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触摸屏的6大种类及4种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操作方式、良好的视觉效果,却忽略触摸操作时给用户一个触觉反馈。
触摸屏是一种定位设备,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指像计算机输入坐标信息,与鼠标、键盘一样,也是一种输入设备。触摸屏具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许多优点。
利用这种技术,只要用手指轻轻地触摸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主机操作,从而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接,这种技术极大地方便了那些不懂电脑操作的用户。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通信领域的控制、信息查询及其他方面。
触摸屏种类
1. 电阻式触摸屏
模拟电阻式屏
模拟电阻式触摸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阻屏",是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的一种触摸屏。
它采用两层镀有导电功能的ITO塑料膜,两片ITO设有微粒支点,使屏幕在未被压按时两层ITO间有一定的空隙,处于未导电的状态。
当操作者以指尖或笔尖压按屏幕时,压力将使膜内凹,因变形而使ITO层接触导电,再通过侦测X轴、Y轴电压变化换算出对应的压力点,完成整个屏幕的触控处理机制。
目前, 模拟电阻式触摸屏有4线、5线、6线与8线等多种类型 。线数越多,代表可侦测的精密度越高,但成本也会相对提高。
另外,电阻屏不支持多点触控、功耗大、寿命较短、同时长期使用会带来检测点漂移,需要校准。但是电阻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电容式触摸屏成熟以前,一度占据大部分触摸屏市场。
数字式电阻屏
数字式电阻屏的基本原理与模拟式的相似,与模拟式电阻屏在玻璃基板上均匀涂布ITO层不同,数字式电阻屏只是利用带有ITO条纹的基板。其中,上下基板的ITO条纹相互垂直。
数字式电阻屏更加类似于一个简单的开关,因此通常被当做一个薄膜开关来使用。数字式电阻屏可以实现多点触控。
2. 电容式触摸屏
表面电容式
表面电容式触摸屏是通过电场感应方式感测屏幕表面的触摸行为。它的面板是一片涂布均匀的ITO层,面板的四个角各有一条出线与控制器相连接,工作时触摸屏的表面产生一个均匀的电场。
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特点是使用寿命长、透光率高,但是分辨率低、不支持多点触控。
目前,主要应用于大尺寸户外触摸屏,如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产品上。
投射式电容屏
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利用的是触摸屏电极发射出的静电场线进行感应。 投射电容传感技术可分为两种:自我电容和交互电容 。
自我电容又称绝对电容,它把被感觉的物体作为电容的另一个极板,该物体在传感电极和被传感电极之间感应出电荷,通过检测该耦合电容的变化来确定位置。但是如果是单点触摸,通过电容变化,在X轴和Y轴方向所确定的坐标只有一组,组合出的坐标也是唯一的。如果在触摸屏上有两点触摸并且这两点不在同一X方向或者同一Y方向,在X和Y方向分别有两个坐标投影,则组合出4个坐标。显然,只有两个坐标是真实的,另外两个就是俗称的"鬼点"。因此, 自我电容屏无法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 。
交互电容又叫做跨越电容,它是通过相邻电极的耦合产生的电容,当被感觉物体靠近从一个电极到另一个电极的电场线时,交互电容的改变会被感觉到。当横向的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时,纵向的所有电极便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当人体手指接近时,会导致局部电容量减少,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因此屏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
在上述两种类型的投射电容式传感器中,传感电容可以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设计,以便在任何给定时间内都可以探测到手指的触摸,该触摸并不局限于一根手指,也可以是多根手指。
2007年以来苹果公司iPhone、iPad系列产品取得巨大成功,投射式电容屏开始了喷井式的发展,迅速取代电阻式触摸屏,成为现在市场的主流触控技术。
3. 红外线式触摸屏
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
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矩阵。用户在触摸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据此,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
红外线式触摸屏具有透光率高、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的干扰、触控稳定性高等优点。但红外触摸屏会受环境光线的变化、会受到遥控器、高温物体、白炽灯等红外源的影响,而降低它的准确度。
早期红外触摸屏出现于1992年,分辨率只有32×32,易受环境干扰而误动作,且要求在一定的遮光环境中使用。
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先进的红外线式触摸屏在正常工作环境下寿命大于7年,在跟踪手指移动轨迹的时候,精度、平滑度和跟踪速度都可以满足要求,用户的书写可以十分流畅地转换成图像轨迹,完全支持手写识别输入。
红外式触摸屏主要应用于无红外线和强光干扰的各类公共场所、办公室以及要求不是非常精密的工业控制场所。
4. 声波式触摸屏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是通过声波来定位的触控技术。
在触摸屏的四角,分别粘贴了X方向和Y方向的发射和接收声波的传感器,四周则刻有45°的反射条纹。当手指触摸屏幕时,手指吸收了一部分声波能量,而控制器则侦测到接收信号在某一时刻上的衰减,由此可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表面声波技术非常稳定,精度非常高,除了一般触摸屏都能响应的X和Y坐标外,还响应其独有的第三轴Z轴坐标,也就是压力轴响应。
在所有类型的触摸屏中,只有表面声波触摸屏具有感知触摸压力的性能。表面声波触摸屏不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清晰度较高、透光率好、高度耐久、抗刮伤性良好、反应灵敏、寿命长,能保持清晰透亮的图像质量,没有漂移,只需安装时一次校正,抗暴力性能好,最适合公共信息查询及办公室、机关单位及环境比较清洁的公共场所使用。
弯曲声波式触摸屏
弯曲声波式触摸屏是基于声音脉冲识别的技术。
当物体触碰到触摸屏表面时,传感器将会探测声波的频率,通过将该频率与预先存储在芯片内的标准频率对比,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表面式触摸屏的声波沿着基板表面传播,而弯曲式的声波在基板内部传播,所以弯曲式的抗环境干扰性能优于表面式。目前弯曲式触摸屏一般用于5寸以上的信息亭、金融设备和贩卖机等。
5. 光学成像式触摸屏
光学成像式触摸屏是一种利用光来定位的触控技术,在屏幕的四角分别设置发光源和光线捕捉感应器,当物体触碰到触摸屏表面,光线发生变化,触控IC模块分析光线感应器的变化确定触控的位置。
光学成像式触摸屏耐久性高,适合在复杂的环境下使用,并且支持多点触控,但是容易受到环境光线、灰尘、昆虫等的影响发生误识别。
6. 电磁感应式触摸屏
电磁感应式触摸屏的感应器设置在显示屏之后,感应器在显示器表面产生一个电磁区域,电子笔触碰到显示器表面时,感应器可以通过计算电磁的改变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
相比于其他触摸屏技术,电磁感应式触摸屏的精确度和分辨率是最高的,耗电量低,更加轻薄,特别适合在战争环境和建筑环境下使用,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在美国军方。
其他触摸屏技术目前市场上除了上述触控技术外,还有压力感应式、数字声波导向式、振荡指针式等多种触控技术,一般用于特殊用途。
触摸屏技术
1. 内嵌式触摸屏结构
目前,触摸屏基本都是采用外挂式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显示模块和触控模块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器件,然后通过后端贴合工艺将两个器件整合,但是这种相对独立的外挂式构造会影响产品的厚度,不符合触控显示类产品日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由此,产生了内嵌式触摸屏的概念,内嵌式结构将触控模块嵌入显示模块内,使两个模块合为一体,而不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器件。
相比于传统的外挂式结构,内嵌式结构的优点在于:
· 仅需2层ITO玻璃、材料成本降低、透光度提高、更加轻薄
· 不需要触摸屏模组与TFT模组的后端贴合,提高良品率
· 触摸屏组与TFT模组同时生产,减少了模组的运输费用
此外,内嵌式触摸屏又可分为两种:In-cell技术和On-cell技术。
In-cell技术
两种技术的定义略有差别,但是原则类似,都是将触摸屏内嵌于液晶模组之中。In-cell技术把触摸屏整合在彩色滤光片下方,由于是将触摸传感器置于液晶面板内部,占据了一部分显示区域,所以牺牲了部分显示效果,而且还使工艺变得复杂,高良率难以实现。
On-cell技术
On-cell技术是在彩色滤光片上整合触摸屏,不是在液晶面板内部嵌入触摸传感器,只需在彩色滤光片底板与偏光板之间形成简单的透明电极即可,降低了技术难度。On-cell的主要挑战是显示器耦合到感测层的杂讯数量,触控屏幕元件必须运用精密的算法来处理这种杂讯。On-cell技术提供将触摸屏整合到显示器的所有好处,例如使触控面板更加轻薄与大幅降低成本等优点,但整体系统成本降低的幅度仍然远远不及Incell技术。
内嵌式的概念最先由TMD在2003年提出,随后Sharp、Samsung、AUO、LG等公司相继提出此概念,并相继公布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技术问题,都没有能够实现商业化。
内嵌式触摸屏已经有近10年的发展时间,目前距实现商业化仍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内嵌式触摸屏代表作未来触摸屏的发展方向,积极储备内嵌式技术的厂家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2. 多点触控技术
2007年,苹果公司通过投射式电容技术实现的多点触控功能,该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体现了与当时其他触控技术的不同,使多点触控技术成为市场的潮流。
目前多点触控技术已经从开始的仅可以实现两指缩放、三指滚动以及四指拨移,发展到能够支持5点以上的触控识别和多重输入方式等,今后多点触控技术将向实现更细致的屏幕物件操控用和更具自由度的方向发展。
3. 混合式触控技术
目前,虽然触控技术类型众多,但每种技术都各有利弊,没有一种技术是完美的。近年来有人开始提出混合式触控技术的概念,即在一块触控面上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触控识别技术,达到多种触控技术之间实现优劣互补的目的。
目前,已经研发出基于电容式和电阻式的混合式触摸屏,该触摸屏可以通过手写笔和手指操作、支持多点触控等,显着提高触摸屏的识别效率。随着用户对触控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触控技术肯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混合式触控技术必定会成为未来触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4. 触觉反馈技术
触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便捷的操作方式和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却忽略触摸操作时给用户一个触觉反馈。
目前,触觉反馈技术研究不多。美国的Immersion公司推出名叫"Forcefeedback"的触觉反馈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机械马达产生振动或者运动,它可以模拟跳动、物体掉落和阻尼运动等触觉效果,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触觉反馈技术。
Senseg公司的"E-sense"技术采用的是生物电场的原理产生一个触觉反馈。开发出更加逼真的触觉反馈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新的触控体验,因此触觉反馈技术也是今后触控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❷ 笔记本触摸屏到底有多少种类型
一:从安装方式来分,触摸屏可以分为:外挂式、内置式和整体式。外挂式触摸屏就是将触摸屏系统的触摸检测装置直接安装在显示设备的前面,这种触摸屏安装简便,非常适合临时使用。内置式触摸屏是把触摸检测装置安装在显示设备的外壳内,显像管的前面。在制造显示设备时,将触摸检测装置制作在显像管上,使显示设备直接具有触摸功能,这就是整体式触摸屏。
二: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屏,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其中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已退出历史舞台;红外线技术触摸屏价格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失真;电容技术触摸屏设计构思合理,但其图像失真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电阻技术触摸屏的定位准确,但其价格颇高,且怕刮易损;表面声波触摸屏解决了以往触摸屏的各种缺陷,清晰不容易被损坏,适于各种场合,缺点是屏幕表面如果有水滴和尘土会使触摸屏变的迟钝,甚至不工作。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把触摸屏分为四种,它们分别为电阻式、红外线式、电容感应式以及表面声波式
❸ 电脑显示器有几种分类
1、CRT显示器,CRT(Cathode
Ray
Tube)是阴极射线管。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技术。CRT投影机把输入的信号源分解到R(红)、G(绿)B(蓝)三个CRT管的荧光屏上,在高压作用下发光信号放大、会聚、在大屏幕上显示出彩色图像。
2、LCD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中文多称“液晶平面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电时排列变得有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说简单点就是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常见的液晶显示器按物理结构分为四种:
(1)扭曲向列型(TN-Twisted
Nematic);
(2)超扭曲向列型(STN-Super
TN);
(3)双层超扭曲向列型(DSTN-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
(4)薄膜晶体管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
而目前市面上的LCD液晶显示器主要有两类:DSTN(al-scan
twisted
nematic,双扫描交错液晶显示)和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显示),也就是被动矩阵(无源矩阵)和主动矩阵(有源矩阵)两种。
3、投影仪,DLP是英文Digital
Light
Porsessor
的缩写,译作数字光处理器。这一新的投影技术的诞生,使我们在拥有捕捉、接收、存储数字信息的能力后,终于实现了数字信息显示。DLP技术是显示领域划时代的革命,正如CD在音频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一样,DLP将为视频投影显示翻开新的一页。它以DMD(Digital
Micormirror
Device)数字微反射器作为光阀成像器件
DLP投影机的技术关键点如下:首先是数字优势。数字技术的采用,使图像灰度等级达256-1024级,色彩达256??-1024??种,图像噪声消失,画面质量稳定,精确的数字图像可不断再现,而且历久弥新。其次是反射优势。反射式DMD器件的应用,使成像器件的总光效率达60%以上,对比度和亮度的均匀性都非常出色。在DMD块上,每一个像素的面积为16??m×16,间隔为1??m。根据所用DMD的片数,DLP投影机可分为:单片机、两片机、三片机。DLP投影机清晰度高、画面均匀,色彩锐利,三片机亮度可达2000流明以上,它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聚,可随意变焦,调整十分便利;分辨率高,不经压缩分辨率可达1024×768(有些机型的最新产品的分辨率已经达到1280×1024。
❹ 常见的显示器有哪几种类型
常见显示器分为四种:CTR显示器、LCD显示器、LED显示器。
1、CRT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的显示器,通常是一台电脑的标准设备之一。早期的CRT显示器只有绿色的一小块,而如今20寸的CRT显示器都司空见惯了。随着尺寸的增加,CRT显示器的最示效果也在提高。
2、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态下呈液态,但是它的分子排列却和固体晶体一样非常规则,因此取名液晶,它的另一个特殊性质在于,如果给液晶施加一个电场,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
这时如果给它配合偏振光片,它就具有阻止光线通过的作用(在不施加电场时,光线可以顺利透过),如果再配合彩色滤光片,改变加给液晶电压大小,就能改变某一颜色透光量的多少,也可以形象地说改变液晶两端的电压就能改变它的透光度(但实际中这必须和偏光板配合)。
3、LED显示器(LED panel)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显示,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
通过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适当连接(包括串联和并联)和适当的光学结构。可构成发光显示器的发光段或发光点。由这些发光段或发光点可以组成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矩阵管、电平显示器管等等。通常把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共称笔画显示器,而把笔画显示器和矩阵管统称为字符显示器。
(4)电脑屏幕种类和原理扩展阅读:
显示器的主要指标:
1、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屏幕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显示的点数。比如:1024x768、1280x1024等。1024x768中的“1024”指屏幕水平方向的点数,“768”指屏幕垂直方向的点数,分辨率越高,图象越清晰。
2、点距
点距是同一像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体间的距离。点距越小,显示出来的图象越细腻,成本也越高,几年前的显示器多为0.31mm和0.39mm,现在大多数至少为0.28mm的点距,现在有些高档显示器的点距为0.25mm甚至更小。
3、刷新频率
刷新频率就是屏幕刷新的速度,刷新频率越低,图象闪烁和抖动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就越快,一般采用75Hz以上的刷新频率时可基本消除闪烁。
❺ 电脑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当你接触到一个新设备时,你想弄懂它是如何工作的吗?每一个崇尚技术的硬派高手大概都会对新东西充满好奇心。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每当有了新玩具,我总是要拆开它们看看里面的构造。直到今天,我仍然保持着这种“总想看个明白”的爱好。 对每个计算机用户来讲,和他们最亲近的可能要算显示器了。那么你想知道这个成天和你面对面的朋友是怎样工作的吗? 术语 INVAR荫罩,孔径,电子枪。当人们谈论起显示器(或电视)时,总能说出一大堆术语出来,如垂直同步、刷新率、分辨率等。但人们可能只是听说这些模糊不清的名词概念而已,对这些东西具体指什么就不太清楚了。现在,让我们从原理上来深入理解这些术语,从而明白显示器是如何工作的。 阴极射线管 CRT:它是一根真空管,里面有一个或多个电子枪,电子枪射出电子束,电子束射到真空管前表面的内侧时,前表面内侧上的发光涂料受到电子束的击打而发光。 电子枪 显示器的中心处就是电子枪,位于CRT的最底端。从本质上讲,电子枪不过是体积更大、功率更大的二极管。电子在电子枪那儿获得动能,电子到达CRT前表面内侧时撞击萤光粉(磷质)而失去动能,萤光粉受到撞击而发光、发热,这是一个动能向光能、热能的转换过程。 偏转线圈 从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是直线发射的,显示器要成像,电子束必须连续不断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向DRT前面板发射电子束,那么电子束怎样才能改变发射方向呢?这就需要用到偏转线圈。它能产生强大的、不断变化的磁场,电子束通过该磁场时发生偏转;磁场方向不断变化,电子束就能连续不断地对荧光屏进行扫描。 当电子束射到平面时,图像的左右边缘看起来就有些弯曲。这是因为电子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发生偏转,到达荧光屏时会丢失一些目标(萤光粉),于是电子束就会激活离目标最近的萤光粉,这样电子束的目标就从一个增加到数个,因而造成图像边缘看起来就有些“弯曲”(实质上并没弯曲)。 彩色图像的产生 单色CRT显示器只有单独一支电子枪,只能产生黑色或白色图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彩色显示器、彩色电视机都有三支电子枪,分别发射红色、蓝色和绿色电子束。我们知道,红、蓝、绿三种色彩混合,改变它们各自比例就能产生不同色彩。彩色显示器、彩色电视机也是同样的道理,改变电子束的发射强度,也就改变了红、蓝、绿三种颜色各自所占的比例,就能产生不同的色彩。 电子枪的数量增加了,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分辨率的降低。在过去,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三支电子枪只能共用一个偏转线圈,所以彩色显示器的分辨率反而比单色显示器要低。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彩色显示器都是三支电子枪各拥有一个自己的偏转线圈,不仅分辨率比过去更高,而且能生成1600万种色彩。 回程转换器 电子束的扫描是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当电子束扫完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扫描路线后,需要回到起始方向再进行下一次扫描,这项返回工作由回程转换器完成。回程转换器的工作特点与引擎点火线圈很相似。在电子束扫描过程中,回程转换器输入低电压,把电能转换成磁场能并贮存在其中;当电子束走完一次路线后,回程转换器切断输入电压,并在瞬间把磁场能转换成电能进行放电,放电时的电压是非常高的,它为偏转线圈在返回电子束到起始方向时提供高电压。 垂直和水平同步 有了电子枪、偏转线圈、回程转换器等器件后,显示器是如何让它们协同工作的呢?这些器件都必须同步工作。在CRT中,需要应用两种同步信号:一种是水平同步信号,它决定了CRT在屏幕上从左到右扫描一条信号线所需的时间;另一种是垂直同步信号,它决定了CRT在屏幕上从上到下再返回到开始位置扫描所需的时间。 描绘一幅图像涉及到2个重要参数:描完一条线所需的时间和绘完整个帧(也就是整幅屏幕大小的图像)所需的时间,前者由水平同步信号决定,后者由垂直同步信号决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刷新率。现在的显卡都能为显示器提供合适的水平和垂直同步信号。显示器接收到显卡传来的信号后,内部电路就开始工作,如发射电子束、磁场偏转、击打发光涂料。 在显示器内部,有一些振荡电路。人们通常所说的刷新频率,指的就是振荡电路的频率。刷新频率的计算公式是:水平同步扫描线X帧频=刷新频率。普通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在15.75kHz-95kHz间。15.75kHz是人体对显示器最低要求的刷新频率,是由525(线)X30(fps)=15.75kHz计算所得。由此,我们可以逆推出显示器扫描一条水平线所花的时间:众所周知,时间和频率是倒数关系,即1/频率=时间。在这里,1/15.75kHz=63.5us(微秒),也就是说在每帧525线、每秒30帧的模式下,显示器扫描一条水平线所花的时间是63.5微秒。 如果我们再追根究底,就会问这个525线又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前面已经介绍了垂直同步信号从上到下扫描完一条竖线后,必须再回到起始位置进行下一次扫描。在这过程中,电子枪关闭,回程转换器放电。525就是指垂直同步信号从终点回到起点、又从起点到终点重复的次数。比如,在63.5微秒这段时间内,显示器需完成1帧画面的描绘工作,那么电子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要扫描525次。 隔行扫描 显示器显示的画面,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都是重复显示的。别以为静态画面显示器只显示“一次”,实际上在这段时间内已经显示了n次,只不过重复显示的画面是相同的,我们感觉不到显示器是在重复显示。如果重复显示的画面有差异,则画面就开始动起来了。动画片也是由这个原理制作出来的。 在播放动态图像的时候,由于上一帧和下一帧的画面不相同,连续显示时我们就会觉察到画面是“抖动”的,或者说不平滑,看上去很不舒服。那么怎样来消除抖动呢?有人说,把刷新率提高不就行了吗?事实上,这并不通用,而且有更简单的方法去实现。 CRT显示器在描绘整个帧的画面时,分2个步骤进行。首先扫描完所有奇数行(从上到下所有水平线定义为奇数行或偶数行),再扫描所有偶数行。采用隔行扫描方式,不仅有效减小了画面的抖动感,而且避免了电子枪高频工作带来的老化问题。 耐久性 CRT采用的发光涂料是固态磷质晶体。尽管CRT名义上称是真空管,但世上怎能做到绝对的真空?因此,磷晶体在电子束长期的击打下,会发生老化。老化的后果就是亮度降低,所以我们经常就会看到自己用上了年头的显示器的色彩没有别人新买的亮丽。 荫罩板 为了增加显示亮度,我们不得不增加电子枪的电流强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加快了磷晶体的发热,磷晶体在温度高的条件下显示是模糊的,而且也加快了它的老化。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这就用到了荫罩板。 荫罩板上有许多微小细孔,孔的大小和数量决定了显示的清晰程度。如今,荫罩板已经从点状面板演变到了沟状面板。面板的形状也从球形、柱形演变到了“纯平面”。如今纯平面被市场炒得火热,但它再怎么变也是荫罩板。为尽量吸收显示时所产生的热量,多数荫罩板采用了镍/铁合金。 液晶显示器 LCD显示器的历史也算相当悠久的了,由于天生的缺陷,LCD显示器的图像画质没有标准CRT显示器那么清晰,但体积比CRT显示器轻巧得多,耗电量也要小些,所以LCD显示器多用于便携机上。另外,LCD显示器不仅价格要比CRT显示器贵2-4倍,而且通常屏幕都比较小,这也是制约LCD显示器在台式系统中流行起来的原因。 总结 毫无疑问,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复杂的,但只有明白这些基本原理后,你才会明白为什么高档显示器比低档显示器买得贵,并不仅仅是因为屏幕尺寸的大小,更多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技术。 从发明至今,CRT显示器已经走过了漫漫50年的时间。其实,不管什么纯平面、黄金眼、短管等的闪亮登场,CRT显示器始终逃离不了CRT的基本工作原理。如果你知道了工作原理,这些看上去很新潮的技术,其实并不神秘!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应用了这些很新潮的技术,现在的显示器肯定比10年前的显示器更漂亮、更绚丽,也更利于环保和更廉价。在这应用第一、利润至上的商业化时代,在某些领域,只要求人们掌握技术、懂得怎么用就OK,而并不一定要求懂什么原理。这是一个富有的社会,却也是一个短视的社会。朋友,多多了解有关原理的东西吧!
求采纳
❻ 显示器按功能分类分为哪些
显示器按工作原理划分可分为四种类型:
CRT
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它是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之一,CRT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示器难以超过的优点。
LCD
LCD显示器即液晶显示器,优点是机身薄,占地小,辐射小,给人以一种健康产品的形象。但液晶显示屏不一定可以保护到眼睛,这需要看各人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
LCD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在显示器内部有很多液晶粒子,它们有规律的排列成一定的形状,并且它们的每一面的颜色都不同分为:红色,绿色,蓝色。这三原色能还原成任意的其他颜色,当显示器收到电脑的显示数据的时候会控制每个液晶粒子转动到不同颜色的面,来组合成不同的颜色和图像。也因为这样液晶显示屏的缺点是色彩不够艳,可视角度不高等。
LED
LED显示屏(LED panel):LED就是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简称LED。它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
3D
利用自动立体显示(AutoSterocopic)技术,即所谓的“真3D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所谓的“视差栅栏”,使两只眼睛分别接受不同的图像,来形成立体效果。平面显示器要形成立体感的影像,必须至少提供两组相位不同的图像。其中,快门式3D技术和不闪式3D技术是如今显示器中最常使用的两种。
等离子
成像原理:等离子显示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在显示屏上排列上千个密封的小低压气体室,通过电流激发使其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然后紫外光碰击后面玻璃上的红、绿、蓝3色荧光体发出肉眼能看到的可见光,以此成像。
❼ 显示器的常见种类
从早期的黑白世界到色彩世界,显示器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分类也越来越明细,LED显示屏的工厂主要分布在深圳有500多家,其中40%主要是提供加工服务,还有小作坊式生产,也有像一批以品质和研发为主的生产企业。 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它是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之一,CRT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示器难以超过的优点。按照不同的标准,CRT显示器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显像管的尺寸一般所指的是显像管的对角线的尺寸,是指显像管的大小,不是它的显示面积,但对于用户来说,关心的还是他的可视面积,就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显像管的实际大小尺寸,单位都是指英寸。一般来说,15英寸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3.8英寸,17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6英寸,19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8英寸。
关于笔记本电脑与液晶显示器,以往的笔记本电脑中都是采用8英寸(对角线)固定大小的LCD显示器,基于TFT技术的桌面系统LCD能够支持14到18英寸的显示面板。因为生产厂商是按照实际可视区域的大小来测定LCD的尺寸,而非像CRT那样由显像管的大小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15英寸LCD的大小就相当于传统的17英寸彩显的大小。
CRT显示器的调控方式从早期的模拟调节到数字调节,再到OSD调节走过了一条极其漫长的道路。
模拟调节是在显示器外部设置一排调节按钮,来手动调节亮度、对比度等一些技术参数。由于此调节所能达到的功效有限,不具备视频模式功能。另外,模拟器件较多,出现故障的机率较大,而且可调节的内容极少,所以已销声匿迹。
数字调节是在显示器内部加入专用微处理器,操作更精确,能够记忆显示模式,而且其使用的多是微触式按钮,寿命长故障率低,这种调节方式曾红极一时。
OSD调节严格来说,应算是数控方式的一种。它能以量化的方式将调节方式直观地反映到屏幕上,很容易上手。OSD的出现,使显示器得调节方式有了一个新台阶。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大多采用此调节方式,同样是OSD调节,有的产品采用单键飞梭,如美格的全系列产品,也有采用静电感应按键来实现调节。
显像管种类的不同
显像管:它是显示器生产技术变化最大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款显示器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按照显像管表面平坦度的不同可分为球面管、平面直角管、柱面管、纯平管。
球面管:从最早的绿显、单显到许多14英寸显示器,基本上都是球面屏幕的产品,它的缺陷非常明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弯曲的。边角失真现象严重,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图像会发生倾斜,此外这种屏幕非常容易引起光线的反射,这样会降低对比度,对人眼的刺激较大,这种显像管退出市场只是早晚的事。
平面直角显像管:这种显像管诞生于1994年,由于采用了扩张技术,因此曲率相对于球面显像管较小,从而减小了球面屏幕上特别是四角的失真和反光现象,配合屏幕涂层等新技术的采用,显示器的质量有较大提高。一般情况下,其曲率半径大于2000毫米,四个角都是直角,大部分主流产品仍采用这种显像管。
柱面管:这是刚推出不久的一种显像管,柱面显像管采用栅式荫罩板,在垂直方向上已不存在任何弯曲,在水平方向上还略有一点弧度,但比普通显像管平整了许多,就常见的柱面管而言又可分为单枪三束和三枪三束管。
纯平面显像管:显示器的纯平化无疑是CRT彩显今后发展的主题,这种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实现了真正的平面,使人眼在观看时的聚焦范围增大,失真反光都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因此看起来更加逼真舒服。 LCD显示器即液晶显示器,优点是机身薄,占地小,辐射小,给人以一种健康产品的形象。但液晶显示屏不一定可以保护到眼睛,这需要看各人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
LCD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在显示器内部有很多液晶粒子,它们有规律的排列成一定的形状,并且它们的每一面的颜色都不同分为:红色,绿色,蓝色。这三原色能还原成任意的其他颜色,当显示器收到电脑的显示数据的时候会控制每个液晶粒子转动到不同颜色的面,来组合成不同的颜色和图像。也因为这样液晶显示屏的缺点是色彩不够艳,可视角度不高等。 LED显示屏(LED panel):LED就是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简称LED。它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
LED的技术进步是扩大市场需求及应用的最大推动力。最初,LED只是作为微型指示灯,在计算机、音响和录像机等高档设备中应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LED显示器正在迅速崛起,逐渐扩展到证券行情股票机、数码相机、PDA以及手机领域。
LED显示器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于一体,以其色彩鲜艳、动态范围广、亮度高、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成为最具优势的新一代显示媒体,LED显示器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广场、商业广告、体育场馆、信息传播、新闻发布、证券交易等,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
LED结构及分类:
通过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适当连接(包括串联和并联)和适当的光学结构。可构成发光显示器的发光段或发光点。由这些发光段或发光点可以组成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矩阵管、电平显示器管等等。通常把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共称笔画显示器,而把笔画显示器和矩阵管统称为字符显示器。
结构:
基本的半导体数码管是由七个条状发光二极管芯片排列而成的。可实现0~9的显示。其具体结构有“反射罩式”、“条形七段式”及“单片集成式多位数字式”等。
1、反射罩式数码管一般用白色塑料做成带反射腔的七段式外壳,将单个LED贴在与反射罩的七个反射腔互相对位的印刷电路板上,每个反射腔底部的中心位置就是LED芯片。在装反射罩前,用压焊方法在芯片和印刷电路上相应金属条之间连好φ30μm的硅铝丝或金属引线,在反射罩内滴入环氧树脂,再把带有芯片的印刷电路板与反射罩对位粘合,然后固化。
反射罩式数码管的封装方式有空封和实封两种。实封方式采用散射剂和染料的环氧树脂,较多地用于一位或双位器件。空封方式是在上方盖上滤波片和匀光膜,为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必须在芯片和底板上涂以透明绝缘胶,这还可以提高光效率。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四位以上的数字显示(或符号显示)。
2、条形七段式数码管属于混合封装形式。它是把做好管芯的磷化镓或磷化镓圆片,划成内含一只或数只LED发光条,然后把同样的七条粘在日字形“可伐”框上,用压焊工艺连好内引线,再用环氧树脂包封起来。
3、单片集成式多位数字显示器是在发光材料基片上(大圆片),利用集成电路工艺制作出大量七段数字显示图形,通过划片把合格芯片选出,对位贴在印刷电路板上,用压焊工艺引出引线,再在上面盖上“鱼眼透镜”外壳。它们适用于小型数字仪表中。
4、符号管、米字管的制作方式与数码管类似。
5、矩阵管(发光二极管点阵)也可采用类似于单片集成式多位数字显示器工艺方法制作。
分类:
1、按字高分:笔画显示器字高最小有1mm(单片集成式多位数码管字高一般在2~3mm)。其他类型笔画显示器最高可达12.7mm(0.5英寸)甚至达数百mm;
2、按颜色分有红、橙、黄、绿等数种;
3、按结构分,有反射罩式、单条七段式及单片集成式;
4、从各发光段电极连接方式分有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
参数:
由于LED显示器是以LED为基础的,所以它的光、电特性及极限参数意义大部分与发光二极管的相同。但由于LED显示器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所以需有如下特殊参数:
1、发光强度比:由于数码管各段在同样的驱动电压时,各段正向电流不相同,所以各段发光强度不同。所有段的发光强度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发光强度比。比值可以在1.5~2.3间,最大不能超过2.5。
2、脉冲正向电流:若笔画显示器每段典型正向直流工作电流为IF,则在脉冲下,正向电流可以远大于IF。脉冲占空比越小,脉冲正向电流可以越大。 3D显示器一直被公认为显示技术发展的终极梦想,多年来有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日本、欧美、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纷纷涉足立体显示技术的研发,于90年代开始陆续获得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现已开发出需佩戴立体眼镜和不需佩戴立体眼镜的两大立体显示技术体系。传统的3D电影在荧幕上有两组图像(来源于在拍摄时的互成角度的两台摄影机),观众必须戴上偏光镜才能消除重影(让一只眼只受一组图像),形成视差(parallax),产生立体感。
技术分类
利用自动立体显示(AutoSterocopic)技术,即所谓的“真3D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所谓的“视差栅栏”,使两只眼睛分别接受不同的图像,来形成立体效果。平面显示器要形成立体感的影像,必须至少提供两组相位不同的图像。其中,快门式3D技术和不闪式3D技术是如今显示器中最常使用的两种。
1、不闪式3D技术
不闪式3D的画面是由左眼和右眼各读出540条线后,俩眼的影像在大脑重合,所以大脑所认知的影像是1080条线。因此可以确定不闪式为全高清。
通过世界着名认证机关Intertek(德国)跟中国第三研究所客观认可不闪式3D的分辨率,垂直方向可读出1080(左/右眼各观看到540线),在佩戴3D眼镜后可以清楚的观看到全高清状态下的3D。
不闪式优越性:
无闪烁,更健康(Flicker Free)
不闪式3D,画面稳定,无闪烁感,眼睛更舒适,不头晕.不闪式3D经国际权威机构检测,闪烁几乎是零。
不闪式通过TüV 的ISO 9241-307规格测试,获得了不闪烁3D (3D Flicker free)认证。
高亮度,更明亮:度损失最小的偏光3D,色彩更好,电影更多细节、游戏特效更震撼。
无辐射,更舒适的眼镜:不闪式3D眼镜不含电子元器件,无辐射。而且结构简单,重量(25g左右)不足快门式3D眼镜(80g以上)的1/2,更轻便
无重影,更逼真:不闪式3D技术的色彩损失是最小的,色彩显示更为准确,更接近其原始值。鉴于眼镜的透镜本身几乎没有任何颜色,对用于偏振光系统的节目内容进行色彩纠正也更为容易。尤其是肤色,在一个偏振光系统中,看上去更为真实可信。
价格合理,性价比高:不闪式3D显示器“等同于”普通显示器,在不用购买及安装昂贵GPU的状态下即可进入3D世界,主机配置总价位层面上,比快门式3D便宜2~4倍,性价比高。
2、门式3D
快门式3D技术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来实现3D效果,属于主动式3D技术。当3D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诸如显示器、投影机等)后,120Hz的图像便以帧序列的格式实现左右帧交替产生,通过红外发射器将这些帧信号传输出去,负责接收的3D眼镜在刷新同步实现左右眼观看对应的图像,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错觉(摄像机拍摄不出来效果),便观看到立体影像。
快门式缺点
1)眼镜的问题,首先眼镜是需要配备电池的,但是眼镜必须要带着才能欣赏电视节目,那么电池产生电流的同时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产生辐射,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
2)画面闪烁的问题,3D眼镜闪烁的问题,主要体现到主动快门式3D眼镜,3D眼镜左右两侧开闭的频率均为50/60Hz,也就是说两个镜片每秒各要开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户眼镜仍然是可以感觉得到,如果长时间观看,眼球的负担将会增加。
3)亮度大大折扣,带上这种加入黑膜的3D眼镜以后,每只眼睛实际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动式快门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镜看电视一样,并且眼镜很容易疲劳。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器)是采用了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等离子平面屏幕技术的新一代显示设备。
成像原理:等离子显示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在显示屏上排列上千个密封的小低压气体室,通过电流激发使其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然后紫外光碰击后面玻璃上的红、绿、蓝3色荧光体发出肉眼能看到的可见光,以此成像。
等离子显示器的优越性:厚度薄、分辨率高、占用空间少且可作为家中的壁挂电视使用,代表了未来电脑显示器的发展趋势。
等离子显示器的特点:
1、亮度、高对比度
等离子显示器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对比度达到500;1,完成能满足眼睛需求;亮度也很高,所以其色彩还原性非常好。
2、纯平面图像无扭曲
等离子显示器的RGB发光栅格在平面中呈均匀分布,这样就使得图像即使在边缘也没有扭曲的现象发生。而在纯平CRT显示器中,由于在边缘的扫描速度不均匀,很难控制到不失真的水平。
3、超薄设计、超宽视角
由于等离子技术显示原理的关系,使其整机厚度大大低于传统的CRT显示器,与LCD相比也相差不大,而且能够多位置安放。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将等离子显示器挂在墙上或摆在桌上,大大节省了房间,及整洁、美观又时尚。
4、具有齐全的输入接口
为配合接驳各种信号源,等离子显示器具备了DVD分量接口、标准VGA/SVGA接口、S端子、HDTV分量接口(Y、Pr、Pb)等,可接收电源、VCD、DVD、HDTV和电脑等各种信号的输出。
5、环保无辐射
等离子显示器一般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良好的电磁屏蔽措施,其屏幕前置环境也能起到电磁屏蔽和防止红外辐射的作用,对眼睛几乎没有伤害,具有良好的环境特性。
等离子显示器比传统的CRT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离子显示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无辐射;
2、于等离子各个发射单元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不会出现显像管常见的图像的集合变形;
3、离子屏幕亮度非常均匀,没有亮区和暗区;而传统显像管的屏幕中心总是比四周亮度要高一些;
4、离子不会受磁场的影响,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5、离子屏幕不存在聚集的问题。因此,显像管某些区域因聚焦不良或年月日已久开始散焦的问题得以解决,不会产生显像管的色彩漂移现象;
6、面平直使大屏幕边角处的失真和颜色纯度变化得到彻底改善,高亮度、大视角、全彩色和高对比度,是等离子图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效果更加理想,令传统CRT显示器叹为观止。
等离子显示器比传统的LCD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离子显示亮度高,因此可在明亮的环境之下欣赏大幅画面的影像;
2、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能够提供格外亮丽、均匀平滑的画面;
3、迅速变化的画面响应速度快,此外,等离子平而薄的外形也使得其优势更加明显。
❽ 液晶显示屏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导语:许多朋友在购买电子产品的时候,总会在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器上大伤脑筋。液晶显示器一是有好多种,人们对其怎么分类不是很清楚,再者就是大多数人对各种类型的显示器不是很了解。所以人们总是难以选购适合自己的液晶显示屏。本文将着重介绍液晶显示屏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的不同,希望对大家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液晶显示屏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以及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在显示屏的夹层之间,有着一层液态的水晶溶液,通电后,由于电流通过显示器的频率不同,显现出来的图像就会有所不同。比起电子显示屏,它有着高清、耗电低、无辐射的优势,这些优势令它迅速占领了显示器产业业的绝大部分市场。
而液晶显示屏根据其驱动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静态矩阵驱动显示屏和动态矩阵驱动显示屏,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部分的液晶显示屏都是动态驱动的液晶显示屏。动态驱动显示屏分为主动矩阵驱动和被动矩阵驱动的显示屏,被动驱动矩阵显示屏又分为扭转式向列型(简称TN)和超扭转式向列型(简称STN);主动矩阵驱动显示屏则可分二极管型显示屏(简称MIM)和薄膜式晶体管型显示屏(简称TFT)。下面为大家分别介绍这几类液晶显示屏的特点(为了行文方便,下面对各类显示屏的介绍就用简称)。
扭转式向列型液晶显示屏(TN)
TN是被动矩阵型显示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是利用液晶材料对光源照射能显现出不同的图像的原理制作而成的显示屏。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的成像,但是它对于色彩的处理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般用这种显示屏来做简单的图像和文字的处理,而像计算机等一些对色彩要求比较高的电子设备就很少使用这种显示屏。
超扭转式向列型液晶显示屏(STN)
STN是类似于TN的一种显示屏,它们的工作原理相近。但是STN的功能要比SN更加强大,它使用高分子的液晶材料,对液晶分子进行高密度的排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显像的质量。
二极管型液晶显示屏(MIM)
MIM是主动矩阵驱动型显示屏中比较简单的一种。它是利用二极管来控制流过液晶材料电流的大小,从而使得液晶显示屏展现不同的图像。不过,MIM已经过时了,它几乎已经被TFT完全代替了。
薄膜式晶体管型显示屏(TFT)
TFT是时下最为流行的主流液晶显示屏。我们所使用的电脑、液晶电视机都是用的这种显示屏。它是目前所有种类显示屏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构成TFT的元件不但需要有薄膜晶体管、液晶材料,更得有荧光管、导光板、偏光板等一系列元件。由于利用到诸多的光学元件,所以它对色彩的表现最为优秀,这就使得它成为最主流的显示屏。
❾ lcd液晶显示屏的原理详解
LCD液晶显示屏,不是LED,是LCD(LiquidCrystalDisplay)目前市场上大量电子设备配备的屏幕都是LCD,因为它薄,耗能低,显示效果好,它的上市很快就把传统显示器(CRT)给淘汰出了市场,LCD广泛应用于通讯、公共查询、监控、交通、工业自动化、医疗等领域里,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播和应用,是现代科技的最直接体现之一,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LCD以及它的推荐生产厂家。
LCD工作原理
实际上LCD要是分类起来不止一种,我们比较常见的LCD有四种,分别是TN—LCD、STN—LCD、DSTN—LCD以及TFT—LCD。前面的三种的基本显示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在分子的排列顺序上各有各的特点,而第四种的工作原理就和前三种大相径庭了,但是,这种却是我们电脑最常采用的LCD;LCD工作的最主要原理就是用电流刺激Nematic液晶分子,通过刺激的部分和位置产生点、线、面来和背部的灯管配合构成画面。这种类似日光灯的灯管能够借助液晶分子传导光线,透过晶体管的晶体分子产生透光现象,光线就会映射到屏幕上产生影像,影像的改变随着分子的排列顺序而变,这种排列顺序以非常快的速度改变,于是我们就能看到流畅的实时影像。不过比较遗憾的是LCD的色彩校调一直是不尽人意的缺点,不过也是唯一的缺点。
LCD厂家推荐
LCD是如此的普及,那么到底哪家的LCD口碑好、性价比高,比较值得选购呢?
深圳市晶联讯电子有限公司
晶联讯是非常有名的液晶显示屏及液晶显示模块高科技公司,用输入法直接输入公司的拼音就有索引选项!晶联讯电子是2004年成立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在液晶显示方面十分专业,拥有长期的实践经验以及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它的产品质量优良,应用范围广,受众度高,售后服务完善,是行业的领先水平代表,为广大用户所信赖。
主营产品:LCD液晶显示屏、LCD液晶显示模块等
广州远骏电子有限公司
广州远骏是专业生产加工监控显示器、POS显示器、工业显示器、显示器套料等产品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管理体系科学完善,并以其诚信的态度、雄厚的实力和产品的高质量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以及业界的认可,公司自身的LCD显示屏种类繁多,也能够随着客户的需求定制LCD显示屏。
主营产品:LCD液晶显示屏、各种显示器
LCD液晶显示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现在的高新技术越来越尖端,可以将LCD液晶显示屏加装在大部分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果你对LCD液晶显示屏有需求,不妨到以上厂家咨询采购。
❿ 笔记本电脑屏幕种类有哪些
笔记本电脑屏幕种类有LED和TFT两种。
LED是灯管型,成本低,但亮度不是全均匀的,一旦坏了一根,屏幕就没法用了,现在的笔记本基本上都是LED的。
TFT是点阵型的,每个液晶像素点后面有三原色点和光源,坏掉一两个光点,甚至几个像素点,屏幕都是看不到什么的。这种屏幕很贵,高端笔记本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