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脑系统 > 中国超级电脑系统

中国超级电脑系统

发布时间:2022-02-05 22:11:15

⑴ 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现在排名是第几

国际TOP500组织20日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日本超级计算机“京”则以每秒8162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跻身榜首,中国的“天河一号”排名降至第二,但中国进入榜单的超级计算机总数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这份排行榜还显示,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加,包括实测运算速度达2600万亿次的“天河一号”和排名第四的“星云”在内,进入排行榜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已达62个,第三名德国是30个。中国超级计算机系统无论是总数还是累计峰值运算能力都超过了德、日、法等传统的超级计算机大国,美国则以256个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国家。

⑵ 中国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排名第几

排名世界第5
TOP500于2009年11月16日公布了第34届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排行榜,我国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峰值性能/PetaFlops)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位居第五位。排名第一的是着名超级计算机厂商Cray打造的,位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计算科学中心的“美洲虎”(Jaguar),最大性能1.759PFlops,峰值性能2.331PFlops。

⑶ 星云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成绩


“星云”卓越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世界级计算机大会的认可。2010年5月31日,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公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名显示,中国超级计算机“星云”超级计算机系统是世界第二快的计算机,仅仅排在美国克雷公司的“美洲豹XT5”之后。
美国《纽约时报》的分析称,中国正挑战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
德国时间2010年5月31日,国际超级计算大会(ISC)公布了最新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由中国曙光公司研发的“星云(Nebulae)”系统以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优异成绩名列第二,一举超过了众多欧洲和日本的系统,并创造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全球排名的最好成绩。北京时间6月1日,曙光公司以“极速超越 中国力量”为主题,向中国地区用户隆重发布曙光星云高性能系统。
据悉,在ISC的本次实测中,曙光星云系统每秒系统峰值达三千万亿次(3PFlops),每秒实测Linpack值达1271万亿次。
除了速度以外,这款具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系统还有“四高二低”技术亮点:高性能、高效能、高可靠、高密度;低功耗、低成本。
此次“星云”系统也从各个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与创新。该系统的核心部件采用了曙光公司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刀片服务器曙光TC3600,是全球第一款同时支持HPCSC并兼容SSI国际开放性标准的刀片服务器系统,实现了我国刀片服务器产品的标准化。
同时,曙光“星云”是中国第一台面向未来云计算环境设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强调系统的均衡设计和资源动态调度能力,将成为我国新一代超级云计算中心建设的主力机种。
今年年底,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将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为我国华南、港澳乃至全国用户提供计算服务和信息服务。作为深圳市建市以来投入最大的公共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会在深圳特区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有力推动深圳市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转型的进程。

⑷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叫什么

“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其实测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

⑸ 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历史3000字

我国计算机研制工作起源于1956年制定的《全国12年科技规划》。同年9月中科院筹建计算技术研究所。1957年秋季决定以苏联M-3型计算机资料为蓝本,由中科院计算所与北京有限电厂合作研制计算机。1958年8月完成生产调试,该机由800根电子管、2000个氧化铜元件、10000个阻容元件组成,分装400个插件,插入3个机柜。由于氧化铜元件性能不稳定,后改用锗二极管。全机于1959年3月开始试算。不久,计算所三室成功地为该机配置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从以磁鼓作存储器时的每秒30次提高到每秒1800次。1959年8月1日投入运行,可执行短程序。738厂共生产了38台,并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供各单位使用。

中国超级计算机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

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此外还有“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即生物计算机的说法。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中国科学家研制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1943-1946,标志: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ENIAC),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1956-1958,中科院计算所的103机),并生产了38台。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1946-1954,标志:贝尔实验室的TRADIC),中国用了7年(1958-1964,标志: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机),生产了约200台。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1954-1964,标志:IBM公司的IBM360),中国用了7年时间(1964-1970,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这一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 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
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起步于60年代。到目前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主要从事大型机的并行处理技术研究;第二阶段,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主要从事向量机及并行处理系统的研制;第三阶段,自80年代末至今,主要从事MPP系统及工作站集群系统的研制。经过几十年不懈地努力, 我国的高端计算机系统研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银河”、“曙光”、“神威”、“深腾”等一批国产高端计算机系统的出现,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
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研制,以前苏联当时正在研制的БЭСМ-II中型计算机为蓝本,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15所)、七机部(706所)和总参56所的科研人员与北京有线电厂(738厂)密切配合,于1959年9月完成研制任务。104电子管计算机有22个机柜,主机、电机组机房各占地200平方米。全机共用4200个电子管,4000个锗晶体二极管。字长40二进位,内存使用直径2mm的环形铁淦氧磁心体,容量为4096字,机器时钟频率500KHz,运算速度每秒约一万次浮点运算,运行功率为100千瓦。1958年10月完成部件生产,1959年4月完成调试。 104机共生产了7台。为使计算机产业化,保证整机配套,60年代中期,全国建立了11家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厂,职工人数1万3千人。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贵州、黑龙江、山东、江苏等地。1970年之前,仅738厂就生产了18种类型的174台晶体管计算机。
我国在研制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同时,已开始研制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年7月,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王守武与林兰英等人,研制出我国第一根硅单晶;并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个晶体管厂——中科院109厂,从事锗高频晶体管的批量生产。该厂为计算所研制109乙型晶体管计算机(浮点32二进制位、每秒6万次),提供了12个品种、14.5万多只锗晶体管。
1964年3月,二机部(主管核工业)提出要在1967年底前,使用约20万次的大型计算机。3月20日,中科院计算所在109乙型基础上,开始研制109丙计算机。1967年4月,完成机器调试,开始进行试算,8月进行验收鉴定。该机所需硅晶体管和锗晶体管,由109厂和公安部辽河实验工厂生产。109丙机是六十年代中期我国自行设计的比较成熟的大型计算机,字长48位,平均运算速度每秒11.5万次。在国内首次采用了自行研制的汇编语言和BCY算法语言,并建立了管理程序。该机共生产两台,为用户运行了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在我国核武器研制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防科工委誉为“功勋计算机”。
"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研制“银河”超级计算机的难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当时文革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我国气象部门急需巨型机做中长期天气预报,航空航天部门急需超级计算机以减少昂贵的风洞实验经费,石油勘探部门急需超级计算机进行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有一个部门租用了外国一台中型计算机,却要由外方控制使用,算什么题目都要交给人家,中国人不得进入主控室。为了研制新一代导弹核武器,必须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和模拟来计算核武器的杀伤效能等等数据,显然不能再靠手摇计算机+人海战那么干了。
1975年10月和1977年秋,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张爱萍上将先后两次指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对巨型机研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国防科工委于1977年11月14日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呈交了“关于研制巨型机”的请示报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11月26日就批准了国防科工委的报告。1978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专门听取了关于计算机发展情况的汇报,明确由国防科工委系统承担亿次机研制任务,张爱萍将军为该机命名“银河”。

国防科大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58年“哈军工”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由于历史原因,1966年“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更名长沙工学院,直至1978年才变更为国防科技大学。面对小平同志的信任与重托,时任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的慈云桂教授立下军令状。
1983年12月4日,是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国自行研究与设计的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提前一年研制成功,通过鉴定;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神威"系列超级计算机
1996年为加强我国高端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开始了神威系列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1999年神威系列机的第一代产品——神威Ⅰ型巨型机落户北京国家气象局,系统峰值为3840亿次浮点运算,该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于此同时,为顺应国际潮流他们还同步开展了神威“新世纪”集群系统的研制。现已成功推出A、P两个系列的“新世纪”集群系统,其中A系列采用Alpha21264处理器,P系列采用Intel Xeon处理器,两款的最大规模均可扩至千余节点。目前该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石油、物探、生物、气象和材料分析等各个领域。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计算机领域悄悄地孕育着一场革命,传统的向量机发展受到了限制,大规模并行机悄然问世。金怡濂教授敏锐地洞察到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是实现中国计算机跨越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与此同时,机遇也落到了他的身上,他担任了国家重点工程———“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的总设计师。
金怡濂教授当即提出了一个我国超大规模巨型计算机研制的全新的跨越式的方案。这一方案不仅当时在国内尚无先例,而且把巨型机的峰值运算速度从每秒10亿次跨越到每秒3000亿次以上,跨越了两个数量级。在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召开的“神威”机研制方案论证会上,许多人对此方案表示惊讶、怀疑,甚至反对,提出继续搞比较保险的传统机型。金怡濂力排众议:“不挑战就会失去竞争的机会,不突破就没有中国巨型机的崛起。”经过他的精辟分析,与会专家最终通过了他提出的总体方案。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跨越,闯出了一条中国巨型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道路。
气象预报是超级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在神威Ⅰ型机上运行的“集合天气预报系统”采用了32套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然后得出32个结果,再运用气象学的知识和统计的规律,在这个结果群里,找出可能性最大的未来天气的情况。以往10天的天气数值预报,在百亿次机上运算大约需要640小时,等预报结果出来时,就已经不是“预报”了。利用“神威”机进行运算,则只需要8小时。
“神威”机的另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石油勘探。要开采石油,必须钻井。打一口井耗资巨大,差不多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如果选择的钻井地点有偏差,那么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就会全部浪费,损失巨大。因此提前的精确测算格外重要。
在认为可能的地方进行人工爆破,然后搜集爆破后的反应,记录它的反射弧,把这些数据送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地质专家再根据得出的结论分析石油的分布。应用“神威”机后,可以明显提高分析面积和准确程度。
“神威”机在石油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油藏模拟系统”。类似大庆那样的老油田,油采出来还要注水平以衡压力。现在地下还剩下多少油,也是需要大量的计算。用普通的工作站,可能要算一个月才有结果,而为了提高准确度,一套程序要算好几遍。一次就要一个月,显然达不到要求。用了神威机之后,由一个月变成了一个星期,现在变成了几个小时。

"深腾"系列超级计算机
90年代末以生产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着称的联想集团,也加入了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的行列,且一鸣惊人。2002年由该集团研制的运算速度超过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的“深腾1800”高端计算机系统在北京中关村诞生。它是我国第一台由企业研制开发的万亿次级计算机产品,标志着国内大型IT企业开始进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开发。在当年11月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深腾1800”以每秒1.046万亿次浮点运算的实测性能排在第43位,这也是我国企业生产的高端计算机系统首次入围TOP500。此外,该集团还于1999年和2000年分别推出NS10000及NS20000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系统,同期从事高性能集群系统研究的还有清华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1999年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探索108”大型群集计算机系统及高效能网络并行超级计算机THNPSC-1问世,其最高浮点计算速度达到每秒300亿次;2000年由上海大学研制的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自强2000-SUHPCS在上海诞生,其峰值速度为每秒3千亿次浮点运算。

中国超级计算机谱系表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银河”系列
银河-Ⅰ1983年 运算速度每秒 1 亿次
银河-Ⅱ 1994年 运算速度每秒 10 亿次
银河-Ⅲ 1997年 运算速度每秒 130 亿次
银河-Ⅳ 2000年 运算速度每秒 1万 亿次
天河一号 2010年 运算速度每秒 2507万亿次(2010年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世界第一)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曙光”系列
曙光一号 1992年 运算速度每秒 6.4 亿次
曙光-1000 1995年 运算速度每秒 25 亿次
曙光-1000A 1996年 运算速度每秒 40 亿次
曙光-2000Ⅰ 1998年 运算速度每秒 200 亿次
曙光-2000Ⅱ 1999年 运算速度每秒 1117 亿次
曙光-3000 2000年 运算速度每秒 4032 亿次
曙光-4000L 2003年 运算速度每秒 4.2 万亿次
曙光-4000A 2004年 运算速度每秒 11 万亿次
曙光-5000A 2008年 运算速度每秒 230 万亿次
曙光-星云 2010年 运算速度每秒 1271 万亿次(世界第三台达到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神威”系列
神威-Ⅰ 1999年 运算速度每秒 3840 亿次
神威3000A 2007年 运算速度每秒 18 万亿次
神威蓝光 2010年 运算速度每秒 1100 万亿次 (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CPU的超级计算机)

联想集团——“深腾”系列
深腾1800 2002年 运算速度每秒 1 万亿次
深腾6800 2003年 运算速度每秒 5.3 万亿次
深腾7000 2008年 运算速度每秒 106.5万亿次
深腾X 在研 运算速度每秒 1000 万亿次

⑹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有哪些

目前位于世界前10的有: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电脑在最新排名中名列第五;另外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星云”超级电脑排名第十。
超级计算机概念
超级计算机: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资料量与高速运算的电脑。其基本组成组件与个人电脑的概念无太大差异,但规格与性能则强大许多,是一种超大型电子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主要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和外围设备及丰富的、高功能的软件系统。现有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大都可以达到每秒一太(Trillion,万亿)次以上。
超级计算机排行榜
据美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大型超级计算机不断问世。国际TOP500组织是发布全球已安装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排名的权威机构,他们以超级计算机基准程序Linpack测试值为序进行排名,每年发布两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在11月份刚刚出炉的排行榜上,美国的“美洲豹”荣登榜首宝座,中国的“天河一号”名列第五位。另外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星云”超级电脑排名第十。
排名前十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实测运算速度都超过每秒千万亿次,其中美国的超级计算机有3个,中国和德国2个,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各1个。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电脑在最新排名中名列第五;另外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星云”超级电脑排名第十。
超级计算机意义
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它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超级计算机是世界高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是体现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各大国均将其视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投入巨资进行研制开发。

⑺ 中国第一台可计算数千亿万次的计算机叫什么名称

“天河一号”是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曾计划从2010年9月开始进行系统调试与测试,并分步提交用户使用。2010年11月14日,国际TOP500组织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一。其后2011年才被日本超级计算机“京”超越。2012年6月18日,国际超级电脑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电脑500强名单中,“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

天河一号于2010年投入使用后,在航天、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和海洋环境模仿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成就。中国将采用超级计算机技术监控雾霾天气。

2015年8月13日,受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影响,天河一号所在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楼房受损,正常运行的天河一号为保证安全人工关机。2015年8月17日,经4天多的人工断电后,于17日下午,位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通电测试后正式恢复运行。

⑻ 中国着名巨型计算机有哪些

1.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其设计主持人为两院院士慈云桂教授。慈云桂教授(1917年4月5日 – 1990年 7月 21日)也被称为中国巨型机之父。

2.1992年11月19日,“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

3.1999年,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探索108”大型群集计算机系统及高效能网络并行超级计算机THNPSC-1问世,其最高浮点计算速度达到每秒300亿次;

4.2000年1月28日,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863项目“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通过鉴定,其峰值速度达到1100亿次,机群操作系统等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⑼ 2016当前中国制造的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叫什么

请注意,楼主说的是

中国制造

以下答案: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编辑

“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1]

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中国“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连续第四次获得冠军。[2]

2015年5月,“天河二号”上成功进行了3万亿粒子数中微子和暗物质的宇宙学N体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同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粒子数最多的N体数值模拟。[3]

2015年11月16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公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连续第六度称雄。[4]2016年6月20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登上榜首。

中文名

天河二号、TH-2

外文名

Tianhe-2、Milkyway-2

属性

超级计算机

开发国家

中国

开发机构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公布时间

2013年5月

世界排名

第二名(截止2016年6月20日)

落户位置

中山大学广州超算中心

使用机构

广州超级计算中心

运行系统

Kylin Linux[5]

⑽ 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装的什么系统,是windows,unix , linux 还是其他的普

操作系统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麒麟Linux。

银河麒麟2.0操作系统完全版共包括实时版、安全版、服务器版三个版本,简化版是由于服务器版简化而成的。经过权威机构进行了源码级鉴定表明,银河麒麟安全操作系统主要分为三层:最底层是自己加的“既不像内核,也不像虚拟机”的东西(从银河麒麟开发手册上看主要为保证安全性、实时性等方面的任务,可自由替换加载。),上面是 FreeBSD 的内核,最上面是 Linux 兼容库。开放给公众使用的系统不包括最底层的东西。完全版的银河麒麟是内核态多线程的。

详见 网络!!!

阅读全文

与中国超级电脑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ios电脑安装金铲 浏览:213
电脑反应太慢怎么办 浏览:300
联想620电脑配置 浏览:324
为什么用线投屏电脑就黑屏了 浏览:461
电脑重装系统开机进入启动选项 浏览:540
windows电脑无法安装迁移助理 浏览:466
电脑屏幕黑色显示红点 浏览:159
win7电脑蓝屏修复代码大全 浏览:442
电脑升级十一系统后怎么清理c盘 浏览:360
局域网电脑可以共用一台打印机 浏览:862
去电脑店里升级win10多少钱 浏览:596
电脑开机不热cpu没反应 浏览:319
公司检查电脑和u盘里的文件 浏览:797
苹果手机酷狗怎么传歌到电脑 浏览:158
免费的卡通背景网站 浏览:81
电脑循环滑动桌面设置 浏览:282
视频发电脑文件过大 浏览:546
安卓手机装机必备软件 浏览:698
苹果手机软件垃圾信息怎么拦截 浏览:998
无线网卡怎样再电脑上安装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