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般电脑的cpu主频是多少
最近有小伙伴新入手了电脑,但是有很多数值都搞不清楚,比如电脑的cpu频率多少才正常?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般电脑的cpu主频是多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式机CPU也分高中低端的,所以主频也是不一样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老版奔腾CPU,主频一般在1.86GHz到3.6GHz之间,如奔腾4 CPU主频为3.6GHz。
酷睿I3、I5系列,主频一般在2.2GHz到3.8GHz之间,如I3-4130 CPU主频为3.4GHz。
赛扬系列CPU,主频一般在1.6GHz到2.8GHz之间,如celeron1037U CPU主频为1.8GHz。
酷睿I7系列CPU,主频一般在2.4GHz到4.0GHz之间,如I7-4790K CPU主频为4.0GHz。
低端AMD系列CPU,一般在1.9GHz到3.0GHz之间,如闪龙X2 180 CPU主频为2.4GHz。
中高端AMD系列CPU,一般在3.0GHz到4.1GHz之间,如A10-6800K CPU主频为4.1GHz。
相关阅读推荐:
CPU频率,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的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发展到了当前的GHZ(1GHZ=10^3MHZ=10^6KHZ= 10^9HZ)。
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
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一、外形
CPU外形看上去非常简单:它是一个矩形片状物体,中间凸起的一片指甲大小的、薄薄的硅晶片部分是CPU核心,英文称之为“die”。在这块小小的硅片上,密布着数以千万计的晶体管,它们相互配合协调,完成着各种复杂的运算和操作。CPU主要分为Intel和AMD两类,是AMD生产的CPU,我们将在下期细细讲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CPU的核心工作强度很大,发热量也大。而且CPU的核心非常脆弱,为了核心的安全,同时为了帮助核心散热,于是现在的`CPU一般在其核心上加装一个金属盖,此金属盖不仅可以避免核心受到意外伤害,同时也增加了核心的散热面积。
金属封装壳周围是CPU基板,它将CPU内部的信号引到CPU引脚上。基板的背面有许 多密密麻麻的镀金的引脚,它是CPU与外部电路连接的通道,同时也起着固定CPU的作用。
由于CPU的核心发热量比较大,为了保护核心的安全,如今的CPU都得加装一个CPU散热器。散热器通常由一个大大的合金散热片和一个散热风扇组成,用来将CPU核心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掉。
CPU的工作原理: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逻辑、存储三大部分。如果将CPU比作一台机器的话,其工作原理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CPU将“原料”(程序发出的指令)经过“物质分配单位”(控制单元)进行初步调节,然后送到“加工车床”(逻辑运算单元)进行加工,最后将加工出来的“产品”(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仓库”(存储器)中,以后“销售部门”(应用程序)就可到“仓库”中按需提货了。
二、参数
见识了CPU的庐山真面目之后,我们也该跟它好好交流一番才行了,因为要真正透彻地了解CPU,就必须知道CPU的一些基础参数的含义。
1.体现CPU工作能力的主频、外频、倍频
(1)CPU的整体工作速度——主频
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我们平常经常挂在嘴边的“奔腾4 XXX MHz”讲的就是CPU的主频。
(2)生产线与生产线的条数——外频与倍频
与主频相关的还有“外频”与“倍频”这两个概念,“外频”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我们可以把外频看做CPU这台“机器”内部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
2.CPU的进出口速度——前端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是CPU与主板北桥芯片之间连接的通道,而“前端总线频率”(FSB)就是该通道“运输数据的速度”。如果将CPU看做一台安装在房间中的大型机器的话,“前端总线”就是这个房间的“大门”。机器的生产能力再强,如果“大门”很窄或者物体流通速度比较慢的话,CPU就不得不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
早期CPU的前端总线频率是与CPU的外频同步的。随着CPU工作能力的加强(主频越来越高),原来的那种低频率前端总线已经满足不了CPU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在“前端总线频率”上做起了文章——在不提高系统总线基准频率的前体下,将前端总线单个时钟周期能够传输的数据个数以“倍数”增加。
在认识了这几个参数之后,你应该明白“外频≠前端总线频率(FSB)”了吧。 3.CPU对电源的要求——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是指CPU核心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目前Intel Core i7的核心工作电压仅为1.0V左右。提高CPU的工作电压可以提高CPU工作频率,但是过高的工作电压会带来CPU发热、甚至CPU烧坏的问题。而降低CPU电压不会对CPU造成物理损坏,但是会影响CPU工作的稳定性。因为降低工作电压会使CPU信号变弱,造成运算混乱。为了降低CPU电压、减小CPU发热,适应更高的工作频率,CPU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4.CPU的内部高速周转仓库——缓存
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提高,它的处理速度也越来越快,其它设备根本赶不上CPU的速度,没办法及时将需要处理的数据交给CPU。于是,高速缓存便出现在CPU上,当CPU在处理数据时,高速缓存就用来存储一些常用或即将用到的数据或指令,当CPU需要这些数据或指令的时候直接从高速缓存中读取,而不用再到内存甚至硬盘中去读取,如此一来可以大幅度提升CPU的处理速度。
缓存又分为几个级别:
L1 Cache(一级缓存):它采用与CPU相同的半导体工艺,制作在CPU内部,容量不是很大,与CPU同频运行,无需通过外部总线来交换数据,所以大大节省了存取时间。
L2 Cache(二级缓存):CPU在读取数据时,寻找顺序依次是L1→L2→内存→外存储器。L2 Cache的容量十分灵活,容量越大,CPU档次越高。
L3 Cache(三级缓存):还可以在主板上或者CPU上再外置的大容量缓存,被称为三级缓存。
5.CPU的制造工艺、封装方式
制造工艺,也称为“制程宽度”。是在制作CPU核心时,核心上最基本的功能单元CMOS电路的宽度。在CPU的制造工艺中,一般都是用微米来衡量加工精度。从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10微米线宽一直到目前最新的14纳米线宽,CPU的制造工艺都在不断地进步。制作工艺的提高,意味着CPU的体积将更小,集成度更高,耗电更少。
封装是指安装CPU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封装不仅起着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散热功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与外部电路的桥梁。芯片的封装技术已经历了好几代的变迁,从DIP、PQFP、PGA、BGA到FC-PGA,技术指标一代比一代先进。目前封装技术适用的芯片频率越来越高,散热性能越来越好,引脚数增多,引脚间距减小,重量减小,可靠性也越来越高。
6.CPU的思想灵魂——指令集
CPU的性能可以用工作频率来表现,而CPU的强大功能则依赖于指令系统。新一代CPU产品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增加新指令,以增强CPU系统功能。指令系统决定了一个CPU能够运行什么样的程序,因此,一般来说,指令越多,CPU功能越强大。目前主流的CPU指令集有Intel的MMX、SSE、SSE2及AMD的3D Now扩展指令集。
⑵ cpu主频多大比较好
主频高低表示运算速度,但是也不只是影响速度,还影响功耗,主频太高功耗过大,cpu发热相对较高对稳定不利,所以现在无论inter还是amd目前都不在主频上较劲,在向双核和多核发展,再有就是买电脑不是买衣服,不是越好看的越好,得看有什么需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cpu主频多大比较好,欢迎阅读。
同样架构的越高越好,不同架构的对比没有意义,拿个3.06GHZ的p4与 2.7GHZ的E5400对比,没有可比性,后者强于前者太多了,但是现在不管什么架构,低于3.0GHZ的CPU没有购买的价值。
主频高低表示运算速度,但是也不只是影响速度,还影响功耗,主频太高功耗过大,cpu发热相对较高对稳定不利,所以现在无论inter还是amd目前都不在主频上较劲,在向双核和多核发展,再有就是买电脑不是买衣服,不是越好看的越好,得看有什么需求。
相关阅读推荐:
性能参数计算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CPU的性能决定,而CPU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其运行程序的速度上。影响运行速度的性能指标包括CPU的工作频率、Cache容量、指令系统和逻辑结构等参数。
主频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通常,主频越高,CPU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至强(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总线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
⑶ 笔记本cpu频率多少合适
频率越高越好,当然相应的功耗也要增加,建议买低功耗的,是以P开头的处理器,如P7350和P7450,这些处理器比T开头的处理器功耗要少10W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性价比,比如P7350和P7450的价格差三四百,但频率之相差0.13.这些差距在实际的应用中是不太明显的。一般的笔记本的频率都在2.0到2.4之间。这些应该够用了。
⑷ 电脑频率GHZ高好还是低好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单位是Hz,频率越高,说明周期运动越频繁,一般都是越高越好。而电脑硬件中的频率基本都是千兆级,比如1000MHz换算出来就是1GHz,目前大多数CPU主频,都在2Ghz以上,性能好一些的CPU达到4Ghz,甚至更高。
1、CPU频率
所谓的CPU频率其实就是主频,同级别的产品主频越高越强,一款CPU主频越高,说明单核性能就强。
目前3.0-4.0GHz的主频就比较高了,这样的主频基本没有任何性能上的短板上。一般高于3.5GHz,比如3.8GHz,4.2GHz能够归类为高主频,而低于3.0GHz,就属于较低的主频,在性能上就会弱一些。
电脑频率越高越好吗?科普一下显示器、显卡、内存、CPU频率知识
CPU频率
一款较好的CPU,它的各个方面应该都会比较出色的,包括架构、核心数、主频率、缓存、功耗制程等,主频虽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但是它并不是衡量一款CPU的性能好坏,通常来说,一样的架构、核心、缓存的CPU,主频越高,那么性能上会越强,比如i5 7600K相比i5 7400主频高了一些,那么性能优势明显。要如何区别CPU的好坏呢?,CPU排名越往上,性能越强,能够直观的看出最新一代与前几代CPU的性能好坏。
2、显卡频率
显卡是3D设计人员和玩游戏玩家最为关注的硬件之一,尤其是目前优秀的架构与制程的10系列显卡,例如高端次旗舰的GTX1070,能够媲美上一代顶级旗舰GTX980Ti。在其他参数的平衡上,显卡频率越高其性能也更高。例如GTX980ti核心频率为1075MHz,而GTX1070是核心频率1860MHz,可见其核心频率影响力。
⑸ 处理器基准频率1.8怎么样
基准频率1.8算是很低的了,不算好。不过有一些不错的笔记本CPU基准频率也是比较低,1.8也有。
⑹ 联想CPU频率多少才算好
联想CPU频率现在是2.8-3.0MHZ合适,占主流,更新是很快的。
CPU主频越高,处理器的性能越好,主频的高低对于CPU运算速度至关重要,主频越高,处理器当然越快,所处理的数据就越多越快。
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2G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1G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2GHz的时钟周期比1G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2G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比工作在1GHz主频时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所以目前很多人对于超频乐此不疲。
⑺ 处理器基准频率3.2GHz怎么样
3.2ghz八核处理器性能很好的
,
3.2ghz八核处理器的安兔兔评测跑分超过52251分,最高主频率是2.8ghz,
再来看温度情况,经测试,3.2ghz八核处理器游戏前温度为30.6℃,约20分钟游戏后,平均帧率是54.8,温度升为37.7℃,提升7.1℃。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手机机身温度升高,虽然当前温度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进行多局对战,则会产生烫手的感觉,影响游戏体验。
3.2GHz8核处理器好不好,不好,如果你不是电脑玩家,不建议买5代处理器,现在8代了。
这个是入门版i5处理器,所以性能就不要想着那么好了。
⑻ 笔记本电脑主频多大最好1Ghz是不是太小了
电脑的主频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脑运行的速度,1GHz如果是单核的话确实有点小,目前来说,主流笔记本的CPU主频都不低于2.0GHz,而且大部分是双核。1GHz的频率,最基本的使用是可以,但目前上网娱乐等应用无形中对CPU的要求逐渐提高,低频率的CPU使用起来可能有些卡。
日常应用中,为让本本流畅的运行,建议CPU主频单核在1.8GHz以上,双核1.3GHz以上
⑼ 电脑cpu频率多少好
其次决定CPU的好坏的参数很多所以我只说一下主要的,并解释一下
1:主频,主频越高,CPU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性能也就更好。
2:核心数,总体来说核心数越高,性能越好(同品牌的差距最明显)虽然前面说到AMd4核处理器还没有双核的I3好。这与AMD单核效率不高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AMD没有超线程技术。
3:超线程技术,此技术是inter开发的。CPU在处理数据时并不一定用到了所有的数据处理单元,所以超线程技术水到渠成的出现了。它可以吧一份数据分成两部分,然后两个数据分别处理(这里就用到了没有超线程时所没有用的处理单元)。换句话说就是非常简单的让性能加倍了(达不到两倍,但也有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提供了)
4,一二级缓存。CPU的处理速度非常快,硬盘跟不上。无法及时给CPU提供所需要的数据,这时较快的内存就上场了,数据先进入内存中然后再供给CPU使用。但是内存相对应CPU来说还是慢了,这时一二级缓存就排上用场了,一二级缓存具有比拟CPU的速度,他可以保存CPU经常使用的数据来供CPU使用。(当一二级缓存没有所需要的数据时,才会向内存发指令,要求提供数据)所以如果一二级缓存越大,CPU向内存所要数据的次数越少,CPU性能就越高
5,三级缓存。这是对一二级缓存的一个补充,速度介于一二级缓存和内存之间,因为一二级缓存的造价太高,所要相对廉价的三级缓存就出现了。这个缓存对intelCPU挺重要,但对于AMDcpu就较小了,实际测试中三级缓存只是提升了CPU大概百分之5的性能。
6,支持的指令集。指令集其实就是一串代码,它规定某些常用的数据就已这种方式解码就行了,所要可以提供CPU的处理速度。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指令集。
7,前端总线,前段总线是CPU处理数据和获得数据的通道,如果太小CPU得不到需要的数据,那么就会空载,造成性能的浪费。