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什么时候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野伏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03机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保存郑返着。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部分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达40平方米。它十分精密,在它的机体内有近四千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八百个电子管。
(1)中国最早做电脑系统的扩展阅读:
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1956年,国家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科研人员得到了M3型计算机的相关资料,并开始对计算机技术快速地消化吸收,国营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计算机的制造工作。
1958年8月1日,该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虽然起初该机的运算速度仅有每秒30次,但它也成为中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中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❷ 第一套中文操作系统CCDOS是谁发明的
1976年9月,在毕业回姚孟电厂任技术员;�
1979年3月,在北京低压电器厂做工人;�
1980年1月,在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所任技术员;�
1986年,任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昆仑电子印刷设备公司副总工程师;�
1988年9月,任保利电子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92年1月,任集成电子技术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1993年8月至今,任四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四通利方总工程师。��
这个标题想来不会太称严援朝的意,一燃裤个CCDOS怎能把整个严援朝概括!CCDOS之外,严援朝还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比方说,主持开发使长城0520成为0520CH的CH显示卡,让汉字能像西文一样实现25行快速显示;再比方说,主持设计的人民大会堂电子表决系统,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表决系统。然而,不管这些成就有多么了不起,也无论严援朝在它上面花了多少心血,却总也无法和他那个只花了5个月时间写就的
CC�DOS相提并论。CCDOS实在是太耀眼了,它对中国人使用PC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们可以不知道严援朝,但无论如何无法越过CCDOS谈论中国PC事业的起始。�
另外,将CCDOS和严援朝并列,虽说可以就此把严援朝定义为中国第一代最着名的程序员,但CCDOS毕竟意数段物味着过去,意味着15年以前,严援朝在被人尊称为老前辈的同时,也被人划归到只会用汇编的过时人物。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1985年,当别人在用Debug改他的CCDOS的时候,严援朝已经开始用C语言写字处理软件XE了。当我们称赞他用C语言很早时,严援朝大声说:“还早啊,都1985年了。”用完C++,薯液他现在马上又要改用Java了。
作为四通和四通利方的双料总工程师,在这个以技术立业的公司里,严援朝要求自己做到凡是公司涉及的新技术他都得会。“作为总工,我不敢说样样精通,但至少要懂,而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马上接得上手。要是我真的不行了,那么,也就到了我该隐退的时候了。”
❸ 中国出的电脑系统有哪些
1.中国第1款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 opendesktop 2.红旗3.麒麟其他的就更不知名了事实证明,中国的操作系统就算免费也不会有人用,最多就是一些设计国安的专业领域里面。市场淘汰是必然。另外所谓的这些操作系统宣传的很牛掰,实际.......就是改改开源代码,做个界面,优化一下,甚至比国外的差很多,因为他们之所以做操作系统无非是想或者政府补贴,你研究一下开源软件,稍微熟悉编译的自己也能生产操作系统。看你这么爱国我也不便再多说他们的不是了。在我心中的确很垃圾,就像那些撒了弥天大谎骗的盆满钵赢的中国自主CPU —— X芯,一样,沦为笑料!
❹ 为什么在中国最先接触的 最普及的 电脑系统是windows中国在早期的时候 只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吗
外国用IOS操作系统?国内部也有人用。。。
办公都用windows,当然国外也是一样的,除了苹果公司用的mac os系统基本都是windows,当然搞ios开发的不算。
国内也有很多人喜欢捣鼓linux,只不过这里说的很多人相对闹备于大众来说还是很小众的一部分的。
windows在pc系统里面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至今起码还有91%以上。
当然一般的服务器是不会用windows系统的,第链磨一点因为他收费,第二点因为他不开源,不能深度定制,第三点用的人太多,所谓树大招风,故而windows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漏洞被发现,不利于安全。
就普通人来说,windows才是最合适的,因为他的程序兼容性最强,使用习惯最符合大众习惯。
至于为何从小就接收windows的教育而不是其他的系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点,linux学习起来没windows容易上手,mac os比windows成本高一倍不止。第二点,正是因为windows的普及,所以很少有从小就教育的其他系统的机构。
初期来说的话国内液唤毁是用的dos,之后开始普及window95,再就是98,至于为何没普及linux可能是因为他的没windows那么简单易用吧,其余的历史不大清楚。
顺带说下,ios是苹果公司专门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是不能装在电脑上的,所以国外人用的IOS系统就代表其用的是iphone手机,国内也有很多人用。
❺ 概括国产操作系统的历史
我所经历的20年国产操作系统研发
(本文摘自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玉芳所着《UNIX、Linux与国产操作系统》一文。在过去的20年间,孙教授曾积极地参与UNIX的引进及国产操作系统COSA的开发,他还是红旗Linux发行版本的主要策划者。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历史的见证人之一,孙教授在该文中就我国操作系统的研发历史、经验教训和Linux今后的发展等三大部分作了长达3万多字翔实而精辟的论述。)
我国对UNIX的研究与引进始于1979年。从“六五”计划(1981年)起,国家、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即围绕UNIX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发。而自“七五”以来,国家调集人力物力开展了国产系统软件UNIX/POSIX标准的攻关项目。这些研发工作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在某些领域有少许影响,但市场份额不大。虽然在中文本地化方面有较强的主导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但对国家基础软件的建立,未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国家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这一根本大局,为了保障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为了软件产业以致整个信息产业的利润,为了争取应用软件开发的主动权,为了掌握软件市场的龙头,发展自主的操作系统已是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和广大用户的共识。
现在的问题在于能不能认真、客观地总结经验特别是不成功的教训,用新思路来探讨自主操作系统发展问题。虽然讲Linux及其所代表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码”运动给我们发展自主系统软件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如果主导思想有问题,照样会重蹈覆辙。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本人来说并不轻松,甚至是有点痛苦的事情,但为了将来的成功这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下面,笔者侧重于教训,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未确立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指导原则
虽然在立项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中 也对市场作了某种程度的分析,但这种分析主观意念成份比较多,缺乏有力、可行、可具体操作的措施和手段。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才去寻找用户,甚至“求”别人使用,十分被动。没有和国内主流PC厂家结成互利而牢固的联盟,造成“你攻你的关,我做我的市场”的局面,互不通气。事实上,用户的使用是推动系统进步的最大动力,试看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版本,哪一个不是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和增强功能的?用户不了解系统,对系统的疑虑就不可能消除,也就愈加不敢使用。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市场和用户,更谈不上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第二、人员思想、观念未彻底转变
人员(特别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组)的思想、观念还未彻底转变,以适应新的科研管理及市场经营模式。参加攻关的人员几乎都来自高校、研究所,虽然由原电子部所属中软公司牵头,但主力开发人员都是一些科技人员。恕笔者直言,即使是当时项目主要依托单位中软公司,其第二开发部的管理及研究开发模式与一般科研单位也无太大区别。
总体组成员虽然几乎都是国内这方面的着名专家,勤勤恳恳,一心想把课题做好;但年纪偏大,思想上受原有的科研教学体制影响很深,思路不够开阔,市场导向的观念较差;比较强调技术成果而忽略市场开拓,最终是项目从技术目标上可以说是完成了,技术上有一定水平,却没有市场份额。“九五”前两年注意到了市场这个问题,但总体组领导中很少有人真正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也不知道如何把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成商品。
第三、技术路线有偏差
一开始,我们就片面强调自主版权而把自己的手脚和头脑束缚住了。好像什么都要从ABC做起,而没有去最大限度地借鉴和合理利用别人的成果和经验。
比如当时国际上“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GNU上已经有了大量“自由”的软件可供参考,1992年后Linux已经开始在网上流行。攻关总体组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要研究这一情况,但总体组在整体指导思想上并未对此引起重视。尤其是担心怕沾上国外的这些东西就没有了自己的自主版权。我们整个课题虽然集中了全国17家单位、200多位科技人员,但面对任务的庞大和时间的紧迫,几乎一切从零开始,实际上是穷于应付,谈不上有更多的协调和创新,最终集成出来了一个系统。但从商品化角度来说,一是脆弱,其中缺陷不少;二是单薄,所含功能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三是行动迟缓,版本升级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
第四、组织管理乏力
尽管系统软件国产化攻关课题组组织还是相对严密的,当时上有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进行部门协调和技术指导;中有课题总体组进行项目具体组织和管理及技术协调;下有各专题组“分兵把守”,具体进行技术攻关和项目完成;但总的说来,还是沿用以前老的管理模式,组织体制不能针对用户和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动态作出快速反应。区区这点分散的人力和物力如何与国外一些公司集中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商品开发工作相比呢?总体组虽然每3个月开一次会,但在重大技术问题上,还是协调、反应不够。攻关队伍大部分时间分散在全国各地,互相通气特别是深入了解很少,总体组调控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支队伍,何况这支队伍在技术、经验及知识上参差不齐,各有“现管”的上级领导,往往各自为政。实际上,总体组也无法实施强有力的支配控制措施。
第五、经费支持力度不强
在我国,特别是以前一二十年,系统软件的研制只能主要靠国家投入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软件企业都还刚刚诞生,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导致的软件价格低廉,以及国人对软件的研发需要巨大成本缺乏正确认识而导致盗版现象严重,这些软件公司都忙于“找饭吃,求生存”,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去独立开发操作系统和相关的其它系统软件,这种基础软件的研制需要巨大的经费和技术投入且伴有高风险。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很大支持,但与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和其它硬件项目相比,国家对于这么重大而基础的系统软件的经费投入实在是太少了。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软件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尤其是1999年,围绕高科技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相应的积极措施。这对于发展自主基础软件无疑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笔者建议,对于基础系统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的开发,应该像当年“两弹一星”那样,集中优势,加强投入,争取在较短时间里有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软件产业能尽快有一个飞跃。
国产系统软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未得到国人的认同,究其基本原因,笔者列出了以上五条。本人认为,诸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应是第一条,即市场导向和观念问题。如果首先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市场规律制订并认真执行产品开发计划,协调力量,加强进度控制,严格管理和采取产品质量保证措施,策划好市场行销策略步骤和方法,那么国产操作系统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❻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什么时候做出来的,国产的,网路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
中国最早是在1956年逗悔唤研制成功国产计算机的,比国外晚山凯了十年,但技术上并无什么差距。1958年和1959年中国先后自主研制成功国产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6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成功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并配制了ALGOL等语言的编译程序和其他系统软件。6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中国已前尘批量生产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重点研制微型计算机系统并推广应用;在大型计算机、特别是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计算机服务业,逐步健全了计算机产业结构。
❼ 电脑最早的操作系统
1. 1985年Windows 1.0正式推出,相信一些老一辈计算机使用者应该熟悉吧!
2. 1987年10月推出Windows 2.0,比 Windows 1.0版有了不少进步,但自身不完善,效果不好。
3. 1990年5月Windows 3.0 版推出,期间微软继2.0后还有代号为286、386两款系统,但因其自身原因,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3.0的出现才改观了这种局面,Windows逐渐占据了个人电脑系统,3.0也首次加入了多媒体,被舆为"多媒体的DOS"。
4. 1992年Windows 3.1发布,该系统修改了3.0的一些不足,并提供了更完善的多媒体功能。Windows系统开始流行起来。
5. 1993年11月Windows 3.11发布,革命性的加入了网络功能和即插即用技术。
6. 1994年Windows 3.2发布,这也是Windows系统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7. 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发布,Windows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功能,DOS时代走下舞台。95标明了一个"开始"按钮的介绍以及桌面个人电脑桌面上的工具条,这一直保留到现在视窗后来所有的产品中。
8. 1996年8月24日Windows NT4.0发布,在93、94年微软都相继发布了3.1、3.5等版NT系统。主要面向服务器市场。
9. 1998年6月25日Windows98发布,基于Windows 95上,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98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以至于现在仍有众多用户使用。
10. 2000年9月14日Windows Me(又称Windows千禧版)发布,集成了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系统还原功能则是它的另一个亮点。
11. 2000年12月19日Windows 2000(又称Win NT5.0)发布,一共四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
12.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发布,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细微的修改。集成了防火墙、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与Microsoft Pasport网络服务的紧密结合。是目前操作系统使用率最高的一个系统。
13. 2003年4月底Windows 2003发布,是目前微软最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算是2000的一个升级。
14. Longhorn是微软公司下一版本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代号。它是继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带有许多新的特性和技术,已于2007年。就是现在的vista
❽ 中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
6款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
总的特点都是继承LINUX内核,原因大家也应该知道吧。中国要想自己写一个操作系统内核,谈何容易,用什么语言来写,怎么写,都得从一开始,并且还的经受各方神乱面的考验,可以说中国要写属于自己的系统内核是完全不可能,毕竟UNIX, MICROSOFT ,NOVELL等发展这么多年了,以说很成熟了,可漏洞依旧......
另一方面linux原代码是公开,而微软软代码是不公开的,性能上某方面LINUX并不比WINDOWS差,比喻LINUX下的编程环境,WINDOWS就自叹不如在网络构件服务器上,大多数企业都采用LINUX做为服务器,而将WINDOWS做为用户机。如果在办公或学习上,LINUX完全不逊色于WINDOWS。娱乐方面LINUX就明显显的单薄了些(对图形和音频的支持不是很好)。
因此中国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统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在已公开原代码的LINUX上进一步发展。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RedFlag也就是红旗,经过不段的发展,现在的RedFlag Desktop 4.1个人桌面版,网上评价已有WINDOWS98的水平了,主要表现在全方位的软件集成和在中文支持、视频音频功能等方面的完善;
中国第1款操作系统 opendesktop 1.0 rc版
也是国产的第一个桌面操作系统,有点longhorn又有点linux风味.
(longhorn我装过,硬件配置要求比较高,一般机器装不来)
中国的第2款操作系统:银河麒麟
我找了N久的东缺圆西,终于给我找到了,有兴趣的朋友也请一并安装测试吧~~
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由863软件重大专项资助,简称KYLIN操作系统。KYLIN操作系统是参照UNIX操作系统国际主流标准,针对服务器需求,设计并开发的具有自主版权的中文服务器操游扮档作系统。它支持多种微处理器和多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与高安全性,并与Linux应用二进制兼容。
中国的第3款操作系统:红旗Linux
想必也不需要我介绍了吧,现阶段来说应该是国产操作系统里最好的一个操作系统,强烈推荐!!!
中国的第4款操作系统:中软Linux
中国的第5款操作系统:XteamLinux就是冲浪
第6款操作系统:Linux2005
❾ 电脑系统的发展史
1.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
(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2.批处理系统: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
联机批处理系统:首先出现的是联机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
脱机批处理系统:为克服与缓解,高速主机与慢速外设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脱机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
3.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运行,它们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当一道程序因I/O请求而暂停运行时,CPU便立即转去运行另一道程序。
多道批处理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处理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简称:批处理系统)。
4.分时系统
由于CPU速度不断提高和采用分时技术,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接多个用户终端,而每个用户可在自己的终端上联机使用计算机,像独占机器一样(多用户分时系统是当今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类操作系统)。
5.实时系统:实时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中常作为一种控制设备来使用。
6.通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7.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飞跃发展,微处理机的出现和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发展大普及的浪潮。一方面迎来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同时又向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处理、巨型计算机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于是,操作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❿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
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以后又推DJS-140小型机,形成了100系列产品。
与此同时,以华北计算所为主要基地,组织全国57个单位联合进行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同时也设计开发DJS-180系列超级小型机。70年代后期,电子部32所和国防科大分别研制成功655机和151机,速度都在百万次级。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和国外一样 ,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6502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
10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现在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
(10)中国最早做电脑系统的扩展阅读:
世界发展: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