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脑网站 > 电脑病毒损失多少

电脑病毒损失多少

发布时间:2022-09-24 02:14:37

① 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破坏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

1、破坏内存

电脑破坏内存的方法主要是大量占用你的计算机内存、禁止分配内存、修改内存容量和消耗内存4种。病毒在运行时占用大量的内存和消耗大量的内存资源,导致系统资源匮乏,进而导致死机。

2、破坏文件

病毒破坏文件的方式主要包括重命名、删除、替换内容、颠倒或复制内容、丢失部分程序代码、写入时间空白、分割或假冒文件、丢失文件簇和丢失数据文件等。受到病毒坏的文件,如果不及时杀毒,将不能使用。

3、影响电脑运行速度

病毒在电脑中一旦被集火,就会不停的运行,占用了电脑大量的系统资源,使电脑的系统资源,使电脑的运行速度明显减慢。

4、影响操作系统正常运行

电脑病毒还会破坏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方式包括自动重启电脑、无故死机、不执行命令、干扰内部命令的执行、打不开文件、虚假报警、占用特殊数据区、强制启动软件和扰乱各种输出/入口等。

5、破坏硬盘

电脑病毒攻击硬盘主要表现包括破坏硬盘中存储的数据、不读/写盘、交换操作和不完全写盘等。

6、破坏系统数据区

由于硬盘的数据区中保存了很多的文件及重要数据,电脑病毒对其进行破坏通常会引起毁灭性的后果。病毒主要攻击的是硬盘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和文件目录等区域,当这些位置被病毒破坏的时候,只能通过专业的数据恢复来还原数据了。

② 简述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拓展阅读视频

1)破坏系统、文件和数据。病毒可以篡改系统设置或对系统进行加密等方式,使系统发生混乱,甚至破坏硬件系统、文件和数据。如ClH病毒,可识别部分计算机主板上的Bl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并修改或损坏硬件。引导区病毒可破坏硬盘引导区信息,使电脑无法启动或硬盘分区丢失。如Disk Killer可寻找连续未用的扇区并标示为坏磁道,若发现原正常使用的磁盘突然出现异常,则可能是病毒问题。

2)窃取机密文件和信息。据统计具有远程控制及窃取机密文件和信息功能的各种木马病毒约占所有病毒的70%。基本都是以窃取用户文件和信息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如窃取用户资料、网银账号密码、网游账号密码等,给用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造成网络堵塞或瘫痪。利用蠕虫病毒等向外发送毒大量垃圾邮件或发送大量数据信息,严重的导致网络堵塞或瘫痪等现象。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狂发信息,已经成为蠕虫病毒的另一种传播新途径。以便于实施拒绝服务攻击(DoS)或进行干扰破坏。

4)消耗内存、磁盘空间和系统资源。很多病毒在活动状态下常驻内存,如果发现没有运行多少程序却发现系统已经被占用了不少内存,这有可能就是病毒作怪。一些文件型病毒传染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文件,每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长了,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

5)电脑运行缓慢。病毒运行时不仅要占用内存,还会抢占中断,干扰系统运行,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有些病毒可以控制系统的启动程序,当系统刚开始启动或是一个应用程序被载入时,被病毒程序抢先执行,导致花更多时间进行载入。对一个简单操作花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如储存几页文字正常时最多一秒,但病毒可能花更长时间寻找未感染文件。

6)对用户造成心理压力。病毒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在泛滥时容易促使用户提心吊胆,担心遭受病毒的感染,一旦出现死机、软件运行异常等现象,经常就会怀疑可能是病毒造成的。感染病毒可能造成很多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损失,使人们对病毒产生恐惧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到一些网络银行等应用的普及,由此产生的无形损失难以估量。

③ 计算机病毒造成些什么破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对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的定义规定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实际上,计算机病毒通常是指具有影响或破坏服务器、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系统正常运行的功能、人为编制的一组指令或程序。

计算机及手机病毒的主要危害包括:

1)破坏系统、文件和数据。病毒可以篡改系统设置或对系统进行加密等方式,使系统发生混乱,甚至破坏硬件系统、文件和数据。如ClH病毒,可识别部分计算机主板上的Bl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并修改或损坏硬件。引导区病毒可破坏硬盘引导区信息,使电脑无法启动或硬盘分区丢失。如Disk Killer可寻找连续未用的扇区并标示为坏磁道,若发现原正常使用的磁盘突然出现异常,则可能是病毒问题。

2)窃取机密文件和信息。据统计具有远程控制及窃取机密文件和信息功能的各种木马病毒约占所有病毒的70%。基本都是以窃取用户文件和信息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如窃取用户资料、网银账号密码、网游账号密码等,给用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造成网络堵塞或瘫痪。利用蠕虫病毒等向外发送毒大量垃圾邮件或发送大量数据信息,严重的导致网络堵塞或瘫痪等现象。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狂发信息,已经成为蠕虫病毒的另一种传播新途径。以便于实施拒绝服务攻击(DoS)或进行干扰破坏。

4)消耗内存、磁盘空间和系统资源。很多病毒在活动状态下常驻内存,如果发现没有运行多少程序却发现系统已经被占用了不少内存,这有可能就是病毒作怪。一些文件型病毒传染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文件,每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长了,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

5)电脑运行缓慢。病毒运行时不仅要占用内存,还会抢占中断,干扰系统运行,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有些病毒可以控制系统的启动程序,当系统刚开始启动或是一个应用程序被载入时,被病毒程序抢先执行,导致花更多时间进行载入。对一个简单操作花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如储存几页文字正常时最多一秒,但病毒可能花更长时间寻找未感染文件。

6)对用户造成心理压力。病毒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在泛滥时容易促使用户提心吊胆,担心遭受病毒的感染,一旦出现死机、软件运行异常等现象,经常就会怀疑可能是病毒造成的。感染病毒可能造成很多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损失,使人们对病毒产生恐惧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到一些网络银行等应用的普及,由此产生的无形损失难以估量。

④ 电脑病毒的危害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依据此定义,诸如逻辑炸弹,蠕虫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

在计算机病毒出现的初期,说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往往注重于病毒对信息系统的直)接破坏作用,比如格式化硬盘、删除文件数据等,并以此来区分恶性病毒和良性病毒。其实这些只是病毒劣迹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凡是病毒都可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有:

1.病毒激发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直接破坏作用
大部分病毒在激发的时候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所利用的手段有格式化磁盘、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删除重要文件或者用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改写文件、破坏CMO5设置等。磁盘杀手病毒(D1SK KILLER),内含计数器,在硬盘染毒后累计开机时间48小时内激发,激发的时候屏幕上显示“Warning!! Don'tturn off power or remove diskette while Disk Killer is Prosessing!” (警告!D1SK KILLER ll1在工作,不要关闭电源或取出磁盘),改写硬盘数据。被D1SK KILLER破坏的硬盘可以用杀毒软件修复,不要轻易放弃。

2.占用磁盘空间和对信息的破坏
寄生在磁盘上的病毒总要非法占用一部分磁盘空间。引导型病毒的一般侵占方式是由病毒本身占据磁盘引导扇区,而把原来的引导区转移到其他扇区,也就是引导型病毒要覆盖一个磁盘扇区。被覆盖的扇区数据永久性丢失,无法恢复。文件型病毒利用一些DOS功能进行传染,这些DOS功能能够检测出磁盘的未用空间,把病毒的传染部分写到磁盘的未用部位去。所以在传染过程中一般不破坏磁盘上的原有数据,但非法侵占了磁盘空间。一些文件型病毒传染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文件,每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长了,就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

3.抢占系统资源
除VIENNA、CASPER等少数病毒外,其他大多数病毒在动态下都是常驻内存的,这就必然抢占一部分系统资源。病毒所占用的基本内存长度大致与病毒本身长度相当。病毒抢占内存,导致内存减少,一部分软件不能运行。除占用内存外,病毒还抢占中断,干扰系统运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很多功能是通过中断调用技术来实现的。病毒为了传染激发,总是修改一些有关的中断地址,在正常中断过程中加入病毒的“私货”,从而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4.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病毒进驻内存后不但干扰系统运行,还影响计算机速度,主要表现在:
(1)病毒为了判断传染激发条件,总要对计算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 这相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状态既多余又有害。
(2)有些病毒为了保护自己,不但对磁盘上的静态病毒加密,而且进驻内存后的动态病毒也处在加密状态,CPU每次寻址到病毒处时要运行一段解密程序把加密的病毒解密成合法的CPU指令再执行;而病毒运行结束时再用一段程序对病毒重新加密。这样CPU额外执行数千条以至上万条指令。
(3)病毒在进行传染时同样要插入非法的额外操作,特别是传染软盘时不但计算机速度明显变慢, 而且软盘正常的读写顺序被打乱,发出刺耳的噪声。

5.计算机病毒错误与不可预见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计算机软件的一大差别是病毒的无责任性。编制一个完善的计算机软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长时间调试完善,软件才能推出。但在病毒编制者看来既没有必要这样做,也不可能这样做。很多计算机病毒都是个别人在一台计算机上匆匆编制调试后就向外抛出。反病毒专家在分析大量病毒后发现绝大部分病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错误病毒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变种病毒。有些初学计算机者尚不具备独立编制软件的能力,出于好奇或其他原因
修改别人的病毒,造成错误。计算机病毒错误所产生的后果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反病毒工作者曾经详细指出黑色星期五病毒存在9处错误, 乒乓病毒有5处错误等。但是人们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分析数万种病毒的错误所在。 大量含有未知错误的病毒扩散传播,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6.计算机病毒的兼容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兼容性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项重要指标,兼容性好的软件可以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运行,反之兼容性差的软件则对运行条件“挑肥拣瘦”,要求机型和操作系统版本等。病毒的编制者一般不会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对病毒进行测试,因此病毒的兼容性较差,常常导致死机。

7.计算机病毒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据有关计算机销售部门统计,计算机售后用户怀疑“计算机有病毒”而提出咨询约占售后服务工作量的60%以上。经检测确实存在病毒的约占70%,另有30%情况只是用户怀疑,而实际上计算机并没有病毒。那么用户怀疑病毒的理由是什么呢?多半是出现诸如计算机死机、软件运行异常等现象。这些现象确实很有可能是计算机病毒造成的。但又不全是,实际上在计算机工作“异常”的时候很难要求一位普通用户去准确判断是否是病毒所为。大多数用户对病毒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这对于保护计算机安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往往要付出时间、金钱等方面的代价。仅仅怀疑病毒而冒然格式化磁盘所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不仅是个人单机用户,在一些大型网络系统中也难免为甄别病毒而停机。总之计算机病毒像“幽灵”一样笼罩在广大计算机用户心头,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计算机的使用效率,由此带来的无形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电脑病毒对电脑系统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 大部份的病毒都是把电脑程式及数据破坏.下面描述了病毒制造的不同破坏及影响.
有些电脑病毒例如 FormatC (macro virus)及Stoned Daniela, 当它们被触发时,会无条件地把硬磁盘格式化及删除磁盘上所有系统档案.以AOL4Free Trojan Horse为例子,它附在电子邮件讯息上并以AOL4FREE.COM为档案名.其实它是用DOS的公用程式 (utility) -- BATEXEC 1.5版本由成批文件(batch file)转换过来的〔这个公用程式是用来转换一些很大的成批文件去更 快的速度〕.
这个Trojan Horse首先会在DOS裏的不同目录找寻DELTREE.EXE这个档案,然后用这个档案把硬磁盘裏的所有档 案删除.当档案被删除后,它会显示一个DOS错误讯息:”BadCommand or file name〃以及一个猥亵的讯息(obscene message).如果这病毒找不到DELTREE.EXE的话,它就不能把档案删除,但猥亵的讯息(obscene message)仍会出现.
有些病毒, 如Monkey(Stoned. Empire. Monkey)及AntiEXE,会感染主启动记录(Master Boot Record MBR)及DOS启动磁区(Dos Boot Sector),之后它会降低记忆体及硬磁盘的效能,直至当我们的用电脑时萤光幕上显示一些讯息 或有其他损坏.
以AntiEXE为例子,在启动过程时载入的主启动记录(MBR),该病毒会把这个没有 被感染的MBR贮存在硬磁盘中柱(Cylinder) O,边(Side) O,磁区(Sector)13的位置.然后病毒会把它的病毒编码放在MBR裏,并且把已感染 的MBR写在硬磁盘中柱(Cylinder) O,边(Side) O,扇区(Sector)1的位置.当AntiEXE病毒在记忆体活跃时,它就会把由任何磁盘读取得来的有毒 MBR及\或DBS重新传入一个清洁相同的地区(clean counterpart).随着在磁盘读取过程时把MBR及\或DBS安放,病毒会找寻一特定的*.EXE档案(它的 身份到现在还没有知道),然后把档案破坏.
另一例子,One Half会把大约一半的硬磁盘编加密码,并且会显示一段讯息:Disk is one half.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方法去除MBR中的病毒,所有在密码区的数据都会流失.
感想:
我觉得有很多的电脑用家,当听到‘电脑病毒’时都闻毒而色变.其中有些或者真是曾身受其害,但更多的是因为夸张的道听途说而致人人自危.不但担惊受怕,更多的是钱包受损(商人的圈套).

病毒对电脑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轻则影响机器速度,重则破坏文件或造成死机。为方便随时对电脑进行保养和维护,必须准备工具,如干净的dos启动盘或windows98启动盘,以及杀病毒和磁盘工具软件等,以应付系统感染病毒或硬盘不能启动等情况。此外还应准备各种配件的驱动程序,如光驱、声卡、显示卡、modem等。软驱和光驱的清洗盘及其清洗液等也应常备。

⑤ 谁知道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计算机病毒事件是什么时间有多大的损失

2.梅利莎 (Melissa,1999年) Melissa病毒是一种迅速传播的宏病毒, 它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行传播, 尽管Melissa病毒不会毁坏文件或其它资源, 但是它可能会使企业或其它邮件服务端程序停止运行, 因为它发出大量的邮件形成了极大的电子邮件信息流。1999年3月26日爆发, 感染了 15%-20% 的商业电脑, 带来了三千万到六千万美元的损失。

3. 爱虫 (I love you, 2000年) 和 Melissa 一样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而其破坏性要比 Melissa 强的多, 可以删除本地部分图片和文本, 大约造成了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损失。

4. 红色代码 (Code Red, 2001年) Code Red 是一种蠕虫病毒, 本质上是利用了缓存区溢出攻击方式, 使用服务器的端口80进行传播, 而这个端口正是Web服务器与浏览器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与其它病毒不同的是, Code Red 并不将病毒信息写入被攻击服务器的硬盘, 它只是驻留在被攻击服务器的内存中。 大约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二百八十万美元的损失。

5. SQL Slammer (2003年) Slammer 是一款DDOS恶意程序, 透过一种全新的传染途径, 采取分布式阻断服务攻击感染服务器, 它利用 SQL Server 弱点采取阻断服务攻击1434端口并在内存中感染 SQL Server, 通过被感染的 SQL Server 再大量的散播阻断服务攻击与感染, 造成 SQL Server 无法正常作业或宕机, 使内部网络拥塞。和 Code Red 一样, 它只是驻留在被攻击服务器的内存中. 大约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五十万台服务器当机, 让韩国整个网络瘫痪了12个小时。

6. 冲击波 (Blaster, 2003年) 冲击波病毒是利用微软公司在当年7月21日公布的 RPC 漏洞进行传播的, 只要是计算机上有 RPC 服务并且没有打安全补丁的计算机都存在有 RPC 漏洞, 该病毒感染系统后, 会使计算机产生下列现象: 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 有时会弹出 RPC 服务终止的对话框, 并且系统反复重启, 不能收发邮件、不能正常复制文件、无法正常浏览网页, 复制粘贴等操作受到严重影响, DNS 和 IIS 服务遭到非法拒绝等. 这个病毒该是近期国内比较熟悉一个大范围影响的病毒了。大约造成了二百万到一千万美元的损失, 而事实上受影响的电脑则是成千上万, 不计其数。

7. 大无极.F (Sobig.F, 2003年) 这是 Sobig 蠕虫的第5个变种, 具有非常强的感染能力, 因此将会发生庞大的电子邮件传输, 使全球各地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当机, 由于其特性, 还将会极其危险的泄漏本地数据。大约造成了五百万到一千万美元的损失, 有超过一百万台电脑受感染。

8. 贝革热 (Bagle, 2004年) Bagle 也被称为 Beagle, 是一种透过电子邮件散布的蠕虫病毒, 它通过远程访问网站利用电子邮件系统进行散布, 并在 Windows 系统建立 backdoor, 至今为止, 这个蠕虫可能是程度最严重, 传播范围最广泛的蠕虫病毒, 其影响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目前已经造成了上千万美元的损失, 而且仍然在继续。

9. MyDoom (2004年) 该病毒采用的是病毒和垃圾邮件相结合的战术, 可以迅速在企业电子邮件系统中传播开来, 导致邮件数量暴增, 从而阻塞网络。不管是病毒还是垃圾邮件, 无论哪一样在去年都给用户造成了足够多的烦恼, 而如今这两者的结合更是来势凶猛, 再加上大多数用户对此并不知情, 使得这种病毒的传播速度突破了原来的各种病毒的传播速度。根据 MessageLabs 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 在MyDoom病毒发作的高峰时刻, 每10封邮件中就有一封被此种病毒感染, 而对于前一年肆虐的Sobig病毒, 每17封邮件中才会有一封邮件被感染。在其爆发最严重的时候, 让全球的网络速度大幅度价低。

10. 震荡波 (Sasser, 2004年) 震荡波病毒会在网络上自动搜索系统有漏洞的电脑, 并直接引导这些电脑下载病毒文件并执行, 因此整个传播和发作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只要这些用户的电脑没有安装补丁程序并接入互联网, 就有可能被感染。这样子的发作特点很像当年的冲击波, 会让系统文件崩溃, 造成电脑反复重启。目前已经造成了上千万美元的损失。

⑥ 病毒会给家庭用户电脑带来哪些损失

计算机病毒,多种多样。我举例说明吧
蠕虫病毒:本质是自我复制,拥塞网络。。你的网络会越来越慢、机器也会越来越卡。。而且复制很快、造成很多盘都有这样的病毒。。
宏病毒:破坏office文件、使个人的文档无法正常运行、打开、使用。。
特洛伊木马:属于木马类型、可以盗取用户信息、破坏用户文件
其他病毒:会损害系统文件、造成系统无法使用。。快捷方式病毒、使U盘里文件夹或某个分区文件夹编程快捷方式、隐藏原来文件夹。。我想到的就这些了

⑦ 有哪些计算机病毒的典型案例

  1. 1988年在财政部的计算机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计算机病毒。

  2. 1989年,引导型病毒发展为可以感染硬盘,典型的代表有“石头2”。

  3. 1990年,发展为复合型病毒,可感染COM和EXE文件。

  4. 1992年,利用DOS加载文件的优先顺序进行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蝉”病毒。

  5. 1995年,当生成器的生成结果为病毒时,就产生了这种复杂的“病毒生成器” ,幽灵病毒流行中国。典型病毒代表是“病毒制造机” “VCL”。

  6. 1998年台湾大同工学院学生陈盈豪编制了CIH病毒。

  7. 2000年最具破坏力的10种病毒分别是:Kakworm,爱虫, Apology-B, Marker , Pretty ,Stages-A,Navidad,Ska-Happy99 ,WM97/Thus ,XM97/Jin。

  8. 2003年,中国大陆地区发作最多的十个病毒,分别是:红色结束符、爱情后门、FUNLOVE、QQ传送者、冲击波杀手、罗拉、求职信、尼姆达II、QQ木马、CIH。

  9. 2005年,1月到10月,金山反病毒监测中心共截获或监测到的病毒达到50179个,其中木马、蠕虫、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以盗取用户有价账号的木马病毒(如网银、QQ、网游)为主,病毒多达2000多种。

  10. 2007年1月,病毒累计感染了中国80%的用户,其中78%以上的病毒为木马、后门病毒。
    熊猫烧香肆虐全球。

  11. 2010年,越南全国计算机数量已500万台,其中93%受过病毒感染,感染电脑病毒共损失59000万亿越南盾。

⑧ 如果有一种电脑病毒,所有联网的电脑,硬盘CPU主板内存条,都会被超负荷融毁,会造成多大经济损失

这个要看病毒在什么地方发生,如果在家庭里好点,如果在单位或其它科研所将会造成所有客户和重要的数据丢失,这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⑨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多大

进入80年代之后,电子战异军突起,计算机病毒武器登上战争舞台,使古老的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又有了新的含义。

所谓计算机病毒,就是一种能破坏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又隐蔽较深、极易传播的小程序。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一样,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存在,其主要寄生方式有三种:一是寄居于计算机的“中枢”——操作系统,以病毒区取代正常的系统引导部分;二是依附于一个主程序的周围,当这个主程序执行时,病毒首先发出动作,以达到干扰、破坏的目的;三是侵入现有应用程序中。

短短的几年内,计算机病毒就像滚雪球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蔓延,并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无法估计的损失,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恶劣影响。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作用,立即引起了军事专家的注意。信息时代的军队越来越依赖于指挥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及信息武器的自控系统,而计算机在这些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计算机在飞机、坦克、军舰、导弹等武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使这些武器装备内的软件数量大增加。

90年代后,武器系统对软件数量的需求仍在扩大。据悉,美国国防部的软件开发和维护费用远远超过了计算机硬件的费用,年度经费接近300亿美元。即使如此,美军仍然觉得软件从质量到数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软件是武器系统的关键因素”,这已成为各国军事家的共识。1950年,计算机软件对武器系统没有任何影响;1980年,计算机软件对武器系统设计的相对影响达到了50%,对某些武器系统设计的影响达到了70%;1990年,计算机软件对武器系统设计的相对影响已达到了80%以上。因此,计算机病毒便成为一种巨大的潜在威胁。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数量急剧增加,1989年时,世界上总共才有140多种病毒,而到了1998年,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增加到了一万多种。据国际计算机安全协会调查,在1994年中,只有大约20%的企业受到过病毒攻击,但1997年中,大约有993%的企业遭到病毒的攻击,而且感染方式也由从软盘介质感染转到了从网络服务器或Internet上感染。

这些病毒按其特征归结起来有这样几类:一是定时炸弹类病毒,它们主要是在特定的时间里发作;二是蠕虫类病毒,是指网络上的一种寄生程序,它在网络上传播,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不断地拷贝自己而不用改变系统,随着不断的自身复制而占据越来越多的存储空间,这样使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系统和网络负荷过载,并常常把其他处理挤出去,最后造成系统中断运行。它主要是侵占网络空间,入侵网络上的工作站、计算机等;三是特洛伊木马类病毒,这是一种看似执行正常的功能,而生产一些额外恶性作用的病毒;四是细菌类病毒,它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上迅速繁殖,复制自身,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填满整个存储系统,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

就病毒制造技术而言,当今,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电脑病毒“技术”也在飞速地发展着,电脑病毒已从简单的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或混合型病毒发展到了欺骗性病毒、缓慢性病毒和变形性病毒。其中,欺骗性病毒能够更改文件列表,让被感染文件的长度与感染前毫无二致,使用户难以察觉;缓慢性病毒则每次只对文件进行很少的破坏,使用户每次使用的文件,甚至连备份的文件都是被破坏过的,这样,当它最终发作、摧毁整个文件时,往往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变形性病毒能够智能地改变代码,自动产生上亿种变型病毒,并能对自身加密,使传统的基于“特片值判断”的查毒、杀毒软件产品对其“视而不见”。

近来,美国已研制出微型计算机芯片的“固化病毒”,一旦需要,即可遥控激活,使雷达失控、飞行员控制不住战斗机、炸弹过早投放,甚至发生自相残杀的事件。病毒如果侵入飞机上的敌我识别系统,就会使飞机不能正确回答己方防空武器系统的密码询问,成为己方计算机控制下的防卫导弹系统的牺牲品。

1998年4月,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至今为止破坏性最强的计算机病毒——CIH病毒,它不仅破坏计算机软件,而且还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被损坏的计算机只有送回厂家修理,从而使计算机战进一步升级。今后,计算机病毒及反病毒技术的较量还会继续下去。

⑩ 病毒对计算机有什么危害

在计算机病毒出现的初期,说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往往注重于病毒对信息系统的直)接破坏作用,比如格式化硬盘、删除文件数据等,并以此来区分恶性病毒和良性病毒。其实这些只是病毒劣迹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凡是病毒都可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有:

1.病毒激发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直接破坏作用
大部分病毒在激发的时候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所利用的手段有格式化磁盘、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删除重要文件或者用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改写文件、破坏CMO5设置等。磁盘杀手病毒(D1SK KILLER),内含计数器,在硬盘染毒后累计开机时间48小时内激发,激发的时候屏幕上显示“Warning!! Don'tturn off power or remove diskette while Disk Killer is Prosessing!” (警告!D1SK KILLER ll1在工作,不要关闭电源或取出磁盘),改写硬盘数据。被D1SK KILLER破坏的硬盘可以用杀毒软件修复,不要轻易放弃。

2.占用磁盘空间和对信息的破坏
寄生在磁盘上的病毒总要非法占用一部分磁盘空间。引导型病毒的一般侵占方式是由病毒本身占据磁盘引导扇区,而把原来的引导区转移到其他扇区,也就是引导型病毒要覆盖一个磁盘扇区。被覆盖的扇区数据永久性丢失,无法恢复。文件型病毒利用一些DOS功能进行传染,这些DOS功能能够检测出磁盘的未用空间,把病毒的传染部分写到磁盘的未用部位去。所以在传染过程中一般不破坏磁盘上的原有数据,但非法侵占了磁盘空间。一些文件型病毒传染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文件,每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长了,就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

3.抢占系统资源
除VIENNA、CASPER等少数病毒外,其他大多数病毒在动态下都是常驻内存的,这就必然抢占一部分系统资源。病毒所占用的基本内存长度大致与病毒本身长度相当。病毒抢占内存,导致内存减少,一部分软件不能运行。除占用内存外,病毒还抢占中断,干扰系统运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很多功能是通过中断调用技术来实现的。病毒为了传染激发,总是修改一些有关的中断地址,在正常中断过程中加入病毒的“私货”,从而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4.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病毒进驻内存后不但干扰系统运行,还影响计算机速度,主要表现在:
(1)病毒为了判断传染激发条件,总要对计算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 这相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状态既多余又有害。
(2)有些病毒为了保护自己,不但对磁盘上的静态病毒加密,而且进驻内存后的动态病毒也处在加密状态,CPU每次寻址到病毒处时要运行一段解密程序把加密的病毒解密成合法的CPU指令再执行;而病毒运行结束时再用一段程序对病毒重新加密。这样CPU额外执行数千条以至上万条指令。
(3)病毒在进行传染时同样要插入非法的额外操作,特别是传染软盘时不但计算机速度明显变慢, 而且软盘正常的读写顺序被打乱,发出刺耳的噪声。

5.计算机病毒错误与不可预见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计算机软件的一大差别是病毒的无责任性。编制一个完善的计算机软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长时间调试完善,软件才能推出。但在病毒编制者看来既没有必要这样做,也不可能这样做。很多计算机病毒都是个别人在一台计算机上匆匆编制调试后就向外抛出。反病毒专家在分析大量病毒后发现绝大部分病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错误病毒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变种病毒。有些初学计算机者尚不具备独立编制软件的能力,出于好奇或其他原因
修改别人的病毒,造成错误。计算机病毒错误所产生的后果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反病毒工作者曾经详细指出黑色星期五病毒存在9处错误, 乒乓病毒有5处错误等。但是人们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分析数万种病毒的错误所在。 大量含有未知错误的病毒扩散传播,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6.计算机病毒的兼容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兼容性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项重要指标,兼容性好的软件可以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运行,反之兼容性差的软件则对运行条件“挑肥拣瘦”,要求机型和操作系统版本等。病毒的编制者一般不会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对病毒进行测试,因此病毒的兼容性较差,常常导致死机。

7.计算机病毒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据有关计算机销售部门统计,计算机售后用户怀疑“计算机有病毒”而提出咨询约占售后服务工作量的60%以上。经检测确实存在病毒的约占70%,另有30%情况只是用户怀疑,而实际上计算机并没有病毒。那么用户怀疑病毒的理由是什么呢?多半是出现诸如计算机死机、软件运行异常等现象。这些现象确实很有可能是计算机病毒造成的。但又不全是,实际上在计算机工作“异常”的时候很难要求一位普通用户去准确判断是否是病毒所为。大多数用户对病毒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这对于保护计算机安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往往要付出时间、金钱等方面的代价。仅仅怀疑病毒而冒然格式化磁盘所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不仅是个人单机用户,在一些大型网络系统中也难免为甄别病毒而停机。总之计算机病毒像“幽灵”一样笼罩在广大计算机用户心头,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计算机的使用效率,由此带来的无形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电脑病毒对电脑系统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 大部份的病毒都是把电脑程式及数据破坏.下面描述了病毒制造的不同破坏及影响.
有些电脑病毒例如 FormatC (macro virus)及Stoned Daniela, 当它们被触发时,会无条件地把硬磁盘格式化及删除磁盘上所有系统档案.以AOL4Free Trojan Horse为例子,它附在电子邮件讯息上并以AOL4FREE.COM为档案名.其实它是用DOS的公用程式 (utility) -- BATEXEC 1.5版本由成批文件(batch file)转换过来的〔这个公用程式是用来转换一些很大的成批文件去更 快的速度〕.
这个Trojan Horse首先会在DOS裏的不同目录找寻DELTREE.EXE这个档案,然后用这个档案把硬磁盘裏的所有档 案删除.当档案被删除后,它会显示一个DOS错误讯息:”BadCommand or file name〃以及一个猥亵的讯息(obscene message).如果这病毒找不到DELTREE.EXE的话,它就不能把档案删除,但猥亵的讯息(obscene message)仍会出现.
有些病毒, 如Monkey(Stoned. Empire. Monkey)及AntiEXE,会感染主启动记录(Master Boot Record MBR)及DOS启动磁区(Dos Boot Sector),之后它会降低记忆体及硬磁盘的效能,直至当我们的用电脑时萤光幕上显示一些讯息 或有其他损坏.
以AntiEXE为例子,在启动过程时载入的主启动记录(MBR),该病毒会把这个没有 被感染的MBR贮存在硬磁盘中柱(Cylinder) O,边(Side) O,磁区(Sector)13的位置.然后病毒会把它的病毒编码放在MBR裏,并且把已感染 的MBR写在硬磁盘中柱(Cylinder) O,边(Side) O,扇区(Sector)1的位置.当AntiEXE病毒在记忆体活跃时,它就会把由任何磁盘读取得来的有毒 MBR及\或DBS重新传入一个清洁相同的地区(clean counterpart).随着在磁盘读取过程时把MBR及\或DBS安放,病毒会找寻一特定的*.EXE档案(它的 身份到现在还没有知道),然后把档案破坏.
另一例子,One Half会把大约一半的硬磁盘编加密码,并且会显示一段讯息:Disk is one half.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方法去除MBR中的病毒,所有在密码区的数据都会流失.
感想:
我觉得有很多的电脑用家,当听到‘电脑病毒’时都闻毒而色变.其中有些或者真是曾身受其害,但更多的是因为夸张的道听途说而致人人自危.不但担惊受怕,更多的是钱包受损(商人的圈套).

病毒对电脑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轻则影响机器速度,重则破坏文件或造成死机。为方便随时对电脑进行保养和维护,必须准备工具,如干净的dos启动盘或windows98启动盘,以及杀病毒和磁盘工具软件等,以应付系统感染病毒或硬盘不能启动等情况。此外还应准备各种配件的驱动程序,如光驱、声卡、显示卡、modem等。软驱和光驱的清洗盘及其清洗液等也应常备。

电脑病毒危害不容忽视

电脑病毒是与电脑相随而来的。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电脑病毒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为36亿美元,2000年,这个数字就增长为43亿美元。2001年,全球电脑病毒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9亿美元。2002年,损失是200亿美元,2003年则达到了280亿美元。

我们再来看看近期来的一些耳熟能详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其危害程度之大和密集。

———1998年4月26日,CIH爆发。全球超过6000万台电脑被破坏。一天之内,国内有几十万台计算机瘫痪或数据丢失。全国范围内因CIH病毒

发作受到侵害的计算机总量为36万台,其中主板受损的比例为15%,直接经济损失为0.8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人民币。CIH计算机病毒在全球造成的损失估计是10亿美元。

———2000年4月26日,CIH病毒再度爆发。全球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一天,仅北京就有超过6000台电脑遭CIH病毒破坏。

———2000年5月,受“爱虫(I Love Y ou)”计算机病毒的影响,全球的损失预计达100亿美元。

———2003年1月,“2003蠕虫王”病毒发作5天后,英国的市场调查机构估计,全世界范围内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亿美元。感染计算机超过100万台。

———2003年8月,冲击波(W o rm.B la s te r)爆发。根据业内人士估算,“冲击波”给全球互联网所带来的直接损失将在几十亿美元,肯定将超过“蠕虫王”。感染计算机超过100万台。

———2004年1月27日,SCO炸弹(W o rm.N ova rg)病毒全球爆发。据英国安全公司m i2g称,到目前为止该病毒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261亿美元。

杀毒厂商面临巨大考验

在冲击波、震荡波等漏洞型病毒面前,用户对杀毒厂商的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充满了担忧。

据了解,目前病毒编写者之间也在采取团队协作、网络共享源代码等方式,使得从系统漏洞被公布到编写出利用此漏洞的病毒中间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这次从微软公布M S04-011漏洞到5月1日“震荡波”病毒爆发,中间仅仅间隔了17天,是有史以来时间最短的一次。

这就要求反病毒厂商对系统漏洞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及时把安全警报及时传达给普通计算机用户,这样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漏洞类病毒横行无忌的问题。远在地球彼端的病毒可能在几分钟内传到你的机器上,现代病毒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要求反病毒厂商们必须拥有比以前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病毒分析能力,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是对反病毒厂商能力的综合考验。

而作为整个社会应对计算机病毒爆发的一个组成部分,反病毒厂商对已中毒系统的处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在遭受“震荡波”攻击之后,多数系统会变得非常慢,系统会在短时间内强制重起,而给系统打补丁也因为用户缺乏相应的知识而面临种种困难,这时,找到一个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厂商的应对能力还极其缺乏。

建立防范机制势在必行

瑞星副总裁毛一丁告诉记者,电脑病毒本身不难解决,困难的是如何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有效的安全预警机制,比如当类似于“震荡波”的恶性病毒开始蔓延的时候,如何有效地斩断病毒传播的途径、救助已经被感染的电脑系统,从而保护数以亿计电脑用户。

毛一丁表示,“这不是反病毒厂商能独自完成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提供全套的产品、服务和安全资讯”。整个预警和反应机制的建立,则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管理机构、新闻媒体和广大用户的积极配合。无论是安全警报、解决方案的传送,还是主干网络上采取措施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都需要在一个有效管理的整体机制下进行。

反病毒和网络安全专家马杰指出,一体化的社会安全保障机制最主要的问题是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它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安全预警,当系统漏洞、攻击代码被发现的时候,需要反病毒厂商提供准确的资讯,然后通过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助,让所有被威胁的、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用户在最短时间内获取讯息,并采取相关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下载补丁、修补系统漏洞、对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的监控功能的使用等等。

其次是当病毒出现的时候,反病毒厂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截获病毒并提交解决方案。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用户升级杀毒软件等安全产品,确保在病毒没有大肆蔓延之前给大多数用户提供防护措施。

目前造成大规模危害的病毒主要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因此如何在互联网上斩断病毒传播的黑手,对在全社会范围内控制疫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邮件服务商和网络骨干节点等等企业和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或者是在网络上截杀病毒。

最后,如果病毒出现大规模泛滥感染了大量用户的话,那么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反病毒厂商、政府安全机构以及安全产品市场和渠道对用户进行救助,则成为亡羊补牢的最后一个手段。记者了解到,在此次“震荡波”泛滥的过程中,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联合瑞星公司,向全国发出了50万张免费的救助光盘,得到了各地用户的欢迎,许多城市的软件卖场上出现了大量用户排队等待领取光盘的景象。

信息安全专家王耀华指出,针对如何防范大规模病毒攻击的问题,反病毒厂商有很系统很成熟的技术储备,也有很系统的方案构想。但是,光靠厂商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关键是需要政府、行业机构、媒体和电信等企业的积极配合。更重要的是,广大用户特别是拥有局域网的政府和企业单位,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增加安全措施的设备和人员投入,才能实现这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小松博客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

阅读全文

与电脑病毒损失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平板电脑背景图片大全 浏览:231
如何恢复电脑版微信聊天记录 浏览:336
手提电脑多带硬盘 浏览:299
安卓手机数据恢复软件免费版 浏览:906
电脑安装无线显示器时总是失败 浏览:653
联想电脑从装系统 浏览:455
电脑安装火绒被卸载 浏览:493
视觉设计苹果电脑 浏览:346
华硕电脑怎么打开光盘 浏览:263
如何关闭电脑f12功能键 浏览:24
电脑静态ip路由怎么设置 浏览:117
建行苹果电脑能用吗 浏览:864
电脑数字锁定怎么设置 浏览:178
如何合并电脑分区 浏览:189
基腐免费网站 浏览:231
手机看杂志软件 浏览:521
win10怎么提供电脑性能 浏览:30
战神电脑win7系统崩溃 浏览:983
怎么用打印机扫描正反文件到电脑 浏览:533
苹果电脑键盘数字区没有反应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