIOS:按“Del”或“ESC”键
Phoenix BIOS:按“F2”键
三、品牌台式机以及笔记本电脑进入BIOS按键:
ibm(冷开机按f1,部分新型号可以在重新启动时启动按f1)
hp(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sony(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dell(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acer(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toshiba(冷开机时按esc然后按f1)
hp compaq(开机到右上角出现闪动光标时按f10,或者开机时按f10)
fujitsu(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Samsung(启动和重新时按f2)
大多数中国大陆国产和台湾品牌(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四、开机进入BIOS设置界面步骤:
1、按下电源键开机或重新启动,多数电脑会出现品牌LOGO界面,会提示进入BIOS的按键,以下图为例子,进入BIOS按键为DEL;
2、按下键盘上的DEL键,这时候电脑就会进入BIOS设置主界面,通过↑↓←→方向键选择设置选项。
以上就是小白带来的不同的电脑如何进入bios界面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提供帮助。
⑷ 什么是电脑的系统主板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urd)和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总之,主板在整个微机系统中扮演着举足重新的脚色。可以说,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常见的PC机主板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主板的分类:
?? 一、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有:
?? 386主板、486主板、奔腾(Pentium,即586)主板、高能奔腾(Pentium Pro,即686)主板。 同一级的CPU往往也还有进一步的划分,如奔腾主板,就有是否支持多能奔腾(P55C,MMX要求主板内建双电压), 是否支持Cyrix 6x86、 AMD 5k86 (都是奔腾级的CPU,要求主板有更好的散热性)等区别。
?? 二、按主板上I/O总线的类型分
?? ·ISA(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
?? ·EISA(Extension 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标准体系结构总线.
?? ·MCA(Micro Channel)微通道总线. 此外,为了解决CPU与高速外设之间传输速度慢的"瓶颈"问题,出现了两种局部总线,它们是:
??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总线,简称VL总线.
??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围部件互连局部总线,简称PCI总线. 486级的主板多采用VL总线,而奔腾主板多采用PCI总线。 目前,继PCI之后又开发了更外围的接口总线,它们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IEEE1394(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标准)俗称"火线(Fire Ware)"。
?? 三、按逻辑控制芯片组分
?? 这些芯片组中集成了对CPU、CACHE、I/0和总线的控制586以上的主板对芯片组的作用尤为重视。 Intel公司出品的用于586主板的芯片组有:LX 早期的用于Pentium 60和66MHz CPU的芯片组
?? ·NX 海王星(Neptune),支持Pentium 75 MHz以上的CPU,在Intel 430 FX芯片组推出之前很流行,现在已不多见。
?? ·FX 在430和440两个系列中均有该芯片组,前者用于Pentium,后者用于Pentium Pro。HX Intel 430系列,用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商用微机。VX Intel 430系列,在HX基础上针对普通的多媒体应用作了优化和精简。有被TX取代的趋势。TX Intel 430系列的最新芯片组,专门针对Pentium MMX技术进行了优化。GX、KX Intel 450系列,用于Pentium Pro,GX为服务器设计,KX用于工作站和高性能桌面PC。MX Intel 430系列,专门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奔腾级芯片组,参见《Intel 430 MX芯片组》。 非Intel公司的芯片组有:VT82C5xx系列 VIA公司出品的586芯片组。
?? ·SiS系列 SiS公司出品,在非Intel芯片组中名气较大。
?? ·Opti系列 Opti公司出品,采用的主板商较少。
?? 四、按主板结构分
?? ·AT 标准尺寸的主板,IBM PC/A机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采用AT结构布局
?? ·Baby AT 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装机的一体化主板首先采用此主板结构
?? ·ATX &127; 改进型的AT主板,对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优化,有更好的散热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专门的ATX机箱使用
?? ·一体化(All in one) 主板上集成了声音,显示等多种电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节省空间的优点,但也 有维修不便和升级困难的缺点。在原装品牌机中采用较多
?? ·NLX Intel最新的主板结构,最大特点是主板、CPU的升级灵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B
⑸ 微型计算机有哪些硬件配置
从外观上看,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是主机箱、键盘、鼠标和显示器4个部分。另外,微型计算机还常常配置打印机和音箱。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谓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即由机械、电子器件构成的具有输入、存储、计算、控制和输出功能的实体部件。下面介绍一下电脑主机的各个部件:
(1)电源:电源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220V交流转换为电脑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电,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2)主板:主板是电脑中各个部件工作的一个平台,它把电脑的各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各个部件通过主板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电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稳定性影响着整机工作的稳定性。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3)CPU: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缓存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构成。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CPU 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元,因此CPU已成为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户都以它为标准来判断电脑的档次。
(4)内存:内存又叫内部存储器(RAM),属于电子式存储设备,它由电路板和芯片组成,特点是体积小,速度快,有电可存,无电清空,即电脑在开机状态时内存中可存储数据,关机后将自动清空其中的所有数据。内存有SD\DDR、DDR II、DDR III四大类,容量128MB-8GB。
(5)硬盘:硬盘属于外部存储器,由金属磁片制成,而磁片有记功能,所以储到磁片上的数据,不论在开机,还是并机,都不会丢失。硬盘容量很大,已达TB级,尺寸有3.5英寸、2.5英寸、1.8英寸、1.0英寸等,接口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
移动硬盘是以硬盘为存储介质,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移动硬盘都是以标准硬盘为基础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等),但价格因素决定着主流移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盘为基础。因为采用硬盘为存储介质,因此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IDE硬盘是相同的。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6)声卡:声卡是组成多媒体电脑必不可少的一个硬件设备,其作用是当发出播放命令后,声卡将电脑中的声音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送到音箱上发出声音。
(7)显卡:显卡在工作时与显示器配合输出图形,文字,显卡的作用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
(8)网卡:网卡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路组件,是局域网中连接计算机和传输介质的接口,不仅能实现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还涉及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缓存的功能等。网卡的作用是充当电脑与网线之间的桥梁,它是用来建立局网并连接到internet的重要设备之一。
在整合型主板中常把声卡、显卡、网卡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
(9)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通过电话线上网时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将电脑上处理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随着ADSL宽带网的普及,调制解调器逐渐退出了市场。
(10)软驱:软驱用来读取软盘中的数据。软盘为可读写外部存储设备,与主板用FDD接口连接。现已淘汰。
(11)光驱:电脑用来读写光盘内容的机器,也是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便携式电脑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部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计算机诸多配件中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COMBO)和刻录机等。
(12)显示器:显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种多样,其作用是把电脑处理完的结果显示出来。它是一个输出设备,是电脑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分为CRT、LCD、LED三大类,接口有VGA、DVI两类。
(13)键盘:键盘是主要的输入设备通常为104或105键,用于把文字、数字等输到电脑上。
(14)鼠标:当人们移到鼠标时,电脑屏幕上就会有一个箭头指针跟着移动,并可以很准确切指到想指的们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们使用电脑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键盘鼠标接口有PS/2和USB两种。(15)音箱:通过它可以把电脑中的声音播放出来。
(16)打印机:通过它可以把电脑中的文件打印到纸上,它是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在打印机领域形成了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三足鼎立的主流产品,各自发挥其优点,满足各界用户不同的需求。(17)视频设备,如摄像头、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电视卡等设备,用于处理视频信号。
(18).闪存盘:通常也被称作优盘、U盘、闪盘,是一个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它采用的存储介质为闪存存储介质(Flash Memory)。闪存盘一般包括闪存(Flash Memory)、控制芯片和外壳。闪存盘是具有可多次擦写、速度快而且防磁、防震、防潮的优点。闪盘采用流行的USB接口,体积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约20克,不用驱动器,无需外接电源,即插即用,实现在不同电脑之间进行文件交流,存储容量从1~32GB不等,满足不同的需求。
(19) 移动存储卡及读卡器:存储卡是利用闪存(Flash Memory)技术达到存储电子信息的存储器,一般应用在数码相机、掌上电脑、MP3、MP4等小型数码产品中作为存储介质,所以样子小巧,有如一张卡片,所以称之为闪存卡。根据不同的生产厂商和不同的应用,闪存卡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 Media 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记忆棒)、TF卡等多种类型,这些闪存卡虽然外观、规格不同,但是技术原理都是相同的。
由于闪存卡本身并不能被直接电脑辨认,读卡器就是一个两者的沟通桥梁。读卡器Card Reader)可使用很多种存储卡,如Compact Flash or Smart Media or Microdrive存储卡等,作为存储卡的信息存取装置。读卡器使用USB1.1/USB2.0的传输接口,支持热拔插。与普通USB设备一样,只需插入电脑的USB端口,然后插用存储卡就可以使用了。按照速度来划分有USB1.1和USB2.0,按用途来划分,有单一读卡器和多合一读卡器。
软件部分
所谓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实际上,系统软件可以看作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它为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了控制、访问硬件的手段,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统完成。此外,编译系统和各种工具软件也属此类,它们从另一方面辅助用户使用计算机。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功能。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
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和监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协调运行的程序系统,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组成,它是直接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中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比如用户键入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功能,这就是操作系统帮助的结果;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操作系统通常应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
(2)作业管理。完成某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3)存储器管理。为各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设备管理。根据用户提出使用设备的请求进行设备分配,同时还能随时接收设备的请求(称为中断),如要求输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依同时管理用户数的多少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适合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
微机操作系统随着微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Microsoft公司开发的DOS是一单用户单任务系统,而Windows操作系统则是一单用户多任务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从Windows 3.1发展到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它是微机中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Linux是一个原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采用,是Windows操作系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2)语言处理系统(翻译程序)
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或称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如果要在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程序就必须配备程序语言翻译程序(下简称翻译程序)。翻译程序本身是一组程序,不同的高级语言都有相应的翻译程序。翻译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称为“解释”。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执行都采用这种方式。它调用机器配备的BASIC“解释程序”,在运行BASIC源程序时,逐条把BASIC的源程序语句进行解释和执行,它不保留目标程序代码,即不产生可执行文件。这种方式速度较慢,每次运行都要经过“解释”,边解释边执行。
另一种称为“编译”,它调用相应语言的编译程序,把源程序变成目标程序(以.OBJ为扩展名),然后再用连接程序,把目标程序与库文件相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尽管编译的过程复杂一些,但它形成的可执行文件(以.exe为扩展名)可以反复执行,速度较快。运行程序时只要键入可执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键即可。
对源程序进行解释和编译任务的程序,分别叫做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有相应的编译程序;BASIC、LISP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用相应的解释程序。
3)服务程序
服务程序能够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务性功能,它们为用户开发程序和使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像微机上经常使用的诊断程序、调试程序、编辑程序均属此类。
4)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联系存储的数据集合,可为多种应用共享。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则是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加工、管理的系统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维护数据库及对库中数据进行各种操作。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以及相应的应用程序组成。数据库系统不但能够存放大量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动地对数据进行检索、修改、统计、排序、合并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信息。这一点是传统的文件柜无法做到的。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个分支。可以说,在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开发中大都离不开数据库。因此,了解数据库技术尤其是微机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5)应用软件
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系统称为应用软件。从其服务对象的角度,又可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两类。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型机”、“微机”,由于其具备人脑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称其为“微电脑”。微型计算机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体积较小的电子计算机。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0)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
⑹ 电脑主板坏了能进u盘微系统吗
如果电脑主板出现了问题,那也是进不了u盘微系统的,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及时的去维修主板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